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包括哪些內容
答: 一、專業理念和師德(靈魂和核心) 1、職業理解與認識(熱愛、理解、敬業、認同、修養、) 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遵守教育法律和法規。理解幼教工作的意義,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認同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具有有良好的職業的道德修養,為人師表。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2、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 (關愛、尊重、信任、重視、) 關愛幼兒重視幼兒身心健康,將保護幼兒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兒人格,維護幼兒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位幼兒。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信任幼兒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重視生活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讓幼兒擁有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3、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和行為(2個注重4個重視) 注重保教結合,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發掘幼兒的興趣和愛好。重視環境和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和氛圍,將游戲作為幼兒的主要活動。重視豐富有耳朵方面的經驗,將探索交往等實踐活動作為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方式。重視自身日常態度言行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影響與作用。重視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 4、個人修養和行為(情感、態度、行為言談、著裝、) 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勤於學習不斷進取。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二、專業知識(必備素質與條件) 1、幼兒發展知識(4個了解1個掌握) 了解關於幼兒生存和發展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保護政策。掌握不同年齡的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政策與方法。了解幼兒在發展水平速度與優勢領域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掌握對應的政策與方法。了解幼兒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適宜的對策。了解特殊需要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與方法。 2、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熟悉、掌握、熟知、掌握、了解) 熟悉幼兒園教育目標任務內容要求和基本原則。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日生活安排、游戲與教育活動、保育和班級管理的知識和方法。熟知幼兒園安全應急預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險情況下幼兒安全防護與求助的基本方法。掌握觀察、談話、記錄等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了解0-3歲嬰幼兒保教和幼小銜接的有關知識與基本方法。 3、通識性知識。 具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掌握各領域的教育特點與基本知識。具有相應藝術欣賞與表現的 知識。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 三、專業能力(必備素質與條件) 1、環境的創設與利用 創設有助於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 2、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 合理的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將教育靈活的滲透到一日生活中。 3、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 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 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游戲。 4、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 5、激勵與評價 關注嬰幼兒日常表現,及時發現和賞識每個幼兒的進步,注重激發其積極性和自信心。有效地運用評價結果,指導下一步的教育活動的開展。 6、與幼兒進行有效溝通、與同事合作交流、共同發展,與家長有效溝通與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7、反思與發展 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㈡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是什麼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是必須達到普通話等級標准,取得相應的教師資格證,這樣才可以從事幼兒教育。
㈢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包括哪些內容
一、良好的文化素質。
1、教師應精通自己的學科,具有扎實而淵博的知識。馬可連柯說過:「學生可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甚至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諒他的不學無術。」蘇霍母林斯基也指出:「只有教師的知識面比學校教學大綱寬廣得多,他才能成為教學過程的精工巧匠。」對老師來說,不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內容,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還要加強業務進修和廣泛的學習,跟蹤學科學術動態,了解新觀點,掌握新信息,不斷更新知識,站在學科的前沿,由經驗型到科研型的轉化。
2、教師既要有廣博的知識,又要通曉基本的社會學科、自然學科等方面的知識,做到博學多才。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教師的博學多才是至關重要的。隨著教材的改革,相鄰學科的聯系日益加強,文理相互滲透,因此,教師應注重與其他學科的溝通,形成「大教學觀」,為學生創設開放的教學情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教師的知識越淵博,越能啟迪學生的創新思維。
3、教師應具有教育科學理論修養。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不懂心理學,這就如同一個心臟專業醫生不了解心臟的構造。」科學的教學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教師要較好的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和學科教學法等基本知識。教師不僅知道教什麼,還要知道怎樣教和為什麼選擇這樣教,用科學的理論去指導自己的教學。
