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環境創設教案
幼兒園保護環境創設教案 【活動目標】 1.幼兒通過實踐活動,了解周圍環境中的垃圾是哪裡來的,認識其危害。 2.啟發幼兒積極思考解決環境衛生的辦法,並通過不同的方式表達出來。 3.引導大班幼兒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准備】 1.課前讓幼兒兩人一組,調查並且用自己的方法記錄,收集周圍環...境的垃圾分布情況。 2.投影片數張,投影儀。 3.幼兒操作材料:橡皮泥、積木、繪畫紙、筆。 【活動過程】 一、組織交流調查周圍環境情況 1.師:這幾天,我們對周圍的環境進行了調查,並作了記錄,現在誰來向大家介紹一下調查的情況?(4~5人作介紹) 2.打出投影片。 師:在草地上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操場上我們發現了什麼? 在教室里我們發現了什麼? 除了這些地方,我們還發現哪些地方有臟東西? 3.談談這些垃圾是從哪裡來的? 師:為什麼這些地方總是有垃圾? 二、了解垃圾對環境、人、動物、植物的危害 師:有垃圾的這些地方給人什麼感覺,對環境有什麼影響,(打出投影)問:對人、動物、植物有什麼危害?知道了垃圾有這么多害處,那我們應該怎麼做? 三、怎樣保護環境 怎樣才能使我們周圍的環境保持衛生?(草坪、操場、教室)打出投影,各種清潔機器,分別介紹給幼兒。 師:工人叔叔發明了這么多機器,讓人們有一個干凈衛生的環境,我們應該怎樣向工人叔叔學習呢? 四、教師出示各種材料,讓幼兒操作 師:把你們的想法,好的主意,用這些材料,做出來或畫出來,介紹給老師和同伴。 五、教師介紹「回收箱」,引出新的問題 師:老師也做了一樣東西叫「貝貝回收箱」,是專門用來放可以回收的廢品的。 出示幼兒收集的垃圾,這是大家在調查時收集來的垃圾,看看都有哪些東西?誰知道哪些是可以回收的,哪些是不能回收的,我們課後整理一下。 六、活動延伸 向幼兒介紹可回收的廢品,並同幼兒商量把回收箱放在什麼地方最合適。
② 如何創設有效性的幼兒園環境PPT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的空間、設施、活動材料和常規要求等應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有利於引發、支持幼兒與周圍環境之間積極的相互作用。」 結合我園主題活動的學習開展,我們從生活的視角關注幼兒的需求,開展適宜的環境和開展區域活動;滿足幼兒多元化的發展,促進幼兒各種能力的提高。 一、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應遵循的原則 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是幼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幼兒園區域游戲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區域游戲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區域游戲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那麼,在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時對幼兒體、智、德、美四育就要兼而顧之,缺一不可。區域游戲設置的形式對幼兒的游戲行為有顯著的影響。在設置中,表演區域要相對的獨立,益智區、勞美區、建構區域的空間設置相對開放,幼兒的活動積極性較高,活動時間較長,互相學習合作有一定的提高。 1、自然性原則 (1)在獨立的空間,走廊的環境創設不同的區域,幼兒有自主選擇的餘地,能夠專注游戲,減少喧嘩和干擾。 (2)用不同設計,不同的材料創設區域。 2、相容性原則 我們將性質相似的區域設置在相鄰的位置,使幼兒之間能夠產生互動。如:手工作坊和娃娃家、音樂表演區相鄰,做好的作品可以放到家裡,給孩子觀賞,還可以送到表演區,給幼兒穿戴。益智區和建構角相鄰,使幼兒動手動腦結合,激發創意。 3、多樣性原則 在每一個區域中,都提供分類架和游戲筐,使幼兒便於取放和整理。如,益智區中,我們把瓶罐,紙盒,積木分類放。在手工創意室,有報紙、一次性杯、盤等等。在運動區,有扔沙包、滾皮球、踢毽子等。