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請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春季是流感、流腦、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手足口病等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從臨
(1)傳染病是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在生物體之間傳播的一種疾病.「流腦」是由腦膜炎奈瑟氏菌通過呼吸道傳播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細菌傳染病,其病原體是腦膜炎奈氏菌.艾滋病是一種病毒性疾病,它的致病因素是結構上很相近似的一組病毒,這組病毒被統稱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簡稱HIV.後者不同於前者最突出的特點是沒有細胞結構.(2) ①盡量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屬於預防傳染病中的保護易感人群; ②定時打開門窗通風屬於預防傳染病中的切斷傳播途徑; ③勤曬被褥,勤洗衣服屬於預防傳染病中的切斷傳播途徑; ④加強鍛煉,提高身體機能屬於預防傳染病中的保護易感人群; ⑤對嬰幼兒進行接種疫苗屬於預防傳染病中的保護易感人群.兒童預防流腦要進行預防接種,此類免疫屬於計劃免疫.故答案為:(1)細菌;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 ① ④ ⑤;計劃免疫
『貳』 關於預防水痘和傳染病的安全警示語
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
『叄』 如何防止水痘
如何防止水痘傳染?
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為有效預防和控制呼吸道傳染病在我校的發生和蔓延,現將有關呼吸道傳染病基本知識及預防措施介紹給大家:
1、什麼叫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指病原體從人體的鼻腔、咽喉、氣管和支氣管等呼吸道感染侵入而引起的有傳染性的疾病。
2、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哪些?
常見有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肺結核、風疹、流腦、流行性腮腺炎等。
3、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病原體有哪些?
主要有病毒、細菌、支原體和衣原體等。例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腦膜炎球菌、結核桿菌等。
4、什麼情況下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與外界相通,受各種病原體侵襲的機會較多,由此而引起呼吸道傳染病的發生。
冬春季是呼吸道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天氣驟變的情況下也易發病。
兒童、老年人、體弱者、營養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過度勞累者、精神高度緊張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傳染病。
5、常見呼吸道傳染病的主要臨床表現有哪些?
不同的呼吸道傳染病有不同的臨床表現。一般起病急,有發熱症狀。
流感:一般表現為發病急,有發熱、乏力、頭痛及全身酸痛等明顯的全身中毒症狀,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狀輕。
麻疹:症狀有發熱、咳嗽、流涕、眼結膜充血,口腔粘膜有麻疹粘膜斑及皮膚出現斑丘疹。
水痘:全身症狀輕微,皮膚粘膜分批出現迅速發展的斑疹、丘疹、泡疹與痂皮。
風疹:臨床特點為低熱、皮疹和耳後、枕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症狀輕。
流腦:主要表現為突發高熱、劇烈頭痛、頻繁嘔吐、皮膚粘膜瘀斑、煩躁不安,可出現頸項強直、神志障礙及抽搐等。
流行性腮腺炎:以腮腺急性腫脹、疼痛並伴有發熱和全身不適為特徵。
肺結核:是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表現為發熱、盜汗、全身不適及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難等。
6、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是怎樣傳播的?
傳染源:主要為病人或隱性感染者。
傳播途徑:主要經飛沫傳播,也可通過直接密切接觸或間接接觸傳播。
人群易感性:人群對多數呼吸道傳染病普遍易感。有的病後有一定免疫力或持久免疫力,或者通過接種疫苗獲得一定的免疫力。
7、如何預防呼吸道傳染病?
應採用綜合性預防措施,主要包括:
經常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搞好教室、宿舍、辦公室、家庭以及環境衛生,保持室內和周圍環境清潔。
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不要隨地吐痰,勤洗手。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多喝水、不吸煙、不酗酒。
經常鍛煉身體,保持均衡飲食,注意勞逸結合,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可適當口服板蘭根沖劑。
要根據天氣變化適時增減衣服,避免著涼。
兒童、老年人、體弱者和慢性病患者應盡量避免到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
如果有發熱、咳嗽等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當發生傳染病時,應主動與健康人隔離,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防止傳染他人。
不要自行購買和服用某些葯品,不要濫用抗生素。
青少年和兒童應按時完成預防接種,一般人群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有針對性的進行預防接種。
