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教師演講稿我們的故事
我喜歡講故事,孩子們也喜歡聽我講故事,從
《安徒生童話》到《伊索寓言》,因為有故事,我和孩子們度過了許多快樂的日子。今天我也要講故事,只是今天的故事裡既沒有美麗的白雪公主,也沒有勇敢的辛
巴達,但是卻有滿滿的真實和言不盡的感動。這是我自己的故事,是金鑼號幼兒園大二班的小朋友和我,與我的師傅——月浦四幼蔡霞芳老師之間的故事。
聽口令
第一個故事發生在走班帶教活動開始的第一天,我初見蔡老師。
那天,孩子們在做平衡練習,我發現垚垚的動
作很有創意,就想集中所有的幼兒一起來觀看模仿,可叫了好幾聲,帥帥和騰飛幾位男孩子根本充耳不聞,浩傑雖然已經聽到了我的指令,但還在漫不經心地晃來晃
去。我又大聲喊了幾次集合,嗓子都喊疼了,孩子們才好不容易集合到我的身邊。但是圍攏在我身邊的孩子有的自顧自講話,有的前推後擠,有的左顧右盼,喧嘩聲
一片,根本沒有人在聽我說什麼,我又窘迫又著急,真不知道怎麼辦才好。這時候,一直在一旁靜靜關注的蔡老師上前摸著一個孩子的頭說:「今天我最喜歡他,知
道為什麼嗎?」孩子們彷彿是被施了魔法一樣,居然馬上安靜下來。孝龍說:「因為他聽老師的話。」蔡老師笑著說:「對,他集合的時候很安靜,速度快,最重要
的是他耳朵靈,會聽老師的口令,所以我最喜歡他。不過,我也喜歡你們,看你們剛才玩的時候會動腦筋、會商量,不過老師說集合好像沒有聽到哦。」此時,一邊
的飛飛說:「蔡老師,你喜不喜歡我?」蔡老師摸著他的頭說:「當然喜歡嘍!如果老師說集合,會聽口令的孩子我更喜歡。」飛飛開心地說:「我下次一定會快一
點的。」別的孩子也爭先恐後地說下次也會快一點。看,孩子們就這樣在和蔡老師的一來一往中,一下子變得規則有序、不再吵鬧,我便可以順利請垚垚介紹他的好
方法。垚垚介紹完我剛想解散,只聽蔡老師對孩子們說:「學會了別人的好方法,你也可以自己試試有沒有其他有趣的方法來玩。等會張老師還要集合的噢,這次我
再來看看我最喜歡的是誰。」接著,就看到孩子們都很認真地在嘗試和探索各種玩法,都希望自己的方法是最好最有趣的。當我再次宣布集合的時候,奇跡發生了,
孩子們快速來到我的身邊。
活動後蔡老師給我分析:「集體運動,在留意
孩子動作技能展現時,還要注意班中特別調皮的孩子,你要讓孩子們學會聽口令,規則意識的形成對孩子社會性發展很重要。你們班的孩子其實是很懂事很聰明的,
但需要你及時引導。」由此,蔡老師對常規培養還提出了一些合理性建議,如常規要求需適切,要考慮年齡特點和能力差異;常規要求需一致,要與配班老師、保育
員之間形成默契,達成一致;常規要求需反復,要在日常生活中持之以恆。
在接下來的幾次活動中,我努力以清晰的口令
與幼兒互動,努力以積極的鼓勵引導,適時樹立榜樣,明確提出要求來組織孩子有分有散的活動;發現問題,及時與搭班老師和保育員溝通,達成一致。經過反復的
練習,孩子們集合的速度快了,注意力集中了,變得不再調皮搗蛋了。這一良好行為的習得為建立穩固的班級生活常規打下了扎實基礎,也帶給了我深深的感悟。
提高班級管理的能力,建立一個規則有序、健康快樂的班集體,是一名新教師專業成長中必須形成的能力。從蔡老師的語言和行動中,我領悟到,班級管理、常規建設,需要做到三個字:序、常、實。
序:序就是秩序,順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凡事都有其內在的章法。讓我們的孩子們都能感受到老師無時無刻的關心和注視,班務做到涇渭分明,制度井然,有條不紊,幼兒良好的生活、學習、行為習慣會日漸形成鞏固。
常:就是經常,是堅持。小孩子記得快忘得也快,有些常規我們必須常常提,適時適地地提,他們才能記憶深刻,幼兒良好習慣的形成貴在日復一日的堅持。
