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全知識 > 現場急救知識培訓概念

現場急救知識培訓概念

發布時間:2020-12-27 15:45:33

A. 現場急救的基本原則

現場急救所搶救的對象、環境、條件與在醫院大不相同,因此,掌握它的具體特點,使急救者從思想上到工作上有充分准備,有利於圓滿完成任務。

一、現場急救的特點

(一)突發性現場急救往往是在人們預料之外的突然發生的災害性事件中出現傷員或病員,有時是少數的,有時是成批的,有時是分散的,有時是集中的。常見傷病員多為垂危者,不僅只需在場人員參加急救,往往需要呼救場外更多的人參加急救。

(二)緊迫性突發性災害事故後,傷員的情況復雜的多,一人有兩個以上器管同時受損的人多,病情垂危的人多,不論是傷員還是家屬呼救心情都十分緊迫。心跳呼吸驟停6分鍾,出現大小便失禁,昏迷,腦細胞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害。4分鍾內開始心肺復甦可能有50%被救活。10分鍾開始復甦者100%不能存活。因此,時間就是生命,必須分秒必爭,將心跳、呼吸驟停者,採用復甦技術,從臨危的邊緣搶救回來,對大出血、骨折等病危者,用止血、固定搶救回來,否則,即會出現「失這毫釐,謬以千里」的嚴重錯誤。

(三)艱難性艱難性是指災害發生的傷病員種類多,傷情重,一個人身上可能有多個系統,多個器管同時受累,需要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過硬的技術才能完成急救任務。實際上常常是傷病員多,要求急,要求高與知識少的不適應局面。有的災害雖然傷病員比較少,但常是突然緊急的情況下,甚至傷病員身邊無人,更無專業衛生人員,只能依靠那些具有基礎生命支持技術的過路人來提供幫助與急救。這種情況對學過醫學的和受過訓練或未受過訓練有人們,都是一個難題。

(四)靈活性現場急救常是在缺醫少葯的情況下進行的,常無齊備的搶救器材、葯品和轉動工具。因此,要機動靈活地在傷病員周圍尋找代用品,修舊利廢,就地取材獲得沖洗消毒液、綳帶、夾板、擔架等;否則,就會丟掉搶收救時機,給傷病員造成更大災難和不可挽救的惡果。

(五)關鍵性醫學急救包括院外急救,客觀要求醫療技術培訓,急救醫葯器材裝備,特別是有關急救專業設備全面:醫院急救應專業化,群眾急救普及化,社區急救組織網路化,急救指揮系統應科學化。這些都是完成急救達標的關鍵性問題。

二.現場急救的原則

現場急救總的任務是採取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傷病員的疾苦,降低致殘率,減少死亡率,為醫院搶救打好基礎。經過現場急救能存活的傷病員優先搶救。這是總的原則。為了更好的完成這一光榮艱巨的任務,還必須遵守以下6條原則。。

(一)先復後固的原則是指遇有心跳呼吸驟停又有骨折者,應首先用口對口呼吸和胸外按壓等技術使心肺腦復甦,直到心跳呼吸恢復後,再進行固定骨折的原則。

(二)先止後包的原則是指遇到大出血又有創口者,首先立即用指壓,止血帶或葯物等方法止血,接著再消毒創口進行包紮的原則。

(三)先重後輕的原則是指遇的垂危的和較輕的傷病員時,就優先搶救危重者,後搶救較輕的傷病員。

(四)先救後者的原則過去遇到傷病員,多數是先送後救,這樣常擔誤了搶救時機,致使不應死亡者喪失了性命。現在應把它顛倒過來,先救後送。在送傷病員到醫院途中,不要停頓搶救措施,繼續觀察病傷變化,少顛簸,注意保暖,平安到達目的地。

(五)急救與呼救並重的原則在遇到成批傷病員時,又有多人在現的情況下,以較快地爭取到急救外援。

(六)搬運與醫護的一致原則過去在搬運危重傷病員時,搬運與醫護、監護工作從思想和行動上的分家現象。搬運是由交通部門負責,途中醫護是衛生部門來協助,好似只有協助之責。

