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全知識 > 預防兒童傷害相關知識的培訓

預防兒童傷害相關知識的培訓

發布時間:2021-01-01 10:15:15

A. 幼兒園怎樣預防兒童意外傷害相關知識和急救技能

兒童意外傷害如何預防與急救
1、蜂蟄狗咬,先拔刺,再沖水
帶孩子到郊外遊玩時,容易出現被蜜蜂等昆蟲蟄傷的情況。蜂蟄傷有時會引發過敏反應,嚴重時孩子會出現喉頭水腫、支氣管痙攣甚至休克。一旦孩子被蟄,如果有刺殘留在孩子皮膚內,先用鑷子把刺拔出來,再用手擠出被蟄傷處的毒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傷口。與此同時,應盡快送往醫院。此外,現在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孩子與其玩耍時也容易被抓傷或咬傷。6歲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貓狗咬傷,多為臉部和頸部,要盡快送往醫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前往醫院前,小傷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徹底沖洗,沖洗時間不能少於20分鍾;如果傷口過大,則不宜過度沖洗,防止引起大出血。
2、跌落摔傷,分泌物,別硬堵
頑皮的孩子經常跑動、攀高,很容易摔傷。3—5歲的孩子,頭部較大,自身平衡性又不好,摔破頭部的案例極為多見。這就要求家長在孩子玩耍時要精心。在床上裝置護欄,不要讓孩子爬高。如發生意外,視孩子摔傷部位進行護理,摔破頭部應趕緊送往醫院,家長不要堵住和擦拭從耳、鼻中流出的分泌物,以免腦積液迴流會造成顱內感染。
預防摔傷:經常發生摔傷的場所:床上、樓梯上、窗戶上、樹上、自行車上、娛樂設施上等等。爬行的寶貝最容易從床上摔下來,初學走路的寶貝最容易從窗戶和樓梯上摔下來。在家裡最容易摔傷的時間是吃飯前後。室內樓梯、台階要安裝防滑條、寶貝上下戶外樓梯要有人攙扶。兒童坐椅必須保證落地面寬於坐面,才不易翻倒。同時椅子上應有安全帶固定寶貝。不要把寶貝單獨留在成人的床上。
3、澡盆溺水,趴床上,擠後背
3厘米的水就能淹死一個孩子!」一點不假,3歲以下兒童因父母疏忽,自己在浴室里溺水身亡,排在兒童意外傷害致死原因的第五位。這樣的情況,主要是因為看護者疏忽而造成。有的家長把孩子放在臉盤旁邊,自己去別處拿毛巾,孩子一頭栽進臉盆里,自己無法抬起頭,意外就發生了。家長做好看護是一方面,一旦發生危險,應讓孩子趴在床上,推擠孩子背部讓水排出,必要時做人工呼吸。
4、誤食葯品,多喝水,促嘔吐
孩子看到桌上擺著花花綠綠的葯瓶,伸手夠到並打開當糖豆吃進去的意外,經常發生。如果誤服了安眠葯、避孕葯、抗風濕葯等,可引起葯物中毒;誤服了滅鼠葯,可造成死亡;誤服了石碳酸,可造成口腔黏膜、喉、食管、胃部灼傷。發生意外後,要盡快給孩子喝大量的涼水,然後刺激其喉頭,使其嘔吐。同時要趕緊送醫院,洗胃治療。
5、燙傷燒傷,用涼水,趕緊沖
孩子可能會被熱水、熱粥、熱湯等燙傷,也可能因碰倒煤爐等造成燒傷。一旦發生燙傷,要立即用涼水沖,使其降溫。冬天穿的衣服多,不要將衣服扒開,要連同衣服一起在冷水龍頭下沖洗,降溫。再扒開衣服檢查其燙傷程度,如果直接扒掉衣服,容易撕裂被燙傷的皮膚。所有動作要輕柔,同時要保持創面干凈及水皰完整,創面要塗些燒傷葯膏、抗菌素軟膏,或用干凈的布、衣服包裹傷處,轉送醫院。
6、預防窒息
保鮮膜、塑料袋、花生都可能堵塞在孩子的氣管里造成窒息。在吞入異物的情況下,如果異物刺激喉黏膜,則會引起劇烈咳嗽,並因反射性喉痙攣及異物阻塞而出現呼吸困難,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喘鳴、失音、喉痛等。最嚴重的是,如果異物較大而且嵌在聲門上,則可能很快造成窒息死亡。
7、預防意外跌落
(1)在兒童騎車,溜冰時,要准備防護用具如頭盔和護膝等。
(2)非逃生用途的窗要上鎖,或裝上窗欄。
(3)窗邊不放置椅子,搖籃和其他傢具。
(4)在給嬰兒換尿布或衣服時,人不要離開嬰兒,保持有一隻手保護著嬰兒。
(5)清除家中的危險因素,如捲起的地毯,暴露的電線,欄桿間距寬大的陽台和樓道等。
(6)在洗手間,洗手盆前和樓梯等放上防滑墊。
(7)要注意幼兒在有滑輪的學步車中的安全,或使用其他固定的學步車替代。
(8)對孩子經常活動的場地要檢查是否安全,如地面是否平整等。
8、預防吞入異物
除了家長普遍認同的小紐扣、硬幣外,一些質量不好的小塑料勺也有可能成為傷害孩子的武器。質量不好的塑料小勺比較脆,而處於口欲期的嬰兒如果拿到了就會喜歡送到嘴裡把玩,如果被牙齒弄破的話,塑料勺就會形成一些外緣尖利的碎片,碎片在孩子的嘴裡、咽部、食道、胃腸里都有可能引發不適和危險。

