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現代農業基地利用溫室栽培蔬菜、瓜果等,以下措施不能提高作物產量的是()A.適當延長光照時間B.除
A、適當增加光照時間,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度就大,合成的有機物就越多,能增產,A錯誤.
B、除草施肥可以提高蔬菜等的產量,B錯誤.
C、在一定范圍內,低溫可以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減少植物體內有機物的消耗;因此菜農在種植溫室大棚蔬菜時白天適當增強光照可使光合作用增強,夜間夜晚適當降低溫度可以減弱植物的呼吸作用,降低有機物的消耗,從而增加了有機物的積累,提高了蔬菜等的產量.C正確.
D、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原料越多合成的有機物就越多,所以向溫室內定期釋放二氧化碳能增產,D錯誤.
故選:C.
② 利用溫室種植蔬菜的道理是
控制溫度濕度,適合植物在最適合的條件下生長。
③ 科學的種植方法這課怎麼備教案溫室種植蔬菜和無土栽培和立體栽培和高產雜交水稻
育苗 有機生態無土栽培育苗方式與日光溫室有土栽培育苗方式基本相同。 3、有機生態無土栽培的栽培管理 1 (1)定植前准備 定植前栽培槽、滴灌系統...
④ 溫室大棚蔬菜如何種植
在溫度低,難以安全越冬的地區,需行大棚保暖栽培。一般採用寬6米、高回2.5米、長30米的拱形大棚。答構築深溝高畦栽種,在地下水位較高,土壤較黏重的地區,溝深不得少於30厘米,每棚築2~3畦,栽培密度和露地種植相同,培育管理工作也基本上和露地栽培相同。
⑤ 誰有溫室大棚種植方案的word文檔,麻煩發份給我,最好是北方瓜果蔬菜大棚種植方案……謝謝
我爸媽就是種大棚的,都有25年了,我爸說有我的那年就考試種大棚了,我家主要種西紅柿,因為西紅柿產量高,但是我建議你種西瓜或者葡萄,我表姐家種的就是這個,效益高,而且不累,
⑥ 我想學習大棚種植技術
大棚蔬菜種植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技術,它具有較好的保溫性能,它深受人們喜愛, 因為在任何時間都可吃到反季節的蔬菜。在一般情況下,大棚蔬菜都採用竹與鋼為主的結構骨架,然後在上面覆蓋上一層或多層保溫塑料薄膜,這樣一個簡易結構就製造出一個完整的溫室空間。塑料薄膜可以有效防止蔬菜生長過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流失,以達到大棚內需要的保溫效果
常見方式
反季栽培
要想蔬菜的價格高,就可以採用反季蔬菜種植,反季的蔬菜才能滿足市場不斷的供應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如在秋季種植大白菜、蘿卜等耐陰蔬菜,注意用黑色覆蓋網來遮陽,從而達到降溫效果。[2]
軟化栽培
軟化栽培,就是當蔬菜生長了一段時間後,再設置半黑或黑暗環境,注意生長濕度。這種方式,種植的蔬菜營養價值最高,葉綠素含量低,枝葉松軟,美味可口。如韭黃、芹菜等。[2]
促進栽培
此方法主要是供應淡季市場的需求,在春季早期和冬季,充分利用溫室保溫來種植蔬菜,宜以耐寒和喜溫的品種種植。[2]
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不僅成本低,而且產量高、蔬菜品質好、健康環保等優點。
無土栽培(9張)