水痘的預防措施
水痘是由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常見的急性傳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發病,其中以冬春季為多。水痘傳染性極強,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主要通過唾液飛沫傳染,亦可因接觸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患者以嬰幼兒多見,集體兒童亦為易感人群,托兒所、幼兒園、小學校等容易發生局部暴發流行。
水痘的平均潛伏期14-21天,多為15-17天。易感者接觸病人後約90%會傳染發病,病初症狀較輕,可出現微熱,全身不適。發熱的同時或1-2日後,軀干皮膚、粘膜分批出現和迅速發展為斑疹、丘疹、皰疹與結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臟器,還可並發皮膚感染、肺炎、腦炎等。本病一般預後良好,極少數人出現嚴重並發症。部分病人恢復後體內可潛伏病毒,成年後某些誘因可引起復發成為帶狀皰疹。
主要預防措施:
1.加強水痘防病宣傳,教育和培養學生良好衛生習慣,做到勤洗手,以免傳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節學校的教室要經常開窗通風,保持環境整潔,空氣流通。
3.學校每天晨檢,發現水痘患者應及時報告,隔離傳染源,患病學生必須在家隔離治療,待結痂乾燥後方能復學(自發病起21天左右)。
4.對易感兒童接種水痘疫苗,接種疫苗後15天產生抗體,30天時抗體水平達到高峰,抗體陽轉率9 5%左右,免疫力持久,接種水痘疫苗是預防和控制水痘的有效手段。
『肆』 春季傳染病預防及基本療法
呼吸道傳染病預防與控制知識
一 幾種常見呼吸道傳染病流行特點:
1、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性極高。
傳染源是流感患者。流感主要在人多擁擠的密閉環境中經空氣或飛沫傳播,亦可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的分泌物而傳播。
人群普遍易感。潛伏期短,通常為1-3日。
流感流行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我國北方地區的流行一般均發生在冬春季節,南方四季都有病例發生,發病高峰在夏季和冬季。
主要臨床表現:發熱、頭痛、肌痛、乏力、鼻炎、咽痛和咳嗽,還可出現腸胃不適。
2、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是腮腺炎患者和攜帶病毒者。流行性腮腺炎可經直接接觸患者的唾液或飛沫傳播。患者在腮腺明顯腫脹前6、7日至腫脹後9日期間具有傳染性。
易感人群為1歲以上的兒童和青少年。潛伏期為12~25日,通常為18日。感染後一般可獲得持久免疫力。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有發病,但以冬春季為主。
主要臨床表現:前驅症狀可出現發熱、頭痛、無力、食慾不振等,發病1至2日後出現顴骨弓或耳部疼痛,然後出現唾液腺腫大,通常可見一側或雙側腮腺腫大,除腮腺腫脹外,還可引起腦膜炎、腦膜腦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3、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皰疹病毒的一種)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是水痘患者。水痘通過患者咳嗽產生的飛沫或散布在空氣中的鼻咽喉分泌物傳播,也可經人與人接觸直接傳播、或接觸到水痘痘漿污染的物品而間接傳播。
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主要是兒童。潛伏期為10~24日,通常為14~16日。病後可獲終身免疫。
主要臨床表現:患者從出現皮疹前2日至出疹後6日具有傳染性。患病初期出現輕微發燒、疲倦和軟弱無力;斑疹出現後數小時即轉化為丘疹、皰疹。皮疹分布呈向心性,即軀干、頭部較多,四肢處較少。一般典型水皰皮疹約歷時1—6天,由於皮疹先後,分批出現,因此在出疹第2—3天內,在病人身上同一部位可見到各階段的皮疹(即斑疹、丘疹、皰疹及結痂)同時存在。大部分情況下,病人症狀都是輕微的,可不治而愈。
4、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傳染源是麻疹患者。麻疹主要是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患者的鼻咽喉分泌物傳播。
人群普遍易感。沒有麻疹疫苗前,麻疹是一種普遍發生的兒童傳染病;相關疫苗發明後,麻疹的發病率已經大大降低。麻疹的潛伏期為7至18日,通常為14日。病癒後有持久免疫力。
麻疹發病季節以冬春季為多,但全年均可發生。
其主要臨床表現:感染初期出現咳嗽、流涕、發熱、眼紅及口腔內出現白點(柯氏白斑);3至7日後皮膚會出現斑丘疹,通常由面部擴散到全身,維持4至7日,亦可能長達3個星期,留下褐色斑痕或出現脫屑;病重者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及腦部會受影響,導致嚴重後果,甚至死亡。
二、呼吸道傳染病防控重點
1、保持良好的個人及環境衛生。
2、勤洗手,使用肥皂或洗手液並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雙手接觸呼吸道分泌物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3、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帕或紙巾掩住口鼻,避免飛沫污染他人。患者在家或外出時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
4、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5、學校教室、宿舍等人員集中的場所每天應開窗通風數次(冬天要避免穿堂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6、在呼吸道傳染病高發期,盡量不到人多擁擠、空氣污濁的場所;不得已必須去時,最好戴口罩。
7、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也可減少感染的機會或減輕流感症狀。
8、防控呼吸道傳染病,關鍵要做到 「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
