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安食品安全培訓答案
一、選擇題
(每題 1 分,共 20 分)
從以下每題的幾個答案中選擇一個你認為最合適的,並將答案代號填入( )中。
1.下列不屬於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公認的關鍵原則是 ( b )
(a)相互溝通
(b)人員培訓
c)體系管理
d)HACCP原理
2.在制訂食品安全方針時,可以不考慮下列哪些內容 ( c )
(a)組織在食品鏈中的作用
(b)消費者的需求
(c)財務指標
(d)法律法規要求
3.ISO22000 中的突發事件是指 ( d )
(a)火災
(b)中毒
(c)洪水
(d)以上都是
4.驗證策劃不包括以下哪些內容( a )
(a)分析
(b)方法
(c)職責
(d)頻率
5.HACCP 計劃不包括下列哪一項信息( c )
(a)關鍵控制點
(b)關鍵限值
(c)設備維護
(d)監視人員
6.病原性微生物能在 0-90℃的溫度范圍內生長。根據其生長的溫度范圍可分為:嗜冷菌、
嗜溫菌、嗜熱菌。以下描述正確的是( d )
(a)嗜冷菌:可生長的溫度范圍 0-30℃,最適生長溫度 20℃以下;
(b)嗜溫菌:可生長的溫度范圍 10-43℃,最適生長溫度 36.5℃;
(c)嗜熱菌:可生長的溫度范圍 43-90℃,最適生長溫度 55℃。
(d)以上都對
7. 據 ISO22000 要求,下列哪一個要素必須有形成文件的程序( c )
(a)操作性前提方案
(b)基礎設施和維護方案
(c)內部審核
(d)危害評價
8.ISO22000 不適用於 ( b )
a)組織提高自身管理
(b)宗教和消費者習慣的認證
(c)認證審核
(d)保證符合食品安全方針
9.以下描述哪一個是錯的 ( c )
(a)食品加工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必須有食品安全方針
(b)食品加工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必須有食品安全目標
(c)食品加工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必須有食品安全小組組長
(d)食品加工企業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必須有產品開發和設計控制措施
10.以下哪一個不屬於食品安全問題 ( b )
(a)生物毒素
(b)營養不良
(c)化學試劑
(d)食品中的玻璃和石塊
11.可以不進行保溫處理( d )
(a)肉禽罐頭
(b)糖水水果及果汁罐頭
(c)水產罐頭
(d)糖含量在 50%以上的濃縮果汁、果醬類罐頭
12.操作性前提方案計劃應( d )
(a)可仿照HACCP 計劃的設計
(b)不能仿照 HACCP 計劃的設計
(c)可同樣採用包含限值與監視的同樣方案
(d)A+C
13.監視的作用是( b )
(a)查明任何控制措施已經運行的有效性
(b)發現預定的控制措施運行的失效
(c)評價危害分析的有效性
(d)監督 HACCCP 計劃實施的情況
14.對危害進行的風險評價應考慮( c )
(a)微生物的殘留
(b)危害的分布區域
(c)危害發生的概率
(d)A+B
15.監視參數通常不選用( d )
(a)物理性參數(時間、溫度等)、
(b)化學性參數(PH 值、氯含量等)
(c)感官參數(可見的外觀和品質、證明書等)
。(d)微生物檢測結果
16.金屬探測儀的通常有 Fe標准塊和 SUS 標准塊,SUS 指的是 ( b )
(a)銅
(b)非鐵金屬
(c)塑料
(d)不銹鋼
17.微生物污染果汁後,是否能生長繁殖,主要取決於果汁的( b )
(a)水分含量
(b)pH 值
(c)味道
(d)顏色
18.可追溯性系統包括( d )
(a)產品批次
(b)原料批次
(c)分銷記錄
(d)以上都上
19.食品安全危害包括( a )
a)過敏源
(b)食品添加劑
(c)色素
(d)防腐劑
