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意外事故的預防和急救培訓體會
幼兒園的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能力差,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傷害事故。為了保證孩子在幼兒園期間的安全,我園除了做好各項預防保護措施、教育孩子進行自我保護以外,還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定的意外傷害迅速騰空急救知識和技能。針對這一情況,近日,我園特地組織開展了一次幼兒意外傷害急救知識的中眾多創造培訓。我園的保健醫生在此次培訓中主講了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幼兒意外傷害空間的發生,以及幼兒常見的幾種傷害事故如何處理,如:流鼻血、鼻入異物、燙傷、表皮挫傷、扭傷、碰傷、腹痛、嘔吐、驚厥等。通過培訓,教師們都紛紛表示,以後除了做好安全預防工作,也知道了該如何更科學地處理孩子的意外傷害,真是一次受益非淺的學習啊!
2. 幼兒園意外傷害事故的預防和處理
1.預防外傷
1)老師應懂得只有提高兒童的自身保護能力,才能減少兒童發生難以預料的意外事故的可能。教育兒童不互相打鬧,對中大班兒童要讓他們知道身體各部位最寶貴的是眼睛、鼻子、內臟(心和肝)等,一定要注意保護;對小年齡的兒童要照顧好,少數孩子有咬人、抓人的習慣,要多組織游戲,使注意力集中在游戲上,逐漸改正不良行為習慣。
2)教育兒童不玩、不帶體積小、銳利、危險的玩具及物品入園,如珠子、扣子、別針、硬幣、釘子等,以免其塞入耳、鼻、放入口中;班級物品老師(托小班老師尤其注意)要妥善管理好,如小刀、剪子、圖釘等應放在幼兒取不到的地方。入園時、午睡時老師要檢查口袋、書包,發現危險品後沒收或交給家長。
3)易燃、易爆的物品如打火機、鞭炮等,不能玩,嚴禁帶到幼兒園里,要謹防產生火災及炸傷幼兒臉、手等部位.
4)教育兒童上下樓梯時、站在大型玩具上時,不要互相打鬧、推拉,以免摔傷。
5)教育幼兒坐在椅子上,不要向後仰或前傾以防摔傷後腦勺或摔傷下巴、嘴唇的事故。
6)教育兒童吃飯時要注意力集中,細嚼慢咽,不含著筷子或小勺走動。
7)老師要對兒童細心照顧觀察,動作輕柔
8)兒童關節、韌帶、骨骼尚未發育完善,需要老師輕拉、輕抱,避免脫臼或骨折。
9)教室、衛生間地面要保持乾燥,拖地要放在幼兒戶外活動、午睡、離園時進行,以防幼兒滑倒、跌傷。
10)兒童游戲和生活設施等要經常檢修,如有損壞應及時修理。
3. 幼兒園意外傷害事故如何處理
你好! 1。對於小孩在幼兒園內受到人身損害,一般情況下是由幼兒園負全責。如果協商不了,發生糾紛告的法院的話,應由幼兒園承擔舉證責任,即證明自己已經盡到了管理職責,否則不能將責任推脫。 2。本案中,教師有義務控制下滑小朋友之間的間隔,否則容易發生沖撞。顯然,未盡到管理職責。 3。若發生訴訟,幼兒園承擔多大的比例,各方可再次協商,協商不了,由法院裁量。 相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 第三十八條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學習、生活期間受到人身損害的,幼兒園、學校或者其他教育機構應當承擔責任,但能夠證明盡到教育、管理職責的,不承擔責任。
4. 如何預防幼兒園意外傷害及意外傷害的處理
預防幼兒園意外傷害的方法: 1、提升孩子自我保護意識,讓孩子了解保護什麼?怎樣保護? 2、提高孩子的動作發展水平。根據調查顯示,受到傷害的孩子往往是那些動作發展不好的孩子。其原因是孩子中心不穩、平衡感不好,所以遇到緊急情況身體一時反應不過來或是無法控制,就很容易造成傷害。因而從孩子剛上幼兒園,我們就鼓勵孩子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針對個別孩子動作發展差,來進行動作指導。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活動中提高身體靈活性、反應能力、控制能力等。 3、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也是減少幼兒園意外傷害的途徑之一。孩子在活動中,如能自覺聽從教師指導,有次序的進行活動,會大大降低意外傷害的可能。 意外傷害的處理方法: 1.摔傷和骨折 如果幼兒不小心從高處摔下來,身上、頭上磕青了,或起來包,那就是淤血了。這時不要急著給孩子揉,因為越揉淤血越厲害。(可以塗點化瘀、消腫類的葯物,)如果頭朝下摔了下來,要注意觀察幼兒有沒有臉色發白、眼神發直、愛睡覺、嘔吐現象。如果出現這些現象可能是腦震盪,要立即把幼兒送醫院。如果幼兒摔倒後,胳膊不能動,或者不能走路了,很可能出現骨折了。這時切記不要去揉、捏,試圖把變形或彎曲的肢體弄直,這樣只能加重骨折。 2.燙傷 輕度燙傷的處理方法:如果是皮膚表面的燙傷,能夠做好緊急處理,不會留下任何傷痕。先用冷水沖洗燙傷部位20分鍾左右,使皮膚冷卻可緩解疼痛,減弱紅腫程度,防止形成水泡。如果水泡已經形成了,不要弄破,也不要往患處任何葯膏和葯水,可在上面置一塊清潔、無絨毛的紗布之後用抗生素葯膏塗抹,以免受到感染。 在預防孩子意外傷害的同時,我們可以給他們買保險,來預防不測,聽說人人保險,不錯,對孩子也有保障。
