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安徽有什麼好玩的
、黃山 宏村 棠樾牌坊 出遊主題:親近自然 享受生活!touch the nature;enjoy the life! 親情度:AAAA 逛逛「慈孝天下」的棠樾;爬爬「冠甲江東」的黃山,悠悠然,大快朵頤! 景點介紹: 黃山屹立在中國安徽省南部,黃山古稱黟山,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修身煉丹,唐天寶六年(公元747年)改為黃山。 黃山以「無山不峰,無峰不石,無石不松,無松不奇」,名震天下。奇松、怪石、雲海、溫泉為黃山四絕,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對黃山的評價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與長江、長城和黃河一道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D1行程: 黃山風景區 由湯口鎮乘當地人的景區內車輛上山。至慈光閣票房買票後步行上山,經立馬峰 半山寺 鯽魚背 天都峰到達玉屏樓,觀賞黃山迎客松,繼續步行到達黃山主峰:蓮花峰。站在蓮花峰上,環眺諸峰,白雲縈繞,宛若一幅潑墨山水,美其名曰:水墨黃山!在玉屏站乘索道下山。 出遊提示: 1、黃山門票200元。 2、步行登山線路:選擇慈光閣——天都峰——玉屏樓——蓮花峰——光明頂——北海賓館——始信峰——雲谷寺的經典登山路線。 3、黃山多雷雨,帶好雨具,小心雷電。 費用安排: 1、黃山——湯口 汽車費用:30元/人 2、住宿湯口、寄存包 費用:50元 3、登山途中午飯吃便當 費用:8元 4、晚飯吃黃山特色菜餚 石耳燉雞 費用:34元 5、富士膠卷/電池 費用:22元 6、下山索道 費用:65元/人 黃山火車站主要列車到開時刻: 1、K45次 北京——福州 北京10:08開,次日05:40抵達黃山 2、K46次 福州——北京 福州18:32開,次日10:17抵達黃山 3、2521次 南京西——廈門 南京西22:16開,次日06:02抵達黃山 4、2522次 廈門——南京西 廈門08:54開,次日08:58抵達黃山 5、N518次 上海——黃山 上海22:02開,次日08:50抵達黃山 6、N520次 黃山——上海 黃山22:33始發 7、N549次 淮北——黃山 淮北07:25開,當日19:40抵達黃山 8、N550次 黃山——淮北 黃山21:38始發 更多黃山風景區的圖片>> 第2天行程:黟縣宏村 中國畫里鄉村 ·參考資料:貼吧「黟縣宏村 中國畫里鄉村」吧,知道「黟縣宏村 中國畫里鄉村」相關問題答案 -------------------------------------------------------------------------------- 景點介紹: 宏村,這處位於黃山市境內的皖南古村落,2000年11月30日,在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上,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文化遺產」,與黃山一道共享這一「人類文明遺跡」的榮譽。千百年來,中國獨特的風水理念滲透到古村落的布局和規劃當中,並將其深深地烙上了古徽州文化的印記,繼而成為她的靈魂。山因水青,水因山活,南宋紹興年間,古宏村人為防火灌田,獨運匠心開仿生學之先河,建造出堪稱「中國一絕」的人工水系,圍繞牛形做活了一篇水文章。這里民風淳樸,自然和諧。不過最讓黟縣名揚海外的,則是李安導演的《卧虎藏龍》,片中大部分外景取自此地。「竹海打鬥」這場戲,則更是讓黟縣木坑竹海名滿天下。 D2行程: 由黃山屯溪汽車站,乘發往黟縣的汽車。車程大約2個小時左右。路況很好,不顛簸。到黟縣汽車站後,改乘當地人的計程車,2元可由黟縣縣城到達宏村。宏村被稱為「中國畫里鄉村」。獨特的徽派文化的代表:高高的馬頭牆,讓人賞心悅目。 宏村的靈魂是村落與水系的結合:九曲十彎的水圳是「牛腸」,傍泉眼挖掘的「月沼」是「牛胃」,「南湖」是「牛肚」,「牛腸」兩旁民居為「牛身」。「山為牛頭,樹為角;屋為牛身,橋為腳」則是對於宏村的傳神概括。 民間故宮:承志堂同樣不容錯過呦! 出遊提示:宏村門票55元。 費用安排: 1、黃山——黟縣 汽車費用:20元/人 2、黟縣——宏村 摩的費用:2元 3、宏村農家飯 揚州炒飯,水餃 費用:16元 4、宏村購買手工汗布褂 費用:28元 更多黟縣宏村 中國畫里鄉村的圖片>> 第3天行程:歙縣棠樾牌坊 ·參考資料:貼吧「歙縣棠樾牌坊」吧,知道「歙縣棠樾牌坊」相關問題答案 -------------------------------------------------------------------------------- 景點介紹: 東周有孔丘,南宋有朱熹。中國古文化,泰山與武夷。在中國思想史上起著重大影響的學派是程朱理學。而宋代理學的奠基人程顥、程頤及理學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系徽州。朱子提倡讀書,認為窮理之要,必在讀書。以「仁義禮智信」為文人倫理靈魂,表現出了堅貞不屈的氣節,這也正與古徽州朱熹和新安理學是分不開的。而位於黃山市境內的古徽州棠樾牌坊群,則是對中國古代儒家傳統道德標準的集中反映。 D3行程: 棠樾為古代的一個小村,棠樾牌坊群景區由鮑家牌坊、鮑家祠堂和鮑家花園三組景點組成。棠樾鮑家為春秋鮑叔牙後裔——世代官商,藏鏹百萬,富比王侯,慷慨義舉,上交天子,鮑氏宗祠,氣勢恢宏;雕欄畫棟,忠孝節義,主題周顯。更是受到了主張以孝治天下的乾隆皇帝地倍加推崇,因而乾隆贊曰:「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綉江南第一鄉」。 棠樾牌坊群距黃山屯溪27公里,流水發車,末班車17:00,40分鍾車程。交通往來十分便捷。 出遊提示:棠樾牌坊門票80元。 