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駐村扶貧工作組需要培訓什麼內容
首先要摸底。村裡人口、經濟收入、貧困戶情況、村民住房,田地面積、種植養殖情況,道路、村委會集體收入等情況。
一、注重培育「造血」機制,充分利用當地條件,因地制宜推進符合各村資源特點、符合產業導向的幫扶項目,在當地培養和集聚一批懂經營、會管理的帶頭人,保障薄弱地區的長遠發展。
二、注重規劃引領,做好薄弱地區規劃與整體區域規劃的銜接和適應。
⑵ 扶貧基地培訓收支賬如何記
扶貧資金核算一般有三種方法:一是通過「公積公益金」科目核算,撥入扶貧資金記該科目的貸方,支出記借方或通過「在建工程」科目核算,然後結轉;二是通過「補助收入」科目核算,撥入扶貧資金記貸方,使用資金記入「農業發展支出」、「管理費用」、「經營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的借方(這種方法使用較少);三是通過「專項應付款」科目核算,撥入款項記入該科目的貸方,項目支出記入本科目借方,工程類支出通過「在建工程」科目,完工結轉後將相應的專項應付款余額轉入「公積公益金」科目。
扶貧資金支出,會計分錄
借:營業外支出/管理費用/在建工程等
貸:銀行存款等
(2)教育扶貧培訓會議方案擴展閱讀:《扶貧培訓收支賬會計資料大全》
⑶ 精準扶貧技能培訓不去可以嗎
1、精準扶貧技能培訓不怕沒技術,就怕你不學。
2、學習提升一門技能,好謀出路。
3、至於培訓,可以採取自願!
⑷ 基層精準扶貧培訓心得體會
基層精準扶貧,都是概念性的,基層的操作水準,人員素質都是距離精準扶貧很遠很遠的距離。不過路難行、行則將達。
⑸ 開展教育扶貧政策培訓時,哪些人員需要參加培訓
1.相關人員
2.有條件的話都要培訓
3.人人參與
4.不是某個人的事
5.否則只需要具體負責的人培訓就行
⑹ 如何將人社,農科,扶貧等部門培訓有機結合
實施就業扶貧政策
一是優化就業政策。近些年來,就業服務工作注重在城市和經濟發達的農村地區開展。要調整現有的就業服務政策,把就業服務延伸到扶貧農村,消除對農民工的身份歧視,實現公平就業的權利。重點把貧困地區的農民群眾納入優質就業服務體系,實施創業補貼等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來做好貧困地區農民工、重點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的就業工作。 優化貧困地區農民工返鄉創業就業環境,建設貧困地區農民工創業園,引導和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建立城鄉有序進城務工協作機制,加強輸出地和輸入地的對接,依法規范企業用工行為,全力維護貧困地區農民工的勞動權益,完善工資支付保障機制,從體制機制上來杜絕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
二是開發就業崗位。利用政府職能部門在扶貧區域內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解決特殊貧困群眾的就業扶持;對於特別困難的扶貧對象和就業困難群眾,要建立鄉鎮幹部、人社系統幹部、村幹部的幫扶就業責任制,與急需幫扶對象和重點幫扶對象開展「一對一」幫扶活動,結合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可開發村鎮、市政環衛、園林綠化等社會公益性崗位工作幫扶就業困難的貧困人口。
三是摸清就業人數。要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扶貧對象數據台賬,實行扶貧對象實名制管理,區分不同情況的致貧原因,建立精準扶貧資料庫,准確掌握貧困村、貧困戶的脫貧致富需求,做到底數清、任務明,進行規范管理。特別是要動態掌握扶貧對象中未就業人員基本信息,摸清創業需求,有針對性地提供創業培訓、篩選項目、融資擔保、場地租金等方面的扶持。
強化職業技能培訓
一是要與需求結合。要通過建立人力資源台賬,動態掌握當地農民群眾的就業需求,從單一的農業技術性培訓,要向第二、三產業技能培訓延伸,特別要加大逐年火爆的電商培訓,做到與當地產業發展結合,與市場接軌。同時也要加大建築、電工、養老、家政、物流等專業技能培訓。
二是多種形式辦班。人社部門主動在扶貧地區開展校企聯合培訓,組織培訓機構與企業「聯姻」,聯合開展企業需求的技能型員工培訓。在縣、鄉鎮建立一批培訓實習基地或者種養殖業示範戶,實施貧困就業人員的素質提升工程,以基地促進培訓,以基地帶動新產業、新技術的推廣。同時,建立新型職業農民教育培訓、認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機制,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提升勞動技能。