20.以下哪種說法不正確( c )
(a)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制定形成文件的食品安全方針、並進行溝通。
(b)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確保食品安全方針符合與顧客商定的食品安全要求和法律法規要求
(c)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對食品安全方針的持續適宜性進行評審;
(d)組織的最高管理者應制定可測量的食品安全目標。
、判斷題(每題 1 分,共 15 分)
下列各題中,你認為正確的在()中劃「√」,錯誤的劃「×」
1 驗證的目的是評價特定的某一批產品的可接受性。( × )
2 組織在按照本標准建立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時,針對確定的食品安全危害必須通過 HACCP
計劃和前提方案管理的控制措施加以控制。(×)
3 組織中負責內部溝通和外部溝通的人員需由指定的人員進行,以便組織獲得食品安全的信息。(×? )
外部溝通應提供組織的產品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與食品鏈中其他組織相關;
應獲得來自顧客和主管部門的食品安全要求。
4 在 ISO22000標准中,溝通的信息可能為危害分析提供輸入,也可能成為控制措施。(√)
5 基礎設施和維護方案,以及操作性前提方案都應經過驗證。(√ )
6 當某確定的食品安全危害的引入或產生,在沒有組織進一步干預的情況下,仍能滿足可接受水平時,則組織無需要對其進行控制。(√ )
7 過程流程圖必須標出廢棄物的排放點。(×√ )
7.3.5.1流程圖 .應繪制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所覆蓋產品或過程類別的流程圖.流程圖應包括:操作中所有步驟的順序和相互關系;源於外部的過程和分包工作; 原料、輔料和中間產品投入點;返工點和循環點;終產品、中間產品和副產品放行點及廢棄物的排放點。
8 與食品安全管理體系有關的人員均能進行有關食品安全信息的外部溝通。(× )
5.6.1 外部溝通 指定人員應有規定的職責和許可權,進行有關食品安全信息的對外溝通。通過外部溝通獲得的信息應作為體系更新(見8.5.2)和管理評審(見5.8.2)的輸入。
9 組織可通過獲得外部組織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認證或注冊,以表明本組織生產的產品是安全的(× )
10 終端產品滿足規定要求可作為控制措施組合能夠達到預期水平的證據。(√ )
11 控制措施組合的確認包括關鍵限值的確認和組合中的控制措施確認。(√ )
12 產品的水分活性是指產品內游離水分的百分比,亦即物質的水蒸汽壓力除以純水蒸汽壓力。( × )
水分活度是指供微生物能利用水的能力。通過測量溶液在一密閉容器中溶液上方空氣的相對濕度除以100就是水分活度。純水的水分活度為1 傳統的乾燥食品,如干香菇、干魚等,它們的水分活度很低,可以保存很長的時間。大多數細菌在0.85 3 以下的水分活度不能生長。
一般水分含量大的食品不一定水分活度高,如醬油的含水量很大,但醬油的水分活度卻很低。
13 生物性危害是指致病菌和寄生蟲兩方面的危害。(× )
食品中生物性危害包括:細菌、寄生蟲、病毒、酵母和黴菌。一般而言,酵母、黴菌不引起食品中的生物危害(雖然某些黴菌產生有害的毒素――化學危害),只有細菌、寄生蟲、病毒能引起食品的生物危害,使食品不安全。
14 多現場審核的每次監督審核時,總部都應被審核。(√ )
15 食品加工過程發生變化時,必須進行 HACCP 計劃的驗證。(× )
三、簡答題
(每題 5 分,共 25 分)
1.什麼是潛在不安全產品,如何處理?
在超出關鍵限值條件下生產的產品為潛在不安全產品,其處理方法見標准 7.9.4
2.食品加工企業對與食品接觸表面清洗消毒的效果進行驗證採用的方法是什麼。?通常主要針對哪些部位來進行?
