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將幼兒指南的實施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一、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意涵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是幼兒在園一天的全部經歷,是回幼兒生命充實與答展現的歷程,杜威曾提出幼兒的一日生活就是「個體在參與、體驗與創造中,利用環境自更新的歷程」。
在《指南》的「說明」部分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
Ⅱ 怎樣把《指南》的實施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
一、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意涵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是幼兒在園一天的全部經歷,是幼兒生命充實與展現的歷程,杜威曾提出幼兒的一日生活就是"個體在參與、體驗與創造中,利用環境自我更新的歷程"。 在《指南》的"說明"部分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也就是說幼兒為了學會生活、通過生活來學習生活,學習與生活相互交融,學習、生活、發展三位一體,就是幼兒學習最大的獨特之處。 二、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指南》對各年齡階段的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提出了目標,同時可以看到各領域的目標與幼兒的一日生活是密切相聯的,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實現《指南》各領域目標的機會,有很多的教育價值。 例如:入╱離園環節(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餐點、盥洗等生活環節(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戶外活動環節(健康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 三、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中的教育價值一日生活環節中蘊含著很多教育價值,教師自身能否發現並合理利用這些價值,是我們教育實施的關鍵。下面我以一日生活活動環節為例來具體介紹一下《指南》的實施和融入。 1.入園、離園環節☆健康領域在"身心狀況"中的目標2提出幼兒"情緒安定愉快",我們在入園、離園環節就可以引導幼兒保持愉快的情緒,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中的目標1提出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我們針對班級中個別晚來園的幼兒進行家園溝通教育,讓幼兒逐步養成每天按時睡覺、起床的習慣。目標2提出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入園環節中有讓孩子參與自主游戲活動,培養他們整理玩具、圖書等活動材料的能力。 ☆語言領域在"傾聽與表達"中的目標2提出幼兒"願意講話並能清楚的表達",在入園、離園環節引導幼兒大方地和父母、老師、同伴打招呼,願意與他人交談。目標3提出幼兒"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我們的孩子能在成人的示範引領下,使用恰當的禮貌用語。 ☆社會領域在"人際交往"中的目標1提出幼兒"願意與人交往",在入園、離園環節中幼兒願意與小夥伴一起游戲,願意和長輩交談,有事情願意告訴長輩等行為中引導。
Ⅲ 幼兒園安全教育,國學教育,怎麼融入到一日生活中
把《指南》的實施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就是在幼兒園的每一天的每一個環節或者所有活動中,滲透《指南》的精神,引導幼兒朝著指南的目標的方向學習與發展。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在一日生活中進行的,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都蘊含著豐富的學習與發展的契機。下面以生活環節為例: 為幼兒營造安全、衛生、溫馨、自主的生活環境,密切關注幼兒身體狀況、情緒反應和情感體驗,提供自我服務、服務他人的機會,學習保護自己,體驗健康安全生活的重要,感受共同生活的樂趣,養成文明生活的習慣。
