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說課
幼 兒 園 大 班 科 學 說 課 稿
——《大家來環保》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大班科學活動《大家來環保》。
一、教材分析
1、說教學內容(活動來源):
《大家來環保》來自於大班主題活動《溫江風情》。在這之前,紅櫻桃班的孩子對於自己美麗的家鄉——溫江已經有了很多的認識,孩子們對於生活在這樣一個城市裡感到非常自豪,但同時也有一部分幼兒認為我們的周圍仍有不完美的一面,例如有人亂扔垃圾等。這一問題立即引起了孩子們的關注,我緊緊抓住這一興趣點,圍繞「環保」這一話題生成了一系列的活動,由此設計了本次活動。新《綱要》中指出了科學領域的目標:對周圍事物、現象有好奇心,有求知慾;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而科學教育活動是在引導幼兒親自探索和發展獲得有關經驗的過程,本次活動能以小見大,孩子在活動過程中充分參與,動腦、動手、動口,不僅能獲得樂趣,也能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2、說教學目標
教育目標活動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它既是教育活動設計的起點,又是教育活動設計的終點。孩子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其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意旨是「在環境中教育」,改變傳統「空講」的教育方式,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把「要我做」升華為「我要做」,進而將環保意識提升為一種生活習慣,特製定以下活動目標:
(1) 認知目標:幫助幼兒了解垃圾的來源,認識其危害,並能區分可回收、不可回收及有害垃圾。
(2) 能力目標:引導幼兒願意為維護環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3) 情感目標:幼兒通過親身體驗,養成不亂扔的好習慣,建立初步的環保意識。
活動重點:幼兒認識到垃圾的危害,感知環保的重要性
活動難點:幼兒懂得區分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
為解決重難點,在活動中我為幼兒提供了情境表演、觀察實物圖片、自主操作等,又為他們創設了暢所欲言的討論環境,活動延伸也有利於幼兒行為的發展。
3、說幼兒情況
紅櫻桃班的孩子大多都在5歲左右,有了一定的分析綜合能力,和以前相比本次孩子們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我班男孩子多,較為活躍,許多幼兒能做到獨立地思考問題,但總是怯於大膽站起來回答問題,讓人感覺比較被動,但他們還是喜歡思考的,對於自己喜歡的事物,他們總是有著非常濃厚的興趣。
4、說教學准備
(1)前期經驗准備:前期主題活動知識的積累,請幼兒和父母一起觀察周圍的環境,父母帶領孩子搜集環境整潔或污染的相關知識。
(2)物質准備:事先收集一些廢舊材料。如可樂瓶、果奶瓶、玻璃瓶、紙盒、廢電池、廢紙等;臟亂的環境圖片、垃圾分類回收和處理圖片;一位孩子的媽媽扮演地球媽媽。地球媽媽的環境布置;笑臉娃娃若干。
二、教法和學法
1、說教法:
新《綱要》中倡導「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我都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活動的參與者,讓幼兒有廣闊的空間發現和探討,並在此過程中尋求探索的快樂。根據教學目標和我班幼兒實際,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表演法:我打破傳統模式,讓家長參與到活動中為幼兒創設情境,不僅讓家園緊密聯系在一起,還能調動幼兒的興趣和探知的慾望。
(2)直觀演示法:我運用圖片和實物直觀地向幼兒展示,引導幼兒認真觀察事物,調動幼兒的觀察興趣,引發他們積極地思考。
(3)探究法: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慾望。」在活動中,我為幼兒創設了一個開放的探究環境,鼓勵幼兒主動參與討論、大膽猜測。
(4)多元激勵法:在活動中我注意尊重每個孩子的想法,善於運用多種激勵方法,通過語言贊美孩子、摸摸孩子的頭、抱抱孩子、給他們發笑臉娃娃等,讓孩子在心理上獲得滿足感,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2、說學法
整個活動我以幼兒為主體,讓幼兒在動動、想想、說說的輕松氛圍中學習,本次活動主要採用了以下學法:
(1)觀察法:為幼兒提供圖片材料,引導幼兒學會觀察,感受圖片里的內容,讓他們有所體會,有所感悟。