驗證方法:與食品接觸表面樣品檢測或叫塗抹試驗部位包括:
(1)工人員的手(套)、工作服;
(2)加工用案台桌面、刀、筐、案板;
(3)加工設備,如:去皮機、單凍機等;
(4)加工車間地面、牆面;
(5)加工車間、更衣室的空氣;
(6)內包裝物料。 「食品接觸面」指接觸人類食品那些表面以及在正常加工過程中會將污水滴濺在食品上或與食品接觸的那些表面。「食品接觸面」包括用具及接觸食品的設備表面。
3.簡述食品安全管理體系的關鍵原則 相互溝通;體系管理;HACCP 原理;前提方案。
4.簡述前提方案的內容與作用?試舉操作性前提性方案的 5 個例子。包括基礎設施和維護方案、操作性前提方案。 7.2用於控制食品安全危害通過工作環境進入產品的可能性;控制產品的生物、化學和物理污染,包括產品之間的交叉污染;控制產品和產品加工環境的食品安全危害水平。人員衛生;清潔和消毒;蟲害控制;交叉污染的預防措施;包裝程序;對采購材料(如原料、輔料、化學品)、供給(水、空氣、蒸汽、冰等)、清理(如廢棄物和排水系統)和產品處理(如貯存和運輸)的管理。
5.請簡述危害識別和危害評價的區別?
(1)危害識別指:與產品類別、加工類別和實際加工設施相關的所有合理預期發生的食品安全危害應識別。
(2)危害評價指:應對每種已確定的食品安全危害進行危害評價,以確定消除危害或將危害降至可接受水平是否是安全食品的生產所必需的;以及是否需要控制危害以達到規定的可接受水平
(3)由危害識別產生「初步」清單,它列出了在產品類型、過程類型和加工設備類型潛在可能(即理論上的)發生的危害。
(4)由危害評定產生「執行」清單,它通過評定初步識別的危害得出,並列出了需由組織加以控制的危害。
(5)危害評定的作用是評定危害識別確定的「初步」危害清單,以便確定需組織進行控制的危害。
四、 簡述HACCP小組的組成及其主要職能。
(每題 10 分)
(1)組成:HACCP小組由具備HACCP方案背景知識、專業技能比較強的組長和對產品、加工有專門知識的人員及熟悉生產的現場人員組成;HACCP小組成員應當包括企業內各個部門的代表,即來自維護、生產、 衛生、質量控制、研究開發、采購、運輸、銷售以及直接從事日常操作的人員等。
(2)主要職能:HACCP小組承擔著制定HACCP計劃、書寫SSOP、驗證和實施HACCP體系的職責。
五、綜合分析題
(1-3題 6 分,4題 12 分)
請根據所述情況判斷:1-2 題判斷不合格項請寫出不符合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標准 的條款號和內容,並寫出不合格事實和嚴重程度。3-4 題,請寫出進一步審核追查的思路。
1.某飲料公司的主要產品是瓶裝純凈水,公司使用自備水源並建有蓄水池以供應生產用水。審核員發現該公司的主管部門——動力設備部沒有蓄水池的清洗消毒、水質檢測程序和有關記錄,只提供了一份去年的水質檢驗合格報告(共包括 24 項衛生指標)。
答案:
不符合:7.2.2。應對蓄水設備進行預防性維護並保持記錄,對生產用水的水質進行驗證,其水質應符合GB 5749 共35 項衛生標准要求。
2.某食品企業主要產品為麵包,以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為標准建立了工廠的食品安全管理體系。在金屬探測工序,審核員看到 CCP 標識上明確:生產前及正常生產時每小時,監控員應用測試塊即 Fe 2.0 mm 和 Sus 2.5 mm 測試金屬探測器的准確、靈敏和有效性。查看監控員的測試記錄均正常。審核員當場請監控員測試,要求監控員把測試塊放於成品包裝袋上面測試,卻發現,金屬探測器沒有任何反映,審核員自已重新測試了一次仍無反映,審核員再次將測試塊放於兩包面中間測試還是無反映,放於面袋下測試反映正常。審核員問監控員,平時你是怎麼測試的,監控員回答:我一般是放在成品包中間測試。
答案:
金屬探測器當測試塊放於面袋下面才有反映,夾於中間及放於面袋上面無反映,說明探測器有一個掃描射線沒有辦法掃到成品包袋中間以上部分,因此購買儀器時就應考慮到測試的不同角度及靈敏度,說明企業在制定 HACCP 計劃時未作全面測試及調整,未將每小時測試的方法規定清楚,如:規定測試時應將測試塊放於麵包的上、中、下各測試一次。
判定為一般不符合項: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 要求》8.2 規定:關鍵控制點監視系統的監視的方法和頻率應能夠及時識別是否超出關鍵限值,以便在產品使用或消費前對產品進行隔離。
3.對某受審核方審核溝通時,受審核方僅出示了建立的顧客意見調查處理制度實施的證據,如果你遇到這種情況應如何審核?
