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各領域的核心經驗和目標的區別
核心經驗,是指對兒童理解和掌握某一學科領域知識和技能至關重要的概念或技能,用來幫助教師確立數學教育的目標和重點;
目標:是指在教學活動中要達到的預期目的,具有維系組織各個方面關系構成系統組織方向核心的作用。
2. 幼兒園科學活動 浮與沉 ,兒童需獲得哪些核心經驗,體現出什麼樣的學習行為
兒童獲得了浮與沉的條件,體現了實踐出真知的學習行為
3. 如何將幼兒園五大領域核心經驗論文
幼兒五大領域中各領域的核心目標有哪些
一、健康領域 情感領域:身體健康,在集體生活中情緒安定、愉快;認知領域: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識,學習保護自己;動作技能領域:生活、衛生習慣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喜歡參加體育活動,動作協調、靈活。 二、語言領域 情感領域:樂於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能清楚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 喜歡聽故事、看圖書;認知領域:注意傾聽對方講話,能理解日常用語; 動作技能領域: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 三、社會領域 情感領域:樂意與他人交往,學習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愛父母長輩、老師和同伴,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認知領域: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 動作技能領域:能主動地參與各項活動,有自信心;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 四、科學領域 情感領域:對周圍的事物、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愛護動植物,關心周圍環境,親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資源,有初步的環保意識; 認知領域: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系並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動作技能領域: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能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 五、藝術領域 情感領域:喜歡參加藝術活動,並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認知領域:能初步感受並喜愛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 動作技能領域: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
4. 如何促進幼兒數學核心經驗的學習與發展
讓幼兒愛上抄學習數學,首先要啟襲發幼兒對數學的興趣,給幼兒建立數學認知,把數學生活化、游戲化、兒童化,最重要的是趣味性,培養幼兒數學思維。
▋生活中有意識的進行數學教育
▋和孩子做親子游戲互動
▋教孩子玩做比較游戲
▋教孩子數數之前要讓孩子理解數字
啟發孩子對數學的興趣,不僅是數數和加減,要更多地聯系實際,讓孩子去發現生活中數與形的關系,並引導孩子理解和運用抽象數字後的實際意義,將數學與他的日常聯系起來,這是父母給孩子做數學啟蒙需要思考的,也是最恰當的方式。
5. 學前兒童科學領域的核心經驗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內容特點
①在引導學前兒童了解周圍環境的同時,了解人體自身版;
②讓學前兒童權感受技術,崇尚科學;
③在認識周圍環境的同時,進行環境保護教育;
④把認識個別物體的屬性和認識物體的多樣性結合起來;
⑤從學前兒童的身邊取材.
6. 幼兒園語言核心經驗論文案例分析怎麼寫
如何在語言活動中培養幼兒創造性思維
培養幼兒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和實踐能力作為當今幼教改革的重要目標,所以在目前探討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作為一線的幼兒教師,怎樣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較行之有效呢?
一、幼兒期就開始培養幼兒的創造性具有重要性、可能性幼兒自身是具潛在創造力的,三至六歲的幼兒精神世界充滿著好奇,探索和幻想,他們的思維往往不受習慣的約束,能根據問題的要求使用一種新的、非同尋常的方法去尋求答案。因此我們要抓緊對幼兒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不要讓他們錯過了這個重要時期。