費用安排: 1、黃山——歙縣 汽車費用:20元/人 2、歙縣——棠樾牌坊群 摩的費用:3元 3、歙縣是徽菜的發源地,當然對於初到黃山旅遊觀光的遊客更是不容錯過去品品鮮:方臘魚 蝴蝶面和黃豆肉是當地的傳統小吃,物美價廉。買單費用:30元 「一品黃山 天高雲淡」行程的優勢: 1、黃山市境內景點:黃山 宏村 棠樾牌坊相對集中,節約路費開支 2、景點品位高:兩處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黃山/宏村 3、住宿、吃飯和購物的物價水平遠遠低於城市 4、時間安排比較短,避免旅行疲勞。 二、合肥包河公園 包河公園位於合肥老一環南環外,包河公園因為包公祠、包公墓和清風閣而聞名。相傳包河的藕是無絲的,不過,包河由於水污染,已經很久沒有見到這樣的藕了。 包河的北邊是安徽省委所在地,包河沿岸綠柳成行、蒲荷萬柄,包河中間碧波盪漾之中,有一狹長小島,刀上綠樹繁茂成蔭,花木齊爭斗艷,在一片竹樹蔭之中,隱現著一座白牆青瓦、純朴典雅的古式建築,就是合肥有名的名勝古跡之一的——包孝肅公祠。 三、滁州琅琊山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跡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寫的傳世之作《醉翁亭記》心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獨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緊靠峻峭的山壁,飛檐凌空挑出。數百年來雖屢次遭劫,又屢次復建,終不為人所忘。解放後,人民政府將醉翁亭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多次整修。 歐陽修與醉翁亭[一]——琅邪山 作者:孫明皋 我們的滁州之行,完全是為了憑吊歐陽修的醉翁亭。歐公在《醉翁亭記》中開門見山,直抒胸臆:「環滁皆山也。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把我們一個個弄得神魂顛倒;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的高論,更使我們對醉翁亭的仰慕不斷升溫。 滁州位於安徽省東部,東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西去省會合肥130公里,因其與城西南的琅琊山諸峰相連,城山一體,蔚然而深秀,是安徽省五大風景區之一。琅琊山古稱摩陀嶺,相傳西晉時琅琊王司馬佩率兵伐吳駐蹕於此,故後人改名為「琅琊山」。 琅琊山山不甚高,但清幽秀美,四季皆景。山中溝壑幽深,林木蔥郁,花草遍野,鳥鳴不絕,琅琊榆亭亭如蓋,醉翁榆全國特有,琅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觴溪流淙淙;讓泉、濯纓泉、紫薇泉等山泉泉泉甘冽,歸雲洞、雪鴻洞、重熙洞、桃源洞等岩洞洞洞神奇。更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和豐樂亭等古建築群,以及唐、宋以來摩崖碑刻幾百處,其中唐代吳道子繪《觀自在(即觀音)菩薩》石雕像和宋代蘇東坡書《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碑刻,被人們視為稀世珍寶。古人稱之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東八名勝境」,蔚然深秀的琅琊山歷來享有「蓬萊之後無別山」之美譽。 仇英《醉翁亭》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淵源久遠。據史書記載,琅琊名勝,自唐刺史李幼卿始開於大歷年間。他在南山「鑿石引泉,釃其流以為溪」,名為琅琊溪。在溪岸「建上下坊,作禪堂、琴台」。繼李幼卿之後,唐、宋著名文士如韋應物、獨孤及、李紳、李德裕、歐陽修、辛棄疾等,相繼出守滁州,修築城池樓館,開發山川名勝,傳下眾多名篇佳句。尤其是宋代歐陽修謫知滁州期間,修建了醉翁亭、豐樂亭,寫下了《醉翁亭記》、《豐樂亭記》等膾炙人口的名篇,「滁之山水得歐公之文而愈光」。文以山麗,山以文傳,琅琊山聲名日隆,文人墨客、達官顯貴,紛紛前來探幽訪古,題詩刻石,王安石、曾鞏、宋濂、文徵明、李夢陽、王世貞等著名詩人、文學家也都在此留下了足跡,唐、宋以來的摩崖、碑刻約有數百處之多。歷代書法名家書寫的《醉翁亭記》「真、草、隸、篆」碑刻與山中古道、古亭、古建築相得益彰。琅琊山的美妙,在於她悠然於喧囂之外;琅琊山的雅緻,在於她融合自然山水與建築為一體的深幽意境,令人意趣盎然,流連忘返。 歐陽修與醉翁亭[二]——醉翁亭 醉翁亭位於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經之地。據《琅琊山志》記載,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歐陽修被貶為滁州太守,感懷時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為他建亭飲酒賦詩,歐陽修自號「醉翁」,並以此名亭,寫下傳世之作《醉翁亭記》。醉翁亭因此而聞名遐邇,被譽為「天下第一亭」。歐陽修不僅在此飲酒,也常在此辦公。有詩贊曰:「為政風流樂歲豐,每將公事了亭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間也」,把歐陽修寄情山水,安民樂豐的內心世界揮發得淋漓盡致。亭內有聯對此亦作了點評:「飲既不多緣何能醉,年猶未邁奚自稱翁」。 醉翁亭初建時只有一座亭子,直到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觀察使薛時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復了原樣。醉翁亭因歐陽修及其《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數百年來雖然歷遭變劫,但終不為人所忘,正如醉翁亭中一副對聯所言:「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一帶的建築,布局緊湊別致,亭台小巧獨特,具有江南園林特色。