答案:
5.6外部溝通的三個方面,內部溝通,食品安全小組的作用,
5.2方針對溝通的闡述。
4.現場審核一火腿腸生產企業,審核員來到車間,在門口進行必要的個人消毒, 發現車間入口員工消毒設施僅有一個消毒池和一個活動洗手池,車間主任介紹說:「我們車間 40 人進入車間都在這里經過洗手消毒,保證個人衛生要求」。審核員進入更衣室,數更衣櫃有 20 個,車間主任介紹說:車間每兩人共用一個櫃子。審核員打開一個櫃子,發現其中有飯盆、水杯、衣服和皮鞋。審核員詢問車間工作服如何管理,車間主任介紹說要求工人每周五下班帶回家用熱水燙洗干凈,星期一上班時車間主任檢查是否干凈。請闡述你的審核思路。
答案:
首先查看企業是否建立了衛生標准操作程序,是否對員工進入車間洗手和衣物儲存、消毒做了規定!
其次,抽查企業車間進口40 人洗手消毒和工作服消毒的檢查記錄是否齊全!是否是連續性的檢查和消毒。
再次,40 個人只有20 個更衣櫃,是否產生了交叉污染?
查看生產記錄和產品微生物化驗報告,是否存在產品批次不合格或微生物指標超標;
如果生產中多次出現批次不合格是否採取了有效的措施,措施是否有效,結果是否做了驗證
⑵ 食品安全培訓課都培訓什麼
1、崗前培訓
⑴ 崗前培訓:新進員工報到後,由行政部組織實施崗前教育;培訓內專容包括:食品安全培訓、公司屬規章制度培訓、消防知識培訓、安全生產培訓、衛生知識培訓等。
⑵ 實作訓練:新進員工在接受職前培訓後,即由接收部門進行崗前實作訓練即崗位技能培訓,經考核評定合格後,部門經理填寫《員工試用考核表》交行政部,如試用不合格,試用人員持《員工試用考核表》到行政部核算工資,結束試用。
2、在職培訓
在職人員因工作崗位變動或職務變更,或本職知識、技能經其主管認定需加以充實的,或需持證操作的特種作業人員的資格證到期需重新認定,均需進行在職培訓。
⑴ 由需要培訓的部門提出培訓需求。
⑵ 組織實施培訓:按行政部擬定的培訓計劃,組織實施。
⑶ 公司內部培訓:應有《培訓記錄》,培訓完成後,將《培訓記錄》交行政部存檔、備查。
⑷ 外部培訓:凡需到公司外進行培訓的人員,必須於培訓結束後取得畢業或結業證書或提交學習總結,凡無上述證明者,不予報銷學費。行政部對培訓人員取得的證書進行復印存檔,對提交的學習總結進行存檔。
⑸ 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行政部每年組織一次食品安全、衛生知識、消防知識培訓,當食品安全制度有重大變化時,可即時培訓掌握。
⑶ 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是什麼意思主要內容是什麼做些什麼
百分網>知識>實用知識>安全知識> 《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正文
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百分網【安全知識】編輯:良羨發布時間:2017-08-09 08:30:41
食物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和基礎,食品安全關繫到人們的生命健康,關繫到市場秩序的健康發展,關繫到社會秩序的穩定。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一、食品安全常識
1、購買食物時,注意食品包裝有無生產廠家、生產日期,是否過保質期,食品原料、營養成分是否標明,有無QS標識,不能購買三無產品。
2、打開食品包裝,檢查食品是否具有它應有的感官性狀。不能食用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污穢不潔、混有異物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食品,若蛋白質類食品發粘,漬脂類食品有嚎味,碳水化合物有發酵的氣味或飲料有異常沉澱物等等均不能食用。
3、不到無證攤販處購買盒飯或食物,減少食物中毒的隱患。
4、注意個人衛生,飯前便後洗手,自己的餐具洗凈消毒,不用不潔容器盛裝食品,不亂扔垃圾防止蚊蠅孳生。
5、少吃油炸、油煎食品。
二、什麼是食品摻假、摻雜和偽造?
