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培訓體會

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培訓體會

發布時間:2021-01-11 08:02:48

A. 教育部將如何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嘛。。。。誰規定了只有課本上的知識才是知識呢?學會使用筷子,學會走路,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又有哪一個是必須要用課本呢,就算是做菜做飯,也沒有必要對著食譜千篇一律,總可以對著自己的胃口稍加修改。幼兒園其實不算受教育的階段,只是在這里,可以讓孩子能接觸更加多的同齡人,還有老師在這里引導他們未來的方向。這就夠了

B. 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原因及危害

1、孩子還未上學,就已厭學

處在學齡前階段的孩子,其大腦以及身體的各個器官和組織的發育還不完善,決定了他們還不能像小學生那樣坐下來正規的學習。作為孩子的教育者——家長和老師,非要像對待小學生一樣要求他們,這正如還沒有長出牙齒的嬰兒,非要他吃堅硬的食物一樣,這種違背規律的做法對孩子的危害可想而知。

不管孩子年齡有多小一律要求他們寫字、算數,如果寫不好(這是必然的,因為他們還沒有到能寫好的年齡),家長呵斥、打罵,老師批評,孩子在這種小學化的教育過程中,得不到快樂,而得到的常常是消極的情緒體驗,自然會認為學習就是一件痛苦的事情,於是,對學習產生恐懼和厭惡的心理,結果使孩子還未正式開始學習的過程,就已產生了厭學的情緒,這才是最糟糕的事情!

2、扼殺了幼兒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的快樂

幼兒天性是愛游戲的,專家指出:幼兒在成人意義上的「玩」,其實都是在學習。游戲是幼兒學習的最基本的形式,這是由幼兒的年齡特點決定的。因此,幼兒園作為專門的幼兒教育機構更應該順應幼兒的天性,一切活動都應該在游戲中進行。

否則,就是違背了幼兒教育規律。而小學化了的幼兒教育不顧幼兒的年齡特點,只是單調的讓孩子寫字、算數,剝奪幼兒游戲的機會,泯滅了幼兒活潑好動的天性,剝奪了幼兒的快樂,實質上,小學化的幼兒教育方式是使幼兒失去了學習、創造、和探索的機會,天才被扼殺在搖籃之中。

3、不利於幼兒身體的正常發育,危害了幼兒的身體健康

學前階段的幼兒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決定了他們還不是「坐下來學習」意義上的學生,如果強制幼兒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經系統的傷害,使孩子變得表情呆板;過早過多的進行規范性學習,不利於孩子肌肉、骨骼的發育,會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上的不良症狀的產生,給幼兒的身體健康帶來嚴重危害。

4、不利於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學前教育「小學化」過早的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按照小學生的標准要求幼兒學習、完成作業的做法違背了幼兒的認知水平、認知能力和認知規律。讓幼兒寫、算,進行強制性的學習,他們「玩」的時間被剝奪了,沒有一點自由,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無法發揮,孩子變得像「小大人」,呆頭呆腦。

幼兒過早的背上了沉重的課業負擔,在成人的責備甚至打罵聲中強制學習,活潑好動的個性受到壓抑、摧殘,心靈受到創傷,則難以形成開朗、積極、樂觀、自強、自信、自尊等健全的人格,嚴重的危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5、遏制幼兒智力的全面發展,錯過了幼兒教育的「關鍵期」

學前教育「小學化」強調向幼兒「灌輸」知識,忽視幼兒在游戲中主動的、探索性的學習,忽視了語言能力、數理邏輯能力、初步的音樂欣賞能力、身體各部的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自我評價能力、空間想像能力、自然觀察能力等多智能的全面開發。

而正規的幼兒教育,教師每設計一個游戲活動往往使幼兒得到多種能力的訓練,孩子在這種以游戲為主的教育活動中變得越來越健康、活潑、聰明,比那些會寫多少字、會算多少數的孩子在正式上學以後更有潛力。

(2)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培訓體會擴展閱讀:

國家教育部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規范辦園行為,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保障幼兒健康快樂成長,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來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提出了全方位的標准和要求。

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

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對於幼兒園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予以治理。

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

針對幼兒園不能堅持以游戲為基本活動,脫離幼兒生活情景,以課堂集中授課方式為主組織安排一日活動;或以機械背誦、記憶、抄寫、計算等方式進行知識技能性強化訓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

