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兒園歌唱課題成果和反思記錄
在研討中不斷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逐步引導教師向自我評價發展,促進提高活動區活動指導的有效性。
1、理論聯系實踐,訓練、培養反思能力。
在組織教師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我們專門設計或整合了一些觀摩活動來提高教師開展區域活動的能力。如05學年我園接待了市的教學研討活動「主題下教學活動觀摩」,我們圍繞這個活動,較好地抓住時機引導教師進行區域活動的合理創設。在創設過程中,大家在園辦以及課題組的指導下不斷進行理念的碰撞,繼而不斷地在新理念的引領下調整、改進創設的方案,使得觀摩研討活動得到了本市、區同行們的認可以及好評。與此同時,教師們獲得的成就感更加推動了自身不斷反思、完善活動區的創設、開展工作。這種通過實踐操作對掌握的理論知識進行驗證、並再結合理論對實踐進行反思的活動形式,體現了「理論指導實踐,再由實踐上升到理論」的循環研究過程。
2、活動形式新穎,激發教師主動反思。
興趣是主動學習的前提條件和出發點。在研討活動中,我們嘗試採取了一些新措施、新方法。如為了讓教師能夠合理地根據活動室的空間結構特點來因地因人創設活動區,我們一反往常的做法,即為教師提供活動室空間平面圖的方式,讓她們在圖上根據不同班級活動室的結構特點以及幼兒的年齡特點進行區域的合理創設。這種新穎的活動方式有效地激發了教師的主動思考。通過研討,梳理並總結出了以下方案:
(1)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選擇合適的區角。
如:小班以以孩子興趣為出發點開設娃娃家、建築區、美工、表演等低結構區域為主;中班則在建築、美工區開設的基礎上增設了益智區、圖書區等綜合性區角;大班考慮「幼小」銜接,增設了學習性區角,如:科學區、棋類、語言等區角。
(2)針對區角的特點選擇或創設合適的環境。
在眾多區角中,有的區角有其特殊性,如圖書角應創設在光線較為充足的靠窗處;美工角考慮放在靠近軟牆的空間,可以把幼兒作品直接展示在牆上,同時還應距離水源近一些,便於幼兒畫水粉畫時的清洗。
(3)針對特殊空間,合理安排區域。
各園區的園舍都會有角落、走廊、過道、轉角等一些非教學利用空間,這些地方常被我們所忽視,但卻常常吸引著孩子們,成為他們私密活動最好的去處。在利用專用活動室等整塊空間的同時我們是否可以充分發揮這些特殊空間的教育價值,創設一定的區角供孩子們游戲學習呢?大家展開了熱烈的討論。經討論,答案是肯定的。如:走廊可以開設表演區,一是因為可以不幹擾其他區域的活動;二是因為走廊的形狀很象T形台。還可利用地面(游戲:跳數字房)、牆面粘貼數字卡等創設數學區。樓梯轉角處可以投放一些運動器械,同時還可成為一些需要一定空間的科學區的活動場地,如操作物體的滾動等。就這樣,經過群策群力,大家原先封閉的思路被打開了,一下子覺得這些不起眼空間的教育利用價值是那麼的高。
(4)針對各區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擺放位置,增進區域間的交流,減少區域間的干擾。大家一致認為建築區和表演區因活動時發出的聲音較大,故應和其他區域離開遠些;語言區則應選擇較為安靜的環境進行創設。
3、營造有利於教師自主學習交流的氛圍,不斷促進教師形成自主反思的習慣。
(1)營造有效學習研討的氛圍。一提起開展反思和評價活動往往就會給人一種紀律嚴肅、思維緊張的感覺。我們為了能有效地調動教師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首先通過創設民-主、寬松的氛圍,讓教師們完全放鬆心情,以平等、互動、安定的心態參與研討。為促使研討活動達到既定的目標,我們為教師提供了豐富的學習參考資料,還為教師們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碰到的各種困難提供必要的幫助。如:在一次理論交流中,教師們對「區域活動中是否任由孩子自主發展」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活動最後產生了一些疑而不決的問題,針對這一情況,我們找來了相應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在第二次的活動中,教師們在理論以及其他幼兒園優秀經驗的引領、啟發下,互相答疑、釋疑,取得了良好的研討效果。如:圍繞研討的中心內容,參與者與大家共同分享自己的工作經驗;或將自己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困惑提出來和大家一起討論、解決,在互動交流中生成新的經驗等。