5. 如何防範幼兒在園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教師應該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但近年來,幼兒園安全事故時有發生,發生的原因很多,有幼兒自身方面的原因,有教師方面的原因,也有幼兒園設施、管理方面的原因。那麼如何積極採取有效措施,防範、減少或杜絕幼兒意外事故的發生呢?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提高教職工的責任意識 1.首先,健全幼兒園日常安全制度。像《幼兒入離園接送制度》《一日安全作息制度》《一日巡查制度》《門衛制度》《安全獎懲制度》《午間值班制度》《外來人員接待制度》等應該不斷加以完善、嚴格執行。比如:幼兒入園時,家長要一對一刷卡進入,把孩子親自送到老師手中;晨檢時,遇到有病服葯的幼兒,值班教師要與家長溝通,詢問孩子的病因,服葯劑量、時間,做好記錄,並要家長簽字;離園時,家長要憑卡接孩子,老師要把孩子親手送到家長手上;有外來人員造訪時,要有園主任的許可和簽字等方可入園。另外,園領導應與教職工層層簽訂安全責任書,分工到人,責任到人,並根據園里制定的《獎懲制度》進行獎勵與處罰。安全工作必須用制度的約束力來加強教師的責任心,提高教師的安全意識。 2.加強學習,提高安全理論知識。每學期應定期召開全體職工會議,認真學習《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經常召開班長、教師、保育員的座談會,針對各班的安全工作(比如:就餐時飯菜的冷熱、活動時教師與保育員的配合等注意事項)加以研究、共同探討、總結經驗,把日常安全工作做細、做實。 3.加強日常活動中的安全工作。我園成立了以園長為組長,後勤主任、保健大夫和各班班長為成員的安全領導小組,對各班的安全工作進行巡查,發現問題及時召開安全會議,出現問題分析原因,找到根源,在以後的工作中引以為戒。如在一次孩子午睡時,值班領導到各班檢查老師值班情況,發現有一個班,一名未睡幼兒嘴裡含著一個尖尖的小螺絲釘,如果孩子不小心把螺絲釘咽下,後果不堪設想。值班領導當即對那位值班老師進行了嚴厲的批評,接著幼兒園分組召開了安全緊急會議,分析了事故發生的原因和未及時發現會產生的惡果。原因是:晨、午檢工作不細致不到位,值班教師監管差。針對此事件我們制定了以下措施: (1)晨檢之後有的幼兒來得晚,上課之前再補檢一次。 (2)午檢要更加細致,認真觀察幼兒的精神面貌,讓幼兒把身上的裝飾物摘下來,放在固定的地方老師集中管理。 (3)值班教師值班期間,不能看書看報或做別的事,更不能休息,要加強巡視,及時糾正幼兒睡姿,給蹬被子的幼兒及時蓋好,愛尿床的幼兒及時提醒,遵守作息制度到點起床絕不拖延。 採取多種形式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及自護能力 常言說:千般呵護,不如自護。《綱要》明確指出: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因此,教師對幼兒進行安全保護的同時,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教給孩子必要的安全知識、自我保護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護能力,使各種意外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1.通過常規教育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和各項活動中,對幼兒進行正面教育,要求具體明確,建立良好的生活秩序。入園時不帶閑雜、危險物品,如:小釘子、刀子、花生米等細小物品,手腕、脖子上不戴飾品,上衣不帶繩鏈等;進餐時安靜進餐、細嚼慢咽,不說笑;睡眠時睡姿正確,不把雜物帶到床上玩,不含著東西睡覺;行走時抬頭挺胸,手前後自然擺動,學會靠右行走,不猛跑,不推人不絆人;參加游戲等活動時遵守游戲規則和集體紀律;上下樓梯時要走右邊,並要扶好樓梯,不擁擠和推拽;離園時有序活動,靜待家長,安全返家等等。 2.抓住身邊發生的實例進行安全教育 教師要在做好幼兒常規教育的同時抓住身邊的實例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如:孩子們活潑好動,課間經常在教室里嬉鬧,磕磕碰碰的事情時有發生,教師及時抓住身邊的實例對幼兒進行教育。一天,婉玉小朋友和牛牛小朋友嬉鬧,不小心婉玉的嘴磕到了桌沿上,嘴唇被牙咯了一道口子。