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實施融合教育後的心得體會
香港「全校參與」的融合教育模式及啟示縱觀香港「全校參與」融合教育模式的發展歷程,充分體現了政府的直接干預、教育立法和經費撥款,成為推動特殊教育發展的核心支持,因而,建立健全特殊教育法律法規,從宏觀上加強指導和管理,同樣是深入推進中國大陸「隨班就讀」發展的關鍵因素和前提條件。此外,透過香港「全校參與」融合教育的基本思想與學校特色,給中國大陸「隨班就讀」的發展以如下啟示:
整合調適普教與特教課程,開發設計滿足兒童特殊需要的融合課程
我國普通學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步伐從未停止過,2007年2月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大背景下,三類特殊學校義務教育課程設置實驗方案出台,它不僅充分體現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並具有自身的特色與亮點,而且將進一步豐富和促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全面深化。然而,隨班就讀的課程設置卻完全是普教課程的拷貝,強調了入學機會的平等,而忽略教育質量的提高,強調了面向全體,而忽略了個別差異,強調了均衡性,而忽略了特殊性,強調了滿足正常兒童的發展需要,而忽略了特殊兒童的個別需求,迫切需要將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的課程進行整合、調適,開發設計適合於隨班就讀中特殊需要兒童的融合課程,改變隨班就讀實際上是隨班「混」讀或隨班就「坐」的狀況。
培養融合性師資,推動教師教育的變革與提高
「融合性師資是指在融合教育這個環境中實施教育的師資,他們擁有適應這個環境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8]「隨班就讀」要求普通學校接納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是融合教育在中國實踐的獨特方式,隨著其廣度和深度的不斷擴展,未來的普通學校都將發展成為融合學校,這就要求有一定數量規格和質量要求的既懂普通教育、又懂特殊教育的專業隊伍來執行黨和政府的方針政策,了解普通兒童與特殊兒童的個別差異和不同需求,並採取相應措施,具體實施所有學生的日常教育、管理、疏導與康復工作。此外,以後的一般特殊教育專業畢業的學生不再是,或者主要不是到封閉式、隔離式的特殊學校從事特教工作,而是更多地到普通學校從事正常兒童與有特殊教育需要兒童的教育教學工作」[9],但目前我國學歷合格和具有專業水平的特殊教育師資嚴重匱乏,專門的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基本上屬於空白,教師教育面臨新的挑戰。而隨班就讀學校的普教教師轉型為融合性師資是當前一種推進融合教育,提高教育質量的快捷而有效的途徑。
①職前與職後的融合。高等院校不僅是職前新教師的培養基地,也是在職教師進修學習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教育新體系的構建,一方面要立足中小學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多重需求,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的合格的融合教育教師,另一方面又要了解、研究中小學教師的素質現狀和存在問題,找到職前、職後的銜接點和連續點,實現職前與職後的融合。
②特教與普教的融合。融合教育需要普通教育和教師教育在指導思想、培養目標、管理方式、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一系列改革,同時,高等學校的特殊教育專業或高等特殊教育學校從專業設置,培養目標,到招生方法、課程設置等也應在融合的理念下有新的設計和思考。做到「特普融合,追求雙贏」。
③理論與實踐的融合。不論是特教人才培養還是在職教師培訓,既要具備扎實的特殊教育理論基礎、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理論和方法,又要培養獨立從事特殊兒童的診斷鑒定、咨詢服務、教育訓練等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理論學習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
④數量與質量的融合。特殊教育師資的培養不能僅僅只是為了招生規模的擴大和文憑學歷的提高,更應該注重專業基礎知識的掌握、特殊教育技能的提升、教師職業道德的養成,確保數量與質量的協同提高。
實施同伴作用策略,拓展融合教育的發展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