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開培訓機構需要什麼資質
校外培訓機構須經縣級教育部門審批去的《辦學許可證》後,再按所屬類型到相關部門申領登記證書或《營業執照》。跨縣域設立分支機構或培訓點的,需到分支機構或培訓點所在地縣級教育部門履行審批手續。
《辦學許可證》申辦材料:
1、申辦報告。內容主要包括:舉辦者、培養目標、辦學規模、辦學層次、辦學形式、辦學條件、內部管理體制,經費籌措與管理使用等;
2、舉辦者的姓名、住址或者名稱、地址。
3、資產來源、資金數額及其有效證明文件,並載明產權;
4、屬捐贈性質的校產須提交捐贈協議,載明捐贈人的姓名、所捐資產的數額、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關有效證明文件。
《營業執照》申辦材料:
1、法人或者自然人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2、指定代表或委託代理人證明;
3、代理人身份證及其復印件;
4、住所使用證明。(若是自己房產,需要房產證復印件;若是租房,需要房東簽字的房產證復印件,房東的身份證復印件,雙方簽字蓋章的租賃合同,和租金發票)
(1)校外培訓教育擴展閱讀:
1、培訓機構場所的要求:
必須有符合安全條件的固定場所,同一培訓時段內生均面積不低於3平方米,確保不擁擠、易疏散;必須符合國家關於消防、環保、衛生、食品經營等管理規定要求。
2、培訓機構師資的要求:
校外培訓機構必須有相對穩定的師資隊伍,不得聘用中小學在職教師。從事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教師應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
3、培訓機構培訓內容的規定:
校外培訓機構開展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的內容、班次、招生對象、進度、上課時間等要向所在地縣級教育部門備案並向社會公布。培訓內容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課程標准,培訓班次必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培訓進度不得超過所在縣(區)中小學同期進度。
2. 如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
8月22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版《意見》),這是第一個國權家層面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系統性文件,對於構建長效機制、規范培訓秩序、維護良好教育生態、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外負擔具有重要意義。8月22日上午,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文件有關情況。
對此,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表示,今年2月,教育部已會同民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原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印發了通知,明確了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重點和治理步驟。上半年各省均已出台了專項治理實施方案,截至8月20日,全國已摸排培訓機構38.2萬家,其中發現問題25.9萬家,按照邊摸排邊治理的原則已經整改4.5萬家。
3. 如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
近年來,部分校外培訓機構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造成了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也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社會對此反映強烈,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工作被提上重要議事日程。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標志著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進入了標本兼治的新階段。
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切實減輕學生課外負擔,尤其需要從國家層面深入推進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積極傳遞素質教育導向。要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工作,杜絕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招生入學掛鉤,中小學校和校外培訓機構要進一步加強自律;要深入推進中、高考改革,充分發揮考試招生的引領和導向作用。從考試內容改革看,中、高考改革都要減少對單純記憶、重復訓練內容的考查,更加註重和強化能力考查;從招生錄取機制改革看,要將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逐步引入招生錄取環節,破除招生錄取「唯分數論」。
4. 校外培訓機構三小時行規是什麼
校外培訓機構開展非學歷教育培訓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對於滿足中小學生選擇版性學習需權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具有積極作用。但近年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造成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為此,國辦日前印發《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對校外培訓師資、收費、內容、時間、場所等都作了明確要求。
5. 教育部要求所有校外培訓機構何時完成整改
2018年8月24日報道,就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的《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教育部昨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截至8月20日,全國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38.2萬家,其中發現問題25.9萬家,整改4.5萬家。10月將再次開展全國范圍的專項督查,確保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訓機構整改。
第二步是建立長效機制。教育部已聯合有關部門起草了《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構建了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總體制度框架,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工作任務,成為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最基本、最系統的政策依據。
