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業進行管理培訓的意義都有什麼
近幾年來,培訓成了很時髦的事情。「我要培訓」的呼聲愈喊愈烈。我們確實需要培訓,但絕不是單純為了趕時髦,更不是不得已而為之。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培訓的意義是有所不同的。
1、從企業角度來說
(1)培訓可以提升企業競爭力。
(2)培訓可以增強企業凝聚力。
(3)培訓可以提高企業戰鬥力。
(4)培訓是高回報的投資。
2、從企業經營管理者角度來說
培訓對企業經營管理者來說,可以帶來六大好處:
(1)可以減少事故發生。研究發現,企業事故80%是員工不懂安全知識和違規操作造成
的。員工通過培訓,學到了安全知識,掌握了操作規程,自然就會減少事故的發生。
(2)可以改善工作質量。員工參加培訓,往往能夠掌握正確的工作方法,糾正錯誤和不
良的工作習慣,其直接結果必然是促進工作質量的提高。
(3)可以提高員工整體素質。通過培訓,員工素質整體水平會不斷提高,從而提高勞動
生產率。
(4)可以降低損耗。損耗主要來自員工操作不認真和技能不高。通過培訓,員工就會認
同企業文化,認真工作,同時也提高技術水平,降低損耗。
(5)可以提高研製開發新產品的能力。培訓提高員工素質的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新
能力,激勵員工不斷開發與研製新產品來滿足市場需要,從而擴大企業產品的市場佔有率。
(6)可以改進管理內容。培訓後的員工整體素質得到提高,就會自覺把自己當作企業的
主人,主動服從和參與企業的管理。
3、從員工的角度來說
(1)增強就業能力。現代社會職業的流動性使員工認識到充電的重要性,換崗、換工主
要倚賴於自身技能的高低,培訓是剛走出校門的企業員工增長自身知識、技能的一條重要途
徑。
因此,很多員工要求企業能夠提供足夠的培訓機會,這也成為一些人擇業中考慮的一個
方面。
(2)獲得較高收入的機會。員工的收入與其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勞動效率和工作質量直
接相關。為了追求更高收入,員工就要提高自己的工作技能,技能越高報酬越高。
(3)增強職業的穩定性。從企業來看,企業為了培訓員工特別是培訓特殊技能的員工,
提供了優越的條件。所以在一般情況下,企業不會隨便解僱這些員工,為防止他們離去給企
業帶來的損失,總會千方百計留住他們。從員工來看,他們把參加培訓、外出學習、脫產深
造、出國進修等當作是企業對自己的一種獎勵。員工經過培訓,素質、能力得到提高後,在
工作中表現得更為突出,就更有可能受到企業的重用或晉升,員工因此也更願意在原企業服
務。
(4)培訓可以讓自己更具競爭力。未來的職場將是充滿了競爭的職場,隨著人才機制的
創新,每年都有大量的新的人才加入到競爭的隊伍中,讓您每時每刻都面臨著被淘汰的危險。
面對競爭,要避免被淘汰的命運,只有不斷學習,而培訓則是最好、最快的學習方式。
總之,培訓可以讓員工自強,可以讓企業的血液不斷得到更新,讓企業永遠保持旺盛的活
力,永遠具有競爭力,這就是企業進行培訓的最大意義。
2. 敘利亞戰爭的起因
起因是因為敘利亞佔有極為重要的地理位置,它靠近多條原油的輸送管道和海上航線的出海口,目前從中東運往歐洲的原油幾乎都要經過敘利亞。石油資源非常豐富,導致其他國家眼紅。
敘利亞政府也存在很嚴重的獨裁腐敗現象,雖然說他們的總統都是民選出來的,但其實都是前任總統的親屬,這種情況下官僚腐敗成風,國家各方面都得不到發展。
而且中東地區的宗教信仰也比較雜,個個宗教之間的矛盾也很激烈。敘利亞當權的是人數較少的阿薩德派系,這讓遜尼派感覺到很不滿意,因為他們認為政府根本沒什麼作為,於是就一直在製造各種活動給他們添亂。
(2)凝聚力培訓視頻擴展閱讀:
20世紀之前50年間,敘利亞一直是奧斯曼帝國的組成部分。一戰後,敘利亞現代國家誕生,但法國殖民當局設法將敘分成6個獨立國,因遭當地人強烈反對而未得逞。二戰前夕,法國從敘利亞版圖上割走兩塊土地,即黎巴嫩和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省。1946年,敘利亞宣告獨立,但國外各股勢力紛紛施加影響。
1958-1961年,埃及一度與敘利亞合並建立阿拉伯聯合共和國。1963年,「復興黨」發動軍事政變上台執政,僅將敘利亞視為「復興黨」和阿拉伯民族的「地區統帥」。直到哈菲茲·阿薩德統治晚期,特別是其子巴沙爾·阿薩德執政時期,敘利亞才開始通過教科書、國家電視台和其他媒體塑造國家認同。
在敘利亞危機爆發後,沙特從克羅埃西亞大批采購前南斯拉夫制無後座力炮、手榴彈、機槍、迫擊炮、打坦克和裝甲車的火箭彈等武器,以及烏克蘭制步槍子彈、瑞士制手榴彈、比利時制步槍,運抵敘反政府勢力手中。土耳其2011年8月起從巴沙爾政權的友好鄰邦變身為主要對手,支持敘穆斯林兄弟會等反對派,並向遜尼派反政府武裝提供庇護、武器和培訓,甚至默許「聖戰」勢力流竄到土耳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