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青皮無花果樹苗怎麼種植
生長管理
無花果雖插穗易癒合生根,但也要注意扦插後的管理,管理要點是:
①其癒合組織形成期,對溫度要求較高應及時提高低溫;同時,加強水分供應。癒合生根後期插穗長出大量的毛根,此時氣溫逐漸升高,應注意增加土壤水分。
②癒合生根後和發葉期要避免澆泥漿水,切防糊葉現象出現,對低床扦插的更應注意。
③堅持看土壤墒情澆水,土壤潮濕要少澆或不澆,如果土壤乾旱要多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狀態為適宜。
④無花果幼苗不耐寒,在初凍或倒春寒前要做好防寒(凍)保溫工作,簡單的方法是埋好土或蓋好草簾、樹葉、稻草等覆蓋物。
⑤當幼苗進入營養生長期前後,堅持每個月輕施一次以氮肥為主的復合肥。施肥量依苗齡增長而逐漸增加。並隨著苗根系的增深,以深溝施效果為好,但要注意施肥時避免傷根。
㈡ 怎樣種植盆栽無花果樹成活率高
種植無花果盆栽首先要做的就是選擇無花果苗木,要選擇主莖粗而短,側枝較多的苗木回,的保證表皮無蟲害答或者明顯的傷疤,根系健壯,整個植株表面有光澤,主莖直徑在3-5厘米為最佳。
然後就是選擇花盆,花盆的規格可以是長方形、正方形、或者圓形。的保證花盆的直徑在40厘米以上,高度在25厘米以上,底部有通氣孔,方便排水和透氣。
大概一周左右盆栽無花果就開始紮根了,等到兩個月左右就可以開花結果了,在緩苗以後生長旺盛期就可以補充有機肥了。在這過程中要及時修剪,以免長的過高影響觀賞性。
無花果的整形修剪要全株保留3—5條主枝,不留側枝,主枝組直接著生在主枝上。幼樹期間重點抓好培養主枝,並注意抬高主枝角度,促進多發枝條,達到迅速擴大樹冠的目的。進入初果期後,抓好多培養枝組,以便促進形成一定的產量。盛果期時注意培養骨幹枝,更新大中型枝組剪縮弱枝組。對樹勢衰老或病蟲害嚴重的,可利用基部或枝上發出的萌櫱枝或隱芽,重新培養主枝和枝組。
結果了可以用舊衣服做個稻草人,或者掛幾個彩色袋子嚇唬偷吃的鳥兒們,最好就是在無花果快要成熟的時候,套個保鮮袋上去,萬無一失。
㈢ 威海無花果的種植情況
無花果抄是威海最古老的果襲樹樹種之一,21世紀初,榮成蘇山島還保留有大片的天然無花果林。威海獨特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特別適宜無花果生長,城鄉各地均有無花果分布,其中以威海市經區泊於鎮、榮成北部和乳山南部的鎮村尤多,榮成港西鎮等地還有集中的規模化栽培。無花果適應性強,易栽易活、無蟲害、易管理,同時富有營養價值和保健葯用功能,具備了形成大產業的要素。為此,2007年,開發區管委邀請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山東省農科院等單位的專家共同完成了《無花果產業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從發展思路、產業布局、龍頭企業配置、政府扶持及效益分析等方面進行了科學的論證。
2007年初,開發區管委組織向國家工商總局申請無花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08年1月13日,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發布公告,核准威海無花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正式注冊,這是全國第一個無花果地理標志證明商標。2010年,通過了國家質檢總局對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的審核。2010年,區內已初步形成10大無花果採摘園、10多種深加工產品,成為全國最大的無花果產地。面積468公頃,產量1.5萬噸。
㈣ 剪一根無花果樹枝怎麼種活
掰下來的無花果(已結果)樹枝扦插可以種植成活,下面是種植步驟:
1 、 種條的選擇與貯存
在休眠期修剪時,選用充分成熟的一二年生枝條,剪取長30-60cm已充分木質化的枝段,捆成長捆埋入地窖或室外土坑裡,用濕沙埋藏越冬。調查分析表明,無花果插條直徑達1.5-3.0cm的,扦插成活率在80%以上。
2 、 插前處理