現在的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單的涼亭。總面積雖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環山的亭園卻內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寶宋齋、馮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覽余台,風格各異,互不雷同,人稱「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寧靜。這里古樹婆娑,亭台錯落,青山如畫,碧水潺流,環境十分優美。整個布局嚴謹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詩情畫意。亭中新塑的歐陽修立像,神態安詳。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圓底篆體「醉翁亭」三字。離亭不遠,有泉水從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塊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後匯入山溪。水池三尺見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賜魁立的「讓泉」二字碑刻。讓泉水溫度終年變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攝氏度。泉水「甘如醍醐,瑩如玻璃」,所以又被稱為「玻璃泉」。 醉翁亭北有二賢堂,初建於北宋紹聖二年(公元1095年),系當地人士為紀念滁州前後兩任太守王禹偁和歐陽修所建。原堂已毀,現堂為建國後重建。堂內有二聯,一曰:「謫往黃岡執周易焚香默坐豈消遣乎,貶來滁上辟豐山酌酒述文非獨樂也」,二曰:「醒來欲少胸無累,醉後心閑夢亦清 」對兩任太守皆因關心國事而貶謫滁州憤憤不平,又為兩位太守詩文教化與民同樂深表欽敬。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六一居士,廬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貧寒,資性敏悟,勤奮苦學。宋仁宗天聖八年(1030)進士,曾任諫官,又任翰林學土、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要職,因參與范仲淹的「慶歷革新」而遭貶,當過滁州太守。在文學上歐陽修以韓愈為宗,力掃晚唐五代文學的奢靡之風,提掖了王安石、蘇軾等一大批精英。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北宋就佔了六家。且除歐陽修本人以外,其餘五家都出自歐門。歐陽修不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早令我輩景仰不已。 醉翁亭西側有寶宋齋,建於明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是明人為保護蘇軾手書《醉翁亭記》而建。齋內有兩塊石碑,正反兩面鐫刻著蘇東坡所書《醉翁亭記》全文,《醉翁亭記》初刻於慶歷八年,因其字小刻淺難以久傳,又於元佑六年(1091年)由歐陽修門生、北宋大詩人蘇東坡改書大字重刻,文章與書法相當益彰,後人稱為「歐文蘇字,珠聯璧合」,視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與琅琊寺中吳道子所畫的《觀自在(即觀音)菩薩》石雕像,同為難得的古代文化瑰寶。 寶宋齋南面是一個面積較大的庭院,院內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築。泉水從牆外流入,曲折蜿蜒,如回腸九轉。傳說當年歐陽修常在這里與友人共飲,曾仿晉人作「曲水流觴」,為後世引為趣談。後人在「九曲流觴「處建意在亭,並仿歐陽修戲水飲酒作樂,亭似蘇州園林建築,十分古雅。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稱賞梅亭。相傳此梅系歐陽修所手植,世稱「歐梅」。原梅早已枯死,此株為明人所補植。古梅高7米,離地面六七十厘米便開始分成四枝。四枝幹粗70多厘米,蒼顏多瘢。雖經幾百年風霜雨雪,仍然枝茁葉茂,清香不絕。這株古梅品種稀有,花期不搶臘梅之先,也不與春梅爭艷,獨伴杏花開放,故名曰「杏梅」。古梅北有古梅亭,南面有影香亭,建於一方池上,原名見梅亭,後來有人在壁上題了「寒流疏影」、「翠積清香」兩塊碑刻,遂改為今名。春天,「野芳發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蔭」;秋天,天高雲淡,「風霜高潔」;冬季賞溪中石景「水落石出」,四季之景不同而樂亦無窮。 歐陽修與醉翁亭[三]——豐樂亭 豐樂亭建於琅琊山風景名勝區豐山東北麓的幽谷中,是豐山風景最佳之處。距滁州城約1公里。這裡面對峰巒峽谷,傍倚澗水潺流,古木參天,山花遍地,風景十分佳麗。關於豐樂亭的興建,歐陽修在《與韓忠獻王書》中告訴友人:「偶得一泉於(滁)州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愛其山勢回換,構小亭於泉側。」而民間傳說卻略有不同:據說歐陽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釀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歸途中跌倒,水盡流失,遂就近在豐山取來泉水。可是歐陽修一嘗便知不是釀泉之水,仆從只好以實相告。歐陽修當即偕客去豐山,見這里不但泉好,風景也美,於是在此疏泉築池,闢地建亭。