(1)建立學校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對早期發現傳染病很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傳染病流行季節。因此學校(特別是中小學校)或托幼機構應當建立並落實建立學校晨檢制度、因病缺勤病因追查與登記制度。老師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症狀、疑似傳染病病人以及因病缺勤等情況時,應及時告知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進行進一步排查,以確保做到傳染病的早發現、早報告。
(2)學校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及時向當地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進行報告,並同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並在衛生部門的指導下作好相應的防控工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接到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後,應及時報告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及同級政府和衛生行政部門。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預防與控制知識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由腦膜炎奈瑟菌引起經呼吸道傳播所致的一種化膿性腦膜炎。人感染腦膜炎奈瑟菌後大多數表現為鼻咽部帶菌狀態(帶菌者),只有少數成為流腦患者。流腦患者和帶菌者為傳染源。病菌通過咳嗽、噴嚏等經飛沫直接從空氣中傳播。人群普遍易感,但以10-20歲的青少年為主。本病全年均可發病,但多發生在冬春季(11月~次年5月,3月-4月為高峰)。流腦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突發性高熱、頭痛、嘔吐、皮膚和粘膜出血點或瘀斑及頸項強直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少數病例病情嚴重,病程進展快,救治不當易導致死亡。
防控「流腦」,關鍵要做到「四早」,即: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防控措施採用以加強個人防護、預防接種、加強監測、早發現病人、積極隔離治療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
關於疫情發現與報告。建立健全學校傳染病疫情監控與報告制度,對早期發現和控制「流腦」在學校流行非常關鍵。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必須盡快明確學校傳染病疫情的報告人,負責學校傳染病的監控與報告工作。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要及時了解學生的出勤、健康情況,一旦發現傳染病病人或疑似傳染病病人,要及時向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行政部門報告。
(一)疫情發現。中小學應建立並落實「晨檢」制度,加強對學生的健康狀況的監測。晨檢應在學校專職(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的指導下,由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對早晨到校的每個學生進行觀察、詢問,及時了解學生出勤、健康狀況;班主任或班級衛生員發現學生有傳染病早期症狀者(如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皮膚和粘膜出血點或瘀斑等)以及可疑傳染病患者(請病假的學生應追查病因),應及時報告專職(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進行排查,以確保做到早發現。另外,學校應教育學生進行自我觀察,如有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等身體不適時,要及時告訴家長或教師,以確保早發現、早治療。
(二)疫情報告。當在同一班級、同一樓層或同一宿舍里短期內出現多個學生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皮膚和粘膜出血點或瘀斑等症狀時,應高度注意是否為傳染病流行的前驅症狀。班主任或教師、宿舍管理員等有關人員應立即報告專職(兼職)衛生保健人員或學校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學校的傳染病疫情報告人必須在第一時間向所在地、縣(區)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同時向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發病時間、發病地點、發病人數、主要症狀、密切接觸者、已採取的措施等。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接到疫情報告後,應及時報告上一級教育行政部門和衛生行政部門,重大疫情要向當地政府報告。
關於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情的處理。發生「流腦」疫情的學校應當主動配合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開展工作,提供所需資料,落實有關措施,安撫患者家屬情緒、合理調整工作及教學計劃,控制疫情,做好穩定工作。學校要積極配合當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採取下列措施控制疫情,防止疫情的進一步蔓延。
(一)隔離病人。發現有傳染病早期症狀者,應及時採取隔離、督促患病學生或通知家長立即到醫院就診。(1)發熱(體溫≥38℃),或≥37.5℃伴畏寒、咳嗽、頭痛、嘔吐、肌肉酸痛者應勸其及時就醫並回家休息或安排在單獨宿舍區居住,休息期間不參加集體活動,不進入公共場所。同時指派人員負責追蹤記錄轉歸情況並報告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2)熱退48小時後,患者可恢復正常上課。
