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清華大學教育培訓管理處和清華大學繼續教育的不同
智能手機軟體開發,工資高,工作好找,准沒錯
② 自考中的脫產和業余有何區別
自考中的脫產和業余最大區別是不是利用工作時間,如果工作時間學習則為內脫產,如果正容常上班,上班外時間上課的為業余。
脫產,顧名思義,即脫離生產。簡單的解釋就是脫離工作生產崗位,全日制在校學習的一種學習形式。在我國脫產是成人高等教育的一種學習形式,屬於國民教育系列中組成部分,我國國民教育形式有三種:普通教育、成人教育、自學考試。
業余方式一般在院校駐地招收學生,安排夜晚或雙休日上課,所以,適合在職考生報考。業余也稱夜大,指的是利用周末和晚上授課的教育形式;
③ 自考的 211 本科會被認可嗎
自考的主考學校,無論是211 985,甚至清華北大自考的,在企業看來,統一稱為非全日制學歷,因為自考的畢業證書上,清清楚楚地註明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畢業證書,這個統招全日制學歷的畢業證書是不同的。很多企業招聘的要求,往往都是全日制本科打底,首先就把自考成考等篩選出去了。所謂的985 211自考、名校自考等,只是騙騙不懂的人罷了,沒有學歷者和高中生受騙最多。尤其是單純的高中生十幾歲的少年,懵懂無知,如果遭受了高考受挫,多麼地彷徨、無助之時,而此刻,XX機構宣稱:高考受挫不要怕,XX圓你名校夢,和統招生享受同樣的待遇,同樣的師資,同樣的學習場地,輕松擁有名校學歷……就問問你,能不動心嗎?
如果你真的去了,能早點覺醒順利畢業的、考證、考研、考公務員的還好點,而那些傻乎乎誤以為自己是名校生的同學,畢業後找工作就會傻眼了,傻白甜的你,學歷沒有企業認可啊,什麼名校什麼985 211……單位一看畢業證是自考,立刻關上了歡迎的大門,獨留你在風中凌亂!
補充一下:
我澄清的是:自考沒有所謂的自考211 985學歷,清華北大的自考,那也只是個非統招學歷,並不會比駐馬店大學的自考厲害到哪裡去,自考在企業看來,都是一樣的。不要因為名校光環而去讀自考!尤其是十幾歲的孩子們,努努力讀個統招專科總是可以的吧,自考的路有多心塞,你們知道嗎?到處都是坑坑窪窪,一不小心被套入培訓機構的高消費套子里了。
只要有機會讀統招大學,就一定要讀統招的,哪怕是統招專科,你專科期間在學期間再接自考本科,都比直接就去自考方便一萬倍!
如果你實在人到中年,沒有可能考大學了,或者是其他不可抗力沒辦法讀統招大學了,那你去自考或者成考網教什麼的,相對是更合理的安排了。
總之自考因人而異,要根據自己情況選擇,萬萬不可盲目跟風,浪費自己寶貴的時間。
④ 互聯網的起源
一、起源於阿帕網
1968 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組建了一個計算機網,名為 ARPANET(英文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 的縮寫,又稱「阿帕」網)。
按央視的數據,新生的「阿帕」網獲得了國會批準的 520 萬美元的籌備金及兩億美元的項目總預算,是當年中國國家外匯儲備的 3 倍。
時逢美蘇冷戰,美國國防部認為,如果僅有一個集中的軍事指揮中心,萬一被蘇聯摧毀,全國的軍事指揮將處於癱瘓狀態,所以需要設計一個分散的指揮系統。
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他點仍能正常工作,而這些分散的點又能通過某種形式的通信網取得聯系。
1969 年,「阿帕」網第一期投入使用,有 4 個節點,分別是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斯坦福大學以及位於鹽湖城的猶它州州立大學。
位於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通過專門的通信交換機(IMP)和專門的通信線路相互連接。
一年後「阿帕」網擴大到 15 個節點。1973 年,「阿帕」網跨越大西洋利用衛星技術與英國、挪威實現連接,擴展到了世界范圍。
互聯網就萌芽於此。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說,互聯網起源於美蘇冷戰。
小故事互聯網發送的第一個信息是「L」和「O」1969 年 10 月 29 日晚上 10 點 30 分,克蘭羅克在洛杉磯向在斯坦福的比爾·杜瓦傳遞信息。
這是一個包含五個字母的單詞 Login,意思是「登錄」。在打入「Lo」後,系統死機了,儀表顯示傳輸系統突然崩潰,通信無法繼續進行,世界上第一次互聯網路的通信試驗僅僅傳送了兩個字母「Lo」。
二、成為互聯網
1975 年,「阿帕」網由美國國防部通信處接管。在全球,已有大量新的網路出現,如計算機科學研究網路(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CSNET)、加拿大網路(Canadian Network CDnet)、因時網)等。
1982 年中期「阿帕」網被停用過一段時間,直到 1983 年「阿帕」網被分成兩部分,即用於軍事和國防部門的軍事網(MILNET)以及用於民間的「阿帕」網版本。用於民間的「阿帕」網改名為互聯網。
在同一年,「阿帕」網的 TCP/IP 協議在眾多網路通信協議中最終勝出,成為我們至今共同遵循的網路傳輸控制協議。
TCP/I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即傳輸控制協議 / 網際網路協議,又名網路通信協議,是 Internet 最基本的協議、Internet 國際互聯網路的基礎,由網路層的 IP 協議和傳輸層的 TCP 協議組成(來源於網路)。
TCP/IP 協議定義了電子設備如何連入網際網路,以及數據如何在它們之間傳輸。從此,全球的通信設施用上了同一種語言。
1991 年 8 月 6 日,蒂姆·伯納斯·李將萬維網項目簡介的文章貼上了 alt.hypertext 新聞組,通常我們認為這一天萬維網公共服務在互聯網上首次亮相。
三、中國互聯網
