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葯材如何保管、收貨崗員前培訓題
題嘛,就是問,然後再提,給你些中葯材種植,保管,收貨的文章,你自己將內容改成問題,然後做些相似答案,即可,這個以前可是我的強項哦。
中葯材在採集以後,經過初步的加工處理或復雜的炮製過程之後,就可以入庫或使用。在沒人使用之前的保管與養護階段是很重要的。在貯藏過程中,主要應避免蟲蛀、發霉、變色、氣味散失、枯朽、風化、融化粘連等變異現象。
一般造成葯物變質的因素主要是:
溫度:葯材在溫度方面都有一定的適應范圍。溫度過高過低都會使葯材質量發生變化。當溫度在35度以上時,含脂肪的葯物就會因受熱而使油質分離,從而少油;含揮發油多的葯物也會因受熱而使芳香氣味散失;動植物膠類和部分樹脂類葯物,受熱後又易於發軟、粘連成塊或融化。
溫度在20~35度時,由於有利於蟲害、黴菌等孽生繁殖,而使某些葯物生蟲、發霉以至變質。
濕度:濕度是指空氣中水蒸氣含量多少的程度,也就是空氣潮濕的程度。葯物本身能否保持正常的含水量,與空氣的濕度有密切關系。一般葯物的正常含水量約10~20%。如空氣中水蒸氣多,葯物大量地吸收水分而使含水量增加(受潮),就容易發生霉爛變質現象。
空氣:空氣含有多種成分,其中以氧氣最容易與葯物的某些成分發生化學變化,而影響其質量。通常所見到的丹皮、黃精等的顏色變深,就是因為它們所含的鞣質、油質及糖分等與空氣中的氧氣接觸發生變化而形成的。
日光:日光對某些葯材的色素和葉綠素有破壞作用,能使葯材變色。所以紅色和綠色的葯材,不宜在陽光下久曬。
各類葯材的保管養護工作的主要方法:
易生蟲葯材 對易生蟲的葯材,在保管過程中除了要勤檢查以外,還必須從杜絕害蟲來源、控制其傳播途徑、消除繁殖條件等方面著手,才能有效地保證其不受蟲害。因此,貯存這類葯材,如黨參、款冬花、薏苡仁、烏蛇等,首先要選擇乾燥通風的庫房。庫內地面潮濕的,應加強通風,並可在地面上鋪放生石灰、爐灰、木炭等;架底墊木高到40cm以上,在墊木上最好銷上木板蘆席或油氈紙等以便隔潮。另外,對不同葯材可以採取密封、冷藏、熏蒸、對抗等適當的養護措施,以保證葯材不蟲蛀。
易走油發霉葯材 葯材少油發霉,能夠影響葯效,特別是發霉嚴重的,霉爛變質後能完全失去療效。葯材發霉,是指在葯材上寄生和繁殖了黴菌,稱為「霉變」。對這類葯材的保管,最忌悶熱。如牛膝、天冬、白術等保管不善,都可產生走油或霉變,故應置於通風乾燥處,嚴防潮濕。
易變色及散失氣味葯材 部分花、葉、全草及果實種子類葯材,由於所含的色素、葉綠素及揮發油等,受溫度、濕度、空氣、陽光等的影響,易失去原有的色澤和氣味,如蓮須、紅花、丁香等。在貯存保管中應根據葯材的不同性質以及具體條件,進行妥善養護。貯存場所要乾燥陰涼,嚴格控制庫的溫、濕度。貯存時間不宜過長,並要做到先進先出。最好單獨堆放,以免與其它有特殊氣味的葯材串味。
易融化、怕熱葯材 易融化、怕熱葯材主要指熔點比較低,受熱後容易粘連變形,或使結晶散發的那些葯材,如阿膠、兒茶、樟腦等。對這類葯材必須選擇能經常保持乾燥陰涼的庫房,並將葯材包裝好或裝容器里。
易潮解、風化葯材 含有鹽類物質的結晶體葯材,在潮濕的地方或空氣中濕度大,都會受影響而逐漸融化。當開始融化時,一般稱為「返潮」或潮解,如芒硝、大青鹽等。對這類葯材應選擇陰涼、避風和避光的庫房,或在室內適宜的地方保管;包裝物以能防潮不通風為宜。
需要特殊保管的葯材 對毒劇麻葯、易燃性葯材及貴重葯類應根據各自的特殊性質進行分別保管。
①毒劇麻葯:如砒石、水銀、斑蝥、輕粉等,應專人、專庫(專櫃)、專帳保管,並且注意濕度、溫度等影響。貯存供應辦法,應按毒麻葯管理條例進行。
②易燃性葯材:如火硝、松香、硫黃等遇火或高溫易燃燒,如數量較多的應放在危險品倉庫貯存,數量少的也應單獨存放,並應遠離電源、火源,也應有專人保管。
③貴重葯材:如人參、鹿茸、羚羊角等,在貯存中,由於成分性質不同,可發生各種不同變異現象。如人參易生蟲、麝香易受潮走味等。所以對貴重葯類應專櫃、專庫、專帳、專人負責保管。一般用固定的箱、櫃、缸、壇等密閉後,貯存在乾燥、陰涼、不易受潮受熱的地方貯藏
另外給你一本專業的書,以下給出目錄,你就知道出題的方向了:
圖書目錄
編輯
總論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中葯儲存變異的影響因素
第一節中葯儲存變異內在因素
第二節中葯儲存變異外在因素
