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幼兒園創意繪畫都有什麼內容
內容題材看教程而定,一般是畫些人物、風景之類的例如:父母、朋友。 山水、太陽之類的。
② 幼兒園美術培訓班試畫課該教什麼
折紙 剪紙 蠟筆畫 水彩畫 簡筆畫 水粉畫 線描畫 版畫 軟陶等等。。。 當然你也可以把這幾項結合一下,比如說在畫好的水彩畫背景上加上折紙動物之類的。 確定一個主題,你先一步一步演示怎麼畫,讓學生也跟著畫,如果發現進度慢或他們畫著有困難可以下去指點。注意畫幅的難易程度以及課堂的時間把控。 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准備充分,步驟分明,清楚知道下一步你要怎麼講,學生要怎麼做(並且考慮下他們畫出來的預期成果,很多時候會讓你灰心喪氣,做好心理准備)。小孩子的思維跟大人是不一樣的,很多咱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他們一無所知,所以,一定要耐心、細心、有愛心。 個人經驗之談,純手打,望採納。
③ 如何給幼兒園老師培訓繪畫和手工
繪畫:素描
水粉
水墨
都是繪畫的一種,給幼兒教師培訓,叫他們怎樣構思兒童畫就行了
手工:手工有很多種
剪紙,撕貼畫
折紙
或用廢舊的東西製造手工作品,總之,你只是叫他們製作方法就可以了。
④ 幼兒園教師繪畫培訓方案
孩子學繪畫 可以看看 《童心童畫》劉蓉編寫的童心童畫還蠻好的 題材和構思概念都很新 可以當做幼兒園教材(因為本來就是武大幼兒園園長編的)在家教孩子也可以
⑤ 幼兒園美術教學活動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園美術教育活動包括繪畫、手工、美術欣賞三大內容。
學前兒童繪畫教育活動是教師引導兒童用各種筆、紙等工具和材料,運用線條、造型、色彩、構圖等藝術語言創造出視覺形象,從而表達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種活動。
手工製作在幼兒繪畫教學中的合理利用,對繪畫的興趣更濃郁了,使孩子們的小手更靈巧了,想像力和觀察力都能得到大大的提高,創造能力與審美能力也有了很大的飛速猛進。
幼兒美術欣賞教學是一種培養幼兒欣賞能力的教育活動,是指教師引導兒童欣賞和感受美術作品,了解對稱、均衡等形式美的初步概念,感受其形式美和內容美,從而豐富他們的美感經驗,培養其審美情感和審美評價能力的教育活動。
(5)幼兒園繪畫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幼兒園美術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了解各階段幼兒的技能水平,從興趣入手
在選擇美術教學的內容時,首先要先了解該年齡階段的幼兒在該階段能夠達到的水平,並選擇合適的創作題材,當幼兒對題材產生興趣時,他們才會積極地配合老師,與老師互動。
2、嘗試不同的美術表現形式
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幼兒都喜歡欣賞不同繪畫形式帶來的不同的繪畫效果,所以,可以給幼兒欣賞許多符合幼兒年齡階段的名畫或者范畫來提高幼兒的審美能力,但是不能強迫幼兒必須與名畫或范畫畫得一模一樣,最好是能有自己的想像和想法。
3、給幼兒展示自己的平台
美術活動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展示幼兒的作品,這是提高幼兒自信,幫助幼兒互相學習和提高的最好的平台。
⑥ 如何探討幼兒園繪畫表現的作品內容
以往對幼兒繪畫作品的評價以幼兒模仿的效果為基礎,不管是在造型、構圖、色彩上幼兒的作品都會與老師的一致,其弊端在於片面地強調技巧,封閉了幼兒的想像力,扼殺了幼兒的創造力。因此我認為要正確的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一、樹立正確的美術活動評價觀
幼兒的繪畫是不能用好壞來評價的,也不能作為判斷幼兒的性格的心理分析工具。幼兒的塗鴉和哭笑一樣僅僅是表達心情的一種方式而已。一幅表達幼兒內心的感受或想法的畫,即使在技藝上還未成熟,但幼兒的表達願望得到了滿足並體驗到了愉悅,這就是表達的快樂。在繪畫活動中,對幼兒的作品評價所追求的不應是一個結論,或繪畫技能的高低,而要更多地體現對幼兒的關注和關懷,對幼兒藝術天性的保護,同時幫助幼兒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快樂成長。為此,我們應認識到幼兒繪畫活動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幼兒的審美能力,發展幼兒的智力和創造才能,促進幼兒認知、情感、能力、個性諸方面的和諧發展。在幼兒的繪畫活動中,首要目標就是幫助幼兒藉助繪畫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情感,在此基礎上,根據幼兒已有的基礎及興趣愛好,再提出知識、技法及想像、創造等方面的要求。
二、把握幼兒美術活動的年齡特點
雖然幼兒尚不能自如地運用語言文字與人溝通、表達自我,但他們有自己的「一百種語言」,其中美術是比語言文字更早被幼兒掌握,用以認識事物、表達思想、抒發感情、想像和創造自己世界的一種有效方式。隨著藝術與其它各領域的滲透,美術活動還可以成為幼兒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手段,促使幼兒形成自主學習的願望,並不斷加深對外界事物的認識。童年期也是游戲期,獲得快樂和自我滿足是幼兒游戲的直接目的。幼兒具有天賦的直覺和敏銳的感受力,畫筆、顏料、紙張也是他們的玩具。幼兒從事美術活動沒有直接的功利目的,只是因為「創作」的過程或形象、色彩的變化結果能讓他們感受到情感的滿足和情緒的宣洩,由此帶來身心的愉悅和成功的自信。
