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炒肝是什麼,它是哪裡的特色美食小吃
北京
菜品由來
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鋪面和肩挑兩種。 姜、豬肝、豬腸、八角、蒜、黃醬、醬油、熟豬油、醋、明礬、澱粉、豬骨湯、精鹽,製作方法:將腸子洗凈,盤成若干捆,用繩紮好後,將腸從一處剪斷,放在涼水鍋中,旺火煮至筷子能扎透時,將腸撈入涼水中,洗去腸表皮的油,切成小段,豬肝洗凈,切成菱形片,熟豬油倒入鍋內,用旺火燒熱放入八角,再依次放入黃醬、薑末、醬油及蒜泥,炒成稀糊狀成熟蒜泥,將豬骨湯燒熱,放入豬腸,將沸時,撇去浮油,放入豬肝及醬油和熟蒜泥、生蒜泥、精鹽攪勻,湯沸後,立即用澱粉勻芡,再煮沸,撒上味精攪勻即成。
共17張
各式炒肝菜譜1
清朝同治年間,前門鮮魚口胡同的會仙居發明不勾芡方法製做炒肝,會仙居被認為是炒肝的創制者。
名炒肝兒,其實以豬肥腸為主,豬肝只佔1/3。製作方法是先將豬腸用鹼、鹽浸泡揉搓,用清水加醋洗凈後再煮。開鍋後改用文火燉,鍋蓋蓋好使腸子熟透而不跑油。爛熟後切成5分長的小段,俗稱「頂針段」再將鮮豬肝洗凈,用刀斜片成柳葉形的條。
佐料是在熬熱的食油中放入大料,炸透後放入生蒜,蒜變黃時立即放入適量的黃醬,炒好置於罐中備用。此外還要熬些上好的口蘑湯。原料、佐料備齊後,開始製作炒肝兒。先將熟腸段放入沸湯,再放入蒜醬、蔥花、芡同"姜"末和口蘑湯,然後將生肝條放入鍋中,以澱粉勾芡,最後撒上一層砸好的蒜泥即成。
菜品發展
會仙居的炒肝兒出名後,北京四九城的小飯館、小吃店都相繼添了炒肝兒,市面上也出現了以炒肝兒為說詞的俏皮話,如責罵人時說:"你這人怎麼跟炒肝兒似的,沒心沒肺。";諷刺互相殘害的人與事則說:"豬八戒吃炒肝,自殘骨肉。" 北京炒肝歷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間食品「熬肝」和「炒肺」發展而來,清朝同治年間,會仙居以不勾芡方法制售,當時京城曾流傳「炒肝不勾芡----熬心熬肺」的歇後語。吃炒肝時應就著小包子沿碗周圍抿食。
清代炒肝的制售者有鋪面和肩挑兩種
Ⅱ 北京小吃介紹
北京復小制吃介紹:http://ke..com/view/164845.html?wtp=tt
Ⅲ 浙江台州仙居有一種小吃叫【草豆腐】味道很奇特,當地人告訴我是用樹葉做的,具體是用什麼樹葉做的呢
作為仙居人對這種豆腐有一定了解,自己媽媽也會做,但找到解答你的東西還是依靠了萬能的度娘。
這種做豆腐的柴葉是一種學名叫「馬鞭草科豆腐柴」的野生植物,屬於落葉灌木的一種,有著灰色的葉桿,綠色的葉片,開著白色小花,生長在菜地邊或山間的小路旁,看似其貌不揚,但那墨綠色的葉子卻散發著一種別樣的清香,沁人心脾。上山采這種柴葉,只要聞著它的香味就能找到。既可以只採葉子,也可以折取枝條,此植物的再生能力極強,春夏秋三季樹梢會連續生長,采折過後,它很快就會重新發枝吐葉。
采這柴葉看起來是件容易的事,其實挺有講究的。在柴葉的選擇上,以太陽光照強的柴葉為好,這種柴葉比較厚,顏色深,葉汁多;反之,葉薄而汁少。葉子以嫩一點的為好,太老的葉子葉汁少,做出來的豆腐口感不好。采葉子時還必須注意,不能弄碎或弄破,葉子一旦破碎,做出來的豆腐就有一股難聞的青草味。
採摘回來的豆腐柴,要將其嫩葉摘下洗凈,用手使勁揉搓,將葉片內的汁液搓出,成濃稠狀;再將液體倒入紗布中過濾,濾液漸漸融入清水中,再不斷的在紗布上加適量的稻草或毛柴灰製作的鹼水,靜止數分鍾後,便凝結成青綠色的凍狀物質,如璞如玉,晶瑩剔透,但是還要鋪在乾燥的平面上放一個晚上,再用刀切成方塊。製成後的柴豆腐可用糖或醬油調拌涼吃,亦可加佐料煮熟吃、炒著吃,鮮嫩而帶有清香,口感極好。
