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全知識 > 風水知識培訓心得體會

風水知識培訓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0-12-19 19:26:22

A. 學習建築風水學的心得---2000字

建築風水與現代科學:
從建築風水學的幾個關鍵問題談起
作者:張棟傑 王…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74 更新時間:2005-10-20
摘要 建築風水的起源、發展與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相聯系,是我國古文明的見證與反映;其山環水抱、藏風聚氣的風水建築結構特點體現了現代科學的一些思想,是古人「天地人合一」思想在建築風水中的完美體現。建築風水的非主流部分經江湖風水師或術士的任意發揮與誇大,含有許多迷信成分,應該祛除。

關鍵詞:建築風水,現代科學,天地人合一,古文明

1 建築風水的起源與發展

1.1 建築風水是我國原始文明的悠久歷史象徵之一

「風水」的概念,一般認為源自晉代郭璞的《葬經》。《葬經》中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又說:「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風次之」、「深淺得乘,風水自成」等等。事實上,漢代青烏子《青烏先生葬經》更早涉及風水,書中說:「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上述表明, 「風水」早在漢代就已經出現,對風水的論述,主要源自對「風之聚散,水之行止」這一自然現象一般規律的認識與把握,以及對客觀世界的主觀感受,經過幾十代人的發展推演出一套完整的風水理論。

風水理論的形成是人們經過大量經驗實踐總結的結果,一般情況下理論的形成特別是古代遠落後於風水實踐。

那麼,建築風水的思想產生的年代究竟有多遠?建築風水理想模式的核心是青龍、白虎、玄武和朱雀等「四神」或稱「四靈」,據《三輔黃圖》記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靈, 以正四方」。1988年,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現了青龍、白虎圖案,說明在距今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時期,就已出現了「四神」概念。在宗周的豐京瓦當中, 在湖北隨縣擂鼓墩發掘的約公元前433年的曾侯乙墓中,「四神」圖案與北斗星、二十八宿緊密相聯。司馬遷在《史記•天官書》中對這種天人相應現象的論述:「眾星列布,體生於地, 精成於天, 列居錯峙,各有所屬,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上述建築風水觀念說明中國的文明至少在6000年或者更早,這與有關專家的以下有關結論是一致。

「由於長江流域河姆渡等地的考古發現,世界歷史應當改寫,各大古文明的位次也有必要重新排列。」日前,中華民族史研究會會長史式教授向外界提出了自己的新觀點。史教授認為, 「中華文明五千年是我們說的,西方學者從來沒有承認過。他們只肯承認有甲骨文記載以後的歷史,也就是黃河文明只有3000 余年之說。」過去,世界史對四大古文明的排列是:第一,尼羅河文明,距今6000餘年;第二,兩河文明,距今5000餘年;第三,印度河文明,距今4000餘年;第四,黃河文明,距今3000餘年。從70年代起,國內許多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中,首屈一指的是1973 年發現的浙江河姆渡遺址,這里出土了7000 年前的人工栽培水稻。1979年,又發現了湖南城頭山遺址,這里出現了6000 年前的古城、6000年前的祭壇、6500 年前的水稻田。在洞庭湖區域,還發現了距今8000 年至9000年前的人工水稻。現有的發現,說明長江流域的一些文明因素比黃河流域要早。史式說:「過去由西方學者寫出來的世界史必須改寫,一切只有利於西方殖民者的史學理論必須推翻,文明的標准必須重定。」「這項工作必須讓全世界各民族的學者共同參加,不能讓少數學者包辦,應該讓全人類的史書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摘自《生活時報》。

1.2 風水與易經

風水是否起源於易經?答案是否定的。理由如下:

1)概念的先後;建築風水的青龍、白虎「四神」概念早已存在,遠早於易經的年代。

2)早期的風水概念,如晉代郭璞的《葬經》說:「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主要講氣、風與水的關系,並未有出現關於易經的思想。