二、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
1、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語言修養,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頻率。」語言表達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備的主要能力。由於條件的限制,很多實事不能再現,需要教師依靠語言表達,把豐富的知識通過口頭傳授給學生。這就要求教師的語言准確清晰,具有學科性;簡明練達具有邏輯性;生動活潑,具有形象性;抑揚頓挫,具有和諧性。
2、較高的創新能力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的動力。」具有較高的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是知識時代對人才的基本要求。要培養創新人才,就必須要創新型的教師。創新型的教師就是要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廣博的視野以及善於綜合、開拓新領域的能力,掌握創新知識的方法,具有勇於探索、敢於懷疑和批判的學科精神,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將其運用到教學中,並有獨特的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的新教學方法。簡言之,教師的創新能力包括:獨到的見解、新穎的教法、創新的思維、凸現的個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識等。
3、較強的組織能力
組織能力是一個教師取得教育和教學成功的保證。缺乏組織能力和指導能力的教師,無論其知識多麼廣博,都難以完成教育和教學任務。
(1)組織教學的能力。教師能集中學生的注意,靈活調節進程,活躍課堂氣氛,控制教學環境,引導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維護課堂教學秩序,處理偶發事件等。
(2)課外活動的組織能力。課堂教學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主渠道;開辟第二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也是開展創新教育,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途徑。一個教師應有能力組織和指導興趣小組,參觀考察和社會實踐活動。有能力組織講座、講演、展覽、表演、製作、考察、競賽、撰寫報告和論文等活動。形成人人參入、自己動手、發揮特長、凸現個性的開放式學習氛圍。
4、研究能力
教師要成為教書育人的專家,成為講演教學研究的復合型人才,實現從「教書匠」向學者型的轉化,研究能力是應具備的素質之一。
(1)教學研究能力。把教學與教研結合起來,善於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對教改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理論研究,提出自己的見解,進而探索和發現新的教學規律、教學方法和模式。
(2)學術研究能力。目前教師的教研較多的停留在教材的分析、考試的研究,限於一些教學技巧和教學經驗的陳述。而對教學理論的研究相對薄弱,缺乏對教學的創造性思考。教師只有成為學者型的教師,才能適應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和素質教育的發展。
三、較高的職業道德修養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決定著素質教育的成功。
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修養,忠誠人民的教育事業,模範的遵守教師職業道德標准,熱愛學生,為人師表。認真學習馬、列、毛、鄧、「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學習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思想上同黨中央保持一致。教師應自覺加強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民族團結、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的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情操的教育;進行社會發展規律和觀點的教育;進行科學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
當然教師還需要具備與時俱進的教育教學觀念。幫助學生在復雜的社會中培養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尊重學生人格,鼓勵其多方面發展,為國家的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㈣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試題)》共包括三部分: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實施建議,在「師德為先、幼兒為本、能力為重、終身學習」的基本理念下,對幼兒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具體要求,包括三個維度、是四個領域,分別對幼兒教師的專業能力、職業道德做了詳細闡述。對《專業標准》進行歸納總結,可以發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兒童觀:堅持以有而為主體,幼兒為本 在《專業保准》的第一部分機提出其基本理念之一為:幼兒為本,「尊重幼兒權益,以幼兒為主體,充分調動和發揮幼兒的主動性;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特點和保教活動規律,提供合適的教育,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將以幼兒為本的兒童觀作為幼兒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保證學前教育質量的重要一筆。 所謂「兒童觀」即對兒童的觀點和看法,北京師范大學龐麗娟教授指出: 「兒童觀是指教師關於兒童的基本看法,包括對兒童身心發展特點、規律和心理發展動力等一系列問題的一般性認識及由此形成的對兒童的特定期望等」。該標准凸顯了幼兒教師應堅持以「學習為主體,幼兒為本」的兒童觀,主要表現為: 第
一,在理念上,應堅持以兒童為本,尊重有而作為個性的獨立性、特殊性,主動性,對其進行適宜的教育。 第
二,在對幼兒的態度上,要關愛、尊重、信任幼兒,不可歧視,以正確的態度看度,撅起」小大人觀「等其他人不重視或不能正確認識兒童的觀點。 第
三,對幼兒的教育教學,幼兒教師應掌握有而不同發展階段的身心特點及規律,了解幼兒個體的一般特點及差異性,為幼兒創造條件,鼓勵其主動、積極的學習,對幼兒施以適當的教育。 (二)教育觀:體現人體注意教師觀 所謂教師觀,即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地位、權利的認識。傳統教師觀將教師比作為蠟燭、園丁,雖然蘊含教師默默付出的偉大,但是也將較之於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是知識的代言人、傳遞著。人本主義流派對傳統的教師觀提出挑戰,以馬斯洛、羅傑斯等為代表的人體注意者認為教師應與兒童平等,尊重兒童的主題性,發揮兒童的獨立性。以羅傑斯為代表,「在其學習者中心理論」基礎上,提出「教師及促進者」的觀點:為人教師在兒童學習過程中的地位應該是一個「待著」,教師的作用是為兒童創造一種適宜學習的氛圍,主張教師同學生之間建立具備「真實」、「理解」、「接受」三種品質的師生關系,作為促進者,幫助者,輔助者、合作者促進兒童的學習。 教師的教師觀直接決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方法、評價模式以及師生的交往模式,因此作為幼兒教師專業的標准及依據,《專業標准》借鑒人本主義教師觀的理念,對教師的教育行為提出明確要求,表現為:第一,強調幼兒園環境的創設,包括硬體環境如玩教具,游戲場所,同時還包括從軟環境如良好的師幼關系,要求幼兒教師了解兒童的身心關系,用適當的語言與其交流,同時帶著愛心、耐心在尊重、新人幼兒的前提下與幼兒交往。
