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雲南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雲南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發布時間:2020-12-03 08:53:26

『壹』 中小學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簡要內容是什麼

課題的研究過程:
1、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理論,提高對勞技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對於勞動技術的教育,各地教師包括領導往往認為:勞動技術教育不是中考經及高考的范圍,因而不少學校以及教師對待勞動技術教育持忽視乃至輕視的態度,也有不少學校甚至不開設勞動技術教育課程,為了進一步澄清錯誤的認識,我們組織教師認真學習了國家教委的有關素質教育的文件,通過學習我們提高了對素質教育的認識水平,全校教師一致認為,勞動技術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應有之義,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課程,是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培養建設者的重要途徑,因而勞動技術課是一門非開不可的課程。不開設這樣的課程就不是貫徹素質教育的要求,就不是社會主義學校。
2、認真選擇勞技課開設的課程,編寫校本課程方案
認識統一了,怎樣開設勞動技術課程又是圍繞教師們的一個重大課題,因為國家教委頒發的勞動技術教育大綱中規定的課程有不少內容不是不能夠適用於我們學校就是我們的教師的水平不能夠適應教材的需要,怎麼辦?我們勞技術教研組的教師共同商討決定,從學校的實際出發、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從教師的實際出發,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形成校本課程。主張已經決定,但是編寫什麼樣的教材又成了一個頭痛的問題。經過勞技教研組全體老師的商討,我們根據實際選擇了攝影課程,因為隨著時代的發展,照相機已進入尋常百姓家庭,攝影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項日常活動,但如何掌握攝影技巧,如何使攝影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門藝術還需要學生加以學習,加之我校有攝影水平較高的教師,於是我們決定開設攝影課程。而對於圖像處理的課程源於我們的教師有一次上北京遊玩,在北京的旅遊景點照了張相片,後來又經過處理列印地手絹上,非常好看,那麼我們的學生能不能也掌握這一技術呢?能,孫本然教師說,我們也要學生掌握這一技術,即使以後上不了大學,掌握了這一門技術後也可以到商場、交通路口開設攤點進行營業,為他們的生活和就業解決問題。於是我們又開設了計算機圖像處理課程,沒有教材怎麼辦?教師自己編寫在學校自己油印。而對於篆刻課程主要考慮的是農村中學生的經濟收入是有限的,要從事勞動技術的學習必須給予一定的投入,而從事篆刻投入小、容易學習,見效快。因而我們邀請了具有篆刻專業技術的外校教師來我校對學生進行培訓,同時我們的王偉老師也跟著學習,到後來,由他加以任教。
3、積極實施勞動技術教育,培養學生能力
實施勞動技術教育的目的在於讓學生掌握一定的技術技能、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因而我們在勞動技術教育中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思想情感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術能力為重點,著力培養學生的勞動技術能力。通過我們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勞動技術手段,形成了一定的技術能力,有不少學生學會了篆刻,能夠將自己的姓名刻在石頭上,並且能夠用多種手段刻制印章。
4、成立勞技教教研組,確定專職任課教師
為了更好地加強勞動技術課教學,我們學校專門成立了勞技教研組,專門領導和協調勞動技術教育工作,並且確立專門任教勞技術的專職老師,這樣我校共有三名勞技專職老師,三名勞技兼職老師。隊伍強大了,對於勞動技術教育的效果也產生了。
六、課題研究的結論:
1、培養了學生勞動觀念
通過近幾年的勞動技術教育,我校學生普遍增強了勞動觀念,除了課堂上所學習的內容之外,學生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都能夠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勞動,學生的勞動觀念變化了,學校的校園環境也變化了。
2、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通過近幾年的勞動技術課的教育和教學,我勻在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上作了一些探索和努力,培養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基本上掌握了攝影、計算機圖像處理和篆刻的方法和技巧,在初三畢業班學生的集中培訓的過程中,學生也學會了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術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勞動技術技能。
3、教師更新了教育觀念
通過近幾年的勞動技術教育和教學,教師的觀念得到了更新,不少勞動技術老師對所從事的學科教學有了清醒的認識,他們不再認為自己所教的科目是小兒科、副科,而是認真從事所教科目,自己動手編寫教材,自己動手裝訂教材,為了編寫教材,老師們認真學習了有關勞動技術的理論和書籍,提高了自己的知識視野,同時也培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

『貳』 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 高級培訓可以和中學高級培訓一樣嗎

不能一樣,小學的課程跟中學的課程不一樣的,所以高級教育技術培訓肯定也是不同的

『叄』 開展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對教師專業能力的發展有什麼意義

開展教師教育技術培訓,能夠提高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水平,促進教師專業能力發展,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和角色發生重要轉變,對實現教育技術與學科整合,優化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等起到引領的作用。