3)層次先後或進化次序問題 居住建築與先民密切相關,在先;而易經是高級智慧、文明發展的產物,在後。所以我們可以說建築風水是源遠流長的,是與中華民族5000年文明史甚至更早相聯系的。
風水與易經的關系如何?易經產生以後,人們利用易經的思想對建築風水進行思考和發展,促進了建築風水的多樣化發展,但也產生了許多如吉凶禍福、壽夭等一些非理性或迷信的東西。

建築風水的演化過程如表1:

表1 建築風水的演化過程

建築風水的迷信如何產生?主要有以下的幾個方面:

1)對建築風水一些概念的支離破碎分解和理解。在風水理論中,「地靈人傑」觀念格外令人矚目,它表達了人們寄託於聚居環境的一種美好願望,正視自然條件對人文活動的影響,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然而,這種人地關系若被無限制地推演,就可能陷進迷信的泥沼。如果說「山厚人肥,山瘦人飢:山清人秀,山濁人迷;山寧人駐,山走人離;山雄人勇,山縮人痴;山順人孝,山逆人虧」(摘自《青囊海角經•尋龍理氣篇》,尚屬真理與迷信參半的話,那麼,「龍穴端正,富貴天定;前後尖峰,富貴三公;明堂掌心,積玉堆金;明堂傾瀉,推敗凶絕;四畔山飛,父子東西」(同上),則為迷信思想。

2)斂財效應: 江湖風水師為了斂財,有意的選擇一些可怕的名字,並用一套非理性的方法解釋,並用一些如鬼神,還有一些破財、丟官等手段斂財。 譬如:建築後面的尖石,由於其人們長期經驗的總結,感到對人們有一定的危害,但不明白其產生的原因,就叫出可怕的名字,如箭煞或槍煞等。實際上,這些非規則的結構「尖石」,按現代的科學的觀點,會產生一些對人體不適合的 「紊流」風,特別是現代社會的「電磁環境污染」,其直接的電磁反射作用對人體是不利的。

3)神秘效應 大部分風水師將自己的心得或經驗,密而不傳,或高價賣出等,造成對風水文化發展的神秘性,和發展的緩慢。其不能陽光化發展,也帶來知識更新步伐的緩慢。

1.3 風水的別稱與流派

建築風水淵源流長,有不少流派與別稱,主要有堪輿、地理和形法等。 「堪輿」一詞釋義,東漢許慎認為:「堪,天道;輿,地道」,即堪輿是謂「天地之道」。堪、輿是漢唐時期風水的兩個主要派系之一,其宗旨是「法天地,象四時」。強調宇宙自然與人類的和諧同一。司馬遷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說:「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故四時之大順,不可失也」。

「地理」一詞,最早出現在《周易•系辭上》中,書中說:「易與天地准,故能彌綸天地之道,仰以觀於天文,俯察於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王充在《論衡•自紀篇》中說:「天有日月星辰謂之文,地有山川陵谷謂之理」。天文與地理對應,即所謂天道、地道,兩者相關而有別。《禮記•月令》中說:「毋變天之道,毋絕地之理,毋亂人之紀」。在天道與地道之間又增加了人道,天道、地道、人道的最高境界就是天時、地利、人和。把「地理」作為「風水」的別稱,一直沿用至今。「仰觀天文,俯察地理」是風水活動的兩個主要內容,也是現代自然科學中天文學與地理學的根源。流傳於社會的風水學流派主要有巒頭派和理氣派,又分別包含其分支:

巒頭派:形勢派、形象派、形法派

理氣派:八宅派、命理派、三合派、翻卦派、飛星派 、五行派 、玄空大卦派 、八卦派、九星飛泊派、奇門派、陽宅三要派、廿四山頭派、星宿派、金鎖玉關派(走馬陰陽)。

2 建築風水的天地人合一理念的科學基礎

2.1 建築風水的結構特點

為達到藏風聚氣的目的,古人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風水」結構:在建築的四周形成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四方環抱,層層展開的結構,並且各個山脈要朝向穴心即風水建築;水要環抱,後有靠山屏障,左右砂山環抱,前有朝案圍拱,出入循水口穿行。簡單說就是:山環水抱,山清水秀。青龍、白虎等四神作為方位神靈,各司某職護衛著城市、鄉鎮、民宅。凡符合「玄武垂頭、朱雀翔舞、青龍蜿蜒,白虎馴俯。」者即可稱之為「四神地」或「四靈地」。

