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幼兒園培訓會區域

幼兒園培訓會區域

發布時間:2021-01-11 13:37:57

㈠ 如何組織幼兒開展區域

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幼兒園充分挖掘各種教育資源,使得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更加充足,教育形式趨於多樣化。幼兒園區域活動以其個別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兒的個體差異,滿足了幼兒個體發展的需要,成為了幼兒園教師及幼兒所喜歡的活動形式,也是對集體教育的有效補充,而且也是落實《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所指出的「幼兒園教育應為幼兒提供自由活動的機會,支持幼兒自主的選擇、計劃的活動」和「為每個幼兒提供表現自己長處和獲得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最有效的措施。區域活動承載著獨具的教育價值,既把課內和課外的行為、情感、技能有機聯系起來,將教育者的教育意圖滲透其中,又具有自主性、自選性、小組性,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教育形式之一。那麼幼兒園如何更好開展區域活動,下面結合實際工作,就此問題淺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一、精心准備

在區域活動中最重要的是准備工作,因為它起著決定性作用,關系著區域活動是否正常開展。它包括區域環境的創設和區域材料的准備,在區域活動中活動和材料是活動成功的關鍵,只有在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中孩子才會獲得經驗和知識。

(一)創設有效利用的區域環境

區域的設置並不是越高檔、越豪華、越漂亮越好。《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與利用,有效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設置的規劃和環境創設要根據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具體要求,以及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來規劃,要但它是不是便於孩子活動,利於孩子發展,符合孩子的需要。環境的創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幹擾,從而使幼兒能專心地投入活動,充滿信心地探索問題,這才識創設區域環境應該重視的問題,也是它的價值所在。

我們的區域設置是由教師與幼兒共同商定布置的,主要採用固定與靈活相結合的方式,讓幼兒具有固定的區域位置,又可根據教學的需要和幼兒的興趣靈活設置、調整區域的場所,滿足不同的幼兒需要,也讓幼兒自主選擇自由活動,達到探索的目的。

在區域設置時,還應注意動靜分區,如把圖書角、計算角、角色區安排在靠室內的地方,把科學區、表演區、動手區、音樂區安排在靠室外的地方。

(二)投放可操作性的材料。

皮亞傑提出:「兒童的智慧源於材料。」在區域活動中,材料的投放是一項既重要又復雜的工作。重要性體現在材料提供少了,區域活動就無法正常開展;材料的復雜性體現在要保證幼兒有興趣探究,又要保證幼兒取得與教育目標相一致的探究結果。因而,材料的投放關繫到活動是否成敗的關鍵因素。那麼,如何投放區域活動中的相關材料以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求呢?

首先,材料要具有探究性。材料的探究性是指材料必須能夠引導幼兒動手、動腦的活動。我們之所以提出材料必須有探究性,是因為只有具有探究性的材料,才能引發幼兒動手、動腦,支持幼兒的游戲和各種探索活動,才有利於引發、支持與周圍環境的積極互動。更重要的是兒童在動腦思考的基礎上動手操作,是兒童是動腦思考和動手操作交織進行的活動,不能讓幼兒開動腦筋思考的動手操作不能看作是探究活動。例如,我們在上《船》的主題活動時,如果交給幼兒幾艘船的模型,讓幼兒找找船的外型特徵有哪些不同,或是船有幾層樓,這些都不算是探究活動。如果是交給幼兒各種材料,如紙板、泡沫、膠水、小刀、蠟光紙等,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自己製作出簡單的船,這就是一種探究活動。因此,我們在材料的提供上,還應密切注意材料的探究性。