二、語言與思維有著密切關系,同為智力與創造力的重要因素人們為什麼能通過交談、通信等語言活動來交流思想呢?就是語言和思維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首先,語言活動離不開思維,語言正是思維的內容或結果,思維的水平,往往影響著語言的水平。語言又是思維的工具,幼兒思維能力的發展和語言能力的發展是同時進行的,幼兒掌握語言發展的過程也就是思維發展的過程,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指導幼兒從各個角度去認識事物、描述事物,鼓勵他們去構想不同的答案,語言內容也就新穎、奇特、表達生動,促使幼兒的思維活動呈現多向性、獨特性、變通性,提高幼兒創造性思維的發展,發展語言能力就是發展思維能力,而發展思維能力正是發展智力的核心。
三、幼兒語言教育很多是注入式多,定向思維多。在故事教學中,常見的是教師講,幼兒聽,然後提幾個問題,在老師指點的范圍內學習詞句、記憶情節。在詩歌教學中,有的教師只是機械地讓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讀,直到能背誦為止。有些本來是屬於創造性講述范疇的課型,如續編故事、生活經驗講述等,也被束縛在教師所規定的范圍里,因而限制了幼兒的思維。產生這些現象,往往是由於教師忽略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忽略了幼兒積極性、創造性的特點。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該把幼兒思維活動的定向性,轉變為多向性、變通性,為培養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提供廣闊的思維空間。
四、實施過程營造幼兒語言活動中的寬松氛圍,鼓勵幼兒敢說在幼兒園的語言活動中,首先要給孩子創設一個寬松的心理環境,有了寬松、愉快的氣氛,孩子才想說、敢說,並且感受說的快樂。當然,寬松並不就是讓幼兒隨意自由發言,而是讓孩子感到沒有壓力、不強調對錯與好壞,教師要堅持"理解接納,支持鼓勵"。
1.允許並接受孩子的語言特點在進行語言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多鼓勵、少批評;多支持、少反對;多欣賞、少諷刺;多啟發引導、少消極灌輸。受生活經驗、詞彙量和思維特點的限制,以成人的標准來說,有時幼兒的語言表達的意思不一定準確或恰當,在講述時小班幼兒往往有些詞還不會用,有的孩子就會用方言來表達。盡管這樣,這時我除了引導幼兒准確地表達,還極力地鼓勵與表揚幼兒,因為他們能使用語言解決問題比正確地造句更為重要。
2.耐心滿足孩子語言交往的需要以前在集體語言教育活動時,當有個別孩子把問題答的與教師設想的大致符合時,教師馬上就此小結了,迅速進展下一個問題,這樣往往容易在幼兒之間形成一個思維定勢。教學中教師要幫助幼兒突破定勢,激發幼兒多角度思考問題。
3.減輕孩子語言發展的壓力在教學中,教師往往以競爭來刺激孩子發展,比如在語言活動中,也有比比誰想得快、說得多之類的內容,結果舉手的總是那麼幾個語言發展好的孩子,語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乾脆不舉手了,以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老師總是表揚他們說得好"。其實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學習優勢也各不相同,所以我們要承認差異,並重視差異,不要總是一概以"說得完整"、"用詞豐富"這些統一的標准來評價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層次的評價來對待語言水平不一的孩子。例對稍滯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說了,真好!"來鼓勵、強調個體間的縱向比較,而淡化群體間的橫向比較,讓那些滯後的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而減輕語言發展的壓力,從而讓所有的孩子在真正寬松的語言氛圍中敢說。
7. 淺談幼兒早期閱讀的核心經驗有哪些
1.向幼兒展示成熟的語言 首先,從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傾聽到比日常生活中更為豐富,也更為規范的語言,從而獲得模仿的範例。幼兒在閱讀時,常常可以感受到漢語一般詞序的排列結構;如何將零星的詞彙組合成簡單的句子以及詞序的變換可構成不同的句型。 其次,早期閱讀作品為幼兒形象化的語言提供了機會。如:「小,小貓在撐桿跳,小狗在數蜻蜓,刺蝟在地上打滾……」等等。這些語言清楚,准確,具體形象,為小朋友表達他們對周圍世界的認識提供了模仿的樣本。 2.豐富幼兒的詞彙量 在早期閱讀活動中,幼兒得到一種特別的機會——通過一幅幅具體形象的圖片來理解和學習新詞,使詞彙量有可能迅速增長。如:在閱讀《小動物去郊遊》這個故事,「一天,天氣非常晴朗,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唱歌,小動物們高高興興地去郊遊。」幼兒通過畫面,就能迅速掌握新詞「晴朗、高高興興、郊遊」的大意。這顯然要比單獨學新詞更容易記住。 3.培養幼兒藝術想像力 在幼兒早期閱讀教育中,幼兒不僅可以得到道德情操方面的美的熏陶,還可以從中感受到不同的語言和不同的藝術風格的美。同時,早期閱讀教育還為幼兒提供參與多種藝術實踐活動的機會。如:圍繞一個閱讀作品,我們可組織其他多種藝術活動,如表演、畫畫、剪貼、唱歌等,幼兒因此獲得機會去使用藝術工具,熟悉各種藝術形式,學習他人的藝術表演經驗。而最重要的,卻在於幼兒獲得了有關藝術創造的成就感,發展了幼兒藝術想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