幼兒可以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綜合性地玩,提高幼兒游戲的水平。 4、互動性原則 首先鼓勵幼兒參與環境的創設,師幼共同收集材料,為活動提供開放式的環境。其次,讓環境具有動態性。如在科學探索區中,我們提供飼養欄,供幼兒飼養,觀察各種小動物並常增添其他物種。幼兒從親自操作中得到樂趣,每一次都是很興奮、很仔細。 二、區域游戲環境創設材料的投放策略 1、投放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的材料 活動的材料應與幼兒的年齡特點相符,能引起幼兒游戲的興趣。我們創設了適合小托班(娃娃家),適合小、中大班的專用區域,(手工創意室、藝術畫廊、劇區手工創意室、藝術畫廊、劇區、構建室等)提高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參與性。
③ 如何進行幼兒園的環境創設培訓心得
、什麼是‚心得體會"在讀過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之後,把獲得的感受、體會以及受到的教育、啟迪等寫下來,寫成的文章就叫‚讀後感‛。
在參與社會生活與社會實踐中,人們往往會產生有關某項工作的許多感受和體會,這些感受和體會不一定經過嚴密的分析和思考,可能只是對這項工作的感性認識和簡單的理論分析。用文字的形式把這些心得表達出來,就是‚心得體會‛。
‚心得體會‛是一種日常應用文體,屬於議論文的范疇。一般篇幅可長可短,結構比較簡單。
2、心得體會怎麼寫?心得體會的寫法
心得體會的基本格式大致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I、標題
心得體會的標題可以採用以下幾種形式: 在XX活動(或X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
關於XX活動(或XX工作)心得體會(或心得) 心得體會
如果文章的內容比較豐富,篇幅較長,也可以採用雙行標題的形式,大標題用一句精練的語言總結自己的主要心得,小標題是‚在XX活動(或X X工作)中的心得體會‛,例如: 從小處著眼,推陳出新——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的心得
II、正文 這是心得體會的中心部分
(1)開頭 簡述所參加的工作(或活動)的基本情況,包括參加活動的原因、時間、地點、所從事的具體工作的過程及結果。
(2)主體 由於心得體會比較多地傾向於華考範文網在文章標題下署名,寫作日期放在文章最後。
3、寫作心得體會應注意的問題
(1)避免混同心得體會和總結的界限。一般來說,總結是單位或個人在一項工作、一個題結束以後對該工作、該問題所做的全面回顧、分析和研究,力求在一項工作結束後找出有關該工作的經驗教訓,引出規律性的認識,用以指導今後的工作,它注重認識的客觀性、全面性、系統性和深刻性。在表現手法上,在簡單敘述事實的基礎上較多的採用分析、推理、議論的方式,注重語言的嚴謹和簡潔。
心得體會相對來說比較注重在工作、學習、生活以及其他各個方面的主觀認識和感受,往往緊抓一兩點,充分調動和運用敘述、描寫、議論和說明甚至抒情的表達方式,在敘述工作經歷的同時,著重介紹自己在工作中的體會和感受。它追求感受的生動性和獨特性,而不追求其是否全面和嚴謹,甚至在有些情況下,可以『『只論一點,不計其餘』』。
(2)實事求是,不虛誇,不作假,不無病呻吟。心得體會應是在實際工作和活動中真實感受的反映,不能扭捏作態,故作高深,更不能虛假浮誇,造成內容的失實。
(3)語言簡潔,生動。心得體會在運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敘述、議論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地採用描寫、抒情及各種修辭手法,以增強文章的感染力。
1、是要重視‚讀‛
在‚讀‛與‚感‛的關系中,‚讀‛是‚感‛的前提、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者說果。必須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准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
2、是要准確選擇感受點
