A. 如何設計幼兒排序教案
一、活動目標
1.學習觀察並發現遞增遞減排序規律,會接著往下排。
2.用自己的的方式大膽表達操作的結果。
3.感受規則排序在生活中的運用及其產生的美感。
二、活動准備
課件、幼兒操作材料等。
三、活動過程
1.情景引入,尋找排列規律。
師:小朋友,我是中都中心幼兒園的老師,我的幼兒園可漂亮了。我們一起來看看,但看完後老師要請說說你看到了什麼?
(1)出示課件1,引導幼兒觀察"幼兒園"的排列裝飾。
師:小朋友,剛才你們都看了我的幼兒園,怎麼樣,好看嗎?現在我想問問你看到了什麼?(幼兒回答)它好看在哪?是怎麼設計的?
(2)出示門、圍牆圖片,觀察比較發現等差關系,引發幼兒思考如何排列。
師:這是新幼兒的圍牆、(大門),請小朋友仔細觀察它們的設計的,你發現了什麼秘密?我們想一想該如何來設計?
(3)小結。剛才小朋友都看了我幼兒園的大門是兩種顏色,左扇門是一種顏色的數量不變,另一種顏色的數量越來越多;而右扇門是一種顏色的數量不變,另一種顏色的數量越來越少。還有圍牆也和右扇門一樣,一種顏色的數量不變,另一種顏色的數量越來越少。小朋友真棒,發現了新的排列規律。
2.幼兒操作,學習遞增遞減的規律排序規律。
(1)引導幼兒觀察操作卡上設計材料,找出規律,並繼續進行排列。
師:今天老師帶來了許多設計材料,我幼兒園的設計師因有事沒設計完,現在我請小朋友幫忙把這些沒有設計院完的接著往下設計。但小朋友先看看設計師是按什麼規律設計的,然後我們一起來接著往下設計。
(2)幼兒分組操作,並將操作卡分成兩類(遞增和遞減),展示在展板上。
(3)觀察評價,總結規律。
①師幼共同觀察評價大家設計的排列正誤。
②教師小結規律:
師:剛才小朋友們都設計得很美!比如(門簾等)是按照一種顏色的數量固定不變,另一種顏色後面一次的數量比前面一次的數量增加1,這種設計的排序規律,我們叫它遞增規律。還有(汽球等)是按照一種顏色的數量固定不變,另一種顏色後面一次的數量比前面一次的數量減少1,這種設計的排序規律,我們叫它遞減規律。
3.幼兒分組操作"裝扮幼兒園",鞏固知識。
師:我剛才看到你們幼兒園也新建一座新樓房,可是我發現新樓房四周還空盪盪的,沒有種樹、沒有圍牆等等,要不我們也一起來裝扮它。
(1)介紹各組材料。
※設計圍牆:用兩種形狀的圖形,按照不同規律在操作卡上"掛設計圍牆"。
※掛彩旗:用兩種顏色的圖形,按照不同規律在操作卡上"掛彩旗"。
※種樹:用兩種不同的種類,按照不同規律在操作卡上"種花圃"。
※鋪地磚:用兩種顏色的卡紙,按照不同規律在操作卡上"鋪地磚"。
※設計大門:用兩種顏色的汽球,按照不同規律在操作卡上"設計大門"。
(2)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重點觀察幼兒是否按照遞增遞減的規律來排列。
(3)幼兒分享交流:你做了什麼,是按照哪種規律進行排列的?
