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幼兒園美術培訓小結

幼兒園美術培訓小結

發布時間:2020-12-04 20:22:40

⑴ 幼兒園主題培訓心得

幼兒園主題活動學習心得
每一次的學習,都是有收獲的。前些時候,在業務園長的帶領下,我們學習了有關幼兒園主題活動的文章,通過對文章的學習,使我更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標的發展方向和目標,以及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使我的教育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真是受益匪淺。經過參加此次活動我有以下感受:

一、活動中應尊重每一幼兒個性,注重為幼兒創設自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在設計活動的時候,往往我考慮到的只是「我該如何較」,而忽視了「幼兒如何去學」的問題。其實作為教師,引導作用是要充分發揮的,但引導的同時主要是為了幼兒,通過這種引導讓幼兒學會自己去學習,去探索,讓我們的主題活動具有自主性,開放性,生成性和綜合性。

二、主題探究活動,更大程度的滿足了幼兒的學習興趣,豐富他們生活經驗的需求。我們的活動應重視幼兒的發展,貼進幼兒的生活。我們應在幼兒不斷提出的各種問題中,由問題生成我們的主題教學。讓幼兒更好的去探究與學習。從孩子自身本有的不知到後來教師建立孩子的能力。在教學各方面的,我們隨時破預設活動內容束縛,生成新的內容,提高幼兒學習的興趣,這點上是其他的課程無法以擬的。

三、環境的布置應是孩子的作品。就像孩子的美術作品,我們應該盡量讓他們自己用自己已有的經驗來分享,老師在旁起輔助幫他們記錄。然後去展示,放在孩子的成長檔案。我們應該一改傳統的模式,讓孩子從聽從指示轉換成孩子自由選擇。主題探究活動,重在幼兒交流與合作,在活動的「完成」過程中,幼兒的學習處於交流,合作的狀態中去進行 ,這無疑促進了幼兒的溝通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養。
更多幼教相關知識:點擊「中國幼兒教育網」即可進入

⑵ 選少兒藝術心得

指南藝術領域學習心得五:指南藝術領域學習心得(1102字)

2014年3月13日我有幸參加了市幼教專家李素英老師的「幼兒園藝術領域」培訓。通過此次培訓我學習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培訓過後,我在工作中進行了一些嘗試,見到了一些成效。

在開學初作為教研組長的我就組織全園教師進行了「幼兒園藝術領域」教研活動。通過教研,我們充分了解了《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藝術領域的目標、教育要求和指導要點;充分感知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藝術領域中各年齡段的目標和教育建議;充分結合本園的實際情況,制定適合農村幼兒園的藝術領域近期目標。

由於培訓之前我們有了自學和共同學習的基礎,因此聽起培訓來就更加的認真,也更加的清晰,不是盲目的傾聽,而是聽的過程中就有思考,能做出快速反應。

通過培訓我深刻的認識到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己對周圍世界的認識和情緒態度的特有方式。

藝術不是被簡單地分為音樂和美術,而是分為感受與欣賞和表現與創造兩大部分,這就說明幼兒不單單是學音樂、學美術,重要的是要學會去感受、去創造。()因此,作為教師的我們不應該只關心幼兒學了多少歌曲、樂理、美工,而應關心幼兒是否有顆愛音樂、愛美術的心。

知道了藝術的真諦,在日常工作中,我們時時注意對幼兒藝術的培養。現階段,我們進行了以下幾方面的嘗試:

首先,通過集中學習、研究制定出符合本園特色的教學活動。本園幼兒深處農村,平時對音樂的接觸較少,於是我們利用音樂教學活動讓幼兒接觸優秀的音樂作品。本園幼兒很少接觸優秀的畫作及手工藝品,於是我們利用美術教學活動,讓幼兒欣賞臨摹繪畫大家的作品,提高幼兒的審美。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藝術的滲透。晨間入園時,各班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播放不同的音樂,讓幼兒和家長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快樂入園。戶外活動時,播放有節奏感,能調動士氣的音樂,讓幼兒在音樂聲中盡情的玩耍。午睡時播放搖籃曲等輕柔的音樂,讓幼兒在音樂聲中進入甜蜜的夢鄉。區域活動結束時,播放輕快地音樂,讓幼兒在音樂聲中有序的收拾玩具。