(2)自主操作法: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是通過主動的實踐經歷來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智能和道德的。在活動中我讓孩子自主地將垃圾分類,充分讓幼兒體驗、實踐,讓他們將知識轉化為行為的動力。
(3)講述法:在活動中啟發幼兒大膽地用完整、准確的語言表述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給幼兒創建一個展現自我的平台。
三、教學過程
本次活動以「情景導入——幼兒主體參與——活動延伸「為主線,以關注幼兒體驗和加強幼兒的實踐能力為主,制定了教學過程為: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綱要》中說:「幼兒園應主動與幼兒家庭配合,幫助家長創設良好家庭教育環境,向家長宣傳科學保育、教育幼兒知識,共同擔負教育幼兒的任務。」在此環節中,請家長參與表演為幼兒創設一個臟、亂的地球環境,通過形象的表演引發幼兒思考:地球媽媽為什麼生病了呢?幼兒有了初步的情感體驗,產生了興趣,學習情緒也會高漲,加之有一定的前期經驗,很快便能引入到課題中來。
(二)主體參與,在活動中獲得經驗
1、動一動。
「誰願意幫助地球媽媽,讓她的病快快好起來?」幼兒在情境感染下有了探知的慾望,這個時候向他們提要求,他們自然會積極地投入到活動中來,因為孩子在行為上還處於他律階段,在這個環節上,幼兒對於垃圾分類還沒有認識,不過,他們知道將垃圾放入垃圾桶里,這無異於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教師及時擬人化地用地球媽媽的口吻表揚孩子,送他們笑臉娃娃鼓勵孩子的正確做法。
2、想一想。
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的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慾望,我通過讓幼兒觀察環衛工人將垃圾分類的圖片引發幼兒思考:「他們在做什麼?為什麼要把垃圾分類?」讓他們了解垃圾分類的好處。這樣有利於提高幼兒主動思考問題的能力,讓孩子自己主動思索問題的答案,幼兒漸漸由淺入深,從「怎麼做」到積極思考「為什麼這么做」。
3、說一說。
這個部分是活動的重點,也是突破難點的關鍵,《綱要》指導我們:「發展幼兒語言的重要途徑是通過互相滲透的各領域的教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去擴展幼兒的經驗。」這個環節分為三層:(1)向孩子展示我們日常生活離不開的東西——垃圾筒,讓他們說說:為什麼要分成兩個桶?(2)展示收集的各類垃圾,通過孩子集中討論,讓他們針對垃圾分類和垃圾的處理方法進行自由發表觀點,然後老師再作一定的補充和小結,讓他們知道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哪些垃圾對人體有害不能回收的。(3)讓孩子觀察垃圾桶上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標志,「你覺得哪個是可回收標志?為什麼?」通過讓幼兒理解標志的含義來幫助記憶。
在這個環節里,我從孩子們認知和思維發展特點出發,層層遞進地引發幼兒思考、討論,讓孩子積極地在活動中找尋答案,主動地想說,在幼兒的配合下解決本活動的難點。
4、做一做
事實證明,孩子感興趣的東西是最容易記住的,但要想讓孩子將這些東西內化,最好的方法是轉化為行動。我通過「送垃圾回家」的活動,讓全體幼兒親身嘗試將各類垃圾分類送到環保垃圾桶內,孩子們在背景音樂《大家來環保中》和自己的家長一起將垃圾分類,這樣實現了孩子的嘗試需要,在自主體驗中體會實踐的樂趣。
(三)活動延伸,滲透情感教育
「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在活動的最後,我通過一些圖片讓幼兒知道,在我們整潔的城市裡,有著許多為環保事業做貢獻的人們,例如:文明勸導員、城市保潔員等,讓幼兒結合自身說一說:你想用什麼行動為環保出一份力?從 「感性——理性」讓幼兒帶著情感的體驗回到生活實踐中,用行動來為環保事業出力。
四、教學反思
《大家來環保》是大班的一個科學活動,前期搜集了許多材料,幼兒也始終用積極的狀態投入到活動中,從整體上看,充分地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教學環節層層遞進,符合孩子的認知特點:在活動初始,我們邀請家長參與情境的創設,一開始就調動幼兒的參與積極性,主體環節我盡量引導幼兒多想、多說、多做,鼓勵、贊揚幼兒的想法,重難點部分給了孩子以自主的氛圍,大部分孩子能實現從「發現問題——尋找答案——獲得經驗」,體現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討論環節上許多幼兒積極性不夠,還有待日後多引導和培養;在自主操作環節幼兒雖然帶著目的去操作,但還是顯得比較隨意;在教師激勵方式上,雖然預設了多元的激勵方法,但如果適當地讓幼兒自評或互評,這樣幼兒相互間的交流會更多,幼兒參與的積極性會更強。在本次活動中我也發現,孩子們呈現出了一定的差異,在今後的活動中還要多去引導一部分能力較弱的孩子。
Ⅱ 幼兒園說課稿