(2)充分利用現代的科學技術為大家的學習交流提供便利條件。如:通過觀看市主題背景下的教學活動「想變蝴蝶的毛毛蟲」 的錄象,教師們圍繞教學活動的設計、內容、材料、教學過程、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映等來對該教學活動展開評價。並通過評價教學目標是否達成、該執教教師的哪些教育行為有效或無效,怎樣改進可以更為有效等來提高教師的他評能力。在學期結束的課題研討進展經驗介紹中,教師代表將區域活動材料的照片以及個人的教育觀點製作成幻燈片,向全體教師作了比較系統、完整的交流。還有學習內容、資料的共享,包括對各自看過經驗性文章的交流、外出聽課後製成vcd大家共同觀看、園區間平行班區域活動材料的交流、
材料的操作方法以及孩子操作效果的經驗交流等,我們都盡量藉助多媒體的優勢展開研討。
B. 幼兒園怎麼上好音樂歌唱活動教研總結
一、建立和諧來的師幼源兒關系,讓幼兒喜歡上音樂課。 一堂課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教師與幼兒之間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在雙方之間架起相互溝通的橋梁。在教學中傾注愛心和耐心,尊重孩子,走近孩子。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用具體的形象、生動的語言來進行授課。通過靈活的眼神、活潑的語氣、誇張的動作、激勵的語言來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以此來縮近教師與孩子們之間的距離,讓幼兒能積極地、主動地接受音樂活動。 二、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環境,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要讓幼兒對音樂感興趣,就要為他們創設一個良好的音樂的環境。讓孩子每天都能接觸音樂,生活在充滿音樂的環境中,使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都能得到驚人的發揮。經常播放一些悅耳動聽的曲目,讓幼兒傾聽這些歌曲的美妙,和幼兒一起根據音樂的內容布置教室的環境,投放一些音樂材料。讓幼兒孩子們耳濡目染地接近音樂,熟悉音樂,從而喜歡音樂、樂意主動地參加與各類音樂活動,激起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C. 幼兒園唱歌教學活動設計
工作流程 學習任務 知識點 技能點 知識預備 觀摩討論韻律活動案例 1.熟悉學前兒童歌唱活動的內容 2.基本環節 3.教學方法等 1.熟練彈唱大、中、小班的歌曲各10首2.熟悉歌唱的表演形式 選擇作品 根據幼兒學習歌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 1.熟悉幼兒學習唱歌的特點2.具有分析歌曲的基本知識 1....會根據幼兒的理解能力選擇或改編歌詞2.會根據幼兒的演唱能力選擇曲調 設計方案 在感受和分析歌曲和分析幼兒水平的基礎上,小組合作設計方案 1.掌握足夠的音樂知識和准確的音樂概念2.已有設計方案和書寫方案的知識儲備 1.設計由動作開始的歌唱活動2.設計由歌詞創編開始的歌唱活動3.設計由情境表演開始的歌唱活動 4.設計由故事講述開始的歌唱活動 5.設計由歌詞朗誦開始的歌唱活動 6.設計由游戲開始的歌唱活動 實施方案 在設計方案和製作教具的基礎上,到幼兒園組織實施歌唱活動 1.具有設計製作教具和活動方案匹配的知識2.具有和幼兒雙向互動的理念 1.實施由動作開始的歌唱活動2.實施由歌詞創編開始的歌唱活動3.實施由情境表演開始的歌唱活動4.實施由故事講述開始的歌唱活動5.實施由歌詞朗誦開始的歌唱活動6.實施由游戲開始的歌唱活動 反思討論 執教同學反思、分小組討論、代表發言、教師小結等 1.具有進行分組討論所必須的基本常識2.能以學習的態度參與討論 1.養成自我反思的習慣2.能夠積極發表自己的見解3.具有初步的總結提升的能
