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全知識 > 小兒保健知識培訓簡報

小兒保健知識培訓簡報

發布時間:2020-12-20 12:34:40

A. 兒童中醫保健講座總結:有哪些中醫保健方法適合寶寶的

兒童日常中醫保健知識講座(五) 講座人:黎洪芳小兒處於不斷的生長發育過程中,五臟六腑的功能不夠

B. 如何 開展幼兒園的健康宣教的培訓

家長把孩子送入幼兒園,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讓其健康成長,作為幼兒園的教師,同時也是一位母親,這也是我最大的心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第二部分:教育內容與要求中首先提到的就是健康領域,並且在指導要點中指出:幼兒園必須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在重視幼兒身體健康的同時,要高度重視幼兒的心理健康。可見健康對幼兒期的孩子乃至整個幼兒園的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 從事幼兒教育10 年來,我個人對於幼兒健康教育也頗有體會,總的來說,幼兒健康教育要以豐富知識、改進態度、傳授方法、訓練行為、培養習慣為原則,通過靈活組織形式具體實施。 1.幼兒健康教育要在一日生活各個環節滲透 日常生活中的每個環節都可用來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作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常常比傳統意義上的「上課」來得及時而且更好理解。比如:幼兒一入園,第一件事情或許就是「怎樣在幼兒園上廁所」「如何正確使用自己的杯子、毛巾等物品」, 教師就可以在讓幼兒參觀熟悉新環境的同時適時地進行健康行為指導,而不必等到幼兒正兒八經坐下來時才進行。二、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使幼兒健康教育活動得以延伸,有利於鞏固幼兒的健康行為。比如:雖然教師已經專門組織過「不偏食,不挑食」的教育活動,但幼兒只是認識上有了提高,至於態度的轉變和行為的確立還有待於就餐時的檢驗,教師正好結合每日的「兩餐兩點」進行繼續教育。再如,鍛煉可通過早操,戶外活動實現、冷水浴可通過冷水洗手進行。 2.幼兒健康教育可以結合各科教育活動進行 為實現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落實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我們可以結合幼兒園的音樂、美術、語言、科學等教育活動形式來實施幼兒健康教育,使幼兒健康教育變得生動活潑,符合幼兒的心理特點。比如:將枯燥單調的健康知識編成琅琅上口的兒歌,「我是一個大蘋果,小朋友們都愛我,請你先去洗洗手,要是手臟別碰我」這個兒歌我的兒子(不到3 歲)非常喜歡,我說了兩次他就記住了,而且在每次吃東西的時候我都會給他換詞,以此來提醒他吃東西前洗手,這個辦法非常湊效,過了一段時間,他已養成了主動洗手的好習慣。這樣一些教 育形式使幼兒健康教育的知識與道理易教易學,教育效果會很顯著。 3.集體健康行為指導與個別健康行為指導相結合 一般來說,幼兒健康教育以集體健康行為指導為主,但是,由於幼兒存在個體差異,如針對不同幼兒的個別問題逐一進行集體教育又未免太浪費時間,因此必須在集體健康行為指導的同時對幼兒進行有的放矢的健康行為的個別指導。比如:對某個常尿濕褲子的孩子多些關心和愛護,多提醒他及時入廁,特別是在他尿濕褲子後不要加以責備,否則會讓幼兒壓力更大,使其產生緊張情緒,不利於健康行為的培養。 4.幼兒健康教育需要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 幼兒健康教育的內容與家庭生活內容密切相關,在幼兒園有個人與公共衛生的問題、飲食習慣的問題、這些在家庭中同樣存在。如果只靠幼兒園的集體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的積極配合,就會讓孩子成為「兩面人」:在幼兒園是講衛生、不挑食的乖寶寶,在家裡大人嬌慣著,仍舊是老樣子。這樣幼兒健康教育的效果將事倍功半。所以,幼兒健康教育必須得到家庭的積極配合,家長理應成為幼兒健康教育的支持者與合作者。 5.幼兒健康教育對於不同年齡的幼兒有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側重點 不同年齡段的幼兒健康教育的目標是不同的,就拿生活衛生習慣里的進餐內容來說吧:小班要求幼兒學會用小勺獨立進餐,掌握進餐的基本方法,而中班則要求幼兒學習正確使用筷子進餐,知道與人共餐要文明禮貌。我們作為幼兒教師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一定要把握各年齡段幼兒的特點,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有的放矢,收到相應的效果。 在對幼兒進行健康教育時,不僅對不同年齡的幼兒應選擇不同的內容、形式和側重點、同時要了解每個幼兒的健康狀況、體質條件、家庭生活條件、營養、運動能力,教師應針對每個幼兒的具體情況進行教育,並進行相應活動,根據他們在活動中的表現及時給予調整。 總之,我們的健康教育要根據幼兒的生長發育和體育活動規律,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 通過一定的教育方法,培養幼兒良好的情緒情感,養成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充分利用空氣、陽光、水等自然因素,鍛煉幼兒的身體,增強幼兒的體質,同時給幼兒傳授安全保健相關知識,增強其自我保護的意識,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C. 嬰幼兒保健知識學習總結