B. 幼兒意外事故的預防和急救培訓體會

幼兒園的幼兒年齡小,自我保護能力差,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難免會出現一些意外傷害事故。為了保證孩子在幼兒園期間的安全,我園除了做好各項預防保護措施、教育孩子進行自我保護以外,還要求教師必須有一定的意外傷害迅速騰空急救知識和技能。針對這一情況,近日,我園特地組織開展了一次幼兒意外傷害急救知識的中眾多創造培訓。我園的保健醫生在此次培訓中主講了幼兒園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幼兒意外傷害空間的發生,以及幼兒常見的幾種傷害事故如何處理,如:流鼻血、鼻入異物、燙傷、表皮挫傷、扭傷、碰傷、腹痛、嘔吐、驚厥等。通過培訓,教師們都紛紛表示,以後除了做好安全預防工作,也知道了該如何更科學地處理孩子的意外傷害,真是一次受益非淺的學習啊!

C. 預防傷害知識

不知道你說的是預防哪一類的傷害...你看看下面:

讓孩子掌握預防意外傷害技能

許多家長都十分擔心自己缺乏自護知識和技能,無法幫助孩子躲避意外傷害。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日由北京市團市委的星光機構主編的我國首部青少年家庭自助自護訓練教材開始發行,同時還配有一套卡通宣傳畫。現在,家長可以每天在家裡對著書本輔導孩子進行自護訓練了。為了讓更多的家長了解這部新教材,北京市團市委和星光機構等單位將聯合向一些學校和社區贈送這部可以自助學習的自護教材。

記者從星光機構自護教育專家趙續文老師那裡了解到,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開始呼籲自護教育的家庭化和日常化。趙老師舉例說,當孩子們面臨危險的時候,能否大聲地喊「救命」,其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據調查,不少孩子的自我意識很強,相當一部分人面對危機的第一反應是要不要「面子」;還有一部分人是頭腦一片空白,不知所措。所以,家長應該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潛移默化地向孩子傳遞自護意識,幫助孩子掌握適合自己的技能和技巧。

據記者了解,兒童和青少年意外傷害已經成為死亡的頭號殺手。據有關部門統計,這部分人有26.1%的死亡事故是由各種意外傷害引起的。有數據表明,我國52%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庭,19%發生在街道,12%發生在學校。
http://www.sg.com.cn/xljt/czfn/t20021218_17876.htm

如何預防意外傷害?
首先,要創設安全環境。

為防止孩子被燙傷和墜落,在家中一定要創設一個安全的環境。最好不要讓孩子單獨進入放著開水、熱湯和熱粥的廚房等地方。在家中的陽台和窗戶,都要有防止墜落的裝置。

其次,要悉心照料兒童。

兒童在進食的時候,應仔細看護,不要逗引孩子,不要讓孩子邊玩、邊看電視、邊吃東西。

第三,要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適時地給孩子增強安全意識。由於孩子年齡幼小,抽象空洞的說理並不能夠奏效。因此,要在生活中,抓住此情此景來進行實際的形象教育。
http://www.ecast.com.cn/wawa/show/article.htm?ID=2006-1121203458-187

不同年齡段孩子怎樣預防意外傷害
要預防孩子發生意外傷害,需要針對不同年齡,採取不同預防措施。

0-7歲的孩子

預防窒息 嬰兒平時應仰卧或側卧,俯卧會增加猝死的機會。餵奶時必須把嬰兒抱起來,不要母子睡在同一張被子里躺著喂,以防母親睡著後,身體或乳房堵住嬰兒的鼻口部;幼兒睡覺時不要用被子將頭蒙住,睡的床不應留有包紮帶、小毛巾、塑料袋。幼兒不宜吃各種炒貨(如瓜子、花生等),不要餵食果凍;不要給嬰幼兒玩珠子、紐扣;搖鈴上的鈴擋直徑需大於2.5厘米;動物玩具上的假眼珠應牢牢固定。

預防溺水 給嬰幼兒洗澡時,家長不要因別的事情而離開,浴缸內的水達3-5厘米深時,小兒如突然滑倒,面部向下可致窒息;平時廁所門要關緊,否則孩子有可能闖進去翻入抽水馬桶而溺水;農村家庭的水缸及井要加蓋,不讓幼兒在河邊或水溝處玩耍。

預防燙傷 洗澡時先放冷水再放熱水調節水溫,熱水龍頭上要包有厚布,如果淋浴,水溫應調至50攝氏度以內;餐桌上不要鋪檯布,小兒喜歡拉檯布,如果餐桌上放有熱湯、熱菜,可打翻造成燙傷。

預防跌傷和外傷 已會翻身的嬰兒不要單獨放在無床欄的床上;家長不要向高處拋擲嬰兒,否則容易發生腦外傷;家長用的剃須刀、剪刀及廚房的菜刀,應放在幼兒拿不到的地方或另加鎖;室內的小書櫥或櫃子裝物不多時,易被幼兒拉倒而造成壓傷,應當用螺絲固定於牆上;學步車對訓練走路毫無幫助,滑速過快或撞及其他物體時易翻車,最好不用學步車。

