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剪紙活動時應注意哪些問題
民間剪紙活動在幼兒園深受幼兒的喜愛。在一張張色彩鮮艷的紙片里,孩子們創造出了變化萬 千的各種圖案,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然而,在幼兒剪紙教學活動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較注重中、大班幼兒剪紙活動的指導,而對小班幼兒剪紙教學 活動缺少應有的關注與必要的思考。如何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採取切實可行的指導策略,是我們必須攻克的一大難關。 1、「拋磚引玉」——創設富有濃厚民間剪紙藝術氣息的視覺環境,激發興趣。 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此,為小班幼兒創設富有濃厚民間剪紙藝術的視覺環境非常重要,它能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享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幼兒自覺、不自覺地感受到剪紙美的熏陶。 為了喚起幼兒探索的慾望,我們還在班級設置了剪紙展區,如:「快樂剪剪剪」、「剪一剪變一變」,把每一個幼兒的剪紙作品在展板上展出,嘗試創設讓幼兒能與 之「對話」的環境。實踐證明,有幼兒參與的環境更加讓幼兒有欣賞、研究的興趣,也更能調動幼兒對民間藝術的關注。 2、「循序漸進」——制定適應小班幼兒現有剪紙水平的教學策略。 經過研討,我們確定小班上學期以撕紙為主,運用撕紙活動鍛煉手指肌肉的靈活及力度。內容主要以小朋友熟悉的水果、蔬菜、小草、小花、可愛的動物為主。由於 剛入園的幼兒年齡較小,手指肌肉還不夠靈活,使用剪刀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撕相對於剪更安全,更適合小班幼兒。剛開始的幾次活動,我們先讓幼兒進行自由撕 紙。小班幼兒有的根本還不會撕,他們撕紙的方法准確的說是「抓」或者「扯」,如果抓的話, 很容易就把紙抓壞了或者抓成一團,扯呢,很難把紙斷開,所以必須先教他們怎樣把紙撕開。接著我們再從撕長條紙入手,先撕綵帶,或者面條,要求幼兒撕開變成 長條就可以了。漸漸地在以後的活動中,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幼兒撕出簡單的圖形。為了讓幼兒練習撕出圖形,我們在圖形邊緣用縫紉機車出小孔,讓幼兒沿著邊緣 撕出圖形。一學期以後,幼兒已對撕紙有了興趣,大多數幼兒都能手眼協調地進行撕紙了。 3、「推陳出新」——支持幼兒創造性的自我表現 對於小班幼兒的剪紙,我們不能用常規的眼光去衡量他們的「作品」,不能只看剪紙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確,而是要重視剪紙中所表達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支持幼兒創造性的自我表現。
Ⅱ 談談如何開展幼兒園剪紙活動
剪紙是勞動人民為了滿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創造,並在他們自己當中應用和流傳的一種藝術樣式。它生存於勞動者深厚的生活土壤中,不受功利思想和價值觀念的制約,體現了人類藝術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精神品質,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和生活情趣。兒童剪紙是兒童素質教學的重要內容,它不僅能培養兒童的審美情趣,還能鍛煉兒童的...動手能力,使兒童「心靈手巧」。所以剪紙已成為幼兒園和小學經常採用的美術教學課程之一。 我國著名兒童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過:「小孩子應有剪紙的機會。」他認為剪紙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可以養成獨自消遣的好習慣,二是可以練習手筋。」