下午老師抓住這個例子組織幼兒進行了討論,今天我班發生了什麼危險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在教室內應注意些什麼?通過討論孩子們認識到:在教室里不能跑鬧,不能推撞別人,人走開要把椅子推到桌子底下,盥洗、如廁要排隊。孩子把這些要注意的事項畫下來,貼在牆壁上隨時提醒大家注意安全。 3.在游戲中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幼兒學習的最佳方式,通過各種不同的游戲自然融入安全教育的內容,在有趣、愉快的游戲中嘗試解決各種問題,使幼兒從中獲得力所能及的防災、避害和逃生、自救的方法及經驗。如:娃娃家的游戲,不跟陌生人走,和爸爸媽媽走散了怎麼辦?孩子病了怎麼辦?家裡停電了怎麼辦?看見著火了怎麼辦?讓幼兒記住家人的電話號碼,學會撥打11O、120、119和家人的電話進行求救,學會不玩火,不用明火照明等安全常識,讓幼兒在愉快的游戲中獲得豐富的安全知識。 4.創設安全教育環境,加強宣傳,獲得安全知識 各班在室內牆壁上設置安全形,通過張貼地震、火災、交通事故、大霧、海嘯、沙塵暴、溺水等圖片,讓幼兒了解災難帶來的危害。在門廳內設置宣傳欄讓幼兒掌握一些預防人為和自然災害的常識,如防拐騙,溺水,雷電、觸電,雨天如何選擇道路,交通安全常識等,每學期對幼兒進行一次安全知識講座,舉行逃生自救演習,讓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常識。 5.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活動,加強幼兒的體能訓練,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發現,平時活動能力弱的幼兒容易受傷,而那些活潑好動的孩子即使摔倒了也不容易受傷。究其原因,是因為愛活動的孩子動作協調,思維敏捷,反應快。因此,在日常活動中,我們認真組織幼兒開展形式多樣的趣味體育游戲,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和反應能力。如:《抓尾巴》《踩影子》《打沙包》等游戲,培養幼兒的躲閃能力;《滾鐵環》《貼大餅》等培養幼兒的奔跑能力,組織跳繩、踢沙包等比賽,培養幼兒的跳躍和肢體的協調能力等等,並通過組織幼兒趣味運動會、早操比賽、放風箏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幼兒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 加強幼兒園設施的管理,為幼兒創設安全環境 為了滿足幼兒生活、學習、娛樂的配套設施的安全使用,每學期開學之前聘請專業人員來我園對大型設施設備進行一次維護和保養,安全領導小組每月進行一次安全檢查,安全管理員每天進行安全巡查,每次活動前教師對器材進行安全性能測試。如平衡木是否平穩,木質器材是否有木刺和裂痕等,以防劃傷和扎傷幼兒,活動時教師對幼兒進行安全防護,確保幼兒安全。
6. 幼兒園常見意外傷害有哪些,及應急對策
一、燒傷的緊急處理
1、孩子燒傷時有衣物附著在患處,要剝去附著物。如衣物貼在兒童的皮膚上, 千萬不能強行撕下。
2、用冷水沖洗冷卻患處 15 分鍾左右或用冰塊敷患處。 3、不要用任何葯膏或葯水去塗患處,只能用無菌紗布覆蓋所有的患處,避免感 染。
4、將孩子的燒傷部位抬高,使患處的血流減少。
5、如果傷較嚴重,就要將孩子平躺在床上,並抬高兒童的下肢,讓兒童的頭部 傾向一側,以保證血流嚮往內的重要器官,防止兒童休克。
二、碰傷
1、孩子受到的碰擊不是很嚴重,患處沒有出現腫脹或活動困難等症狀,可以在 皮膚的淤血斑處進行一小時左右的冷敷。
2、如果傷口出血,要用一塊消毒的棉墊或衛生紙壓迫傷口十分鍾以上。如果 傷口不大,在止血後,用冷開水洗干凈患處,用創可貼蓋住患處。
3、如果傷口較大,或碰擊物可能帶有破傷風桿菌,應當馬上帶孩子去醫院對傷 口進行處理,必要時要注射破傷風抗毒素,以防止破傷風的發生。
4、如果症狀較重,患處出現腫脹或活動困難,或碰傷的部位是頭部或胸部, 尤其是出現了頭暈、嘔吐、意識喪失、耳鼻有淡黃色的液體或血流出時,必須立 即將孩子送去醫。
7. 求文檔: 幼兒園常見意外傷害的分類及處理方法