預防觸電 嬰幼兒喜歡把東西插人有孔的洞眼中,如果插入物為金屬,會立即觸電。因而室內電源插座應安裝在離地較高的地方,如果已裝在靠近地面處,應用傢具擋住或用膠布封住。

預防中毒 葯物應加鎖保管,內服葯與外用葯要分開保管,清潔劑、洗滌劑亦應加鎖,以免孩子誤服而發生中毒;廚房的砧板、菜刀生熟要分開;從冰箱內取出的食物應煮沸後再吃。

7-12歲這一年齡階段的預防措施,除針對性地進行安全教育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其自救自護。

安全教育包括預防溺水、車禍、外傷、中毒等。教育孩子不要到不熟悉深淺的河中游泳,要看清游泳場所的深水區標記。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走橫道線,這是人人須懂的基本知識,最重要的是家長平時與孩子外出時要以身作則。目前暴力事件的發生在校園內外並不十分少見,教育孩子放學後按時回家,不要吃小攤上售的食品,不要采野果吃。

自救自護包括以下內容:

相信直覺,識別別人的誘惑 在緊要關頭對陌生人的感覺是從兩眼看、兩耳聽他說的話中辨別出來的,一旦感覺陌生人對你的身體有威脅時,就應跑開或呼救。拒絕陌生人送的玩具、吃的東西,不要跟陌生人走。

練習呼喊「救命」 一個人在家裡發生意外突發事件,如家裡失火,馬路上遇歹徒毆打侮辱時,要大聲呼喊「救命」,要相信當人們聽到呼救聲時總有人來幫助你。但多數情況下,真的發生意外時,少兒會由於慌張而呼喊不出,為此平時要多練習,喊得越響越好。只有平時多練習,發生緊急情況時才能發出呼救聲。

學會報警 發生意外情況時要正確報警。例如:匪警撥打110,火警撥打119,醫療急救撥打120。這三個電話平時要反復問,直到孩子完全正確脫口而出。家裡電話機旁要備一張電話卡,寫上這三個電話號碼及父母的手機或上班的電話。

演習救火 家庭或學校發生火災的機會極少,可一旦發生,如果能自救,則對生命及避免殘疾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發生火災時,不要乘電梯,應走安全門。如果室外失火,應撥 119,在打開房門逃離之前仔細觀察煙霧是否已進入房內,如已進人,應盡可能打開窗戶通風,並揮動彩色衣服(或物品)向行人呼救。煙霧尚未進入的話,則用手輕觸金屬門柄或門框,如果不熱,說明火勢離房門還遠,可開門後逃離。如果門柄是熱的,提示火已靠近房門,不能開門,必須通過窗戶向外求救。

12-18歲的少兒,預防措施的重點包括心理疏導,增加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交流。該年齡段孩子情緒不穩定,易激動,自我獨立意識強,有愛好,有理想,但有時得不到滿足,自殺比例增加。家長平時應觀察孩子在行為及言語上有無特殊或異常,學習成績如何,同學之間關系怎樣,特別是已進入青春期的女孩,容易出現早戀,是否有失戀或受污辱、受騙情況等。通過平時加強彼此間的情感及思想上的交流,及時發現和消除孩子悲觀絕望的不良情緒,防止自殺事件的發生。

本文來自"醫療保健網"-不同年齡段孩子怎樣預防意外傷害
http://www.medicinehealth.net/mumbaby/bbjb/200605/9294.html

掌握預防意外傷害技能

內容預覽:

家裡起火怎麼辦?割破手指怎麼辦?燙傷怎麼辦?零食卡住喉嚨或氣管怎麼辦?年輕的爸爸媽媽總是會為那麼多的意外事故而頭疼,他們會去學會很多相應的技能,但是卻往往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教會孩子掌握預防意外傷害的技能。 據報道,兒童和青少年意外傷害已經成為死亡的頭號殺手,意外傷害已成為威脅中國14歲以下兒童人身安全的重要因素。據有關部門統計,這部分人有26.1%的死亡事故是由各種意外傷害引起的。有數據表明,我國52%的兒童意外傷害發生在家庭,19%發生在街道,12%發生在學校。 如果有必要的安全知識,其中很多意外傷害事故完全可以預防和避免。 這不僅是一個安全意識,同時也是法律要求。去年9月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開始實行,即使在校期間,父母也要為未成年的孩子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因此,從小教會孩子自我保護,掌握預防意外傷害的技能非常重要,要從心理和技能兩方面入手。 首先是心理預防和承受能力的培養 越來越多的孩子,由於父母的溺愛而變得異常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甚至到了受到一點批評就模仿自殺的地步。而這些,並非具體的預防措施可以制止的。這就提醒我們,應該提倡針對孩子的磨難訓練,加強心理教育,讓孩子及早體會到競爭與失敗,增強心理承受力。 其次是具體的技能:在家裡的自我保護如下: 1、孩子常常自己一人在家,父母要教給他常發事故的預防和保護措施: 著火: 教育孩子在家裡不能隨便玩火。火柴、打火機不能點著玩兒。用爐火或煤氣灶要按操作規程使用,具體方法一步一步教給孩子。熱飯、燒水要及時去看,怕忘記最好上鬧鍾。家裡應預備一些滅火器材,如滅火器、滅火粉,教孩子如何使用。告訴孩子,一旦發現火情如何用正確方法滅火。及時關閉電源、煤氣灶閥門,同時打開門窗,呼喚鄰居、行人幫助滅火。如家裡或近處有電話,應迅速撥119報警。 告訴孩子哪些是貴重物品,發生火災時先搬出屋外。 跑水: 家裡跑水也會造成損失。家裡跑水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水龍頭損壞,一是水管破裂。教育孩子在家裡不能用堅硬的東西砸管子,以防破裂。 告訴孩子家裡水源的總開關在哪裡,一旦發生跑水情況,先把總開關關閉。如果擰不動,要趕快請鄰居幫忙。等父母回來再找人修理。 對於中學生,父母應教給他們簡單修理水龍頭的方法,家中預備修理工具和小配件,這對培養孩子動手能力有好處。修不好就不要再修,關閉總開關,等父母回來處理。 煤氣: 爐火、液化氣和管道煤氣使用不當或管道泄漏都可能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每年各地都有慘劇發生,必須高度警惕。 要教給孩子預防煤氣中毒的常識,特別要教給孩子使用爐火和煤氣灶的方法。屋裡要經常通風換氣,冬天也不例外。一個人在家感到不舒服時,趕快開門開窗,檢查爐火、煤氣灶有什麼問題。及時請鄰居幫助查看,給父母打電話。 防盜: 孩子一人在家,把屋門、防盜門從里反鎖上,鑰匙放在固定位置。 如果有人叫門,不能輕易開門,先問清是誰。是至親好友,再開門迎進來。是陌生人或僅僅似曾相識的人,不能開防盜門,應委婉拒絕:「實在對不起,父母不在,請您晚上再來,什麼事情,我可以轉告。」若來人借口非要進來不可,也不能開門。可以這樣說:「我給爸爸媽媽打個電話,請他馬上回來,麻煩您在外邊等一會兒。」看看來人的反應,居心不良的人會離開。如果來人強……
http://www.xxjy.net/baby/ShowArticle.asp?ArticleID=333174

意外傷害從家長做起:http://www.xugu.net/wst/p102269.htm

預防意外傷害

隨著孩子運動能力的增強、活動范圍的擴大,發生意外的可能性也隨之增加。為此在日常生活照料上要注意以下幾點:1.給孩子創造在地上爬行的場地。把孩子放在床上或兒童車上常常發生墜床和翻車事件,輕則受傷、骨折,重則顱腦損傷、危及生命。2.在孩子活動區周圍不要放熱水瓶、花盆、熱飯鍋、電器插座。桌子不可鋪桌布,萬一孩子拉桌布一角會拉下桌上的物品砸傷自己。3.活動區內清掃干凈,不要有尖利物品、葯品、殺蟲劑,以免誤傷誤服;不要有瓜子、花生、糖球、硬幣、煙頭等以免孩子抓服或引起誤吸導致氣管意外。4.孩子的床欄桿最少70厘米高,孩子在床上必須拴牢欄桿。床內不可放大型玩具,以免孩子登上玩具翻出床外。5.不可將塑料袋套在頭上玩,一不小心會造成窒息。6.洗澡時盆中先放涼水後兌熱水,家長一刻不能離開孩子。因洗澡處理不當導致孩子燙傷甚至死亡的病例時有發生,告誡我們意外傷害隨時隨地可能發生,一定要防患於未然。
http://www.mybaby123.com.cn/hljs/huanjing/houdong7.htm

掌握預防意外傷害技能
從小就具有自我保護意識,並且在生活中學會越來越多的技能,防患於未然,才是減少意外發生的有效手段,千萬不可以忽視。
http://www.ak169.net/html/zaojiao/jiajiaoyoufang/20061202/11130_2.html

[轉帖]預防學生意外傷害 劉俊傑

當今的家庭,往往只有一個健康、活潑、可愛的孩子。在有些父母的眼裡,孩子就是明天,孩子就是希望。孩子的身影、孩子的笑聲就是父母吃苦受累和整日奔波的動力。有時孩子的一舉一動、頭疼腦熱,都令父母牽腸掛肚,心神不安。但我們需要警惕的是,隨著現代社會物質文明的發展,各種意外傷害事故頻繁發生,噩運的魔爪不時降臨到那些不幸者頭上,給家庭、社會帶來難以承受的打擊,因而,如何預防意外傷害的發生,保證青少年健康成長,成為越來越緊迫的問題。

為了保證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家長、學校、社會可以說想出了許多辦法,制定了不少的法規,但意外傷害青少年的事故為什麼仍然時有發生呢?就大多數傷害案來看,一是思想麻痹所致,二是責任心不強,三是利益驅動。如果克服了這三條,再加上加強教育,意外傷害還是可以避免或者減少到最低限度的。文中所提到的校園擁堵慘案的學校,在事故發後汲取教訓,採取防範措施後基本上消除了隱患,重要的是要從中總結經驗,防微杜漸,營造一個適合青少年學習、生活、成長的良好社會氛圍,使青少年在無憂無患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作者:劉俊傑 稿件來源:轉自《中國教育報》2001年7月15日第1版 )

http://www.jtpd.net/jiankangtiandi/jk%D4%A4%B7%C0%D1%A7%C9%FA%D2%E2%CD%E2%C9%CB%BA%A6.htm