建築風水的理想選址如圖1所示;南京古城和隋唐洛陽的建築風水如圖2所示。

圖1 建築風水的理想選址

圖2 南京古城和隋唐洛陽的建築風水示意圖

2.2 建築風水的結構決定其性能

從結構決定性能/功能出發,建築風水可以體現出我國古人天地人合一的完整思想,即兩大功能:穩定性高的地人合一和天人合一。

2.2.1 建築風水「地人合一」思想蘊涵的科學理念

建築風水以藏風聚氣、山環水抱的格局為特徵;單個建築一般表現出方正的長方形建築,整個建築風水群依山而建、中軸線對稱的長方形建築群,具有較高的穩定性。這種建築風格更多地考慮了自然環境(地)對人的影響。其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特徵,也是現代建築所應考慮的。圖3為故宮的風水建築布局,體現子午對稱,依山而建的建築風水特點。

圖3 故宮的風水建築布局建築風水體現了現代科學中的有關原理:

1) 建築結構體現了物理學中能量最低的原理:建築風水要求建在平地,而不是山頂和斜坡上,具有較低的動能和勢能;建築不能建在變形地質上等,其彈性能低;其藏風聚氣、山環水抱的結構特點,外部環境可以有效的形成對風的阻擋作用,風水建築因而具有較小的風速,受到的風力沖擊也較小;建築風水忌諱水或風的直沖或反弓,可以避免水或風的直接作用力;

2) 山清水秀與水抱,體現了有利用人類生存的自然生態循環觀風力如何對建築物產生影響?對建築物做理想化處理,即只考慮建築物形狀和大小而不考慮變形的剛體。為了對比一般考慮建築在同樣的平面上轉動,主要考慮在風力作用下轉動。在同樣樓層高度條件下,考慮轉動動能。在房屋的轉動過程中,轉動慣量J越大,越穩定。

圖4 矩形平板、軸轉過中心且垂直板面和實心圓薄板、軸轉沿直徑的轉動示意圖

從抗風沖擊的轉動慣量看,單個建築中方形結構和圓結構具有較大轉動慣量,所以穩定性高,但圓形結構很少見,方形結構非常符合我國四平八穩的傳統習慣而大加推崇。建築群整體呈四方形或長方形,並對稱軸分布,其能量較低。三角形或不規則形結構的建築,能量較高而不穩定,所以也很少見。大多建築物的後面有靠山,它們互為依託,形成一個穩定整體。風力系數與長寬比的關系進行了模擬計算。其中,B為迎風面邊長;D為順風面邊長, 風向與矩形平面的一邊保持垂直,順風向、橫風向和扭轉方向的平均層風力系數分別記為CD (z ) , CL (z ) 和CM (z ) , 脈動值分別記為C′D(z ) , C′L (z ) 和C′M (z ) , 計算結果表明長寬D/B比在1-2之間,具有較佳的抗風沖擊性。(高層建築層風力特性實驗研究,振動工程學報,2003,16(4):409-414)

模擬結果如圖5。

圖5 正方形建築風力系數與長寬比的關系曲線從以上的分析,很容易理解古人的以下兩個結論:

1)風宜徐來 最理想的居住環境應有柔和的輕風徐徐吹來,清風送爽,才符合居住之道。按現在的解釋風應該在平流層范圍內,而不宜有產生紊流或渦流的大風。應該確定一個風速對人體長期健康影響的標准,也是我們現代人為了自身的健康應該考慮的,因為強旺的風以及攜帶的灰塵等是可以直接影響人的健康的。地勢宜平 古人認為,地勢平坦的房屋較為平穩,而斜坡則頗多凶險。按現代的觀點,斜坡上的東西總有向下運動或變形的勢能。並有可能對人的心理也會造成一定潛影響。現在的樓盤建築如果建在地基流變性有差異的地形或存在潛在流變性的地形,也是不穩定的。2.2.2 建築布局,以氣為先氣以流動為特徵,人或儀器可以感受到的氣主要有:

1)人體必需之氣:空氣(O2、CO2、H2O、N2等),水以及水氣(直接水與植物之水)。與建築生態學相關,是建築風水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山青水秀且水環抱的特點,用現代的話說,具有一定的負離子、及適宜的濕度,對人體健康的需要非常有利;另一個方面有利於實現「天人合一」的思想。
氣之清濁:山青水秀即氣之清;山枯水污之為濁。氣濁為建築風水的大忌,對人體的健康有害而無利。生態環境的惡化曾迫使許多古文明消失。

2)人氣—財富之氣實現財富效應的一般過程為:通過人氣流動帶動商機,進而形成財氣。如從地鐵的開通,人氣的增多,帶來附近房價的高漲,在建築風水就可以認為地鐵是財,實際上鐵路只是實現財富的直接或間接載體,人氣才是財氣直接源泉。商業百貨建在繁華鬧市、大山旅遊景點的開發等都可以說明人氣是財氣直接源泉。但一般的江湖風水師很少或不談人氣,直接將水包括城市中的公路、街道和人的財氣聯系起來,是有失偏頗的,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創造財富在於明白潛在之氣與將消之氣。凡是一切能夠帶來人氣的潛在或公開因素,都可稱為潛在之氣,如正在規劃、在建的地鐵、公路、政策影響等;凡是一切能使人氣減少的潛在或公開因素,都稱為將消之氣;資源短缺,引起人氣激盪,從而引起礦產品、油價等上漲等;廣告、宣傳等刺激人氣的一種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薄利多銷的銷售策略是贏得人氣的有效方法。
但也有例外,如佛、倒廟院等屬於清凈之氣,即使人氣再旺,與商機關系也不大,這也許是建築風水中一直強調要遠離這些地方的原因。

3)對天交流之氣,主要是微波等,是古人認為實現天人合一的主要物質基礎。

4)感官感受之氣,如光、溫度,是非主流的。

那麼傳統風水中有關「氣」的概念是什麼呢?「氣」說的主要內容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氣」的涵義,通常表述為「雲,山川氣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山水者,陰陽之氣也」(青囊海角經);「食為味,味為氣」 (《大戴禮•四代》)。二是「氣」的性態,如表述的有:「負陰陽之氣, 噫而為風,升而為雲,降而為雨,行乎地中而為生氣,發而生乎萬物。」;「四正四隅,八方之中,各有其氣,氣之陽者,從風而行,氣之陰者,從水而行。」(高見南《相宅•經纂》);「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孟子•公孫丑》)。三是有關「氣」的功能與作用,如:「凡地氣,從下蔭人,力沉而緩;天氣熙育人身,力浮而速。故陽宅下承地之吉氣,尤欲上乘天之旺氣也。」(相宅•經纂);「內氣萌生,外氣成形,內外相乘,風水自成」(青烏先生葬經);「天地合氣,萬物自生」(《論衡•自然》) 。

風水學有關氣的構成中分為生氣、死氣、陰氣、陽氣、土氣、地氣、乘氣、聚氣、納氣、氣脈、氣母等,認為不論是生者還是死者,只要得到生氣,才能有吉兆, 因此,風水的宗旨是理氣,即是尋找生氣。古風水理論所論之氣,帶有一些樸素的唯物論色彩,認為氣是構成世界本原的元素,它變化無窮,變成山,變成水,在天空周流,在地下運行,滋生萬物。2.2.3 建築風水的生態思想生態學是研究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科學。目前,在人類面臨環境惡化、資源短缺、人口膨脹等許多嚴重問題的情況下,生態學被認為是可以提供解決這些重大問題的具體方案的科學。生態學的許多原理和原則在人類生產活動的許多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建築風水」的生態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自然環境與人的和諧關系;二,在實踐中如何認識和利用環境,並為建築風水服務,得到最佳的居住環境,達到「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在中國建築風水中,大山上覆蓋綠色植物是必須的,否則荒山或亂石布滿的山具有「煞氣」,破壞風水,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態觀是建築風水的有機組成部分。綠色植物在建築風水中的主要作用有:保持生氣,調節環境的需要(氧氣與濕度);擋煞的作用,包括風煞,電磁煞等;阻擋風的作用,使風速減小。
從這個方面說,建築風水為了實現自身的設計理念,保持山青水秀,和現代為了生活質量、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等的思想是一致的。

