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幼兒園教師基本功和專業技能有哪些
幼兒園教師專業技能:幼兒教師職業能力是指教師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形版成的,順利地甚至是完美權幼兒教育的根本就是提高幼兒教師的職業能力,進而實現教師的職業化、專業化。
幼兒園教師基本功: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善於捕捉孩子的信息。
1
、教師應和孩子一起投入到每一個活動中去,和孩子們一起同生共長,要善於傾聽孩子、包容孩子、學會支持孩子。如:「在一些游戲中常常可聽到有的孩子告訴老師,我不想參加
xx
活動,」這時教師可徵求孩子的意見(目的是了解孩子的興趣),這樣也會大大提高幼兒對游戲的興趣。在活動時,當孩子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時,他們就會用不一樣的方式、通過不一樣途徑來表達自己的需求。這時教師應給予必要的建議,幫助孩子達成自己的意願,而不是用「命令」的口氣的讓幼兒接受這一活動。
2
、在課程方面,我們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地運用集體活動和個別活動等形式,讓幼兒來參與、積極創造、大膽表現,通過周圍的自然環境、社會和人的接觸與相互作用,通過觀察來體驗,獲得知識經驗,教育的形式要情景化、游戲化、多樣化,教師要適時適度的介入,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激勵者。
2. 如何培訓幼兒園教師音樂技能方案
一、培訓目的
為了提高新教師的專業基本功與教育教學水平,使新教師的專業技能內技巧得到鍛煉與提升容,能盡快熟悉崗位工作,嫻熟、規范地安排、組織好幼兒一日活動,豐富實踐工作經驗,快速成長為一名合格、優秀的幼兒教師,特製定以下培訓方案。
二、培訓方式與內容
1、師帶徒:骨幹教師與新教師「一對一」、「一幫一」結對學習。重點是對新教師進行「如何組織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指導。
2、集中學習:由骨幹教師組織專業基本功及教材教法、教育理論等方面的培訓。
音樂:學習簡單樂理知識、風琴演奏方法、幼兒園常用律動、樂曲的彈唱等。
美術:學習簡筆畫、色彩的運用、教具製作等。
舞蹈:學習幼兒基本舞步、各民族舞基本動作、小型幼兒舞蹈。
3、個人自學:新教師自學幼兒教育學、心理學、衛生學,幼兒園班級管理、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幼教雜志等內容,並做好筆記,勤於反思積累,多寫心得體會。
3. 幼兒園教師培訓內容
1、每周進行一次全園教師教育理論、業務學習,要求認真做好記錄。 2、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綱要》的文章,採用講座和參與式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深入領會《綱要》精神,並和工作實際相結合,把《綱要》的精神落實到每一位員工的行動中去。 3、認真學習《幼兒園工作規范》,規范教師的日常用語和行為舉止,努力營造一個寬松、溫馨的心理氛圍,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4、積極開展環境創設,開學初每班根據學前班、大、中、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布置出有趣味性、教育性、藝術性的大牆飾和各個活動區。 5、組織教師參觀其他幼兒園,觀摩學習教育活動,開闊眼界。幼教17家教-旭17谷-兒17童教育 6、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推行新教材,開展說課、聽課、評課為一體的實踐活動,讓新教材真正進入班級教學,並嘗試與園本課程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尋求新的教學方法。 7、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公開課活動以及園外培訓活動。汲取新思想、新做法,促進本園教育教學的改革。 8、開展教師自學活動、要求教師認真寫讀書筆記、教育隨筆、。 9、讓年輕教師向有經驗、有特長的教師學習,幫助她們盡快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也有利於後者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 10、通過集體備課、互相觀摩、專題討論等方式,幫助教師熟悉、了解和掌握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主要原則、基本方法和基本的組織形式,能夠獨立主持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 1 1、每期舉辦一次教研活動,邀請全市幼教工作者參加,組織全園教師觀摩學習,並展開討論。 1 2、組織教師參加專題研究、學術研討會,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或教育教學經驗文章、教案設計等。 1 3、建立促進教師發展的評價方案,組織教師進行反思教學,認真寫好反思記錄,加強教師的研究性學習。 1 4、探索觀察、評價幼兒的途徑和方法,改變以往統一、定期、標准化、量化的評價模式,採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1 5、組織多種競賽,給不同教師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和條件。 1 6、期末,要求每位教師寫工作總結和經驗文章,引導教師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確自身的優勢與特長,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
4. 幼兒園教師基本技能自我訓練