4.知識拓展:感受規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師播放生活中一些常見按一定規律排序的東西,讓幼兒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規律排序在生活中的作用。
B. 幼兒園中班二項規律排序該怎麼講課
活動設計背景
最近晨間活動小朋友特別喜歡幫花片積木排隊、串珠、穿項鏈等。通過孩子的談話交流,我了解孩子對排列規律的正確感知,但缺乏對排列規律的認知。因此,我就根據我們班近期發現的問題設計了這次活動。想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對有規律的排序有一個正確的認知,讓孩子能根據圖形的排列進行排序。
活動目標
1、能根據圖形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
2、培養幼兒初步的觀察與比較能力,提高幼兒的判斷推理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能根據圖形的排列規律進行排序。
活動准備
1、各種圖形若干,膠水
2、幼兒操作紙
活動過程 、
1、老師:「今天我收到了圖形王國送來的禮物,你們想看嗎?」(想)
「好,我么一起來看,是什麼禮物?」
①出示一個自製頭飾,讓幼兒自己去發現這一飾物,從而激發他們自製頭飾的興趣。
②老師打開第一個禮物盒:「哇!是一個漂亮的頭飾。」(老師戴在頭上)
「好看嗎?這漂亮的頭飾是用什麼顏色的圖形做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小紅旗:紅色正方形 黃色圓形 紅色正方形 黃色圓形……
③小結:圖形王國送來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律的排隊的。
2、引導幼兒根據圖形排列規律接著排圖形。
「我們來看看第二個盒子里的禮物是什麼?哇!也是漂亮的頭飾。但是它還沒做完,圖形國王請你們來幫忙呢!你們願意嗎?」
①小紅旗:黃三角形 藍圓形 黃三角形 藍圓形……
②小紅旗:黃圓形 綠三角形 綠三角形 黃圓形 綠三角形綠三角形……
小結:原來圖形王國的頭飾是用圖形有規律排隊的,所以很漂亮。
3、操作活動:(裝飾頭飾)啟發幼兒依樣接著給圖形排序。
我們再來看看第三個盒子里的禮物是什麼?(一張請柬)
「上面寫得是什麼?我來讀一下。」老師讀請柬,「小朋友今天圖形國王邀請你們去參加一個舞會,但是你們要打扮一下自己。每個小朋友要按照圖形有規律的裝飾自己的頭飾。戴上頭飾才能進去參加舞會。」
「小朋友,你們想去參加舞會嗎?」(想)
老師出示為幼兒准備的操作材料,有頭帶、各種圖形,請幼兒按照圖形規律依樣接著有規律的排序。
老師:「好,我們開始做好,做好了,請雙面膠幫忙。」
4、幼兒操作活動。
5、活動評價。
①老師展示個別幼兒的作品,請幼兒說說,他是怎樣做的?
②表揚做的好的幼兒。
③帶領幼兒一起去參加舞會。
6、老師:「好,舞會開始了,我們一起去參加吧!」
教學反思
這個活動《按規律排序》,目的在於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整個活動以收到禮物貫穿主線。分三個環節完成,層次清晰,第一個環節通過讓幼兒自己觀察去發現圖形排隊是有規律的。通過圖形的對比引導幼兒感知圖形排隊的基本特徵。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第二個環節讓幼兒在發現規律的基礎上採用啟發法、提示法,引導幼兒進一步掌握並概括圖形的排列特徵。讓幼兒感受了不同顏色,不同圖形按規律排序的樂趣,也訓練了幼兒的觀察力,思維的敏捷性。
在活動中還設置一些分難易層次不同的操作材料,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需求。