三、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
任何一種教育評價方法都不可能是萬能的,每一種評價方法都有自己的特點、優勢和不足,都有特定的適用范圍和界限。在進行繪畫活動評價時,應注意綜合運用多種評價方法,可以用自評式、互評式、推優式、評價表等方式。自評式評價是教師事先設計好各種單項評價內容。比如,「我喜歡吃的水果」、「游樂場」等繪畫課,可設為:構圖好、線條生動、有創意等;像「多功能椅子」、「生活中的標志」這樣的設計課,可設為:裝飾性強、創意新、色彩合理等。幼兒按照預設的評價內容給自己的作品評分,在評價中態度極其認真,沒有絲毫懈怠。讓幼兒參與評價,能夠增強幼兒的興趣,但幼兒被限制在教師提供的評價內容里,沒有自由駕馭語言的機會,會影響其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推優式評價,是先讓幼兒分組互相評價,推選出優秀作品進行集體交流。在評論別人的作品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視角及語言,孩子們會對同一作品做出不同的評價,展開激烈的辯論。這種互評法既能加深評論者對他人作品的理解,也能幫助作者從全新的角度認識自己,取長補短,有效提高繪畫水平。欣賞、評價別人的作品,也是提高鑒賞水平的一個過程。但幼兒的鑒賞水平是一個逐步提高的過程,最初階段容易出現習慣性的感情傾向,如老師經常表揚的幼兒,幼兒也會認為他畫的就是好,他被推選的機會就很多。其他幼兒體驗成功的機會就會減少,他們的興趣和熱情會逐漸降低。如何將自評、互評、共評很好地融合、統一,從而促進不同水平幼兒的提高,成為我們思考的一個重要問題。
四、不能以成人的眼光來評價幼兒的繪畫作品
幼兒的畫和成人的畫是完全不一樣的。成人所感興趣和欣賞的畫未必是幼兒喜歡的,因此,以成人的眼光去判別和鑒賞幼兒的畫是不恰當的。一般的評價都是以一幅畫是否完美、整潔、線條流暢、形象逼真來作為標准。殊不知,在幼兒期,孩子身體各器官正處於發育期,手指小肌肉發育不完善,手眼協調能力差,畫面比例不協調,這些都是客觀存在的。但往往就是這些單純、幼稚使得他們的作品充滿了生機與活力,比如在畫《我和爸爸》的活動中,郭偉傑畫了一條長長的馬路,馬路上排滿了小汽車,而且每一輛小汽車都有翅膀。我問他為什麼要這么畫,他解釋說:「每次星期六我跟爸爸去涵江批發貨,路過黃石都堵車,如果每一輛車都有翅膀可以飛,我和爸爸就不用在路上等那麼久了。」所以我們在評價時應主要看畫面有無童趣,有沒有創造思維的閃光點。
五、善於傾聽孩子的作品
傳統的評價以引導為主,參與為輔,往往都是以自己的主觀意願來確定一幅畫的好壞,使許多孩子的想像力被扼殺在萌芽狀態。孩子的畫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來「聽」的,即孩子的畫是「聽」了才能明白的東西。對於孩子來說,他們的畫只有被「聽」了,被理解了,他們才會有表達的樂趣,他們的繪畫行為才有意義。在評價作品時,我們要尊重幼兒,善於解讀幼兒的作品,例如在畫《太陽》的活動中,郭啟新小朋友畫了一個綠色的太陽,其他小朋友都笑話他,而他卻反駁說:「太陽是會變顏色的,我在鏡片上放了兩塊綠色亮光紙,太陽就變成綠的了,不信你可以試試看。」這就是孩子的獨特思維方式和表現方法,教師應該好好地去呵護他,讓他們畫自己所想的畫。
六、評價語言生動恰當,體現激勵性
在幼兒繪畫活動中我們應注重評價的語言。具體來說,評價首先要建立在對幼兒了解的基礎上,我們要善於通過觀察、對話,了解幼兒的活動意圖及作品想表達的思想和感受,理解和發現幼兒獨特的創意、個性化的表現方法和表達形式,特別當幼兒的作品「離譜」時,更應站在幼兒的視角努力理解其意圖;當幼兒本身也不能清楚表達自己意圖時,我們應能善意地給予詮釋。而在進行評價時,我們應注意根據幼兒不同年齡採取不同的表達方式。如小班幼兒經驗少,語言表達能力有限,我們應盡量採用擬人化和情景化的語言;中班幼兒有初步的審美意識,語言表達能力有所提高,我們評價可採用開放式提問的方式:「你為什麼要這樣畫?」「還可以怎樣表現?」引導幼兒邊畫邊思考,完善自己的構思;大班幼兒能力較強,已具備一定的審美能力和評價他人的能力,我們應更多採用協商和引導的語言,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幼兒,讓幼兒成為評價的主人。
總而言之,我們應該善於發現每個幼兒的閃光點與不同點,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錯了」,因為藝術是沒有錯的。
⑦ 幼兒園美術教育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 幼兒園的美術教育主要有繪畫、手工和欣賞三大內容。
2、美術欣賞開闊了幼兒的視野,增加表像經驗的積累,提高對美的感受力。繪畫與手工是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具體的操作表現,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逐步掌握多種繪畫和手工的基本技能和操作方法,有進行創造性表現的意識和慾望,體驗從活動中得來的各種感受,同時又促進美術欣賞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