也就是說,剪紙可以使孩子安靜下來,專心致志地干一件事;還可以使他們練出一雙靈巧的手,而手巧往往意味著心靈,這是因為手部肌肉群的訓練有利於大腦的開發-。前蘇聯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我在班裡設立了一個剪紙興趣組。通過實踐,我總結了一些經驗: 一、創設良好的剪紙環境 由於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對於現代的孩子來說平時接觸的很少,所以作為老師首先就要給孩子創設一個良好的剪紙環境,使幼兒能夠更好的在活動中得到充分的發展。比如教室里牆面的布置是與一幅典型的剪紙畫,在窗上有著各種各樣的窗花,而牆上墜的是幼兒自己動手做的花鏈。平時,經常帶領幼兒觀看一些我國著名剪紙藝人的作品,感受剪紙藝術的魅力。 二、激發幼兒的剪紙興趣 孩子在生活中接觸最多的剪紙就是在嫁娶時看到的各種各樣的「喜」字,有圓形的,方形的,心狀的,他們也特別感興趣。因此我收集了這些「喜」字,並展示給幼兒看。幼兒看後,都要求我能夠教他們剪這些「喜」字,我便讓他們跟我學習了一種最簡單的雙喜剪法。活動後,每個幼兒都拿著他們的作品,臉上洋溢著愉悅的笑容。從這開始,他們便對剪紙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常常在區域角剪各種各樣的窗花。 三、引導幼兒學會觀察 剪紙是一種民間藝術,它的題材都來源與生活,來源與大自然。因此,當幼兒在創作剪紙時,他首先就需要有豐富的生活經驗,這就需要幼兒在平時生活中學做一個有心人,要學會觀察,善於觀察。在我第一次創作剪紙的教學中,我要求幼兒來畫一種小動物,這看似簡單的活動,卻引發了許多問題。很多幼兒畫出來的小動物都沒有典型的特徵,可以說是四不象。這也就充分說明孩子在平時生活中缺乏觀察。因此我留有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給孩子,讓他們在生活周圍找一種小動物進行觀察,然後再來進行創作。第二次,孩子們的作品著實有了很大的改觀,盡管線條上還不夠流暢,但是他們都能夠很准確的表現出動物的主要特徵,從這個活動中,孩子們也知道只有用心的去觀察我們身邊的事物,你才能夠創作出出色的作品。以後,在平時的生活中我經常的發現,孩子們每到一處都特別留心觀察。有一次我帶孩子去操場游戲,幾個孩子就圍在操場的一個角落觀察著什麼,在第二天,有一個孩子就交來了一幅自己創作的作品——蜈蚣。我當時十分的驚訝,詢問他為何想到剪一隻蜈蚣,他告訴我他昨天在操場上發現了一隻蜈蚣,他有很多很多腳,特別好玩。看來,孩子們已經開始學會觀察了。 三、從易到難、循序漸進 在剪紙的教學中,我先教幼兒剪直線和曲線,練習最基本的線條。等有了一定的基礎,我讓他們學習剪簡單的圖形,從圓形開始。在剪的過程中,我逐漸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圓的時候可以將正方形的紙對折,然後剪出半圓,打開後即成為一個圓形。通過多次的折紙,剪一刀就可以成為五角星等。整個教學進程的難度逐漸增加,十分適合幼兒的發展水平。通過一段時間下來,幼兒已經能夠在已有的基礎上自己進行創作出各種有趣的作品了。 四、多種教育滲透與剪紙教學中 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內在的聯系。在每次剪紙前,我都要求他們先想好自己需要剪什麼,用什麼方法剪比較合適,可以添加一些什麼?這樣做有利於培養幼兒的思維建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並且學會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有一個目的性。當他們在剪的過程中,有時也往往會出現敗筆,剪出的形象沒有達到他所期望的,這是我會讓他來想像此時剪出的形狀像什麼,從而再來根據這個已有的成品進行創作,完成另一幅作品。這樣既沒有造成幼兒的失敗感,還有助於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在完成一幅作品後,我請所有的幼兒都來做小老師,一起來評價他們的作品,從而來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每到一些季節或節日,我還讓幼兒剪一些有關這些主題的作品,增加他們對季節、節日的認識。 