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現在體驗式教育培訓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現在在國內做企業培訓的公司特別多,市場也不是很樂觀。長沙市的主要偏娛樂,總體做的還行。長沙三棵樹做的還不錯,它秉承「無體驗,無劇情,無創意,不培訓」的課程設計理念,該理念指導為他們設計的課程當中,讓受訓者獲得與眾不同的培訓創意體驗是他們努力的目標,也是三棵樹體驗教育倍受青睞的重要原因。
『貳』 現在藝術教育培訓機構這么多,哪一個品牌發展得比較快些,匡時教育發展得怎麼樣
匡時教育的好處還是比較多的,而且這個的發展前景也比較樂觀,匡時對於今年的創業者給予很大的扶持,一共是拿出了2.5億的創業金如果感興趣的話,那就趕緊行動起來吧。
『叄』 教育培訓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會怎麼樣
教育培訓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本人認為線上線下均會出現增長趨勢。
1.線下的發展。線下的教育培訓這些年的發展一直都比較迅猛,不管是學生的興趣培訓,比如樂器,繪畫,舞蹈這些。還是課後課業培訓輔導,都有大量區域性的機構在做。當然,還有成年人的職業教育培訓,比如在職提升類的,各種考證班層出不窮;還有各種管理班,包括企業各層級幹部的管理培訓,也有針對團隊的溝通培訓之類的(包括各類拓展訓練)。
而線下這些培訓的需求還是很大的,畢竟放開二孩後,孩子多了,需求就大。企業的持續經營就離不開團隊的各類培訓與學習。只不過對於培訓機構來說,太多太亂,需要整合。
2.線上的發展。線上的教育培訓隨著疫情的發生,出現了井噴行情。以前專業做線上的有先發優勢,做教育培訓線下的也開始往線上發展。做周邊培訓設備的,比如各種學習機的,也成績教育培訓學院開始做線上。大家一起跑步進入這個大市場。而疫情現在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真正結束,線上依然會持續火下去。
不管什麼行業,發展的規律是一樣的,先是藍海一片,然後大量資本湧入,市場逐漸飽和,平均利潤越來越薄,最後大魚吃小魚,市場出現大量的資產重組。最後留下幾個大企業,寡頭稱霸江湖。
我國的教育培訓現在百花齊放,祝各位老闆生意興隆!
『肆』 我是一名上海的成人教育老師,想問一下未來的發展方向應該如何走呢個人習慣做培訓,感謝大家
1、多了解設有成人教育的高等院校,還有社會上有一些成人教育辦學機構,可以在這些機構從教。
2、自己成立成人教育培訓機構
來自職Q用戶:楊女士
未來教育發展應該是職業教育、語言培訓、幼兒教育! 來自職Q用戶:彭先生
『伍』 教育培訓機構的發展前景好嗎
「未來的發展總是有跡可循」
想要透析培訓行業的前景,首先我們要了解培訓的起源、現狀,再分析它的發展軌跡。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大部分經濟體制是參考發達國家的。我國的培訓比美國晚了50年。90年代外資企業將培訓的概念帶入我國,沒過幾年,傳銷和保險變利用培訓的概念進行組織擴張和企業的規模發展,培訓概念漸為人知。
後來培訓在媒體的大肆宣傳和政府的支持下大火,開始規模化發展。進入互聯網之後,培訓也很趕時髦的從線下轉到線上,就像我們平時經常接觸的線上學習平台和e-learning系統。
到這里再把目光放到發達國家。培訓在發達國家也是經歷了這些發展歷程,最終發展出像麥肯錫、波士頓這類全球領先的大型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大型企業管理咨詢公司主要是幫助企業發現問題並且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從而使公司的發展不落人後,避免被淘汰。
再回過頭來看我國的培訓市場。目前我國還沒有哪家培訓公司可以出來做培訓行業的領頭羊,因為培訓的基本概念為人所知,但是國民對於培訓還不夠更深層次的了解,所以導致很多企業出現「跟風培訓」「盲目培訓」「培訓無果」的現象。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的培訓行業目前還處於一個上升期,國民對待培訓的素質還有很高的提升空間。而深入了解、科學開展、正確利用培訓,使培訓發揮最大的潛力,為企業帶來事半功倍的效益,則指日可待!
『陸』 2020年我國教育培訓行業發展前景究竟如何呢
2020年,我國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前景還是可以的!但總的趨勢應該是偏向於網上教育這條線路,畢竟受疫情的影響比較厲害,所以培訓老師怎麼樣來提高在線教育的成功率,將是一大難題,誰能做好這條,誰就是最大的贏家了!