『肆』 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合格證可替代計算機證嗎

不能,兩個證書是由不同渠道獲得,對於職稱評審或者全國模範教師的評審要求是不一樣的,互相是不可替代的

『伍』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業怎樣提交

摘要:國家教育部在《關於加快中小學生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的指導意見》中要求全國普能高級中學和城市初級中學最遲於2001
年新學年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其他地區小學最遲2010年新學年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教師和學生將隨著新世紀的步伐,同步進入信息社會和深化改革時代,面對新的形勢和任務,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應用信息技術能力。
關鍵詞: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信息素質網路教學
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影響並進入各個領域。學校是培養新型人才的場所,信息技術對於學校教育教學的影響必然尤為深刻。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1、積極參加培訓活動
為提高教師的信息素質,教育部門經常組織教師培訓,培訓目標分為:普及和提高兩個層次的內容。普及層面,主要是對一般教師進行的信息技術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培養,使其能夠在自己所任學科里使用信息技術,做到二者整合,相得益彰,從而提高學科教學質量;提高層面,主要是針對信息技術課程教師和教育技術骨幹,目的在於培養信息科學技術的帶頭人,通過他們,指導一般教師的信息技術進修學習,推動學校的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以及和其它學科的整合水平。
教師作為傳道者,應有超前意識,率先想到適應新形勢、進入新角色,積極參加培訓活動,對社會需要什麼人,教育需要培養什麼樣的人,從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內容、教學觀、學生觀、人才觀、價值觀等各個方面進行多維思考和全方位探討,著眼於現代化,把這種思想和精神領會透,把這個道傳輸到學生和社會中,去引導學生、家長和社會適應新形勢,發展新教育,創造新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主要是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應變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是多面手,是復合型人才,它需要教師的施教活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一切活動要圍繞學生的發展而進行,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要練好通用基本功,提高學科基本功,加強實驗操作和現代教學設施的應用能力,超前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學會用拿慣了粉筆的手點滑鼠,用寫慣了教案的手制課件,把多年習慣的一支粉筆寫古今,一塊黑板種春秋的傳統做法,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代替,使用現代化的智能工具,用超前的行動引導學生,使他們在接受教育的同時感受時代的腳步。
2、主動參加自學進修
由於計算機的智能特徵,使它成為了信息時代的電子教師,並已進入了學校,影響著教育和教學。計算機即使可以稱為教師,但它也不可能完全取代教師,充其量也只能是傳統教師的助手而已。但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卻對傳統教師提出了挑戰,促使教師的職能正在發生著重大的變化。
傳統教學基本是結論式的教學,即以教師傳授學科結論為重點,輔以一定的講解,從結論出發,在回歸到結論,任務是讓學生記住結論。電子教師介入了教學以後,以其軟體功能推動著傳統的結論式的教學模式迅速向新式的過程式的模式發展。過程式的教學模式的特徵是通過電子教師的引導,側重讓學生從分析事實、現象入手,逐步得出結論,核心是推導過程。這樣傳統教師的主要任務就由是什麼為什麼發展到了學什麼怎樣學;教師的智能就由傳授者、操作者變成了組織者、指導者。這樣的任務和職能變化,加之各個學科領進入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里的知識總是在爆炸式的增長,每個人要想跟上時代步伐,就必須持續學習,不斷更新知識。
在新課程實施的背景下,從信息技術課程實施角度討論教師的進修學習,當然應把重點放在信息技術的基礎理論和操作技術兩個方面。在突出了信息技術素質這個重點的前提下,對以下兩個方面的進修學習也不可忽視。
一是不斷更新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新課程教材與舊課程教材相比變化很大,淘汰了不少陳舊的知識,增添了不少新知識,在編寫思路和知識體系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變化。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對自己所任學科的知識體系來一次較為廣泛和較為深刻的更新。另外,信息時代,各個領域里的科研成果層出不窮,知識正在爆炸式的增長。一個教師,要使自己的教學富有成效,要使自己成為深受學生歡迎的優秀教師,就必須以所任學科為中心不斷學習新的東西,不斷提高自己的學科素質,並將持續學習看作是搞好教學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是要學習新的教育教學理論和先進的教學經驗。教育思想論同其它學科一樣也是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前幾年的新理論、新方法,近幾年就已變的過時、陳舊,因之就不斷吸收新思想,學習新理論、新方法。另外,要想把它與其他學科整合,用於和改善其它學科的教學,就必須採用有別於過去使用的、過時的新的教學方法。
3、合理的利用網路的功能
網路資源極其豐富,功能很多,在研究應用過程中,我們不斷嘗試積極應用網路的有效功能,充分利用網路的有效資源,促進學生認識的發展。網路資源雖然豐富,但在教學中我們僅能應用其中的極少的部分,如果在教學中一味的放手讓學生查閱資料,不僅浪費時間,而且有些內容也不是很合適,針對這一情況,我們要充分利用學校校園網路,將一些有用的網路資源下載並與學生通過其他途徑獲取的資源進行重組,使之優化,應用於課堂教學,學生們在極短的時間內就可以查閱大量的資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我們利用網路搜索功能可以很方便的查閱到大量圖片資料、動畫資料等;利用網路的下載功能,教師、學生可以很方便的將資源應用到教學中;利用網路的交互功能,學生可以自由點擊,自主學習,進行小組協作學習。
今天的教師應當樹立一種新的理念,那就是:學校不僅是教育學生的場所,也是自我發展的場所;只有在教學中持續發展自我,才能有所作為,有所成就。(22)2005(16)3、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7.104、山東教育2008.1