(1)「摻假」是指食品中添加了廉價或沒有營養價值的物品,或從食品中抽去了有營養的物質或替換進次等物質,從而降低了質量,如蜂蜜中加入轉化糖,巧克力餅干加入了色素,全脂奶粉中抽掉脂肪等。
(2)「摻雜」即在食品中加入一些雜物,如腐竹中加入硅酸鈉或硼砂;辣椒粉中加入了紅磚木等。
(3)「偽造」是指包裝標識或產品說明與內容物不符。
摻假、摻雜、偽造的食品,一般應由工商行政部門處理。對影響營養衛生的,應由衛生行政部門依法進行處理。
三、如何判別偽劣食品?
偽劣食品猶如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們在日常購物時卻難以識別。《偽劣食品防範「七字法」》,以通俗易懂易記的方式引導消費者強化食品安全自我防範,以期使偽劣食品因缺乏市場而退出市場。防範「七字法」:即防「艷、白、反、長、散、低、小」。
一防「艷」。對顏色過分艷麗的食品要提防,如目前上市的草莓象蠟果一樣又大又紅又亮、鹹菜梗亮黃誘人、瓶裝的蕨菜鮮綠不褪色等,要留個心眼,是不是在添加色素上有問題?
二防「白」。凡是食品呈不正常不自然的白色,十有八九會有漂白劑、增白劑、麵粉處理劑等化學品的危害。
三防「長」。盡量少吃保質期過長的食品,3℃貯藏的包裝熟肉禽類產品採用巴氏殺菌的,保質期一般為7—30天。
四防「反」。就是防反自然生長的食物,如果食用過多可能對身體產生影響。
五防「小」。要提防小作坊式加工企業的產品,這類企業的食品平均抽樣合格率最低,觸目驚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往往在這些企業出現。
六防「低」。「低」是指在價格上明顯低於一般價格水平的食品,價格太低的食品大多有「貓膩」。
七防「散」。散就是散裝食品,有些集貿市場銷售的散裝豆製品、散裝熟食、醬菜等可能來自地下加工廠。
四、預防食源性疾病的十項建議
1、不買不食腐敗變質、污穢不潔及其它含有害物質的食品;
2、不食用來歷不明的食品;不購買無廠名廠址和保質期等標識不全的食品;
3、不光顧無證無照的流動攤檔和衛生條件不佳的飲食店;不隨意購買、食用街頭小攤販出售的劣質食品、飲料。這些劣質食品、飲料往往衛生質量不合格,食用會危害健康。
4、不食用在室溫條件下放置超過2小時的熟食和剩餘食品;
5、不隨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種類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對人體有害的毒素,缺乏經驗的人很難辨別清楚,只有不隨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確保安全。
6、生吃瓜果要洗凈。瓜果蔬菜在生長過程中不僅會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蟲卵,還有殘留的農葯、殺蟲劑等,如果不清洗干凈,不僅可能染上疾病,還可能造成農葯中毒。
7、不飲用不潔凈的水或者未煮沸的自來水;水是否干凈,僅憑肉眼很難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開水最安全
8、直接食用的瓜果應用潔凈的水徹底清洗並盡可能去皮;不吃腐爛變質的食物,食物腐爛變質,就會味道變酸、變苦;散發出異味兒,這是因為細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這些食物會造成食物中毒。
9、進食前或便後應將雙手洗凈;養成吃東西以前洗手的習慣。人的雙手每天干這干那,接觸各種各樣的東西。會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蟲卵。吃東西以前認真用肥皂洗凈雙手,才能減少「病從口入」的可能。
10、在進食的過程中如發現感官性狀異常,應立即停止進食。
五、八種常見的飲食衛生誤區如下:
1 、好熱鬧喜聚餐:每當節假日,人們大多喜歡三三兩兩到餐館「撮一頓」,或是親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熱鬧又便於交流感情。這樣做不利於健康,不符合飲食衛生,特別是當前這一非常時期,最好實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對別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負責和尊重。
2 、用白紙包食物:有些人喜歡用白紙包食品,因為白紙看上去好像乾乾凈凈的。可事實上,白紙在生產過程中,會加用許多漂白劑及帶有腐蝕作用的化工原料,紙漿雖然經過沖洗過濾,仍含有不少化學成分,會污染食物。至於用報紙來包食品,則更不可取,因為印刷報紙時,會用許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質,對人體危害極大。
3 、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來擦拭碗筷,以為這樣可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醫學上用於消毒的酒精度數為 75°,而一般白酒的酒精含量多在 56°以下,並且白酒畢竟不同於醫用酒精。所以,用白酒擦拭碗筷,根本達不到消毒的目的。