呂玉剛說,從對學生參加校外培訓的摸底情況看,參加校外培訓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年級的比低年級的比例高。從區域分布看,城鎮的比農村的比例高。「目前,參加培訓的農村學生還比較少。但制定培訓機構的資質標准,不管城市、城鎮或農村,標准都應是一致的。特別是對安全條件、師資條件、培訓行為等方面的要求不能降低,應遵循統一標准」。
6. 校外培訓機構整治有哪些規定
8月23日報道,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針對當前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證照不全、超前培訓、超標培訓等突出問題,從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關鍵環節入手,提出了一系列治理措施。
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人社部、工商總局等四部門聯合發出《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部署全面開展拉網式摸底排查,堅決治理一些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有安全隱患、無證無照、『應試』傾向、超綱教學」等群眾反映最強烈的突出問題。在已經有四部門部署專項治理的情況下,現在國務院辦公廳專門出台《意見》,其重要意義在於切實構建校外培訓機構規范發展的長效機制,落實專項治理的成果,避免專項治理變成「一陣風」。
這次國務院辦公廳出台《意見》,力圖解決專項治理發現的問題。比如,明確由省級教育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本地校外培訓機構設置的具體標准,省域內各地市差距大的,可授權地市級教育部門制定,並從場所條件、師資條件、管理條件三方面提出了基本要求。這對規范培訓市場的供給十分重要,因為如果標准設置過高,很多機構難以達到設置標准,培訓供給就有限,這就可能推高正規培訓機構的價格,而價格低的非正規培訓機構也會借機滋長,且游離在監管之外。
規范教育培訓機構,只是從供給端進行治理,這對緩解培訓熱會有一定作用,比如禁止培訓機構開展提前教學、超綱教學,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家長的焦慮。針對禁止提前教學、超綱教學,《意見》明確提出建立教育培訓機構備案制,有助於教育監管部門及時了解培訓內容,糾正提前教學、超前教學等問題。
應當看到,我國家庭的校外培訓需求,主要源於升學競爭之下家長對提高孩子競爭能力的渴求,而且這種需求普遍存在。成績好的學生在校內可能吃不飽,並想保持競爭優勢,因此要選擇校外培訓;成績差的學生在校內可能跟不上,也要選擇校外培訓。比如,每個假期都被學生作為「趕超」「逆襲」的機會,名義上是假期,但有的學生比上學時還累,很多學生的暑假生活都在培訓班度過。
7. 校外培訓機構不屬於學校,有什麼法律法規嗎
培訓機構,以學歷教育或成人繼續教育為目的的教育培訓機構需要有場地的要求及師版資的要求,需要教育主權管部門給予認證並且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資格方可營業,其培訓課程價格需要核算並報教育部門批准,增加課程或改變收費需要向教育部門申請並獲得批准後才可改變。
8. 校外培訓機構用什麼秘訣招生
國家重拳治理校外培訓機構7個督查組分赴各地開展專項督查
從今年年初,教育部等國家四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後,教育部定出時間表,各地要在規定的時間內摸清底兒。
就在幾天前教育部會同民政部和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派出7個督查組赴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華東地區等地開展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專項督查,同時,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還約談部分校外培訓機構負責人,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
校外培訓機構招生秘訣:「秘考」
近年來,一些面向中小學生舉辦的教育培訓機構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學科培訓,不僅違背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發展規律,而且還影響了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造成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家庭經濟負擔過重,社會反響強烈。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 呂玉剛:就是要堅持內外結合、疏堵聯動。我們學校的工作要做好,學校的教育質量要提高,完善我們課後服務的機制,和相關的一些政策措施,充分調動我們中小學,在課後服務當中的主渠道作用,使我們能在學校解決的問題,就在學校解決了。
相關專家也指出,減負需要打出組合拳,培訓機構也應該調整側重點,從超前的學科教學轉向滿足學生成長的多樣化需求,辦出特色,起到做好學校教育的補充作用,特別是在興趣特長方面。
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鍾秉林:希望這些培訓機構將來能夠規范有序、健康的發展,能夠在發展孩子的興趣特長方面,能夠滿足家長和孩子多樣化的需求,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從培訓的定位、從內涵、師資這方面,把這個水平提高,同時還有我覺得要轉變觀念,社會現在發展對於人才是大量需求,而且它是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需求),我們的孩子們,使他們接受適合自己的教育,將來能夠發揮出自己的潛質,能夠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
9. 教育部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在何時完成整改
教育部抄基礎教育司司長呂襲玉剛8月23日介紹,截至8月20日,全國已摸排校外培訓機構38.2萬家,其中發現問題25.9萬家,整改4.5萬家。下半年教育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整改推進和督查督辦力度,確保2018年底前完成所有培訓機構的整改工作。
在教育部8月2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呂玉剛表示,各地要以意見為依據,盡快制定、完善本地校外培訓機構設置標准,為扎實開展整改提供基本標准依據。要針對每一所校外培訓機構,進行依標研判,明晰問題,逐一建立整改台賬,明確整改時間表、路線圖、任務書,推動培訓機構逐一依標整改。
10. 教育部將繼續強化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對校外培訓機構是一件好事嗎
我覺得這對校外培訓機構來說應該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因為管理意味著規范,意味著整治,意味著限制。校外機構因為缺少監管,導致亂象叢生,並且不少人從中渾水摸魚,謀取非法利益。這形成了一種惡性競爭,不僅給家長們增添額外的經濟壓力,而且也給孩子們增加了額外的課業負擔,讓他們承受了小小年紀不該承受的辛苦。這種惡相摧殘了孩子們的童真,讓他們陷入無邊的焦灼當中。
第二個要點就是收費問題,教育機構在隨便的地方聘請一些隨便的人,再收取高額的補課費用。花額外的錢給自己和孩子增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當然筆者不是認為補課沒用,而是認為遍地開花的補課其實是浪費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