泉名「豐樂泉」,亭名「豐樂亭」,取「歲物豐成」、「與民同樂」之意,歐陽修為此還寫下了《醉翁亭記》的姐妹篇——《豐樂亭記》,還以《豐樂亭游春》一詩記載與民同樂之盛況:「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遊人不知春將老,來往亭前踏落花」。後來蘇東坡又把《豐樂亭記》全文書刻於亭中石碑上,供人閱讀和欣賞,一樣地留下了「歐文蘇字,珠聯璧合的稀世瑰寶。 豐樂亭亭前有山門,亭後有廳堂,還有九賢祠(又名危樓,內供與滁州有關的九位賢人畫像)、保豐堂等,四周築以圍牆。豐樂亭內有蘇東坡書刻的《豐樂亭記》石碑、吳道子畫的《觀自在(即觀音)菩薩》石雕像,保豐堂內有明滁州判官尹夢璧所作的《滁州十二景詩》碑刻,這些都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的珍品。 豐樂亭以北原有一條「西澗」,與豐樂亭一山之隔。唐代詩人韋應物在任滁州刺史時,曾為這里優美的山水景色所吸引,吟詠了「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膾炙人口的詩句。之後,人們依韋氏詩意在這里建起了野渡橋、野渡庵、飛泉覽勝亭等建築。建國以後,政府為治理水患,開發水利,在西澗上建造了攔河大壩,形成了一個山間水庫,稱為「城西湖」,使許多景點沉沒湖底,但出現了另一種自然景象,四周青山環抱,中間碧水漣漪,山明水秀,魚躍鳥飛,風光無限,生機盎然。 醉翁系滄浪 歐蘇共風流 亭子本是一種有頂無牆的建築物,自古以來,凡有些名氣的亭子多與傳統文化有著緊密的聯系。素有四大名亭之稱的醉翁亭、滄浪亭、陶然亭和愛晚亭,無一不具有其獨特的文化蘊涵。 亭以人名。陶然亭、愛晚亭建於清代,亭名分別出自白居易「與君一醉一陶然」和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詩句。愛晚亭還以毛澤東早年讀書處聞名當代。而最具歷史文化盛名的醉翁亭、滄浪亭則以宋代文學大家歐陽修、蘇舜欽之名傳譽千載。 醉翁亭、滄浪亭同建於慶歷六年,分別位於當時的淮南滁州和吳中蘇州。兩亭雖隔江相望,遙距數百里,卻緊密聯系著歐、蘇二位文學巨擘的不朽友誼,並進而成為後人景仰和神往的勝跡。人們都知道,歐陽修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袖,在他的身邊,蘇舜欽以卓越的文才、詩才成為這場運動的急先鋒和中堅。蘇舜欽還是歐陽修一生中最推崇的二位詩人之一(另一位是梅堯臣)。 范仲淹的「慶歷新政」失敗後,歐、蘇同受牽連。歐陽修被以莫須有的「張甥案」貶知滁州;蘇舜欽則被所謂「奏邸之獄」所陷,放廢為民,流寓蘇州。歐公居滁,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對,怡然樂觀,為政之餘,陶醉於「環滁皆山」的秀美景色,常偕僚屬留連於琅琊山中,與州民同樂而成為歷史佳話。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歐公的學術文章和道德人品,特於山中建亭為他的游山助興。歐公以「醉翁」作為亭名,並由此創作出了千古名文《醉翁亭記》。當時他正值中年,「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客」,「四十猶未老,醉翁偶題篇」,從中可見他心境之一斑。而報國無門的蘇舜欽,索寞一人躑躅蘇州,他常出城閑游。一天,他在郡學東側看到一片三面環水的空闊廢地,此處草木蓊鬱,有雜花修竹環繞,尚存園囿遺意。經訪舊老,知是前人池館,便毅然購下,重置水石,理水疊石,建樓閣亭台,以咀嚼自己的寂寞。他以《楚辭》「漁父」篇中「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句命名為滄浪亭,寓意自己與世浮沉,幽閑獨放的懷抱。 歐、蘇兩人政治上的不幸卻帶來了文學上的收獲。《醉翁亭記》、《滄浪亭記》均成為文學史上璀璨的不朽篇章。《醉翁亭記》以情寫景,不僅精彩地描繪了琅琊山中四時不同、朝暮變幻的景色,還以「樂」為文眼,抒寫出作者與賓從僚屬的游賞、吟詠、宴飲、弈射之樂,生動形象地展現出歐公仁民寬政的風范和瀟灑風神。全篇共用二十一個「也」,風格獨特,一唱三嘆,韻味無窮,歷來有絕唱之稱。蘇舜欽《滄浪亭記》卻是另一種情形:作者「時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則灑然忘其歸,觴而浩歌,踞而仰嘯,野老不至,魚鳥共樂。」蘇舜欽善處逆境,生活恬淡自適,在虛僻、瑩凈的滄浪亭畔,他感受到脫去仕籍,並非個人的不幸。他在記文中寫道:「返思向之汩汩榮辱之場,日與錙銖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詩人長於議論,這里以激切的語言,直抒胸臆,體現出他對官場生活的鄙夷。 從歐、蘇兩人的文集中,還可獲知當時他們友好的交往。蘇詩記錄歐陽修在滁州建豐樂亭並與民眾往游其間的生動情形,「構亭於其間,四面開軒墉。名之豐樂者,此意實在農。」他還用「百人擁持大車載,城市觀走風濤翻」的詩句,描寫歐陽修用三頭牛拖著二輪大車運送菱溪大石穿城而過,萬人空巷爭相觀看的趣事。歐陽修也寫了題寄滄浪亭的詩:「子美(蘇舜欽字子美)寄我滄浪吟,邀我共作滄浪篇。滄浪有景不可到,使我東望心悠然。……雖然不許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間傳。」字里行間包含著對友人的無限關懷和不盡的思念,流露出摯友真情。 如今,滄浪亭有一幅楹聯:「清風明月本無價,遠水近山皆有情。」此聯為歐、蘇詩句的集句聯,詩意相諧,對仗工整,如出一人。這一組合正巧妙地把二位歷史名人的友誼永遠留在一個亭子中了,令人遐思,促人回味。 摘自《蘇州雜志》 醉翁亭名聯賞 並未成翁,到處也須杖履; 不能一醉,此來辜負山林。 ——安徽滁縣醉翁亭 人生百年,把幾多風光琴尊等閑拋卻; 是翁千古,問爾許英雄豪傑那個醒來。 ——安徽滁縣醉翁亭 翁去八百年,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安徽滁縣醉翁亭 醉翁亭在滁縣琅琊山下,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醉翁,歐陽修自稱。