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戶外活動
第 一,整理相關的物品,看有沒有丟失或者遺忘的物品 第 二,調整小朋友狀態,讓小朋友好好休息下 第 三,等小朋友休息好了可以適當的做些分享與總結,讓小朋友相互有更多的了解和溝通 我也不知道對不對,希望有更好的建議喲
Ⅱ 幼兒園開展戶外游戲活動的益處有哪些
幼兒園戶外活動,是幼兒整體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綱要》還明確規定了幼兒園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及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及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這就足以看出幼兒進行戶外活動的重要性。在幼兒的一**活動中,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戶外活動能讓幼兒呼吸...到新鮮空氣和**光,不僅可以鍛煉幼兒的身體,增強幼兒的體質,還可以在活動中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團結合作的品質和勇於創新的精神。通過不斷學習、實踐的總結,我們可以認識到進行戶外活動對幼兒的重大益處。
Ⅲ 幼兒園戶外活動
幼兒園戶外活動實際上是指室外活動。孩子們室外活動可以充分地接受陽光沐浴,可以在廣闊的空間里奔走、跳躍、追逐嬉鬧。孩子們在大自然的懷抱里可以感受天地靈氣,這是在室內得不到的收獲。
Ⅳ 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園戶外活動
怎樣才能有效開展教研活動
1、形成機制,為園本教研提供保障
完善管理制度是園本教研的基本保障。如何構建一個有助於激發教師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創造性的群體。幼兒園應建立,以園長、教學園長為責任人的教研體制。體現以人為本的現代管理理念,營造積極向上的教研氛圍。
(1)形成教研網路層次管理。幼兒園如果原有的制度影響了的教師成長和保教質量的提高,就要改進制度、修訂制度、完善制度,讓制度為人的發展服務。
(2)自上而下的教研製度。定期開展教學研究活動,定期組織教師對**常保教工作認真鑽研、分析,提出合理建議,是提高創建學習型組織,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機制。
(3)形成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研究氛圍。教研內容來源於一線教師急需解決的突出問題或困惑的問題,通過自下而上的「草根式」的研究,讓教師成為自身實踐的研究者,成為研究的主體,使幼兒園獲得自我發展與提高的能力。
2、立足園本,運用教研管理策略
本著「落實《綱要》,提升教師教育理念,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為宗旨,幼兒園應結合實際情況,把更多的目光投向對教研管理策略的尋求上。什麼樣的策略是最有效的?只要能激發本園教師參與教研的熱情,促進其發展,提高業務能力,就是行之有效的策略。
(1)轉變觀念——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的積極情感與需要是幼兒園教研的靈魂。幼兒園要將教研與教師成長結合起來,讓所有的教師都認同教研是促進自身發展的重要途徑。激發和調動教師內在動力,讓教研成為他們自覺自願的行動。
(2)搭建舞台——讓每位教師都有自我展示的機會。教師個體間的差異形成了需求上的差異。對教師的劃分,可以從工作經驗分為:老教師和年輕教師,對他們提出不同的發展要求,進行分層指導。從業務能力分為:骨幹教師和發展中的教師。給他們壓膽子,承擔不同教研任務。這樣通過為每位教師搭建不同的成長平台,使人人享有成長的空間。
3、創建環境——提供人文的教研環境。色彩淡雅的辦公桌椅、清新典雅的插花,平實貼切的標語。為教研活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環境。參與式的教研、豐富的活動內容、人文化的教研管理,為教師們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環境。
