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學校培訓 > 教育教學課題培訓材料

教育教學課題培訓材料

發布時間:2021-01-09 15:37:07

A. 教師理論學習材料(四)教師應該怎樣搞教育科研

中小學教師怎樣搞教科研?(一)走出教科研的誤區1.經驗總結型研究。不少教師的研究僅停留在純粹的經驗總結,缺乏理論的概括和提升,可以說這種教科研尚處於低水平的重復狀態。2.急功近利型研究。一些中小學校為了外在的名聲和爭奪生源,一些教師為了自己的職稱和評獎晉級或純粹的沽名釣譽,著眼於論文的發表,極力尋求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幫助和支持。這種教科研成果對於教育教學實踐的指導意義並不大。更有甚者,有的學校不是注重實際研究,而是願意支付大量的費用用以獲得某些科研機構或高校的「實驗學校」授牌;有的教師不是踏踏實實地做學問,反思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的辦法,而是千方百計地託人情、拉關系發表文章。3.形式主義的研究。某些中小學校或教師的研究課題往往追求它的「級別」,動輒就是國家級課題,其實可以說是花錢買來的子課題,甚至還不是真正國家級的課題。他們不是從學校的實際出發,不是以解決教育教學實踐所遇到的問題為出發點。 這種不從學校實際出發,不以教師教育教學實際問題著眼點而確立的研究課題,其研究難免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潭。(二)要豐富思想、開闊視野。「機遇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樣追求的人」(法國細菌學家尼科爾)。「機會總是偏愛那些有準備的頭腦」,對頭腦一片「空白」的人來講,問題總是與他擦肩而過。就教師個體看,認識社會,觀察問題有時我們要用肉眼,有時要用顯微鏡,恐怕更多的時候要登高望遠,也就是,這樣觀察問題、研究問題才能高屋建瓴,才能勢如破竹,深入本質,一針見血,入木三分,更全面、更深刻、更辨證。美國哈佛大學著名心理學家提出,受過教育的人和沒有受教育的人最大的區別是,前者比後者思想、視野更開闊。有不少專家認為,一流的教師就是有自己思想的教師。我們中小學的一些學科帶頭人勤勤懇懇,成果累累,但他的學術境界,研究水平與名師、大師還相差很遠,什麼原因呢?主要原因是視野不開闊,自己沒有思想。只有有思想、視野、有智慧的人,他才能從一塊石頭中看到風景,從一粒沙子中發現靈魂。因此搞教科研應要跳出教育教學看教育教學,不斷地學習,豐富自己的理論素養,開闊自己的視野,提升自己的思想。學習些什麼呢?主要是現代教育理論。 從學校角度看,要建立健全教科研製度,積極創建學習型、研究型學校,使教科研成為學校的一種制度文化。(三)要講究方法1.質疑法。指對已有的結論、常規、習慣方式等的合理性作出否定或部分否定的判斷。懷疑常常與發問相伴隨。小疑則小問。大疑則大問。但懷疑不是胡亂猜疑,必須有理有據,一是事實與經驗,二是邏輯。如在我國《教育學》著作中,通常無條件地認為,「學校教育對學生發展起主導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發現,在青少年品德發展過程中,家庭背景、社會風氣的作用很大,有時學校教育顯得十分蒼白無力,常出現「5+2=0甚至小於0」的現象,學校教育遠未起到所謂的「主導作用」。由此我們可以對「學校教育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提出一系列疑問?第一,學校教育究竟能否對人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第二,這種主導作用是有條件的還是無條件的?第三,是在一切方面起主導作用還是在某些方面起主導作用?第四,是在人的發展任何階段起主導作用,還是在某個階段起主導作用?等等。2.易向法。即轉換思考問題的角度去重新審視某一個問題。人們往往會有心理定勢或習慣定勢。比如說,人的思維定勢,稱物體的重量只能用秤,一碰到大象,一般的秤就稱不了,而曹沖就善於打破一般的思維定勢,終於解決了問題。關於品德教育,一般都強調「從娃娃抓起」,但有的老師變換角度認為,品德教育「應從大人抓起」。理由是:如果大人「東倒西歪」你有怎麼指望他不對小孩產生負面影響,正如孔子所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就是這個道理。3.類比法(遷移法)。即將教育現象與其他領域的現象類比,著眼於找出彼此的相同、相似之處,然後借用其他領域的相關科學理論,遷移到教育中來,找出教育領域自身的課題來。類比的例子很多,仿生學就是類比法的很好運用。如來特兄弟從鳥的類比發明了飛機。就教育方面而言也很多,誇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將教育現象與自然現象作類比,他認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成長要遵循自然規律,教育是模仿自然的藝術,所以教育要遵循自然規律。