修,字永叔,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為宋初文壇領袖。所謂「醉」,乃是「飲少輒醉」;所謂「翁」,即其《贈沈蓬》詩所謂「我時四十猶強力,自號醉翁聊戲爾」。其所作《醉翁亭記》,猶為有名。「翁去八百年」,歐陽修卒於神宗熙寧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約歷八百年。「醉鄉」,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記》原狀旬,指由釀泉至尊亭影不孤。從有形的方面說,建亭以來,遊人甚多。周圍還陸續增添了許多建築物,如二言堂、隱香亭、醒園等;從無形的方面說,他領導了北宋古文運動,散文、詩、詞皆所擅長,對後代文學影響很大。全聯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個字,而且把寫聯時間、亭的位置,歷史與現狀,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動及其身後對社會的影響概括無遺,「醉翁猶在」、「亭影不孤」,既寫景,又飽含對前哲不可磨滅的影響的追懷與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煉,耐人回味。
B. 如何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以下簡稱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用工業理念發展農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為核心,以制度、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為動力,以新型城鎮化為依託,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繁榮,為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重要支撐。
2、基本原則。
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探索不同地區、不同產業融合模式。堅持尊重農民意願,強化利益聯結,保障農民獲得合理的產業鏈增值收益。堅持市場導向,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營造良好市場環境,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堅持改革創新,打破要素瓶頸制約和體制機制障礙,激發融合發展活力。堅持農業現代化與新型城鎮化相銜接,與新農村建設協調推進,引導農村產業集聚發展。
3、主要目標。
到2020年,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總體水平明顯提升,產業鏈條完整、功能多樣、業態豐富、利益聯結緊密、產城融合更加協調的新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農民收入持續增加,農村活力顯著增強。
二、發展多類型農村產業融合方式:
1、著力推進新型城鎮化。
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有機結合,引導農村二三產業向縣城、重點鄉鎮及產業園區等集中。加強規劃引導和市場開發,培育農產品加工、商貿物流等專業特色小城鎮。強化產業支撐,實施差別化落戶政策,努力實現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穩定吸納農業轉移人口。
2、加快農業結構調整。
以農牧結合、農林結合、循環發展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植養殖結構,加快發展綠色農業。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推廣優質飼草料種植,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合理布局規模化養殖場。加強海洋牧場建設。積極發展林下經濟,推進農林復合經營。推廣適合精深加工、休閑採摘的作物新品種。加強農業標准體系建設,嚴格生產全過程管理。
3、延伸農業產業鏈。
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鼓勵開展代耕代種代收、大田託管、統防統治、烘乾儲藏等市場化和專業化服務。完善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擴大實施區域和品種范圍,初加工用電享受農用電政策。加強政策引導,支持農產品深加工發展,促進其向優勢產區和關鍵物流節點集中,加快消化糧棉油庫存。支持農村特色加工業發展。
加快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支持優勢產區產地批發市場建設,推進市場流通體系與儲運加工布局有機銜接。在各省(區、市)年度建設用地指標中單列一定比例,專門用於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行農產品加工、倉儲物流、產地批發市場等輔助設施建設。健全農產品產地營銷體系,推廣農超、農企等形式的產銷對接,鼓勵在城市社區設立鮮活農產品直銷網點。
4、拓展農業多種功能。
加強統籌規劃,推進農業與旅遊、教育、文化、健康養老等產業深度融合。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農家樂,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建設一批具有歷史、地域、民族特點的特色旅遊村鎮和鄉村旅遊示範村,有序發展新型鄉村旅遊休閑產品。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智慧鄉村游,提高在線營銷能力。
