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一日常規
晨間接待 1、擦凈桌椅、窗檯,掃凈樓梯、走廊,開窗通風。 2、7:00在活動室門口熱情接待家長。詢問幼兒在家情況,疊放好幼兒衣物;接待孩子和家長要熱情。如在室活動,教師要在活動室門口迎接孩子,不做與晨間接待無關的事情。 3、教育幼兒有禮貌並使用禮貌用語。如問:「老師早上好,爸爸或媽媽再見」等。 早操... 1、按時出操。 2、教師精神飽滿地帶操,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 3、幼兒有良好的做操秩序,動作整齊、規范。 進餐 一、開飯要求: 1、 教師提前5分鍾打飯。 2、 餐前 1) 負責組織幼兒分組洗手。 2) 規范擦餐桌、擦洗的桌子要放置再污染(如幼兒趴在桌上亂摸等)。 3) 教師取拿飯菜要用流水肥皂洗手。 3、 所有餐具不能放在地上。 二、進餐要求: 1、 飯菜進班後,主班教室講解主副食物的名稱和營養。 2、 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時間不過長或過短。 3、 幼兒進餐時,教師不能坐著,應隨時幫助幼兒添飯並觀察、督促幼兒進餐情況及建立維護班級的進餐常規。給予進餐困難(慢、體弱、患病)的幼兒幫助。隨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進餐姿勢。 4、 進餐不批評或不處理問題,讓幼兒愉快進餐,以免妨礙消化或食物卡在身體內引起危險。 5、 每次飯菜不要盛的太滿,饅頭包子要分在托盤內,不要放在桌子上。 6、 幼兒撒了飯及時擦乾凈,對食慾不振、精神不好或嘔吐的幼兒要及時處理。 7、 餐後教會幼兒用溫開水漱口。 三、餐後要求: 1、 餐後,當班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安靜活動(如散步等),活動確保15分鍾左右。 2、 保育員教師擦乾凈桌子;地面先掃後拖,幼兒進入廁所小便、盥洗、午睡,晚班教師協助主班教師做好配班工作。 洗手 一、幼兒集中洗手時,盥洗室一定要有教師,職責如下: 1、 防止幼兒意外事故發生。 2、 幫助幼兒提褲、捲袖。 3、 督促幼兒正確洗手、擦手。 4、 在盥洗室的教師必須等最後一位幼兒洗完手後方可離開。 二、幼兒洗手時間: 1、飯前便後。 2、戶外活動。 3、傳染病期間,應加強洗手次數。 三、洗手步驟如下: 1、捲起袖子,難卷的幼兒教師幫助捲袖子。 2、流水肥皂洗手,從手指到手腕,雙手必須搓後用流水沖洗干凈。 3、洗完手後,雙手在池內甩三下,防止水滴在地上。 4、擦手時,用毛巾將手心手背擦乾。 5、教師幫助洗完手的困難幼兒拉下袖子。 四、保育教師隨時清洗整理肥皂袋。 教育活動 1、 按時進行活動,活動內容按計劃進行。 2、 做好課前准備,備好課,准備好教具。 3、 幼兒有良好的課堂常規。 4、 課堂氣氛活躍。 戶外活動 1、 所有幼兒組織在視野之內,教師可以參與到活動中,不能坐著或與別班教師閑聊。 2、 戶外活動,有組織,由內容,保障安全。 午睡 1、 幼兒午睡時,須脫外衣褲,外衣褲不能放在枕頭下。 2、 值班教師必須加強對幼兒午睡的護理。巡視觀察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教師不允許睡、靠、坐在幼兒床上,更不允許用孩子的寢具。 3、 對於體弱多汗的幼兒要加強午睡護理。 4、 午睡室睡前睡後開窗通風。 5、 在規定時間內起床,不拖拉。學習整理床鋪。(中、大班) 飲水 1、 幼兒新陳代謝旺盛,保育教師應提供幼兒隨時飲水的條件。保溫桶應始終有適宜溫度的開水。 2、 隨時關注班級飲水桶內水量和水溫,保證幼兒隨時飲用水,每次消毒前,應將機動的杯子取出供幼兒隨時飲用水。 離園 1、 飯後組織幼兒離園活動,活動有組織、有內容。 2、 嚴格使用接送卡。 3、 高度負責,把每一位幼兒安區交給家長,不準出現幼兒自己離園、離班被陌生人接走的現象,有陌生人接幼兒時,首先與家長取得聯系,確實得到家長同意,並請陌生人在交接記錄上簽字後,方可把幼兒交給陌生人,慎重對待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幼兒離園。 4、 理園前,打掃好本班室內外環境衛生,關好門窗,檢查水、電閥門開關。