五、將趣味性寓於剪紙活動中 剪紙活動本身是比較枯燥的,對於幼兒來說,他們喜歡新奇、有趣的活動,因此我常在剪紙教學中插入一些小插曲,增加幼兒的活動積極性。 1.根據教學內容,設計幼兒感興趣的活動。把各種圖形與生活中的具體事物結合起來,使幼兒感到有趣並-易於理解接受。如:練習目測剪直線,便可設計為「學做小廚師」,要求幼兒把方形線剪成細長的面條,比比-哪位小廚師的面條做得好;沿線剪圓形便可設計為「削蘋果」,比誰的蘋果皮削得長等。 2.剪紙與繪畫、粘貼相結合,豐富作品。由於技能的限制,幼兒的剪紙作品不能准確的表現物體,如:剪-蝴蝶、花籃其中細小的部份:蝴蝶的觸角、花籃的提手,幼兒很難剪出,可指導幼兒用筆畫出。有些面積大的-物體,如:衣裙、房子,可指導幼兒剪裝飾圖形或圖案貼上,使作品更豐富,美觀。 3.剪紙的作品可用來進行游戲或美化環境。如:剪面條、服裝,可以玩開商店的游戲;剪的拉花、窗花,可以做節目裝飾。幼兒看到自己的作品豐富了游戲,美化了環境,能激發對剪紙的興趣,也激發了幼兒對美的-事物和美的環境產生美的情感體驗,培養對美的感受力。 剪紙是一種實用性強、表現力豐富、流行最為廣泛的民間藝術。它歷史悠久,在我國有著深厚的傳統基礎,體現了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情趣,具有鮮明的本土藝術特色,它不僅能促進幼兒的身心發展,讓幼兒在活動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還發展了幼兒的創造力,並且繼承里中國的傳統藝術,所以,我認為在幼兒園開展剪紙教學是十分有必要的。
Ⅲ 幼兒園剪紙活動的目的和意義
幼兒園剪紙活動可以鍛煉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想像能力,同時也培養孩子的認知能力。
Ⅳ 幼兒園剪紙的好處目的和意義
通過剪紙活動可以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以及孩子的創造能力,同時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協調能力和合作意識。
Ⅳ 剪紙的心得體會
我了解到了一位剪紙老藝術家,他叫關雲德。
他有一雙神奇的手那是一雙粗糙、生滿老繭的大手,右手中指,因為一次在山裡幹活的意外,還被截掉了一節。當關雲德伸出雙手給現場的人觀看的時候,誰能想像這樣一雙粗糙生繭的手,能剪出融和了文化意味的精美剪紙。
受傷的一瞬間,關雲德本以為再也不能剪紙了,非常傷心。後來,他發現受的傷一點沒有妨礙他的摯愛,他對自己的雙手充滿了驕傲。
有九位外國學者曾到家鄉考察…有人通知了關雲德,讓他帶著剪紙做為紀念品送給外國學者。當時關雲德剛從地里回來時,褲子壞了,露著膝蓋,還有泥。當時關雲德連衣服也沒來得及換,就騎著車去了。
九位外國學者看到老關帶過去的剪紙,聽完翻譯的介紹,他們無法相信剪紙是一個大老爺們,而不是小媳婦、小姑娘剪出來的,表情之間充滿了無比的驚奇,不約而同的用生硬的漢話說,中國農民了不起。外國學者驚異的舉著關雲德的兩個手,拿著精巧的剪紙,合了影。那一刻,關雲德確實感到了感動。
我真想說:"那雙神奇的手,創造出來的是整個藝術的精華,留下來的是中華藝術的瑰寶,感謝他,讓這遺失的文化重新展開笑臉,再次迸發年輕的活力.」
鄉村裡的人,對剪紙一直是喜歡的,現在卻沒有人學了。老關出於對民族文化的本能熱愛,就一舉兩得的想用剪紙傳播日漸被很多人疏忽的民族文化。
關雲德的技藝是家傳,兒子、孫子現在都會。「因為家裡有這個氛圍,自然而然。全國剪紙展覽,年年都參加。兒子、孫子都獲過獎。」
他們是說著質朴的話、帶著天然微笑的農者,這是一些從山裡、從田裡走出來的最為純朴的民間藝人。他們的身上流淌著一個民族日漸稀薄的文化血液,這血液曾經澆灌過整個中華民族多樣的豐富與輝煌。
他們走來了,帶著那樣簡單而又那麼容易被滿足的願望和理想,在民族文化傳承的道路上,艱難地行走著。面對他們我們沒有理由忽視,沒有理由拒絕本應該就有的責任。
對於一個包括自己在內的民族的未來,對於一個不朽文化族群的重生璀璨的未來,我們必須將跟他們一起,主動、樂觀的面對一個共有的民族文化多樣萬彩的夢想。
一個民族的光榮,只能來自這個民族對傳統文化的傳承,更來自一種與時俱進的勇氣。我們的文化在現代化,但是曾經滋養過整個民族輝煌歷史的傳統文化卻以我們無法想像的速度流失著。
這樣的流失,形成了拯救於瀕危的痛心之餘的關注、嘆息之後的決心。
感謝,感謝他,用一雙勤勞的手,拯救著我們時刻擔心的藝術.謝謝.