加強農村傳統文化保護,合理開發農業文化遺產,大力推進農耕文化教育進校園,統籌利用現有資源建設農業教育和社會實踐基地,引導公眾特別是中小學生參與農業科普和農事體驗。(農業部、旅遊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教育部、文化部、民政部、林業局等負責)
5、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
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推進現代信息技術應用於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鼓勵對大田種植、畜禽養殖、漁業生產等進行物聯網改造。採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改進監測統計、分析預警、信息發布等手段,健全農業信息監測預警體系。
大力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完善配送及綜合服務網路。推動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農業,發展農田藝術景觀、陽台農藝等創意農業。鼓勵在大城市郊區發展工廠化、立體化等高科技農業,提高本地鮮活農產品供應保障能力。鼓勵發展農業生產租賃業務,積極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製服務、會展農業、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
6、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加強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城鄉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效銜接,完善縣域產業空間布局和功能定位。通過農村閑置宅基地整理、土地整治等新增的耕地和建設用地,優先用於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創建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現代農業示範區,完善配套服務體系,形成農產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銷中心。
扶持發展一鄉(縣)一業、一村一品,加快培育鄉村手工藝品和農村土特產品品牌,推進農產品品牌建設。依託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農業科研院校和「星創天地」,培育農業科技創新應用企業集群。
三、培育多元化農村產業融合主體:
1、強化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基礎作用。
鼓勵農民合作社發展農產品加工、銷售,拓展合作領域和服務內容。鼓勵家庭農場開展農產品直銷。引導大中專畢業生、新型職業農民、務工經商返鄉人員領辦農民合作社、興辦家庭農場、開展鄉村旅遊等經營活動。支持符合條件的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優先承擔政府涉農項目,落實財政項目資金直接投向農民合作社、形成資產轉交合作社成員持有和管護政策。開展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引導發展農民合作社聯合社。引導土地流向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
2、支持龍頭企業發揮引領示範作用。
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和林業重點龍頭企業,引導其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流通、電子商務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並通過直接投資、參股經營、簽訂長期合同等方式,建設標准化和規模化的原料生產基地,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龍頭企業要優化要素資源配置,加強產業鏈建設和供應鏈管理,提高產品附加值。
鼓勵龍頭企業建設現代物流體系,健全農產品營銷網路。充分發揮農墾企業資金、技術、品牌和管理優勢,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現代農業企業集團,推進墾地合作共建,示範帶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3、發揮供銷合作社綜合服務優勢。
推動供銷合作社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效對接,培育大型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健全供銷合作社經營網路,支持流通方式和業態創新,搭建全國性和區域性電子商務平台。拓展供銷合作社經營領域,由主要從事流通服務向全程農業社會化服務延伸、向全方位城鄉社區服務拓展,在農資供應、農產品流通、農村服務等重點領域和環節為農民提供便利實惠、安全優質的服務。