無土栽培採用的方法是水種植法、營養液種植法等。這種栽培法使用范圍廣,推動了蔬菜的高品質發展。
高產栽培
3.1 平整土地、平衡施肥
大棚蔬菜種植要求相對較高,不管是土壤的質量程度,還是施肥管理都有高要求,需從科學角度出發[3]。選擇種植的蔬菜土地要平整、精細,在種植前對土地要翻新、施肥、除草等。由於大棚內的溫度與外界具有一定的差異性,施肥需適量,避免過量施肥造成土壤變質。適當增加施磷鉀肥,減少氮肥使用。[3]
3.2 選擇合理的棚型結構
在一般情況下,選擇棚型跨度在8 ~ 12m,大棚長度在60 ~ 120 m,三面土牆、三排立柱,在立柱上最好使用竹或鋼立架。在棚面使用覆蓋無滴膜,從而增加大棚內的溫度。[3]
3.3 品種選擇
最好選擇的品種可以耐低溫、光照要求低、抵抗力強、耐高濕、產量高、種植時間短的品種。種植的大棚蔬菜產量高、品質好才能滿足市場需求,提高經濟效益。如種植黃瓜、番茄、青椒等。[3]
3.4 合理利用「棚氣」,調控溫濕度
大棚蔬菜在種植過程中,由於大棚內密閉,易產生一些有害物質,損害了蔬菜的生長速度。因此,要正確控制棚氣,並合理運用棚氣。在早上大棚內的蔬菜較為缺乏二氧化碳,應適當補充CO氣肥,促進蔬菜的生長。在午間氣溫較高的時候,適當打開通(2)風口,進行換氣,避免有害氣體傷害蔬菜[4]。選擇種植的大棚蔬菜以喜溫型為主,最佳溫度25℃~ 33℃,生存上最高溫度不能超過44°,最低不能在0°以下。當溫度超過33℃時,要給予降溫處理,可以採用定期開棚通風、換氣孔、噴霧等。當低於0℃時,給予加溫處理,如熱風加溫等。注意控制棚內濕度,避免濕度過大影響蔬菜的生長。因此,需經常通風換氣,改善大棚內的濕度。[3]
3.5 膜下滴灌澆水
在大棚內水分蒸發和擴散相對比較慢,多部分大棚蔬菜的蒸發速度比外面種植的蒸發量低一半,尤其在晚上、陰天、冬季的時候,空氣的濕度早已在飽和狀態。大棚內濕度過高,嚴重影響蔬菜的生長。因此,大棚蔬菜可以採用膜下滴灌澆水法進行灌溉,這種方式,不僅能大大改善棚內環境,而且把濕度控制正常范圍內,保持棚內溫度,降低了病害的發生率,蔬菜的產量也得到提升。膜下滴灌澆水是一個經濟實惠、方便、有效的灌溉方法。[3]
3.6 科學打葯治病
由於蔬菜在生長過程中,易產生害蟲,主要的防治方法就是打葯除蟲、綜合防治。常見的害蟲有地老虎、蚜蟲等。除蟲要選擇科學打葯,必須是正確的時間,選好葯。一般情況下,選擇含有銅、鋅劑,這類葯,不僅能超強殺菌,而且能增加蔬菜的抵抗力,有效促進農作物生長;保持良好的生態環境,降低濕度,可以控制病蟲的生長,減少打葯次數;土傳菌是嚴重的病菌,如果在早期沒有很好的控制,生長的蔬菜就會被病菌污染,因此要重視苗期的預防;採用物理防治,如深耕深翻、品種選擇等。當出現不同程度的病害時,要對症治療、科學打葯。[3]
5總結
大棚蔬菜種植要科學地選擇栽培方式,消除制約蔬菜生長的因素,科學管理。做到平整土地、平衡施肥、搭建合理的棚型結構、選擇抗菌品種、合理利用「棚氣」、調控溫濕度、膜下滴灌澆水、科學打葯治病等技術,才能有效提升大棚蔬菜的產量,增加經濟效益。
⑦ 大棚、溫室蔬菜種植及病蟲害防治
減少傳播病害途徑。蔬菜病害的病菌從越冬、越夏或病株中心傳染到其他植株,都有一個或數個傳播途徑。在管理中阻斷這些途徑,可減輕病害的流行。以芹菜為例:菌核病、早疫病、斑枯病等病害均依靠水滴傳播,在栽培中防止水滴形成即可減輕病害的流行傳染;軟腐病、病毒病等主要依靠農事操作、接觸傳播,在田間管理時,盡量避免病、健株的交叉接觸,減少病害的大流行;病毒病主要依靠蚜蟲傳染,及時防治蚜蟲可減少傳染。採用十個小技巧可使棚菜獲高效