第三章中葯儲存常規檢驗與管理
第一節中葯儲存常規檢驗方法
第二節中葯儲存與法規管理
第四章倉庫溫濕度管理
第一節溫濕度的變化規律
第二節倉庫溫濕度調節與控制
第五章中葯儲存養護基本方法
第一節中葯儲存一般養護方法
第二節中葯儲存近代養護方法
第六章中葯倉庫害蟲與防治
第一節中葯倉蟲起源與傳播途徑
第二節中葯倉蟲生物學特性
第三節環境條件對中葯倉蟲的影響
第四節常見中葯倉蟲檢驗與防治
第七章中葯霉變與防治
第一節黴菌形態、分類與生長繁殖條件
第二節常見黴菌檢驗與防治
第八章中葯儲存其他變異與防治
第九章中葯倉庫技術管理
第一節倉庫建設和職能管理
第二節倉庫作業管理
第三節倉庫經濟指標管理
第四節倉庫安全管理
各論
第十章中葯材儲存與養護
第一節根與根莖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二節花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三節果實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四節種子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五節動物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六節其他類中葯材的保管
第七節中葯材儲存養護法
第十一章中葯飲片儲存與養護
第一節中葯飲片的分類與乾燥
第二節中葯飲片的保管
第三節飲片類中葯儲存養護法
第十二章中成葯儲存與養護
第一節中成葯入庫檢驗與在庫檢查
第二節中成葯分類檢驗與保管
第三節中成葯的變質處理
第十三章特殊中葯儲存與養護
第一節毒麻中葯的保管
第二節易燃中葯的保管
第三節細貴中葯的保管
第四節鮮活中葯的保管
附錄一中葯材保管養護方法檢索表
附錄二中葯飲片保管養護方法檢索表
附錄三中成葯保管養護方法檢索表
② 成立一個中葯材培訓學校要哪些手續在哪裡辦
辦學許可證等。我們可以處理,希望可以幫到你。純手打,望採納。
③ 2015年12月還有什麼葯學會議
國家中醫葯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中葯調劑員取證培訓班
會議日期: 2015-12-20
會議地點:內蒙古--赤峰
主辦單位:赤峰市火療技術推廣協會
一、職業前景
1.中葯調劑員是實行「行業准入制度」的中葯類別國家職業資格中葯調劑直接關系中葯療效發揮和患者身體健康,故必須實行行業資格准入制度,從業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保證人民用葯安全、有效。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制定的《招用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規定》,國家實行先培訓後上崗的就業制度。凡葯品零售企業從事或准備從事醫葯商品購銷、中葯購銷、中葯調劑工種的人員,均須通過相應職業技能鑒定考試,並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方可上崗。
2.中葯調劑員劃歸行業管理,職業資格證書更新換代國家職業資格分為社會通用職業和行業特有職業。中葯調劑員於2008年被劃歸為中醫葯行業特有工種,其國家職業標准於2009年7月24日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與國家中醫葯管理局聯合發布。新的中葯調劑員職業技能標準的發布以及後續培訓、審核工作的不斷推進將為提高調劑員從業者素質和專業化水平,保證中葯使用的安全有效性起到促進作用。
3.中葯調劑員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是用人單位錄用求職者的主要依據中葯調劑員職業分4個等級,即初級(國家職業資格五級)、中級(國家職業資格四級)、高級(國家職業資格三級)和技師(國家職業資格二級)。《中葯調劑員職業資格證書》由國家中醫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力資源和社會勞動保障部統一印製頒發,全國通用,出國有效,是勞動者求職和用人單位錄用勞動者的主要依據,也是境外就業、對外勞務合作辦理技能水平公證的有效證件。