例如:小班語言《誰最羞》說課稿
一、 設計意圖。
小班的年齡都處於3~4歲之間,這個時期,幼兒的有意注意有了明顯改善,感知覺也逐漸趨向完善,對生動、形象的事物和現象容易認識,其思維也是在直接感知和具體行動中進行的,較多依賴於生動、鮮明的形象去認識和理解事物。這個教學內容是通過對兒歌的感知和理解,讓幼兒來感受詩歌中天真活潑的情趣,從而激發幼兒有朗誦兒歌的興趣。
此教材富有形象性、趣味性和啟發性。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和知識經驗,而小班幼兒已經能說一些簡單的句子,並對小動物有一定的認識,因此本內容在小班教學是符合幼兒認知特點的 ,所以我選了這個內容,以促進幼兒具體形象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進一步發展
二、活動目標及其重難點解決策略。
1. 感知小鴨、小魚、小鳥的行走方式,樂意學習兒歌。
2. 學習兒歌《誰最羞》,體驗小袋鼠的羞的心理。
3、知道要自己走路,不要大人抱。
重點:感知小鴨、小魚、小鳥的行走方式,樂意學習兒歌。
解決策略:結構圖能幫助幼兒直觀的感知兒歌中的動物形象,來引起幼兒的興趣。
難點:了解小袋鼠的羞是難為情。
解決策略:小班的幼兒也有自己的是非觀念,能簡單判斷生活中哪些行為是好的,哪些行為是不好的。在出示圖片袋鼠媽媽抱著小袋鼠的時候,自然而然想到要媽媽抱石難為情的,並在理解難為情的情況下,教師再說一個好聽的字「羞」,讓幼兒對羞產生的深刻的理解。
活動准備:根據兒歌內容繪制的教學結構圖,PPT(一些自己走路的乖孩子),音樂《乖孩子》
三、 活動流程:
1、 感知圖譜,認識動物。
出示小鴨、小魚、小鳥,使幼兒對這些小動物產生興趣。
2、 分析圖譜,理解兒歌。
觀察小鴨和鴨媽媽;觀察小魚和魚媽媽;觀察小鳥和鳥媽媽;最後出示小袋鼠和袋鼠媽媽。圖譜的出示,教師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幼兒理解整個圖譜說的是什麼事。
3、 學念兒歌,深化情感體驗。
(1).看圖完整欣賞兒歌。
教師邊說兒歌邊做動作。
(2).看圖完整學念兒歌。
幼兒跟著教師一起念兒歌並做動作。
(3).小結:鼓勵小袋鼠自己獨立行走,不要大人抱。
以提問的方式來引導(ben文由wuyanrenjia收集整理)幼兒勸解小袋鼠自己行走,不要媽媽抱。
4、 再次深化情感體驗。
最後以PPT的形式播放一些平時幼兒園放學回家自己走,不要大人抱的乖孩子,並用背景音樂《乖孩子》。
Ⅲ 幼兒園五大領域說課模板
五大領域說課稿 一. 語言 中班《家用電器》說課稿 尊敬的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家用電器》,在我們的生活中,家用電器無處不在,此活動來源於生活。 一、說教材。 1、教材來源:此活動選材來源於生活。我們都知道,家用電器無處不在,隨處可見,取材也很方便,而且種類也很多,在教室里也有!電視,空...調,vcd,錄音機等等。 然而幼兒雖然知道家用電器,經常使用它,但對家用電器並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看大人使用享受,會看電視玩電腦。因此,有必要使幼兒形成對家用電器正確的認識,正確使用操作,用電的安全常識真的很重要!就如《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所說,「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於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選擇感興趣的事物或問題,又有助於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因此,此活動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幼兒的生活。 2、目標定位: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以及布盧姆的《教育目標分類學》為依據,確立了認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標為: (1)通過觀察,操作,知道家用電器的特徵及用途。 (2)感受家用電器給我們帶來的方便,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3)掌握使用家用電器的安全常識,讓幼兒學會保護自己。 根據目標,我們把活動重點定位於:知道家用電器的不同用途,能用語言表達家用電 器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活動的難點是:了解家電的工作原理而正常操作,並掌握其安全常識!為此,我們作了如下活動准備: 1、家長帶幼兒去家電商場參觀 2、幼兒使用家電的親身經驗 3、家用電器:電視,電腦,錄音機,空調,電扇VCD等 4、非正常使用家電的圖片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應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互動。