幾年來,幼兒園里幼兒傷害事故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一方面是由於人們的法制意識增強了,另一方面是由於有關幼兒園方面的立法也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幼教工作者不能單憑經驗從事教育工作,而必須以法律為准繩,依法治園。 一、幼兒園常見事故類型 幼兒游戲時受傷。這種情況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使教師在現場,...幼兒的傷害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幼兒在活動中很難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有效的控制,活動時不小心絆倒、相互之間碰撞以及其他的傷害都是不可避免的。但幼兒園如果沒有盡自己的義務,就很難證明自己是沒有過錯的。 因教學設施引起。滑梯、攀登架、小城堡、海洋球、蹦蹦床、鞦韆等大型玩具年久失修,存在著安全隱患,一旦發生事故,幼兒園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幼兒園如未及時更換已經陳舊老化的器械,形成事故隱患,而教師又未發現存在的問題,就很容易發生事故。此外,幼兒園園舍中樓房佔大多數,教室、樓道、走廊、上下樓梯也是容易出事故的地方。 兒童走失。兒童走失屬幼兒園嚴重事故。兒童走失是幼兒園管理的失誤,是幼兒園未盡看管之職。兒童在幼兒園期間(指幼兒從踏入幼兒園門到離開幼兒園這段時間),教師應該像家長一樣看管幼兒。幼兒離園必須經教師同意,或者幼兒家長的許可。 由於體罰和變相體罰幼兒所致。體罰是指教師的行為造成幼兒人體損害的一種行為。廣義的體罰還包括變相體罰,如罰蹲下起立、罰站、罰跪等。 幼兒被他人接走。由於幼兒園管理制度有漏洞,造成幼兒被他人接走。 外來人員侵入。幼兒園的門衛制度不嚴,外來人員容易趁人不備,溜進幼兒園,造成損失。 幼兒園組織校外活動引發事故。幼兒園外出活動,如果組織不夠嚴密,教師麻痹大意,偶發事件將會不期而遇。 幼兒自身原因所致。很多場合下是由於幼兒身體的狀況而產生的,如幼兒患某種疾病、體質弱、身體殘疾等。 二、處理幼兒傷害事故時責任劃分的法律依據 由於教育工作的專業性,幼兒園在教育活動中有防止幼兒的身體或生命因教育活動而遭受侵害的義務。盡管幼兒園不是在園幼兒的監護人,但是,幼兒園一旦因過失行為而導致傷害事故發生,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這組的過失在本質上是一種「業務過失」。法律中將這種過失原因歸類為過錯責任,幼兒園在幼兒傷害事件中是否有違法、違規、違紀等行為,即幼兒園在事故中是否有過錯或失誤是幼兒園承擔責任的前提。如果幼兒園的過錯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幼兒傷害事故的發生,那麼幼兒園要負相應責任。反之,幼兒園可不負責任。 教育部《學生意外傷害事故處理辦法》 2002年9月1日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積極預防、妥善處理在校學生傷害事故,保護學生、學校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和其他相關法律、行政法規及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後果的事故的處理,適用本辦法。 第三條學生傷害事故應當遵循依法、客觀公正、合理適當的原則,及時、妥善地處理。 第四條學校的舉辦者應當提供符合安全標準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和生活設施。 教育行政部門應當加強學校安全工作,指導學校落實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措施,指導、協助學校妥善處理學生傷害事故,維護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 第五條學校應當對在校學生進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護自救教育;應當按照規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預防和消除教育教學環境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當發生傷害事故時,應當及時採取措施救助受傷害學生。 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應當針對學生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的不同,採用相應的內容和預防措施。 第六條學生應當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紀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階段,應當根據自身的年齡、認知能力和法律行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應的危險。 第七條未成年學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以下稱為監護人)應當依法履行監護職責,配合學校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護工作。 