改用或採用一些小技巧,能改善棚內蔬菜的生長條件,提高產量和品質。採用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明顯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一、園土消毒:每平方米床土用3-5克多菌靈或溴化甲烷處理,以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土傳病害的發生。
二、雙層覆蓋:在大棚內覆蓋地膜或增設小拱棚。覆蓋地膜可使土表土壤溫度提高2℃,增設小拱可使蔬菜生長環境的氣溫保持在15℃以上。
三、改進架膜方式:用鐵絲代替竹竿、竹片架膜,用塑料繩代替竹竿為攀附物,能減少遮光度,提高光合效益。
四、改進灌水方式:採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代替傳統的大水漫灌,可使棚內空氣的相對濕度降低10%以上。
五、選用無滴棚膜:此種植上不會凝聚水滴,適光率可達98%以上。如用一般棚膜,可在棚膜上塗滅滴靈或每日堅持清掃,以消除膜上水滴,增強光照。
六、撒草木灰:在大棚經常撒乾草木灰,可抑制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的發生,促使蔬菜健壯生長。
七、增施二氧化碳。在棚內燃燒沼氣,既提高了棚溫,又增補了二氧化碳氣體。
八、設置反光幕。在棚室後牆設置反光幕,下端垂直地面,能增強弱光區的光照,提高2℃-3℃地溫。
九、施用生長調節劑。正確使用外源性植物生長激素,可促進植株生長,防止落花落果。 十、巧妙施葯。採用粉塵、煙霧等施葯方法,既沒有噴霧施葯法濕度加大的缺陷,又簡便易行,且葯效穩定持久。
怎樣大幅度提高大(中)棚里的溫度?
習慣上,為了增加大中棚的保溫能力,都是在其中增加薄膜的二次或三次覆蓋,譬如大棚里扣小棚,小棚下覆蓋地膜。但是,近些年,為了再提高大中棚的保溫能力,實現新的堵缺補淡,人們在大中棚的保溫上又採取了一些新的措施。這種做法在西瓜的栽培上尤為突出。現將其中一些做法介紹如下,可供其他有條件的地方參考。
1、大棚4層覆蓋。這一做法在山東的西瓜生產上普遍採用。做法是,大棚跨度7米,在兩側各種1行西瓜,地面覆蓋1.5米左右的地膜(增加地膜寬度主要是為了加大地面覆蓋保溫的范圍),其上再支架小拱棚。小拱棚上覆蓋棚膜和草苫。白天揭開草苦,晚上蓋上,可提早定植上市20天左右。
2、大棚里套用朝陽溝。朝陽溝最早是起始於西葫蘆栽培上的一種簡易覆蓋保溫形式,其做法是,採取東西向,將栽培溝處的陽土起出置於南側。將心土(生土)起出在北側夯築高埂,地面以上埂高30厘米左右。將南側鏟的接近陡直,頂部拍平。將基肥施入溝內,同時回填起出的陽土,土量不足時,可從南側地面刮取。但應形成l個低於自然地面8--10厘米的低硅。定植後,在高埂和地面之間插上骨架,上覆蓋棚膜或地膜。再覆蓋草苫或麥秸、稻草或碎草(秸稈)。
由於朝陽溝需要是東西向布置,因此最好將大中棚從南北向延長改為東西向延長。但將大中棚調為東西向時,如果繼續保留其原來的2個等棚面,就會使後部(北部)的光照明顯惡化,因此需要改造為後短前長的2個不等棚面,其高點一般居於後部1/3處比較適宜。
5.中耕鬆土。澆水後及時中耕鬆土,可減少蒸發,保持土壤水分,減少澆水次數,降低空氣濕度。
6.通風。在保證溫度適宜的前提下,及時通風,排出濕氣,可有效地降低棚室內的空氣相對濕度。
7.澆水時間。寒冷季節澆水,應選在晴天上午進行。澆水後立即密閉棚室,提高溫度。等到了中午和下午時再加大通風,排出濕氣。