4.獲得國家職業資格《中葯調劑員》證書就業渠道各類醫療機構中葯房、中醫預防保健服務中心、連鎖葯店和醫葯公司等。
二、招生對象
1.中醫葯醫療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各大醫院中葯房工作人員;
2.中醫葯類大中專院校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實習生;
3.各大葯房、醫葯公司的技術人員和業務人員;
4.有志於從事中葯材及葯品經營事業的人員。
三、培訓內容
1.中葯、中成葯基本知識;
2.職業道德與法律法規;
3.服務知識與工作要求;
4.飲片識別、飲片調劑;
5.中成葯調劑;
6.中葯煎葯等。
④ 中草葯種植培訓基地
河南省南陽市
辛荑花種植基地
以我市南召縣為主體,輻射帶動其他地區開展辛荑規范化,規模化種植。力爭到2003年、2005年,全市優質辛荑花基地面積由現在的9萬畝、11萬畝,產量由現在的42萬公斤分別達到70萬公斤、85萬公斤,年產值由現在的840萬元分別達到1400萬元、1700萬元,在國內的市場佔有率由現在的70%分別達到75%、80%。計劃在南召縣小店、雲陽、皇後三個鄉鎮建立辛荑花高標准種植示範園區1.5萬畝,爭取納入國家中草葯開發重點基地。利用國家實施中葯現代化科技產業工程的機會,以河南省中葯研究所為技術依託,組織開展國家級項目子項"辛荑規范化種植技術研究與示範"的申報研究,著重以辛荑花良種選育技術,辛荑規范化栽培技術,辛荑外觀性狀、內在成份分析,辛荑病蟲害防治技術等開展技術攻關,進一步優化辛荑品種結構,提高品種產量,擴大生產規模,增加經濟效益,加快科技長入辛荑產業的步伐,把我市建設成為國家級優質辛荑商品生產基地出口創匯基地。
山茱萸種植基地
西峽現有山茱萸面積22萬畝,重點分布在太平鎮鄉、二郎坪鄉、雙龍鎮、軍馬河鄉、米坪鎮、石界河鄉、桑坪鎮、陳陽坪鄉、寨根鄉等9個山區鄉鎮。年產量保持在1600噸左右。歷史以來,西峽產山茱萸以其皮大、色紅、肉厚、地道、有效成份含量高而馳名中外,名揚四海。1999年、2001年曾先後兩次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稱號。山茱萸還被國家質監總局確定為原產地域保護品種。西峽縣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名特優經濟林—一山茱萸之鄉。今年, 西峽縣山茱萸GAP基地建設已通過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組織的現場驗收。目前,山茱萸正處於採收加工階段,葯農和商客多持觀望態度。市穩,但購銷不暢,每公斤收購價在35元/左右。西峽縣正申報無公害山茱萸產地認證。
桔梗種植基地
以桐柏縣為主體,建立桔梗高產高效示範基地。力爭到2003年、2005年,全市優質桔梗基地面積由現在的0.5萬畝分別達到3萬畝、5萬畝,產量由現在的130萬公斤分別達到780萬公斤、1300萬公斤,年產量由現在的1300萬元分別達到7800萬元、1.3億元,把我市建設成國家級優質桔梗商品基地和出口創匯基地。以桐柏月河鎮、大河鎮、朱庄鄉、城郊鄉、平氏鎮、固縣鎮等為中心地區,相對集中連片建設5萬畝桔梗生產基地,其中每個鄉鎮都要按GAP標准建設3000畝以上的規范化示範基地,重點鄉鎮每個村建立300畝高效示範區,從而帶動桔梗種植業的快速發展,2005年力爭把桔梗基地納入國家中草葯開發重點基地。加強科研開發力度,組織開展國家級項目子項"桐柏桔梗規范化種植技術研究與示範"的研究開發,爭取獲得國家科技開發資金支持,圍繞桔梗高標准示範基地建設,開展對桐桔梗種植資源保護和提純復壯研究,桔梗規范化栽培技術研究等。
梔子種植基地
以唐河為主體,建立我市的梔子種植基地。爭取到2003年、2005年,全市優質梔子基地面積由現在的1.8萬畝達到4.2萬畝、6萬畝,產量由現在的90萬公斤分別達到380萬公斤、600萬公斤,年產值由現在的900萬元分別達到3800萬元、 6000萬元。以唐河的馬振扶、祁儀等山區鄉鎮為中心地區,全面開展梔子品種選育研究,推廣優良品種,普及科學栽培技術;加強與中國農科院合作,開展以梔子為原料的梔子黃色素提取技術研究與開發,計劃2003年在基地建成一條年產量9噸的色素提取生產線,並開發生產梔子飲料和保健品等。