其次,材料的多層次性和多樣性。材料的多層次性是指材料的投放必須根據幼兒的興趣需要和不同發展水平,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層次的提高。在開展主題活動為《美麗的花》中,在美工區,我有意提供兩種不同的範例讓幼兒選擇,一種是畫好的花的輪廓讓幼兒圖色,一種是畫不同的花讓幼兒自己畫出花的莖和葉子,也可進行添畫。不同層次的幼兒就能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進行選擇。材料的多樣性是指材料圍繞教育目標具有可操作性、趣味性、可變性。在同為《美麗的花》的主題活動中,「認識花」這一活動就可以提供彩色筆、蠟筆、印模、剪刀、紙、膠水、顏料等,讓幼兒進行畫花、印花、剪花、折花、染花、插花,滿足幼兒的不同需要,激發幼兒的興趣,吸引幼兒主動參與。這也是區域活動深受幼兒喜愛的主要原因。所以,這就要求材料的提供應注意多層次性和多樣性,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

二、用心組織與指導

區域活動中,教師的組織與指導是主要環節,也是主體部分,主要包括幼兒的主動參與和教師的協助參與。教師在這個環節處於主導作用,應放手讓幼兒創造性地、主動性地活動,推動和激勵幼兒在活動中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那麼,教師該如何組織與指導,才能更有效地發揮指導作用呢?

(一)教師與幼兒共同參與制定規則。

區域活動既是幼兒的一種學習活動形式,同時也是教師所組織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因而,區域活動規則的制定應該是由教師和幼兒來共同完成的。

首先,在活動前明確規定。有些活動規則是具有一定的強制性,是要求幼兒在活動前就必須要遵守的。這類規則一般在活動前就必須提出來,如玩沙是幼兒最喜愛的區域之一。如果活動前沒有明確規則,那麼有可能孩子到處揚沙,雖然孩子盡興了,可是眼睛、嘴巴就受傷了。這就要求我們在活動前就說明要求:不準對著別人揚沙,更不準把沙子揚到區域外面去。

其次,在活動中逐步形成。有時幼兒遇到有關規則的問題,教師可以不急於告訴幼兒該怎麼做,而是讓幼兒在談論與反思中逐漸建立起相應的規則。討論往往是圍繞在區域活動中所遇到的帶有普遍性的問題而展開的。而這種問題幼兒又無法自行解決,談論的目的就是要建立起相應的規則,來解決當前所面臨的問題。在活動中爭搶玩具、爭搶角色這類情況,教師便可以組織幼兒就發生的問題展開討論。有一次,在表演區,我投放了一套新服裝,結果全班孩子圍者爭搶服裝,令活動無法正常開展。大家用求救的目光望著我,於是,我把孩子們召集在一起討論如何處理這件事。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了,「不能搶!」「大家一起玩。」「輪流玩!」這是,我趁熱打鐵地說:「大家真懂事,我們輪流玩!沒有輪到的小朋友在旁邊當觀眾,不能上來;輪到的小朋友不能玩太久,也讓更多的小朋友來玩。」就這樣,我和孩子們把規則定下來了。小朋友們又開開心心地玩起來了。採用這種方法制定活動規則,幼兒容易接受,並能在活動中自覺地遵守。

(二)教師的參與指導。

《綱要》指出:「教師應該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活動中教師是催化劑,其工作是協助幼兒沿著興趣的方向發展,應善於捕捉幼兒在活動中出現的新興趣,導向新的游戲。在活動中,教師不能把角色停留在提供活動材料、安排幼兒進入區角、主持幼兒的分工與合作、解決孩子間的糾紛,使幼兒處於高控制之下。而是要善於觀察,還要適時、適當的引導、啟發、激勵,讓幼兒積極主動地活動,讓幼兒有更多機會地表現自己、總結自己,促進幼兒自主性的提高。要不斷地來回在各個區域間觀察和參與游戲,要留意每個孩子的操作能力、交往能力,及時給予鼓勵、表揚,爭對出現的問題選擇適當的時機參與到孩子的活動中去。與孩子一起討論、探索解決問題,真正體現幼兒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地位,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幼兒,逼迫幼兒接受,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活動,使幼兒很快出現厭倦情緒,大大減少幼兒的積極性。

三、耐心的總結評價

總結評價是任何一個活動的重要環節,不可缺少。在過去我們總是在活動後草草收場沒有評價,它的目的在於引導幼兒自發、自願的進行交流、討論、積極表達情感,共享快樂,共解難題,提升經驗,提供充分表現交流學習的機會,同時激發再次活動的願望。評價的結果也往往影響到幼兒以後的活動情況,評價對幼兒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所以,評價也要有一定的技巧,評價的方式有很多種,無論採用何種評價方式,都不能只注重結果,更要注重過程的評價。