寫讀後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讀出所讀書籍或者文章的‚眼睛‛,它是你展開來寫的基礎、中心和出發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矇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搞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的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改革開放以來,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一篇讀後感,不能寫出諸多的感想或體會,這就要加以選擇。作為初學者,就要選擇自己感受最深又覺得有話可說的一點來寫。要注意把握分析問題的角度,注意聯系自己的實際情況,從眾多的頭緒中選擇最恰當的感受點,作為全文議論的中心。
3、要寫得有真情實感 不要矯揉造作地拼湊感受,要避免公式化。上半篇介紹文章內容,下半篇對照自己聯系實際來個自我批評,最後再來寫上幾句空洞的保證。我們要開放思路,在真正理解原文閃耀的思想火花和藝術力量中真切的感受會驟然產生。
4、寫獨特新鮮的感受 檢查式的讀後感不可取,要盡力寫出有新意的見解來感染讀者。例如王安石《讀孟嘗君傳》該文一反常人論調,說孟嘗君只是好做雞鳴狗盜之徒的首領,所以真正有治國之才的士一個也沒得到。全文不到一百字,卻被譽為駁論文的‚千秋絕調‛。
(四) 讀後感的基本思路如下:
1、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系的部分,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亮明基本觀點。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一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臵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這部分就是議論文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圍繞基本觀點聯系實際。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系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聯系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系、前後脫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四個部分了。
④ 幼兒園環境的要點PPT
幼兒園班級環境創設的要點 一個班級就像一個小型社會,教師的推動和同伴的互動,能使幼兒在其中建構自己的知識與價值觀,並凝聚班級團體動力。班級可以說是幼兒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觸的生活環境,教師角色在於能理想地調和人、事、物等要素間的關系,為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條件。本文從分析班級環境的特點人手來討論班級環境創設的策略,並對創造良好的學習氣氛提出個人見解。
一、班級環境特點。班級環境特點包括兩方面:一是活動室物質條件與設施,即 物理性環境;一是教師和幼兒之間所構成的教育氛圍及人際關系,即社會性環境。 1 .物理性環境 班級的物理性環境是指活動室的物質條件。包括活動室的造型、色調、照明、座位安排、櫥櫃設置等,它要求合乎幼兒視覺衛生要求;活動室的隔音、班級間的動靜配合要顧及幼兒的聽覺健康;活動室的溫度、布置等因素要有安定幼兒情緒的作用;活動室空間規劃設計要充分考慮幼兒活動時的通暢無障、井然有序,讓幼兒感到身心舒暢。 2 .社會性環境 班級的社會性環境是指班級中所有成員的共同心理物質或心理傾向,它是藉助團體凝聚的力量,通過成員間交互作用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班級氛圍。營造班級教育氛圍的關鍵因素是處於這個環境中的每一個個體,它會形成一股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塑造幼兒的態度與價值觀,影響幼兒的學習活動。
