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誰給我來一篇關於「抓源頭管理,促全產業鏈質量安全」的主題的文章啊
秋收季節剛剛來臨,大米價格接連上漲,搶糧大戰已經上演。圍繞在中糧米業江西種植基地--恆湖農場的各種商人便開始向農戶打聽,「中糧收購之外,農戶手中是否還有餘糧?」由於中糧米業與恆湖農場合作實行訂單種植多年,大米的優良品質在江西是出了名的,因此,糧商會主動上門收購優質糧源。
中糧米業一直倡導全產業鏈把控,因此在食品安全領域獲得業內的推崇,不久之前的五常造假大米事件,更促進了消費者對大品牌的信賴,中糧旗下的福臨門大米甚至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面。
中糧米業一直推崇全產業鏈管理,並形象地把這稱為「從田間到餐桌」的管理。
所謂的「全產業鏈」,就是以消費者為導向,控制從「田間到餐桌」需要經過的種植采購、貿易物流、食品加工、分銷物流、品牌推廣、食品銷售每一個環節,確保產品質量可追溯,打造安全產業鏈,以此來保障為市場提供高品質的產品。
為了保障對大米生產各個環節的質量把控,2009年,中糧米業全產業鏈模式得以實施,並建立了一套26個環節的安全管理體系。通過對全產業鏈26個關鍵點的嚴格管控,這樣中糧米業得以完成「為消費者提供放心、安全、自然、營養的高品質大米」的目標。
而4萬余畝規模的中糧米業恆湖種植基地就是從田間到餐桌的第一步。
「我們基地種植的大米要全部實現綠色無公害種植,還要執行綠色產品管理標准。」中糧米業恆湖種植基地工作人員表示。
恆湖農場一直是江西重要的產糧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非常適合水稻生長。灌溉用水主要引用贛江水和鄱陽湖水灌溉,水質較好,無污染。4萬余畝的種植基地98%以上為旱澇保收的高產農田。
中糧江西米業是中糧集團建立的第一個大米生產基地,從這里,「福臨門「及」五湖「品牌小包裝大米被銷往全國各地。
實施全產業鏈管控,保障放心大米與農戶簽訂大米種植合同,以保證穩定糧源和產品質量,只是中糧打造大米全產業鏈的第一步。
走進田間的安全管理
經歷了酷熱的夏季,江西恆湖農戶張恆偉依舊盼著天天都能艷陽高照,今年對他來講是一個「好年景」--用上了新型農葯,也購置了新的農機。80畝即將豐收的稻田就在他的眼前。
張恆偉對自己地里所產的稻米從來不愁銷路,因為連續8年,張恆偉都通過恆湖供銷社把稻米賣給中糧米業,由於中糧對大米質量標准持續提高,張恆偉每年都在嘗試新的種植方式,新的種植品種。「在恆湖周邊,我們這些向中糧供貨的農戶使用的農葯都是無公害的,人喝了都沒問題;種植方法也是最先進的,其他地區的農戶都在向我們學習。」張恆偉驕傲地說。
中糧米業一方面推薦農戶使用環保農葯,另一方面也聯合供銷社對種植區的商鋪進行管理,「商鋪里沒有人會賣烈性農葯,如果有人在賣烈性農葯我們會對商鋪進行處罰。」恆湖供銷社負責人向記者表示,「我們會經常對商鋪進行監察。」
中糧米業看中的正是恆湖種植基地綠色生態的自然環境,種植基地內及周邊已經禁止發展帶有「三廢」污染源的工礦企業,這樣也杜絕了糧食源頭污染,從這里走出來的中糧「福臨門」大米100%遠離工業污染,更加自然、健康和安全。
「為了保障大米加工質量,我們成立了自己的大米加工廠,今年還配備了兩套烘乾設備。」恆湖供銷社負責人表示。因為質量把控嚴格,恆湖的大米很出名。一些中小米商會慕名而來,采購農戶上交給中糧後所剩的余糧。
2. 中糧集團質量安全管理紅線是什麼
中糧集團質量安全管理紅線
中糧全體員工應有良好的安全意識,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嚴格遵守下列規定:
一、建設項目不得違反安全、環保、消防、職業健康「三同時」規定。
二、建設項目不得委託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不具備安 全生產資質的單位。
三、不得瞞報並購項目中存在的重大安全環保風險和重大隱患。
四、不得違規開展 OEM 業務,不得違規接受委託代工業務。
五、不得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違規添加物,不得在種植/養殖過程中使用違規葯物。