中國用了近 7 年的時間真正接入互聯網。這七年標志性的事件包括:
——1988 年,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採用 X.25 協議,使本單位的 DECnet 成為西歐中心 DECnet 的延伸,實現了計算機國際遠程聯網以及與歐洲和北美地區的電子郵件通信。
——1989 年 11 月,中關村地區教育與科研示範網路(簡稱 NCFC)正式啟動,由中國科學院主持,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共同實施。
——1990 年 11 月 28 日,中國注冊了國際頂級域名 CN,在國際互聯網上有了自己的唯一標識。最初,該域名伺服器架設在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機中心,直到 1994 年才移交給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
——1992 年 12 月,清華大學校園網(TUNET)建成並投入使用,是中國第一個採用 TCP/IP 體系結構的校園網。
——1993 年 3 月 2 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接入美國斯坦福線性加速器中心(SLAC)的 64K 專線,正式開通中國連入 Internet 的第一根專線。
——1994 年 4 月 20 日,中國實現與互聯網的全功能連接,成為接入國際互聯網的第 77 個國家。
網際網路始於1969年的美國。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首先用於軍事連接,後將美國西南部的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另一個推動 Internet發展的廣域網是NSF網,它最初是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建設的,目的是連接全美的5個超級計算機中心,供100多所美國大學共享它們的資源。NSF網也採用TCP/IP協議,且與Internet 相連。
ARPA網和NSF網最初都是為科研服務的,其主要目的為用戶提供共享大型主機的寶貴資源。隨著接入主機數量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把Internet作為通信和交流的工具。一些公司還陸續在Internet上開展了商業活動。隨著Internet的商業化,其在通信、信息檢索、客戶服務等方面的巨大潛力被挖掘出來,使Internet有了質的飛躍,並最終走向全球。
網路-互聯網
⑤ 請問一下廈大經濟學院和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到底有什麼區別
亞南院
1.亞南院偏學術,其數理和英文要求較高。
2.他的課程是全英文的,而且課程量較整個經院的研究生都要重到研二還有專業課,因此課余時間較少。
3.學術氣氛重。但是它的國際認可度高,要想出國比較容易。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簡稱「研究院」 ,或「WISE」)成立於2005年6月,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基地為基礎、依託於「985工程」二期項目。
WISE是一個實體性的教育科研機構,下設計量經濟學研究中心、金融經濟學研究中心、勞動經濟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王亞南學術思想研究中心、現代統計學研究中心、計算與數據中心、廈門大學-新加坡管理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中心、SAS計量經濟學卓越中心、康奈爾合作中心以及高級教育培訓與咨詢中心。
經濟學院
1.理論上育人和科研五五開,但實際上科研的實際含量估計占不了那麼大比例。
2.經院研究生現在都分教科類和應用類。金融系的課程在研二上學期基本結束,研二下學期大家都開始找實習了。
如果從就業來講,經濟學院好一點。
(5)清華大學教育培訓處擴展閱讀:
廈門大學(Xiamen University),簡稱廈大(XMU),由著名愛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於1921年創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華僑創辦的大學,是國內最早招收研究生的大學之一,中國首個在海外建設獨立校園的大學,被譽為「南方之強」 。
學校是教育部直屬的副部級大學,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福建省和廈門市共建高校。
是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國家「2011計劃」牽頭高校,入選「211工程」、「985工程」,「111計劃」、「珠峰計劃」、首批20所學位自主審核高校、「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
廈門大學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大學,校園一側是南普陀寺,一側是白城沙灘與胡里山炮台,與世界文化遺產鼓浪嶼隔海相望,包括群賢樓群、建南樓群、芙蓉樓群以及廈門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在內的廈門大學早期建築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入選「首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錄。