據研究人員對豆腐柴枝葉進行營養學研究,發現其中蛋白質含量為13.39%,果膠含量17~19%,乙醇可溶物(包括色素、糖等)為22.36%,純纖維素為25.71%,灰分為8.25%,另外還富含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有清熱解毒功能,是盛夏防暑降溫的佳品,可謂純正的自然綠色食品。
Ⅳ 仙居美食一條街在什麼地方
新車站左邊那條路就是,叫響石山路。還要往裡面走就看得到。晚上擺攤賣小吃的會挺多,兩邊也有很多美食城,特色小吃店
Ⅳ 北京天興居炒肝店在那裡
地址:中國北京市崇文區前門鮮魚口街95號 電話:67023240
天興居炒肝店是由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創業的會仙居與
1930年創業的天興居於1956年合並而成,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年的
歷史。兩店合並後,為了保持北京炒肝的風味特色,特由原會仙居的
老師傅掌灶,博採兩家優良的傳統製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才使北京
炒肝繼承發揚。
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按傳統程序,精心製作的炒肝,更是久負
盛名。在1992年被北京市商業委員會及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確認為「北京老
字型大小」1997年在北京名點名菜鑒定展示會上,天興居炒肝榮獲「北京名小吃」
稱號,在1997年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中再次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位於鮮魚口。隸屬先達飲食公司。建築面積102平方米,營業面積40平方米。職工24人。1956年由會仙居、天興居公私合營合並而成。1992年被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會仙居創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天興居創建於1933年。清同治元年劉永奎和妻子在鮮魚口中間路南開一酒館,經營小菜和「折蘿」(把飯庄剩飯菜再加工而成)。頗受喜愛,收入大增。遂定名會仙居。1900年,《北京晨報》的主持人楊曼青,常來此店,建議將「白水雜碎」中的心肺去掉,用除去腥臭味洗凈的豬腸豬肝為原料,加上蔥、姜、蒜末醬色和勾芡,定名「炒肝」。稀稠適度,色澤喜人,香味朴鼻,將其盛入喇叭形小碗如寶盞含晶,吃時不用筷子和勺,只需手托碗底,嘴唇沿著碗邊轉著喝,別有風味。1930年,在會仙居對面又開張一家炒肝店,定名「天興居」。1956年,會仙居與天興居合並,掛上「天興居飯館」的牌匾。聘原天興居經理後代沙德亮為經理,由會仙居做炒肝技術最好的師傅掌灶,另專設洗腸子車間,使北京炒肝得以繼承。1997年營業收入98.63萬元,創稅7.85萬元。1992年天興居「北京炒肝」在京被評為「北京十大名小吃」。1997年在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認定會上,天興居的「北京炒肝」被評為「中華名小吃」並獲得中國烹飪協會的獎牌。 特色推薦:經營老北京風味小吃,炒肝:1.90元/碗;燒餅、包子:12元/斤(30個);百年老店,正宗炒肝。
Ⅵ 請問,北京哪裡的炒肝比較好吃
