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康師傅調理課主要是做什麼的
話說在沒有進康師傅的人,都對這樣的大企業有著美好的憧憬,進去後就知道裡面的黑暗了,首先嚴重的歧視大陸人,不管你所在任何一個片區,你的大區總經理必定是台灣人,這個崗位是沒有大陸人機會的,就算你做到了處長級別了,都不能什經理,經理的後備人選被稱為高專《高級專員》台灣本土招聘的普通人,與老總魏應州無任何親戚關系,就因為是台灣人所以重用,在即位之前的前兩年都是拿著高薪各種崗位的實習累計經驗,從最基礎的士多業代,特通業代,駐區業代,,主管,所長,通路企劃。各種變著花樣的玩。
側遠了點哈,有的童靴想說了,我進康師傅也許做不到這個崗位去,就是為了去學點東西就自己創業或者跳槽什麼的,說到學東西,康師傅有以系統的培訓等著你,跟線,體檢軍訓,培訓,然後繼續跟線,然後接你跟的那位業務的線路,開始了苦B的生活,最開始你們的培訓老師會對你們說,康師傅被稱為快消品中黃埔軍校,全程培訓下來大概有二十多個課時,每個課時大概在2小時左右,會有不同的培訓老師給你們進項反復的洗腦,然後象徵性的考卷答題通過。大概課程就是從康師傅的發展史講,從小煉油工廠到做面,由面廠裡面的師傅講做面的全過程,影響最深的幾節課,有管營養學的,大家都知道方便麵是油炸食品,只能是臨時填飽肚子長期食用對身體肯定不會太好吧。那位營養老師居然恬不知恥的說,一盒桶裝開心桶方便麵是的熱量是健康的搭配符合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的,裡面有什麼比如紅燒牛肉麵來說吧,裡面加12顆蛋粒8顆肉粒屬於是料豐升級的,並且在課中不斷的詆毀本品的競爭對手統一方便麵,並說了好多以前業務的他們所謂的英雄史,就是兩家業務員為了爭取在一些店鋪裡面的方便麵貨架排面而大打出手導致受傷的過程,說白了大家都是打工的掙一口飯錢,
雖然說是工商但畢竟傷了誰都不好嘛,在這樣的斗爭中不乏有受傷的吧,還有對財務報賬的培訓啦就是叫你如何算你自己的工資,康師傅的底薪是按等級薪點來算的,一點大概為6.5元左右,各個地區有差異,剛進去的士多業代一等三級別有二百多個薪點,乘上單價6.5元大概能拿到1500元左右,如果這樣給你說,肯定有人想問了,人家人事招聘說的月薪2500-4500得嘛,所有人家要培訓你如何算工資撒,每周有四個周六算底薪的雙倍工資,大概一個加班有100多元吧,如果你請周六假就扣你加班工資,但不影響你的獎級,有同學在想了,拿我不請周六,周六工資會高點嘛,可以呀,你請平常1-5的時間,人家會扣你全勤獎的,165元的全勤,哈哈算死你。在加上你自己要買一台電瓶車跑業務嘛,如果是你自己以前有的都不行,因為人家每月的200元車補是要發票才給你報賬的,這些教懂你了,如果你自己拿不出發票來少領錢自己活該嘛,還有勞動合同上面簽訂的是不定時工作制度,雖然說每天工作8小時,但實際你每天都要花10小時,但還做不完安排你的事,每天客戶點數大概50個點左右,但上了ECRC的檔案的只有30家左右,還有20個你還是得正常去拜訪的,因為關系著你自己的業績工資掛溝得嘛,ECRC即紙制檔CRC後的高科技,康師傅通路精耕的產物,小樣把你們當牛來耕。意思就是所有能去人的地方能通過的地方,康師傅業務必須去耕作,方便麵一定得售賣。當然ECRC這個是康師傅花了大價錢找軟體公司做得手機軟體,配合中國移動的安卓系統合約機,GPS定位,這個機子是交1000元押金領用的,辭職的時候走請款填單據一大堆,到現在我的1000元還沒退回來。走到那裡都得拍照,上個茅房都的記時的玩意,上線晚了電話就來了,一家店的時間用長了電話就來了。