(二)實行每天晨檢制度。發現學生有發熱、全身疼痛、頭痛、嘔吐、咳嗽、皮膚和粘膜出血點或瘀斑等「流腦」早期症狀等,應督促其及時就醫並回家休息。
(三)加強室內通風、換氣。按照《中小學校教室換氣衛生標准》(GB/T17226/1998)規定,每小時需要置換空氣。(1)教室、圖書館(閱覽室)等學習場所的通風與換氣。學校應根據季節和天氣的不同,確定換氣方式與次數,如溫暖天氣宜實行全日開窗的方式換氣,寒冷天氣在課前和課間休息期間宜利用教室和走廊的窗戶開窗換氣。(2)宿舍等生活場所的通風與換氣:宿舍管理員每天應督促學生在起床後,將宿舍窗戶打開通風,確保宿舍空氣新鮮。應每天對各班教室、宿舍等學生學習、生活場所開窗通風換氣情況進行督促檢查,納入對年級、班級評比的內容。
(四)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減少或停止集體活動,盡可能減少與發病班級學生的接觸,盡量避免全校或較多人員集會。必要時可依法(經縣區政府批准)採取停課等緊急措施,控制疫情的進一步擴散蔓延。
(五)消毒處理。學校應在當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對部分重點場所、公用物品進行濕式清潔,必要時用1%漂自粉澄清液或其它含氯制劑噴霧消毒,對物體表面可用適當濃度含氫制劑(含氯消毒液如1:49漂白水、二氧化氯液)擦拭或抹洗。
(六)加強衛生宣傳與健康教育工作,增強學生防範意識和防範能力。學校應根據傳染病流行特點,通過多種形式加大對學生進行冬春季傳染病預防知識的宣傳教育,特別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如:打噴嚏、咳嗽時應使用紙巾、手帕並掩著口鼻,不要直接面對他人打噴嚏、咳嗽,用過的紙巾、手帕勿亂扔;打噴嚏、咳嗽和擦鼻子後要洗手。接觸病人及呼吸道分泌物後要立即洗手,看護患者要帶口罩。要加強體育鍛煉和營養、保持充足的休息,以增強體質、提高機體抵禦疾病的的能力。要保持家居教室空氣流通。鼓勵有病及時就醫並居家休息等。
(七)預防服葯和應急接種。按照《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要求,經學校所在地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決定,並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衛生主管部門備案後,可對學校人群進行預防服葯和應急接種。(1)預防服葯:在醫生指導下可對密切接觸者採取應急預防性服葯。葯物可選擇磺胺葯物或其他抗菌葯物(如利福平)。(2)應急接種:根據流腦病例實驗室診斷、人群免疫監測和菌群監測等結果,由衛生專業機構決定使用疫苗的種類。
春暖花開時又該老話新提,五種當季傳染病你要小心:
猩紅熱、流腦、麻疹、水痘、腮腺炎。
立春已過,預防春季傳染病的話題又該老話新提了。傳染病學專家譚教授特別提醒大家:早春季節氣溫乾燥,呼吸道的抵抗力差,如果常去人多擁擠的公共場所,容易引發傳染病。
草莓舌辨猩紅熱
猩紅熱是細菌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表現為發熱,咽炎與皮疹,其皮疹的特點是:在發熱的第二天左右出疹,在全身皮膚彌漫充血(壓之褪色)潮紅的基礎上可見到針尖大小的點疹。同時舌面有白苔,而舌質發紅,很像草莓,故稱為「草莓舌」。
流腦巧識別
流腦表現為發熱、頭痛、嘔吐,嚴重的可發生敗血性的休克,甚至高熱、抽搐和昏迷(暴發型),大多數流腦病人發病時身上(皮膚或黏膜)可見許多小紅點(出血點)。
成人麻疹要警惕
成人麻疹:在發熱同時伴有呼吸道的卡它症狀(表現為咳嗽、流涕、打噴嚏、眼睛發紅、分泌物多等),在發熱的第四天左右,從耳後、發根處出疹,隨後波及全身。
水痘不留痕
水痘是小兒常見傳染病,在發熱的當天就出皮疹:表現為斑疹、丘疹、水皰疹,結痂、痂皮脫落後不留痕。水痘也可並發肺炎、腦炎以及皮疹(水皰疹時)的繼發感染。
痄腮就是腮腺炎
腮腺炎俗稱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全身多種腺體的疾病,此外還可侵犯生殖腺等。發病時除發熱外,伴有局部腺體的腫脹與疼痛,小兒還可合並腦膜炎,成人多發生胰腺炎和睾丸炎(男性)。
傳染病重在預防,應該抓住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節: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好易感人群,做好預防接種、預防服葯並加強戶外鍛煉,努力提高肌體的免疫力和抗病力。
關注小兒春季常見傳染病
春天不僅給我們帶來溫暖的陽光和清新的空氣,也同時帶來了病毒和細菌。
專家提示:春季是傳染病的高發季節,如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腦等。由於兒童各個系統發育不完善,抵抗力低下,對疾病往往防不勝防。
這里我們介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腦的識別和家庭護理方法,供父母們參考:
一、水痘由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傳染病
易感年齡:3~5歲
傳播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與直接接觸傳播
隔離期限:至少6天
潛伏期:7-17天
前驅期:起病急,幼兒前驅期症狀常不明顯,開始即見皮疹。年長兒常有發熱,可達39-40℃,常伴有全身不適,食慾不振,可見前驅疹如猩紅熱或麻疹樣皮疹,24小時消失。
發疹期:在起病當日或第2日出現,初起為紅色斑丘疹,數小時後很快變為水皰疹,直徑0.3-0.8mm水滴狀小水皰,其周圍有紅暈。24小時內水皰液體變混濁,易於破損,皰疹持續3-4日而後結痂,痂蓋於5-10日脫落,短期內留有橢賀形淺疤。水痘皮疹一般在起病的3-5日內分批出現,每批皮疹的發展均有以上的過程,因此,同時可見到斑丘疹,水皰疹與結痂。皮疹有瘙癢感。皮疹主要見於驅干與頭面部,四肢遠端較少,手掌足底更少,呈向心性分布,為水痘發疹的特徵之一。皮疹數量不一,多為數十個,多可達數百個。粘膜水痘疹可發生於口腔、眼結合膜、外陰部等,破潰後可成淺潰瘍,迅速癒合。若皰疹發生在角膜,則對視力有潛在危險。
並發症:較常見的是皮疹繼發細菌性感染。
家庭護理方法:
1、發熱時應讓患兒卧床休息、多喝水、加強營養,給予患兒易消化的食物。
2、幫患兒剪短指甲,以避免孩子忍不住癢而抓破皰疹,否則很容易引起繼發感染。如水皰破潰有黃色痂皮,則表示已繼發感染,須加用有效抗生素。
3、如果發現患兒感覺瘙癢難耐,而皰疹又沒有被抓破,可用爐甘石擦拭傷口,並口服撲爾敏。
4、注意保持皮膚的清潔,內衣要常換洗。
二、流行性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易感年齡:多見於3~15歲