二、班級環境創設策略。班級環境創設指的是活動室教學情境的設計,它對置身 其中的人會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正如杜威所說的,「要想改變一個人,必須先改變環境,環境改變了,人也就被改變了」。活動室是師幼進行教與學的場所,它需要豐富的教學資源,以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活動室也是師幼生活的場所,它要求有規律、舒適、安全、和諧,便於師幼在其中愉快地生活。教學資源和生活氛圍構成了教學情境,教學情境包括兩個領域:一為師幼間和同伴間所構成的教育氛圍與人際關系,可稱之為軟體領域;一為在教學情境中具有重要功用的物質條件,可謂之硬體領域。在此,我從活動室環境布置和班級氛圍營造來討論班級環境創設策略。 1 .活動室環境布置 理想的活動室布置應該動態與靜態並重,內涵和美化兼備。下面我們從布置原則、布置內容及布置方法等三方面來討論活動室環境布置。 (1) 布置原則 ①教育性。琳琅滿目、熱鬧異常並不一定具有教育意義。要使環境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就要強調活動室布置的教育性。 ②生動性。活動室布置不可能「一勞永逸」,應隨教學需要不斷更新,以豐富的刺激誘發幼兒快樂學習的情緒,並安定幼兒的情緒。 ③安全性。活動室布置除了要考慮空間因素外,還要格外注意所陳列物品的安全性,危
險物品或具有潛在危害的物品應放在幼兒觸及不到的地方,以免幼兒因好奇、好動而發生意外。 ④實用性。活動室布置的目的之一是為教學活動服務,讓幼兒通過與環境互動更深刻地理解學習內容。所以,理想的活動室環境不在於華麗的裝飾,而在於能配合教學活動的展開幫助幼兒觀察、思考和實踐,具有實用價值。 ⑤美觀性。活動室的色彩和團體氛圍會影響幼兒的情緒。在造型設計和色彩選擇上要力求簡潔、美觀、協調,讓人感到舒適、愉悅。 (2) 布置內容 ①主題重點:可將有關主題學習內容再現於活動室一角,讓幼兒有重溫的機會。 ②作品展示區:讓幼兒隨時看到自己的作品,激發幼兒不斷學習的興趣。展示內容可隨課程的發展而更換。 ③公告欄:傳達班級小朋友、家長和教師的有關信息,以起到提醒或鼓勵的作用。 ④榮譽榜:激發個人榮譽感和團體向心力,促進幼兒道德意識的發展。 ⑤生日列車:設計要有童趣,可以月份為組別,把每個幼兒的照片按月份順序排列起來。 ⑥圖書櫃:提供適合幼兒實際閱讀水平的書籍,有助於培養幼兒的閱讀能力與興趣。 ⑦益智玩具:在活動區角擺放益智玩具,有利於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 ⑧植物裝飾:可用盆景、插花、吊飾等形式布置活動室,使活動室生機盎然。 (3) 布置方法 ①師幼共同參與:活動室是師幼共同學習、生活的場所,因而布置時不應由教師獨攬或少數幼兒承擔,而應人人參與,人人有責。因為這一過程有自己的耕耘,有做中學的機會,幼兒會更喜愛自己的班級。 ②有生命感的布置:活動室布置不應是靜態的,而應是動態的。飼養小動物、種植花草,可使活動室成為有生命感的生態活動室,讓幼兒體驗生命的意義。 ③展現班級特色:可根據班級兒童的差異、需要合理規劃,使其富有特色。它能增進幼兒愛自己班級的情感,增強集體凝聚力。
⑤ 幼兒園環境創設的原則 ppt銀行提款機叫什麼
很高興告訴你!
幼兒園環境創設必須遵循的基本原則是:
(一)環境與教育目標一致的原則
幼兒園環境是幼兒園課程的一部分,在創設幼兒園環境時,要考慮它的教育性,應使環境創設的目標與幼兒園教育目標相一致。過去有的幼兒班級,雖然也重視環境創設,但很大程度上只是追求美觀,為的是布置環境,或者只是盲目地提供材料,對環境的教育性考慮很少。要注重環境為教育目標服務,應該考慮兩點:
1.環境創設要有利於教育目標的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是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那麼,在環境創設時對幼兒體、智、德、美四育就不能重此輕彼。若教師僅僅注重幼兒的認知活動,設置讀寫算等區域,而缺少幼兒健康、社會、審美教育等環境,在創設發展幼兒社會性的環境時,只提供幼兒社會認知的環境,而對幼兒社會情感、社會行為發展的環境考慮很少,等等,這都不利於幼兒的全面發展。
2.依據幼兒園教育目標,對環境設置作系統規劃
(二)適宜性原則