『陸』 中小學教學人員(初級)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大綱的模塊指南

模塊 開始培訓的准備(4學時)
(一)目標
1.了解此次培訓的主要模塊、過程、方法,需要完成的任務及應取得的成果。
2.了解教師與學員、學員之間的交流方式,利用技術建立課上和課下的多種交流渠道,體驗正確交流方式的重要性,為後續模塊的學習做好准備。
3.掌握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意義及作用。
4.形成學習小組,在小組活動中體驗協作學習的過程;在對個人活動、小組活動評價與反思的過程中形成反思的意識。
(二)任務
1. 互相認識,形成融洽的師生、生生關系;
2. 介紹培訓模塊、方式和最終學員需要提交的成果的形式;
3. 檢查和准備每個人的軟硬體設備;
4. 建立個人文件夾。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本模塊對於保障整個培訓課程的順利實施具有導向性作用,要注意觀察學員,引導他們從心理、方法和技術上做好各種准備。
2.組織學員相互認識,讓學員嘗試利用技術進行課堂和課外的交流,體驗各種交流方式的不同。
3.要努力使學員理解培訓的方式、成果要求、評價形式等,並達成共識。個別學員的困惑或不同見解可以在全班范圍內適當組織討論,重在參與和體驗,不要簡單地給出結論。
4.要充分利用學員已有經驗,重視學員獨特體驗,使學員形成自己的觀點。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相互介紹+討論)
(1)培訓教師與受訓學員的自我介紹與相互認識。
(2)了解培訓的方式及主要內容模塊,了解培訓的評價方法。
(3)了解利用技術手段進行交流的重要性及方式。
2.師生互動2(案例觀摩+閱讀+講解+討論)
(1)案例觀摩。
(2)介紹教育技術的基本概念、意義及作用。
(3)進一步了解新課程標准所採用的教育觀及學生發展觀對教育技術運用的影響。
3.自主活動1(操作+思考)
(1)檢查培訓中用到的相關軟硬體。
(2)建立作業文件夾,檢查作品檔案袋。
(3)建立自己的電子郵箱,留存教師、學員的電子郵箱地址,嘗試與教師及學員進行交流。
(4)思考自己的選題,用電子文檔記錄下來,存入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作品檔案袋)中。
4.小組活動(共享+討論)
(1)形成學習小組,為小組命名,組織組內交流、共享、互幫互助。
(2)在小組內介紹自己的選題意向,並征詢小組成員的意見,記錄小組成員對自己選題的建議。
(3)完成此次小組活動記錄文檔。
5.自主活動2(評價+反思)
(1)參考提供的小組活動評價模板、小組活動中的個人行為評價模板,評價此次培訓中的小組活動及個人活動。
(2)反思本模塊的培訓,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2 編寫教學設計方案(4學時)
(一)目標
1.掌握教學設計的定義及其作用。
2.掌握教學設計方法的一般過程及關鍵環節。
3.運用教學設計方法初步完成一份教學設計方案。
(二)任務
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設計實踐。
2.觀摩所提供的教學設計方案,結合教學設計方法分析其優缺點。
3.參照本模塊中提供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完成所選內容的教學設計方案。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本模塊強調案例研討對學員教學設計實踐的啟發效果,通過案例的比較分析,理解學習教學設計的作用以及學習理論、教學理論對教學設計方法和實踐的指導作用,不要糾纏概念。
2.重視學員對自己經驗的反思,鼓勵學員以開放的心態與同學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通過正反案例,使學員在處理已有經驗和新知識、自己的理解和他人的經驗等交織的過程中,加深對教學設計方法的理解。
3.重視對各種教學策略的體驗。在體驗中,幫助學員理解和掌握各種教學策略的概念和方法。
4.為學員提供教學設計實踐的便利條件,包括評價的參考標准以及活動過程模板,但要引導學員突破模板的束縛,鼓勵創造性地運用過程模板。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閱讀+講解+討論)
(1)教學設計的定義及其作用。
(2)觀摩教學設計案例。
(3)教學設計方法的一般過程。
(4)教學設計方法的關鍵環節。
2.自主活動1
(1)反思自己以前的教學設計實踐,填寫反思記錄文檔。
(2)分析教學設計案例的優缺點,填寫案例分析表。
(3)閱讀本模塊中提供的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選擇適用於自己選題的模板。
(4)基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初步完成選題的教學設計方案。
3.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共享反思記錄表,討論後概括教學設計方法的特點及注意事項,形成一份小組作品。
(2)參考本模塊提供的小組作品評價模板,評價小組作品。
(3)在小組內介紹各自的教學設計方案,征詢小組成員的意見,記錄小組成員對自己選題的建議。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參考教學設計方法的特點及注意事項,思考並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方案。
(2)將修改後的教學設計方案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3 教學媒體的選擇(4學時)