學校對未成年學生不承擔監護職責,但法律有規定的或者學校依法接受委託承擔相應監護職責的情形除外。 第二章事故與責任 第八條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應當根據相關當事人的行為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依法確定。 因學校、學生或者其他相關當事人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相關當事人應當根據其行為過錯程度的比例及其與損害後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承擔相應的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承擔主要責任;當事人的行為是損害後果發生的非主要原因,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九條因下列情形之一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校的校舍、場地、其他公共設施,以及學校提供給學生使用的學具、教育教學和生活設施、設備不符合國家規定的標准,或者有明顯不安全因素的; (二)學校的安全保衛、消防、設施設備管理等安全管理制度有明顯疏漏,或者管理混亂,存在重大安全隱患,而未及時採取措施的; (三)學校向學生提供的葯品、食品、飲用水等不符合國家或者行業的有關標准、要求的; (四)學校組織學生參加教育教學活動或者校外活動,未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安全教育,並未在可預見的范圍內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五)學校知道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患有不適宜擔任教育教學工作的疾病,但未採取必要措施的; (六)學校違反有關規定,組織或者安排未成年學生從事不宜未成年人參加的勞動、體育運動或者其他活動的; (七)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參加某種教育教學活動,學校知道或者應當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的; (八)學生在校期間突發疾病或者受到傷害,學校發現,但未根據實際情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導致不良後果加重的; (九)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體罰或者變相體罰學生,或者在履行職責過程中違反工作要求、操作規程、職業道德或者其他有關規定的; (十)學校教師或者其他工作人員在負有組織、管理未成年學生的職責期間,發現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但未進行必要的管理、告誡或者制止的; (十 一)對未成年學生擅自離校等與學生人身安全直接相關的信息,學校發現或者知道,但未及時告知未成年學生的監護人,導致未成年學生因脫離監護人的保護而發生傷害的; (十 二)學校有未依法履行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第十條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由於過錯,有下列情形之一,造成學生傷害事故,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學生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違反社會公共行為准則、學校的規章制度或者紀律,實施按其年齡和認知能力應當知道具有危險或者可能危及他人的行為的; (二)學生行為具有危險性,學校、教師已經告誡、糾正,但學生不聽勸阻、拒不改正的; (三)學生或者其監護人知道學生有特異體質,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知學校的; (四)未成年學生的身體狀況、行為、情緒等有異常情況,監護人知道或者已被學校告知,但未履行相應監護職責的; (五)學生或者未成年學生監護人有其他過錯的。 第十一條學校安排學生參加活動,因提供場地、設備、交通工具、食品及其他消費與服務的經營者,或者學校以外的活動組織者的過錯造成的學生傷害事故,有過錯的當事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責任。 第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