C. 幼兒園教案簡單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通過觀察發現事物間的簡單規律(自然現象及特定的規律)。 2、培養幼兒細致觀察、勤於動手的好習慣。 3、體驗思維訓練的樂趣。 活動准備 1、教具准備:三種排列規律的範例條各一(○□○□○□;○□□○□□○□□;○□△○□△○□△);「奇妙的書」課件(封面是彩虹,...從第一頁到第七頁依次是一顆紅色的草莓、兩只橙色的橘子、三根黃色的香蕉、四隻綠色的西瓜、五隻青色的蘋果、六顆藍色的梅子、七串紫色的葡萄:圖片幾組(從兒童到少年到成人再到老年人;從樹芽到小樹再到大樹;從雞蛋到小雞再到母雞,等等)。 2、學具准備:操作紙、記號筆、三角形、圓形、正方形各若干。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談話導人:小朋友有沒有發現,今天我們座位排列的順序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一個男孩、一個女孩)有一組圖形寶寶排列的順序和我們很相似,我們一起來看看它們是誰。 二、基本部分 1、依次出示三種排列規律的範例條,請幼兒讀一讀每張範例條上的圖形是什麼,發現了什麼規律。 (1)出示範例條○□○□○□,提問:有哪些圖形寶寶在排隊呀?它們的隊伍是怎麼排列的?它們的隊伍後面還可以怎麼排呢?它們的隊伍排列得很整齊,我們用字母來表示可以看得更清楚,用A表示圓形,用B表示正方形,它們的排列規律是怎樣的呢?(引導幼兒AB AB AB分組,教師在範例條的下方記錄,幫助幼兒小結規律。) (2)出示範例條○□□○□□○□□,提問:看看它們是誰?都是怎麼排的?它們的隊伍後面應該怎麼排列呢?它們的排列規律是怎樣的呢?(引導幼兒ABB ABB ABB分組,教師在範例條下方記錄,幫助幼兒小結規律。) (3)同樣,出示範例條○□△○□△○□△,引導幼兒小結ABC ABC ABC排列的規律。 2、播放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奇妙的書」,找出書中的規律。 (1)引導幼兒觀察「奇妙的書」從封面到第三頁。 封面是彩虹,顏色依次為紅、橙、黃、綠、青、藍、紫;第一頁上是一顆紅草莓;第二頁上是兩只橙色的橘子;第三頁上是三根黃香蕉。請幼兒依次猜猜後面幾頁上有什麼,是怎麼猜的。(按照頁碼猜水果的個數,按照彩虹的顏色來猜水果的顏色。)教師肯定幼兒的猜測,再引導幼兒完整地閱讀大書,發現書中的規律。(水果的個數跟書頁數一樣都是從少到多;水果的顏色跟彩虹顏色排列的規律一樣,都是從紅色到紫色。) (2)引導幼兒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有規律的現象。 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有規律的現象和事情,比如說人的生長規律(出示圖片)都是從小慢慢長大,最後變老。植物也是這樣(出示圖片),樹從樹芽到小樹苗慢慢長大,最後變成大樹……鼓勵幼兒將自己知道的事物的規律和現象與同伴進行交流。 3、幼兒操作活動(自由選擇操作材料)。 (1)看圖形找規律,用字母表示出來。 (2)按照排列規律粘貼圖形。 (3)按照動物生長的規律,排列圖片。 (4)按照植物生長的規律,排列圖片。 幼兒展示操作結果,教師進行評價。 三、結束部分 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幾種簡單的規律,這些簡單的規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只要我們稍加註意就能發現,讓我們一起到外面找一找在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規律,好嗎?
D. 2015年幼兒教育置換脫產研修有何目的
2015年10月12日上午,我校「國培計劃(2015)」幼兒教師培訓團隊置換脫產研修項目省內名園跟崗研修正式啟動。項目的38名學員,分為八個小組,由指導教師帶隊分赴省政府機關幼兒園、貴陽市中心實驗幼兒園、貴州師大附屬幼兒園及貴陽市實驗三幼進行跟崗研修。 本次跟崗研修有三個主題,第一個主題為領域(主題)教育活動 設計與組織,其跟崗時間為12天,由省政府機關幼兒園、實驗三幼承擔。第二個主題為幼兒選擇性活動的策劃、組織、指導與活動觀察,跟崗時間為12天,由貴陽市中心實驗幼兒園、貴州師大附屬幼兒園承擔。第三個主題是幼兒教師園本研修,其跟崗時間為2天,由貴陽市南明實驗幼兒園承擔。 省政府機關幼兒園、貴陽市中心實驗幼兒園、貴州師大附屬幼兒園及貴陽市實驗三幼分別舉行了見面會,幼兒園領導在會上對幼兒園各項工作進行了全面的介紹,精心解讀了幼兒園為跟崗教師研製的研修方案,並安排指導教師與跟崗學員見面交流。至此,我校「國培計劃(2015)」幼兒教師培訓團隊置換脫產研修項目省內名園跟崗研修正式啟動。
E. 幼兒園最高職務排名就是幼兒園里該怎麼從大到小排列取名