(一)目標
1.掌握各類教學媒體在學科教學中運用的特點。
2.結合案例了解各類媒體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支持作用。
3.分析演示型教學媒體的特點,選擇所用的教學媒體並分析其運用形式。
(二)任務
1.概括出各類教學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運用的特點。
2.觀摩所提供的教學案例,分析案例中各類媒體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支持方式。
3.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表格或電子表格軟體列出所選擇的演示型教學媒體,並分析其運用形式。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本模塊旨在建立技術是幫助學與教的工具的正確媒體觀,強調不同媒體的不同教學特性和使用范圍,要發揮媒體的綜合優勢,強調合理運用,不盲目追求技術的先進性。
2.要強調動手實踐,要求學員在操作體驗的過程中,結合教學的實際情況總結教學媒體的應用特點及其對教學的支持方式。
3.通過對正反案例的對比分析,使學員從不同角度理解媒體的運用特性,在案例分析的過程中掌握媒體選擇的原則。
4.要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概括的媒體選擇原則,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制訂的媒體應用表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閱讀+案例觀摩+講解+討論)
(1)各類教學媒體的特點。
(2)案例觀摩,掌握分析案例中媒體對教/學的支持作用的方法。
2.自主活動1
(1)基於以上學習,概括出各類教學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的運用形式及特點,對在教學中所能用到的媒體加以標注,填寫媒體在學科教學中的運用記錄表。
(2)觀摩學科案例,分析案例中媒體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支持方式,填寫媒體運用分析表。
3.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共享自主活動中的第一項,討論後概括出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及特點。
(2)在小組內共享媒體在學科中的運用記錄表,討論後概括出媒體在本學科教學中的運用方式及特點,形成一份小組作品。
(3)在小組內共享媒體運用分析表,討論並形成一份小組作品。
(4)與小組成員討論,如何在自己的選題中運用演示型教學媒體。
4.自主活動2
(1)基於以上的活動,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表格或電子表格軟體,列出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所選擇的演示型教學媒體及其運用的方式,將此表格添加到上一模塊完成的教學設計方案中,並將修改後的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2)將小組活動中形成的兩份小組作品整理成電子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4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一)(2學時)
(一)目標
1.了解教學/學習資源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2.掌握常見教育資源的類型及運用策略,掌握選擇教學資源的基本原則和實施策略。
3.了解資源與媒體的聯系與區別。
(二)任務
1.列出能為本學科教學所用的資源類型、工具及其運用策略。
2.基於自己的教學設計或選題,選擇所要使用的各類資源。
(三)教學活動建議
1.注重使學員形成正確的資源觀。要明確教學資源不僅要支持教,更重要的是支持學;要注重多種教學資源的運用,既要重視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建設,也要重視其他渠道的資源利用。
2.重視正反案例的對比分析,注意既要採用同一學科不同應用形態的教學資源運用案例,也要採用同一應用形態的教學資源在不同學科、不同教學內容的案例,使學員多角度、多層次理解教學資源的運用特性和應用原則。
3.要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概括的教學資源應用原則及其注意事項,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制定的教學資源應用表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應用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思考+討論)
(1)有哪些形式的資源可為教育教學所用。
(2)不同類型資源的作用有什麼不同,如何才能綜合其優勢。
2.師生互動2(思考+閱讀+講解+討論)
(1)教學資源應用於教學過程的優秀案例觀摩。
(2)教學/學習資源在教育中的地位與作用。
(3)常見教育資源的類型與運用策略。
(4)選擇教學資源的基本原則和實施策略。
3.自主活動1
(1)列出在你所教學科中所用資源的類型、工具。
(2)列出你在運用各類資源、工具時的策略。