要引導幼兒園園長、教師及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念,堅持以幼兒為本,尊重幼兒學習興趣和需求,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靈活運用集體、小組和個別活動等多種形式,合理安排和組織幼兒一日生活,促進幼兒在活動中通過親身體驗、直接感知、實踐操作進行自主游戲和學習探究。

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

對於未按規定創設多種活動區域(區角),未提供充足的教具、游戲材料和圖書,缺乏激發幼兒探究興趣、強健體魄、自主游戲的教育環境的,要調整幼兒園活動區域設置,合理利用室內外環境,創設開放的、多樣的區域活動空間。

並配備必要的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教具、游戲材料、圖畫書;要充分利用本地生活和自然資源,遴選、開發、設計一批適宜幼兒的游戲活動,豐富游戲資源,滿足幼兒開展游戲活動的基本需要。

C. 治理幼兒園「小學化」 幼兒園是怎麼做的

幼兒園學小學課程,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近年來,一些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

對於不具備幼兒園教師資格的,教育部強調要督促教師參加專業技能補償培訓並通過考試取得幼兒園教師資格證;對於不適應科學保教需要,習慣於「小學化」教學的,要通過開展崗位適應性規范培訓,提高幼兒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

對於小學起始年級未按國家課標規定實施零起點教學、壓縮課時、超前超標教學,以及在招生入學中面向幼兒組織小學內容的知識能力測試,或以幼兒參加有關競賽成績及證書作為招生依據的,要堅決糾正,並視具體情節追究校長和有關教師的責任,納入規范辦學誠信記錄。

來源:
北京晚報

D. 教育部整治幼兒園小學化惹網友爭議嗎

2018年7月5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

據了解,此次專項治理工作的治理任務包括嚴禁教授小學課程內容、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 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以及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

在北京某培訓機的學前班的招生廣告上,這個面向5—6歲兒童的全日制學前班,其教學內容包括:學習100以內單雙數、相鄰數及按群計數,50以內加減法,各種類型應用題……認讀聲母單韻母復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等。同時包括數學啟蒙、思維訓練等課程。

而在其他學前班的宣傳中,類似的小學一年級可能基本都能找到。有些幼兒培訓機構的課程種類甚至達到10至15種之多,家長們趨之若鶩。

「幼兒園不教,就去培訓機構學!」類似這樣的心理,讓很多家長紛紛選擇將孩子送入課外培訓班,僅僅五、六歲的孩子就這樣套上了學習的「小夾板」,可學習效果卻令人堪憂。

根據教育部2012年印發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只是要求5—6歲幼兒會正確書寫自己的名字、能通過實物操作或其他方法進行10以內的加減運算。

但是顯然,大部分培訓班的培訓內容早已經超過了這些。

南京師范大學教科院教授黃進表示,「這些培訓,一是知識抽象水平超出了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二是教學方式採用『集體上課』,不注重孩子自身的興趣需要和年齡特徵,往往對孩子是一種負擔。」

根據教育進展國際組織此前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世界第一,創造力卻倒數第五。這樣的數據無疑不透露出中國教育的短板之處。

2016年,中國社會調查所曾對武漢、北京等地500位幼兒家長和100位幼兒教師進行調查,七成教師明確表示超前傳授知識不利於孩子成長,提前加壓還會抹殺孩子的想像力。

有研究顯示,孩子年齡越小專注力時間越短:3歲約為9分鍾,4歲約為12分鍾,5歲約為14分鍾。幼兒教育「小學化」是重復型教育,如果強行讓孩子長時間集中注意力,過早灌輸超綱的學習內容,對其身心發展有害而無益。

事實上,早在今年年初,青島、北京等地教委便已紛紛出拳打擊幼兒教育「小學化」,整治培訓班亂象。然而,如今卻仍屢禁不止。背後原因值得我們深思。

作為父母,很多家長都有緊迫感,生怕孩子跟不上,輸在起跑線上。有的家長相信笨鳥先飛,於是讓孩子提前學些;還有的家長則是跟風,看到別的孩子學習,自己也要跟上。

而如今某些學校的「幼升小」考試,設置門欄,其中的題目過難、過於超綱,也無形中促使幼兒園教育小學化。

家長A:我們家孩子上一年級的時候拼音就學了兩個月,老師說了,大部分孩子都會,不會的家長想辦法吧,意思就是外面報班唄!不學行嗎?

家長B:不上學前班,上一年級家長就有的忙了,不會老師就找你!

家長C:什麼時候重點小學考試不挑孩子呢?