傳播途徑:通過空氣飛沫傳播
隔離期限:一般40天左右
潛伏期:14-24日,但以17-18日最為多見
前驅期:1-2日,常有發熱、倦怠、肌肉酸痛、食慾減退,嘔吐,頭痛、結合膜炎、咽炎等,偶可首先出現腦膜刺激征,多數患者可無前驅期,以耳下部腫、痛為最早症狀。
腮腫期:腮腫一般多為兩側性,可先見於一側,1~2日後另一側亦腫大,腫脹的腮腺以耳垂為中心,向周圍蔓延,2~3日達高峰,局部疼痛,張口或咀嚼時更明顯,表面灼熱,頰內腮腺管口可見紅腫,頜下腺及舌下腺亦先後受累。腮腺腫脹4~5日後減退,全病程約1~2周。
並發症:腦膜腦炎與睾丸炎較多見。
家庭護理方法:
1、患病的孩子需隔離至腫大的腮腺完全消退為止。
2、飲食以流質或半流質為宜,以減少咀嚼引起疼痛,忌食酸性食物,避免流涎增多加重疼痛。同時要多飲水。
3、注意口腔衛生,可用淡鹽水漱口,一日3~4次。
4、家庭居室經常打開門窗充分換氣。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板蘭根沖劑等葯,腮腫局部可敷葯物,用如意塗黃散+醋或茶水調後外敷,每日1~2次;或用仙人掌搗碎取汁+白糖塗於紗布上外敷於腫脹處,每12小時更換一次。如果患兒出現持續高熱、頭痛、嘔吐、腹痛等異常情況時,應及時到醫院傳染科或傳染病院就診,以明確有無合並腦膜腦炎、胰腺炎的可能。
三、流腦由腦膜炎雙球菌所引起的一種特殊類型的化膿性腦膜炎。經呼吸道傳播,具有較強的傳染性,6歲以下的兒童患病率最高。
易感年齡:多見6歲以下的兒童
傳播途徑:通過飛沫和空氣傳播
隔離期限:從起病直至症狀消失
潛伏期:2-10天,一般2-3天
普通型腦炎:冬春季節,以上呼吸道感染症狀起病,驟起高熱,頭痛,頸項痛,嘔吐,部分病人於第3-4日,出現口角周圍皰疹。頸項強直、克氏及布氏等腦膜刺激征陽性。多數於起病數小時即見皮膚、粘膜出現瘀點、瘀斑,或伴斑丘疹樣皮疹,呈暗紅色或紫紅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多數壓之不褪色。
暴發型流腦:
1、休克型:急起高熱頭痛,精神極度萎靡,意識障礙,驚厥。全身瘀點瘀斑迅速擴大,甚至皮下出血或壞死。面色蒼白,口唇青紫,四肢發涼,呼吸急促,脈搏細數,血壓下降等。
2、腦膜腦炎型:急起高熱,劇烈頭痛嘔吐,躁動不安,頻繁抽搐驚厥,迅速昏迷。心率,呼吸可緩慢,血壓升高,瞳孔忽大忽小,邊緣不整齊,對光反應遲鈍或消失,呼吸不規則等。
家庭護理方法:
1、盡量少帶孩子到公共場所;
2、定時打開門窗通風;勤曬被褥,勤洗衣服,鹽水洗口鼻,均可有效地預防流腦的發生和流行。
3、要注意保護皮膚的清潔,勤洗勤換衣褲,能進食者,給予以碳水化合物為主的流質飲食,保持呼吸道通暢。密切注意體溫的變化,高熱時,每2小時測體溫1次。
『伍』 什麼水痘傳染病感染此病都有什麼症狀如何防治
水痘
開放分類: 內科、傳染病、蘑菇、病毒性疾病、出疹性病毒疾病
水痘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傳染病。主要發生在嬰幼兒,以發熱及成批出現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痂疹為特徵。
[病原學]
病毒屬皰疹病毒科,呈球形,直徑150~200nm。中心為雙股DNA,其外為20面體核衣殼,衣殼表面有一層脂蛋白包膜,內含補體結合抗原,不含血凝素或溶血素。
本病毒僅有一個血清型,可在人胚纖維母細胞、甲狀腺細胞中繁殖,產生局灶性細胞病變,細胞核內出現嗜酸性包涵體和多核巨細胞。人為唯一的宿主。
VZV生活能力較弱,不耐高溫,不能在痂皮中存活,易被消毒劑滅活。但能在皰疹液中-65℃下存活8年。
病毒先在上呼吸道繁殖,小量病毒侵入血中在單核吞噬系統中繁殖,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形成第二次病毒血症,侵襲皮膚及內臟,引起發病。
[流行病學]
水痘傳染性強。患者為主要傳染源,出疹前1~2天至出疹後5天都有傳染性。兒童與帶狀皰疹患者接觸亦可發生水痘,因二者病因同一。傳播途徑主要是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染。也可接觸污染的用物間接待染。
本病以冬春季發病為主,主要為2~10歲的兒童發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發病可終身免疫。
(一)傳染源 水痘患者為主要傳染源,自水痘出疹前1~2天至皮疹乾燥結痂時,均有傳染性。易感兒童接觸帶狀皰疹患者,也可發生水痘,但少見。
(二)傳播途徑 主要通過飛沫和直接接觸傳播。在近距離、短時間內也可通過健康人間接傳播。
(三)易感人群 普遍易感。但學齡前兒童發病最多。6個月以內的嬰兒由於獲得母體抗體,發病較少,妊娠期間患水痘可感染胎兒。病後獲得持久免疫,但可發生帶狀皰疹。
(四)流行特徵 全年均可發生,冬春季多見。本病傳染性很強,易感者接觸患者後約90%發病,故幼兒園、小學等幼兒集體機構易引起流行。
[發病原理和病理解剖]
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後入血及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系統再次增殖,侵入血液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皮疹分秕出現與間歇性病毒血症有關。隨後出現特異性免疫反應,病毒血症消失,症狀緩解。當免疫功能低下時易發生嚴重的全身播散性水痘。有的病例病變可累及內臟。部分病毒沿感覺神經末梢傳入。長期潛伏於脊神經後根神經節等處,形成慢性潛伏性感染。機體免疫力下降時(如患惡性腫瘤,受刺激)病毒被激活,導致神經節炎,並沿神經下行至相應的皮膚節段,造成簇狀皰疹及神經痛,稱為帶狀皰疹。
水痘病變主要在表皮棘細胞。細胞變性、水腫形成囊狀細胞,後者液化及組織滲入形成水皰,其周圍及基底部有充血、單核細胞和多核巨細胞浸潤,多核巨細胞核內有嗜酸性包涵體。水皰內含大量病毒。開始時透明,後因上皮細胞脫落及白細胞侵入而變濁,繼發感染後可變為膿皰。皮膚損害表淺,脫痂後不留瘢痕。粘膜皰疹易形成潰瘍,亦易癒合。水痘個別病例病變可累及肺、食管、胃、小腸、肝、腎上腺、胰等處,引起局部充血、出血、炎細胞侵潤及局灶性壞死。帶狀皰疹受累的神經節可出現炎細胞浸潤、出血、灶性壞死及纖維性變。
[臨床表現]
本病潛伏期為14~15日左右。起病急、輕、中度發熱且出現皮疹,皮疹先發於頭皮、軀干受壓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為期1~6日的出疹期內皮疹相繼分批出現。皮損呈現由細小的紅色斑丘疹→旁疹→症疹→脫症的演變過程,脫症後不留疲痕。水疤期痛癢明顯,若因摧抓繼發感染時可留下輕度凹痕。體弱者可出現高熱,約4%的成年人可發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肺炎.