(3)列出資源在運用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4.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共享上述三項內容,討論後形成一份小組學習作品,並在全班內共享。
(2)參考本模塊提供的作品評價模板與小組活動評價模板,評價小組作品。
5.自主活動2
(1)基於以上的小組活動,思考在選題規定的教學活動中所要使用的資源與媒體,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表格或電子表格軟體列出並說明運用的形式,將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5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二)——信息技術技能(8學時)
(一)目標
1.掌握收集教學資源的方法。
2.能夠對收集的文本、圖片、聲音、動畫等資源素材進行簡單的加工與處理。
(二)任務
1.運用收集資源的方法,基於自己的教學設計,選擇、收集所要使用的各類資源。
2.運用文字處理工具對收集的文本資源素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
3.運用圖片處理工具對收集的圖片資源進行截取和改變大小、亮度等簡單的加工處理。
4.運用音頻處理工具對收集的聲音資源進行截取、增補、去噪音等簡單的加工處理。
5.運用網路下載工具將動畫下載到本地機,並插到自己的文本中。
(三)教學活動建議
1.增強學員積累資源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員注重平時資源的積累,包括收藏優秀網址、素材庫以及平時瀏覽網頁時收集一些好的素材,分類存放以備教學之用。
2.注意分享中小學教師已有收集資源的體驗,使學員從中掌握資源收集的小技巧,提高資源檢索、下載的效率。
3.通過案例使學員理解不同格式素材的質量和教學特徵,掌握基本的分辨能力和恰當選取素材的能力。
4.突出素材處理工具常用、實用的使用功能,注意不同學科的不同需求。既要教會學員掌握一些基本的工具、使用技巧,更要重視引導學員學會運用軟體工具的幫助功能,學會上網搜索常用軟體工具等,力求知識遷移和自我提高。
5.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概括的教學資源的應用特性,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收集的教學資源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思考+討論)
(1)在日常教學中有哪些收集資源的方法?
(2)在學科教學中,常用的資源類型有哪些,各類資源的教學運用效果如何?
2.師生互動2(思考+討論+閱讀+操作)
(1)觀摩收集各種類型的教學資源的案例,分析案例中所包含的資源類型。
(2)收集資源的方法。
(3)介紹資源收集的常用軟體。
(4)運用各類簡單的多媒體加工與處理軟體,對收集的各類資源素材進行簡單加工處理。
3.自主活動1
(1)基於以上的學習活動,思考在選題規定的教學活動中所要使用的資源類型,用文字編輯軟體中的電子表格軟體或表格列出並說明運用的形式,將文檔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2)基於自己的選題,參考教材附錄中提供的搜索引擎、資源站點、學科網站,收集教學設計中所要使用的資源素材。
(3)記下本學科比較好的資源網站地址,並添加到收藏夾中。
(4)利用相關的資源加工與處理工具,對收集到的資源素材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使之更好地應用於學科教學。
4.小組活動
(1)利用本模塊中提供的資源站點評價量表,完成對某一學科站點或資源站點的評價。
(2)在小組內、全班內共享好的學科教學站點、優秀資源站點。
(3)在小組內展示處理過的各類資源,征詢小組成員的意見。
5.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優化修改自己的資源素材。
(2)將修改後的資源素材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6 教學資源的收集與整合(三)——信息技術技能(10學時)
(一)目標
1.了解教學資源的呈現類型,了解教學資源呈現的設計方法。
2.掌握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的方法。
3.了解運用簡單的網頁編輯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的方法。
(二)任務
1.基於自己的教學設計,設計教學資源的呈現方式。
2.利用演示文稿設計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
3.觀摩並分析如何利用網頁設計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通過案例分析使學員理解不同呈現方式的資源對教學的支持方式的不同,並能夠分析自己的教學需求以及教學資源對具體教學環節的支持方式。
2.要使學員樹立合理運用資源的意識,力求能以簡單的技術實現必需的教學功能。
3.開發工具的教學中,要尊重學員的意願和已有基礎,以教學功能的實現為目標,不嚴格規定使用哪一種軟體,但可以建議學員使用通用性的軟體,以便共享資源。
4.促使學員形成記錄學習過程的意識,建議他們把學習中碰到的問題、心得隨時記錄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關注學習過程的自我反饋和自我指導。
5.學員開發教學資源課件的過程中,既要重視對學員的個別化指導,更要強調學員之間的合作和互幫互助意識的培養,重視應用自我評價、小組評價以及教師對小組團隊集體評價。