8.減少傳播病害途徑。蔬菜病害的病菌從越冬、越夏或病株中心傳染到其他植株,都有一個或數個傳播途徑。在管理中阻斷這些途徑,可減輕病害的流行。以芹菜為例:菌核病、早疫病、斑枯病等病害均依靠水滴傳播,在栽培中防止水滴形成即可減輕病害的流行傳染;軟腐病、病毒病等主要依靠農事操作、接觸傳播,在田間管理時,盡量避免病、健株的交叉接觸,減少病害的大流行;病毒病主要依靠蚜蟲傳染,及時防治蚜蟲可減少傳染。採用十個小技巧可使棚菜獲高效
改用或採用一些小技巧,能改善棚內蔬菜的生長條件,提高產量和品質。採用以下幾個小技巧,可以明顯提高大棚蔬菜的產量和品質。
一、園土消毒:每平方米床土用3-5克多菌靈或溴化甲烷處理,以殺滅土壤中的病原菌,防止土傳病害的發生。
二、雙層覆蓋:在大棚內覆蓋地膜或增設小拱棚。覆蓋地膜可使土表土壤溫度提高2℃,增設小拱可使蔬菜生長環境的氣溫保持在15℃以上。
三、改進架膜方式:用鐵絲代替竹竿、竹片架膜,用塑料繩代替竹竿為攀附物,能減少遮光度,提高光合效益。
四、改進灌水方式:採用滴灌或膜下暗灌的方式代替傳統的大水漫灌,可使棚內空氣的相對濕度降低10%以上。
五、選用無滴棚膜:此種植上不會凝聚水滴,適光率可達98%以上。如用一般棚膜,可在棚膜上塗滅滴靈或每日堅持清掃,以消除膜上水滴,增強光照。
六、撒草木灰:在大棚經常撒乾草木灰,可抑制猝倒病、立枯病等病害的發生,促使蔬菜健壯生長。
七、增施二氧化碳。在棚內燃燒沼氣,既提高了棚溫,又增補了二氧化碳氣體。
八、設置反光幕。在棚室後牆設置反光幕,下端垂直地面,能增強弱光區的光照,提高2℃-3℃地溫。
九、施用生長調節劑。正確使用外源性植物生長激素,可促進植株生長,防止落花落果。 十、巧妙施葯。採用粉塵、煙霧等施葯方法,既沒有噴霧施葯法濕度加大的缺陷,又簡便易行,且葯效穩定持久。
怎樣大幅度提高大(中)棚里的溫度?
習慣上,為了增加大中棚的保溫能力,都是在其中增加薄膜的二次或三次覆蓋,譬如大棚里扣小棚,小棚下覆蓋地膜。但是,近些年,為了再提高大中棚的保溫能力,實現新的堵缺補淡,人們在大中棚的保溫上又採取了一些新的措施。這種做法在西瓜的栽培上尤為突出。現將其中一些做法介紹如下,可供其他有條件的地方參考。
1、大棚4層覆蓋。這一做法在山東的西瓜生產上普遍採用。做法是,大棚跨度7米,在兩側各種1行西瓜,地面覆蓋1.5米左右的地膜(增加地膜寬度主要是為了加大地面覆蓋保溫的范圍),其上再支架小拱棚。小拱棚上覆蓋棚膜和草苫。白天揭開草苦,晚上蓋上,可提早定植上市20天左右。
2、大棚里套用朝陽溝。朝陽溝最早是起始於西葫蘆栽培上的一種簡易覆蓋保溫形式,其做法是,採取東西向,將栽培溝處的陽土起出置於南側。將心土(生土)起出在北側夯築高埂,地面以上埂高30厘米左右。將南側鏟的接近陡直,頂部拍平。將基肥施入溝內,同時回填起出的陽土,土量不足時,可從南側地面刮取。但應形成l個低於自然地面8--10厘米的低硅。定植後,在高埂和地面之間插上骨架,上覆蓋棚膜或地膜。再覆蓋草苫或麥秸、稻草或碎草(秸稈)。
由於朝陽溝需要是東西向布置,因此最好將大中棚從南北向延長改為東西向延長。但將大中棚調為東西向時,如果繼續保留其原來的2個等棚面,就會使後部(北部)的光照明顯惡化,因此需要改造為後短前長的2個不等棚面,其高點一般居於後部1/3處比較適宜。
朝陽溝夜間蓋草蓋苫,白天揭開,由於北側土牆的反射和蓄熱,其提早的效果也20天以上。與上一種形式相比,它可以採用碎草覆蓋,節省了棚膜和地膜。
節能溫室栽培模式
根據大慶市高效節能日光溫室的性能、作物的生物學特性和市場需要,研究探討了不同的栽培制度和栽培模式,初步篩選出較為充分發揮溫室潛力、 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較好的茬口安排,即:秋冬茬、冬茬、春夏茬。