(一)幼兒主動評價。區域活動的評價是為了總結活動中表現,為下次活動出謀獻策,鼓勵幼兒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勵幼兒協作創新。激發幼兒再學習的慾望,在評價時,教師應該鼓勵幼兒大膽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為幼兒搭建一個交流的平台,把自己在活動中所見所聞、感受、體驗表達出來。這不僅能增強幼兒的興趣,讓幼兒間有更多的交流機會,不僅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也讓幼兒學會觀察別人總結自己,在幼兒自主評價時,教師少採用鼓勵性語言來引導幼兒,如:你的小手真棒,你搭建的是什麼呀?怎麼建的?你得什麼最有趣?為什麼呢?通過幼兒間互相評價、自由交流、幼兒也從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學習別人的優點,促進幼兒共同進步,提高合作交往意識。

(二)教師整體評價。

教師的評價應該是全面的,具體的根據幼兒的活動情況、抓住幼兒的閃光點加以鼓勵、提出更高的要求,針對幼兒出現的問題提出不足,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意見,根據自己的意見加以總結,教師的評價也可以從多方面進行。

首先,從幼兒形為習慣評價,「今天哪組小朋友主動收拾玩具,哪組小朋友活動時聲音較小,XX小朋友主動把玩具讓給別人等,XX小朋友沒有遵守規則,隨便到別的區搗亂等。

其次,從幼兒掌握的知識技能上評價,今天玩了什麼?學到了什麼本領?在玩動手區時你發現了什麼,你覺得用什麼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最好呢等?
再次,從情感體驗上評價,你玩什麼游戲最高興,為什麼?今天你有什麼快樂的事情要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區域活動是幼兒最高興的活動,如何創造一個適合幼兒發展的環境,如何進一步調動幼兒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如何更好地為幼兒的主動發展服務,我們還會不斷的努力。

