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農村黨員教育和培訓工作的重要性是什麼
第一,加強對黨員教育和培訓是實現黨的領導的根本保證。黨要發揮政治領導的職能作用,就要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正確與否,決定黨所領導的革命和建設事業的成敗。黨能否確立和堅持一條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於能否實行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尋找出一條適合本國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發展道路。這就要求廣大黨員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認真考察、研究和把握本國的國情,具體地解決各國革命所面臨的問題,制定出符合本國實際的政治路線。同時,實現黨的政治領導,貫徹執行黨的基本路線,要通過黨的幹部、黨的各級組織對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引導和帶領,通過廣大共產黨員在實踐中先鋒模範作用的發揮,正確處理改革、發展同穩定的關系,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個人三者利益關系。黨員教育和培訓的作用,就在於讓黨員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政策水平,提高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提高道德品質和思想覺悟,為實現黨的領導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
第二,加強對黨員教育和培訓是提高黨員素質的必經途徑。黨員素質的提高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而是要通過長期的堅持不懈的教育和培訓才能實現的。黨員的素質主要包括:政治素質,即要有堅定的無產階級政治立場和高度的政治覺悟;思想素質,即要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思想理論水平;業務素質,即要有較強的與自己本職工作相聯系的業務能力;作風素質,即要有良好的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和嚴格的組織紀律性。然而黨員素質不是天生的,黨員素質的提高不會自然而然,而是要通過對廣大黨員的教育和培訓才能實現。特別是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和國家面臨著歷史性的重大轉折,給黨員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黨員教育和培訓的任務更為艱巨。
第三,黨員教育和培訓是實現黨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目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的發展階段。實現這一目標,是一項光榮而偉大的事業,必須通過全黨的積極努力,每個黨員都責無旁貸。然而黨員對自己所擔負的歷史責任的認識,對完成歷史責任所應採取的態度和行為的認識,需要靠黨支部對黨員進行經常性的教育和引導,才能使黨員提高覺悟,自覺行動。因此,各級黨組織都要教育黨員充分認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意義,以激發其建設小康社會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都要努力培訓黨員的專業技能和工作本領,提高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能力。
黨員教育和培訓的以上作用,同樣適用於農村黨支部。因此,農村黨支部必須充分提高黨員教育和培訓的意義的認識,特別是要密切聯系農村工作特點和農民黨員的實際,做好黨員教育和培訓工作,為加強農村黨員隊伍建設,提高農民黨員素質,實現黨對農村各項工作的正確領導,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加快推進農村現代化進程做出貢獻。
② 黨的農村政策知識
當前,我國農業和農村經濟正處在新的發展階段。這是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實現農業增長方式轉變的階段,是深化改革、完善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農村經濟體制的階段,是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推進農村小康建設的階段。在新階段,必須保持黨在農村基本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穩定基本政策,核心是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應當看到,土地是農民的基本生產資料。只有賦予農民長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權,農民才有愛惜土地的積極性,才會增加對土地的投入。如果隨意調整農民的承包地,農民沒有經營土地的穩定感和安全感,就會影響農業生產,甚至影響農村穩定。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雖然現在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的很多,但他們的就業並不穩定,土地還是他們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如果沒有了土地,他們就沒有了退路,社會就很難安定。國外在這方面已經有不少教訓。各級領導幹部在這個問題上,務必保持清醒的頭腦。
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系,當前的關鍵是正確看待和處理農戶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問題。在穩定家庭承包經營的基礎上,允許土地承包經營權合理流轉,是農業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黨的一貫政策。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必然會有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土地,離開農村。適時引導農戶搞好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有利於擴大留在農業上的農戶的經營規模,使土地資源繼續得到有效利用。但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要建立在長期穩定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進行,不能刮風,不能下指標,不能強制推行。