4 、抹布清洗不及時:實驗顯示,在家裡使用一周後的全新抹布,滋生的細菌數會讓你大吃一驚;如果在餐館或大排檔,情況會更差。因此,在用抹布擦飯桌之前,應當先充分清洗。抹布每隔三四天應該用開水煮沸消毒一下,以避免因抹布使用不當而給健康帶來危害。
5 、用衛生紙擦拭餐具:化驗證明,許多衛生紙(尤其是非正規廠家生產的衛生紙)消毒狀況並不好,這些衛生紙因消毒不徹底而含有大量細菌;即使消毒較好,衛生紙也會在擺放的過程中被污染。因此,用普通的衛生紙擦拭碗筷或水果,不但不能將食物擦拭乾凈,反而會在擦拭的過程中,給食品帶來更多的污染機會。
6 、用毛巾擦乾餐具或水果:人們往往認為自來水是生水、不衛生,因此在用自來水沖洗過餐具或水果之後,常常再用毛巾擦乾。這樣做看似衛生細心,實則反之。須知,干毛巾上常常會存活著許多病菌。目前,我國城市自來水大都經過嚴格的消毒處理,所以說用洗潔劑和自來水徹底沖洗過的食品基本上是潔凈的,可以放心食用,無須再用干毛巾擦拭。
7 、將變質食物煮沸後再吃:有些家庭主婦比較節儉,有時將輕微變質的食物經高溫煮過後再吃,以為這樣就可以徹底消滅細菌。醫學實驗證明,細菌在進入人體之前分泌的毒素,是非常耐高溫的,不易被破壞分解。因此,這種用加熱方法處理剩餘食物的方法是不可取的。
8 、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剜掉再吃:有些人吃水果時,習慣把水果爛掉的部分削了再吃,以為這樣就比較衛生了。然而,微生物學專家認為:即使把水果上面已爛掉的部分削去,剩餘的部分也已通過果汁傳入了細菌的代謝物,甚至還有微生物開始繁殖,其中的黴菌可導致人體細胞突變而致癌。因此,水果只要是已經爛了一部分,就不宜吃,還是扔掉為好。
幼兒園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一、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目的:
1、加強本園員工的食品安全培訓,強化員工的食品安全意識,增強職業素養,提升食品安排管理技能。
2、通過對食品安排知識的培訓和學習,本園員工要明確自身的安全責任。特別要明確幼兒園食品安全第一責任人。
3、 積極開展對本園員工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確保本園食品經營安全。
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及實施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一系列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
三、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方式:
食品安全知識培訓以定期組織集中學習和員工自學方式為主,以外部培訓為輔,任何人無正當理由,均不得缺席培訓,並自覺完成學習計劃。
四、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時間:
本園規定員工每月組織一次集中學習,每季度組織員工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並制定年度員工培訓計劃。按照培訓計劃合理安排全年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訓工作。
五、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要求:
本園員工要端正態度、明確目的,認真進行食品安全知識的學習和培訓。不僅要了解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還要掌握與本崗位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各項標準的具體規定。對新錄用員工為轉崗員工上崗前須進行食品安全知識培訓。
對本園食品安排知識培訓及學習情況建立培訓檔案。對組織和參與情況、學習情況進行匯總、歸納、整理並進行歸檔。檔案保存期限不低於兩年。
預防幼兒食品安全事故培訓
為預防食品安全事故發生,保障公眾餐飲安全,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一、食品經營者應依法制定並落實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關注社會食品安全預警提示,積極預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件。
二、製作冷盤、燒鹵熟肉、生食海產品、西式糕點、裱花蛋糕等直接入口的較高風險食品,必須有相應許可類別、備注項目,並應嚴格按照專間要求進行操作。禁止超許可范圍經營和超出供餐能力承接大規模聚餐活動。