4、積極發展行業協會和產業聯盟。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自律、教育培訓和品牌營銷作用,開展標准制訂、商業模式推介等工作。在質量檢測、信用評估等領域,將適合行業協會承擔的職能移交行業協會。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涉農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產業聯盟,支持聯盟成員通過共同研發、科技成果產業化、融資拆借、共有品牌、統一營銷等方式,實現信息互通、優勢互補。
5、鼓勵社會資本投入。
優化農村市場環境,鼓勵各類社會資本投向農業農村,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利用農村「四荒」(荒山、荒溝、荒丘、荒灘)資源發展多種經營,開展農業環境治理、農田水利建設和生態修復。國家相關扶持政策對各類社會資本投資項目同等對待。
對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連片面積達到一定規模的高標准農田、生態公益林等,允許在符合土地管理法律法規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依法辦理建設用地審批手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的前提下,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開展觀光和休閑度假旅遊、加工流通等經營活動。能夠商業化運營的農村服務業,要向社會資本全面開放。積極引導外商投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四、建立多形式利益聯結機制:
1、創新發展訂單農業。
引導龍頭企業在平等互利基礎上,與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簽訂農產品購銷合同,合理確定收購價格,形成穩定購銷關系。支持龍頭企業為農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提供貸款擔保,資助訂單農戶參加農業保險。鼓勵農產品產銷合作,建立技術開發、生產標准和質量追溯體系,設立共同營銷基金,打造聯合品牌,實現利益共享。
2、鼓勵發展股份合作。
加快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將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到戶、集體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戶。地方人民政府可探索制訂發布本行政區域內農用地基準地價,為農戶土地入股或流轉提供參考依據。
以土地、林地為基礎的各種形式合作,凡是享受財政投入或政策支持的承包經營者均應成為股東方,並採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形式,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探索形成以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入股的股份合作社、股份合作制企業利潤分配機制,切實保障土地經營權入股部分的收益。
3、強化工商企業社會責任。
鼓勵從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工商企業優先聘用流轉出土地的農民,為其提供技能培訓、就業崗位和社會保障。引導工商企業發揮自身優勢,輻射帶動農戶擴大生產經營規模、提高管理水平。完善龍頭企業認定監測制度,實行動態管理,逐步建立社會責任報告制度。強化龍頭企業聯農帶農激勵機制,國家相關扶持政策與利益聯結機制相掛鉤。
4、健全風險防範機制。
穩定土地流轉關系,推廣實物計租貨幣結算、租金動態調整等計價方式。規范工商資本租賃農地行為,建立農戶承包土地經營權流轉分級備案制度。引導各地建立土地流轉、訂單農業等風險保障金制度,並探索與農業保險、擔保相結合,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增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契約意識,鼓勵制定適合農村特點的信用評級方法體系。制定和推行涉農合同示範文本,依法打擊涉農合同欺詐違法行為。加強土地流轉、訂單等合同履約監督,建立健全糾紛調解仲裁體系,保護雙方合法權益。
五、完善多渠道農村產業融合服務:
1、搭建公共服務平台。以縣(市、區)為基礎,搭建農村綜合性信息化服務平台,提供電子商務、鄉村旅遊、農業物聯網、價格信息、公共營銷等服務。優化農村創業孵化平台,建立在線技術支持體系,提供設計、創意、技術、市場、融資等定製化解決方案及其他創業服務。建設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引導其健康發展。採取政府購買、資助、獎勵等形式,引導科研機構、行業協會、龍頭企業等提供公共服務。
2、創新農村金融服務。
發展農村普惠金融,優化縣域金融機構網點布局,推動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全覆蓋。綜合運用獎勵、補助、稅收優惠等政策,鼓勵金融機構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緊密合作關系,推廣產業鏈金融模式,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信貸支持。推進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營銷貸款試點,穩妥有序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的經營權、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