在許多情況下,協調配合不好,途中應該繼續搶救卻沒有得到保障,加之車輛嚴重顛簸等情況,結果增加了傷病員不應有的痛苦和死亡。這種情況在國內外屢見不鮮。醫護和搶救應在任務要求一致、協調步調一致、完成任務一致的情況下進行。在運送危重傷病員時,就能減少痛苦,減少死亡,安全到達目的地。

過去急救是」抬起來就跑」的辦法,這一概念在國際范圍內已基本上被」「暫等並穩定傷情」這樣一種思想所代替。這一穩定方針已經表明可以的效地降低戰爭與和平時期急救中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在」「暫等並穩定傷情」時,並不是把傷病員擱置不管,而是急救人員在緊張地為馬上轉送傷病員做應做的打通氣道、心肺腦復甦、控制大出血、制動骨折,少搬運中,未經訓練者更應該注意。

目前,各先進國家大加強了院外急救和運送工作,如美國目前傷員的運送,從接到呼救信號到送往醫院所需只有37分鍾左右,大大減少了死亡率,充分說明時間就是生命。

三.急救時間的標准

根據大量急救實踐,急救者越早接近傷病員,受傷後急救時間越會縮短,傷病員的存活率就越高。

最佳急救期:傷後12小時內。

較佳急救期:傷後24小時內。

延期急救期:傷後24小時以後。

B. 急救知識救護新概念的內涵是什麼

在現代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新的模式結構下,利用科技進步成果,版針對危重急症權,意外傷害,向公眾普及救護知識,使其掌握先進的基本的救護理念與技能,成為「第一目擊者」,以便能在現場及時,有效的開展救護,從而達到「挽救生命,減輕傷殘」的目的。

C. 現場急救的基本原則是什麼

1、先復後固的原則。

遇有心跳、呼吸驟停又有骨折者,應首先用口對口呼吸和胸外按壓等技術使心、肺、腦復甦,直至心跳呼吸恢復後,再進行骨折固定。

2、先止後包的原則。

遇有大出血又有創口者時,首先立即用指壓、止血帶或葯物等方法止血,接著再消毒,並對創口進行包紮。

3、先重後輕的原則。

指遇有垂危的和較輕的傷病員時,應優先搶救危重者,後搶教較輕的傷病員。

4、先救後運的原則。

發現傷病員時,應先救後送。在送傷病員到醫院途中,不要停頓搶救措施,繼續觀察病、傷變化,少顛簸,注意保暖,平安抵達最近醫院。

5、急救與呼救並重的原則。

在遇有成批傷病員、現場還有其他參與急救的人員時,要緊張而鎮定地分工合作,急救和呼救可同時進行,以較快地爭取救援。

6、搬運與急救一致性的原則。

在運送危重傷病員時,應與急救工作步驟一致,爭取時間,在途中應繼續進行搶救工作,減少傷病員不應有的痛苦和死亡,安全到達目的地。

(3)現場急救知識培訓概念擴展閱讀:

現場救護步驟及注意事項如下:

1、檢查意識、呼吸、脈搏等狀況及處理嚴重出血。

2、用綳帶、三角巾、夾板固定受傷部位。

3、夾板的長度應能將骨折處的上下關節一同加以固定。

4、骨斷端暴露,不要拉動,不要送回傷口區。

5、暴露肢體末端以便觀察血液運行情況。

6、固定傷肢後,如可能應將傷肢抬高。

7、預防休克的發生。

8、如果離斷肢殘端出血多,呈噴射狀,應先用指壓止血法止血,然後上止血帶,再行包紮。

9、對離斷的肢體,應用三角巾、無菌敷料或清潔布料包紮好,外面套一層塑料袋,放在另一裝滿冰塊或冰棍的塑料袋中保存。

10、用大量紗布壓在肢體殘端,採取回返式包紮法加壓包紮。

11、如果離斷的肢體留有部分相連,則直接包紮,並按骨折固定法進行固定。

12、如有大的骨塊脫出,應同時包好,一同送醫院。

參考資料:網路-現場急救

閱讀全文

與現場急救知識培訓概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