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標本內部轉運時,敘述正確的是
按照國家《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進行相應病原微生物內標本的運輸,如已知為容HIV陽性標本需由經過相關培訓並具有相應資質的人員使用WHO三級包裝系統的容器運輸。如條件允許,建議盡快將標本轉運至實驗室進行預處理或保存。
根據檢驗的靶基因和處理前時間決定轉運條件,如腦脊液標本用於DNA檢測時應2-8℃轉運,用於RNA檢測時應立即冰上轉運。採用適當的轉運方式和容器,以避免標本污染,如采血管可採用氣動傳送轉運,但糞便標本建議採用人工轉運。
(1)標本安全轉運培訓總結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某些檢測指標如乳酸脫氫酶的標本應存放於室溫,置4 ℃反而不穩定。標本採集後應盡快送實驗室分析,標本管道傳遞系統可加快標本傳遞速度和避免標本的錯誤傳遞。
若標本不能及時轉運到實驗室或欲將標本送到上級部門或檢測中心進行分析時,應將標本裝入試管密封,再裝入乙烯塑料袋,置冰瓶或冷藏箱內運輸,運送過程中應避免劇烈震盪。
❷ 生化標本應該在幾個小時內完成檢驗
看做的項目,如果只是肝功能放一兩天變化也很小,如果是糖最好是在一兩個小時內離心並盡快做完
❸ 檢驗標本的分離儲存和轉運應有哪些注意事項
如血清無機磷可由於紅細胞內有機磷酸酯被磷酸酯酶的水解而增加;血清中葡萄糖可因紅細胞內糖酵解酶的分解作用而降低,此外,鈉存在於紅細胞與血清中之比為1 ∶2 ;鉀在血清和紅細胞中之比為1 ∶20 ;鈣在紅細胞中極少,幾乎全部在血清中。
因此,血清鈉、鉀、鈣測定時,需注意及時分離標本,若不能立刻分離血清或血漿,應將標本放置於室溫或37 ℃水浴箱內,不能將血液標本直接放入4 ℃冰箱,以免發生溶血。
對不是因操作不當引起的溶血、脂血或膽紅素血,應在檢驗報告上註明,供醫生參考。
尿液、腦脊液和胸腹水等標本常需離心,取上清液進行分析。分離後的標本若不能及時檢測或需保留以備復查時,一般應放於4 ℃冰箱,某些檢測項目的標本存放於-20 ℃冰箱更穩定。標本存放時需加塞,以免水分揮發而使標本濃縮。
需注意的是,某些檢測指標如乳酸脫氫酶的標本應存放於室溫,置4 ℃反而不穩定。標本採集後應盡快送實驗室分析,標本管道傳遞系統可加快標本傳遞速度和避免標本的錯誤傳遞。若標本不能及時轉運到實驗室或欲將標本送到上級部門或檢測中心進行分析時,應將標本裝入試管密封,再裝入乙烯塑料袋,置冰瓶或冷藏箱內運輸,運送過程中應避免劇烈震盪。
要視所有標本為傳染品,對「高危」標本,如乙肝病人標本、艾滋病病人標本等,要註明標識;急症或危重病人標本要特別註明。嚴禁標本直接用口吸取、接觸皮膚或污染器皿的外部和實驗台。標本用後均要做消毒處理,盛標本的器皿要消毒處理或毀型、焚燒。
❹ 檢驗科標本運送的時間有規定嗎
有規定的。
許多檢驗項目在正式檢驗前需進行預處理,及時而適當的標本處理是每一個檢驗者必須熟知和遵循的。
標本採集後應由專人、及時送檢。輸送過程中應防止標本容器的破碎和標本的丟失,運送過程中要注意容器的密閉、避光(如陽光直射下血中膽紅素會分解),同時應注意生物安全,防止意外發生。常見檢驗項目標本轉送要求:
1、采樣後須立即送檢的常規項目 血氨、血沉、血氣分析、酸性磷酸酶、乳酸以及各種細菌培養,特別是厭氧菌培養。
2、采樣後0.5小時內送檢的常規項目 血糖、電解質、血液細胞學、凝血試驗、體液細胞學、塗片找細菌、真菌等。
3、采樣後1~2小時內送檢的常規項目 各種蛋白質類、色素類、激素類、脂類、酶類、抗原、抗體測定等。
4、採集後立即冰凍的檢測項目 需要對標本冰凍的檢測物質有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乙醯膽鹼酯酶(ACE)、丙酮、血氨、游離脂肪酸、乳酸、丙酮酸鹽和腎素。
5、需避光的檢測項目 感光物質需避光以保持穩定性,如膽紅素、β-胡羅卜素和紅細胞原卟啉等,可以用鋁制蓋子罩在試管外壁光。
❺ 液氮凍存的PBMC標本怎麼轉運
用專用密封罐保存航空托運,速度快、時間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