『柒』 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前進怎麼樣
教育培訓市場正向更加細分的趨勢邁進,高、中、低不同層次的培訓需求正在尋找合適的溝通渠道。
早在2004年,城市居民人均教育培訓支出已達1012.85元,以7.4%的比例高居家庭消費支出的第一位。截至2004年底,除去國家高等教育,單論各種相關培訓市場,產值已達百億的規模,且正以每年30%以上的速度迅速增長。到了2006年,這個市場已經發展到上千億元規模。
教育培訓市場利潤豐厚,而進入的技術壁壘和資金壁壘卻比較低,已被公認為是「朝陽產業」和最具「錢景」的市場之一。就業壓力、傳統教育體系的理論與實踐脫節、資格認證制度的實施、辦學政策的放寬等等因素為培訓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機會。在發達國家,由於有廣泛的社會需求和大量的潛在客戶,培訓業已發展成為令人羨慕的主流行業。但這並不意味著誰進入這個市場都能賺到錢。
細分市場:誰來架設溝通橋梁?
據統計,目前上海地區提供教育培訓的機構已達3600多家,包括外資、合資、民辦、高校辦等各種性質。學員接受培訓的種類和內容包括學歷文憑、高教自考、技術職稱、外語、電腦、管理等。其中,競爭最為激烈的是外語類(CET、PETS、口語、雅思、GRE、口譯、商務英語等)、電腦類(等級考試、圖形設計、網路技術、編程技術等)和管理類(企業團體培訓、MBA等)。北京市每年新增教育培訓機構300多家,同期自然「死亡」的也有300家左右。
市場先機早已出現,眾多的「大魚」、「小魚」們也趟水下河,企圖在這片越來越大的水域佔一塊自己的領地。從家教熱、IT培訓熱到外語培訓熱、技能培訓熱……發展到現在,這個市場越發多彩豐富,進而向更加細分的市場發展。人們對於培訓的目的日益明確,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而不會像過去那樣被培訓機構牽著鼻子走。種種跡象表明:教育培訓市場已跨入理性化、細分化發展軌道。
在這個細分化的市場,有許多有創新、有品質的培訓機構還沒有發展起來,就陷入同行的茫茫大海中,因為找不到生源而死亡。有觀點認為,被淘汰的機構關鍵原因在於這些培訓機構獲取生源的渠道不暢,力量太弱,沒有能力站穩腳跟。但很多例子證明,從目前的現實情況看,整個教育培訓市場的需求富有彈性而且呈現高、中、低不同層次,不同的機構都可以在不同的層次生存。現在主要的問題是由於眾多教育培訓機構遍地開花,一方面各種機構推廣模式單一,導致眾多學員無法及時了解相關信息;另一方面求學者面對眾多機構,無從選擇。培訓機構失敗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市場定位不準,沒有找准適合自己的細分市場,並制定合適的推廣策略。
在這種情況下,找到合適有效的推廣橋梁,就成了教育培訓機構發展壯大的首要任務。
『捌』 有沒有做中小學教育培訓的老師,發展前景如何呢
原標題:教育培訓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校外培訓機構亟待降溫
校外培訓機構違規"溫度"火熱
校外培訓機構,尤其是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的原有之義,應是作為校內教育的補充,是為了滿足中小學生選擇性學習需求、培育發展興趣特長、拓展綜合素質。但近年來許多校外培訓機構顯然違背了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一味開展以「應試」為導向的培訓,以此為招攬,造成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過重,同時也增加了家庭經濟負擔。
早在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就曾聯合印發《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要求嚴令禁止校外培訓機構「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嚴令禁止將校外培訓機構培訓結果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嚴令禁止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等行為。
校外培訓機構規模日益膨脹
段時間以來,我國的校外培訓機構規模日益膨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教育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中小學課外輔導行業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人次,輔導機構教師規模達700萬至850萬人。業界預計,2018年市場化運作的培訓市場規模約為9000億元,行業保持著30%以上的高增長。而上述數字並不包含正規學校的教師私自開辦的「補習班」。
校外培訓「入不敷出」
許多做家長的都深有感觸,一個「一對一」輔導的課時動輒幾百元,一個暑假下來,家庭甚至會為此支出數萬元。有第三方機構調查數據顯示,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子女教育方面的支出,占家庭子女總支出的78.3%,占家庭總支出的36.5%。81.4%的家庭對於課外培訓或輔導的選擇在於語文、數學、外語等學科類輔導。可見,校外教培的支出,已經成為家庭的沉重負擔。
同時,校外培訓機構一味追求「應試」效果,一味超前學、超標學,也嚴重影響到了學校教育的健康發展,影響到了我國的人才培養。因此為矯正校外培訓的方向,《意見》提出,要鼓勵發展以培養中小學生興趣愛好、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目標的培訓,重點規范語文、數學、英語及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知識培訓,堅決禁止應試、超標、超前培訓及與招生入學掛鉤的行為。同時,既要規范校外培訓機構培訓行為,又同步改進中小學教育教學,提高學校教育質量和課後服務能力,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積極推動家長轉變教育觀念。
整改效果初顯
今年上半年各省已出台專項治理實施方案,截至8月20日,全國已摸排培訓機構38.2萬家,其中發現問題25.9萬家,按照邊摸排邊治理的原則已經整改4.5萬家。這開了一個好頭。
『玖』 上海市徐匯區漕寶路光大會展中心802室 是一家叫上海華盛旭光-史旭棟教育培訓機構的公司嗎
公司有的,不過規模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