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內容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
1.消除火災隱患能力
2.撲救初期火災能力
3.組織引導疏散逃生能力
4.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能力
六、初期火災現場處置程序:
1.撥打:「119」
2.組織人員疏散。
3.火場警惕。
4.初期火災撲救
5.協助消防滅火
七、消防安全:「五懂」:
1「懂」消防安全法律法規,
2「懂」本單位,本崗位火災危險性,
3「懂」消防安全職責,制度,操作規程,預防火災措施,
4「懂滅火和應急疏散及火災撲救,
5「懂」火場逃生方法
Ⅱ 上消防安全知識講座課
遵循科學規律,落實消防安全措施,防火減災是社會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消防安全關系千家萬戶、各行各業,人們的消防安全潛意識是通過消防安全行為反映出來的,行為規范,既是安全的需要,也是文明建設的需要。人的行為要適應環境對消防安全的要求,保障消防安全,這是一種現代文明。環境條件不同對人的消防安全行為要求不同:有大環境不同,如城市與農村;有具體環境不同,如高層建築與低層建築;有特定環境不同,如易燃易爆場所與普通場所、人員密集場所與非人員密集場所等。在不同的環境里,人們要規范相應的消防安全行為,維護公共消防安全,保護文明建設成果。比如工作或生活在高層建築里的人,必須共同維護建築里的消防設施,常見的堵塞通道和樓梯間、影響防火門啟閉等行為既不文明又不安全,經常留意這些不安全因素,有效防範,及時消除火災隱患。在消防安全行為的要求上,就需要投資者、管理者樹立消防安全觀念,履行法定的消防安全職責,做出必要的消防安全行為。為一棟建築提供完善的消防設施,為一個人員密集場所提供良好消防安全環境。否則,一旦發生火災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其後果是得不償失的,上述對消防安全行為的要求,是社會發展和人類文明建設的安全要求。每一個人培養消防安全潛意識,注重消防安全行為,既是自身安全的需要,也是公共安全的需要。個人的消防安全行為關系公共消防安全。個人的違章行為引起火災事故,直接受到火災傷害、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或因火災事故而承擔法律責任,同時,發生火災事故往往造成公眾受災。烏魯木齊德匯國際廣場火災、蘭州華邦女子飾品廣場火災事故都造成了投資經營者、管理者財產遭受重大損失的嚴重後果。重特大火災事故一旦發生,嚴重影響政府正常工作;幾十個家庭遭受不幸,嚴重影響社會穩定;在社會上造成不良反響。對社會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也造成了嚴重影響。消防安全行為屬社會道德行為規范,培養消防安全潛意識,也是一種社會道德修養。無論是單位法人還是自然人,在很多情況下,其行為關系消防安全也關系社會道德。有的公共娛樂場所故意把疏散通道設計象迷宮,營業時把安全出口封鎖剩一個,有的市場、商場佔用通道擺賣,有的大型超級市場只設一個出入口,有的人員密集生產企業為嚴密監管員工只留一個出入口,以上這些行為都是違反消防法規的。疏散通道也叫「走火通道」,安全出口就是逃生出口,是火災情況下給人留的「生路」。對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進行封、堵、鎖,就等於不給人留「生路」,這種行為不但違法,也違反社會道德規范。縱觀十多年來全國發生的一百多起一次死10人以上的群死群傷火災事故,都重復著這樣的教訓,就是疏散通道不暢,安全出口不足。個人很多影響消防安全的行為如亂丟煙頭、亂拉亂接電線電器、亂堆放物品堵塞消防通道、亂用亂放危險化學物品等,既違反消防安全規定,也不文明、不道德。所以,規范消防安全行為,對於防火減災很重要,對弘揚良好的社會道德,建設精神文明同樣重要。。。
Ⅲ 怎麼做消防安全培訓知識
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
1.消除火災隱患能力
2.撲救初期火災能力
3.組織引導疏散逃生能力
4.消防安全知識宣傳教育能力
六、初期火災現場處置程序:
1.撥打:「119」
2.組織人員疏散。
3.火場警惕。
4.初期火災撲救
5.協助消防滅火
七、消防安全:「五懂」:
1「懂」消防安全法律法規,
2「懂」本單位,本崗位火災危險性,
3「懂」消防安全職責,制度,操作規程,預防火災措施,
4「懂滅火和應急疏散及火災撲救,
5「懂」火場逃生方法
Ⅳ 消防安全知識講座內容
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內容資料
火災常識
1、火災特點:
(1)燃燒猛烈,蔓延快。在廠房和坑道,火災極易沿著電氣線路和通風管道蔓延,我礦由於存放的易燃易爆物品較多,這些物資一旦被引燃,火勢異常猛烈,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大面積火災。
(2)火災傷亡大。廠房內由於結構復雜,疏散通道狹長曲折,安全出口少,不利於疏散。燃燒會產生大量高溫有毒的煙氣,極易人的中毒窒息,造成巨大傷亡。
(3)經濟損失大。庫房、廠房內由於有大量物資設備,一旦發生火災會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4)撲救困難。高層建築由於樓房高、結構和使用性質上的復雜性,可燃物多而集中,導致燃燒快而兇猛,最健全有效的組織和現代化的裝備,也無法保證有效和成功的撲滅高層建築的火災。
2、燃燒的發生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即:可燃物、助燃物和著火源。
3、火災的分類:
火災分為A、B、C、D四類。A類是固體物質火災,如木材、棉花、麻、紙張火災等。B類是液體火災和可熔化的固體物質火災,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瀝青、石蠟火災等。C類是氣體火災,如煤氣、天然氣、甲烷、乙烷、丙烷、氫氣火災等。D類是金屬火災,如鉀、鈉、鎂、鈦、鋯、鋰、鋁等火災。
4、制止火災發生的基本措施包括:
(1)控制可燃物,以難或不燃的材料代替易燃或可燃的。
(2)隔絕空氣,使用易燃物質的生產應密閉的設備中進行。
(3)消除著火源。
(4)阻止火勢蔓延,在建築物之間築防火牆,設防火間距,防止火災擴大。
5、滅火方法:一切滅火措施,都是為了破壞已經產生的燃燒條件或使燃燒反應消失,根據物質燃燒原理和同火災作斗爭的實踐經驗,現行滅火基本方法有四種:
(1)冷卻法:降低燃燒物的溫度,使溫度低於燃點,促使燃燒過程停止。例如使用水滅火。
(2)窒息法:減少燃燒區域的氧氣量或採用不燃燒物質沖淡空氣,使火焰熄滅。例如用砂土埋沒燃燒物,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救火災。
(3)隔離法:把燃燒物與未燃燒物隔離。例如將起火點附近的可燃、易燃或助燃物搬走。
(4)抑製法:讓滅火劑參與到燃燒反應過程中去,中斷燃燒的連鎖反應。
滅火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我們認識到燃燒必須同進具備三個條件-可燃物質、助燃物質和著火源。前面我們已經介紹滅火都是為了破壞已經產生的燃燒條件,只要能去掉一個燃燒條件,火即可滅。根據這個基本道理,從滅火斗爭實踐中,人們總結出以下幾種基本方法。我們只要撐握了這些基本方法,就可以按照客觀的實際情況,創造出多種多樣具體的、有效的滅火方法來。
1、隔離法:將著火的地方或物體與其周圍的可燃物隔離或移開,燃燒就會因為缺少可燃物而停止。實際運用時,如將靠近火源的可燃、易燃、助燃的物品搬走,把著火的物件移到安全的地方;關閉電源、可燃氣體、液體管道閥門,中止和減少可燃物質進入燃燒區域;拆除與燃燒著火物毗鄰的易燃建築物等。
2、窒息法:陰止空氣流入燃燒區或用不燃燒的物質沖淡空氣,使燃燒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氣而熄滅。實際運用時,如用石棉毯、濕麻袋、濕棉被、濕毛巾被、黃沙、泡沫等不燃或難燃物質覆蓋在燃燒物上;用水蒸氣或二氧化碳等惰性氣體灌注容器設備;封閉起火的建築和設備門窗、孔洞等則滅火效果更佳。
3、冷卻法:將滅火劑直接噴射到燃燒物上,以降低燃燒物的溫度。當燃燒物的溫度到該物的燃點以下時,燃燒就停止了。或者將滅火劑噴灑在火源附近的可燃上,使其溫度降低,防止輻射熱影響而起火。冷卻法是滅火的主要方法,主要用水和二氧化碳來冷卻降溫。
4、抑製法:這種方法是用含氟、溴的化學滅火劑(1211)噴向火焰,讓滅劑參與到燃燒反應中去,使游離基鏈鎖(俗稱("燃燒鏈")反應中斷,達到滅火的目的。
以上方法在實用中,可根據實際情況,採用一種或多種方法並用,以達到迅速滅火的目的。
Ⅳ 消防安全培訓知識內容有什麼
員工消防安抄全培訓包含火災基本襲知識、滅火的基本原理及方法、火警電話及報警方法、火場逃生與自救、消防設施與設備、初起火災的特點及撲救方法和消防安全標志等方面。
需要針對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消防安全問題進行分析講解,針對操作不當的地方,適時給予講解、糾正。以增強參訓人員處理和控制初起火災的能力,提高他們的消防安全意識。
還應對政府職能部門的消防職責進行詳細說明,強調法律賦予公務人員的消防工作職責和任務,結合行業部門落實行業主管機構消防安全職責,落實各級政府領導責任,行業監管責任,社會單位主體責任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