實: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班級良好的一日常規是實實在在做出來的,更是根據幼兒實際年齡特點循序發展起來的。
「小不點兒」的蒲公英
教師僅僅關注班級孩子的共性問題是遠遠不夠的,更要聚焦個別孩子的成長過程。因為只有每一個孩子都快樂,才會孕育一個燦爛的班集體。
每次蔡老師來蹲班帶教,孩子們總會爭先恐後
地圍著她,尤其是那些外向活潑的孩子更是拉著蔡老師的手不肯放,那種喜歡真是發自心底。毛毛小朋友,年齡小,話也不多,是我們班的小不點兒。每次看到大家
都圍著蔡老師,他總會不好意思地站在一邊。但是,蔡老師早就關注到了這個小不點兒,都會主動和他打招呼,毛毛會不好意思地笑笑說:「你好。」然後害羞地轉
過頭。
有一次,區角活動後蔡老師高興地告訴我:
「毛毛今天認真地在區角里自己做了一朵蒲公英,他拿給我看,做得真不錯。孩子有了進步不要忘記表揚他啊!」蒲公英引來了孩子們的驚喜聲,毛毛臉上洋溢出了
驕傲的笑容。第二天毛毛又去做了更多更好的蒲公英,原來老師小小的表揚對孩子們來說卻是天大的好事。
終於又等到了蔡老師來的那一天,毛毛居然自己跑過去和蔡老師問好,而且還要蔡老師去看自己做的滿滿一牆的蒲公英。看著他們一大一小的身影,我感覺特別溫馨,甚至羨慕。那一刻,我在心裡做了一個「庄嚴」的決定:我一定要做一個像蔡老師一樣的老師——眼裡有孩子,心裡有孩子。
在蔡老師的身上,我讀到了四個字:平等、尊
重。贏得孩子們的喜愛,老師要懂得欣賞孩子,學會用孩子的眼睛觀察事物;要能夠理解孩子,及時為孩子的每一個微小進步鼓勁;要學會發現孩子,主動與孩子溝
通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樣,才能拉近老師與孩子的距離,成為孩子的朋友。這樣的老師才能讓班中的每一個孩子獲得安全感、歸屬感,讓每一個孩子積極快樂
地融入在班級中,健康活潑地投入到活動中。
蔡老師說:「快樂的班級環境,就是一塊『肥
沃的土壤』。教師是這塊土壤上的耕耘者,需有科學的思想、健康的管理、有效的建設,只有讓陽光、空氣、水分潤澤這片泥土,土上的綠苗才會茁壯成長!」衷心
感謝蔡老師一年來的相伴和指引,讓我學到了很多很多,這一切必將對我的教育生涯一生有益。
Ⅱ 幼兒園教師以《學習故事》為題的演講稿
早上起來,一看鍾已經9點了。出門看看,天還是那麼藍,太陽還是那麼耀眼,一切都像往常一樣。爸爸媽媽都上班了,我干什麼呢? 我在屋裡屋外轉了轉,沒什麼可以讓我去干。乾脆先看看電視吧!一開電視就看見唱京劇的,雖然京劇可稱為我國的國粹,可我卻不喜歡。換台吧,換到另一台卻是招商信息,更不合我的味口。再換台吧,換來換去都沒有我喜歡的,乾脆關掉了。 電視沒得看,還是當個好學生,趕緊把作業做了吧。我拿出作業本,可就是沒心思去做,看著那練習冊上的數字,我的頭就發暈。乾脆不做了,找點別的什麼書來看,然而仍覺得沒勁。 我無聊地從屋裡走到屋外,又從屋外走到屋裡。算了,乾脆去睡覺,我一頭栽到床上,蒙著腦袋呼呼大睡。 等我從美夢中醒來時,都快12點了,肚子也餓了。家裡只剩我一個人,要吃得自己煮。這時懶勁上來了,乾脆不吃。 下午有好看的電視了,我趕忙做准備:把家裡的餅干、水果、花生等一起抱到樓上,一邊看電視一邊吃,等我把好看的電視看完,東西也吃得差不多了。一看時間,已經是下午4點過了,那,出去走走吧。 我出門走了不遠,就看見一大堆人圍在路口。我擠進去一看,是一名男子被車撞了,倒在地上,傷得挺重的。我心裡忽然有一種感覺升起來了:一個人的一生誰也不知道有多長,可能是100年、60年、30年,或許只有十幾年。就像這個被車撞了的男子,如果他被撞死了,那他的這一生就這樣結束了。細細體味,我體會到了時光的匆匆和生命的寶貴。 可我從來沒有好好的珍惜這匆匆的時光和寶貴的生命。就像我的今天,簡直就像一張白紙,什麼事都沒做。 我再也不能這樣生活了!