嬰幼兒保健知識 (一) 文/平淡摯愛 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 健康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財富。 隨著工業化的大發展,在給人們帶來無與倫比的財富的同時,大氣的污染、自然環境的破壞等眾多有害的因素正威脅著我們的健康,侵蝕著我們的肌膚,擾亂者我們的生理平衡,眾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也由此發生。與此同時,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於不生疾病,還要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更看重於防病和保健,延年益壽,對更好地普及疾病的預防治療常識和保健養生常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此外,處方葯與非處方葯的分離,也需要人們具備一些基本的治病常識和用葯常識。 針對「小病自己療,大病進醫院」的健康趨勢,我們要掌握最基本的用葯常識,對一些家庭的常見病進行診斷、自療,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和煩惱。家庭常見病的基本常識,包括病因護理、症狀預防、各種療法與療效;家庭必備葯品的常識,包括葯物組成、葯理作用、毒理實驗、適用范圍、使用方法、臨床資料;另外,我們還要掌握疾病常識,了解葯品知識,學會保護自身及家人日常保健的方法,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我作為幼兒園的保育人員,首先應掌握的是嬰幼兒疾病中的常見症狀,以便及時發現異常進行處理。那麼什麽叫做症狀?症狀是疾病的表現形式,同一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如患「感冒」可有發燒。患「痢疾」也可有發燒,發燒就是「感冒」或「痢疾」病當中的一個症狀。一個病有好幾種症狀同時表現出來。但一個症狀一般不能單獨表現出來,如患「感冒」表現發燒,又可有咳嗽,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狀表現出來。而患痢疾除發燒外,還有腹痛、膿血便等症狀。因此,同樣有發燒,如果合並大便異常,我們就要想到消化道疾病,如果合並咳嗽、流鼻涕就要注意呼吸道疾病。 一、發燒 小兒正常體溫在36~37°C之間(腋下表)。如體溫超過37.5°C就為發燒,發燒一般是疾病的表現。低燒體溫在37.5~38°C之間;高燒體溫在39°C以上。 (一)發燒的原因 1.感染性發燒:是人體對細菌、病毒刺激所產生的一種反應,以抵抗疾病對人體的侵襲,促進健康的回復。 2.非感染性發燒:如組織破環或壞死,體內蛋白質代謝異常增加等均可產熱過多,如燒傷、大血腫等均可致發燒。又如嚴重的嘔吐、腹瀉造成大量失水,或失血過多,使有效循環量減少,散熱受到障礙也可造成發燒。 (二)發燒對人體的影響 如高熱持續過久,使體內調節功能失常,成為嬰幼兒健康的威脅。發燒時可使各種營養素的代謝增加,氧消耗量也增加,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若體溫升高1°C,基礎代謝則增加13%。高熱還可能影響消化功能。也可使嬰幼兒大腦皮質過度興奮,如出現煩躁、抽風,過高熱,易產生大腦皮質抑制,可出現嗜睡、昏迷等症狀。 (三)嬰幼兒發燒常見的疾病 有上呼吸道感染、傳染性肝炎、急性痢疾、各種呼吸道傳染病,如麻疹(高熱),猩紅熱(中等以上熱)、水痘、腮腺炎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熱;流感、流感以及夏季流行的乙腦、手足口病、H1N1等均有高熱。嬰幼兒突然高燒,伴有精神不振,驚厥或嘔吐等症狀,要及時請醫生診治,以免發生危險。如發現小兒發燒病伴有傳染病體征時,如尿黃,大便有膿血等,要及時隔離、消毒,以免造成蔓延。