有人把教育看作有機體,移植病理學原理,開展「教育病理學」的研究,《教學病理學》、《教學診斷學》應引而生。有人把教師教育看作是實踐性很強的科學,移植法理學原理,開展「案例教學」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總之,教育科研發現課題的方法很多,這里例舉三種,只能是掛一漏萬,遠不能涵蓋全部,而且「方法」這東西,實在有些微妙,常常「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它更多的靠我們在研究實踐中自己摸索、體會。做得多了,慢慢地可以達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四)如何選題1.選題:新穎性、科學性、價值性和可行性,即標新立異,自圓其說(1)新穎性就要求把握教科研信息。(2)科學性要求把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宏觀背景。(3)可行性要求把握主客觀條件信息1、選題不能過大2、課題名稱表述要准確、清楚表述不準確、清楚的例子:「小學生有效合作學習的研究」,這一課題名稱包含兩種理解:一是研究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即什麼樣的合作學習是有效學習;二是研究小學生應如何開展合作學習,其實從課題組的實施方案看,是想通過教學來促進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因此改為「小學生合作學習教學策略的研究」則比較妥帖。另外有的教師喜歡採用「手段+目的」的句式。如,「優化教師教學行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研究」,使人弄不清楚到底是研究教師教學行為,還是研究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兩者都研究,那麼其切入口何在?其重心又何在?指向十分不明確。有的教師喜歡用「模式」一詞,在課題評審時特別多見。如,「小學課堂教學創新模式的研究」、「中學政治自主學習模式研究」,等等。我認為模式宜慎提,理由有四:一是模式要有先進的理念、理論作支撐;二是模式要有可操作性;三是模式要經過實踐的驗證才成立;四是模式往往具有刻板化的特徵,模式與創新本身就矛盾。有論者抨擊傳統教育教學就是模式化的教育教學,有稜有角、有個性的學生經過教育鑄成統一的模子。因此用模式倒不如用範式、範例等較實在。(五)怎樣寫申報書和實施方案1、申報書的填寫,必須按照申報書的表格的要求逐次填寫,不能遺漏,不能錯項,所要求的各種代碼必須標明。2、研究方案的撰寫一般包括以下內容:①課題研究題目;②課題研究的背景、價值和意義;③課題的概述包括課題內涵的界定;④課題的研究目標包括總目標和具體目標;⑤課題的研究假設和要解答的特殊問題,國內外有關該問題的研究成果、觀點、結論;⑥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⑦課題研究的計劃、進程、方法工具、取樣設計方案等;⑧具體的搜集資料過程;⑨結果的分析方法;⑩預期成果;研究人員和設備條件;⑾研究的期限;⑿研究的經費及研究中的其他事項。下面作一一講述:一、課題的明確表述課題的名稱必須明確表述所要研究的問題。目前中小學教育科研中,在課題名稱的表述方面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課題需要解決的問題不明確。第二,課題名稱外延太大,研究對象的表述含混不清。第三,課題名稱表述中研究的范圍不清楚。有的學者建議,研究者在課題名稱中盡可能表明三點:研究對象,研究問題,研究方法。如「初一代數自學輔導教學的實驗研究」,研究的對象是初一學生,研究的問題是初一代數數學的自學輔導程序教學法,研究的方法是實驗法。二闡述研究的目的、意義的背景(一)研究目的、意義的論述首先要闡述課題研究的背景,即根據什麼、受什麼啟發而搞這項研究的。因為任何課題研究不是憑空來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闡述此項研究的目的和意義,即為什麼要研究,研究的價值是什麼,解決什麼問題。例如「鄉鎮中心小學『鄉本教研』範式的研究。(二)本課題國內外研究的歷史和現狀,以及本課題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闡述這部分內容,要認真、仔細地查閱與本課題有關的文獻資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對本課題或有關問題做過哪些研究及其研究的指導思想、研究范圍、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研究成果作為自己的研究起點,並從中發現以往研究的不足。確認自己的創意,從而確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點。這樣,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課題研究的價值、意義,也可以使自己開闊眼界,受到啟發,拓展思路。