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物體打擊人的不安全行為有哪些
經常出現的物體打擊傷害可概括為這幾種。
工具零件、磚瓦、木塊等物版從高處掉落傷人權;
2.人為亂扔廢物、雜物傷人;
3.設備帶病運轉傷人;
4.設備運轉中違章操作;
5.安全水平兜網、腳手架上堆放的雜物未經清理,經擾動後發生落體傷人;
6、模板拆除工程中,支撐、模板傷人。
B. 水泥廠員工安全培訓資料
安全培訓教案
授課人:
培訓對象:新進職員、轉崗職員、職員
培訓時間:
教案內容:
序:安全指什麼?指人的生命及身體健康或財產不受到損害的一種狀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方針的意義就在於:生命是寶貴的,對每個人來說都只有一次,據國際勞動安全衛生組織研究成果表明,80%以上的事故都是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為所造成的,只要盡可能減少乃至杜絕不安全行為,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所以在生產中一定要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
一、 職員「三不傷害」防護的意義及內容
(一) 開展「三不傷害」活動的意義
(二) 具體內容
1、 我不傷害自己
(1)傷害因素:未規范穿戴勞保用品;精神不集中,思想麻痹,抱僥幸心理;高處墜落;冒險接觸運行中的危險設備(旋轉設備、帶電設備、旋轉部位或帶電部位);其他違章作業冒險蠻干行為。
(2)預防對策: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等安全規章制度,規范穿戴勞保用品,精神集中,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登高作業採取系安全帶等防範措施,不接觸運行中的危險設備(旋轉設備、帶電設備、高溫設備、旋轉部位或帶電部位)等。
2、 我不傷害別人
(1)傷害因素:精神不集中,思想麻痹,抱僥幸心理;誤啟動設備;高處拋物;交叉作業或協同作業中互相協調、配合不到位,不注意相互保護;其他違章作業冒險蠻干行為。
(2)預防對策: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等安全規章制度:精神集中,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啟動設備前,先檢查確認,無危險方可啟動設備:禁止高處拋物;交叉作業或協同作業中互相協調、配合到位,採取相互保護措施;
3、我不被別人傷害
(1)傷害因素:未規范穿戴勞保用品;精神不集中,思想麻痹,抱僥幸心理;冒險接觸運行中的危險設備(旋轉設備、帶電設備、高溫設備、旋轉部位或帶電部位);別人誤啟動設備;別人高處拋物;交叉作業或協同作業中互相協調、配合不到位,不注意相互保護;自己或他人的其他違章作業冒險蠻干行為。
(2)預防對策:嚴格遵守《安全操作規程》等安全規章制度,規范穿戴勞保用品,進入作業現場要先觀察環境,避免飛來物體打擊;精神集中,克服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不接觸運行中的危險設備(旋轉設備、帶電設備、高溫設備、旋轉部位或帶電部位);檢修設備,必須嚴格執行停、送電制度,先停電,並掛「禁止合閘」警告牌,進入磨機內或倉內檢修,不得單人進行,必須兩人以上,並有人監護交叉作業或協同作業中互相協調、配合到位,採取相互保護措施;杜絕自己或他人的其他違章作業冒險蠻干行為。
二、 勞保用品的作用及使用要求
(一) 安全帽:起保護頭部的作用。由帽殼、帽襯、下頜帶三部分組成,其防護作用是這三部分綜合作用的結果,佩帶時頭部與帽殼體要保持一定的間隙,並扣緊下頜帶。
(二) 工作服:穿戴時做到三緊——領口緊、袖口緊、下擺緊。
(三) 勞保鞋;鋼頭翻毛皮鞋可有效保護腳趾及腳面;絕緣鞋主要可避免低壓電氣傷害,從事配電倒閘作業必須穿高壓絕緣靴。
(四) 手套:保護手的作用,絕緣手套可防止觸電(電氣作業專用)。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旋轉設備邊進行人機結合作業時禁止戴手套。
(五) 口罩:保護呼吸系統,防粉塵及有害氣體。
C. 車間級,班主級安全生產教育培訓內容有哪些
九個到位:領導責任到位;教育培訓到位;安管人員到位;規章執行到位;技術技能到位;防範措施到位;檢查力度到位;整改處罰到位;全員意識到位。 十大不安全心理因素:僥幸;麻痹;偷懶;逞能;莽撞;心急;煩躁;賭氣;自滿;好奇。 2.起火的三個條件是:可燃燒的物質、助燃物、火源。 3.安全色的含義:紅色的含義為禁止、停止;藍色的含義為指令、必須遵守;黃色的含義為警告、注意;綠色的含義為指示、安全狀態、通行。 4.事故產生的三大主要原因:人的不安全行為、物的不安全狀態及安全管理的缺陷。 5.事故的分類:物體打擊、車輛傷害、機械傷害、起重傷害、觸電、淹溺、灼燙、火災、高處墜落、坍塌、冒頂片幫、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葯爆炸、鍋爐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傷害等。 6.事故四不放過原則:事故原因分析不清楚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和群眾沒有受到應有的教育不放過;沒有設置必要的防範措施不放過;事故的責任者沒有受到處罰不放過。 7.安全生產三不傷害:不傷害自己,不傷害別人,不被別人傷害。 8.車間操作工的「四懂三會」:對有關設備的安全運行做到「四懂」(懂結構、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會」(會使用、會維護保養、會排除故障)。
D. 建築施工塔吊安全培訓的內容有哪些
一、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的學習
1、《安全生產法》(自2002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章 從業人員的權利和義務
第四十五條 生產經營單位的從業人員有權了解其作業場所和工作崗位存在的危險因素、防範措施及事故應急措施,有權對本單位的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建議。
第四十六條 從業人員有權對本單位安全生產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批評、檢舉、控告;有權拒絕違章指揮和強令冒險作業。