然後,在區域活動中注重幼兒藝術的培養。我們每個班都開展了表演區和美工區,根據主題的不同,投放相應的材料,材料的投放由師幼共同商定,共同准備,這樣能大大提高幼兒的熱情,幼兒玩的開心、盡興。

最後,積極開展家長工作,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我們組織家長來園進行觀摩,讓家長了解我們是如何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定期舉行親子手工大賽、親子模特大賽、親子歌唱比賽等,讓家長積極地參與,從而讓家長和我們保持一致,共同為孩子的藝術培養而努力。

現階段,我們做了一些嘗試,收到了一些成效,但我們畢竟起步較晚,經驗較少,希望通過向各園所學習,我們能有更大的進步,辦出適合本園特點的藝術教育。

⑶ 少兒美術繪畫輔導心得

成人怎樣指導幼兒進行美術活動

一 幼兒美術作品的特點是什麼?
幼兒豐富的情感是他們參與到各種活動的原動力,因此在進行幼兒美術教育時,大人應首先考慮到幼兒的情感需要。不是因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幼兒將繪畫作為他表達自己情感的一種途徑。如果大人依據成人對於美術作品好壞的標准來衡量,其結果只會埋沒了幼兒的創造性。而幼兒美術作品珍貴之處,恰恰就在於她不受任何條框和規則的限制,不用考慮邏輯和比例。正如大師畢加索說:「我畢生的追求,就是要想像兒童畫一般純凈。」因此,大人在看幼兒的美術作品時,要多站在的角幼兒度,用欣賞和發現的眼光來評價。

二 開展幼兒美術活動應尊循的原則
1 要創造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如信任幼兒,減少不不必要的規定,讓幼兒進行不受評價干擾的自由活動等。
2 要豐富幼兒的經驗,多給幼兒欣賞優秀的圖書和藝術作品。
3 不必過分強調技能、技巧的訓練,但適時恰當地幫助幼兒提高藝術表現的技能、技巧是很有必要的。
4 要正確認識和使用示範和範例。
我們不妨這樣:開始時,盡量讓幼兒自由地、無拘無束地畫他自己的;之後,大人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滿意的效果而必須的技巧,如通過分析、解決繪畫過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難題;最後,在幼兒發展到有一定的繪畫能力和目標後,讓他充分接觸各種偉大的名畫,並意識到繪畫的表現手法是多種多樣的,鼓勵幼兒有創造性地研究、模仿。

三 幼兒繪畫的特點
1 塗鴉期(2___4歲)
2 象徵期(4—6歲)
這個階段的兒童畫能在塗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目的,有一定的內容。這時期的兒童畫有時要與他們交流,才能了解到他們在畫什麼,他們把畫畫當做喜歡的游戲。
3 圖式期(5—11歲)
也叫高峰期,是兒童表達對世界看法的黃金時期。這個階段的兒童繪畫興趣濃厚,想像力、創造力達到他人生中的最高峰。在這時期,要不斷地引導兒童觀察生活,留心生活細節。
4 轉折期(11—13歲)
到了這個階段的兒童畫,雖然有了寫實的傾向,也注意了比例大小、結構透視,但畫出來的作品反而沒有了情趣,失去了兒童畫的生動。這個階段,如果引導不正確,會使兒童在這個時期喪失繪畫興趣。所以,這一時期稱為「轉型期」或「危險期」。