6.在強調學員自主探究、開發教學資源課件的前提下,為學員提供必需的自主學習資源,同時要重視對具體操作方法的指導,教學上採用「由扶到放」的策略,重視變式練習的應用。
7.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討論、制訂的教學資源評價標准,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設計、開發的教學資源課件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案例觀摩+閱讀+講解+操作)
(1)觀摩各種呈現類型的教學資源案例,分析教學資源呈現的設計方法。
(2)運用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對教學資源進行開發與整合的操作方法。
(3)觀摩並分析簡單的網頁編輯工具開發與整合教學資源的操作方法。
2.自主活動1
(1)基於學員的教學設計選題,完成對教學資源結構的設計,記錄在文檔中。
(2)利用相關資源開發與整合技術(簡單的課件製作工具、簡單的網頁編輯工具)完成教學資源。
3.小組活動
(1)參考資源評價的方法,在小組內討論資源收集與開發的注意事項,討論確定資源評價的量規。
(2)在小組內展示各自的教學資源,並征詢小組其他成員的意見。
(3)以小組活動的方法評價每一位成員的教學資源。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優化修改自己的資源。
(2)將修改後的教學資源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3)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7 形成完整的教學設計成果(2學時)
(一)目標
1.了解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作用,初步掌握設計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或方法。
2.能夠對教學設計方案及教學用資源進行反思與改進。
(二)任務
1.設計選題中的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的方式或方法。
2.整理培訓過程積累的學習結果。
3.修改教學設計方案及教學用資源。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重視學員在以往教學實踐中應用評價理念和方法的經驗,強調通過分享理解各類評價的概念及其作用。
2.重視評價案例的資源建設。通過案例的研討、分析,使學員正確認識形成性評價促教、促學的作用,積累本學科在形成性評價實施方面的優秀經驗。
3.鼓勵學員對自己在培訓過程中的表現進行反思,理解形成性評價對教學的啟發,掌握將形成性評價與教學活動相結合的方法。
4.通過分享和反思,促使學員明確教學設計和教學資源之間的關系,進一步理解正確的資源觀。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案例觀摩+講解+討論)
(1)觀摩教學設計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形成性評價在教學中的作用。
(3)了解總結性評價的作用。
(4)介紹常用的形成性評價、總結性評價的設計方式與方法。
2.自主活動1
(1)參考案例中形成性評價的內容,在選題中制定出形成性評價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學設計方案中。
(2)參考案例中總結性評價的內容,在選題中制定出總結性評價的方法或方式,添加到教學設計方案中。
(3)整理前面各個培訓模塊中積累的個人學習成果材料。
(4)優化教學資源、修改完善教學設計方案。
(5)將完成的內容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作品檔案袋)中。
3.小組活動
(1)小組內展示各自的教學設計成果(重點是教學設計方案、教學資源),並聽取成員的反饋意見。
(2)以小組活動的方法評價每一位成員的教學資源。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修改優化自己的教學成果,並保存在自己的作業夾中。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8 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7學時)
(一)目標
1.結合自己所教學科和具體的媒體環境,掌握教學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
2.掌握單元/主題教學所需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開發的方法。
3.能夠對單元/主題的教學設計方案及教學用資源進行反思與修改。
(二)任務
1.完成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方案。
2.初步完成單元/主題所需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開發(如果課時不夠,完成資源框架即可)。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重視案例資源的建設,強調通過案例觀摩與研討,使學員理解單元/主題教學設計的概念、作用以及與一節課設計的不同之處。
2.關注培訓後的應用情況,增強學員積極應用的意識,既要使他們能夠正確認識現有條件可能存在的困難,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困難中的有利因素,選擇恰當的應對策略的能力。