學校設有研究生院、6個學部以及28個學院(含88個系)和14個研究院,有專任教師265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875人,有在校學生近40000人(含外國學歷留學生1437人),其中本科生20045人、碩士研究生16172人、博士研究生3647人。 截至2018年5月,廈門大學有13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⑥ 荷蘭的大學排名
准備申請澳洲國立大學的藝術生,在申請前應該了解院校的基本情況。所以,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澳洲國立大學世界排名情況,以及大學的申請要求。
⑦ 我國從建國到現在,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技,體育,軍事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是
中國在經濟體制上有五個重大突破,實現了「五破五立」:廢除了人民公社制度,建立了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即以家庭承包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重經營體制;破除了單一的公有制經濟形式,建立了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經濟體制;破除了大鍋飯和平均主義,建立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形式相結合的分配方式;破除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管理體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破除了封閉型經濟,建立了開放型經濟。
其一,在農村實行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既保留了在土地制度上的社會主義特徵,同時又給農戶充分的經營權,調動了農戶對土地投入和勞動的積極性。
其二,私營、個體等非公有制經濟異軍突起。
其三,國有經濟改革渡過了剝離歷史包袱關,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和現代企業制度關之後,基本走出了困境。國有企業最近幾年實現利潤大幅度增長,有一部分國有企業已經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公司。
其四,建立了混合所有制的股份制經濟。這一類經濟是目前國民經濟中發展最快、最有活力的一部分。
其五,公眾持股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經濟正在迅速發展。「這種形式我個人認為可能是未來中國最有發展前景的一種形式」。
中國航天事業自1956年創建以來,經歷了艱苦創業、配套發展、改革振興和走向世界等幾個重要時期,迄今已達到了相當規模和水平:形成了完整配套的研究、設計、生產和試驗體系;建立了能發射各類衛星和載人飛船的航天器發射中心和由國內各地面站、遠程跟蹤測量船組成的測控網;建立了多種衛星應用系統,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立了具有一定水平的空間科學研究系統,取得了多項創新成果;培育了一支素質好、技術水平高的航天科技隊伍。
軍事戰爭上:七次戰役基本全勝。對越、對蘇、對印、對美等。
軍事科技上:核彈爆炸成功、火箭衛星上天、神6上天、龍芯的開發研製等等。
其餘科技上:很多華裔獲得諾貝爾獎,中國科學家在某些高科技領域的研究水平領先世界,但基礎科技水平還是落後於歐美發達國家。
政治地位上:聯合國五大常委之一,隨著國力的壯大,中國在國際上地位也越來越高。
經濟上:改革開放,經濟快速發展,漸漸地使全國人民都富裕起來(還沒有最終完成)。
社會文化上:雖然教育體制不對,但比建國前水平高了不知多少倍,各種文藝水平越辦越高,漸漸地在國際上站穩腳跟。人民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世博會也在中國舉辦。
影視文化上:這個我就不用多說了吧,國內影視製作水平的提高有目共睹啊,10年前哪兒有這么多豐富的電視節目可看呢?藝術水平也在提高。民間藝術也在保護。
體育上:中國的成就太輝煌了,已經連續幾屆人類奧運會名列前三甲了,中國的優勢項目稱霸全人類。最近的劉翔、姚明還有冰上項目更是牛比,在全世界都有巨大影響力。逐漸舉辦世界級別各大體育賽事:奧運會、F1、亞洲會等等非常多。
疆土上:收復香港、澳門。
民族自信心上:隨著國力的壯大,人民也越來越富裕,越來越自信,越來越講究。但最近極端排外的民族主義有抬頭現象,不理智的憤青也對社會產生一定民族情緒的影響。這都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發展不利。我們現在還不能有濃重的民族主義。時機未到。
政治體制上:總的來說也在進步。
總的說來,就這些方面,但政治體制上還是很不完善,腐敗現象嚴重。執政黨也在努力地做到民主。相信國力的的增強,我們中國未來會更好。 科技:兩彈一星,雜交水稻……
政治: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基本形成。發展外交事業,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文化:雙百方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太多了,偉大的祖國啊!!!^^ ^^
為生命扣上「安全帶」