因此,本次活動教師除了以可愛、推拙的形象、飽滿的情緒影響孩子,以自己的形態感染幼兒外,還挖掘此綜合活動價值,採用了 適宜的方法組織教學,採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兒建構活動的基本方法。所謂操作法是指幼兒動手操作,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進行探索學習。本次活動安排了兩次操作活動。第一次是引起興趣後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讓幼兒親自斷電操作某電器,探索它的構造。讓幼兒再看看摸摸中的感知。第二次操作是通電後的正常操作。 2、游戲法:游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它具有教育性、娛樂性、創造性。本次活動的中,我就引導幼兒扮演不同的家用電器,表達出他的用途,給我們帶來的諸多方便。我採用猜謎的方式讓其他幼兒猜,更給活動增添了新的樂趣 3、演示法:是指教師通過講解談話,把實物或教具陳示給孩子看,幫助他們獲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動中的演示法有兩次。第一次是斷電操作後,打開電扇的外殼,把其構造展示給幼兒,然後通電讓幼兒通過觀察 ,理解其工作原理,讓幼兒深刻認識家電的正常運轉。第二次是展示非正常使用家電的圖片,讓幼兒了解電得威力,有用電常識,強化安全意識。提高自我保護意識。 此外,我們還適時採用了交流討論法、賞識激勵法、對活動加以整合,使幼兒對家用電器的理解和使用體驗,達到了科學性、藝術性、健康性、愉悅性的和諧統一。 三、說學法。 以幼兒為主體,創造條件讓幼兒參加探究活動,不僅提高了認識,鍛煉了能力,更升華了情感,本次活動幼兒採用的學法有: 1、多通道參與法:新《綱要》科學領域中的目標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我們引導幼兒看看、摸摸、說說等多種感官的參與,不知不覺就對家用電器發生了更濃厚的興趣。 2、體驗法:心理學指出,「凡是人們積極參加體驗過的活動,人的記憶效果就會明顯提高」。為了讓幼兒對家用電器有更深的印象,我們就採用了游戲體驗法,在表演中引導幼兒體驗家用電器跟我們的生活帶來的諸多方便與樂趣。 與此同時,我們還通過操作法,觀察法等共同探索家用電器的工作原理,讓幼兒大膽表述出來。 四、說教學程序。 我採用環環相扣組織此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為: 激發興趣——自由探索—展示—操作——游戲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活動一開始教師就利用幼兒喜歡看電視的特點,教師說謎語,「有個方形小盒子,長長尾巴連電啦,五顏六色裡面瞧,悟空一休豬八戒,一個都不少。」(電視) 再提問 1,電視屬於什麼類型?(家用電器) 2,還有那些和電視一樣屬於家用電器?(空調,電扇,電腦,錄音機,冰箱,洗衣機,VCD等) 3,他們都有什麼用?(電扇空調使我們很涼快,電視我們能欣賞好看的節目等等) 鼓勵幼兒大膽講述,能講出得越多,進行表揚 (二)自由探索 根據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運用皮亞傑的認知發展理論,在第二環節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把家用電器展示出來,讓幼兒斷電進行操作,然後觀察,探索它的構造。 (三)展示在這一過程中,記錄幼兒的操作流程是否正在這一環節幼兒對家電有了初步了解 (三)操作 (四)游戲 二.社會 大班《安全標志》說課稿 活動來源 在生活中安全無時不有,無處不在。幼兒期的孩子們好奇心強,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試一試,然而由於他們缺少生活經驗和常識,不能很好地把握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對一些有可能會造成傷害的事件缺乏防範意識和應對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一些意外損傷。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發展最迅速、最基礎的時期,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美好願望。正逢目前的主題活動《規則與標志》,產生了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社會活動:「安全標志」。 設計意圖 新《綱要》中所提到的「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志和文字元號的興趣」。標志以其形象性、直觀性、知識性、實用性等特點運用廣泛,並為幼兒理解接受,讓幼兒掌握生活中常見的標志的內容含義,有著極其重要的教育意義。