4、反思實踐——提升教師專業素質。通過實踐——反思——實踐的改進——進一步的反思——實踐的進一步改進。這一循環反復,螺旋式上升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研討反思能力及教師的專業水平。
(5)注重指導——形成傳幫帶氛圍 。實踐經歷和在經驗中學習,對新教師的成長十分重要。我園開展了「師徒共同體」活動。師徒互相組合,學年考核從本人出勤、幼兒出勤、家長評議、教學比賽、理論考試、班級各類活動、論文榮譽、案例分析、三筆記、公開教學、課題研究等方面,分別以3:7的比例打分、排隊(師傅占總分的30%,徒弟佔70%)。
(6)藉助外援——獲取最新教育理念。
幼兒園送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參加各種研討、交流,既開闊教師眼界,又提升教育理念。
3、豐富活動,構建教研互動交流群體
(1)從內容上豐富:教研的內容有:教學反思、案例研討、專題講座、集體培訓、課題化研究、個別指導、理論答辯、教學觀摩、評析等形式。如:對「最近發展區」的認識,是教師實踐中遇到的困惑問題,我們組織教師專題討論、學習、反思,最終認為;幼兒本來就能發展A,教師教育幫助下能發展到B,那麼,B - A = 最近發展區。
(2)從方式上豐富:
實踐體驗式教研:是讓教師通過親身的操作去感受工作內容、程序和教法策略的一種方式。實踐中,一些教師往往站在教育者的角度,不知道關注幼兒什麼,很難體會作為幼兒會有什麼樣的想法、做法。換位思維讓教師真正體驗學習者面對問題如何思考,使教師覺察到自己
的教育方式是否合適。親身體驗不僅是幼兒學習的最佳途徑,同時也是教師的需要。
問題跟進式教研:是把教師工作中遇到的比較普遍或典型的困惑問題作為案例,用問題引導教師,圍繞案例進行研討。
充電式教研:是學習一些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經驗。開闊教師眼界和思路,使教師有效獲得知識經驗、觀念行為和教學策略等的提升。如:專題講座、教學賽講、優秀課例分析、課題研討、外出參觀等。
文化式教研:是圍繞本園文化背景、氛圍、特色以及教師的素養、情趣開展的一種教研。它的目的在於:形在教研中,神在教研外。跳出教研思考教研,是教研所追求的目標。力求形成具有本園特色的教研文化。如:西餐文化、咖啡文化教研,讓教師了解西方文化;學習茶道、品茶文化教研,讓教師了解中國茶文化;讀書沙龍教研,豐富教師生活,陶冶教師情操。讓教師對「喜歡讀書是一種享受」達成共識。在文化式的教研中,還可以讓教師通過聊天,互相傾訴工作中的困難、遇到的困惑等,共享集體的溫暖、力量。營造寬松、愉悅的氛圍,激活教師因工作壓力過大而造成的疲憊、麻木的心理和缺乏創造性的思維。提高教師參與教研的興趣,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4、求實創新,更好地開展園本教研活動
在不增加教師負擔的前提下,更好地開展園本教研是我們共同的追求,這就需要幼兒園結合教師的實際與需要深入思考教研研究什麼,怎樣研究問題,並做好以下幾個結合:
(1)教研內容能與教師當前教育實踐的需要緊密結合;
(2)能與提高園所的教育質量緊密結合;
(3)教研過程能與教師常態的教育實踐緊密結合;
(4)與不斷提升教師的專業成長緊密結合。
當園本教研的問題來源於迫切需要時,教師就有了動力,有了自我成長與工作的完善。教研的過程才真正成為教師主動探究和解決自身教育教學實際問題的過程,讓研究成為教師的職業習慣.
Ⅳ 如何有效的開展幼兒園戶外活動心得
積極為孩子創設良好的活動環境對現在的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新穎、獨特的活動器材是促使幼兒積極、主動地投入活動的重要因素。
在選擇和設計活動內容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選取既適合幼兒動作發展水平、又是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既具趣味性又能體現鍛煉的實效性,使幼兒在有情節有趣味多樣化的活動中得到身體上的鍛煉。戶外活動一般以體育游戲為主,但不忽略其他游戲的穿插進行,如智力游戲、娛樂游戲、民間游戲、音樂游戲等。我班玩過的民間游戲有,「跳圖形」「跳數字」「踢毽子」等,可發展幼兒手、腳動作靈活、協調能力。一物多玩也是幼兒很感興趣的活動,比如把繩子圍成各種圖形可以跳圖形;擺成兩條平行線可當作獨木橋在中間走,當作小溝來跨跳;拿在手裡可以跳繩、跳高、拔河,多種玩法交替進行,幼兒百玩不厭,既提高了玩具的使用,又培養了幼兒的創造能力。