幼兒「小學化」教育屢禁不止背後,既有家長們的「望子成龍」情結,也有學校、社會各方面的復雜原因,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解決。

那麼幼兒到底應該學什麼?國外的幼兒教育或許可以給我們提供一些經驗。

比如,日本的幼兒園注重讓孩子多親近大自然,會進行各種各樣的戶外活動,通過玩樂來培養他們健康的身心和與人相處的能力;美國幼兒園則以動手製作手工和戶外活動課程居多;澳大利亞則注重培養孩子們的獨立的人格,建立和夥伴的關系。

E. 如何預防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學習心得

目前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現象應該說是相當嚴重,最明顯的是在書寫方面。早期教育提倡的是培養幼兒早期閱讀的能力,包括英語口語的練習。但是現在好多的幼兒園都為了迎合家長,全然不顧幼兒手指骨骼及肌肉的現有能力,讓幼兒讀寫大量並且復雜的漢字及英文單詞。 從身體上來說,我們的孩子年齡很小,身體沒有發育完全,尤其是手指的小肌肉群沒有發育好,在很小的時候就讓他握鉛筆,他手部的骨骼、肌肉以及力量都沒有達到標准,握起來既吃力又姿勢不正確,可能會造成視力的退化,而且錯誤的握筆姿勢一旦形成了就很難再改過來,由於很辛苦,幼兒會感到很累反而造成了以後的厭學。 這對於幼兒尚未發育健全的身心來說都是一種極大的傷害。許多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的提前開始為孩子惡補拼音、寫字、算術等等。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似有愈演愈烈之勢。 然而,我認為幼兒教育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智力開發,幼兒教學也不只是簡單的知識傳授。科學的幼兒教育應該是一種幼兒綜合能力的培養。如健全的人格、扎實的身體基礎、良好的性格行為習慣都應該從小著手培養,幼兒教育就應該偏重這些方面,能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 現在很多的幼兒似乎都變成了「小學生」, 本該唱歌、跳舞、游戲的孩子,現在卻在埋頭苦學英語、語文、數學……這樣的做法不僅會影響幼兒身心健康的發展,更甚至還可能會因為過早的學業負擔而扼殺了孩子今後的學習興趣。這是很可怕的一種行為!幼兒園的「小學化」教育模式,不僅會給幼兒增添沉重的心理壓力,也束縛住了孩子的個性和想像能力。 在幼兒園里我們主要進行的是幼兒良好習慣的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包括的面非常廣: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良好的品德行為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其實,家長不明白,我們的一日生活都在學習: 我們在進餐的時候教會幼兒正確的用勺、用筷子的方法,吃飯不挑食、不偏食、細嚼慢咽,不拖延時間,飯前便後正確洗手;午睡時會正確、有序的穿脫衣服,做到按時睡眠、起床、安靜睡眠並有正確的睡姿;做游戲時能和小朋友友好相處、不爭搶玩具、不打人罵人; 上課時能認真聽講,專心按老師的要求做,對學習內容有興趣等等很多很多,這所有的一切都促進了幼兒的動手能力、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友好交往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堅持性等良好意志品質的培養,這一切的一切遠比單純的知識學習要更重要得多! 總結對於每個孩子來說,他所學到的最主要也是最寶貴的東西,便是幼兒園老師給他們培養的良好習慣!

F. 教育部治理幼兒園「小學化」,禁止教授小學教學內容,作為家長你怎麼看

我覺得這樣挺好的,教育部這么做,非常適時到位。幼兒園就要有幼兒園該有的學習內容,學習怎麼簡單的生活自理、學習怎麼與其他小朋友相處,學習最基礎的文明禮貌,上幼兒園最重要的就是開心快樂,而不是學業。

G. 幼兒園禁止教授小學課程包括哪些內容

幼兒園學小學課程,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近年來,一些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強化知識技能訓練,「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

針對這一問題,教育部近日展開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要求相關部門通過自查摸排、全面整改和專項督查,促進幼兒園樹立科學保教觀念,落實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堅決糾正「小學化」傾向,提高幼兒園科學保教水平,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教育部要求,幼兒園要糾正「小學化」教育方式、整治「小學化」教育環境、解決教師資質能力不合格問題、小學堅持零起點教學五項內容展開。

其中,對於提前教授漢語拼音、識字、計算、英語等小學課程內容的,要堅決予以禁止;對於幼兒園布置幼兒完成小學內容家庭作業、組織小學內容有關考試測驗的,要堅決予以糾正;並強調社會培訓機構也不得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等名義提前教授小學內容,各地要結合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予以規范。
據悉,專項治理分四個階段進行。其中,第一階段為全面部署,要求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認真制定治理方案,明確工作要求,於2018年8月底前完成。