還有好多..你去下面看:
http://www..com/s?lm=0&si=&rn=10&ie=gb2312&ct=0&wd=%D4%A4%B7%C0%D2%E2%CD%E2%C9%CB%BA%A6&pn=20&cl=3&f=1

D. 如何加強防範兒童被受傷害呢

首先家長要擔起責任啊,不要對孩子或者周圍的親戚太放心,多一點謹慎。其次孩子們到了董事的年齡就要給他們傳達一些保護自己的方法了,因為有些對孩子造成傷害的犯罪往往是從誘騙開始的,如果在誘騙階段就把犯罪打斷,那孩子收到傷害的可能性會相應會降低。最後就是相關部門了,一定要出台嚴格的事後處罰措施,並且做好防範的宣傳工作。

最後就是有關部門一定要作為。目前來看我們的公安民警隊伍雖然效率不錯,但是明顯人手不夠,對這樣普遍發生的虐童行為管控不夠,所以才導致了犯罪分子那麼猖獗。建議有關部門一方面要對犯罪分子按照法律進行嚴懲,絕不怠慢,另一方面也要在各片區開展一些防範和宣傳工作,把犯罪阻止在源頭。

E. 談談為什麼小兒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幼兒教師要如何防範幼兒意外事故的發生

一、學前兒童在園發生意外傷害的原因

1.學前兒童自身特點

學前兒童的骨骼、肌肉、關節尚未發育成熟,若參加超負荷運動,易發生運動傷害;若持續長時間運動,會因身心疲憊、精神恍惚而發生意外傷害。

學前兒童心理發展尚未成熟,好動,好奇,理解力和判斷力差,缺乏生活經驗,危險意識薄弱,自我保護能力相對較差,因此容易遭受意外傷害。如幼兒喜歡攀爬,而陽台、門窗、樓梯往往因缺少保護裝置而導致幼兒從高空跌落;玩水、游泳給學前兒童帶來樂趣,也潛藏著風險。又如,幼兒常常以觸摸或嘴嘗的方式認識世界,因此氣管異物、鼻腔異物、眼內異物、夾傷、觸電和燙傷也成為學前兒童意外傷害的主要類型。

氣質類型、情緒和性別也是導致學前幼兒發生意外傷害的因素。研究發現,意外傷害比較容易發生在粗心、好動的幼兒身上;幼兒在情緒不順時會做出一些魯莽、自我傷害的動作, 從而發生意外;另外,男孩比女孩更容易發生意外事故,因為男孩更好動,其游戲類型以身體接觸為主。

2. 保育者人數不足或安全意識缺乏

在保育者人數不足、師生距離比較遠的情況下,意外事故發生頻率會提高。保育者缺乏安全意識,或缺乏對危險事物的警覺性和應變能力等,都是一種安全隱患。研究表明,10∶00~14∶30是托幼機構意外傷害發生的高峰期,原因是教師在組織幼兒活動後思想由緊張狀態進入放鬆狀態,對幼兒的安全監護有所鬆懈,而這時幼兒正從興奮期轉入疲勞期,體力和自控能力明顯下降。

3.客觀環境中的潛在危險

客觀環境中的一些因素常會導致在園幼兒意外事故的發生。如室內用房過分擁擠,活動場地狹小,地面不平整,傢具、玩具的邊角銳利,玩具顆粒過於細小,游戲設備器具陳舊、老化,操作工具不適合學前兒童,等等。

4.規章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目前托幼機構大多制定了門衛制度、飲食衛生制度等安全規章制度,但尚不完善。事實上,托幼機構的安全規章制度不僅應包括意外傷害發生前的預防制度,還應包括意外傷害發生後的處理制度(急救措施及處理備案,如安排專門人員、建立緊急聯絡的電話號碼簿、安排運送路線、配備急救物品等)。另一方面,安全規章制度的執行缺乏力度。如,幼兒園普遍都有嚴格的門衛制度,但是在執行時往往比較隨意,這是導致近年來幾次重大惡性在園意外傷害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類似問題也存在於接送制度,現在很多幼兒園要求家長憑卡接送孩子,但事實上接送卡並沒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很多教師和家長都認為只要相互認識就沒必要用卡。

二、托幼機構意外事故的預防

(一)托幼機構內部

1. 消除客觀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首先,園舍的設計是否合乎安全標准。如每個班級是否有獨立的盥洗室,樓梯所能容納的最多人數是多少,樓梯的數量和寬度是否合適。運動場地的大小、平坦性是否適宜,大型戶外活動器材周圍是否設有軟地或保護軟墊,等等。

其次,是否重視活動室內的安全問題。如,活動區域內的人數是否過多;物品的擺放是否合理,兒童是否需要到其他活動區域拿取剪刀等危險物品;地板和地磚表面是否過硬或過滑,等等。

托幼機構還應准備滅火器、沙包、水桶等消防設備,並通過演習使幼兒具備在保教人員的帶領下機警鎮靜地應付意外事件的能力。

此外,托幼機構應定期進行安全檢查。可請專職人員負責檢查項目,包括防火設備、道路安全、車子的保養與維修、特殊活動場所(圖書室、音樂教室、升旗台、操場上所有游戲器材、游泳池、倉庫、廚房、廁所等),做到「隨時發現,隨時修復」。