扦插前,取出冬藏的枝條,剪成15cm長含二三個飽滿芽的插條。剪插條時,在枝條上端離芽1cm處剪成平口。下端剪成斜口,以增加與土壤的接觸面,有利於生根,又便於識別插條的上下端,以免倒插。為促進插條生根,將剪好的插條進行分級,盡量把長短粗細一致的捆在一起,每捆50根,使下端對齊,放入清水中浸泡12-24h。浸泡時間長短,根據插條失水程度而定,剪口較鮮綠的失水少,浸泡時間可短些,剪口發白的失水多,浸泡時間可長些。然後用萘乙酸200-800mg/L浸泡插條基部2-4cm,3min。取出陰干,待插。
3 、苗床處理
苗圃地的土壤,以砂質土為宜,應提前施入基肥約5 000kg/666.7m2,加過磷酸鈣50kg/666.7m2,翻耕,灌足水,以免扦插後澆水次數過多,影響土壤溫度上升。撿凈地里的磚頭、作物根茬、雜草、廢棄的地膜等雜物。缺鐵的地區施入適量的硫酸亞鐵。做畦高15cm,寬50cm,長10m。畦間距30cm,上覆寬90cm的地膜,在畦兩端及兩側開小溝,將地膜拉緊壓嚴(雜草多的可在覆膜前噴施除草劑)。插前澆足底水。
4 、 扦插
將插條斜插(60度)入土,上芽露出。株距15cm,行距20-25cm為宜,每公頃育苗株數為9萬-15萬株。插完後澆透水。為減少上端失水,可將上剪口塗漆。
5 、插後管理
無花果插條雖易生根,但愈傷組織形成對溫度要求較高,應及時提高地溫。可採用雙膜覆蓋,加強水分供應,土壤含水量要在田間持水量的60%-70%。生根後期長出大量的毛根,此時氣溫逐漸升高,達到22-24℃,應注意土壤水分變化,土壤潮濕要少澆或不澆,土壤乾旱要多澆水,要保持土壤濕潤,含水量要在田間持水量的70%-80%。無花果幼苗不耐寒,在初霜來臨之前,及時將苗木出圃。當幼苗進入營養生長期後,堅持每個月輕施一次以氮肥為主的復合肥,每666.7m2用量5kg。隨著幼苗長大可逐漸增加,並隨著苗根系的增深,以深溝施效果為好,但要避免傷根。為促進枝條成熟,在立秋前後對苗木摘心,並每隔15d噴1次0.2%的磷酸二氫鉀,這樣,當年苗高可達1.2-1.5m,並可結果。 無花果樹。
㈤ 無花果怎麼種植幾年能收獲投資
現在最實用的是行株距2x1.5米,每畝200株,2-3年豐產,畝產達4000斤左右。一級苗五元,專 每畝投屬資兩千元左右,鮮食品種有紅果,紫陶芬,黃果,金傲芬,實際生產單果重50-100克。每年冬天基本留20厘米短截,易管理,商品果質量好,豐產穩產。 准備種植5畝果園在合肥市的肥東縣,計劃是2畝蘋果 2畝的石榴 一畝的桃子1、苗木費用:需苗量:56株/畝(株行距4m*3m)*5畝=280株費用:280株
㈥ 無花果對生長環境有什麼要求
1.溫度
無花果屬於亞熱帶到暖溫帶落葉果樹,性喜溫暖,不耐寒。多數品種在冬季溫度降至-10~-12℃時一年生枝條將出現明顯的凍害。抗寒性較強的品種如布蘭瑞克在-13~-15℃時也會出現受凍症狀,不抗寒品種如瑪斯義陶芬在-4~-6℃時即可出現凍害。溫度低於-18℃時,一般品種地上部均會凍死,因而不宜作露地栽培。無花果的生長適溫為22~28℃。在水分供應充足的情況下,能耐較高的溫度而不至於受害。但是,如果連續數日溫度高於38℃,則將導致果實早熟和干縮,有時還會引起落果。
適宜無花果栽培地區的溫度指標為:年平均氣溫15℃,夏季平均最高溫度為20℃,冬季平均最低溫度為8℃,5℃以上生物學積溫達4800℃。
2.水分
無花果原產地為夏干型半沙漠地帶,在生長期間對水分的要求不像對溫度那樣嚴格。一般而言,年降雨量達600~800mm的地區均適宜無花果生長。若年降雨量超過1000mm,則需注意雨季排澇,否則將嚴重影響到樹體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樹體死亡。
3.土壤
無花果對土壤的適應性范圍較廣,沙土、壤土、黏土、弱酸性或弱鹼性土中均能生長,但是以pH7.2~7.6、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性壤土最適合其生長和結實要求。無花果對土壤鹽分的忍耐力較強,不論是硫酸鹽還是氯化物鹽漬土,其抗性均較強。在濱海鹽漬土上,能忍耐0.3%~0.5%的土壤含鹽量,是開發鹽鹼地的先鋒樹種之一。但是,無花果的忌地性很強。在曾經種植無花果的地區種植,在2~3年內應盡可能避免重復使用同一地塊。無花果耐澇性弱,應避免在地下水位高、土壤易積水地塊上種植。
㈦ 無花果樹怎麼栽培
1、溫度復:無花果正常發芽所需的制溫度為15℃以上,低於15℃發芽緩慢、不整齊;
2、水分:建立豐產園應盡量做到旱能澆、澇能排,以提高產量和品質;
3、土壤:無花果對土壤適應性特強,沙土、壤土乃至各種粘重土壤均可栽培,但最適宜的為土層深厚的中性或偏鹼性的沙壤鈣質土。