四 幼兒美術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1 初步感受周圍環境與美術作品中的形式美與內容美,對美有敏感性。
應注意引導幼兒觀察和感受自然環境、美術作品,使他們的感知活動漸漸適應對象世界中對稱、均衡、節奏、和諧等美的活動模式,從而形成對這些模式的敏銳的選擇能力和欣賞能力。通過多種途徑,豐富幼的生活經驗和審美經驗。欣賞時,多讓幼兒說一說、摸一摸,感受一下,引導幼兒重點觀察它們的色彩、形狀、結構,培養幼兒感受美、欣賞美的能力。
2 積極投入美術活動,並通過各種造型要素自由表達自己的感受,體驗美術創造的樂趣。
美術活動是幼兒進行情感表達和交流的工具,在幼兒的情感滿足中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美術活動的宗旨就是培養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與熱愛,使幼兒自主自願地參與美術活動。因此,大人應關注的是「積極投入」、「自由表達」、「體驗樂趣」等字眼,這些意味著「要尊重幼兒的個人意志,給幼兒自己選擇表達內容和方式的自由」,要給幼兒提供寬松的、具有心理安全感的創作環境。
3 初步嘗試不同美術工具和材料的操作,並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大膽地表現出來。
多種的操作工具和材料,如繪畫、剪刀、泥工、膠水,以及水粉、水彩筆、宣紙、線、珠子、面、泥等等,可以大大地刺激幼兒的表現和創造慾望。大人應盡可能地給幼兒提供豐富的美工材料,引導幼兒去探索、使用。

五 幼兒繪畫教育的目標是什麼?
1 初步學慣用造型、色彩、構圖等美術語言進行創造性地表現,具有創造的意識;
2 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能積極投入繪畫活動;
3 初步嘗試不同繪畫工具和材料的用法,形成良好的繪畫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的形成對於幼兒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繪畫活動中,要求幼兒養成主動整理工具和材料的好習慣,如安置自己的用品,活動結束時主動清理垃圾並收拾自己的用具等。

六 怎樣引導幼兒進行觀察?
美術活動中的觀察指:把注意力集中在事物的形狀、色彩、空間等形式因素,及其表現的對稱、均衡、節奏、多樣統一等形式美的模式上,還集中在事物的主體和背景、情節、形象等。
要遵循這樣的感知順序:先從遠處感知事物的整體和背景;再到近處感知事物的局部特徵和構成;最後,再回到整體的感知上,讓幼兒形成牢固的整體印象。
在引導幼兒進行觀察時,不僅通過眼睛來體現事物的特徵,還可以摸一摸、聞一聞、說一說等多種感官形式來體驗和表現。

七 怎樣讓幼兒大膽地繪畫
1 要給幼兒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首先是信任幼兒,也就是在相信幼兒能畫畫的基礎上,為他提供充分的機會;其次,允許幼兒表達自己的觀念。要尊重幼兒不同尋常的提問和想法,肯定其想法的價值,不因為其想法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維模式去限制他。寬松的心理環境還要求注意減少規定,過多、多細、過於整齊劃一的限制,勢必會阻礙幼兒創造力的發揮。
2 要給幼兒提供多樣的繪畫工具和材料。
多樣的繪畫工具和材料能夠刺激他們的操作慾望,讓他們在「玩工具」、「玩材料」的過程中積極從事美術活動。
3 盡量採用情景、游戲的形式開展繪畫活動。
4 盡量採用「鼓勵法」評價幼兒的作品
畫完後,可以和幼兒一起高興地欣賞作品,引導幼兒說出畫的是什麼,同時給予表揚。評價時要注意不要求幼兒作品和事物的「形似」,而應更多地看重幼兒作品中的神韻。要多表揚鼓勵,對其不足之處也盡量用建議、商量、誠懇的口吻提出。提出意見也應該是具體的、幼兒可以理解和執行的,如「畫上的人物很生動,如果再添上背景就更豐富了」