投資人,園長,行政園長。主管,班主任,老師。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F. 幼兒園拆遷給置換嗎
依法應當提供置換補償和貨幣補償兩種方式供被徵收拆人自由選擇。但是在目前的大趨勢下,普遍的用地緊張,而地方政府往往又依靠土地財政,所以往往採用置換補償的方式難以協商成功,不過可以依法主張權利。
G. 怎麼樣教幼兒園中班數字的排列順序
幼兒園中班數學教案:小水滴找鄰居(5以內的相鄰數) 活動目標: 1、認識5以內的相鄰數,能找出5以內每個數的相鄰數。 2、能理解操作要求,認真地進行操作活動。 3、活動時注意力集中,能大聲回答老師的問題。 活動准備:經驗准備:幼兒認識5以內的數字,感知5以內的數量,理解什麼叫鄰居。 ...物質准備: ——教具:水滴形的數卡5張(數字分別為1—5),圖片一張(上面畫有5間相同的房子,並且房子連在一起一字排開。房子分別寫有1-5的數字) ——學具:《幼兒用書》,幼兒人手一支筆。1-5的數字印章和印泥若干。 活動過程: 一、游戲:數字接龍。 ——教師:我們一起來玩一個「數字接龍」的游戲。我說一個數,你接著往下說一個數。 ——師幼共同游戲,教師說 1,幼兒說 2,以此類推往下接。 二、找鄰居。 ——教師(出示水滴形的數卡):下雨啦,5個小雨滴排著隊從天上落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教師出示房子圖片,請個別幼兒把水滴數卡按數字對應送到房子里,並說一說:一號水滴住一號房…… ——教師:小水滴想找鄰居一起玩。2號小水滴的鄰居是幾呢?1比2多1個還是少1個?2號小水滴的有沒有其他的鄰居是幾呢?3比2怎麼樣…… 三、游戲:看誰說得快。 四、教師報數字,請幼兒說出它的一位鄰居。如:教師報 3,幼兒報 4,並說出理由3比4少1個。 五、幼兒操作活動。 ——填印數字。請幼兒觀察鴿子里的數字和點子,在空缺處印上相應的數字或畫圓點。 ——找鄰居。觀察上牌圖片中青蛙的數量,在下排圖片中找出鄰居並連線。這次活動,整個教學過程都是游戲。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學習了知識,掌握了知識,而 且這一課學習的知識在課後觀察中我發現他們掌握得特別好。雖然因個體差異有的幼兒不能脫口而出某一數字的相鄰數,但一定會說出那一節課的學習過程,然後慢 慢找出答案。 活動反思: 本課的重點應該是先學會找相鄰數,然後再認識相鄰屬於本數的關系,幼兒接受起來也就更加容易。可是怎樣引出相鄰數這一概念呢?我用了幼兒易理解「挨著」這 一詞來向幼兒介紹出相鄰數。首先請5名幼兒帶著數字頭飾按順序排成一排站在大家面前,然後請下面的幼兒說說5個數字寶寶互相之間誰挨著誰,並一一指出來, 孩子都能說出數字寶寶1挨著數字寶寶2,數字2又挨著「1」和「3」…….雖然台上沒有數字「6」,可是幼兒能夠說出5挨著「4」和「6」,就這樣這一課 的重點就迎刃而解了,對於認識相鄰數與本數的關系在一節課中無法得到更深入的學習。
H. 幼兒園教案 簡單的組合大班
【教學目標】 1、通過擺一擺、玩一玩、畫一畫等實踐活動了解有關兩兩組合的知識。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分析能力和有序的、全面思考問題意識。 3、培養學生大膽猜想、積極思維的學習品質,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學生能應用組合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重點】經歷探索簡單事物兩兩組合規律的過程。 【教學難點】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確地計算出組合數。 【課前准備】主題圖的課件、學具卡片、鉛筆、直尺等。 【教學策略】根據組合的知識特點「條件隱晦,思維抽象」,在教學中採用發現法,堅持「思路教學」,深鑽教材,注意從小組合作交流、游戲設計入手,模擬發現,從特殊到一般,歸納出一般的規律,優化學生的思路,激活學生的思維。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設計意圖: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情景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達到很好的引入新課目的) ①請看一段視頻。 ②剛才這段視頻講的是什麼? ③2010年廣州亞運會雖然已經結束了,但是給我們留下很難忘的敬意,說到體育運動,不能不說我學校的一個體育特色,那就是足球,我們學校的足球隊參加比賽拿了很多榮譽,說到足球比賽,有一種很高級的足球比賽,就是世界盃足球比賽,世界盃比賽每4年一次,2002年我們中國國家隊沖出亞洲參加時間杯足球比賽,和其他3個國家都分在4組。 二、共同探究。 出示課件,2002年世界盃足球比賽C組的球隊如下:讓學生觀察。 師:有幾國家?分別是哪些國家? 師:如果這四個隊每兩個隊踢一場球,一共要踢多少場?(課件演示主題圖) 。假如你是裁判員,你會怎麼安排比賽。(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說一說,讓他當裁判員等形式,及時掌握學生的思維動態,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為其他同學做一個客觀的引導從而更好的為下面的小組討論環節做鋪墊) 1、讓學生大膽說一說、猜一猜。 2、四人小組用學具卡片擺一擺、討論討論。(設計意圖:通過實物,小組交流合作,討論的形式,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提升學生共同思考探究的能力) 3、學生匯報。 通過學生的回答,引導學生思考並回憶上量課時學的排列與組合的要點: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板書)。 歸納小結:通過學生的回答和交流,讓學生說出和足球比賽類似的組合與順序無關。 4、小結 這種方法是組合的其中一種方法,列舉法(板書)。 讓學生評價一下這種方法,同時引出另一種方法(連線法)。 (設計意圖:讓學生學會評價,並通過評價對已學知識做一個深刻的描述,了解列舉法的特點) 5、出示:巴西、土耳其、中國、哥斯大黎加四個國家擺成的正方形圖,提問學生看到這,你想到什麼方法,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連線法)。 6、學生獨立完成後展示1-2個學生的作品,四人小組討論交流,再歸納小結學生的方法。引導學生注意要做到有序、不重復、不遺漏。 7、引出連線的方法不止一種還可以橫著連線,繼續學習連線法。通過第二種連線法的學生,讓學生明白有順序、不重復、不遺漏在組合中的重要性。 8、歸納小結。 剛才同學們學習的兩種方法,對兩個事物之間的組合時,我們注意什麼。加深對簡單組合的認識。 (設計意圖:對於連線法的學習,學生更容易接受,更直觀。放手讓學生說一說,連一連,討論交流,通過交流讓學生產生思維碰撞,激發學習慾望,在此過程,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只是順水推舟的作用。) 三、拓展練習。 做一做(設計意圖:利用游戲活躍課堂氣氛,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提升數學課堂教學的魅力、吸引力) ①審題,讓學生猜猜哪兩個同學會搶到椅子,有幾種可能? ②找3名學生進行游戲,游戲前,先說清楚游戲規則,同學們要思考的問題: ③活動結果匯報小結。 四、鞏固練習(設計意圖:對已學知識進行的梳理,鞏固,小結,再一次復習連線法和列舉法) (1)練習二十五第7題。 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的方式讓學生不重不漏地把所有取錢的情況寫出來。 (2)練習二十五第9題。 方法與例三一樣,四個人兩個人之間通電話! 五、課堂小結(設計意圖:知識的遷移、升華) 1、說說生活中簡單組合的例子:各種比賽,位置編排、游戲等。 2、談談本節課的收獲。 六、作業布置: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解決一些生活中與組合有關的問題。(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檢驗,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現實意義,數學來源於生活,同時又幫助我們解決很多生活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