三、研究范圍和內容(一)研究范圍的限定任何教育科研課題,都應該有一定的研究范圍。否則,研究就無法進行。1.對研究對象的界定對研究對象進行界定,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對研究對象總體范圍進行界定,其二是對一些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這既關繫到研究對象如何選取,也關繫到研究成果的適用范圍。(1)對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進行界定如果研究對象的總體不同,那麼每一個研究課題所得到的結論就很可能不同。例如研究中小學教育青年教師的素質,以經濟發達地區中小學青年教師為研究對象總體和以欠發達地區中小學青年教師為研究對象總體所得到的結論就可能會不一樣。因此,對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進行界定就非常重要。(2)對一些研究對象的模糊概念進行界定有不少課題中研究對象的概念模糊,外延不確定,如「厭學生」、「差生」、青年教師「、」品德不良學生「等等。這都沒有一個統一和明確的定義。因此,必須給予界定,以確定研究對象總體的范圍,正確選取研究對象的樣本。一般來說,對這些模糊概念下定義,應盡可能使用有參考依據的、比較權威的、被大多數人所認可的說法。2.對一些關鍵概念的界定對研究課題中的一些關鍵概念必須下比較明確的定義。這一方面可以使該課題研究在確定的范圍內開展,使課題思路明確清晰,具有科學性;另一方面也便於別人按照研究者規定的范圍來理解研究結果和評價該研究的合理性。因為在教育科學的研究和實踐中,許多概念說法不一,觀點各異,所以不下明確定義就無法顯示研究目標。例如:「化學教學中課堂實驗對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這一課題研究,對「思維能力」要給以明確定義,對「課堂實驗」也要有一個限定:是指教師演示實驗還是指學生動手實驗。對一些關鍵概念給以界定,也稱為「給變數下抽象定義」,即對變數的內涵作出明確說明。在中小學的實際研究中,通常用確定變數的結構指標的方式來給變數下抽象定義,即分析一個變數的內容性質、范圍角度結構,也就是說從哪些方面或哪些角度對變數進行研究。如研究學生的學習態度,可從學生的學習價值觀、對學習的情感、學習的行為意向入手。研究學生的生活態度,可從學生的生活目標、學習態度、勞動態度、消費態度、娛樂態度五個方面進行研究。要使課題研究具備可操作性,還要通過給變數下操作定義,確定其操作指標。如學生學習態度中的學習行為意向,其操作指標是:學生到校率、遲到和早退的次數與時數、上課時認真聽講的情況、完成作業的認真程度等。給關鍵概念下定義,包括對所有關鍵概念下定義。如「在培訓工作中提高中小學校長政治素質的研究」中,不僅要對「政治素質」這一概念下定義(即政治理論素質、思想品德素質、工作作風素質),還要指出「政治素質提高」的研究范圍,即只涉及培訓工作中校長政治素質的提高。給變數下抽象定義,確定其結構指標,可以參照有關辭典、教育理論書籍、教育大綱、教材等對變數概念的科學定義,或參照國家教委骯臟關上級領導對教育問題的方針、政策、法規、守則、職責要求等。這就要求研究者具備一定的教育理論基礎,在研究之前要進行學習,要查閱資料,要對所研究的問題有個基本的了理。 (二)研究的內容 研究范圍限定以後,就要著手考慮具體的研究內容。研究課題要通過研究內容來體現。一項科研課題,如果提不出具體的研究內容,就無從研究。研究內容的多少與課題的大小有直接關系。如果研究課題很大,那麼研究的內容必定很多;如果研究課題較小,那麼研究的內容也就比較少。研究內容必須准確體現研究課題。目前,中小學教育科研在這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第一,只有課題而無具體研究內容。第二,研究內容與課題不吻合。第三,課題很大而研究內容卻很少。 有了具體的研究內容,就可以依據研究內容設計更為具體的研究方案。如「班主任德育素質對中學生思想品德影響的研究」這個課題,屬因果研究的范疇,在考慮具體研究內容時至少要包括三個部分,即第一,研究並提出「班主任德育素質」的基本內容。第二,對選為被子試的班主任進行「德育素質評價」,分析當前班主任德育素質的基本情況。第三,研究、分析中學生思想品德狀況與班主任的德育素質的關系。這樣,才能得出研究成果。比較簡單的研究課題也要考慮具體的研究內容。如「某職業高中招收自費生的可行性研究」這一課題的研究內容是:第一,分析幾年來自費生的報名情況從招生角度研究招收自費生的可行性。第二,對幾年來自費生與公費生的教育質量進行比較,從培養角度研究招收自費生的可行性。第三,對幾年來自費生畢業後的就業情況進行分析,從分配角度研究招收自費生的可行性。第四,如有需要,對有關職業高中辦學模式與收費政策進行可行性的相關研究。四、研究方法任何科學研究除了要應用哲學方法和一般科學方法之外,都還要有具體的研究方法、技術手段。中小學教育科研的每一項題目一定要有相對應的教育科研方法。例如,對中小學青年教師的素質現狀進行研究,必然離不開調查法;研究如何對青年教師進行培養,一般總要用到經驗總結法;探討一種新的教學方法是否優於原有的教學方法,則宜採用實驗法。