Ⅳ 如何將《指南》的實施融入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
一、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意涵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是幼兒在園一天的全部經歷,是幼兒生命充實與展現的歷程,杜威曾提出幼兒的一日生活就是"個體在參與、體驗與創造中,利用環境自我更新的歷程"。 在《指南》的"說明"部分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
Ⅳ 怎樣將指南貫穿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
在《指南》的"說明"部分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也就是說幼兒為了學會生活、通過生活來學習生活,學習與生活相互交融,學習、生活、發展三位一體,就是幼兒學習最大的獨特之處。
Ⅵ 應用大腦皮質的活動規律安排幼兒一日生活
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在園一日活動不僅有利於幼兒園各種活動的有序開展,更重要的是能夠滿足幼兒多方面的發展需要,幫助他們獲得有益於身心發展的經驗。正因如此.我們應重視對幼兒在園一日活動安排的研究。《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對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在園一日活動都有相關規定。教育部2012年12月頒布實施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非常強調一日活動對於幼兒學習和發展的價值,強調教育要自然地融入幼兒的生活,強調要以幼兒為本,讓幼兒自由、自主、快樂地參與活動。然而,對照《指南》,審視幼兒園的現實情況,我們發現許多幼兒園在安排幼兒在園一日活動時還存在諸多問題,如活動環節安排過於緊密,忽視生活環節的教育價值,重集體教學,輕自主游戲,重室內活動,輕戶外自主活動,等等。如何解決以上問題,為幼兒創設一個貼近其經驗和需要,自由、寬松,能促使其充分自主活動的環境,科學、合理地安排幼兒的一日活動,從而促使幼兒快樂成長呢?對此,我們進行了深入思考,並開展了廣泛的實踐探索,本文結合一個幼兒園的「半日活動」設計案例加以闡述。
一、整合有關內容,優化活動環節
《指南》倡導在一日活動安排中要關注幼兒的自主活動,在一日活動安排中要保證幼兒有足夠的自由活動時間,教師要善於啟發引導幼兒,充分發揮幼兒的主動性、積極性。但據筆者觀察,在某所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幼兒園安排的「半日活動」中,一個上午足足安排了1O個活動內容。為了全面安排這些活動內容,時間精確到了以「分」來計算的程度。
Ⅶ 怎樣把指南的實施融入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李靜媛
一、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意涵幼兒園的一日生活是幼兒在園一天的全部經歷,是幼兒生命充實與展現的歷程,幼兒的一日生活就是"個體在參與、體驗與創造中,利用環境自我更新的歷程"。 在《指南》的"說明"部分提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也就是說幼兒為了學會生活、通過生活來學習生活,學習與生活相互交融,學習、生活、發展三位一體,就是幼兒學習最大的獨特之處。 二、幼兒園一日生活中各領域的教育內容《指南》對各年齡階段的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提出了目標,同時可以看到各領域的目標與幼兒的一日生活是密切相聯的,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都蘊含著實現《指南》各領域目標的機會,有很多的教育價值。學前教育余老師 例如:入╱離園環節(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餐點、盥洗等生活環節(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戶外活動環節(健康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 三、幼兒園一日生活環節中的教育價值一日生活環節中蘊含著很多教育價值,教師自身能否發現並合理利用這些價值,是我們教育實施的關鍵。下面我以一日生活活動環節為例來具體介紹一下《指南》的實施和融入。 1.