2.制定、執行安全計劃和規則

制定和執行相應的安全計劃,既能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又能保證活動的安全性。

保育者在制定計劃時,應思考活動方式是否適合幼兒,活動過程中可能發生哪些危險, 需要什麼特殊的預防和保護措施。此時,適當參閱過去的意外事故記錄、教玩具的安全使用說明,能夠幫助保育者更加全面合理地制定活動計劃。保育者還可在活動前與幼兒討論玩法及其可能發生的危險,進而制訂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安全規則。

在建立規則時,保育者通常應考慮以下因素:幼兒年齡、幼兒總數、器材和設備、場地、監督幼兒的成人人數、活動類型。一般來說,幼兒年齡越小,制定的規則應該越細致;活動越激烈或難度越大,制定的規則應越嚴格。不過,也要避免因規則過細而約束幼兒對環境的探索。當幼兒漸漸了解危險而建立起自我保護意識時,規則就可以減少。

在敘述規則時,保育者應當使用幼兒易於理解的語言,並且簡單清楚地正面敘述遵守規則的理由,這樣幼兒會更理解也更願意遵守規則。

在活動過程中,保育者必須嚴格監督幼兒執行規則的情況。保育者可以用鼓勵(而不是威脅) 的方法引導幼兒遵守規則。當幼兒偶爾不遵從規則時,保育者應該適時提示;如果提示無效,則可使用暫時隔離法,讓幼兒了解他的行為是不被接受的;而一旦幼兒對自己的行為作出適當改善,保育者就應請他回到原來的活動中。

3.加強教師安全知識技能的培訓

對於保教人員而言,加強安全知識技能的培訓是十分必要的:一是培養教職工的安全意識,培養他們的工作責任心,時時處處做有心人,及時發現和處理各種不安全因素。二是要求教職工了解幼兒園安全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不隨心所欲。三是要求教職工掌握基本的安全操作規范,掌握發生意外事故時的現場處理辦法,做到遇事不亂, 應對有方。

4.加強學前兒童安全教育

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重點在於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安全知識的學習,保護自己, 避免受傷害。因此,我們要用最簡單的概念,結合具體的安全措施來教育幼兒如何防範意外事件的發生,並教授他們一些應對意外的方法。在教育幼兒時信息應清晰明確,如直接告訴幼兒哪些地方是可以去的,哪些地方是有危險的;無論如何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給的食物;外出不擅自離開成人,等等。

(二)托幼機構外部

要減少學前兒童在園意外傷害事故的發生,不僅需要托幼機構的自我完善,更需要社會的通力合作。

1.明確幼兒園在兒童安全問題上的責任范圍

不僅幼兒家長,就連許多幼兒園工作人員也認為若幼兒在幼兒園發生傷害事件,幼兒園理應負賠償責任。正是這種將幼兒園作為無限責任人的觀點,使保教人員在工作中如履薄冰, 導致產生種種「過度保護」現象,而這種消極保護的結果使幼兒缺乏應有的生活體驗,反而提升了意外傷害的發生率。

2003年教育部頒布了《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首次明確了「幼兒園不承擔監護責任, 只承擔保護責任」的觀點,實行過錯責任原則。同時,明確了幼兒園法律責任承擔的原則是:幼兒園有過錯應適當賠償,沒有過錯就不予賠償;如果是幼兒的過錯致他人受到損害,由其父母或其他監護人承擔賠償責任。

但目前這些法律還需進一步宣傳、普及和執行。如,幼兒園可以通過與家長簽訂協議的方式來宣傳、普及和實施。在簽約前,幼兒園、家長要深入學習《辦法》,提高法律意識;增強幼兒園、家長的責任感,更好地防患於未然。