在中小學教育科研中,僅用單一的方法進行研究不大容易得出科學研究結果。每一種方法都有其優點局限性,採用單一的方法,往往只能獲取部分信息,而遺漏許多其它有用的信息,難以做出全面准確的結論。因此提倡使用綜合的方法,或幾種方法並用,或以一種方法為主,其它方法為輔。例如,我們進行教學實驗研究時,當然主要採用實驗法,但也要使用測量法對實驗效果進行比較(如進行測量),也可以用調查法對實驗效果進行比較(如了解學生的反映)。再如進行某項調查研究,主要採用問卷調查以得到大量數據,但也要輔之以訪談調查,以使結論更加可靠,材料更加豐富。「研究方法」這部分,主要反映一項課題的研究要「做些什麼」和「怎樣做」。除了要敘述清楚使用什麼方法進行研究之外,還要盡可能寫得細致一些。如用調查法,可寫明調查方式是問卷還是訪談。如果用問卷調查,最好能將設計好的問卷附上。如果是訪談調查,盡可能附上訪談提綱。若採用實驗法,最好將實驗方案附上。若採用經驗總結法,可以把預計總結經驗的內容項目、實踐方案及用何方式積累材料、預計積累哪些資料寫出。當前在中小學教育科研方法中,存在著幾個問題:第一,大多數使用的僅僅是工作經驗總結。第二,對調查法的重視很不夠。第三,在實驗法的使用上有濫用的情況,不了解實驗法的科學涵義和特殊要求,隨便在研究中冠以「實驗」二字。第四,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有的雖然用了定量分析,但由於對統計方法不熟悉、不了解,因此分析方法不當,所得結論不科學。這些問題在今後的科研工作中是必須解決的。 五、研究對象在研究計劃中,還需要充分考慮課題對被試代表性和典型性提出的要求,選定具體研究的被試,以保證研究結果可以說明一個地區、某一類情景或某一對象的一般規律性,以使研究的結果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確定研究對象的方式方法有總體研究和抽樣研究。如果是總體研究,對總體范圍要有具體說明;如果是抽樣研究,則要說明抽樣方法和樣本容量。這部分內容可寫在研究計劃中,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寫在研究方案中。六、研究程序設計研究程序,就是設計研究實施步驟、時間規劃。研究的每一步驟、每一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每個階段需要的工作時間,不僅要胸中有數,還要落實到書面計劃中。這樣,研究者可以嚴格按步驟和時間要求進行研究,自己督促自己,自我檢查計劃的完成情況,從而保證課題研究按時保質完成。課題研究的管理者也可依據此研究程序對課題研究進行檢查、督促與管理。七、成果形式在研究計劃中,還要設計好研究成果的形式,即最後的研究結論、研究成果用什麼形式來表現。研究報告和論文是教育科研成果最主要的兩種表現形式,還可以將研究成果寫成專著、教材、手冊等。在研究計劃中設計出成果形式,從研究者角度來說,可以明確將來用什麼表現研究成果,從開始就可以著手向這方面努力,積累材料,構思框架,進行分工,以利於研究成果的順利問世。從課題研究的管理者角度來說,可以據此進行檢查驗收。八、研究組成員在研究計劃中,將課題研究組負責人、成員名單及分工情況寫出,目的是為了增強課題研究組成員的責任感,以利於計劃的落實。九、經費預算及設備條件的需要 三、致中小學教師七句話 1、當教師,搞教學必須搞教科研,教師專業發展的生命在於教科研。 2、搞教科研必須突出特色,特色是教科研的生命。 3.抓特色必須重創新,創新是教科研的靈魂。 4.創新必須遵循科學規律,它是研究者共同遵循的工作方式、方法。 5.科學的方式方法必須以科學觀為指導,它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上的懷疑、是批判精神和思想的自由。 6.教科研是教師充滿思想的行動。 7.牢記三句話。「You hear,you forget(聽來的忘得快) , You see, you remember(看來的記得住), You do,you understand(作過的才會)」!這是國際學習科學研究領域的「三句名言」! 四、體會王國維的讀書「三境界」(《人間詞話》)來概括教科研的體會,「三個時期」
(成熟自由期)

B. 如何製作改善課題培訓教案課件.ppt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寫教案的具體內容包括以下十項:
一.課題(說明本課名稱)
二.教學目的(或稱教學要求,或稱教學目標,說明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
三.課型(說明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
四.課時(說明屬第幾課時)
五.教學重點(說明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
六.教學難點(說明本課的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
七.教學過程(或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