入園、離園環節 ☆健康領域在"身心狀況"中的目標2提出幼兒"情緒安定愉快",我們在入園、離園環節就可以引導幼兒保持愉快的情緒,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 在"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中的目標1提出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我們針對班級中個別晚來園的幼兒進行家園溝通教育,讓幼兒逐步養成每天按時睡覺、起床的習慣。目標2提出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入園環節中有讓孩子參與自主游戲活動,培養他們整理玩具、圖書等活動材料的能力。 ☆語言領域在"傾聽與表達"中的目標2提出幼兒"願意講話並能清楚的表達",在入園、離園環節引導幼兒大方地和父母、老師、同伴打招呼,願意與他人交談。目標3提出幼兒"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我們的孩子能在成人的示範引領下,使用恰當的禮貌用語。 ☆社會領域在"人際交往"中的目標1提出幼兒"願意與人交往",在入園、離園環節中幼兒願意與小夥伴一起游戲,願意和長輩交談,有事情願意告訴長輩等行為中引導。 在"社會適應"中的目標1提出幼兒"喜歡並適應群體生活",觀察每天的入園環節幼兒喜歡上幼兒園,願意主動參加集體活動,融入集體活動中表現積極、快樂。目標3提出幼兒"具有初步的歸屬感",喜歡自己的幼兒園和班級,積極參加集體的活動。 2.餐點、喝水、如廁、盥洗、午睡等生活環節 ☆健康領域在"生活習慣與生活能力"中的目標1提出幼兒"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我們在幼兒園堅持讓幼兒午睡,做到不偏食挑食、不暴飲暴食,吃東西引導幼兒細嚼慢咽等。目標2中提出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幼兒園孩子都有自己的一個儲物櫃,引導幼兒整理自己的物品。 在"動作發展"中的目標3提出幼兒"手的動作靈活協調",幼兒園進餐環節時幼兒使用勺子、筷子吃飯,引導幼兒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進行活動等都是滲透教育一種。學前教育余老師交流 ☆語言領域在"傾聽與表達"中的目標3提出幼兒"具有文明的語言習慣",在幼兒園午睡、盥洗等環節的教育滲透就可以引導幼兒根據場合調節自己的說話聲音的大小、語氣等。 ☆科學領域在"數學認知"目標2中提出幼兒"感知和理解數、量及數量關系",我們幼兒園的餐點環節中充分滲透教育幼兒通過分發碗盤、點心等來感知一一對應和數數的方法,在生活的實際運用中進行學習和比較。 3.戶外活動環節 ☆健康領域戶外活動我們最先考慮的是發展幼兒的身體健康,形成健康的體態、愉快的情緒等,同時動作的平衡、協調、靈敏、力量等也是戶外活動發展的一部分。健康領域的大多數目標可以通過戶外活動來實現的。 ☆語言領域在"傾聽與表達"中目標1中提出幼兒"認真聽並能聽懂常用語言",在戶外活動中老師的活動要求講解時孩子們要對說話的內容注意聽並作出回應。 ☆科學領域在"科學探究"中目標3中提出幼兒"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象",戶外活動中幼兒就能通過直接感知和接觸發現活動材料的軟硬、光滑、粗糙等特性,還能在戶外活動中感知體驗天氣變化、季節不同的特點。 ☆藝術領域在"感受與欣賞"中目標1中提出幼兒"喜歡自然界與生活中美的事物",我們的幼兒在戶外活動中可以感受自然界中的鳥鳴、風聲等好聽的聲音,引導幼兒感受並熱愛自然界的美。 在"表現與創作"中目標2中提出幼兒"具有初步的藝術表現與創造能力",在我們的戶外活動中引導幼兒跟隨熟悉的音樂做身體動作等就是藝術表現的一種教育。 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在任何一個生活環節中都是綜合的表現出來的,我們在這里分領域的說明某一環節有利於《指南》中哪些目標教育的融入,只是簡單的分類,其實幼兒園里幼兒的一日生活中處處都有教育,只要我們老師有心將《指南》中的理論有機地融入到幼兒一日生活中,讓幼兒的生活能健康成長。 實施《指南》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1.關注幼兒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兒童的發展是一個整體,要注重領域之間、目標之間的相互滲透和整合,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協調發展,而不應片面追求某一方面或幾方面的發展。 2.尊重幼兒發展的個體差異。幼兒的發展是一個持續、漸進的過程,同時也表現出一定的階段性特徵。