第二階段為自查與摸排。幼兒園、小學、培訓機構按要求進行自查,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抽查和摸排,於2018年12月底完成。第三階段的全面整改和第四階段的專項督查工作分別於明年4月底前和6月底前完成。
來源: 北京晚報

H. 幼兒園「小學化」現象為何比較嚴重

2018年8月23日報道,日前,教育部辦公廳發布了《關於開展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5項關於幼兒園教學的治理任務,旨在改善幼兒園「小學化」這一現象。但是在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家長的育兒焦慮影響下,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還很難馬上扭轉。

幼兒園「小學化」的具體表現方面,62.7%的受訪者指出有家長送孩子去幼小銜接班、學前培訓班,54.0%的受訪者稱身邊有幼兒園開設拼音、識字和計算等小學課程內容,47.4%的受訪者發現有幼兒園使用教材分科教學,布置書面作業。其他表現還有:進行考試,按分數排名(33.2%),幼兒園管理小學化,統一作息時間,上下課打鈴(33.2%),開設學前專業班、特長班(30.2%),幼兒園環境裝飾中有唐詩、英語、大段文字(20.8%)等。

深圳市民張蓮(化名)的女兒上私立幼兒園大班,她在孩子3歲時給孩子報了美術、英語和舞蹈班,現在還在學習的只有英語。「我給孩子報英語班是希望培養她的興趣,沒有當作學科去學習。」張蓮介紹,深圳教育局會檢查幼兒園有沒有給孩子買學科類書籍,但有的幼兒園會在檢查前提前通知家長把書本放在家裡,很多家長還在家校交流群里問老師為何不教數學語文」。

為什麼幼兒園「小學化」傾向難以馬上扭轉?調查顯示,受訪者認為最大原因是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採取「搶跑」的培養方式(61.2%)。

「目前家長更關注的是孩子在學齡前輸入了多少知識,比如認識多少字、看過多少課外書、會背多少古詩詞、加減乘除掌握了多少、英語在培訓機構學到第幾冊等,特長方面的就更多了。」浙江寧波公立小學有23年教齡的一級教師林聰(化名)坦言,現在的家長憂患意識非常強,很多家長都有「搶跑」心理。

徐姜(化名)是上海某外企采購經理,他的兒子就讀於一所公立幼兒園。徐姜說,他身邊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有焦慮,尤其是媽媽。「因為別人在『搶跑』,自己孩子不跟著跑就會趕不上」。

「有些小學老師不負責任,家長把這種擔憂帶到了幼兒園,催著老師多教課。」張蓮說。

調查中,91.4%的受訪者表示很多幼兒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有「搶跑」心理,其中32.5%的受訪者直言非常多。

受訪者認為幼兒園「小學化」的其他原因還有:部分小學入學時有知識能力測試(55.4%),受學前教育培訓機構宣傳影響(52.7%),幼兒園缺乏科學教育理念(45.8%),幼兒教師教學素質水平低(21.0%),幼升小缺乏很好的銜接機制(17.5%)等。

上海的公立小學嚴格遵守「零起點」教學規定,但很多民辦小學會要求孩子入學前掌握一些拼音識字知識,助長教育「搶跑」風氣。「我家孩子沒有經過小學化訓練,沒有通過民辦小學入學考試」。

湖南師范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湖南文理學院師范學院講師塗麗華認為,首先,整個社會的競爭氛圍使父母自覺或不自覺地去「搶跑」,虛榮心也導致家長相互攀比。其次,幼兒園師資水平有限,不少幼師缺少正確的幼兒教育理念。由於以上原因,許多幼兒園因不提前教拼音、識字等小學內容反而流失生源,而那些以「小學化」特色吸引眾多生源的幼兒園則辦得風生水起。她還指出,幼小銜接失當也是一個重要原因,「一方面有些小學招生時組織『幼升小』考試,另一方面,部分小學認為『幼升小』的孩子本就該懂一些基本拼音、讀寫知識,不再『零起點』教學。而教育主管部門的監管不力,也讓這個問題無法得到有效解決」。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目前從中小學到高考的縱向教育評價,主要還是看學生的考試分數。這樣的評價體系是幼兒園「小學化」問題的根源。其次,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之間的校際差距比較大,很多家長或學生期望能進到更好的學校。而且當前部分幼師在教學中常常將小學的教學模式帶入幼兒園。

閱讀全文

與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培訓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