大多見於1-10歲的兒童,潛伏期2-3周。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全身倦怠等前驅症狀。在發病24小時內出現皮疹,迅即變為米粒至豌豆大的圓型緊張水皰,周圍明顯紅暈,有水皰的中央呈臍窩狀。約經2-3天水皰乾涸結痂,痂脫而愈,不留疤痕。皮損呈向心性分布,先自前顏部始,後見於軀干、四肢。數目多少不定以軀干為多,次於顏面、頭部,四肢較少,掌跖更少。粘膜亦常受侵,見於口腔、咽部、眼結膜、外陰、肛門等處。皮損常分批發生,因而丘疹、水皰和結痂往往同時存在,病程經過2-3周。若患兒抵抗力低下時,皮損可進行性全身性播散,形成播散性水痘。水痘的臨床異型表現有:大皰性水痘、出血性水痘、新生兒水痘、成人水痘等。
需與天花相鑒別:天花全身反應重,始即39-40度的高熱,熱度下降後發疹,皮損中央有明顯的臍凹,顏面增多,愈後遺留凹陷性疤痕。有是應注意與膿皰瘡及丘疹性蕁麻疹區別。
[治療]
本病無特效治療,主要是對症處理至預防皮膚繼發感染,保持清潔避免瘙癢。皰疹破潰或繼發感染時局部可塗1%甲紫溶液,未破潰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塗抹。早期採用阿精胞甘10mg/kg/日或用無環鳥苷8mg/kg/日,用5~7天,或加用干擾素,可抑制病毒的復制。每日肌注維生素B12500~1000ug,也有一定的療效。有繼發感染時可選用有效的抗毒素,水痘不宜使用激素以免引起病毒播散。
[用葯]
根據葯理毒理來說水痘主要是:病毒傳染。
用「鹽酸嗎琳胍片」(僅作參考),用法:一次一片,一日三次,切記不可一次服下。
用「板藍根顆粒」(僅作參考) ,用法:一次一袋(溫水沏服),一日三次。
同時可以用上述方法(見治療)進行水痘的吸水蒸發泡內組織溶液。
[預防]
本病的預防重點在管理傳染源,隔離患者至全部症疹為止。對有接觸史的高度易感者可在3日內注射水痘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或高效價帶狀皰疹免疫血漿,以減少發病的危險性。
隔離患者至全部皮疹結痂或出疹後7天。其污染物、用具可用煮沸或暴曬法消毒。接觸水痘的易感者應留檢3周,也可早期應用丙種球蛋白(0.4-0.6ml/kg)或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5ml,可明顯降低水痘的發病率,減輕症狀。最近幾年研製的水痘病毒活疫苗,用於正常易感兒童預防有效。
水痘問答
(Varicella)
水痘是兒童的高度急性傳染性疾病,偶發於成人。有終生免疫力。它是由復合皰疹DNA病毒,即水痘-帶狀皰疹病毒所引起的原發感染。以發熱及周身性紅色斑丘疹、皰疹、結痂為特徵。
病因及發病機理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virus,VZV),呈磚形、直徑為150-200nm,核酸為DNA,有立體對稱的衣殼,在細胞內繁殖。患者是唯一的傳染源。VZV存在於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皰疹和血液中,經飛沫或直接接觸皰液而傳染,已知VZV可經醫療器械傳播。VZV主要經呼吸道侵入,在粘膜上生長繁殖,然後入血和淋巴液,在網狀內皮細胞內第二次繁殖引起病毒血症和全身病變。主要損害部位在皮膚,偶爾累及內臟。
臨床表現
治療
患兒應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結痂為止。與水痘接觸過的兒童,應隔離觀察3周。
全身治療
主要是加強護理,預防繼發感染和並發時的發生。發熱期應卧床休息,給予足夠的營養支持與水分的供應。臨床對症用葯為主。熱度高者可給予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者可塗以2%龍膽紫液,若有彌漫性膿皰、蜂窩組織或急性淋巴結炎等並發症時,則需投用廣譜抗生素。重症患者,可肌注丙種球蛋白。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以防止水痘泛發和加重。
對免疫能力低下的播散性水痘患者、新生兒水痘或水痘性肺炎、腦炎等嚴重病例,應及早采抗病毒葯物治療。阿糖腺苷10mg/kg•d,靜脈滴注。或無環鳥苷5-10mg/kg,每8小時一次靜脈注射,療程5-7天,或加用a-干擾素,以抑制病毒復制,防止病毒擴散,促進皮損癒合,加速病情恢復,降低病死率。
出水痘會不會留疤痕?
水痘發生的部位較廣泛,可延及頭面部,且成批出現,數目較多,故有人擔心會不會留下疤痕,影響美觀。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
一般來說水痘按照自然病程發生、消退,即使水皰較大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也會很快痊癒,愈後不留疤痕。但若不注意保持皮膚清潔,反復搔抓破潰後易繼發細菌感染,甚至發生壞疽,愈後會有疤痕。因為單純水痘的損害部位很淺,未到達真皮組織,如果合並細菌感染則會向下破壞而導致疤痕形成。
可見出水痘不會留下疤痕。但是在臨床上水痘還有幾種特殊類型,應引起注意。
(1)大皰型水痘 只見於2歲以下的兒童。為成批發生的2~7cm大小的大皰,破潰後形成糜爛面,但痊癒很快。
(2)出血性水痘 水皰內容物為血性,有高熱及嚴重的全身症狀。好發於營養不良、惡性淋巴瘤、白血病等使用免疫抑制劑及皮質類固醇激素治療的病人。
(3)新生兒水痘 通常是在生產時由母親而感染,一般症狀表現較輕,但亦可發生系統損害而致死。
(4)成人水痘 症狀較小兒為重。前驅期長,高熱,全身症狀較重,皮疹數目多,也更癢。
以上幾種特殊類型雖較少見,但一旦發生就應加強護理,防止繼發感染。否則不僅僅是留疤痕的問題,還可發生肺炎、腦炎、心肌炎、腎炎等嚴重並發症,甚至危及生命。
中醫如何治療水痘?