如只有中等以下發燒,但精神、食慾都很好,經保健醫檢查後可以給以適當的中西葯,並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在幼兒入園晨檢期間都要向家長了解有無高熱驚厥史,高熱驚厥史的幼兒,一有發燒就應及時退熱,並給以鎮靜葯,以免引起驚厥。 觀察幼兒體溫,應為晨、午、晚檢查及全日健康觀察的一項主要內容,發現可疑及時試表,發現發燒,及時匯報保健醫務人員,給予正確的處理。 嬰幼兒保健知識 (二) 文/平淡摯愛 健康是人生存的根本。 健康是每個人都希望擁有的最大最重要的財富。 隨著工業化的大發展,在給人們帶來無與倫比的財富的同時,大氣的污染、自然環境的破壞等眾多有害的因素正威脅著我們的健康,侵蝕著我們的肌膚,擾亂者我們的生理平衡,眾多不明原因的疾病也由此發生。與此同時,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不再滿足於不生疾病,還要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更看重於防病和保健,延年益壽,對更好地普及疾病的預防治療常識和保健養生常識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此外,處方葯與非處方葯的分離,也需要人們具備一些基本的治病常識和用葯常識。 針對「小病自己療,大病進醫院」的健康趨勢,我們要掌握最基本的用葯常識,對一些家庭的常見病進行診斷、自療,以減少患者的痛苦和煩惱。家庭常見病的基本常識,包括病因護理、症狀預防、各種療法與療效;家庭必備葯品的常識,包括葯物組成、葯理作用、毒理實驗、適用范圍、使用方法、臨床資料;另外,我們還要掌握疾病常識,了解葯品知識,學會保護自身及家人日常保健的方法,樹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健康。 我作為幼兒園的保育人員,首先應掌握的是嬰幼兒疾病中的常見症狀,以便及時發現異常進行處理。那麼什麽叫做症狀?症狀是疾病的表現形式,同一症狀可見於多種疾病。如患「感冒」可有發燒。患「痢疾」也可有發燒,發燒就是「感冒」或「痢疾」病當中的一個症狀。一個病有好幾種症狀同時表現出來。但一個症狀一般不能單獨表現出來,如患「感冒」表現發燒,又可有咳嗽,流鼻涕,嗓子痛等症狀表現出來。而患痢疾除發燒外,還有腹痛、膿血便等症狀。因此,同樣有發燒,如果合並大便異常,我們就要想到消化道疾病,如果合並咳嗽、流鼻涕就要注意呼吸道疾病。 三、嘔吐 嘔吐是幼兒常見的症狀之一,嘔吐是食管、胃或腸道,因逆蠕動,並伴有腹肌痙攣性收縮,迫使胃腸內容物從口、鼻腔湧出。 (1)感染性疾病:有急性胃腸炎、急性傳染性肝炎 (2)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有腦膜炎(化膿、流腦)、結核性腦膜炎、顱內出血、顱內血腫等,並多伴有發燒、頭痛、昏迷、抽風等。 (3)中毒:在幼兒園要注意小而又無葯物引起食物中毒,吐根糖漿吃得過多等。 (4)在幼兒園最常見於飲食不調,食量過多造成消化不良引起的嘔吐,吐物伴有酸臭味。嬰幼兒由於神經系統發育不健全,著涼後也可以造成嘔吐。 除飲食不當引起的極小量的嘔吐外,其他無論何種原因引起的嘔吐,保教人員都要給幼兒測體溫,並均應及時匯報給保健醫務人員進行處理。 四、腹痛 腹部疼痛的部位多與臟器所在部位一致,也可能沿著相應的脊神經把疼痛反射到其他部位,如肝膽病的痛可放射到肩,大葉肺炎可能有嚴重的反射性腹痛。 腹痛按發作的急緩,可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腹痛多為外科疾病急腹症,要趕快就診,以免貽誤治療時機,慢性腹痛多為內科病,要找出腹痛的原因,進行處理。 幼兒園嬰幼兒常見的腹痛可見下面幾種: (一)腹內 蛔蟲症、急性胃炎、急性腸炎、急行菌痢、便秘等。 (二)腹外 大葉肺炎、胸膜炎、心肌炎、過敏性紫癜,腹型癲癇等。 保育員如有發現幼兒出現突然腹痛,哭鬧,面色蒼白,出汗,精神差及特殊固定部位,同時要了解幼兒飲食情況,如拒食、嘔吐、腹痛拒按等情況者,要及時通知幼兒園的醫務人員,必要時陪同送醫院治療。如慢性腹痛又無嘔吐,以臍周為主,大便正常,則以腸蛔蟲症可能性大,應及時請保健醫處理。

閱讀全文

與小兒保健知識培訓簡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