Ⅲ 幼兒教師國培成長歷程
首先,在培訓學習和參觀,考察過程中,使我真正了解什麼事教師專業,什麼是教師專業發展,我們的教師專業發展存在的幾個問題,以及如何去進行教師的專業發展,為我們以後開展教師培養和自身培養方面指明了方向。 其次,作為一名園長,對於當什麼樣的園長,辦什麼樣的幼兒園正是我所面臨的問題。玉林市幼兒園蘇蔚園長說得好,沒有滿意的員工就沒有滿意的客戶。蘇 園長的管理是:他以愛關注每一位員工,對員工的愛表現在以事業留人,關心員工的事事處處,時時刻刻,用優化環境,美化心靈,創設豐富厚重的校園文化。以情 感人,關心員工的工作和生活。他在組織培養中肩負雙重身份,急用好自己的智慧,管理好幼兒園他大的智慧,激發交工潛能,把個人的智慧轉化為組織的智慧。打 造一充滿生機和情趣的現代幼兒教師。由此可見,有了號 員工就有好的團隊,有了好的團隊才能在快速發展的現代化幼兒教育中立足。講座很明確你的給我們提出了現代化園長應具備的觀點和要求以及現代化的幼兒 園應該達到的要求,明確了幼兒園的管理不容忽視,從師資、設備、環境、孩子,家長等各方面做了全方位的分析,幼兒園必須朝著精細化方向發展。 再次,侯老師的講座,改變了我們的育兒觀念,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科學的育兒方法,更讓我深刻的意識到幼兒園校園安全的重點和難點,由來至園外的、也有來自園內的,有災的,也有禍的,通過最大努力把安全傷害降到最低點,特別是近期,校園血案頻發生。再次凸顯幼兒園安全問題。 通過培訓明確了幼兒園不是幼兒的法定監護人,也不是指定監護人,最多是被委託人,以及在事故處理中的法律依據,參與依據,通過許多的案例分析,使我 了解了園方和家長的矛盾集結點,發生的原因和啟示;賠償的責任與范圍;妥善處理的對策以幼兒園對幼兒三個責任,即教育、管理、保護。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 要拿起法律武器維護教師、幼兒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在培訓中,多數專家對幼兒的管理和發展作了明確界定與深刻解讀。作為一名管理者,應先領會幼兒園科學發展的內涵,切實轉變教育管理理念,努力營造科 學發展的氛圍,為幼兒園走上科學發展之路積極創造條件。在教育理念方面,要進一步系統學習《綱要》精神,樹立全新的幼兒素質觀念,在管理方面,要摒棄傳統 的監督,檢查者的觀念,切實樹立為家長服務,為教師服務的觀念,心甘情願當好家 長平等的合作夥伴,當好教職工開展幼教工作的支持者,合作者與助手,放下架子,深入教職工中,深入家長中,研究問題,解決問題,同心同德促進幼兒教育科學發展。 此次培訓不光是知識上的收獲,更多的是意識上的提高,使我體會到「活到老學到老」的真正含義。在此,感謝國培計劃為我們提供了這次極大的學習機會,在今後的工作中要不斷的充電、學習、加油。用知識武裝頭腦,用法律解決,努力做一個學習型,知識型、研究型的現代化的管理者。
Ⅳ 幼兒園教師怎樣用普通話流利講述故事
在方言區開展幼兒園普通話教育教學,要從三個方面去認識和把握: 一、矯正過渡期 剛開學時,班裡就如同是語言「大雜燴」,南腔北調各說各的。面對此景,我沒有措手不及,而是給幼兒一個矯正語言的過渡期。 1、「認識」普通話 當好「土翻譯」,幫助幼兒熟悉、聽懂普通話,引導幼兒從眾多方言中把普通話區別出來,為學說普通話作好准備。在教學活動中,營造普通話的教學氛圍,並以普通話為主,各方言為輔的開展教學活動。在每個教學環節中,以普通話為主要教學用語。並根據班裡方言情況依次用方言進行「翻譯」解讀。同時放慢教學速度,盡量使每個幼兒都有不同程度的收獲。 2、「聽懂」普通話 在一日活動中隨機「翻譯」解讀並糾正,培養幼兒的辨音能力。提供練習發音的機會,並對個別不正確的發音和不到位的音進行重復訓練,從發音部位,發音口型,語感到語義都應找出弊病,解釋清楚。例如:前鼻音和後鼻音,平舌音和翹舌音等等。 3、「接觸」普通話 合理安排幼兒聽故事、看有益的動畫片來擴展幼兒的生活空間,豐富幼兒的生活內容,擴大眼界,讓幼兒時時處處都能與普通話接觸。 二、強化訓練期 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普通話交往環境,支持、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或其他人交談,體驗普通話交流的樂趣。 1、教師示範 教師要做一個正確的普通話示範者,以便幼兒模仿。教師要加強自己的語言修養,注意語言的示範作用。