Ⅵ 求5篇關於剪紙的研究性學習心得體會
剪紙工藝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長河中一顆璀璨之星。作為民間工藝,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用剪刀在一塊塊紙上剪出他們的生活畫面,來表達他們內心的情感。剪紙有別於作畫和書法,以它別樣的風情展現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人們對事物最美好的情感。
當書法、繪畫經過歷史大浪的沖洗,漂流至今,仍舊熠熠生輝並被傳承發展,然而剪紙這一傳統的工藝似乎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人們開始漸漸遺忘,當鋼筋水泥鑄成的現代文明依然崛起,我們何處去尋覓傳統文明?譬如剪紙工藝。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剪紙工藝使人們智慧的結晶,這樣的優秀文化難道不應該去繼承,眼睜睜地看它消逝。我們已有一次先例,那就是我們的傳統節目——端午節,因為國人沒有重視,結果被鄰國韓國捷足先登,將其申請為韓國的傳統節日,這不禁讓每一個中國人都感到痛惜,難道我們要讓悲劇重演么?!
如今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樣一個社會現實。人們一味地追求物質文明,一個「金錢至上」的觀念在人們腦海中紮根,而精神上的財富卻被人們拋至腦後。「剪紙工藝」只是眾多被淡忘的文化中的一例罷了,我們通過這小小的例子,便能看到如今傳統文化被遺忘的嚴重性,我們想通過對剪紙工藝的了解,喚起人們內心對如今傳統文明的責任感和偉大民族復興的使命感。
高擎傳統文化的火炬,讓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薪火相傳,永不熄滅,也讓文化百草園爭奇斗艷,更加美麗。
Ⅶ 小班幼兒在學習剪紙時,教師在指導時注意哪些事項
民間剪紙活動在幼兒園深受幼兒的喜愛。在一張張色彩鮮艷的紙片里,孩子們創造出了變化萬千的各種圖案,隨心所欲地表達內心世界的美感。然而,在幼兒剪紙教學活動中,我們不難發現,教師較注重中、大班幼兒剪紙活動的指導,而對小班幼兒剪紙教學活動缺少應有的關注與必要的思考。如何根據小班幼兒的特點,採取切實可行的指導策略,是我們必須攻克的一大難關。
1、「拋磚引玉」——創設富有濃厚民間剪紙藝術氣息的視覺環境,激發興趣。
環境對幼兒身心發展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此,為小班幼兒創設富有濃厚民間剪紙藝術的視覺環境非常重要,它能萌發幼兒初步的感受美、享受美和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使幼兒自覺、不自覺地感受到剪紙美的熏陶。
為了喚起幼兒探索的慾望,我們還在班級設置了剪紙展區,如:「快樂剪剪剪」、「剪一剪變一變」,把每一個幼兒的剪紙作品在展板上展出,嘗試創設讓幼兒能與之「對話」的環境。實踐證明,有幼兒參與的環境更加讓幼兒有欣賞、研究的興趣,也更能調動幼兒對民間藝術的關注。
2、「循序漸進」——制定適應小班幼兒現有剪紙水平的教學策略。
經過研討,我們確定小班上學期以撕紙為主,運用撕紙活動鍛煉手指肌肉的靈活及力度。內容主要以小朋友熟悉的水果、蔬菜、小草、小花、可愛的動物為主。由於剛入園的幼兒年齡較小,手指肌肉還不夠靈活,使用剪刀有一定的危險性,所以撕相對於剪更安全,更適合小班幼兒。剛開始的幾次活動,我們先讓幼兒進行自由撕紙。小班幼兒有的根本還不會撕,他們撕紙的方法准確的說是「抓」或者「扯」,如果抓的話, 很容易就把紙抓壞了或者抓成一團,扯呢,很難把紙斷開,所以必須先教他們怎樣把紙撕開。接著我們再從撕長條紙入手,先撕綵帶,或者面條,要求幼兒撕開變成長條就可以了。漸漸地在以後的活動中,逐步提高要求,要求幼兒撕出簡單的圖形。為了讓幼兒練習撕出圖形,我們在圖形邊緣用縫紉機車出小孔,讓幼兒沿著邊緣撕出圖形。一學期以後,幼兒已對撕紙有了興趣,大多數幼兒都能手眼協調地進行撕紙了。
3、「推陳出新」——支持幼兒創造性的自我表現
對於小班幼兒的剪紙,我們不能用常規的眼光去衡量他們的「作品」,不能只看剪紙是不是漂亮,形象是不是准確,而是要重視剪紙中所表達的孩子的內心世界,支持幼兒創造性的自我表現。
Ⅷ 幼兒園剪紙對孩子的好處
幼兒園剪紙對孩子好處就是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可以讓孩子更加喜歡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