水也是建築風的必須條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有:有利於保持空氣清新和一定濕度,有利於人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長、代謝;水要清凈、環抱;反之,水直走和污濁之水,對人和植物是不利的;清凈環抱之水也是天人合一的要求;也有人提出環抱之水有利於灌溉、消防等。江湖風水一直認為水管財,有沒有道理?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直接的,是古代實現錢財的有利載體。從水管財概念的形成過程來看,水在古代作為交通運輸工具,或直接從江河湖泊等中得到食物或用於交換貨物,有利於得到錢財和財物,所以,古代人就直接認為水是財;後來,基於上述認識推廣到馬路也是財。現在幾乎所有流傳下來以及現代的風水書籍中都持這種觀點。反映了人們迷信與崇拜程度。實際上,水也好,馬路也好,是古人實現財物交換的有效載體,是實現錢財的門路。現代人們實現財物交換的載體或手段擴大了許多,廣告、鐵路、地鐵、項目投資等都可以認為是財物交換的載體。水要轉換為財,要通過人的活動,然後才能得到財。2.2.4 建築風水「天人合一」思想蘊涵的科學理念與世界古文明相比,中國的建築風水更能體現出天人合一的思想,具有中國特色的宇宙理念。具體表現是把天人合一的理念凝固在建築上;天人合一的思想遠在易經時代就已產生,與崇拜天的形成過程有關。需要強調的是,天人合一是特指太陽等外太空的信息交流,而不是現在人類自身產生的電磁信息傳播與交流。

太陽以電磁波的形式不停地向外輻射能量。從波譜角度看,來自太陽的電磁波從波長小於10-9m的高能γ射線一直到波長大於104m的低頻無線電長波,幾乎覆蓋了全部電磁波譜。其中可見光和紅外部分給地球帶來光和熱,這些輻射是相當穩定的。而短波部分如紫外線、X射線和γ射線雖然所佔能量份額很小,但其量值隨太陽的活動而變化劇烈,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影響。

天的信息如何對人產生影響? 在20世紀80年代,人們明確提出了低強度毫米波生物學效應的『信息作用」概念(1982);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俄學者提出了毫米波生物學作用的分子肽調節論(1995)。關於低強度毫米波生物學效應的「信息作用」概念,目前已被較普遍地接受,因為從整體上分析這一理論觀點是有較充分論據的。水對毫米波的能量吸收最強,毫米波輻射不僅能選擇性地對游離的水分子充以能量,而且可能改變水環境的隨機態勢,從而可導致在生化系統反應中的時相性變化。毫米波輻射通過對水分子的作用,可導致蛋白質結構的變化,進而影響酶的活性和能量(ATP)合成;毫米波輻射通過對水分子的作用可影響細胞內、外媒質的性質,從而導致膜的功能變化,這一重要環節對毫米波輻射進一步引起的生物學作用和治療作用具有極重要的意義外太空的毫米波信息作用對人是否在任意地方有作用?答案是有條件的作用。

已知自然界的毫米波輻射來自太陽、行星、雲,但由於大氣中的氧分子層、霧、雨、雪、冰雹等的彌散吸收,故不能射到地面上,因此人類在進化過程中受其作用很小。在人體內和其它生物系統中存在著生命活動中所固有的振盪和波動過程,其中包括毫米波段的電磁振盪,作為一種信息它在保障正常生命機能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如果把大氣吸收最小的波段稱為大氣傳播窗口,則在100GHz以下的頻段共有三個窗口頻段,分別為19GHz、35GHz和90GHz,都處在微波頻段。