要用正確規范的普通話與幼兒交談,做到說話完整,把正確的發音清晰地傳遞給幼兒,語速要緩慢,以便幼兒模仿。同時,態度要親切自然,堅持用普通話與幼兒交流,多用鼓勵、表揚的方式方法,讓幼兒敞開胸懷勇敢地說。 2、創設環境 教師提倡全園幼兒都講普通話,讓師幼之間、同伴之間能有機會一對一地練習、互幫互學。教師在環境的創設中,有意設置並隨時更換一些能讓幼兒一目瞭然、或能激發他們聯想的事物,吸引幼兒產生說的願望。開展「小小播音員」等活動,引導幼兒每天說一句,每周說一段。在幼兒詞不達意的時候,允許幼兒用方言表述,教師及時幫助糾正,並讓幼兒以正確的普通話再次表達,培養幼兒敢講敢說的願望和膽量。 3、相互交流 教師要幫助幼兒成為積極的普通話運用者,在交往中逐漸學習、理解和表達不同的意圖和傾向。教師應在一日活動中,多創造幼兒自主交往的機會,引導幼兒在交往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更應在一日活動中,強調大家說普通話,從教師自己做起。在此過程中,還必須特別注意保護幼兒運用普通話交往的主動性、積極性,不要在乎他們說得有多麼准確或者優美,要讓每個幼兒都有說的機會。寬松的學習環境是愉快的、積極的、互動的,也是允許出錯的。 三、鞏固訓練期 1、開展各類活動 說普通話貴在堅持,養成習慣非常重要。我們通過開展班級活動「每日播報」、「晨間新聞」、「故事時間」等活動,為孩子創設展示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在活動中鍛煉說普通話的能力,同時在園內也組織一些比賽活動,如:幼兒小演講比賽、講故事比賽、念兒歌比賽等等。通過比賽,促進幼兒學說普通話的積極性。 2、家長積極配合 學習語言,環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家長必須積極配合,為幼兒創設一個學說普通話的環境。我們要求家長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用普通話與之交流,並在日常生活中隨機糾正幼兒不正確的發音,家長還應盡量多抽時間陪幼兒,讓幼兒收看一些有益的電視節目,閱讀一些健康的兒童讀物,隨時引導幼兒用普通話表述相關的內容等,從而使幼兒良好的語言習慣得到鞏固。 綜上所述,幼兒普通話學習最重要的是為幼兒創設語言環境。只要幼兒能分辨出這是方言,那是普通話,了解到這兩種「話」有不同的發音體系,並區別開來,掌握了發音規律,學習普通話並不困難。當然,從幼兒的長遠發展看,學說普通話,還要堅持不懈,必須要求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多方努力,共同配合。尤其是教師和家長,要不斷加強語言修養,堅持講普通話,克服方言的影響,讓普通話為幼兒的成長架起一座絢麗的橋梁。
Ⅳ 優秀幼兒園教師的真實故事
我曾經是一名幼兒教師。記得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個小男孩,父母把他送來幼兒園離開後,他就躲在角落裡偷偷的流淚。還不時的用恐懼的眼光偷瞄我。看起來很讓人心痛。我輕輕地拉起他的手,我到哪裡就把他帶到哪裡,漸漸地他開始熟悉並接受幼兒園里的一切。幾年後,他的父母見到我時,告訴我他的成績很好,感謝我當年對他的呵護...。我心裡很有感觸。當年一點點的付出,好多年後孩子仍然記憶猶新,可見幼師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Ⅵ 幼兒園教師故事比賽選什麼故事好
猴王吃瓜,我在學校表揚這個,得獎了
Ⅶ 幼兒園教師看圖說故事 要求三分鍾左右 謝謝
小猴和小象是一對好朋友,小象有長長的鼻子,小象嘗嘗用自己的長鼻子帶小猴盪鞦韆。
小猴特別羨慕大象的長鼻子,摸著小象的長鼻子說:「小象,要是我也有長長的鼻子那該多好啊!」
回到家,小猴想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粒豆子,將豆子塞進鼻孔里。小猴心想:等豆子發芽了,一定能長出長長的鼻子。
到了第二天,小猴覺得鼻子有些不舒服,他用手揉了揉鼻子,「哎呦,我的鼻子好疼啊!」
小象看見了問:「小猴你怎麼了?」
小猴說:「我……我的鼻子好疼啊!」
小象用他的長鼻子捲起小猴,急匆匆的往醫院跑去。
山羊大夫拿來鑷子,從小猴的鼻子里取出豆子,小猴終於不疼了。
山羊大夫說:「你是猴,不可能長出象鼻子,而且豆子不能往鼻子裡面塞,會疼的!」
小猴點點頭,似乎明白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