教學語言是指教師在傳授知識、教書育人、組織活動時使用的語言,又稱教師語言。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一書中就曾指出:「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對於語言發展迅速的3~6歲幼兒來說,教師的教學語言的作用尤其明顯,它不僅是幼兒學習的榜樣,還影響著其思維等方面的發展。 一、存在的問題 筆者曾採取問卷調查法與自然觀察法對本園教師的教學語言素養進行調查,並對不同年齡、工齡教師的教學語言素養進行比較、分析,發現存在如下問題: 1、不規范。在觀察中,我們發現教師的語言較隨意,如經常會冒出「把手拿出來」「本來的我」「一隻椅子」等語言。有些教師的語言鬆散、零亂,還常伴有口頭禪,導致教學語言不嚴謹,影響教學活動的效果。在自評中。90%以上的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語言存在諸多不規范的問題,如用詞隨意、表達不夠准確、描述不夠生動等。 2、繁冗多餘。除了不規范,教師的教學語言繁冗多餘的現象也較嚴重,主要表現在對完成教學目標沒有任何意義的、重復性語言較多。如一位教師在30分鍾的教學活動中共問了13次「好嗎」「好不好」「明白了沒有」「知道了嗎」等問題,單純重復幼兒的語言達6次之多。 3、缺乏科學性。一些教師受個體經驗、知識等因素的影響,加上駕馭教學語言的能力有限,教學態度不夠嚴謹,致使傳遞的信息缺乏科學性,甚至是錯誤的,如「可樂是水」「打雷後一定會下春雨」等。 二、培養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素養的途徑 通過分析,我們認為阻礙教師提高教學語言素養的原因有以下兩點。第一。教師自身不夠重視。有些教師認為教學語言不用事先准備,可以臨場發揮,結果往往因緊張而語無倫次。影響幼兒的理解。有超過80%的教師將自己的教學語言素養不高視為不可逾越的障礙,認為教學語言的優勢是天生的。有些教師則採取迴避態度,如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彌補自身教學語言素養的不足。第二,針對教師教學語言素養的專項培訓欠缺。一般而言,幼兒園內45歲以下的教師都持有普通話合格證書。往往產生「通過普通話考試就是具備了較高水平的教學語言」的錯誤認識。目前,業內對幼兒園教師教學語言素養缺乏評價標准和培養方法,對教師教學語言的培養目標及途徑不明確。因此,我園實施了系列實踐活動,通過明確、細化教學語言培養的目標,幫助教師懂得語言積累的重要性,拓展教學語言技巧的途徑,促進其專業發展。
5. 幼兒園老師需要參加哪些技能培訓呢
1、幼兒教育學培訓
了解現代教育、幼兒教育的新觀念、新思想、新信息,結合我國幼兒教育改革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將理論的闡述和幼兒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結合起來,進行具體分析和指導。
2、幼兒衛生保健學培訓
深入了解並掌握幼兒的解剖生理特點和生長發育規律,幼兒健康評價的方法、常見心理問題的矯治、營養需要及膳食的配製、疾病的預防和護理及意外事故的急救處理等知識。
3、幼兒心理學培訓
了解幼兒的認知和言語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幼兒的情緒、個性與社會性發展的關系及幼兒的活動心裡。能依據幼兒特點,利用所學相關知識,初步具備幼兒園基層崗位幼兒教師的工作能力。
4、幼兒園組織與管理培訓
了解幼兒園組織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內容,掌握幼兒園組織與管理的基本規律,學會用所學專業理論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管理問題。結合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創新意識。
5、普通話培訓
參加由教育行政部門和語言文字工作機構共同組織的普通話測試並取得《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二級乙等以上標准。
(5)幼兒園教師基本樂理知識及培訓擴展閱讀:
幼兒教師申請材料
1、《教師資格認定申請表》原件兩份。
2、學歷證書原件、復印件和在學期間成績單復印件(必須是在學期間全部成績單並蓋有學校教務處的紅章;如從個人檔案中復印的,要註明是摘自本人檔案並加蓋單位公章)。
3、身份證原件和復印件。
4、普通話等級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5、《教師資格認定體檢表》原件和復印件。
6、非師范教育專業畢業的人員還須提交北京市教委核發的教育學、心理學考試合格證原件和復印件。
7、小二寸證件照一張。
8、申請高等學校教師資格須提交擬聘高校出具的證明。
必要時,應認定單位要求,提供其他相關材料。上述材料原件經認定機構審驗後當時退還申請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幼兒教師
6. 幼兒園的老師需要培訓哪些內容
1、每周進行一次全園教師教育理論、業務學習,要求認真做好記錄。 2、定期組織教師學習《綱要》的文章,採用講座和參與式培訓相結合的方式,深入領會《綱要》精神,並和工作實際相結合,把《綱要》的精神落實到每一位員工的行動中去。 3、認真學習《幼兒園工作規范》,規范教師的日常用語和行為舉止,努力營造一個寬松、溫馨的心理氛圍,使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4、積極開展環境創設,開學初每班根據學前班、大、中、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布置出有趣味性、教育性、藝術性的大牆飾和各個活動區。 5、組織教師參觀其他幼兒園,觀摩學習教育活動,開闊眼界。幼教17家教-旭17谷-兒17童教育 6、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推行新教材,開展說課、聽課、評課為一體的實踐活動,讓新教材真正進入班級教學,並嘗試與園本課程相互融合、相互補充,尋求新的教學方法。 7、參加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舉辦的公開課活動以及園外培訓活動。汲取新思想、新做法,促進本園教育教學的改革。 8、開展教師自學活動、要求教師認真寫讀書筆記、教育隨筆、。 9、讓年輕教師向有經驗、有特長的教師學習,幫助她們盡快地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也有利於後者自身業務水平的提高。 10、通過集體備課、互相觀摩、專題討論等方式,幫助教師熟悉、了解和掌握幼兒園教育教學的主要原則、基本方法和基本的組織形式,能夠獨立主持班級的教育教學活動; 1 1、每期舉辦一次教研活動,邀請全市幼教工作者參加,組織全園教師觀摩學習,並展開討論。 1 2、組織教師參加專題研究、學術研討會,撰寫教育教學論文或教育教學經驗文章、教案設計等。 1 3、建立促進教師發展的評價方案,組織教師進行反思教學,認真寫好反思記錄,加強教師的研究性學習。 1 4、探索觀察、評價幼兒的途徑和方法,改變以往統一、定期、標准化、量化的評價模式,採用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全面了解幼兒的發展狀況,關注每一個孩子的發展。 1 5、組織多種競賽,給不同教師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和條件。 1 6、期末,要求每位教師寫工作總結和經驗文章,引導教師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分析、找出自己工作中的不足,明確自身的優勢與特長,確定自己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