每個幼兒在沿著相似進程發展的過程中,各自的發展速度和到達某一水平的時間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兒發展進程中的個別差異,支持和引導他們從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發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達《指南》所呈現的發展「階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兒。 3.理解幼兒的學習方式和特點。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嚴禁「拔苗助長」式的超前教育和強化訓練。 4.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幫助幼兒逐步養成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於探究和嘗試、樂於想像和創造等良好學習品質。
Ⅷ 如何在幼兒一日生活中貫徹落實指南精神
內容摘要:2012年,對我國所有幼教工作者來說都是無比欣喜的一年。在貫徹《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問題》的重要舉措下,教育部印發了《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多個政策、法規的出台為中國學前教育吹響了「春天」般的號角,在喚醒每一位幼教工作者的熱情也開啟了多年來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指南》作為我國目前最具科學性、先進性、實效性、操作性的幼教指導綱領,如何開展有效的學習活動,提高教育者理解、執行的能力,並將《指南》精神貫徹落實到幼兒園的一切教育教學工作中,是每一個幼教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探討的問題。而面對《指南》,原有的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調整將如何展開?怎樣能將《指南》中的「學習與發展目標」落實在現行的課程中?如何將領域目標的學習與幼兒整體性發展結合起來?幼兒園區域活動作怎樣才能充分尊重幼兒的需要與發展,創設自主學習的環境?成為我們需要不斷學習、探究的話題。關鍵詞:園本課程預設課程生成課程自主學習環境 任何事物的開展,都必須建立在深入了解其精神實質,理解其精神內涵的基礎上才能落到實處。為了全面貫徹《指南》,「幫助教師了解3-6為幼兒學習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和特點,建立對幼兒發展的合理期望,實施科學的保育和教育。」我園開展了全面的學習《指南》的活動。 一、 學習《指南》,引導教師更全面了解《指南》,提升教師理解、運用《指南》解決實際工作中困難的意識與能力。從5月23日《指南》(徵求意見稿)發布,到10月16日《指南》正式頒發,一直牽引著我園全體教師的視線,影響著全園教師教研學習與研討主題。我園向每名教師印發了《指南》文本資料。利用專業培訓與業務學習時間,開展了《指南》的集體學習活動。成立《指南》學習小組,集體、小組學習相結合,領會《指南》精神與實質,明確各年齡階段「學習與發展目標」。以園長牽頭的園領導班子共同參與學習《指南》的組織與實施,年級組長擔任學習小組長。園長、教學副園長、教研主任分別兼任各年級組的學習指導。逐條、逐句認真學習,並針對每一條目標及指導建議提出針對性分析、闡述,力求每位老師都能明確。 二、 對照《指南》,反思園本課程中的問題。所謂「園本課程」,顧名思義就是指以幼兒園之「本」為基礎的課程。這個「以幼兒園之『本』為基礎的課程」應該是在落實國家課程、落實地方課程的過程中自然形成起來的,而且符合本園實際,帶有本園個性色彩的課程方案。其中包括自己清晰的課程理念、可操作的課程目標、有本土色彩的課程內容、有效可行的實施形式、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為和較完整的課程評價等,是一種帶有明顯探索色彩的課程實踐研究。」對於教育者,在實施教育的過程中都需要通過課程活動作為載體,以完成課程教育目標,促進受教育者在原有基礎上的提高與發展。課程的計劃性是幼兒園課程中重要的一個特點,而「預先設定的課程」是幼兒園落實教育目標,實施教育手段的途徑,是幼兒園課程中的重要活動和必不可少的活動,也是區別於家庭的「隨意教育」和社會的「無目標化」教育的本質所在。但對於我園現行的「主題化探究活動課程」,有很多活動中幼兒更渴望開展教師預設課程以外的活動。這些預設計劃以外的課程就成為幼兒興趣指引下產生的「新課程」業內也稱其為「生成課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園應為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求,使他們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基於此,我園在經過十年的學習---設計----嘗試----反思----修正----再實驗-----再修正-----總結成形的過程中,不斷調整教學內容與教育目標,結合我園周邊及社區特有的環境資源,不斷構建改造課程內容。