九.板書設計(說明上課時准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
十.教具(或稱教具准備,說明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書寫過程中,教學過程是關鍵,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
(一)導入新課
1.設計新穎活潑,精當概括。
3.提問那些學生,需用多少時間等。
(二)講授新課
1.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三)鞏固練習
1.練習設計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
(四)歸納小結
(五)作業安排
布置那些內容,要考慮知識拓展性、能力性。

C. 江西省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課題結項材料

南昌市 1 運用多媒體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引導學生 個人 陳全珍 南昌百樹學校 GDK-2013-X-105885 2 小學英語磁帶運用研究 個人 操曉娟 灣里四小 GDK-2013-X-106017 3 計算機輔助教學對培養學生地理能力的探究 個人 王 綱 灣里二中 GDK-2013-C-94829 4 多媒體環境下初中英語課外閱讀興趣小組活動探究 個人 魏 琳 灣里二中 GDK-2013-C-95221 5 信息技術促進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之研究 個人 屈 智 南昌孺子學校 GDK-2013-C-99570 6 信息技術環境下對農村中小學生厭學問題的探究 單位 陳蓉花 高新技術開發區麻丘中學 GDK-2013-C-102376 7 網路環境下初中物理教學中自主互助型學習研究 個人 塗秋鳴 南昌豫章中學 GDK-2013-C-104321 8 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常規培訓機制的實踐研究 單位 許超超 南昌市青雲譜實驗學校 GDK-2013-C-106220 9 信息技術在我校高中數學使用中的誤區與改進 個人 王 鑒 南昌豫章中學 GDK-2013-G-88722 10 信息技術環境下中學歷史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應用 個人 楊林樣 江西師大附中 GDK-2013-G-93552 11 多媒體對突破高中化學重難點作用的研究 個人 譚海琴 南昌豫章中學 GDK-2013-G-102679 12 信息技術環境下高中階段德育實效性的研究 個人 蔣 怡 南昌市八一中學 GDK-2013-G-105952 13 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整合的創新與應用研究 個人 蔡少華 南昌鐵路一中 GDK-2013-G-106497 14 基於信息技術的有效數學課堂教學設計的理論與實踐 個人 陳火香 南昌一中 GDK-2013-G-106713 15 普通高中數字化校園建設與應用的實踐研究 個人 毛 蕾 南昌縣蓮塘第一中學 GDK-2013-G-106981 16 網路環境下高中英語協作式學習、自主學習、多維互動式學習的研究 個人 周穎青 南昌一中 GDK-2013-G-107080 17 信息技術與高中生物選修Ⅲ課程資源的整合與實踐 個人 解耀國 江西師大附中 GDK-2013-G-107174

D. 青年教師培訓材料:教學一線教師如何做好課題研究的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教育科研課題的選擇非常重要,選題作好了,應當說研究就成為可能。課題要反映現有理論和實踐的廣度與深度,也要反映科研前景的廣度與深度,需要創造力與想像力。
過去比較多的是從上至下,下達課題,往往大而空;我比較主張從自己身邊選題,從教育教學實踐的困惑中選題。如,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小學生英語(課程)口語能力的培養等。
1選題的基本原則
前瞻性原則:新意——對象新、視角新:如,小學生抄寫題目與解決問題正確率關系的研究。這個課題視角就比較新穎。
科學性原則:如,利用氣功提高學生自理能力的研究 就缺乏科學性
可行性原則:與主客觀條件相符,有實現的可能性。如,開發大腦潛能的研究,可行嗎?對於一線教師顯然不適宜研究。
價值性原則:看其理論價值與應用價值。一是理論價值(學述價值):指課題對檢驗、修證和發展教育理論,建立科學教育理論體系的作用。二是應用價值:指選定的研究課題及其成果可直接運用於教學實踐,具有指導教學實踐的意義。如,新課程背景下校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實驗與研究
明確性原則:要求選題能准確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內涵與外延,並且表述准確。