麥冬種植基地
麥冬,別名寸冬、麥門冬和沿階草等,為百合科沿階草屬植物,以肉質根入葯,是一味名貴傳統中葯材,為養陰生津之要葯,澤枯潤燥乏上品。自東漢以來為歷代醫葯肘後之物。麥冬古為野生,今以家種為主,栽培品原產於浙江慈溪、四川綿陽地區。
鄧州市位於南陽盆地西南側,屬於亞熱帶北緣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5.2℃,無霜期229天,日照2007.2小時,全市有耕地面積240萬畝,市內有湍河、趙河、嚴陵河、刁河等河流穿過,形成了較大面積的沖積平原,沿河的沙質壤土尤其適應麥冬生長。因此,鄧州市從1963年開始引種,所產麥冬產量高,而且肥大質柔,色澤黃白,氣味香甜,葯用成份含量高,療效確切。到80年代已形成為全國主產區之一,產品暢銷全國並有出口。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在全國葯材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位置,被譽為鄧麥冬。2002年,南陽市確定鄧州市為麥冬生產基地縣。
鄧州麥冬生產從1964年引種至今,大體上經歷了兩個階段。1981年前為初試階段, 只是一般的種植。1979年前麥冬市場價格較為合理,每公斤4.2元,全縣麥冬種植面積也由3畝迅速發展到3800畝,畝產由10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左右;1979年後,由於全國麥冬市場處於飽和狀態,單價降到每公斤2元左右,全縣種植面積隨之壓縮到200多畝。l981年後為第二階段。自1981年,麥冬市場再次出現緊缺,單價猛升到1985年的每公斤10元左右,當年種植面積猛增至10390畝,結果市場又出現溫飽和狀態,1986年單價猛跌到每公斤1.2-1.4元,種植面積隨之最低降到300畝。近年來,由於市委、市政府大力扶持本地名優葯材生產,加上2003年麥冬價格暴漲至每公斤24-26元,全市麥冬種植面積又擴大到2000畝左右,平均畝產量也達到了350公斤,高的可達400公斤。
杜仲種植基地
以鎮平、內鄉為主體,建立杜仲規范化種植基地。計劃到2003年、2005年,全市優質杜仲基地面積由現在的5萬畝分別達到20萬畝、3 0萬畝,產量由現在的25萬公斤分別達到 100萬公斤、200萬公斤,年產值由現在的500萬元分別達到2000萬元、4000萬元。以鎮平寺山、高丘、二龍等鄉鎮為重點,輻射帶動其他地區發展杜仲生產,建立高效示範園區,開展杜仲種植技術研究和技術人員培訓,推廣"華仲l-5號"等杜仲優良新品種區域化、規范化種植,提高杜仲品質和產量,取得規模效益。
半夏種植基地
以唐河縣為主體,建立唐半夏生產基地。計劃到2003年、2005年,全市優質半夏基地面積由現在的500畝分別達到3000 畝、 5000畝,產量由現在的 5萬公斤分別達到以30萬公斤、50萬公斤,年產值由現在的75萬元分別達到600萬元、1000萬元。以唐河源潭鄉馬溝村為扶植重點,加強唐半夏品種選育、提純復壯和規范化種植等技術研究,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及單位面積產量。
天麻種植基地
西峽縣現有天麻800萬穴,重點分布於西坪鎮、重陽鄉、丁河鎮、五里橋鄉、雙龍鎮、二郎坪鄉、太平鎮鄉、軍馬河鄉、米坪鎮、石界河鄉、桑坪鎮、陳陽鄉、寨根鄉等13個鄉鎮。年產量保持在1200萬公斤左右。西峽產天麻經國家農業部長春參茸檢測中心檢驗,天麻素含量超法定質量標准5倍多。目前,西峽縣正申報無公害天麻產地認證和無公害產品認證。西峽縣天麻市價在每公斤40元左右。
黃姜種植基地
內鄉縣目前黃姜種植面積12萬畝,分布在15個鄉鎮(城關鎮除外 ),280個行政村,均為一年生,2003年平均畝產1210斤/畝,總產72600噸。
內鄉黃姜90%以上選擇珊瑚狀盾葉薯蕷,屬於高含量、高熔點、高產量的優質品種。按地力的好、中、差分別為每畝0.8、0.7、-0.6萬株;起壟、搭架、配方施肥,很少與其它作物間作。
目前種用一年生黃姜價格0.8 -1.0元/千克,且成交量很少。主要原因是受皂素價格下跌影響,市場飽和,外界種用黃姜需求量銳減,群眾不願出售,等待觀望,盼價回升。