第四十七條 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採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後撤離作業場所。
第四十九條 從業人員在作業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守本單位的安全生產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服從管理,正確佩戴和使用勞動防護用品。
第五十條 從業人員應當接受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掌握本職工作所需的安全生產知識,提高安全生產技能,增強事故預防和應急處理能力。
第五十一條 從業人員發現事故隱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應當立即向現場安全生產管理人員或者本單位負責人報告;接到報告的人員應當及時予以處理。
2、《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2014年修定)
第一百三十四條【重大責任事故罪;強令違章冒險作業罪】在生產、作業中違反有關安全管理的規定,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強令他人違章冒險作業,因而發生重大傷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嚴重後果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節特別惡劣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作業時存在的危險因素:
觸電 物體打擊 高處墜落 其它傷害
三、安全注意事項
1、塔吊作業人員必須經安全技術培訓、考核,持證上崗。
2、嚴禁酒後上崗,嚴禁做與工作無關的事(如聽收音機、玩手機等)。
3、熟知和掌握塔機的性能,經常檢查各機械部件是否正常,發現故障要及時排除,對自己不能排除的要上報領導派專業人員維修,嚴禁帶病作業。
4、吊車在吊運過程中,司機對任何人發出的緊急停止信號都必須服從。
5、吊車司機在起吊時要鳴鈴示警,必要時在吊運中也要鳴鈴,通知受吊物威脅的地面人員撤離。
6、吊車司機必須熟練掌握通用手勢信號和有關各種指揮信號,必須與指揮人員相互密切配合。
指揮人員所發出的信號如有不明確的時候,司機有權拒絕執行,待明確信號後,方可繼續操作。
7、塔吊操作人員必須嚴格遵守起重作業「十不弔」規定:
1被吊物重量超過機械性能允許范圍不準吊;
2信號不清楚不準吊;
3吊物下方有人不準吊;
4吊物上站人不準吊;
5埋在地下物不準吊;
6斜拉斜牽物不準吊;
7散物捆紮不牢不準吊;
8小零散物料無容器不準吊;
9吊物重量不明,吊索具不符合規定不準吊;
10六級以上強風不準吊;
8、所有人員嚴禁在起重臂下和吊起的重物下面停留或行走。
9、吊運任何東西時,指揮人員必須確認降落區域安全,方可發出降落信號。
10、停止作業前必須切斷操作室電源。
11、有權對危險作業場所提出安全防護要求,拒絕執行違章指揮指令。
12、有義務提出改進安全管理及消除事故隱患的措施和建議,並監督安全生產管理工作。
四、事故應急程序
發生事故時,發現人應立即報警。事發現場有關負責人接警後要立即組織採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擴大,按照「先救人,後護物」的原則,開展自救工作。在組織自救時,注意保護救援人員的安全,防止發生後續事故,同時以最快的速度向直管領導報告事故情況(主要包括事故類別、傷亡人數及傷情、組織自救的大致情況等);直管領導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立即作出相應的反應,同時應立即報告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應急救援領導小組組長(或副組長)接到事故報告後,應立即啟動項目應急救援預案。
事故自救程序:
1、迅速檢查事故現場安全狀況,確認無危險因素後,立即對事故受害人進行救援。
2、將事故受害人轉移到安全地點。
3、利用各種有效的方法報告事故情況,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
4、檢查傷者傷情,根據傷者傷情,對其採取止血包紮、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擠壓、骨折固定等急救措施。
5、盡快將傷者送往醫院救治。
賽為安全-安全培訓
E. 物體打擊預防措施應正確佩戴安全帽對嗎
選擇了合適的合格的安全帽,還應正確地使用才能發揮安全帽的功能,保障使回用者的安全。答1.緩沖減震作用:帽殼與帽襯之間有25~50mm的間隙,當物體打擊安全帽時,帽殼不因受力變形而直接影響到頭頂部。
2.分散應力作用:帽殼為橢圓形或半球形,表面光滑,當物體墜落在帽殼上時,物體不能停留立即滑落;而且帽殼受打擊點的承受的力向周圍傳遞,通過帽襯緩沖減少的力可達2/3以上,其餘的力經帽襯的整個面積傳遞給人的頭蓋骨,這樣就把著力點變成了著力面,從而避免了沖擊力在帽殼上某點應力集中,減少了單位面積受力。
3.生物力學:國標中規定安全帽必須能吸收4900N。這是因為生物學試驗,人體頸椎在受力時最大的限值,超過此限值頸椎就會受到傷害,輕者引起癱瘓,重者危及生命。
F. 小企業如何做員工的安全生產培訓
教育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安全生產的重要的意義;
2、國家有關安全生產的方針、政策版和規定;
3、本隊安全生產的情況、安權全生產規章、制度、安全生產紀律等。 4、本對近幾年發生的重大傷亡事故及應吸取的教訓;
5、觸電、高空墜落、物體打擊、機械傷害等事故的預防和急救常識; 6、發生事故後如何搶救、如何報告、如何保護事故現場等。
對新工人或新調來的工長的工人在為分配到工作崗位前,要進行進入施工現場教育。由主管工長、工地安全員帶領講解施工現場的安全制度和規定、現場的各類區域及施工生產的一般要求。其主要內容歸納如下:
1、本施工現場的施工特點、施工機械設備特點、預防事故的安全措施、方法等; 2、本施工的規章制度及安全紀律;
3、本工種的安全技術規程及安全生產注意事項;
4、勞動防護用品發放標准及勞動防護用品使用的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