F.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性,造成的原因以及採取什麼措施來預防這種現象

一、何謂「小學化」 當前,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已經是一個十分嚴重十分普遍的問題,在全國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蔓延著,並仍有愈演愈烈之勢。所謂「小學化」傾向是指一些幼兒園為了適應部分家長的錯誤需要,提前對幼兒進行小學教育的不良傾向。在這種錯誤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兒園為了提高經濟效益,紛紛辦起了學前班,甚至有幼兒園在學前班使用小學教材,以滿足家長「讓孩子早識字」的錯誤要求。在這種錯誤作法下,幼兒歡樂的天性被剝奪了。以至於有些專家不得不發出呼籲「把童年還給孩子!」因此,必須克服「小學化傾向」,讓幼兒在自由的空間里獲得最佳的發展。 二、緣何「小學化」 1、應試教育影響 由於高考指揮棒的影響,重智育輕德、體、美、勞教育的思想依然很嚴重,導致從小學期就開始過於注重教學質量。一些小學甚至舉行小學一年級入學考試,題目之難,難到考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的書寫辨認和二十以內的加減法。 2、家長錯誤心理 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還是家長缺乏幼兒教育的科學發展觀;不能以幼兒為本,不能在尊重幼兒身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幼兒進行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培養,更沒有重視教育方法上的統籌兼顧,也沒有以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為目標。家長存在誤區是有深刻原因的。一是家長不了解幼兒教育規律,二是家長急功近利心理嚴重,三是家長和幼兒園溝通交流不夠。「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從孩子出生那一天,很多家長們就進行賽跑,學什麼都想超前。 有教育專家的調查顯示:很多家長以為早期教育就是讓孩子盡早學習讀、寫、算。有90%以上的家庭把教育與讀寫算之類的學習相提並論,認為學習的成績就是教育的效果。於是,孩子們在一歲內開始認字,三歲內開始學外語,不到6歲的孩子85%以上參加各種培訓班,5歲不到就千方百計送去讀一年級。家長的這種心態和行為,致使有些幼兒園以讀、寫、算為幼兒主要活動內容,拿教珠算、漢字、拼音等小學化的東西來吸引孩子入園。有些為了迎合家長的意願或者進入小學考試,必須開設幼兒寫字、算題等。一些民辦幼兒園老師說,他們的幼兒園都讓孩子做到100以內的加減法,會寫很多字,並且說,這些都是家長要求的。一個四五歲的孩子,家長只是想讓孩子寫幾個字、多做幾道題。 3、辦園理念問題:一些幼兒園迫於招生壓力,迎合家長心願,同時一味追求經濟效益,辦園理念嚴重落後,園內體育器材、玩具設施十分缺乏,班額過大,師資不足,場地不足,不便於開展游戲活動。 4、師資問題:一些農村轉崗幼師,觀念落後,沿襲舊的學前班教法,因循守舊,同時由於班額大,工作任務重,沒有精力也不願意去很少去開動腦筋為孩子們製作新玩具設計新游戲,很少在寓教於樂上下功夫。一些新上崗的幼師,雖想改革創新卻經驗不夠,能力不足。 三、「小學化」 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學化傾向」對幼兒身體發展有害。幼兒正處於長身體階段,機體和神經系統都還比較弱。幼兒如果長時間地集中注意,大腦容易疲勞,會造成神經系統的傷害,並引起心理上的變化,如表情呆板等。過早、過多的規范性學習還能導致幼兒近視、駝背、消瘦等身體不良症狀產生。 其次,「小學化傾向」對幼兒的心理發展有害。過早地對幼兒實施小學教育超越了幼兒心理發展水平,幼兒期的心理發展還不完善,還不具備系統學習的能力,如果此時強迫幼兒象小學生那樣學習和做許多功課,他們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學習過於吃力,幼兒會對學習產生厭倦、畏懼情緒,從而會扼殺幼兒的學習積極性。 再次,「小學化傾向」對幼兒全面發展不利。在幼兒階段進行的小學式教育,其實進行的只是單項智育,由於這種做法只重視單項智育或某種技能的發展,忽視了全面性發展的要求,結果,幼兒的非智力因素的發展被削弱了,其它發展要求被忽視了,導致了幼兒身心發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學化傾向」對幼兒未來學習不利。由於一些學前班使用的是小學一年級教材,其教學內容和小學一年級是重復的,在幼兒階段兒童如果學過了小學課本上的知識,他們剛上小學一年級時,不用花多大力氣就可以獲得好成績,由於重復教育,使這些兒童養成了不動腦、不思考,生記硬背的不良習慣。當他們進入二年級以後,面對新的學習內容,一下子不能適應,結果學習成績下降甚至學習跟不上的情況都得以產生。 四、我縣幼教「小學化」現狀 在隨堂觀察和教學比武中發現,我縣幼兒園小學化教學傾向較為嚴重。 1、教學方式「小學化」嚴重:游戲活動、區角活動、戶外活動明顯不夠。大多數幼兒園游樂設施和玩具簡陋,自製教玩具也很少,戶外活動少,幼兒園桌椅擺放都按小學的方式擺放,一桌一椅,始終要求幼兒規規矩矩坐著甚至將雙手背在後面,這就導致幼兒園教學大多以集中教學為主,以教師為教學中心,忽視調動幼兒學習的主動性。幼兒的主要學習方式是:教師講、幼兒聽;教師讀,幼兒跟;教師問,幼兒答;教師做,幼兒看;教師指示,幼兒做。同時以課堂為教學中心,忽視「教育寓於幼兒的一日生活之中」,剝奪了幼兒獨立、自由、自主的活動權利。比如有位老師教學認識「紅黃藍綠」四種顏色,用的是教讀法,即將每種顏色帶讀十幾遍,發現孩子不能區分辨認,再次帶領孩子將每個詞語讀十幾遍,到最後,孩子注意力渙散,終究無法區分紅黃藍綠。 2、教學內容小學化十分嚴重。很多幼兒園將二十以內加減法、所有漢語拼音包括聲母、韻母、整體認讀音節甚至拼讀、漢字書寫甚至很復雜的漢字「書寫」作為幼兒園的主要教學內容,嚴重的甚至要求幼兒每天寫家庭作業幾大版。隨機檢查發現個別幼兒園大班作業本上密密麻麻寫滿漢字,並註上拼音,在本該休息的下午三點,卻要求孩子在寫漢字,有的孩子十分無奈,趴在桌子上睡著了。大多孩子的作業本臟兮兮的。 3、教學目標意識不強,游戲教學策略比較缺乏,無效教學十分嚴重。教學(游戲)活動管理混亂,教學隨意性較為普遍,表現為教師不制定教學計劃、不準備活動預案就開始組織活動,活動目的、活動重點、活動過程都不明確,活動組織的隨意性非常大,不注重教學活動效果。幼師們只學會了一點表面的熱鬧,卻十分缺乏理解教材把握教材的能力,缺乏設計組織教學活動的智慧。如語言活動不能讓孩子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健康活動不能讓孩子的身體得到充分活動和鍛煉, 藝術活動不能讓孩子動手操作等等。如一位老師教孩子做風箏,結果各小組的風箏全是老師代勞。如一位老師教「誠實的孩子」,到最後孩子也沒有明白誠實是不說謊話的意思,反而是在心裡形成概念:那個打碎花瓶的孩子就是壞孩子,壞孩子就是誠實的孩子。有位老師費盡心思做了一個大大的漂亮的生日蛋糕,末了,卻不知道這個教學活動的教學領域教學目標是什麼,純粹是讓孩子唏噓了一番。 4、忽視家長參與的教育價值,家園聯系少,親子活動少,對家長的宣傳教育少。關門辦教育的情況普遍存在。 主要原因:主要源於一些幼兒園理念陳舊、不善於學習、不按要求理解使用教材,有些幼兒園很少參加培訓,有些幼師園長參加培訓時也很浮躁,沒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學習內容。少數幼兒園沒有制定周活動計劃,沒有制定一日活動計劃。甚至還有少數幼兒園在使用課程表。據了解,個別鄉鎮的學校竟然舉行一年級入學考試,雖說目的是針對家長想提前讓孩子入一年級設置的檻,但是導致了很多幼兒園盲目「小學化」。很大一部分園長和老師並沒有認識到幼兒教育「小學化」的害處,一些園長和老師雖然意識到小學化嚴重,卻也沒有意識到其害處的嚴重性並且不知如何改變