倫理性原則:符合倫理道德、法律規范。
2選題注意事項
(1)從實際出發,研究中實踐,實踐中研究。
(2)不要貪大求全。如小學生學習心理的研究,就顯得大了些,如果改成小學生學習數學概念思維特點的研究,就比較適合一線教師做。
(3)注重平時積累,從小處著手。首先我們要有問題意識。要做教育、教學的有心人,平時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在工作中要多問幾個為什麼。善於發現工作中的問題,總結自己的教學經驗。如有的學生不喜歡舉手發言這個現象,就可以當一個問題:「學生為什麼不喜歡舉手發言?」我們可以做這樣的思考:僅僅是他的智力問題嗎?僅僅是她的個性問題嗎?有沒有心裡因素地影響?等等。如果你以科研的眼光去和學生交談,去調查一下,作一些個案分析,就會發現學生上課不舉手發言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反思:小孩的天生求知慾強,他們對世界充滿了好奇,滿腦子的問號。但他們為什麼在課堂上不想問?在課堂上為什麼選擇沉默?這就是問題。於是,我們就可以確定一個課題:「學生在課堂中主體參與意識的研究」
(4)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大家知道,近兩年來,不少學校開展了教育敘事的研究,將回歸經驗總結法的問題提出來。教師將教學過程中發現的新問題、激發出的新思考、新創意記錄下來,通過講自己的課程故事和案例來闡述新的思想理念。實時的反思就是是經驗總結,往上升華就是課題研究。觀察中小學相關研究,真正引起共鳴的是那些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專家型教師的案例,而且課題研究越深入越是這樣!因為這是教師真正能夠模仿,真正能夠受益的。前蘇聯成就的一批教育家大多都有這樣的背景。何克抗教授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教育家出在中小學,不在高校。這句話的確意味深長。
3選題從哪些方面入手
(1)選教育科研的前沿課題。
人無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快,達到特色創新的統一。把教學需要做為第一選擇,在學科間尋找交*點與結合部,圍繞熱點問題下功夫、做文章。如,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方式關系的研究。
(2)選擇應用研究型課題。
(3)選擇主觀條件比較成熟的課題。
量力而行。從專業特長、愛好興趣、研究能力出發,選體驗深、實踐多、研究透的課題。如,課堂教學中如何營造和諧氛圍的研究
(4)選客觀條件比較具備的課題。
(5)選擇大小較適宜的中觀、微觀課題。
通常情況下,題域越窄,題目越小,越容易把問題講透徹;題域越寬,例證說不清楚,道理講不明白,面面具到,點到為止,沒有深度難成佳作,題目小一點、格調新一點、討論透一點。對教材、教法、教學對象的研究都可以有深度。如,課堂教學中學生參與意識培養的實驗與研究等。

E. 學習體會: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

教育問題是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作為一種培養人的實踐活動在與社會其它現象,其它實踐活動發生關系,互相作用的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等在人腦中的反映。科學研究就是一個不斷提出或發生問題。解決問題、認識客觀規律、揭示事物的本質的過程。科學選題是整個教育科研活動的開端。正確選題能提高科學效率。課題選的好,科研活動就能發展順利,作到事半功倍。選題失當,就可能費力沒有好結果,甚至勞而無功。一、課題的來源。1、從教育、教學工作而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2、從教育、教學的疑點中發展課題。3、從成功的教育學及工作經驗中提出課題。4、從理論學習中或他人研究在他人研究成果的啟發下形成課題。二、課題的方案的基本框架。(一)、問題的提出,主要說明課題的設想,選題的背景和意義,具體涵蓋以下幾方面。1、課題研究范圍的界定,包括一些基本變數的辨析。2、課題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3、課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狀況及文獻綜述。(二)、研究依據和假說1、研究依據包括政策依據、法律依據、教育科學理論依據等。2、提出理論假說,即用陳述的方式對變數間的關系進行推測。(三)研究對象和方法1、研究對象:應根據課題的性質、要求等情況運用適當的研究方法。對於中小學教育科研來說,多採用抽樣研究方式。若是實驗研究,需對實驗班(組)與控制班(組)的確定原則、方法加以說明。2、研究方法:主要指具體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四)研究目標指課題研究要達到的目標,主要是直接目標。