三、在製作加工過程中應當檢查待加工的食品及食品原料,發現有腐敗變質或者其他感官性狀異常的,不得加工或者使用。食品原料應保證來源合法安全,禁止加工經營《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食品。
四、加工經營過程避免生熟交叉、混放。避免生食品與熟食品接觸,成品、半成品、原料應分開加工、存放;員工要經常洗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應消毒手部,發現有發熱、咳嗽、腹瀉等症狀及化膿性皮膚病者,應立即暫停其接觸直接入口食品工作;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場所清潔,避免昆蟲、鼠類等動物接觸食品。
五、凡是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應進行有效的清洗、消毒,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應對其表皮進行清洗消毒,或剝去果皮後食用。蔬菜烹調程序:一洗二浸三燙四炒。使用禽蛋前應先清洗、消毒外殼。
六、熟制食物應燒熟煮透,尤其是肉、奶、蛋及其製品以及海產品,外購熟食和隔餐冷藏食品食用前均須徹底加熱,中心溫度應高於70℃。 貯存熟食品,要及時熱藏(60℃以上)或冷藏(10℃以下),如在常溫下保存,應於出品後2小時內食用。
七、禁止使用河豚魚、毒蘑菇、發芽馬鈴薯等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食品及原料,餐飲服務單位禁止使用亞硝酸鹽。
八、豆漿、四季豆等生食有毒食物,應按要求煮熟燜透,謹慎提供貝類、海螺類以及深海魚的內臟,有效預防豆漿、四季豆、瘦肉精等中毒。
九、外部人員不得隨意進入食品加工及售賣間,加強員工的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提高員工職業道德素質。
十、如有疑似食品安全事故發生時,應迅速組織患者到正規醫療機構救治,同時於2小時內上報主管部門,停止生產銷售可疑食品,保留可能導致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用具和現場,積極配合監管部門進行調查處理。
食品安全的相關知識
一、什麼是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及有機食品?
綠色食品並非特指那些「綠顏色」的食品,而是指:按照特定生產方式生產,經專門機構認定,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商標的無污染的安全、優質、營養類食品。它可以是蔬菜、水果,也可以是水產、肉類。綠色食品分AA級和A級:
AA級綠色食品標准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生產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農葯、肥料、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獸葯及有害於環境和人體健康的生產資料,而是通過使用有機肥、種植綠肥、作物輪作、生物或物理方法等技術,培肥土壤、控制病蟲草害、保護或提高產品品質,從而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准要求。
A級綠色食品標准要求:生產地的環境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標准》,生產過程中嚴格按綠色食品生產資料使用准則和生產操作規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學合成生產資料,並積極採用生物學技術和物理方法,保證產品質量符合綠色食品產品標准要求。
有機食品是一種國際通稱,是指採取一種有機的耕作和加工方式。有機食品是指按照這種方式生產和加工的;產品符合國際或國家有機食品要求和標准;並通過國家認證機構認證的一切農副產品及其加工品,包括糧食、蔬菜、水果、奶製品、禽畜產品、蜂蜜、水產品、調料等。
無公害食品是按照無公害食品生產和技術標准和要求生產的、符合通用衛生標准並經有關部門認定的安全食品。嚴格來講,無公害食品應當是普通食品都應當達到的一種基本要求。
二、食品保質期和保存期有什麼區別?
保質期(最佳食用期)是指在標簽上規定的條件下,保持食品質量(品質)的期限。在此期限,食品完全適於銷售,並符合標簽上或產品標准中所規定的質量(品質);超過此期限,在一定時間內食品仍然是可以食用的。
保存期(推薦的最終食用期)是指在標簽上規定的條件下,食品可以食用的最終日期;超過此期限,產品質量(品質)可能發生變化,食品不再適於銷售和食用。
千萬不要購買超過保存期的預包裝食品:過了保質期的食品未必不能吃,但過了保存期的食品就一定不能吃了!消費者在購買食品時,要特別注意食品標簽上的保質期或保存期。
⑷ 2020年食品安全方面培訓內容
食品安全方面的培訓內容包括《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