現代醫學對病毒性疾病沒有特效葯,故水痘的治療主要是預防繼發感染和加強護理。發熱期應卧床休息,食易消化食物,保證營養和水分的供給;體溫較高者可予退熱劑,皮膚瘙癢甚者可口服抗組胺葯,亦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水皰破潰後塗2%龍膽紫等等,均為對症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為外感時邪,傷及肺脾,生濕化熱,發於肌膚所致。治療以疏風清熱、解毒祛濕為主,根據病情的輕重可分以下兩種類型:
(1)風熱夾濕證 屬輕型,證見發熱,咳嗽,流涕,水痘紅潤,分布稀疏,內含水液清澈明亮,伴有瘙癢,納差,二便調和,舌苔薄白,脈浮數。治宜用疏風解表,清熱祛濕法。方選銀翹散加減。
(2)濕熱熾盛證 屬重證,多見於體質虛弱的患兒。發熱重,表現為壯熱煩渴,唇紅面赤,精神萎靡,痘疹稠密色紫暗,痘漿混濁不透亮,甚至口腔亦見皰疹,伴有口乾欲飲,大便干結,小便短赤,舌苔黃厚而干,脈洪數或滑數。此乃邪盛正篤,濕熱毒邪內犯。治療當加大清熱涼血解毒之力。方選加味消毒飲加減。
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可適當選擇西葯對症治療,如退燒、止癢等。其餘在護理、飲食、消毒、隔離等方面中西醫的要求都是一致的。
水痘(varicella)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感染,傳染性強。一般感染後可獲終身免疫。
水痘症狀特徵:
水痘是高傳染性疾病,它通過人與人的直接接觸或者空氣傳播。患者的咳嗽和噴嚏都能引起空氣傳
播。接觸水泡裡面的液體也能傳染疾病。感染水痘者從出疹前1~2天到所有的皰疹結痂一直具有傳染
性。這段時間可能是5到10天。
水痘的皮損起於2-4毫米的紅色丘疹,然後發展為不規則的輪廓(develops an irregular outline
)。一個薄表皮、透明的水泡會出現在紅斑頂部。這種是水痘標志性的皮損。大約過了8-12小時後
,水泡會變得渾濁,然後破潰結痂。水泡是高傳染性的,但是一旦結痂就不會有傳染性。痂皮通常
在7天之後掉下,有時候會留下坑狀的疤痕。雖然一個皮損會在7天左右癒合,但是在幾天內新的皮
損會每天接連出現。所以,新的皮損停止出現,所有存在的皮損全部癒合通常要花一個禮拜的時間
。學生在所有皮損結痂掉落之前不能上學。
帶狀皰疹是水痘病毒恢復活性引起的。帶狀皰疹的出現不需要通過接觸別的患者。帶狀皰疹感染者
在沒有任何症狀的情況下也能夠傳播水痘。
預防和治療:
水痘的治療主要通過對症狀的治療。洗澡的時候在洗澡水裡放少量的碳酸鈉或者服用抗組胺劑可以
減輕瘙癢。可以用撲熱息痛(對乙醯氨基酚)退燒。異丁苯丙酸也可以根據醫生的建議來使用。然
而,阿司匹林或者含有阿司匹林的葯物絕對不能用於水痘引起發燒,因為阿司匹林可能引起嚴重的
並且致命的Reye綜合征(Reye's Syndrome)。
目前還沒有證據表明爐甘石洗液對水痘有效。盡管它被廣泛地使用並且有出色的安全性。
保持良好的衛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每日用溫水清洗來防止二次細菌感染。健康的成人感染水痘會
出現更加嚴重的症狀。抗病毒葯物阿昔洛韋是一般用葯。任何年齡段有免疫缺陷或者大規模濕疹的
患者有嚴重症狀的風險,並且也需要使用抗病毒葯物治療。在美國,百分之五十五的水痘死亡病例
都是超過20歲的患者,盡管這只是一小部分的案例。
並發症:
在得水痘後,剩餘的水痘病毒可能在神經當中休眠。當被激活後會引起帶狀皰疹。
繼發感染,例如腦炎也可能發生在免疫功能不齊全的人。如果腦炎和帶狀皰疹一起發生那將更危險
。
疫苗接種:
水痘疫苗自1995年以來被人們所使用來對抗這種疾病。一些國家要求兒童在進入小學前接種疫苗。
但是疫苗保護不是終身的,在第一次接種疫苗後五年後有必要再次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後的通常反應是:
注射後42天發燒至38.9攝氏度
注射後兩天在注射部位疼痛、瘙癢
在注射後8到19天在注射部位出現皮疹,如果出現,你便有傳染性
在注射後5到26天在身體的其他部位出現皮疹。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你便有傳染性
當反應發生時應該做什麼?