㈤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可分為哪三個維度分別包括了幾個領域試結合自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包括專業理念與師德、專業知識、專業能力三個維度:它是從職業與認識、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等十四個領域進行闡述的,基本要求如下: 專業理念與師德 (一)職業理解與認識 1.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政策,遵守教育法律法規。 2.理解中學教育工作的意義,熱愛中學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 3.認同中學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特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 4.具有良好職業道德修養,為人師表。 5.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二)對學生的態度與行為 6.關愛中學生,重視中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保護中學生生命安全。 7.尊重中學生獨立人格,維護中學生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一個中學生。不諷刺、挖苦、歧視中學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中學生。8.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中學生的不同需要。9.信任中學生,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中學生的自主發展。 (三)教育教學的態度與行為 10.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將中學生的知識學習、能力發展與品德養成相結合,重視中學生的全面發展。 11.尊重教育規律和中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每一個中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12.激發中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培養中學生學習興趣和愛好,營造自由探索、勇於創新的氛圍。13.引導中學生自主學習、自強自立,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四)個人修養與行為 14.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 15.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16.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17.勤於學習,不斷進取。18.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專 業知識 (五)教育知識 19.掌握中學教育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方法。 20.掌握班集體建設與班級管理的策略與方法。21.了解中學生身心發展的一般規律與特點。22.了解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及其教育方法。23.了解中學生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發展的過程與特點。24.了解中學生群體文化特點與行為方式。 (六)學科知識 25.理解所教學科的知識體系、基本思想與方法。 26.掌握所教學科內容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與技能。27.了解所教學科與其它學科的聯系。28.了解所教學科與社會實踐的聯系。 (七)學科教學知識 29.掌握所教學科課程標准。 30.掌握所教學科課程資源開發的主要方法與策略。31.了解中學生在學習具體學科內容時的認知特點。32.掌握針對具體學科內容進行教學的方法與策略。 (八)通識性知識 33.具有相應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 34.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35.具有相應的藝術欣賞與表現知識。36.具有適應教育內容、教學手段和方法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知識。 專 業能力 (九)教學設計 37.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 38.合理利用教學資源和方法設計教學過程。39.引導和幫助中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十)教學實施 40.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氛圍,激發與保護中學生的學習興趣。 41.通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方式,有效實施教學。42.有效調控教學過程。43.引發中學生獨立思考和主動探究,發展學生創新能力。44.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滲透應用到教學中。 (十一)班級管理與教育活動 45.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幫助中學生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 46.注重結合學科教學進行育人活動。47.根據中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德育活動。48.針對中學生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有益身心健康發展的教育活動。49.指導學生理想、心理、學業等多方面發展。50.有效管理和開展班級活動。51.妥善應對突發事件。 (十二)教育教學評價 52.利用評價工具,掌握多元評價方法,多視角、全過程評價學生發展。 53.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54.自我評價教育教學效果,及時調整和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十三)溝通與合作 55.了解中學生,平等地與中學生進行溝通交流。 56.與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經驗和資源,共同發展。57.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合作,共同促進中學生發展。58.協助中學與社區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關系。 (十四)反思與發展 59.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教育教學工作。 60.針對教育教學工作中的現實需要與問題,進行探索和研究。61.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
㈥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中要求幼兒園教師應具備哪些專業知識
主要有:唱歌跳舞,彈琴畫畫,普通話標准.