只有這樣,離開土地的農民才能放心地轉出土地。2001年年底,中央為此專門下發了有關通知,對土地流轉作出了明確規定。最近,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了《農村土地承包法》,把黨在農村改革後形成的關於農村土地的政策上升為法律,使農民的土地使用權有了法律保障。廣大農村幹部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農村政策和有關法律,增強執行政策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目前,不少地方亂占濫征耕地,隨意圈地,有的地方征地規模過大。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完善征地制度是一項重要工作,直接關系農民生活、農業發展和農村穩定。要堅定不移地貫徹「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加強征地管理,嚴格控制征地規模。要加強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鎮建設規劃的管理,禁止隨意修改規劃,濫征耕地。要抓緊研究政策,修訂法規,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維護廣大農民權益、有利於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土地徵用制度。
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已充分證明,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是調動農民積極性和創造性的有力武器。穩定黨在農村的基本政策,必須牢固確立「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農業和農村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堅持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攬農業和農村工作全局,把廣大農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為實現十六大提出的宏偉目標,推進農村小康建設而奮斗。
③ 農村黨員教育和培訓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農村黨支部加強黨員教育工作,必須採取有效的方式。這是保證黨員教育工作質量的和效果的重要環節。因此,農村黨支部成員特別是黨支部書記,要深入了解黨員群眾的思想和工作實際,熟悉掌握和靈活運用黨員教育的傳統方式方法,也要在黨員教育工作的實踐中不斷發現新問題,探求新情況,開辟新途徑,總結新經驗,並及時地把成功有效的經驗性教育方法加以制度化,以切實加強黨員教育,提高黨員教育的效果。
第一,遵循黨員教育工作規律,堅持黨員教育工作程序。任何一項工作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有與其特點相適應的工作程序,黨員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遵循規律,執行程序,是保證黨員教育工作增強效果的重要方法。黨員教育工作的基本規律,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因此,黨員教育工作要結合黨員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制定黨員教育工作計劃,制定實施計劃的保證措施,及時檢查黨員教育計劃的實施情況,適時進行黨員教育工作總結,才能使黨員教育和培訓工作扎扎實實地健康開展。
第二,廣開黨員教育途徑,提高黨員教育效果。黨員教育工作要提高效果必須找到合適的途徑和載體,一是黨員培訓或輪訓,二是座談討論,三是報告演講,四是參觀考察,五是社會實踐,六是知識競賽,七是遠程教育,等等。
第三,探索黨員教育方法,提高黨員教育水平。在黨員教育方法問題上,沒有千篇一律的一定之規,實踐中各地黨支部都有自己的新探索和新創造,但是黨員教育方法也有共性可言,回顧我們黨歷史上的黨員教育方法,包括:一是用制度來規范黨員教育的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黨支部的「三會一課」制度。二是用目標引導黨員接受教育的方法。三是分類分層次對黨員進行教育的方法。四是堅持正面教育為主的方法。五是黨支部「一班人」特別是黨支部書記以身作則的教育方法。
第四,以黨員發揮作用的情況來檢驗黨員教育和培訓的效果。黨員教育工作的成效,要用廣大黨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貢獻來檢驗。我們常說,「聽其言,觀其行」,而且「觀其行」比「聽其言」更重要。因此,對黨支部黨員教育工作,也要堅持實踐標准,用每一個共產黨員在改革開放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實踐中做出的成就來檢驗。只有我們的黨員能夠站在改革開放的前列,迎著改革開放的挑戰和考驗,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在工作實踐中有所進步,有所創造,積極為推動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黨支部的黨員教育工作才有成效。
④ 農村黨員培訓講課稿
一是利用「二五」文明學校、黨員電化教育等陣地,有針對性地開展預防職務犯罪學習教育活動,使警示教育經常性、深入化。二是結合業務培訓開展法制教育。從抓
⑤ 農業知識學習去哪學
去找個漁場打工做段時間,摸摸看,然後換兩家,就清楚點了。
⑥ 農業,本人希望通過培訓學習什麼知識,解決什麼問題
學習農業基本知識
解決農業生產遇到的技術問題
⑦ 黨的農村基層組織要組織黨員群眾學習農業科學技術知識運用什麼發展經濟
答:黨的農村基層組織應當加強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組織黨員、群眾參與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加強污染防治,保護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⑧ 我想學習農業知識
中國農業大學,以及各省的農業大學,都可以學習農學知識。你既回然已經大學畢業了,不如答直接向農民、農業、農村直接學習更好,農學知識可以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學習,邊學邊干,在干中學,在學中干,這樣進步更快。你願意研究新品種,這很好,但不要研究小麥、水稻、玉米等傳統農作物的新品種了,這些我們國家已經有大量的科研人員和科研經費,而且這方便的科研成果已經居世界領先水平了。想研究新品種應該研究國家不重視的領域,比如水果、蔬菜、花卉等,這樣才有優勢,也能給個人和社會帶來更高的收益。我個人比較喜歡研究果桑,而且取得了一定成績,希望我們有機會交流經驗,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