3.為學員提供充分的學習支持,包括主題/單元設計參考列表、設計模板等,同時也要引導學員突破參考列表、設計模板的束縛,鼓勵創造性地運用。
4.主題/單元教學設計完整成果的完成需要比較長的時間。要注重學員對主題/單元教學設計的理解和體驗,強調對方法的指導,要求完成教學設計方案,但不對成果做過高的要求。
5.要鼓勵學員根據自己所理解的主題/單元教學設計要求,對自己和小組成員所完成的主題/單元教學設計進行評價、討論,以增強他們的反思能力和分享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案例觀摩+講解+討論)
(1)觀摩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成果的完整案例。
(2)了解單元/主題教學設計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2.自主活動1
(1)完成單元/主題教學設計方案。
(2)單元/主題所需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與開發。
3.小組活動
小組內展示各自的教學設計成果,並聽取成員的反饋意見。
4.自主活動2
(1)基於小組成員的反饋意見,優化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成果,並保存在自己的作業文件夾中。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9 教學設計的實施與評價反思(5學時)
(一)目標
1.了解評價的一般方法。
2.掌握教學設計實施的評價方法。
3.在教學設計實施與展示的過程中,建立教學設計與教學實踐緊密聯系的意識,並以此形成將所學的方法運用到今後的教學工作中的意識。
(二)任務
1.在小組內展示自己的教學設計成果,基於組員反饋意見加以修改。
2.在全班試講、展示教學設計成果,分析討論該成果的優點及需要改進之處。
(三)教學活動建議
1.要充分尊重和發揮學員在教學設計成果評價方面的經驗和體會,通過研討了解教學設計成果形成性評價的方法及特點,理解教學設計成果評價對教學設計本身、教學實施的意義。
2.在展示和評價之前、之中,注重應用一些提高活動參與度的策略,並使學員理解並掌握這些策略。幫助學員合理評價他人,既強調欣賞他人,善於發現他人的優點,又要中肯地提出合理化建議。
3.體驗和理解從設計到實施的關系,掌握根據教學進程的變化進行教學實施調控的一些基本策略。
4.發揮技術在教學設計成果評價、數據收集、數據統計、結果保存等方面的優勢,培養學員使用技術開展形成性評價的初步意識和基本能力。
5.注意利用所學知識更好地完成說課,提高說課能力。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1(思考+討論)
在技術條件尚不具備時,有哪些策略或方法可在教學中有效地運用教育技術?
2.師生互動2(思考+閱讀+講解+討論)
(1)評價案例分析。
(2)評價的一般方法。
(3)教學設計實施的評價方法。
3.小組活動
(1)在小組內學員每人展示一節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課的教學設計方案和教學資源,組內成員給出評價及修改意見。
(2)基於組內成員給出的修改意見,修改自己的教學設計成果。
(3)在全班內,以說課、試講的方式展示教學設計成果。
(4)在小組內,分析所展示的教學設計成果的優點,並指出其有待修改之處。
4.自主活動
(1)將自己的作業文件夾壓縮打包後提交,將作品檔案袋所有材料整理後提交。
(2)反思此次培訓活動,填寫培訓日誌。
模塊10 培訓的總結與提高(2學時)
(一)目標
1.總結和鞏固教學成果;
2.分享學習經驗,形成長期堅持在運用中學習的情感和態度。
(二)活動
1.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果、發現問題;
2.對學習成果進行交流分享;
3.提出對培訓的改進建議,明確今後一段時間的個人學習和應用計劃。
(三)教學活動建議
1.運用在信息環境下涉及倫理道德問題的案例,使學員意識到正確對待網路安全和道德問題的重要性,增強學員對網路安全與道德問題的鑒別能力。
2.採用游戲性活動,使學員能夠在完全放鬆的狀態下分享培訓體會、困惑以及對培訓的建議。
3.讓學員嘗試自擬訪談表或調查表,以獲取他人的反饋意見,並以開放的心態對待他人的建議。
4.培訓的反思和評價要強調培訓全過程,關注培訓的理念、方式以及培訓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教學和個人發展的啟示。
5.學習成果和學習計劃都是為了促進知識、技能在教學中的應用以及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在教學中要增強學員在應用中學習,不斷提高自身教師專業發展的意識。
(四)教學活動舉例
1.師生互動(思考+閱讀+講解+討論)
信息環境下的倫理道德與網路道德。
2.自主活動1
(1)檢查自己的學習成果。
(2)檢查自己在培訓的各模塊中任務完成情況與存在的問題。
(3)反思整個培訓過程,完成反思文檔及反思日誌。
3.小組活動
(1)組內討論、全班共享,如何把此次培訓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
(2)列出你仍有的困惑,與小組成員、培訓教師進一步討論、交流。
(3)聽取小組成員、培訓教師對自己本次培訓的評價,吸取有益建議。
4.自主活動2
(1)思考如何利用各種技術手段、工具和方法,有效地獲取本校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反饋意見及相關的數據資料,反思自己在接受培訓、實踐過程中的表現。
(2)結合自己心中尚存的困惑,制訂一個自己今後學習的計劃。
(3)評價本次培訓活動,提出培訓意見 。