② 如何培養幼兒園的一日常規
教師要根據各年齡班幼兒的發展水平、能力、經驗和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差異,靈活運用多種教育方法,在生動有趣的活動中,建立良好的班級常規。培養常規的基本方法有七種。
1、樹立榜樣激勵法
樹立榜樣激勵法是教師根據幼兒「愛模仿」的年齡特點,強化某些幼兒的正確行為,激勵其他幼兒以此為榜樣,從而教育影響幼兒的一種方法。如:最近辦理遲到的幼兒比較多,教師對准時來園的幼兒進行表揚和鼓勵,從而激勵其他幼兒以那些准時來園的幼兒為榜樣,准時來園。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對幼兒更是具有極大的感染力和說服力。榜樣還可以是父母、教師,以及文藝作品中的典型形象等。
2、巧言妙語引導法
巧言妙語引導法是指教師利用生動形象、幽默有趣的語言,引導幼兒理解常規,遵守常規的方法。如:在培養小班幼兒飲水常規時,教師發現幼兒不愛喝白開水,於是便將喝水說成:「小汽車要加油嘍,加的滿滿的,才能跑得特別快。」
3、創設環境提示法
創設環境提示法是將班級的常規要求用繪畫作品、照片、圖示、文字元號等形式展現在幼兒面前,提示幼兒遵守常規的一種方法。如:幼兒進餐後常常忘記需要做的事情,教師可以將送餐具、擦嘴、擦桌子、漱口幾件事情用照片記錄下來,展示在環境中,從而提示幼兒按順序做事。
4、兒歌、歌曲鞏固法
兒歌、歌曲鞏固法是指寓教育內容於朗朗上口的兒歌、美妙動聽的歌曲之中,是一些常規要求在反復的朗誦和歌唱活動中,達到鞏固的效果。如:在培養漱口常規時,教師常帶幼兒歌唱《花花杯》,幫助幼兒掌握漱口的方法。
5、游戲引發興趣法
幼兒引發興趣法是指教師根據幼兒喜歡游戲的特點,用游戲的形式或採用游戲的口吻激發幼兒學習常規,把對幼兒的要求轉化為幼兒的內部需求,從「必須這樣」轉化為「我要這樣」。如:小班幼兒初入園時,教師利用「擊鼓傳花」的游戲來點名,鼓聲停止時,花在誰手裡,誰就起立告訴大家自己的名字。
6、表揚獎勵強化法
表揚獎勵強化法是指通過及時的表揚和鼓勵,對幼兒良好的行為加以強化,使幼兒感受自己的優點和進步,同時使其良好行為得到鞏固和發揚。如:有的小班幼兒初入園時總是讓老師喂飯,不肯自己動手。當教師發現幼兒逐漸能夠自己吃飯時,及時在集體面前表揚,並且送給幼兒一個小禮物,強化其良好行為。
7、發現問題討論法
發現問題討論法是教師和幼兒針對班級常規中存在的問題,共同分析、討論、修正常規的一種方法,此方法比較適合中大班幼兒。如:戶外活動上、下樓時,幼兒大聲喧嘩、推推擠擠。教師針對這個問題和幼兒一起分析其中存在的危險,共同制定上、下樓的常規要求。
③ 如何進行幼兒一日常規的培養
01
首先,幼兒園的常規培養包括訓練孩子的自製力和上課的專注性,所以專說要求老師照顧到每一個孩屬子,在上課時候的情緒。
02
幼兒園的常規培養還需要培養孩子的表達能力,老師可以通過一些提問或者搶答等形式來進行課堂知識的檢驗。
03
幼兒園的常規培養不應該僅僅局限在室內,而且應該多讓要孩子去室外做一些活動。
04
幼兒園的常規培養還包括訓練孩子在危險時刻的自我救助或者緊急搶救等實踐課。
④ 如何在幼兒園一日生活評價幼兒.ppt 60頁
1.遵守一日活動的時間及順序的規定。2.遵守一日活動各環節具體要求的規定。版3.遵守幼兒的一般行為規權范的規定。顯然,一日常規是幼兒教育主要內容之一。我們要科學合理地安排和組織一日生活,建立良好的常規。一日常規的建立不僅是集體教育幼兒的需要,還能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衛生習慣、生活習慣和行為習慣,同時也有益於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和諧發展,對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也有幫助。一日常規一旦形成,幼兒就知道什麼時間該干什麼事,什麼事能做,什麼事不能做