㈡ 如何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

《綱要》中指出,幼兒是積極的活動者和主動的學習者。直接經驗感知、操作和游戲活動是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區域活動正好符合了幼兒的這一特點。它向幼兒展現了一個豐富多樣、多功能、多層次、自由選擇活動的環境,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符合自己學習特點和願望的活動。活動區正是以幼兒已有經驗為導向,通過各種開放性材料的投放,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與表達的機會。在這類活動區中,幼兒會綜合運用已有知識,來表達意願、展示能力,在充分體現自己天性和潛力的過程中進行各種創造性活動。由他們根據自己的能力,已有經驗去探索,去發現,使他們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那麼,作為教師的我們,如何才能更加有效的開展區域活動呢? 我認為主要應從區域環境的創設、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區域活動中教師應從這幾方面來思考: 1.區域環境的創設 《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幼兒的發展是在與周圍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實現的,良好的教育環境對幼兒的身心發展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幼兒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既然是個體,他的個性品質就會各不相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對待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會各不相同,區域活動的創設就是要滿足各層次孩子的心理需求,讓他們在區域活動中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探索、學習和發展。根據《綱要》要求,我們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所以在創設各區域時要注意: (1)首先根據幼兒的認知特點、年齡特點、興趣、季節及教學活動的開展,通過與幼兒探討來設置區角。創設的區角,能夠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引發幼兒主動思考,與幼兒產生互動的區域活動環境,要能夠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作用,使活動區域成為促進幼兒自主性學習的一片沃土。 環境的創設應以幼兒的生活經驗能力水平為基本條件,尊重幼兒的經驗創設與他經驗相符合的游戲環境,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比如對於小班的環境創設,由於孩子最典型,最熟悉的生活經驗是就家,接觸最多的是家人,我們就為小班孩子創設了溫馨的,色彩鮮艷的家的環境。 (2)要善於利用班級環境現有的活動空間,採用固定和靈活設置相結合,創設中既要考慮到幼兒之間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間互不幹擾。盡可能地使活動動靜分區:將較為安靜的區域安排在教室裡面的位置:如語言區、計算區;相對會發出較大聲音的活動安排在靠近門口:如表演區、科學區等。並根據游戲情況靈活調整。 (3)要讓環境說話,讓幼兒與環境互動起來。小班幼兒正處於獨立游戲、平行游戲的階段,因此各區域的建立應該要相對獨立而不封閉。 2.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活動區的教育價值主要是附著在區內的操作材料,幼兒通過直接參與各種活動而獲得多種直接、自然的經驗。故操作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靈魂,影響著幼兒活動的內容和進程。投放的材料要要能夠使幼兒增長知識、獲得有益經驗、鍛煉技能、激發情感。 (1)教師要為幼兒提供時間、空間、及工具等方面的物質材料。投放的材料要具安全性、科學性、多樣性,這樣才能充分挖掘其教育價值,才能發展和調動幼兒內部驅動力的,只有在這樣的空間,孩子的心理需求才可以得到滿足的,幼兒才可以自主選擇,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操作,去探索。 (2)根據班級的教育目標,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興趣來投放材料,材料要具有探索性、層次性、遞進性,適宜性、和教育性,材料要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進行活動的機會,滿足幼兒的個別化需要,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環境中玩玩做做,生動活潑、主動愉快地操作學習。並且根據幼兒的興趣和發展的需要及時進行更新和調整。特別要注意利用廢舊物品和自然材料。 比如小班孩子,根據其年齡特點,就要選擇顏色鮮艷、形象生動或者是生活化的材料。在小班時,我們用廢舊的大紙箱、大紙盒、牛奶盒、各種瓶子等製作了形象逼真的床、灶台、飲水機、冰箱、衣櫃等傢具及廚房用具,投放了各種絨毛動物玩具及一些小服裝,給孩子們創設了一個逼真的娃娃家。孩子們一進入到這里,很自然的就模仿起爸爸媽媽,來照顧這些小動物們。當它們的爸爸媽媽,給小動物們穿衣服,餵食物,帶它們出去玩,生病了帶著去看病等等。 3.區域活動中教師對幼兒的指導 比如有一次,娃娃家裡新投入了扣紐扣的操作材料,我向孩子們做了說明,介紹了新增材料應該如何操作。有幾個孩子擺弄了一會兒就走了。只剩下桐桐小朋友還在繼續扣,可是也沒有把紐扣扣上。於是我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和桐桐一起玩。並手把手的教她扣好了幾顆紐扣。這時桐桐說:「我自己來扣一下好嗎?」漫漫地,桐桐扣上了一顆,兩顆…… 從以上實例中我覺得自己在指導策略上還存在一些問題。當桐桐扣不上紐扣時,雖然通過我的指導,孩子及時學會了扣紐扣,但是由於我介入過早,沒有尋找她扣不上紐扣的原因。當發現林林亂畫時,沒有去了解孩子為什麼這樣做就盲目指導,針對性不強。而且使用手把手教的方法和示範法太直接,致使孩子失去自己領會摸索正確方法的機會,還會造成幼兒對老師形成依賴。如果在指導幼兒時,先尋找該幼兒在操作中存在的問題,了解孩子的用意,這樣對孩子的指導就會更有針對性,而且給孩子留下了思考領悟的時間,自己解決問題的空間。 隨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幼兒的興趣,我能根據需要在活動區里投入相應的操作材料。在活動時,注意觀察幼兒的活動情況,當孩子們在活動中遇到困難或不良操作行為時,及時發現並給予幫助與指導,使孩子在活動中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不良行為得到及時糾正。 但是對幼兒的指導策略是值得我深思的。我認為教師在幼兒區域活動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教師要以觀察者的身份隨時關注幼兒。要更好地指導幼兒區域活動,首先要時刻關注幼兒的活動,准確了解幼兒在活動中的需要和表現,關注、了解幼兒已有的經驗是什麼,了解幼兒喜歡玩的是什麼,然後根據觀察的情況,在幼兒探索問題難以深入時,發生糾紛、缺少材料、有破壞性行為等情況下,教師才能及時給予指導。在以上案例中就有體現,通過觀察我發現桐桐遇到困難時,主動給予幫助、指導,看到林林亂畫的現象給予了糾正。讓孩子及時學會扣紐扣、走迷宮的竅門,使孩子在活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迎刃而解。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從而更喜歡這個活動。 (2)教師要以適當的身份適時的參與幼兒的活動。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對活動區里出現新的材料很敏感,也樂意嘗試,但由於不會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會打折,甚至轉移目標,離開游戲。所以在區域活動中不但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和調動幼兒活動的興趣,還需要教師在及時了解和掌握幼兒活動情況的基礎上參與活動,根據活動需要以不同角色帶動幼兒的游戲並巧妙地把教師的意願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幼兒自身的意願。如以上案例中出現的情況,我只注重了參與幼兒的活動,當幼兒出現操作困難及不良操作行為時,只是單一的示範、教授。而忽略了應該在及時了解和掌握幼兒活動情況的基礎上參與幼兒活動,根據活動需要以不同角色帶動幼兒的活動,給予的指導應是間接指導而不是直接代勞。 (3)教師應把握時機,適時介入指導。孩子們對區域活動里出現新的新材料很敏感,也樂意嘗試,但由於不會玩,孩子的好奇心就由此會打折,甚至轉移目標,離開游戲。以上第一個實例中就有體現,雖然教師介入到幼兒的活動中,但是時機把握的還不夠好。由於沒有及時引導,幾名幼兒就對新事物失去探索和嘗試的慾望。如果當這幾個孩子擺弄紐扣沒有扣上時,教師及時介入,教幼兒學會扣紐扣,感受到自己的成功,這幾個幼兒就不會無趣的離開游戲。所以教師在用