八 如何培養幼兒的審美想像和藝術創造
幼兒的審美想像和藝術創造如果不正確地加以引導,就會被大人不經意地扼殺。在幼兒繪畫活動中,應盡可能保護、培養好幼兒的想像力合創造力。要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並藉助其他學科領域來幫助幼兒拓展想像的內容。
培養幼兒的審美想像
1有意識地帶他們到大自然去體驗,多參加社會活動,多與人交往,注意多讓幼兒參加一定的家務勞動和公益活動,這樣他們會有多點生活的體驗和感受;
2欣賞文學作品、音樂作品時,利用作品提供的特有情景空間,對幼兒進行想像的提問;
3經常帶領幼兒觀察生活中的自然景象(動物、植物、風、雨、雷、電)、人造物(車輛、建築物、服裝、櫥窗設計等),利用他們的新奇發現,進行聯想性的解釋;
4可以和幼兒一起做游戲,結合一些有趣的游戲,也能培養他們的想像力。
培養幼兒的藝術創造
1 要為幼兒創設寬松的心理環境。
要尊重幼兒的創造慾望,不要強迫幼兒接受成人多的創造意圖,不要交代過細,以免各種各樣的條條框框限制幼兒。
2 以啟發式言進行提問和指導。
一定要用啟發式提問,如:「這是什麼?」、「為什麼?」、「可以怎樣做?」,而不要用「是不是這樣」等封閉性提問,這樣的提問幼兒只需答「是」或「不是」,封閉式的提問會造成幼兒思維的惰性。
3 在創造過程中不強迫幼兒模仿。
可以給幼兒提供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現形式,這樣可以幫助幼兒打開思路。例如,幼兒畫房子,成人提供各種房屋的圖片——中國的四合院、古代宮殿、高層建築、歌特式建築、羅馬式建築、、、等古今中外的建築,這樣幼兒在進行創造時的思路會很開闊。又比如,畫花。成人提供各種各樣的花卉圖片給幼兒,讓他們自由取材。
4 創造活動宜採用多樣的教學形式和組織方法。
如:畫一畫音樂里說了什麼,畫一畫詩歌的意境,畫出故事的結尾、畫一封給朋友的信,為童話劇設計服裝、製作道具、海報、、、、。
5 盡量正面評價幼兒的作品,多鼓勵。

⑷ 美術特色班一學期的總結怎麼寫

在本學期興趣班教學中,針對我所帶兩個年級兒童繪畫創作的輔導與評價上,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引導孩子觀察發現

觀察和發現在繪畫創作中顯得尤其重要。在教學輔導中,引導孩子留心觀察周圍的事物,抓住它們的特徵,記憶下來;擴大視野,在較大的范圍內,獲得較多的信息量,從而讓孩子搜集和積累創作素材,為創作提供源泉。

在觀察的過程中,更要教會孩子去發現,用自己的眼光去觀察、去比較、去提煉、去想像。我曾組織了一次游校活動。在出發前,我就對四年級學生提了一個小小的要求:在遊玩過程中,做個「有心人」,注意觀察身邊的景物,回來後畫一幅創作畫。我看到幾位學生背了個小畫夾,心裡就明白了:孩子用這種方式搜集創作素材!果然,我特別注意那幾位同學,他們找好地方就行動開來:先觀察、討論,再畫畫,儼然一個個小畫家!我還發現,孩子們觀察得非常仔細,老是提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我在他們身邊耐心地跟孩子們一起探討,細心地指導他們如何更有效地收集素材,如何對周圍的自然景物進行取捨,並用線描的形式描繪下來。而其他學生也能認真地觀察七彩的大自然,從中感受美、欣賞美、發現美。這繽紛的世界無疑吸引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和興趣,激發了他們的創作慾望。

2、啟發孩子想像

提供給孩子一個有創意的繪畫題目。如果創作畫題目新奇有趣,那麼,孩子們一定會積極主動、充滿激情地投入到想像中去。通過創設情境,增強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孩子們在整個想像的過程中情緒高漲,興致勃勃。讓每個孩子在繪畫創作時都處在興奮、喜悅的狀態中,鼓勵孩子開動腦筋,多想問題,張開想像的翅膀,畫自己所看、所思、所感。讓孩子大膽想像,把自己的內心世界用繪畫的方式酣暢淋漓地表達出來,體驗到創作的快樂。

3、拓展孩子的創新思維

聯想到我國幾十年來的教育現狀,在我小時候上學,老師總喜歡課堂上安安靜靜,學生的言行規規矩矩,書寫工工整整,這種落後的要求「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不講個性的教育觀念和模式,怎能為祖國培養創造型的人才呢?