三是做好後續服務。培訓結束後,要與推薦扶持就業結合起來,及時提供用工需求,組織專家到現場進行產業咨詢,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不斷改進培訓工作。
實施人力資源開發
實施「精準扶貧」,需要人才作為支撐。要大力實施人才扶貧工作,引導專業技術人員,深入貧困地區的農村開展技術服務活動,大力加強貧困地區人才培養和隊伍建設,構建「精準扶貧」、有效脫貧的長效機制。
⑺ 農村的扶貧新政策
一、光伏扶貧
在前期開展試點、光照條件較好的5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實施光伏扶貧,保障280萬無勞動能力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其他光照條件好的貧困地區可因地制宜推進實施。
二、農村小水電扶貧
在總結試點經驗基礎上,全面實施農村小水電扶貧工程。建設農村小水電扶貧裝機200萬千瓦,讓貧困地區1萬個建檔立卡貧困村的100萬貧困農戶每年穩定獲得小水電開發收益,助力貧困戶脫貧。
三、重點群體免費職業培訓行動
組織開展貧困家庭子女、未升學初高中畢業生等免費職業培訓。到2020年,力爭使新進入人力資源市場的貧困家庭勞動力都有機會接受1次就業技能培訓;使具備一定創業條件或已創業的貧困家庭勞動力都有機會接受1次創業培訓。
四、易地搬遷脫貧
組織實施好易地扶貧搬遷工程,確保搬遷群眾住房安全得到保障,飲水安全、出行、用電等基本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遷出區生態環境得到有效治理,確保有勞動能力的貧困家庭後續發展有門路、轉移就業有渠道、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實現建檔立卡搬遷人口搬得出、穩得住、能脫貧。
五、教育扶貧
以提高貧困人口基本文化素質和貧困家庭勞動力技能為抓手,瞄準教育最薄弱領域,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到2020年,貧困地區基礎教育能力明顯增強,職業教育體系更加完善,高等教育服務能力明顯提升,教育總體質量顯著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六、健康扶貧
改善貧困地區醫療衛生機構條件,提升服務能力,縮小區域間衛生資源配置差距,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大病和慢性病得到及時有效救治,就醫費用個人負擔大幅減輕,重大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現均等化,因病致貧返貧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一)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
(二)農村貧困人口大病慢性病救治。
(三)全國三級醫院與貧困縣縣級醫院「一對一」幫扶行動。
(四)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行動。
(五)重特大疾病醫療救助行動。
(六)醫療救助與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等「一站式」結算平台建設。
七、農村低保標准動態調整
省級人民政府統籌制定農村低保標准動態調整方案,確保所有地區農村低保標准逐步達到國家扶貧標准。進一步完善農村低保標准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
⑻ 脫貧攻堅政策培訓 為什麼要學習政策
首先學抄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襲通過學習,增強自己的法制意識和法律觀念,知道什麼是合法的,什麼是違法的,什麼是犯罪的,自覺地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用法律約束自己的行為,正確適用法制地對待和處理自己周圍的糾紛,從而保護自己合法權益,防止違法犯罪,真正做到懂法知法守法護法。
其次,學好了法律才能正確地運用法律手段,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第三,學好法律才能自覺地維護法律的權威與尊嚴,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斗爭。
⑼ 雨露計劃扶貧培訓中職業學歷教育補助標準是多少
什麼是雨露計劃雨露計劃是一項由扶貧部門通過資助、引導農村貧困戶初中、高中畢業生和青壯年勞動力接受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提高扶貧對象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