幼兒正處在身體、智力迅速發展以及個性形成的重要時期,有多方面的發展需要。幼兒園環境創設應與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發展需要相適宜。如:幼兒天性好奇,有強烈的探索願望,教師就應為幼兒創設問題情境,使幼兒能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思維水平和動手能力;幼兒知識經驗少,需要學習感性知識,如需要感知雨,就應給幼兒准備雨傘或雨衣、雨靴,下雨時,幼兒可以在雨中散步;需要感知春天,就應組織觀察活動,讓幼兒觀察春天的動物、植物、人們生活、生產方式的變化;幼兒需要閱讀,就應提供各種各樣的圖書,開闊他們的眼界。處於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需要表現出不同的年齡特徵,即使同一年齡階段幼兒,佐興趣、能力、學習方式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環境創設應適應幼兒的這種差異。如:小班幼兒喜歡玩平行游戲,(即幼兒各玩各的,彼此玩的游戲相同),提供的玩具就應該同品種的數量多一點,中大班象徵性游戲水平較高,提供的玩具材料可以是一物多用的;幼兒的小肌肉動作發展較差,可提供一些穿珠、拼插、剪貼等方面的材料,讓幼兒進行練習,有的幼兒大肌肉動作發展差,就司提供腳踏車、攀登架等,讓幼兒進行練習。
幼兒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要還會隨著其年齡增長而發展變化,因此環境創設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它是一個設計→實施→修正→再實施→再修正的螺旋式發展過程。
(三)幼兒參與的原則
環境創設的過程是幼兒與教師共同參與合作的過程。教育者要有讓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意識,認識到幼兒園環境的教育性不僅蘊含於環境之中,而且蘊含於環境創設的過程中。以往,幼兒園環境創設常常較多地由教師包辦,即使有幼兒參與,也僅限於將幼兒的作品拿來作為環境的點綴;學期初,教師經常為了布置環境加班加點,而一旦環境布置好了,就認為大功告成,一學期難得更換一次。因而環境對於幼兒沒有持久的吸引力。教師應將幼兒參與環境創設融入課程,以便對幼兒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如有一位教師組織幼兒談話活動,起初的主題是環保問題——亂扔垃圾的問題。後來,談話延伸到計劃外的新話題——「北京申奧」,孩子們對這個話題很感興趣,教師意識到這個話題的教育值,於是引導幼兒討論決定在牆壁上製作「奧運主題牆」並制訂了計劃。孩子們請爸爸媽媽找相關資料,製作奧運標志、田徑場、環形跑道、看台等,畫出了各種表情形態的觀眾和運動員,並進行了設計評比。這個活動通過幼兒集體構思、游戲、調查、製作和家長參與等過程,使教師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觀察者、傾聽者、合作者、決策者,幼兒由單純的傾聽者變成了計劃者、參與者,分認識到了自己的能力,意識到了自己是環境的主人,人人出謀劃策,人人都來承擔自己的一份責任,真正展示和發展了任務意識、有目的學習知識和技能的能力,以及分工合作、討論、決策的能力和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開放性原則
開放性原則是指創設幼兒園環境,不僅要考慮幼兒園內環境要素,同時也要重視園外環境的各要素,兩者有機結合,協同一致地對幼兒施加影響。
利用開放的教育環境對幼兒進行教育,是教育者應該樹立的大教育觀。因為科學技術發展所帶來的信息量給幼兒的刺激可以說是全方位的,幼兒的成長受到多方面的影響,因此,幼兒園不能關起門來辦教育,脫離幼兒園園外環境進行園內封閉式的教育成效有限。如,幼兒園要求幼兒學習基本的生活自理技能,有的家長卻常常忘記了這個教育任務,幼兒在家自己穿鞋襪,家長認為孩子穿得慢,耽誤大人的時間,於是包辦代替幫幼兒穿上,孩子願意自己做,說在幼兒園也是自己做的,家長卻說:「幼兒園有幼兒園的一套,你這是在家裡!」一句話就把幼兒園好的教育影響抵消了。面對外界環境的復雜影響,幼兒園應採取積極的態度,主動與外界結合,讓家庭、社區成員更進一步了解幼兒和幼兒園,使幼兒園教育獲得家庭、社區的支持和配合,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教育,同時,也促使家長和社區成員從教師那裡學習到教育知識和技能,改善自身的教育觀念和行為。
幼兒園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