㈢ 幼兒教師可以設置哪些學習區來滿足兒童的發展需求

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貫穿於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當中。有相對寬松的活動氣氛,靈活多樣的活動形式,能夠滿足不同幼兒發展的需要,能促進幼兒全面素質的形成、發展和提高。而實踐中常常會因為種種的困惑感到束手無策,以至於區域活動流於形式,發揮不出其應有的效應。怎樣才能更好的開展區角活動呢?這是我們教師值得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區角活動 有效指導 全面發展

區角活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是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活動。然而,在實際活動中,盡管我們都認識到了開展區域活動的重要性,都想方設法獨具匠心的為幼兒開辟了活動場所,如何能更加有效的開展區角活動呢?我覺得從以下幾個方面需要我們注重:

一、教師給幼兒創設科學、合理、有趣的活動區

幼兒園活動區的設置需要教師根據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考慮到幼兒的需要,還要考慮到地域性及幼兒園各方面的具體情況。要讓活動區具有本班特色,兼顧有藝術性、教育性、發展性、多樣性。作為教師應為幼兒創設一個寬松、自由的活動環境,要讓幼兒自主的進入到教師創設的活動區內。在活動中,教師應放手讓孩子們大膽地去參加區角活動,並且逐步把集體活動的內容融入到區角活動中,讓幼兒和夥伴之間一同探索、一同學習,從而在自己本身的基礎上得到提高,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要有目的的觀察活動區中幼兒活動的情況,發現幼兒究竟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應該採取怎樣的措施,引導幼兒主動的參與區角活動,喜歡區角活動,讓幼兒在區角活動中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

例如:在春天伊始,丫丫把家裡的小盆栽帶到了幼兒園,要和小夥伴們分享。 「小花開的真漂亮啊」「你看,你看,這片葉子剛剛開出來,昨天晚上還沒有呢」「它怎麼樣才能長高呢?是不是多澆點水啊?」看著孩子們都很感興趣,我先在課堂上設置了一節「有趣的植物」讓孩子提高課件了解到植物的生產過程,在課余時間在班級的里一角,開設了「植物園」主題區角活動。請幼兒把自己喜歡的植物帶到幼兒園里,孩子們一起觀察、記錄植物的生產過程,了解植物的生長特點。活動區里,張貼了植物的圖片,文字,及孩子自己動手製作的花朵。這個區域小朋友特別喜歡,有的早上一來到幼兒園就迫不急待的去植物園觀察自己的植物了;有的孩子每天都注意給小花小草澆水,增強了孩子的責任感,幼兒能力得到全面發展。