戶外活動作為幼兒體育活動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與其它體育活動形式相同的目的與任務,就是促進幼兒生長教育,增強幼兒體質。幼兒在戶外進行體育活動,不僅能有效地鍛煉身體,而且能更多直接接收陽光、新鮮空氣、水份等自然因素的刺激。這對於幼兒骨骼的發育以及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的健康尤為重要。《幼兒園教育綱要》中明確指出:「開展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和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習慣,增強體質,提高對環境的適應能力」 和「保證幼兒每天有適當的自主選擇和自由活動時間」。幼兒園戶外活動是指在教室外組織的幼兒活動和園外安排的活動,戶外活動都是需要在室外進行的。其目的是讓幼兒充分接觸大自然,使幼兒健康快樂成長。
Ⅵ 幼兒園戶外活動有哪些
一、練習蹲著走,培養幼兒的競爭意識。
准備:藤圈4個,小豬頭飾若干,「豬圈」若干。
玩法:全班幼兒分成兩隊,各隊兩名幼兒為一組,1、2報數,第二名幼兒扮演小豬並戴上頭飾,第一名幼兒扮「拉豬人」拉著藤圈向前走,」小豬「蹲著走。全體幼兒邊拍手邊說兒歌:」耳朵大,眼睛小,豬的全身都是寶。快拉小豬進豬圈,小豬小豬要走好。」把「小豬」送到端線的椅子上坐下(進豬圈),扮拉豬人的幼兒跑回把藤圈交給第二組,依次進行。
規則:「小豬」必須蹲著走,不能站起來。
二、趕豬入欄
目的:讓幼兒學會側向擊球的方法,培養幼兒擊球的准確性和判斷能力。
准備:小凳6~8根,木棍2根,皮球2個。
玩法:全班幼兒分成人數相等的四個小隊,成四路縱隊站在兩端(如圖),一隊和三隊面對站立,二隊和四隊面對站立。聽到口令後,由一、二隊兩名幼兒雙手握緊木棍上端,身體側向,用木棍的另一端將球(豬)向前擊波滾動,使球(豬)依次從凳子旁滾過,直至球滾到第三、四對幼兒面前,互相接替,滾球幼兒到排尾站好。游戲繼續進行,直到一隊、二隊幼兒根三隊、四隊幼兒互換場地。最後,速度快者獲勝。
規則:
(1)球必須依次從凳旁滾過才能有效。凡球未滾過者,必須重新使球滾過。
(2)不準用腳踢球。
三、對碰球目的:培養幼兒的目測能力,鍛煉幼兒的手臂肌肉。
准備:皮球若干個。
玩法:請4名幼兒分別站在甲、乙、丙、丁處拿1隻皮球,甲丁為一組,乙丙為一組。聽教師口令,甲將球滾向丁,丁將球滾向甲,半路兩球相撞的一分。乙、丙動作相同。撞球多的組獲勝。
四、五指歌
目的:練習手指的靈活性,培養幼兒的節奏感,發揮幼兒的創造性。
玩法:全班幼兒圍成圓圈,請一名幼兒扮演小獵手,隨著歌詞做動作,其他幼兒雙手隨歌詞節奏,逐一伸屈。⑦——⑧小節,「獵手」做打槍動作,瞄準誰,誰立即做松鼠動作跳出。⑨——⑩小節,幼兒隨歌詞自由創作表演。⑾—⑿小節,「小豬」和一幼兒互相指著鼻子交換位置,交換角色。
五、小雞吃米
玩法:在地上畫一個圓圈當雞舍,扮演小雞的幼兒站在圓圈內。另選一名幼兒扮演飼養員,手拿一些小硬紙片或是小塑料茶塑當米,站在圈外。前奏時做好准備,歌曲開始,「飼養員」邊唱邊隨節奏圈外撒「米」,唱到「你也撿,我也拾」時,「小雞」出圈爭拾。
六、小魚追小蝦玩法:幼兒圍成圈圓,請兩名幼兒分別扮演小魚小蝦。
音樂起,「小魚」追「小蝦」。「小蝦」向前跳至少三次,「小魚」必須站住不動。「小蝦」跑,「小魚」才能開始追。音樂停,「小蝦」跑到了原來的位置,並且未被「小魚」逮住者獲勝。
Ⅶ 幼兒園中班體育戶外活動
田園物語戶外親子教育學院自主研發了一套多場景戶外親子教育模式,通過融入心理學、教育學、親子教育理念、戶外親子教育技能構建出一個系統化的戶外親子教育師培訓課程體系。致力於戶外親子教育從業者(戶外親子教育師)的技能培訓,通過系統化的培訓課程,讓學員學習如何運用多場景親子教育模式、發展心理學、教育學、親子教育知識去做好戶外親子教育課程活動設計,通過學習掌握團隊輔導專業知識、戶外親子活動帶隊教學和組織管理技巧、戶外安全知識和應急技能、戶外親子教育師職業塑造等課程內容學習如何做好戶外親子教育。
經過田園物語戶外親子教育學院培訓出來的戶外親子教育師懂得設計戶外體驗式親子教育課程活動,並能自主帶領親子家庭進行活動,帶領親子家庭通過對生活、科普、自然、人文、運動、藝術這六個領域的探索和體驗,活動中植入科普性、團隊性、互動性、探索性、創造性、實踐性、趣味性、感恩性等元素,使用團體式、探索式、情景式、夥伴式四種活動方式讓父母與孩子共同參與、共同成長,並達到孩子、父母、親子這三個方面的引導、啟發和感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