在多年的摸索與反復實踐中,園本課程雛形基本形成。融合「奧爾夫音樂教學」、」「分享閱讀」的「探究式主題活動整合課程」不僅承載著我園「啟迪童真、開發潛能、實現多元化全人發展」的辦園宗旨,也指導著全體教師和孩子們的所有活動。課程將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各個領域的教育目標融合於不同主題的活動中。這一點也完全符合《指南》「關注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的整體性」的觀點。 在以往園本課程的多次實施與構建過程中,從未得到過如《指南》這樣具體的指導。在學習《指南》的過程中,我們開始反思原有課程中的問題與不足: 1、園本課程中預成課程占據整個課程的90%,大部分由老師預先設計,以教師教學組織活動為主,雖然容易執行,易於操作。但也約束了老師對活動的拓展,不易激發幼兒繼續探究的興趣。 2、為了平衡幼兒園同年齡間班級的教學水平的差異,幼兒園在同年齡段統一制定課程,班級老師疏於思考也互相拷貝教學活動,雖然主題活動學習面涉及全面,但班級幼兒個性化發展需求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不利於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需要。 3、區域學習主要以幼兒無意識隨意游戲和老師規定開展的游戲為主;科學區(益智區)多以領域目標直接指向材料,缺乏對材料與主題融合性探究的思考,個別班級很少考慮到材料的層次性和幼兒個性化需求。 在學習《指南》、對照《指南》反思問題中我們開始嘗試以下策略以調整全園的課程實施: 三、對照《指南》調整園本課程中幾點策略: (一)、以《指南》目標為參照,調整預定課程與生成課程,根據幼兒興趣選擇「生成課程」內容。一方面,引導老師著重學習實施《指南》應把握的要點,探討「如何在課程中體現要點?」;另一方面,由年級對照《指南》標准,分析園本課程中「預成課程目標」是否可以用孩子們正在探究的話題作為載體,將目光由單一的完成活動轉化到通過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感興趣的話題發展該項「學習與發展目標」上來。簡而言之,就是:用幼兒感興趣的「生成活動」來完成「預成活動」的預期學習目標。如此看來,可以促進幼兒發展某一目標的課程載體並不一定只有一個,也並不一定要用預成的某一個活動才能完成。只要教師准確把握不同年齡幼兒發展規律和認知特點,心中裝著目標,用善於觀察、真誠關愛、尊重理解的心態聆聽孩子們的內心的聲音,所謂的「預成」與「生成」是可以互相轉換的。課程調整中,園長親自深入班級指導課程的調整與活動的設定,教研主任、年級組長和老師共同制定課程網路、課程教學目標、學習與發展目標以及教學內容。將原有的主題活動教育目標及幼兒學習目標進行梳理,將適宜性目標和化解的子目標與《指南》對照,符合年齡特點的保留,不符合的刪除。將深度、難度不適宜的目標進行調整,使得課程中涉及到的目標更科學、更接近於《指南》中的參考目標。《指南》指出:「重視幼兒的學習品質。幼兒在活動過程中表現出的積極態度和良好行為傾向是終身學習與發展所必需的寶貴品質。要充分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另一方面,指引老師捕捉幼兒學習興趣點,選擇適宜的學習內容開展活動,落實目標。對於正在探究「恐龍樂園」的大一班孩子來說,恐龍的大小是他們最近最熱衷的話題之一,許多孩子多次問:「老師,霸王龍真的有18米長嗎?18米是多長呀?」圍繞孩子們的問題,曾老師依據《指南》(科學目標:(二)2、初步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5~6歲)。將活動調整為恐龍大調查----測量恐龍,學習目標調整為:「學慣用數學的測量方式感知恐龍的不同,體驗不同恐龍的空間大小,學會用數學的方式解決實際問題」。她和
Ⅸ 為什麼要把指南的實施融入到幼兒園一日生活中
用指南」的契機,我就以我們班級如何將語言領域的目標融入幼兒一日生活中做一些歸納和整理。 一、入/離園環節 傾聽與表達:使用禮貌用語打招呼、告別;主動和老師、同伴打招呼、告別;與 同伴分享在家的所見所聞所想;傾聽同伴的分享並發表自己看法。 閱讀與書寫准備:認讀自己的姓名;閱讀並理解衣帽架旁的換衣服、換鞋、放書 包的提示。 二、餐點、飲水、如廁、盥洗、午睡等環節 傾聽與表達:傾聽教師的指令,並做出相應的回應;能根據場合調節自己說話聲 音的大小;有意識地傾聽與自己有關系的信息;願意表達自己如廁、 飲水、盥洗的需要;使用禮貌的語言勸阻不文明的行為。 閱讀與書寫准備:閱讀並理解廁所的標志,如男廁所、女廁所、沖一沖、排排隊 等;對餐廳的環境布置感興趣,並嘗試進行閱讀理解;自己 討論並繪制班級公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