為加強內鄉縣黃姜生產基地的建設,控制規模,優化布局,穩步發展,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黃姜皂素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為目的,以培育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升級為根本措施,加大科技投入和對企業扶持力度,強化全程服務,全力推動黃姜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內鄉縣下一步將生點作好以下幾個方面的。
1、向群眾做好宣傳工作,變一年生黃姜為二年生的商品姜。
2、把提高黃姜皂素含量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推廣專用配方肥、葉面微肥、搭架等項高含種植技術,全力提高皂素含量及商品姜的競爭力。
3、逐步篩選建立特色種植區域:通過監測對比,選擇皂素含量高的優勢種植區域,進行重點扶持,其它區域限制種植。
4、擴大招商引資,培植龍頭企業,在拉長產業鏈條上下功夫,同時拓寬銷售渠道,建立網路,以抵禦市場風險。
5、逐步建立黃姜GAP生產基地,提高產業質量和管理水平,營造產業競爭環境。
丹參種植基地
方城縣位於南陽盆地東北邊隅,地處北亞熱帶和南暖溫帶、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桐柏山脈與伏牛山脈、南陽盆地和黃淮海平原、華北地台與秦嶺地槽的分界線上,為南北氣團進出南陽盆地的走廊,俗稱「五界一口」。全縣總人口100萬,總面積2542平方公里,山、崗、平各佔三分之一,耕地面積 150萬畝。境內年平均氣溫14.5℃ ,無霜期 221無,日照 2147.6小時,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宜,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孕育出了種類繁多的中葯材。據調查,全縣共有中草葯380餘種,素有天然葯庫之稱。裕丹參以其品質上乘、療效顯著等優點,成為這座天然葯庫中的一支奇葩。經農業部參茸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化驗,裕丹參完全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2000年版一部規定標准,丹參酮IIA含量在0.60%以上,超過《葯典》規定標準的 2倍。1991年榮獲張仲景杯國際博覽會「銀質獎」;2001年榮獲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中國名牌產品」;2003年9月通過河南省無公害中葯材生產基地認證;2003年9月通過國家原產地域產品保護認證。研究的《無公害仿野生裕丹道地中葯材栽培技術研究》榮獲南陽市人民政府科技成果一等獎。
據史料記載,方城丹參己有2000多年歷史,因方城古稱裕州,故名裕丹參,早在漢代已被醫聖張仲景譽為「丹參之首」。據《名醫別錄》記載:丹參生桐柏山川穀,此桐柏山乃淮水發源之山。方城位於桐柏山脈與伏牛山脈交界處,是淮河支流的發源地。早在明清時期裕丹參就遠銷廣州、上海、武漢及東南亞國家,在民間流傳著「丹參工、裕州長;品質好、療效良;上海、武漢葯庄藏;走水路、之留洋」的歌謠佳譽。
為把裕丹參這一事業做大做強,2001年方城縣把以裕丹參為主的中草葯產業作為一項富民強縣的後續支柱產業來抓。決定對12個山區鄉鎮實行封山育參,保護野生資源,嚴格按照中葯材GAP標准和《裕丹參仿野生栽培技術規程》建立種苗基地500畝,種植裕丹參3萬畝,封山育參15萬畝,使裕丹參產業走上科學化、規范化、規模化發展之路。
方城縣在產業發展之初,就把裕丹參的深加工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成立了華豐中葯材有限公司,研製開發了高、中、低檔裕丹參保健茶和生命抗氧化劑等系列降脂降壓保健產品。
⑤ 河北省中葯材中葯飲片高級鑒別師的證件,後期兩年一次的培訓還考試嗎
每年都要培訓的哦!會有通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