安全生產是黨和政府重點監管的領域之一,《安全生產法》出台、改革國家安全監管體制、違法違規行為被嚴懲等舉措,受到廣泛關注。但我國安全生產形勢依然嚴峻,煤礦等高危行業事故多發。按照安全生產中長期奮斗目標,到2007年,我國將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安全監管體系,全國安全生產狀況將穩步好轉,重點行業和領域事故多發狀況將得到扭轉,工礦企業事故死亡人數、煤礦百萬噸死亡率、道路交通萬車死亡率等指標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降。
孩子上得起學
2004年,我國15歲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為8.3年,超過世界平均水平1年。但教育從業人員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僅為7.2%,教育投依然嚴重不足。2006年,普及和鞏固農村義務教育將成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財政性教育支增長將高於財政支出的增長,教師工資、生均公用經費等逐步增長,辦學條件差、運轉困難、教育亂收費等關系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將逐步得到解決。到2010 年,全國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人口覆蓋率將接近100%。
看病心裡舒暢
過去的5年,我國醫療衛生事業突破了靠政府單一發展的模式,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發展最快的時期。但醫療體制、機制還存在著諸多障礙,公立醫療機構片面追求經濟利益的傾向嚴重,小病「大處方」、「濫檢查」,看病難、看病貴成為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2006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面將擴大到40%,群眾因病致貧、返貧現象將得到進一步遏制;國家將落實必要的經費,支持鄉衛生院和縣醫院的建設,為農民提供安全、廉價的基本醫療服務;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將為城市低收入者提供基本醫療服務保障。
放心喝水吃肉
2005年,為加強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推進重點流域區域污染防治工作,著力解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國家關閉了15種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小企業,實行工業污染源限期達標排放。2006 年,讓百姓喝上潔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已成為各級政府的重要目標之一。國家已經明確,到「十一五」末期,我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要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越來越成為全社會共識。
支起「保護傘」
2005年前10個月,我國累計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880萬人,「十五」期間實現城鎮新增就業4000萬人的目標已提前實現。但我國已進入勞動年齡人口增長高峰期,今後幾年裡,每年勞動力供求缺口仍將達到1300萬~1400萬人。今後,企業不得集中將富餘人員推向社會,國家也將建立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培訓機構指標體系。「十一五」期間,將新增4500萬個就業崗位。一些歧視性就業協議將被禁止。優化就業環境,成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居者有其屋
2005年,在國務院統一部署下,多部門聯手出擊調控房地產市場,市場秩序得到好轉。但對普通百姓而言,商品房價格仍然「高高在上」。隨著中央穩定住房價格政策的陸續實施,房地產市場將朝著遏制投資、控制投資、引導合理消費、穩定房價的預期目標方向發展,投機性購房行為將得到遏制,中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將會得到更多關注,房價將在更大范圍與百姓對接。
老有所養
統計顯示,全國離退休人員社會保險費19年增長119倍。但目前我國公共養老覆蓋面只佔總人口的15%,一部分退休人員生活窘迫,農村老人基本不享受社會保障。隨著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不斷完善,以非公有制企業、城鎮個體工商戶和靈活就業人員參保工作為重點,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范圍將逐步擴大。國家逐步做實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越來越多的人將過上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生活。
共享發展的成果