具備良好的心理素養,懂得幼兒心理學知識等.
㈦ 我國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的基本理念
那個基本理念的話可能就是愛護小朋友,而且的話要耐心,非常的不錯。
㈧ 《幼兒園教師專業標准》包括哪些內容
一、專業理念和師德(靈魂和核心)
1、職業理解與認識(熱愛、理解、敬業、認同、修養、) 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和政策,遵守教育法律和法規。理解幼教工作的意義,熱愛學前教育事業,具有職業理想和敬業精神。認同幼兒園教師的專業性和獨立性,注重自身專業發展。具有有良好的職業的道德修養,為人師表。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積極開展協作與交流。
2、對幼兒的態度與行為 (關愛、尊重、信任、重視、) 關愛幼兒重視幼兒身心健康,將保護幼兒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尊重幼兒人格,維護幼兒合法權益,平等對待每位幼兒。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信任幼兒尊重個體差異,主動了解和滿足幼兒身心發展的不同需求。重視生活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價值,讓幼兒擁有快樂的幼兒園生活
3、幼兒保育和教育的態度和行為(2個注重4個重視) 注重保教結合,培養幼兒良好的意志品質,幫助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注重保護幼兒的好奇心,發掘幼兒的興趣和愛好。重視環境和游戲對幼兒發展的獨特作用,創設富有教育意義的環境和氛圍,將游戲作為幼兒的主要活動。重視豐富有耳朵方面的經驗,將探索交往等實踐活動作為幼兒最重要的學習方式。重視自身日常態度言行對幼兒發展的重要影響與作用。重視幼兒園、家庭和社區的合作,綜合利用各種資源。
4、個人修養和行為(情感、態度、行為言談、著裝、) 富有愛心、責任心、耐心和細心。樂觀向上、熱情開朗、有親和力。善於自我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勤於學習不斷進取。衣著整潔得體,語言規范健康,舉止文明禮貌。
二、專業知識(必備素質與條件)
1、幼兒發展知識(4個了解1個掌握) 了解關於幼兒生存和發展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及保護政策。掌握不同年齡的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規律和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政策與方法。了解幼兒在發展水平速度與優勢領域等方面的個體差異,掌握對應的政策與方法。了解幼兒發展中容易出現的問題與適宜的對策。了解特殊需要的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及教育策略與方法。
2、幼兒保育和教育知識(熟悉、掌握、熟知、掌握、了解) 熟悉幼兒園教育目標任務內容要求和基本原則。掌握幼兒園環境創設、一日生活安排、游戲與教育活動、保育和班級管理的知識和方法。熟知幼兒園安全應急預案,掌握意外事故和危險情況下幼兒安全防護與求助的基本方法。掌握觀察、談話、記錄等了解幼兒的基本方法。了解0-3歲嬰幼兒保教和幼小銜接的有關知識與基本方法。
3、通識性知識。 具有自然科學人文科學。了解中國教育基本情況。掌握各領域的教育特點與基本知識。具有相應藝術欣賞與表現的 知識。具有一定的現代信息技術知識。
三、專業能力(必備素質與條件) 1、環境的創設與利用 創設有助於促進幼兒成長、學習、游戲的教育環境。 2、一日生活的組織與保育。 合理的安排幼兒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將教育靈活的滲透到一日生活中。 3、游戲活動的支持與引導 充分利用與合理設計游戲活動空間,提供豐富、 適宜的游戲材料,支持引發和促進幼兒游戲。
4、教育活動的計劃與實施
5、激勵與評價 關注嬰幼兒日常表現,及時發現和賞識每個幼兒的進步,注重激發其積極性和自信心。有效地運用評價結果,指導下一步的教育活動的開展。
6、與幼兒進行有效溝通、與同事合作交流、共同發展,與家長有效溝通與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發展。
7、反思與發展 主動收集分析相關信息,不斷進行反思,改進保教工作,制定專業發展規劃,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