「安全無小事,責任重泰山」。為保證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傷害的發生,我們對幼兒加強安全教育的培養。我們為幼兒創設了安全、富有啟發性的學習環境;營造了親切、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個活動中,我們從眾多的安全標志中選擇了一些貼近幼兒生活,能為幼兒理解的標志符號,通過游戲方式輕松學習,增進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規則意識。 目標分析 本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對幾種常見安全標志的圖案、意義有初步的認知。對安全標志進行分類,了解禁止標志、警告標志和指令標志的基本特徵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養幼兒初步的安全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和規則意識,發展幼兒的觀察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3.能結合自己經驗創造性地設計出與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標志。 對目標的分析: 新綱要中明確的指出:「要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教育活動的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它著重於孩子的發展。教育目標在整個教育活動中起著導向作用,也是教育價值的具體體現。基於此認識,我在每個教學活動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發展區作為目標制訂前提條件。在以上《安全標志》教學活動中,我制訂的三個具體目標既能圍繞教育總目標,又能突出教學內容自身的教育價值,顯性之處在於力圖通過強調社會規則與安全意識教育的重要性,通過培養幼兒從小就能讀懂標志,按照標志的要求來規范自身行為或影響成人行為,達到人人都為創建「平安社會、平安校園、平安生活」的社會出
Ⅳ 如何開展幼兒園的微型課說課活動的反思
為了深入開展有效教學研究,讓老師們深入了解微型課,上好微型課,進一步推動我園教師的專業化成長,5月7日中午,上柏幼兒園
「接觸微型課
走進微型課」培訓活動在會議室如火舉行。
「微型課」對我園教師來說是一種全新的上課形式,帶著「微型課與說課的區別」「微型課與常態課的區別」以及「如何上好一節微型課」等種種疑問,本次活動在吳麗芸園長的帶領下娓娓拉開序幕。為了讓活動取得更好的效果,本次活動開展前,我們分別以年級組為單位的形式進行了討論與學習,在理解了微型課基本要求以後,再以「微型課大練兵」的形式繼續本次活動。參加活動的老師們個個風格迥異,他們本著「以幼兒為本,讓孩子在游戲活動中學習發展」的理念,將創新意識和大膽設計發揮得淋漓盡致。半個小時的教案設計時間以及短短10分鍾的微型課展示,無不展現出每一位教師的教學功底。
這次微型課大練兵活動,對我園教師來說,既是一次教學基本功和教學素養的考驗,又是一次「微型課」的全新體驗,對老師們的教案設計與課堂教學起了積極有效作用,也為上柏幼兒園注入了新的元素與活力。
Ⅳ 幼兒園說課技巧
把教案說一遍,不過教案要寫的非常細,一句一句的每個環節都不能忘,把要向幼兒提問的問題也要加進教案里
Ⅵ 幼兒園說課包括哪些環節
說教材。就是說清題目是什麼,教材的來源,為什麼要選這個教材。因為教材是實施教學的根本,幼兒園教材又不統一,選擇性很大。所以,要把選教材的目的,來源以及教材難以程度和重點內容都要說清楚。
說現狀。就是表述清楚現狀,包括幼兒當前的智力發展情況、年齡特點、當前具備的知識技能、身心狀況以及興趣,行為習慣等狀況。
說目標。教師通過對幼兒認知、能力、情感等方面考慮,確定活動目標。在說目標過程中,要說清具體來源和依據,選擇目標的理由以及目標的重點難點,這不僅是說課的重要環節,更是教學活動成功的基礎。
說准備。要說出為完成教學,提高幼兒參與性,需要的生活經驗知識、教學教具、技能的准備。通過活動准備讓幼兒獲得發展,但同時也要與幼兒能力、興趣相適應。
說教法。就是根據課程內容、教學目標,說出選用的教學方法,它不是機械拼湊,更不是簡單介紹,它要解決「怎樣教」的問題,回答「這樣做」的理由和依據。總之,說教法就要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說流程。主要說出課程要點在哪?如何說流暢而且受聽。總概況加細分地分析講述課程包括多少大環節,每個環節的重點是什麼,再分別說清教什麼內容,怎麼去教。
說特色。這部分核心就在於說理,重點說清這樣教學的理由,也就是為什麼要這樣做,如何實施。因此教師需要在這個步驟突出說明自己與眾不同的教學特色。
總之,幼兒教師說課要遵循四大原則,反思性,生成性,關注幼兒發展以及創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