堅持社員制、封閉性、民主管理原則,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穩妥開展農民合作社內部資金互助試點。鼓勵發展政府支持的「三農」融資擔保和再擔保機構,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擔保服務。鼓勵開展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融資租賃業務。積極推動涉農企業對接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涉農企業通過發行債券、資產證券化等方式融資。加強涉農信貸與保險合作,拓寬農業保險保單質押范圍。
3、強化人才和科技支撐。
加快發展農村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加大農村實用人才和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力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導各類科技人員、大中專畢業生等到農村創業,實施鼓勵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三年行動計劃和現代青年農場主計劃,開展百萬鄉村旅遊創客行動。
鼓勵科研人員到農村合作社、農業企業任職兼職,完善知識產權入股、參與分紅等激勵機制。支持農業企業、科研機構等開展產業融合發展的科技創新,積極開發農產品加工貯藏、分級包裝等新技術。
4、改善農業農村基礎設施條件。
統籌實施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總體規劃,繼續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和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改造提升中低產田。加快完善農村水、電、路、通信等基礎設施。加強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保護,建設持續健康和環境友好的新農村。
統籌規劃建設農村物流設施,逐步健全以縣、鄉、村三級物流節點為支撐的農村物流網路體系。完善休閑農業和鄉村旅遊道路、供電、供水、停車場、觀景台、遊客接待中心等配套設施。
5、支持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發展。
支持貧困地區立足當地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種養業、農產品加工業和鄉村旅遊、電子商務等農村服務業,實施符合當地條件、適應市場需求的農村產業融合項目,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相關扶持資金向貧困地區傾斜。鼓勵經濟發達地區與貧困地區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合作,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和個人投資貧困地區農村產業融合項目。
六、健全農村產業融合推進機制:
1、加大財稅支持力度。
支持地方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行業范圍,完善農產品初加工所得稅優惠目錄。落實小微企業稅收扶持政策,積極支持「互聯網+現代農業」等新型業態和商業模式發展。
統籌安排財政涉農資金,加大對農村產業融合投入,中央財政在現有資金渠道內安排一部分資金支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中央預算內投資、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等向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傾斜。創新政府涉農資金使用和管理方式,研究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設立基金、貸款貼息等方式,帶動社會資本投向農村產業融合領域。
2、開展試點示範。
圍繞產業融合模式、主體培育、政策創新和投融資機制,開展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範,積極探索和總結成功的做法,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促進農村產業融合加快發展。
3、落實地方責任。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把推進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擺上重要議事日程,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年度計劃;要創新和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加強分類指導,因地制宜探索融合發展模式。縣級人民政府要強化主體責任,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引導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農村產業融合集聚。
4、強化部門協作。
各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精神,抓緊制定和完善相關規劃、政策措施,密切協作配合,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