目標要求明確,具有可行性。(五)研究內容研究內容的確定就是對教育研究中各種變數進行考察、探討、調查、實驗,以揭示其本質特徵,揭示各變數之間的關系,達到對教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在研究內容的設計中,要確定變數的類別和性質,劃定變數的范圍等。其語言應簡明扼要。(六)研究步驟即明確研究實施過程的時間規劃,對研究的具體階段、安排等做出設計。研究的每一步驟,每個階段的工作任務和要求等都要有明確的說明。(七)保證措施主要是對研究材料和設備、測試工具以及經費等問題提出具體的落實措施。(八)成果形成既包括階段性成果,也指最終成果形式,即研究的過程和研究的結果以什麼形式表現。《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讀書心得這段時間我認真研讀了《教師怎樣做課題研究》這本書,明白了很多道理,知道了許多關於教育科研課題的相關知識,如:教育科研課題如何選擇、教育科研課題如何申報、教育科研課題如何鑒定及如何進行教育調查等.其中第二章講的「教育調查」部分是對我們的課題研究工作幫助最大的,有指導性的作用.教育調查研究是指調查者有目的、有計劃地運用問卷、訪談、觀察、測量等各種方式方法,對教育領域中的現象與問題進行了解,收集材料,進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探求其本質和規律.教育研究的群體至少應包含四部分人:哲學家,其他社會、自然科學家,專門的教育理論研究集團及教育第一線實踐人員,他們分別基於不同的知識和經驗背景,從各個不同角度運用不同的方法對教育進行研究,因此使教育研究呈現出了極大的多樣性.魏冰認為教育研究能力是教師發展的一個基本要素,也是衡量教師專業化水平的一個重要指標.教師參加教育調查研究,在實踐中進行調查、研究和探索,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徑.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應用緊密結合才能有強大的生命力.我國教育理論研究比較落後,除很多客觀因素之外,主要是教育科學研究工作者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到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來,有些研究脫離教育實踐,中小學教師參與教育調查研究的最大優點就是將自己研究的基點放在教育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從而推動教育實踐的改革.因此,我們教師參與教育調查研究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一個教育工作者在不了解教育研究的不同方式和方法的情況下,完全有可能去做一些教育調查,但不同的研究方法將會使調查者在設計調查的時候更加敏銳、更富有洞察力,同樣也會拓展調查者對於所要調查問題各個方面的知識.在我們真正開始做調查之前,要熟悉調查研究最基本的步驟和基本方法.問卷調查法是調查者運用統一設計的問卷,向被選取的調查對象了解情況或征詢意見的調查方法.當我們在選擇使用問卷之前,要先問問自己,問卷是否比觀察法或者訪談法更適合自己的調查,更能達到調查的目的.訪談法是調查者(或者經過培訓的訪談員)與選擇的被調查者之間進行面對面的談話,以了解一些對研究有用的信息的一種方法,這也是教育調查研究中常用的一種方法.訪談法具有靈活性強;可以使用比較復雜的調查問卷或訪談提綱;可以克服問卷調查中回收率低的缺點;訪談員可以通過多種途徑來確定訪談對象的回答是否可信而有效.觀察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認識外界事物最常用的方法,這種方法在研究中稱為觀察法,它是在自然狀態下,研究者有目的、有計劃地考察事物現象的方法.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對研究觀察的對象不加以控制,不幹擾其正常的行為和生活,根據選擇的對象和范圍對事物加以觀察.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應小范圍內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於建立理論、歸納規律,而是針對教育活動和教育實踐中的問題,在行動研究中不斷地探索、改進和解決教育實際問題,行動研究將改革行動與研究工作相結合,與教育實踐的具體改革行動緊密聯系.敘事研究法是一種研究人類體驗世界的方式.這種研究方式的前提在於人類是善於講故事的生物,他們過著故事化的生活.教育研究法是伴隨著教育特別是學校教育的產生,以及教育實踐的逐步深入和教育理論的逐步發展而產生和發展的,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人類文化的進步而不斷革新和完善.

閱讀全文

與教育教學課題培訓材料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