D. 組織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有什麼意義
一、幼兒園音樂教育的目標與原則 (一)《綱要》中的藝術領域目標及解讀 1、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2、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3、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綱要》的這種表述使我們對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本理念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幼兒音樂活動以幼兒為本,強調主動性,改變幼兒被驅使進行音樂活動的被動地位;強調幼兒音樂教育對兒童自身的影響作用、對幼兒發展的促進作用;改變使音樂成為技能訓練和表演的功能。這是必須深入領會並在實施中進行貫徹的基本理念。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目標: 第一層次目標--藝術教育終極目標 第二層次目標--音樂教育總目標 第三層次目標--各年齡段音樂教育目標 第四層次目標--具體音樂教育目標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的基本原則 1、"以美感人"--以"審美"為核心的幼兒音樂教育 用美好的音樂感召幼兒,引導幼兒感受和體驗生活環境和音樂中蘊含的美,熏陶自己心靈世界的美,插上想像的翅膀,進入音樂美妙的境界。 2、"以樂施教"--以游戲為手段的"愉悅性"的幼兒音樂教育 讓幼兒與音樂一起玩,在快樂的游戲中自主探索音樂的奧秘,學習並大膽嘗試用個人喜愛的方式來抒發和交流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3、"以情動人"--以幼兒作為"教育主體"的幼兒音樂教育 在幼兒喜愛的音樂活動中激發幼兒智慧與靈感,滿足幼兒活動與交往的需要,健全幼兒的人格,提升幼兒的生活質量。 二、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內容 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內容多樣,形式豐富,主要包含以下方面: 1、歌唱活動 2、韻律活動 3、音樂欣賞活動 4、打擊樂器演奏活動 三、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的組織結構 1、"三段式"結構:即把音樂活動分為開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結束部分,這種組織結構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被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所普遍採納,是一種比較傳統的音樂活動組織結構。一般在開始和結束部分通常是安排復習性質的活動內容。開始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律動進教室-練聲-復習歌曲或韻律動作,結束部分最常見的程序是復習韻律活動、歌表演或音樂游戲。基本部分就是安排新授活動。 2、"一桿子式"結構:既沒有明顯的三部分劃分界限,而是圍繞新內容來組織安排活動結構。突出主題,激發兒童興趣為導入目的,遞進式的進入到新作品的感受和學習活動。這種組織結構目前在幼兒園的音樂活動中運用得較多。 四、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設計及教學方法 ※幼兒園歌唱活動教學 (一)幼兒園歌唱活動的價值與目標 幼兒園歌唱活動的主要目標是指導幼兒學慣用自然、好聽的聲音正確演唱歌曲,嘗試用歌聲表達自己的思想、抒發情感體驗。