秋冬茬 7月20日左右-12月1日左右 約130天
冬 茬 12月1日左右-1月25日左右 約 55天
春夏茬 1月25日左右-7月10日左右 約170天
夏季有5-10天的整地、悶棚、滅菌、消毒時間。
以上日期的劃分不包括育苗時間。
基本基本的模式是:
秋冬茬—冬茬—春夏茬
(一)黃瓜--葉菜--番茄(葉菜)
第一茬:黃瓜
黃瓜選用津雜4號、津春3號等。6月20日播種, 畝播種量為150g。1片真葉展開和 3片真葉展開時,各噴1次增瓜靈,濃度為600倍(或噴乙烯利15-30mg/kg)。7月20日大壟(寬100cm)雙行定植。保苗3500-4000株。8 月末根瓜採收,11月末拉秧,畝產4000kg以上。
第二茬:葉菜
12月初至1月下旬生產1-2茬葉菜。如油菜、萵苣、茼蒿、蒲公英、茴香、小白菜、蒜苗、小紅丁水蘿卜等。葉菜平均畝產2000kg以上。
第三茬:番茄
番茄選用西粉3號、利生1號、毛粉802等。11 月上旬播種。畝播種量約25g。1月下旬大壟雙行定植,保苗3300株。花期用番茄靈25-30mg/kg醮花。單干整枝。每株保留4-6穗果,每穗留3個果。4月中旬採收,7月中旬拉秧,畝產5000kg。
油菜12月末育苗,1月下旬在番茄中隔溝定植,3月中旬採收完畢,產量750kg。
此模式平均畝產量11750kg。
(二)番茄--葉菜--黃瓜(葉菜)--菠菜或白菜
第一茬:番茄
番茄選用毛粉802、利生1號。6月上旬播種,7月下旬大壟雙行定植,保苗3000-3300株。單桿整枝。9月中下旬開始採收。11月末拉秧,畝產4000kg以上。
第二茬:葉菜
同模式(一)
第三茬:黃瓜套種葉菜
黃瓜選用津春4號,新泰密刺等。12月初播種,1月下旬定植,3 月中旬開始採收。 6 月上旬拉秧。畝產5000kg以上。3月中旬以前壟溝內套種各種葉菜, 畝產600kg。
第四茬:菠菜或白菜
菠菜選用日本超能菠菜,6月上旬黃瓜拉秧後,直播,畝播種量5-7kg,畦作條播。7月中旬拉秧,畝產1000kg。白菜選用春夏王。5月中旬育苗,6月上旬定植,畝保苗3000株。7月中旬採收完畢,畝產2000kg。
此模式平均畝產量12000kg。
(三)青椒--葉菜--甜瓜--豆角或白菜
1.栽培技術第一茬:辣椒
小辣椒選用湘研19號,大辣椒選用哈椒1號。6月上旬播種。7月20日定植。9月中旬採收。11月末拉秧,畝產3000kg以上。
第二茬:葉菜
同模式(一)
第三茬:甜瓜
甜瓜選用齊甜1號。12月10日播種。1月25日定植。株行距60×50cm。畝保苗2000株左右,扣地膜。5 月初開始採收,5月下旬拉秧,畝產1500kg。
第四茬:豆角或白菜
豆角選用哈豆1號、73-8。5月10日育苗,5月下旬6月初定植,7月末採收完畢,畝產1200kg。白菜栽培同溫室模式(三)。
此模式平均畝產量9700kg。
四)角瓜--青蔥--青椒(苦瓜)
第一茬:角瓜
角瓜選用早青1代。6月下旬育苗,7 月下旬大壟雙行定植。保苗1000株。9月上旬採收,11月末拉秧。 畝產3500kg。
第二茬:青蔥
青蔥選擇海洋蔥。12月初至1月下旬假植在溫室內,平均畝產8700kg。每平方米可假植25kg。
第三茬:辣椒套種苦瓜
小辣椒選用湘研1號,大辣椒選用哈椒1號,11月初播種,1月末定植。辣椒3月末採收,7月中旬拉秧, 畝產3500公斤。每8壟辣椒套種1壟苦瓜。苦瓜選用廣東青苦瓜,12月中旬播種,1月末定植。3月下旬採收,7月中旬拉秧,畝產500kg。
棚室蔬菜生產如何抵禦罕見低溫天氣