G. 教師如何預防幼兒傷害事故的發生

一、提高安全意識

教師是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第一道防線,教師的安全意識將直接影響著傷害事故的發生率。在教學中不難發現,一些教師因平時工作麻痹大意,忽視傷害事故的影響,往往因此而造成了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沒有安全就沒有教育,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要教好書、育好人,首先就得以安全來作為保證。因此,作為教師首先就應樹立安全第一、生命高於天的意識,在思想上高度重視,盡可能在源頭上做到未雨綢繆。

從校園傷害事故的類型(學校責任事故、學生及其監護人責任事故、第三人責任事故、受害人和第三人存在共同過錨的責任事故)看,在校園傷害事故中,教師是影響學生傷害事故的主要因素。在學校責任事故中,很多校園傷害事故的發生就源於教師安全意識不夠,工作中的疏忽而至;雖然在學生及其監護人責任事故中和第三人責任事故教師和學校沒有直接責任,但從另一個角度說,教師對學生的安全意識的影響缺失無疑是一大因素。特別是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的實施了體罰或變相體罰而導致的學生事故發生更是顯而易見。

所以,在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教師就應樹立安全意識,以自身的安全意識來影響並感染學生,讓學生在受教育中提高安全防範意識,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

二、做好教育工作

安全意識是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基礎,而讓學生懂得自我保護則是直接減少學生傷害事故的手段。因此,作為教師,首先要做好安全常識教育。其內容包括道路交通安全(如不要在馬路上追逐打鬧,不要追車、扒車、強行攔車;乘坐無牌、無營運證、超載的車輛等。)、學校安全常識(如手工課、美術課要求使用刀、剪、針、錘等工具時,一方面要正確教導學生使用方法,另一方面要求學生在用的時候方能帶到學校)、防火、用電常識(如不要將火柴、打火機當作玩具,也不要燒東西玩。不要用手、金屬物或鉛筆芯等東西去撥弄開關,也不要把它們插到插座孔里。喝水或飲料時不要在插座附近喝,以免水或飲料灑到插孔里,造成電器短路,著火等。)、體育、游泳和課外活動安全常識(如防磕碰、防滑、防摔等)。

其次,教師要通過主題班會、法制教育等專題教育課來提高學生安全意識和安全防範技能,在學校組織的安全預演中要積極配合學校工作,引導學生通過活動的參與來掌握安全防範意識。

最後,提高學生的心理抵抗能力。從對很多學生傷害事故的調查發現,一些學生因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較弱,當受到教師批評或是考試失利等因素影響變發生了自殘、自傷、自殺等行為,雖說這和教師、學校沒有直接關系,但作為教師,有義務做好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

三、完善安全台賬

一旦學生傷害事故出現,學校、教師哪怕沒有直接責任,也將受到家長和社會的問責,如何應對學生傷害事故中教師責任問題,安全台賬是最好手段。

首先,學校應和教師簽訂安全責任書,而教師則需要向學生和家長簽訂安全責任書,特別是針對學生及其監護人責任事故、第三人責任事故容易發生的事件,安全責任書將成為有力的責任證據。

其次,做好安全教育工作記錄。特別是學校中的班主任,應做到安全工作日日講、日日記,將安全工作教育和安全工作事故處理以安全工作筆記的形式進行記錄,一旦學生傷害事故發生,教師才「有話可說」。

最後,完善班級管理制度。特別是在安全管理方面,教師要成立相應的班級安全管理小組,一方面通過學生來管理學生,另一方面通過制度來管理學生,讓學生在管理中健康成長。

總之,學生傷害事故的發生影響極大,作為教師,在承擔教書育人的同時,通過提高安全防範意識,教育學生來預防學生傷害事故的同時,還要通過安全台賬的完善來保護好自身利益。

閱讀全文

與預防兒童傷害相關知識的培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