⑤ 如何培養幼兒園孩子的一日常規
晨間接待 1、擦凈桌椅、窗檯,掃凈樓梯、走廊,開窗通風。 2、7:00在活動室門口熱情接待家長。詢問幼兒在家情況,疊放好幼兒衣物;接待孩子和家長要熱情。如在室活動,教師要在活動室門口迎接孩子,不做與晨間接待無關的事情。 3、教育幼兒有禮貌並使用禮貌用語。如問:「老師早上好,爸爸或媽媽再見」等。 早操 1、按時出操。 2、教師精神飽滿地帶操,不穿裙子,不穿高跟鞋。 3、幼兒有良好的做操秩序,動作整齊、規范。 進餐 一、開飯要求: 1、 教師提前5分鍾打飯。 2、 餐前 1) 負責組織幼兒分組洗手。 2) 規范擦餐桌、擦洗的桌子要放置再污染(如幼兒趴在桌上亂摸等)。 3) 教師取拿飯菜要用流水肥皂洗手。 3、 所有餐具不能放在地上。 二、進餐要求: 1、 飯菜進班後,主班教室講解主副食物的名稱和營養。 2、 培養幼兒良好的飲食習慣;進餐時間不過長或過短。 3、 幼兒進餐時,教師不能坐著,應隨時幫助幼兒添飯並觀察、督促幼兒進餐情況及建立維護班級的進餐常規。給予進餐困難(慢、體弱、患病)的幼兒幫助。隨時糾正幼兒不正確的進餐姿勢。 4、 進餐不批評或不處理問題,讓幼兒愉快進餐,以免妨礙消化或食物卡在身體內引起危險。 5、 每次飯菜不要盛的太滿,饅頭包子要分在托盤內,不要放在桌子上。 6、 幼兒撒了飯及時擦乾凈,對食慾不振、精神不好或嘔吐的幼兒要及時處理。 7、 餐後教會幼兒用溫開水漱口。 三、餐後要求: 1、 餐後,當班教師組織幼兒進行安靜活動(如散步等),活動確保15分鍾左右。 2、 保育員教師擦乾凈桌子;地面先掃後拖,幼兒進入廁所小便、盥洗、午睡,晚班教師協助主班教師做好配班工作。 洗手 一、幼兒集中洗手時,盥洗室一定要有教師,職責如下: 1、 防止幼兒意外事故發生。 2、 幫助幼兒提褲、捲袖。 3、 督促幼兒正確洗手、擦手。 4、 在盥洗室的教師必須等最後一位幼兒洗完手後方可離開。 二、幼兒洗手時間: 1、飯前便後。 2、戶外活動。 3、傳染病期間,應加強洗手次數。 三、洗手步驟如下: 1、捲起袖子,難卷的幼兒教師幫助捲袖子。 2、流水肥皂洗手,從手指到手腕,雙手必須搓後用流水沖洗干凈。 3、洗完手後,雙手在池內甩三下,防止水滴在地上。 4、擦手時,用毛巾將手心手背擦乾。 5、教師幫助洗完手的困難幼兒拉下袖子。 四、保育教師隨時清洗整理肥皂袋。 教育活動 1、 按時進行活動,活動內容按計劃進行。 2、 做好課前准備,備好課,准備好教具。 3、 幼兒有良好的課堂常規。 4、 課堂氣氛活躍。 戶外活動 1、 所有幼兒組織在視野之內,教師可以參與到活動中,不能坐著或與別班教師閑聊。 2、 戶外活動,有組織,由內容,保障安全。 午睡 1、 幼兒午睡時,須脫外衣褲,外衣褲不能放在枕頭下。 2、 值班教師必須加強對幼兒午睡的護理。巡視觀察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教師不允許睡、靠、坐在幼兒床上,更不允許用孩子的寢具。 3、 對於體弱多汗的幼兒要加強午睡護理。 4、 午睡室睡前睡後開窗通風。 5、 在規定時間內起床,不拖拉。學習整理床鋪。(中、大班) 飲水 1、 幼兒新陳代謝旺盛,保育教師應提供幼兒隨時飲水的條件。保溫桶應始終有適宜溫度的開水。 2、 隨時關注班級飲水桶內水量和水溫,保證幼兒隨時飲用水,每次消毒前,應將機動的杯子取出供幼兒隨時飲用水。 離園 1、 飯後組織幼兒離園活動,活動有組織、有內容。 2、 嚴格使用接送卡。 3、 高度負責,把每一位幼兒安區交給家長,不準出現幼兒自己離園、離班被陌生人接走的現象,有陌生人接幼兒時,首先與家長取得聯系,確實得到家長同意,並請陌生人在交接記錄上簽字後,方可把幼兒交給陌生人,慎重對待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幼兒離園。 4、 理園前,打掃好本班室內外環境衛生,關好門窗,檢查水、電閥門開關。
⑥ 幼兒園如何做好一日常規
對幼兒的照顧要格外細心才行,還要講科學,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