針對低溫寡照的災害性的天氣,要採取以下幾項措施。
1.通過各種方式加溫,如生煤爐,點天然氣罐,甚至批量點燃蠟燭。
2.加強保溫措施。溫室外部要盡量增加草苫保溫,特別是溫室的前底腳。在溫室內,要設天幕,增加覆蓋層次。對於育苗階段或剛定植的蔬菜扣地膜小拱棚,晚上還可以利用紙被、舊衣物覆蓋加強保溫。裸露的地面覆蓋稻草,減少地面水分蒸發降低地溫。另外必須控制澆水或基本不澆水。對於韭菜、草莓較矮的作物可地表鋪稻殼、酒糟,對保持地溫、提高地溫效果都比較理想。
3.盡量增加棚室透光率。抓住晴天,增加揭開草苫子的時間。但要注意,揭草苫子後棚室內棚膜上不能大面積結霜。另外,要特別注意清潔棚膜,以增加棚膜的透光量。
4.採用根外追肥提高作物抗逆性。如採用植物動力2003進行葉面噴施,還可以採用15公斤水(一噴壺),加70-80克磷酸二氫鉀,再加50克尿素,再加1—2毫升噴施寶(或葉面寶)混勻葉面噴灑,可有效地增加蔬菜的抗逆性。
5.增施二氧化碳氣肥。採用多種方式增施二氧化碳氣肥,如利用雙效微肥更加簡便,每平方米施
怎樣讓大棚蔬菜冬季多採光
實踐證明,在光照時間短、強度低的冬春季節,使大棚多採集陽光,對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具有重要作用。措施是:
一、合理布局。在大棚內種植不同種類的蔬菜時,應遵循「北高南低」的原則,使植株高矮錯落有序,盡量減少互相遮擋現象。同一種蔬菜移栽,力求苗子大小一致,使植株生長整齊,減少株間遮光。同時以南北向做畦定植為好,使之盡量接受陽光。
二、保持棚膜潔凈。棚膜上的水滴、塵土等雜物,會使透光率下降30%左右。新薄膜在使用2天、10天、15天後,棚內光照會依次減弱14%、25%、28%。因此,要經常清掃,沖洗棚面的塵埃、污物和水滴,保持膜面潔凈,以增加棚膜的透明度。下雪天還應及時掃除積雪。
三、選用無滴薄膜。無滴薄膜在生產的配方中加入了幾種表現活性劑,使水分子與薄膜間的親合力大大減弱,水滴則沿薄膜面流入地面而無水滴產生。選用無滴薄膜扣棚,可增加棚內的光照強度,提高棚溫。 四、合理揭蓋草簾。在做好保溫工作的前提下,適當提早揭去保溫用的草簾和延遲蓋簾,可延長光照時間,增加採光量。一般太陽出來後0.5-1小時揭簾,太陽落山前半小時再蓋簾。特別是在時雨時停的陰雨天里,也要適當揭簾,以充分利用太陽的散射光。
五、設置反光幕。用寬2米、長3米的鍍鋁膜反光幕,掛在大棚內北側使之垂直地面,可使地面增光40%左右,棚溫提高3-4℃。此外,在地面鋪設銀灰色地膜也能增加植株間的光照強度。
六、搞好植株整理。及時進行整枝、打杈、綁蔓、打老葉等田間管理,有利於棚內通風透光條件。
大棚秋延遲番茄高效栽培
1.擇適宜品種。秋延遲番茄的栽培,苗期正值高溫多雨的夏季,結果期處在秋冬季,因此品種選擇要以耐熱、抗寒、抗病性強(尤其對病毒病抗性)的品種,早熟品種以魯番茄4號、魯番茄6號、西粉3號等為好,中晚熟品種可選魯番茄5號、毛粉802等。
2.育苗。秋延遲番前育苗時間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初,苗床宜稍窄,凈床面寬不超過80厘米。播種前為預防病害,要對種子進行消毒處理,用10%磷酸三鈉浸種20分鍾,用清水沖凈後催芽播種。出苗後及時間苗,保持苗距5-7厘米,以防徒長。定期(7-10天)噴葯防治蚜蟲,每5-7天噴一次83增抗劑防病毒病,苗床要小水勤澆,保持濕潤,以利降溫。