控制發燒及減輕不適,吃含有對乙醯氨基酚(又名撲熱息痛)的葯。(在中國常見葯物名:百服寧
、必理通、泰諾、撲熱息痛、醋氨酚)
水痘患者的飲食原則
(1)宜給予易消化及營養豐富的流質及半流質飲食。宜飲綠豆湯、銀花露、小麥湯、粥、面片、龍須雞蛋面等。
(2)忌油膩、姜、辣椒等刺激性食物及發物。
(3)宜多飲開水及飲料。
水痘食療方
疏風清熱宜選用下列食療方:
胡蘿卜芫荽羹:胡蘿卜、芫荽各60克、洗凈切碎,加水煮爛,加冰糖服,每日1劑,分3次服完。連服一星期,嬰兒只服湯汁。
金銀花甘蔗茶:金銀花10克,甘蔗汁100毫升。金銀花水煎至100毫升,兌入甘蔗汁代茶飲。可頻頻服之。日1劑,7~10天為1療程。
解毒祛濕宜選用以下食療方:
苡薏紅豆粥:苡薏仁20克,紅豆、土茯苓各30克,粳米100克,洗凈共煮,粥熟豆爛拌冰糖。每日1劑,分3次服完。適於水痘已出,發熱、尿赤、神疲納差者。
馬齒莧荸薺糊:鮮馬齒莧、荸薺粉各30克,冰糖15克,鮮馬齒莧洗凈搗汁,取汁調荸薺粉,加冰糖,用滾開的水沖熟至糊狀。每日1劑。適於水痘已出或將出,發燒、煩燥、便稀溏。
『陸』 有關小學生冬季常見病,傳染病的防治知識
冬季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風疹、腮腺炎等,主要通內過空氣飛沫傳播,防容治呼吸道傳染病應注意以下事項:
1、避免受涼。人體受涼時,呼吸道血管收縮,血液供應減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2、凈化環境、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應定時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讓陽光射過室內;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間。
3、注意生活規律,保證充足睡眠。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勞,調節人體各種機能,增強免疫力。
4、增加營養。補充營養,適當增加水分和維生素的攝入。
5、加強鍛煉,增強體質。體育鍛煉可增強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
6、講究衛生。加強個人衛生和個人防護。
7、免疫預防。流行季節前可進行相應的預防接種,如流感、肺炎、麻疹、流腦等疫苗。
8、早發現、早治療。出現呼吸道症狀時,應及時就醫,切忌不當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亂吃葯。
『柒』 我國法定管理的傳染病有哪些水痘水痘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管理的傳染病分甲類、乙類、丙類三類,內共39種。
甲類傳染容病是指:鼠疫、霍亂
乙類傳染病是指: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質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熱、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腦炎、登革熱、炭疽、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結核、傷寒和副傷寒、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兒破傷風、猩紅熱、布魯氏菌病、淋病、梅毒、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瘧疾、甲型H1N1流感(原稱人感染豬流感)
丙類傳染病包括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風疹、急性出血性結膜炎、麻風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傷寒、黑熱病、包蟲病、絲蟲病,除霍亂、細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傷寒和副傷寒以外的感染性腹瀉病。
『捌』 水痘會不會傳染怎麼樣預防傳染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多見於小兒,容易在托兒所、幼兒園內引起流行。潛伏期內10 ̄24天,容起病較急,可有發熱、頭痛、咽痛、四肢酸痛、惡心、嘔吐等症狀。一般在發病後24小時出診,皮疹首先發生在軀干,以後逐漸向頭面部及四肢蔓延。初起時為紅色針頭大小的斑疹,數小時後變為丘疹,再經數小時即變成綠豆大小的水皰,周圍紅暈。水皰內容清澈如水珠狀,皰壁薄易破,經2 ̄3天乾燥結痂,痂脫落後不留疤痕。自覺有瘙癢,水皰抓破後容易繼發細菌感染。整個病程約2周左右。
本病傳染性強,患者必須早期隔離,直到全部皮疹乾燥結痂為止。本病無特殊治療,高熱者給予退熱劑。外搽爐甘石洗劑,水皰破潰後可塗2%龍膽紫、繼發細菌感染者可用抗生素治療。中葯金銀花18克、甘草2克、水煎服。連服2 ̄3天,可減輕症狀。
『玖』 小班健康教案:《怎樣預防水痘》
活動准備: 1、預防水痘的宣傳畫。 2、「宣傳畫」表現的水痘預防方法。 活動過程: 1、出示圖片,了解水痘. (1)——師:「寶寶們,你從哪裡看出畫上的小朋友生病了?」 引導幼兒觀察、講述畫面的體溫表;小朋友臉上、身上都是小痘痘,臉上表情很痛苦;小朋友在吃葯等。 「你們知道這個小朋友得的是什麼病嗎?」 師小結:得了傳染病人會感到不舒服,沒有精神,很痛苦,如果得了水痘,還會在皮膚上長出一顆一顆的水痘,使皮膚非常的難看! (2)經驗知識的回憶 「哪個寶寶小時候得過水痘?得病的時候,身體感覺怎樣?」 「怎麼會得水痘的?」「萬一被傳染上水痘,該怎麼辦?」(幼兒討論) (3)幼兒聽老師講宣傳畫上的內容:水痘是一種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病人和帶病毒者是本病的主要的傳染源。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病兒的口腔、鼻腔里含有大量的水痘病毒,咳嗽、打噴嚏時,病毒噴到空氣中,健康的寶寶吸入後就會發病;還可通過接觸或使用病人的餐具、玩具、衣、被、毛巾等也可被傳染,此病傳染性很強。 2、觀看報道,了解水痘的主要症狀 「得了水痘,身體會出現哪些症狀和反應?」 「皮膚很癢,為什麼不能抓?很癢的時候怎麼辦?」 「德勒水痘為什麼不能上幼兒園?要在家休息多久?」 3、師幼討論:怎樣才能不得水痘。 師小結:寶寶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個人衛生,傳染季節不要到人多的地方,不接近帶傳染源的病人等。這樣我們就遠離水痘了。 還有不到得了傳染病的病人家去玩,不能接觸病人摸過的東西,並能勇敢地按時進行接種,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要洗手,不咬手指……),這樣我們就不會生病痛苦了!身體就能棒棒的! 4、 那得了水痘,應該怎麼辦呢?使幼兒知道生病了不要害怕,要聽醫生和爸爸媽媽的話,勇敢地打針和吃葯,接受治療,這樣就會很快好起來。小班教案小班德育活動《一二三,自己爬起來》教案與反思小班語言活動《冬天到》教案與反思小班健康《多多什麼都愛吃》教案與反思小班安全活動《滑滑梯》教案與反思小班活動《玩具大家玩》教案與反思小班綜合活動《過橋去做客》教案與反思小班活動《看誰學得像》教案與反思小班活動《小巧手》教案與反思小班音樂《手指兒歌》教案與反思小班體育《拍球接力》教案與反思更多小班教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