六、不得違規排放和處置污染物,不得違規停用環保設施,不得擅自改動在線監測數據。
中糧糧谷質量安全管理紅線
中糧糧谷全體員工應有良好的質量安全意識,著力打造卓越的企業質量安全文化,在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中應嚴格遵守下列十條規定:
一、建設項目不得違反安全、環保、消防、職業健康「三同時」規定。
二、建設項目不得委託給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或不具備安全生產資質的單位。
三、不得瞞報並購項目中存在的重大安全環保風險和重大隱患。
四、不得違規開展OEM業務,不得違規接受委託代工業務。
五、不得在生產過程中使用違規添加物,不得在種植過程中使用違規葯物。
六、不得違規排放和處置污染物,不得違規停用環保設施,不得擅自改動在線監測數據。
七、安全管理機構和人員不得違反安全生產、職業健康、消防、食品安全、節能環保配置規定。
八、不得瞞報、謊報或者遲報納入集團管理和備案的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環保事故。
九、不得生產不符合法律、法規或者食品安全標準的產品。
十、不得生產不符合產品標準的產品
3. 中糧集團的食品安全質量方針是什麼
全產業鏈管控
成都產業園對大米產品在源頭、生產過程、產品出口端三個環節的質量管控實際上是中糧集團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控制機制的體現。
中糧集團質量與安全管理部總監萬早田說,全產業鏈是指由田間到餐桌所涵蓋的種植養殖、食品加工、物流銷售等多個環節構成的完整產業鏈系統,產業鏈下游在信息方面為上游提供支持,上游在質量安全方面為下游提供保障,從而實現有效風險控制。
「全產業鏈理念的提出為食品行業引入了新的商業模式和戰略思維,也為解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提供了有效的管理模式。」萬早田說,全產業鏈質量安全風險控制機制包括三個維度:
一是產業鏈源頭管理。在種植養殖管理方面,中糧集團重點對基地選址、種子種苗、農葯獸葯使用、田間管理等關鍵環節進行控制,逐步形成「公司+基地+標准化」的管理模式。截至目前,中糧集團自有番茄基地達到21萬畝,可控茶園100多萬畝、葡萄園50萬畝,養殖基地的生豬、肉雞存欄量分別達到37萬頭、300萬只,上述產業鏈的基地采購量占總采購量比例均領先國內同行業水平。此外,中糧集團建立了供應商、OEM工廠等相關方的准入制度,優化質量安全管理流程,建立相關方黑名單與退出機制。
二是生產過程質量安全控制。中糧集團系統梳理了13條主要產業鏈存在的質量安全風險,建立了現代質量管理體系,並構建了食品防護體系。截至目前,中糧集團已有126家基層企業建立食品安全防護體系,占企業總數量的86.3%,有效避免了人為故意污染和蓄意破壞導致的質量安全事故。
三是產品出口端管理。在冷鏈物流方面,中糧集團編制了《食品冷鏈物流質量安全管理規范》,明確冷鏈物流溫度、車輛、裝運要求,導入電子溫度監控與GPS定位等技術,確保涉及冷鏈物流業務的單位100%實現全程動態監控。在倉儲管理方面,制定倉儲質量安全管理標准,降低原料、產品周轉率帶來的質量安全風險。
這一全產業鏈的風險管控機制也在中糧集團旗下蒙牛乳業得到執行。蒙牛乳業助理副總裁王艷松介紹,在源頭方面,蒙牛乳業通過建立標准化牧場,提高奶源供奶合格率;通過對供應商實施評估准入制度、日常分級管理等,提高原輔料到廠合格率。在生產方面,持續進行技術改進和質量控制改善,彌補技術短板,提升質量穩定性。在終端銷售方面,建立業務標准化和質量管理標准化,通過培訓客戶等,推動終端質量管理提升,保障市場產品質量的一致性、穩定性和新鮮度。
「盡管在質量安全管理方面進行了探索並取得一定成績,但我們始終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仍然存在諸多不足,面臨大量內外部風險與挑戰。」萬早田說,全產業鏈的風險性和復雜性決定了質量安全工作必須依靠戰略眼光、系統管理、科學方法和全員文化,為消費者構築起牢固的質量安全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