二、教師要提供有選擇性、有目的性、好玩的活動區材料

教師在創設合理的活動區後,在考慮本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基礎上,要理解活動的目標後在活動區中有針對性地選擇、投放材料,投放那些對幼兒的發展有促進作用的操作材料。每個幼兒的家庭背景,認知水平、經驗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區角活動的最大特點就是能為不同能力、興趣的幼兒提供適於其發展的活動環境。因此我們在活動區中應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身心特點投放不同層次的活動材料,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時,要注意提供難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淺入深、從易到難的要求,充分發揮活動材料的優勢。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難易程度不同的活動材料,便於教師對不同能力的幼兒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促進幼兒在原有水平上不同程度的提高。

比如:在「科學角」,教師就可以給幼兒提供一些科學知識形象的玩具或者具體事物,最重要的是要給幼兒提供有趣的能激發他們探索慾望的材料,像:多棱鏡、木瓶堆放、沙漏、天平、奇妙的轉盤等。在「數學區」教師就可以多投放一些多變幾何體、可操作性強的,礦泉水瓶蓋、蠶豆、彩色小石子、冰糕棍、珠子等等。還可以給幼兒投放一些蒙氏數學操作學具,100以內的串珠。

三、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給予幼兒適時適宜的指導

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游戲是非常投入的,因此,教師耐心的觀察和傾聽是非常重要的,這樣能及時地發現幼兒在活動中的情況,從而便於教師及時地加以調整。在觀察中,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大多數幼兒喜歡什麼區的游戲、喜歡的內容是什麼、哪些材料幼兒最為喜歡等等),游戲中哪些情況需要老師介入等等。

怎麼樣才能在最好的時機進行來引導幼兒呢?例如,在教師創設了主題性區角《我們都是好朋友》中,教師提供了各種有關聯的圖片(小朋友和好夥伴、鳥和大樹、手套和手、雨傘和雨鞋、茶壺和茶杯、襪子和鞋子等)的圖片。當教師把這些操作材料與相關資料、圖片投入到活動區中時,幼兒馬上產生了興趣,但是他們只是拿著單張的圖片玩弄,卻沒有想到要把這些圖片配對起來。這時,教師就拿了一張手的圖片問:「小鳥和誰是好朋友啊?」帥帥忙著找出了大樹的圖片,緊接著就有一部分幼兒圍攏過來!教師在觀察的基礎上及時捕捉有價值的內容來引導幼兒進一步的探索和發現,是推動幼兒游戲發展的主導作用。

四、教師在活動中要對幼兒進行客觀、寬松的評價

由教師組織的評價活動可以有很多種,評價的時機也有所區別。教師引導幼兒參與評價,就能發揮幼兒在區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幼兒之間的互動。

㈣ 試論述幼兒園創設學習區域的重大意義

幼兒園創設學習區域目的是為了寓教於樂,讓處在敏感期的孩子,對學習感興趣,版讓孩子在玩中學。權
1、生活化,越貼近孩子生活,孩子的接受程度就越高,教學完成質量也越高。
2、簡單化,幼兒園的孩子由於年齡限制,對很多事物的理解還局限在具象化階段,越簡單具體孩子越容易理解學習。
3、趣味化,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引導把握孩子的學習方向,盡量讓游戲有趣巧妙,調動孩子積極性和主動性。
4、可操作性,游戲盡量充分利用生活中實物、玩具等,隱含著豐富數學概念和屬性,引導孩子通過主動觀察、探索,發現數學解決數學問題。
何秋光學前數學,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感興趣的主題和游戲,從具體到抽象,真正培養孩子的數學思維!讓每個孩子都愛數學!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培訓會區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