地址:中國北京市崇文區前門鮮魚口街95號 電話:67023240
天興居炒肝店是由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創業的會仙居與
1930年創業的天興居於1956年合並而成,距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年的
歷史。兩店合並後,為了保持北京炒肝的風味特色,特由原會仙居的
老師傅掌灶,博採兩家優良的傳統製作方法和管理方式,才使北京
炒肝繼承發揚。
在改革開放的市場經濟大潮中,按傳統程序,精心製作的炒肝,更是久負
盛名。在1992年被北京市商業委員會及北京市文物事業管理局確認為「北京老
字型大小」1997年在北京名點名菜鑒定展示會上,天興居炒肝榮獲「北京名小吃」
稱號,在1997年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認定活動中再次被認定為「中華名小吃」。
位於鮮魚口。隸屬先達飲食公司。建築面積102平方米,營業面積40平方米。職工24人。1956年由會仙居、天興居公私合營合並而成。1992年被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會仙居創建於清同治元年(1862),天興居創建於1933年。清同治元年劉永奎和妻子在鮮魚口中間路南開一酒館,經營小菜和「折蘿」(把飯庄剩飯菜再加工而成)。頗受喜愛,收入大增。遂定名會仙居。1900年,《北京晨報》的主持人楊曼青,常來此店,建議將「白水雜碎」中的心肺去掉,用除去腥臭味洗凈的豬腸豬肝為原料,加上蔥、姜、蒜末醬色和勾芡,定名「炒肝」。稀稠適度,色澤喜人,香味朴鼻,將其盛入喇叭形小碗如寶盞含晶,吃時不用筷子和勺,只需手托碗底,嘴唇沿著碗邊轉著喝,別有風味。1930年,在會仙居對面又開張一家炒肝店,定名「天興居」。1956年,會仙居與天興居合並,掛上「天興居飯館」的牌匾。聘原天興居經理後代沙德亮為經理,由會仙居做炒肝技術最好的師傅掌灶,另專設洗腸子車間,使北京炒肝得以繼承。1997年營業收入98.63萬元,創稅7.85萬元。1992年天興居「北京炒肝」在京被評為「北京十大名小吃」。1997年在首屆全國中華名小吃認定會上,天興居的「北京炒肝」被評為「中華名小吃」並獲得中國烹飪協會的獎牌。 特色推薦:經營老北京風味小吃,炒肝:1.90元/碗;燒餅、包子:12元/斤(30個);百年老店,正宗炒肝。
Ⅶ 仙居縣城的哪裡有小吃一條街
新車站那裡,也不算小吃一條街,只不過攤子較多。
Ⅷ 仙居縣路邊擺攤賣什麼小吃最吃香
醬香味魯式老虎醬的做法詳細介紹魯式老虎醬的味道:醬香味 魯式老虎醬的製作材料:主內料容:鮮蒜茸10克,甜面醬50克,香油5克。 教您魯式老虎醬怎麼做,如何做魯式老虎醬將鮮蒜茸10克入碗,加入甜面醬50克、香油5克,調勻即成。其多用於蘸食。
Ⅸ 承德傳統小吃街在哪裡
承德的傳統美食小吃街在二仙居西側,是新開的「夜經濟特色美食廣場」,營業面積約多平方米。詳細地址是陝西營路南段,公交線路有1路、7路、8路、9路在二仙居站下車。
(9)仙居培訓小吃學校擴展閱讀:
一、特色美食:
1、蕎面河漏
這是乾隆御廚的得意之作,乾隆常以之賞賜王公大臣。這種點心是利用避暑山莊自產的鮮玫瑰花,以精白面為主,和以白糖、香油、植物油,加上瓜子、青紅絲、桃仁等製成,吃起來甜而不膩,酥嫩可口。
4、汽鍋野味八仙
主要的原料是袍子肉、山兔、地羊、山雞脯、沙豐雞、口蘑、冬筍、青椒。將這些原料放入汽鍋內蒸制,出籠時整個房間都飄散著異香,湯清、鮮、熱而不膩,肉酥爛,味鮮美醇厚,營養極為豐富。
網路承德特色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