三、栽培技術
為防止冬季乾枯和早春低溫凍害,以春栽為好。3月上中旬栽植最適宜。也可秋栽,落葉後立即起苗定植,但冬季應注意培土防寒。定植密度可根據整枝方式、是否設施栽培來定。一般行株距為3米×2米,畝栽111株。苗木栽植時應挖松定植點50厘米見方土層,作10厘米深穴。先修剪受損根和過長側根進行消毒處理,然後將苗木根系均勻分布在穴中,填土提苗踩實,培土至嫁介面,團作80厘米見方的樹盤,樹盤略高於地面15~20厘米,灌足底水,然後用1米見方的地膜覆蓋樹盤。
㈧ 無花果樹需要什麼樣土壤最好
無花果樹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粘土、砂質土,微酸至微鹼性均宜,極不耐旱同時也耐鹼鹽性的土壤中生存。
無花果因其果實含糖量高,又叫蜜果。葉片寬大,果實奇特,夏秋果實累累,是優良的庭院綠化和經濟樹種。
無花果種植土壤條件
無花果對環境條件要求不嚴格,凡年均氣溫在13℃以上、冬季最低氣溫不低於-18℃、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的地區均可正常生長結果。無花果對土壤要求也不嚴格,在黏土、沙壤土、沙土及酸性和鹼性土壤上均能良好生長。
無花果種植方法
1、建園與栽植。無花果樹對土壤要求不嚴,喜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粘土、砂質土,微酸至微鹼性均宜,極不耐旱。盆栽如澆水不及時或用盆過小則常常生長凋萎。建園的梯田(梯地、台田)應在3m以上,外有埂、內有溝、溝深寬各30cm的竹節溝,定植穴深寬各1m,每公頃栽750株(大田以此株數為宜),栽前下足基肥,每穴應施石灰1kg、餅肥1.5kg、火燒土50kg或塘泥1擔、磷肥1kg。一層肥1層土拌勻分層施下,定植三年內完成擴穴改土工程。
2、施肥。每年秋季落葉至早春萌芽前應施基肥1次。追肥分春、夏、秋3次施,成年果園每公頃施用純氮90~120kg,純磷120~150kg,純鉀60kg,氮肥不宜過多,以免徒長和嫩枝受凍 。全年灌水幼樹2~3次,成年樹6~7次,入冬前應冬灌,庭院栽或盆栽時也要施3次肥。第一次是早春發芽肥;第二次是保果肥;第三次是越冬肥。盆栽時最初幾年每年翻盆換土一次,幾年後換入木桶。
3、繁殖。多採用扦插法。枝條極易生根,可用萘乙酸、生根粉、2、4-D促進生根。一般在早春搞硬枝扦插,也可在生長季節取主幹基部萌發的幼小嫩枝帶葉扦插,成活率都很高,但不能在生長期間剪取側枝。高壓繁殖應在生長期的4~6月份進行。在1年生枝基部環剝1cm,表皮留1/3,涼干1d天後用疏鬆表土包環剝處,再用塑料布包紮成球狀,1個月後開始長新根,待到新根長滿整個球袋內時切除移栽。
4、整形修剪。應採用高幹無層形或多主枝自然開心形。主幹無層形主幹留30~50cm短截,保留4~5個不同方向的主枝,隨後在主枝40~60cm處短截,每一主枝上形成2級側枝2~3個。因發枝力弱,應採用輕剪為主的枝術,疏除下垂枝、干枝、無用徒長枝、郁閉枝,其餘枝條任其生長。對成年樹生長量大、直立性強、分枝力很弱的品種,應短截摘心,促發側枝。為提早結果,促進形成樹冠,春季應進行輕短截,夏季摘心,以激發側枝生長。
無花果種植要點
無花果適應性強,栽植宜在清明前後進行,盆栽容易,一般每1~2年換一次盆。
(1) 澆水
澆水要適量,不可過多,生長期每天澆1~2次水,果實成熟後減少澆水。入溫室前澆一次透水,入室後基本不澆水。
(2) 施肥
每月施一次稀薄液肥。於落葉前後施基肥,在果實迅速膨大前追肥。
(3) 溫度
無花果較耐寒,在-5℃時不會受凍害死亡。
(4) 修剪
無花果要年年修剪。扦插苗當年生長旺盛,頂端乾枯,應即剪去。第二年主枝高60~80厘米時,要剪頂。保留頂端4~5個芽,其餘芽均除去。第三年對新枝剪留12~15厘米長。每側枝留頂芽1~3個,全株留10個芽左右。7月對新梢進行摘心。
如此每年年初進行修剪,並進行除芽,這樣可以使整個樹冠勻稱美觀多結果。
繁殖
無花果多用扦插方法進行繁殖。春季選生長充實、粗約1.5厘米的1年生枝條,長20~25厘米做插穗,直插沙土中,深6厘米,插後澆透水,保持濕潤,半個月後芽達3~6厘米時,只保留基部壯芽1枝,其餘除去。扦插容易成活。當小苗30厘米高時可上盆,有些甚至當年可結果,大多數第二年結果。
無花果根莖處生長的明櫱枝可用利刀割下,進行分株繁殖,直接栽到小盆里養護。
無花果也可用壓條方法進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