然家總過時還要求每天在店時間必須有5小時以上,幾是家店的奔波路途的時間只為你考慮了三小時,早上開晨會在辦公室老大還要嘮叨你1小時左右,晚上夕還要對應CRC做檢討,面上的灰塵沒插干凈,沒擺整齊啦。所以人家簽訂不定時工作制度嘛,早上報道打完考勤卡後,晚上下班已經很晚了,業務同仁是不能打卡的,只有人家坐辦公室的晚上要打卡,因為人家有加班工資得嘛,業務同仁是不定時的工作制度,沒有加班工資,就算你打開了人資每周也會定期給清除掉的,怕勞動局查到罰款嘛。但領導不是這樣給你說的,領導的話術是,我們不要求你們晚上打卡的原因是,你們早點做完活可以早點下班走人,我查查沒有一天是早走的,還有扣你一次漏刷機會,公司規定是每月每人有2次漏刷卡的機會嘛,就是忘記刷卡了嘛。如果你早上只遲到幾分鍾心好的主管呢也會當你是刷卡刷漏了,補個漏刷單給你簽了,但就這公司規定的每月2次,老大都要扣你一次,人家說的是因為你們只早上打卡所以只給一次漏刷機會,人家坐辦公司的人早晚都打卡給兩次機會。手都寫軟了。今天就寫這么多下次接著寫。
Ⅱ 康師傅牌方便麵發展史
"康師傅" 的老闆並不姓 "康",而是台商頂新集團董事魏應交及其兄弟。"康師傅" 是 1992 年頂新為進軍大陸而設的品牌。在 90 年代初,由於大陸人民害怕速食食品有損健康,所以這類食品在大陸不太受歡迎。魏應交為標榜其速食麵不含防腐劑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 "康師傅",以顯示是健康食品,加上當時的目標市場是中國北方而北方人會尊稱別人為 "師傅",所以便在品牌上加上 "師傅" 二字。這便是 "康師傅" 的名字由來。
人人平等管理哲學
92 年,正值台灣經濟火紅。雖然頂新當時只是中小型企業,在魏應交決定往內地發展時,四周都是反對之聲,但他相信未來中國是營商腹地,他毅然帶著 1 億台幣便往大陸去。現在可以證明他的眼光准確。
"康師傅" 以速食麵起家,原來魏應交全無生產速食麵經驗。魏氏兄弟在台灣承繼了父親的油品企業,因速食麵要用油炸,正好為魏氏未來的事業選定方向。在國內中,他們首先決定在天津開業,他們相信如能在吃面最多和最講究的北方佔一席位,那麼進占其他市場也沒甚麼問題。
另方面,魏應交實行 "尊重當地人民" 的營商之道,在集團內台籍員工與本地員工的待遇相同,他自己和台籍高級管理人員也不會擺出高人一等的姿態,因此不但可以減低成本,還可以得到當地人的擁戴。魏應交並與當地政府的保持良好關系,避免了封殺或不合作的情況。
耕耘 11 年終見成果
今天 "康師傅" 已是大陸食品業的龍頭大哥,其實這與 "康師傅" 建立初期 "通路精耕"和堅持現金交易的經營手法有關。很多商家容許買家賒帳,這樣往往便做成呆壞帳。因此 "康師傅" 堅持現收現付;為確保所有商家都願意付現金,"康師傅"的策略是低本,高品質,產品好賣,商家自然以現金交易。
同時,"康師傅" 相信依靠經銷商批貨再零售,必定會出現賒數現象,為此 "康師傅" 在各地設立業務部和倉庫,建立自己的銷售網,雖然在這過程中曾遭原有經銷商抵制,亦因大幅增加了集團的各項成本開支而瀕臨破產,不過 "康師傅" 的堅持最終都有了回報。在 2000 年 "康師傅" 銷售收入增加了兩成,純利上揚至4,000 萬美元,這與 99 年虧損 3,500 萬美元相比,這正是通路精耕開始顯示成效有關。
相較速食麵,"康師傅" 在多元化發展下開拓的飲料市場的表現更見突出,當全球的飲料業毛利下降的情況下,"康師傅" 的飲料銷售量預計明年會高達 40 至 50 億瓶,較今年增加一倍。
參考資料:伙計相信自己
Ⅲ 康師傅公司的營銷方式、
你問面條還是飲料了,哥們康師傅不能幹啊,累啊。營銷模式 助代服務,終端客戶,業代服務批發客戶與經銷商,公司模式,通路精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