現在許多發達國家早已拋棄了這種落後的教育觀念和模式,教育者試著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沒有「居高臨下」的權威感,師生在平等的位置上探討、談心、交流,師生關系相當融洽;他們更重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允許學生在課堂上大膽發表自己的觀點,同學之間可以相互討論,甚至與老師商量,老師則會耐心地傾聽學生的敘述,並根據兒童的需求進行個別指導。所以,他們的課堂是「輕松」的,更有利於發展孩子的創造能力。

這樣做活躍了發散思維,拓寬了孩子們的思路,這時教師及時教給學生「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裡、由此及彼」的加工方法,綜合引導孩子選擇一兩個自己感觸最深的、最能突出主題的素材進行作畫。孩子經歷了這樣一個過程,他們的創新思維也上升到了新的水平。

幼兒園培訓反思與溝通的藝術的反思

在托班階段,影響教學活動開展的因素實在太多了。孩子對教學內容的興趣、外界的干擾、孩子的想法、教師的組織方式等等都會直接影響到一個教學活動的效果。這些都是教師在活動設計的時候應該想到,但又不一定全都能想到的,這就要求我們不斷提高觀察能力、改動生成活動環節的能力。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僅應該專注於「如何做」,還應該認真想想「為什麼要這樣做」。常常做到「有效的調整」和「務實的反思」,每一階段都對自己的反思進行整理,這樣會有助於我們歸納總結教學經驗,幫助我們更快地實現專業成長。 常規教育的反思 不難發現,現有的探討一般將常規教育看成是班級管理及教育的手段,較多關注其下面的積極意義。但在幼兒園中什麼樣的常規才算合理,什麼樣的常規真正有利於幼兒的發展,卻值得幼兒教師深思。 要去過幼兒園的人一定會看到許多老師在組織活動時整班幼兒整齊劃一的小手放在小腿上坐好;體育游戲開始之前孩子們總是規規矩矩的站好聽老師講解游戲玩法。老師總是誇獎××小朋友,在活動中聽指揮、不亂跑;也經常會批評××小朋友老是又跑又跳一點也不安寧。其實正常的孩子都是活潑好動的。這是他們身心健康發展的需要。從生理上講,孩子需要跑跑跳跳、喊喊叫叫,不能像大人一樣安安靜靜地坐著。如果我們「強迫」他們規規矩矩,不跑不跳,他們的動作就得不到相應的發展,他們的性格也容易變得憂郁、孤僻、缺乏和別人合作的精神和能力。同時孩子也是在活動中通過和周圍事物的接觸來認識世界,如果我們總要求孩子老老實實地坐著,他們怎能去真正接觸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從而去認識周圍事物呢?同時孩子正處於生長發育時期,其身心健康的發展是需要一個積極向上的環境,而有的教師在日常生活中如發現幼兒有違反常規的行為便大聲喝斥,或當著全體幼兒批評、訓斥,使幼兒心理受到極大創傷,久而久之極易使幼兒形成自卑、怯懦的性格,這對幼兒的身心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另外許多老師將常規視為幼兒園教育有效的條件,即認為常規是教育的前提,似乎沒有了這個前提,教育效果就不能保證。於是她們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投放在幼兒的常規培養上,使教師的工作重心開始傾斜。 一個幼兒違反了常規,教師就在全班幼兒面前花較長的時間來糾正,使別的孩子也不能進行活動;在進行活動區活動中,玩具沒收拾好,教師也要面對全體兒童花大量的時間指錯,並強調常規,最後使幼兒真正活動的時間所剩無幾。活動中常規的確有它存在的必要,但幼兒真正的紀律性與自製力來自他(她)對活動的投入而非外部的約束,一味強調常規與紀律,把它當作教育活動的前提條件,無異於本末倒置。值得指出的是在幼兒的常規教育中,孩子們往往得到的是「指示」,如小朋友吃飯不能說話,上課要坐好,平時要聽指揮等……孩子們總是在「我說你做」中建立起各項常規,老師的話成了孩子們心中的「聖旨」。孩子們也總是說「如果這樣老師會批評的。」難道我們想像中孩子遵守常規的理由就應該是老師會批評嗎?如果孩子們沒有老師的批評就可以做任意的一件事嗎?這顯然是不對的。孩子雖小,但與成人一樣同樣有自尊心。如果老師只一味地用自己是「老師」這一角色的優越感去壓倒、管住孩子,從而使孩子形成一切聽從他人的習慣,而沒有主見與缺乏創新意識,這顯然與新時代所需的人才素質是極不相稱的。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美術培訓小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