3.定植。當幼苗長到3-4片真葉,苗齡25天左右時定植,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初進行,結合整地畝施優質腐熟圈肥4000-6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深翻土壤、耙平後按大小行種植,大行行距60厘米,小行行距50厘米,株距25-30厘,每畝栽植5 000株左右,定植後澆水穩苗。
4.日間管理。①中耕培土:澆過定植水後要及時中耕、除草、淺培土,現蕾期再培一次土,使苗子生長在壟上,以利減輕病害,便於澆灌。②支架綁蔓:採用單干立柱或人字架,插架後及時綁蔓,整個生育期需2-3次,綁蔓時莖葉固定要均勻,以利通風透光。③整支打杈:採用單干整枝方式,只保留主軸,摘除全部側枝。早熟品種留3-4穗果摘心,中晚熟品種留2-3穗果摘心。④疏花疏果:一個花序上花朵較多時,留3-4朵花,將先端多餘的小花疏去,利於集中營養,果大而整齊,此外還要摘除商品價值低的畸形果,促優質果成長。⑤追肥澆水:第一穗果坐果後,畝施氮、磷、鉀復合肥20-25公斤,盛果期畝沖施尿素10公斤,扣棚後要控水,以防止高溫高濕而發病。開花期前後,結合防治棉鈴蟲,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溶液。⑤適時扣棚:扣棚時間根據外界氣溫而定,一般在9月中旬進行,扣棚後,隨著氣溫下降,通風量應逐漸減小,當氣溫降到15℃時,夜間不再通風,霜降以後少通風或不再通風,以促果成熟。
5.採收。秋延遲番茄要力爭人冬前採收上市,在果實不受凍害的情況下,可盡量延長採收期,
⑧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山東壽光是我國大棚蔬菜種植最大最好的基地,那裡有比較先進的種植技術。你可以登錄。「中國壽光蔬菜網,」那裡有最新大棚蔬菜培訓技術科普書籍光碟。中國壽光蔬菜網信息中心 最新大棚蔬菜培訓技術科普書籍光碟
跟王樂義學種大棚菜 (一套8冊)
你不妨看一下,了解一下。
⑨ 關於大棚蔬菜種植技術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一、大棚構建 (一)棚架類型和結構。塑料大棚的類型結構有很多種。目前推廣應用最多的有裝配式鍍鋅薄壁鋼管型(簡稱鋼管大棚)和竹木圓拱型大棚兩種。主要用於番茄、甜(辣)椒、茄子、黃瓜等夏菜的春季早熟栽培和冬延後栽培,以及育苗、雜交制種等。還有一種竹架小棚,常單獨或與大棚配合(即大棚套小棚),用於冬春季茄、瓜類蔬菜育苗和春季早熟栽培。鋼管大棚有兩種規格:一種是中心高2.2米、寬跨度4.5米,長20米,面積90平方米;另一種是中心高2.5米,寬6米,長30米,面積180平方米。使用壽命一般為15年。為了降低生產成本,還可採用竹架大棚。棚架以毛竹或小圓木為材料搭成,高2米左右,寬4─5米,一般使用壽命為3年。(二)覆蓋材料:大棚覆蓋材料有以下幾種:1、普通膜:以聚乙烯或聚氯乙烯為原料,膜厚0.1毫米,無色透明。使用壽命約為半年。2、多功能長壽膜:是在聚乙烯吹塑過程中加入適量的防老化料和表面活性劑製成。浙江省新光塑料廠生產的多功能膜,寬幅7.5米、厚0.06毫米,使用壽命比普通膜長一倍,夜間棚溫比其他材料高1─2℃。而且膜不易結水滴,覆蓋效果好,成本低、效益高。3、草被、草扇:用稻草紡織而成,保溫性能好,是夜間保溫材料。4、聚乙烯高發泡軟片:是白色多氣泡的塑料軟片,寬1米、厚0.4─0.5厘米,質輕能捲起,保溫性與草被相近。5、無紡布:為一種滌綸長絲,不經織紡的布狀物。分黑、白兩種,並有不同的密度和厚度,常用規格5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