歌唱活動中幼兒的自主表現、情感體驗的抒發與正確歌唱技能與方法的指導同樣是必不可少的。 (二)有關歌唱的簡單知識和技能 1、姿勢:正確的歌唱姿勢是指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唱歌,都應保持身體和頭部的正直、放鬆;兩臂自然下垂或放在腿上;兩眼平視,兩肩放鬆;口型保持長圓形,嘴唇的動作要求自然,正確的歌唱姿勢,可以使幼兒在歌唱時保持最佳的氣息通道狀態,有利於用美好自然的聲音唱歌。 2、呼吸:呼吸是歌唱的動力。歌唱時有氣息的支持,才能保持或延長歌聲,歌唱中正確的呼吸方法應該是自然地吸氣,均勻的用氣。 3、發聲:正確的發聲方法是使歌聲優美、動聽的最基本要求。要使兒童學會用"自然美好"的聲音來唱歌就必須用一定的發聲技巧。對於幼兒來說,首先要告訴幼兒的是用自然的聲音歌唱--下巴放鬆、嘴巴自然打開、不大聲喊叫,也不過分的剋制音量。 (三)新授歌曲活動的設計與組織 模式一:示範--模仿--練習的模式 1、引出主題。 2、范唱新歌。 3、幫助幼兒分析理解和記憶歌詞。 4、用全曲帶唱的方式幫助幼兒初步掌握新歌。 5、在必要時用教唱的方法幫助兒童掌握新歌中的難點。 6、採用各種不同的演唱組織形式,不斷調動幼兒的積極性,幫助幼兒在反復練唱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新歌。 模式二:先分解後累加的模式(案例分析) 1、教師將歌曲中的節奏、歌詞、曲調分解出來,作為節奏活動、語言文學活動、節奏朗誦活動、韻律活動等材料分別加以使用,使幼兒初步掌握歌詞或旋律。 2、採用按節奏朗誦歌詞並同時傾聽曲調的過渡方法,最終由幼兒自己將歌詞填入曲調唱出。
E. 如何有效地開展幼兒園歌唱活動
學習目的: 1、通過學習,幫助學員了解音樂活動的種類; 2、通過對具體教案的分析,掌握音樂活動的教法; 3、通過實踐,掌握一些基本的舞步。 活動准備: 1、歌曲教案、音樂欣賞教案各一個 2、各種基本舞步的方法 學習背景: 1、我們現在開展的音樂活動,為了尋求簡便,也是因為班級人數太多,教學的困難很大...,所以,基本上以歌唱教學為主,很少會有人進行其它的音樂活動,因此,我們的青年教師就更不會去進行其它音樂活動了。久而久之,她們可能連音樂活動包括哪些內容都搞不零清了。幫助她們明確音樂活動所包含的內容是十分重要的。 2、我們的學員雖然從學校畢業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對於一些基本舞步,她們可能已經忘記,有的甚至在學校的時候就沒有很好地掌握,不能將動作與名稱聯系起來。所以,當她們看到一些基本舞步的名稱時,她們不能確定到底應該怎麼做,而且,她們更加不知道該如何將舞步傳授給孩子。所以,讓她們確切掌握各種基本舞步變得刻不容緩。 3、雖然我們平常進行得最多的是歌曲教學,但是對於如何有效地開展歌曲教學,我們的學員顯得比較陌生,在她們的字典裡面,教歌就是單純的老師唱一句,孩子學一句,根本不會去運用一些有效的方法來使歌曲教學更加有趣,更容易被孩子們所接受,因此,讓她們掌握一些歌曲教學的有效方法是十分有用的。 活動過程: 一、提出本次活動的主題:音樂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1、討論:音樂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2、總結:音樂活動包括歌曲、音樂欣賞、舞蹈、律動。 二、學習一些基本的舞步。 1、提出基本舞步的名稱,請個別學員表演; 2、共同辨別動作的對錯; 3、學習正確的舞步。 三、根據具體教案,討論具體的教學方法。 1、如何使歌曲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春天》——圖解法、情境創設法、游戲法等。 2、如何進行音樂欣賞活動?《梁祝》——故事講解法、表演法等。 3、律動教學如何進行?《騎馬》——分組教學法、個別指導法等。 四、教師小結:音樂活動的種類很多,方法也很多,我們要敢於嘗試用各種方法去實施各種種類的音樂活動。 五、布置作業: 每人根據班主任尋找的教案設計一個音樂活動,並推薦一個教師進行現場教學。
F. 對幼兒園歌唱活動指導課有什麼看法
幼兒園各場活動自都可。又要個場合等跟我聊孩子們的林慧嫻或東西連獲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