我國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了由溫飽到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但目前佔全國總人口20%的最貧困人口的收入或消費的份額只有4.7%,而占總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其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50%。2006年,政府將從調整國民收入分配製度和國家財政支出結構入手,建立對農業的支持和保護體系,讓公共服務惠及農民;今後,新增財力將重點投向農村、農業和農民,而且增長幅度還會大大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等戰略舉措,也將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農民工及時拿到工錢
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各地陸續掀起清欠農民工工資行動。截至2005年9月,全國累計清償2003年以前竣工項目拖欠工程款1410億元,占拖欠總額的75.82%。但漠視、侵害農民工利益的現象仍時有發生,務工環境仍待根本改觀。2006年,讓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錢,成為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隨著國家有效加強對企業的監管,業主行為將會得到進一步規范,在建和新建項目拖欠工資的現象將得到遏制;農民進城務工的環境將更加寬松。
生活更有質量
統計顯示,目前我國城鄉居民平均出遊率達到84.8%,文化產品也大大豐富。但和老百姓日益高漲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文化服務網點還很不健全,一些景點高昂的票價依然讓百姓「望景卻步」。2006年,讓普通百姓看得起風景,享受更有質量的生活,給政府留下了更多思考和努力的空間。隨著文化體制改革的推進,百姓將享受到日益完善的文化服務;在農村,影院、文化館、圖書館等設施的普及,將把農民的傳統日常生活概念大大拓展。
1.10多億中國人已解決了近百年留下的生存問題——溫飽問題,這是人類發展史上了不得的偉績。
2.中國人在中低端產品的數量和質量上已形成了可挑戰外界的能力,這給外界百姓造成的影響是振聾發聵。
3.在豐衣足食的基礎上,正腳踏實地解決科技現代化問題。現今很多發達國家對中國進行封鎖的項目,已紛紛被快速解決;更今人欣慰的是,我們是以遠低於這些發達國家在其它地區的售價,解決了這些問題。
4.說中國已很強大,有些不符實際;但作為一個幅員遼闊、且有13億人堅持社會主義的中等產業水平國家,誰也不敢小視,因我們可以很方便地舉全國之力來對付外來入侵和進行維護國家統一。
5.我們中國人是每月1000元可過,每月100元也可活,不怕打爛壇壇罐罐,這在發達國家是連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6.外界對中國人已無可奈何。
成就
現在,中國有了原子彈,美國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態度有較大變化,以前是以施壓為主,之後開始"套近乎".在中國第一次核試驗之前,美國把中國看作蘇聯的」附屬國」,直到中蘇關系斷裂,美國才開始考慮和中國建交,但又遲遲不作決定.核試驗成功後,美國開始意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中國的發展必須依賴於外界力量支撐維持,或者華約,或者北約,中國必須選一個.中共傾向於前者,但蘇聯態度冷淡.美國則抓住了機會,率先向中國伸出友好之手,這樣,中國的核力量將不會對美國構成威脅.
蘇聯的反應是這樣的:
對中國依然冷漠,克里姆林宮認為中國離開蘇聯對中國的發展是一大障礙,中國將不得不歸附蘇聯,支持其在中東的擴張.事實當然並非如此!
其他國家:
第三世界國家開始大規模向中國靠攏.北約則毫不擔心,因為中共的核軍備遠不如超級大國.
⑧ 國內哪些學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比較好
首先,廣播電視編導算是一個大類,每個學校的名稱可能會略有區別。
比如:影視編導、廣播電視藝術、廣播電視編導等……這事實上都是差不多的傳媒類專業,在綜合類院校里,廣播電視編導可能會偏向電視、新聞、傳播等方向;在藝術院校里,影視編導專業更偏向電影方向。
其次,每個學校的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學的內容可能也不太一樣。
所以建議同學們在報考一所學校之前,首先關心三個點:1.考什麼:查招生簡章,明白具體考試項目,自己是否符合該校要求;2.學什麼:可以直接在官網上down到全校各級各專業的課程表,至少可以看到入學後學什麼對吧!也許跟自己想像得並不一樣,也許學校課程設置不夠好呢!3.做什麼:這點可以詳見另一個題目,廣播電視編導的就業前景,我也會在那裡詳細做答。
廣播電視編導專業需要提前准備、參加藝考,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備考內容事實上也可以報一些相關傳媒類專業,比如數字傳媒,媒介管理、攝制照明等(具體名稱根據各學校有區分)。在這里建議大家在專業的細節劃分上,仔細去查看官網的招生簡章。
在可選藝術類院校中,大致分為三個梯隊。
第一批:中國傳媒大學(廣播電視編導專業國內第一,文化分和藝考分雙高!)、北京電影學院(偏影視編導方向,專業課要求更高,文化分相對低些)、中央戲劇學院、上海戲劇學院、解放軍藝術學院(現在改制了,非軍籍不建議)中國戲曲學院……
二類:天津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海南大學、安徽大學……
嗯……綜合類其實挺多的,盡情去選你喜歡的學校吧。
⑨ 繼續教育學院 有用嗎
是有用的。廣大社會在職人士,提升學習,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國家承認的國民教育系列高等教育形式,畢業證學信網可查。可以用來升職加薪,找工作,考公務員,考資格證,出國留學,考研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