『柒』 如何把教育技術培訓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今後的工作中去

認真理解培訓的精神,在工作中是逐步應用開展的,理論聯系實際,常反思總結,不斷探索創新,把學到的知識變為自己能力

『捌』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 培訓 分怎麼拿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
教師隊伍建設是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的基本保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信息化社會教師必備專業能力。近年來,各地通過多種途徑開展教師信息技術相關培訓,取得積極成效,但也存在著項目分散、標准不全、模式單一、學用脫節等突出問題。為貫徹落實國家教育信息化總體要求,充分發揮「三通兩平台」效益,全面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決定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簡稱提升工程)。現就提升工程的實施提出如下意見。
一、提升工程的總體目標和任務
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完善頂層設計;整合相關項目和資源,採取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
圍繞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方式的現實需求,吸收借鑒國內外信息技術應用經驗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培訓課程標准和能力測評指南等,建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有效引領廣大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規范指導各地建設資源、實施培訓、開展測評、推動應用等環節的工作。
三、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
各地要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和校長培訓必修學時(學分),原則上每五年不少於50學時。試行教師培訓學分管理,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學分認定,推動學分應用,激發教師參訓動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相關培訓項目,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英特爾未來教育」、「微軟攜手助學」、「樂高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中國移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等項目與各地教師培訓的融合,通過提供課程資源、培訓骨幹培訓者和共建培訓平台等方式,擴大優質資源輻射范圍。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本地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新一輪全員提升培訓。利用信息管理系統,整合本地區項目和資源,建設教師選學服務平台,推動各地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完善專項培訓體系,做好與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相關培訓的有機銜接,重點加強中小學校長、專兼職培訓者和教研員等骨幹隊伍以及農村教師的培訓。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專項培訓和專題教研,組織開展區域性教師全員培訓。健全中小學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確保研修質量。中小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將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重點通過現場診斷和觀課磨課等方式,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用結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培訓新模式
各地要根據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學習特點,有效利用網路研修社區,推行網路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強化情境體驗環節,確保實踐成效,使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應用、邊提升;建立學習效果即時監測機制,確保培訓質量。堅持底部攻堅,積極推動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建立以校為本的常態化培訓機制。推行移動學習,為教師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進行便捷有效學習提供有力支持。加強薄弱環節,採取「送教下鄉」和「送培上門」等方式,為不具備網路條件的農村教師提供針對性培訓。
五、遴選一線教師滿意的培訓資源
教育部依託現有資源,建設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平台,匯聚各地培訓課程資源和培訓服務信息,建立優質資源遴選機制,推動資源交易與交換。對通用性強的優質資源進行加工升級,啟動教師培訓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建設工作,利用合作項目引進和開發優質資源,建立優質課程資源庫。各地要重點建設典型案例資源,支持中小學與高校及教師培訓機構合作,加工生成性資源,開發微課程資源,滿足教師個性化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匯聚本地資源,與國家平台實現互聯互通。
六、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本地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測評,主要採取教師網上自測方式,通過案例開展情境測評,以評促學、以評促用。根據能力測評指南,開發適合本地實際的測評工具,建立網路測評系統,為教師提供便捷有效的測評服務。各地要根據測評數據及時調整提升工程實施計劃,確保全體教師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訓機構要根據測評數據制定完善培訓方案,確保按需施訓。中小學校要分析測評數據,找准短板,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研修。教師要根據測評結果,明確自身不足,查漏補缺,合理選學。
七、推動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
各地要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資格認定、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職稱)評聘和考核獎勵等的必備條件,列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中小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成效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各地要通過示範課評選、教學技能比賽和優秀課例徵集等活動,發掘推廣應用成果,形成良好應用氛圍。通過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實驗區、示範性網路研修社區和示範校等舉措,推動信息技術應用綜合創新。
八、加強組織保障確保提升工程取得實效
統籌安排各項工作。各省要開展專項調研,分析現狀和問題,摸清教師需求,明確工作重點和思路,做好整體設計,制訂提升工程主要實施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形成規劃方案,2013年底前報送教育部。2014年起,分年度組織教師全員培訓工作,原則上每年培訓人數不少於本地區中小學教師總數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開發測評工具,盡快建立教師主動應用的機制。
加強組織領導。教育部負責提升工程實施的統籌管理和監督評估等工作。成立執行辦公室(設在華東師范大學),負責組織管理的具體工作。成立專家委員會,負責研究、指導和評審等工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省提升工程實施的組織管理。成立領導小組,整合相關部門力量,確定專門機構負責組織管理具體工作。採取招投標機制,遴選具備資質的院校(機構)承擔培訓任務。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實施精細化管理。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提升工程的組織管理。制定管理辦法,落實相關政策。整合教師培訓、教研、電教和科研等部門的力量,加強對中小學校的指導,做好全員培訓。中小學校長是本校提升工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資源,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落實保障經費。各省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持管理平台建設、專項培訓、資源開發和能力測評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國培計劃」專項經費中切塊用於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地市及區縣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持本地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資金,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做好監管評估。教育部審核各省規劃方案,通過信息管理平台對各地工作進行動態監測,定期通報監測結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採取專家評估、網路評估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實施的監管評估工作。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重點加強中小學校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工作的監管評估。
教育部發

閱讀全文

與雲南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