建築風水地形結構特點與拋物面天線類似,反射面由四神組成的形狀為拋物面導體表面或介面表面構成,風水建築放置在拋物面等焦點或類焦點上(根據接收的信號方向而有所改變)。利用拋物面的幾何特性,拋物面天線可以把方向性較弱的信息(人類活動信號)反射為方向性較強的信息;同樣,外空間的信號經過綠色大山的植物吸收後剩餘的信息也可以有效的反射到風水建築區域。 所以,建築風水的結構特點可以使人與外界進行信息交流,實現天人合一拋物面天線具有以下性質與拋物面軸線平行的微波經拋物面反射後,所有的反射線都會聚於焦點或任意平行的的微波經拋物面反射後,所有的反射線都會聚於軸線上的一點;反之,由焦點發出的光線經拋物面反射後,所有的反射線都與拋物面軸線平行。

裸露的岩石對在30kHz以上電磁波的具有強烈反射作用,其對作用點處的人是有害而無利的。
雖然,濕地或綠色植物形成的大地,對在300MHz以上電磁波的也具有強烈反射作用,但環抱水以及綠色植物對電磁波的吸收作用後,主要還有大氣傳播窗口微波頻段如19GHz、35GHz和90GHz,有效地減低了微波的強度。雖然其很弱,但大面積地域的微波反射於一定建築區域內,是有一定的信息作用和生物效應的。
建築風水如何體現天人合一的理念?中國傳統思想是要求天地人三者合一,其中的天人合一在古埃及金字塔、獅面人身象中有所體現;而中國的古建築風水也體現了這個思想,表示對天的崇拜與追求。其具體表現為:

1)山環水抱外形的建築風水地形特點類似拋物面天線,其風水建築位於焦點或中心上,與外界的物質波(微波)信息交換達到最大化;

2)綠色植物、水對外界物質波的吸收與反射,降低了物質波的直接輻射,其交換的微波更具有適合人體的信息效應與生物效應的需要。

3)建築風水,非常忌諱荒山或亂石山,也就是忌諱外界物質波直接經荒山或亂石山反射後作用於人體,對人體造成危害。

所以,建築風水是以人為本「天、地、人合一」的完美建築。當代傑出科學史家,英國著名學者李約瑟認為: 「在希臘人和印度發展機械原子論的時候, 中國人則發展了有機的宇宙哲學」,「再也沒有其它地方表現得像中國人那樣熱心體現他們偉大的設想: 人不能離開自然的原則,皇宮,廟宇等重大建築不在話下, 城鄉中無論集中的, 或者是散布在田園中的房舍, 也都經常的呈現一種對『宇宙圖案』的感覺, 以及作為方向、節令、風向和星宿的象徵主義」(李約瑟. 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三卷) . 北京, 科學出版社, 1975. 337 —338.) 。

3 結論
建築風水的起源、發展與中華民族的文明發展史相聯系,是我國古文明的見證與反映;其山環水抱、藏風聚氣的風水建築結構特點體現了現代科學的一些思想,是古人「天地人合一」思想在建築風水中的完美體現。

B. 建築風水心得體會1500字

《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學習心得
《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是建築工程及相關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本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建築工程造價的構成及工程造價計價的原理和方法,掌握建築工程造價確定的方法及工程量計算規則。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能參考相關資料完成一套建築工程施工圖工程量清單的編制,會進行投標報價。
該課程介紹了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基本知識,介紹了定額計價模式與清單計價模式下,建築工程費用構成的方法與不同,介紹了建築工程消耗量定額的基礎知識,闡述了建築面積計算規則及方法,分章節說明工程量計算規則,並以實例解釋計算規則的應用方法。
熟讀教材內容,結合當地建築工程定額掌握定額的組成及應用方法,讀懂建築工程施工圖,大量練習工程量的計算,多讀,多看,多練,不斷實踐。
一、學習要點
(一)建築工程計量與計價基本知識
1. 定額計價模式
定額是在合理的勞動組織和合理地使用材料和機械的條件下,完成單位合格產品所需消耗的資源數量的標准。定額按生產要素分,勞動定額(人工定額)、材料消耗定額、機械台班使用定額
2. 工程量清單計價模式
工程量清單是表現擬建工程的分部分項工程項目、措施項目、其它項目名稱和相應數量的明細清單。
工程量清單項目設置規則概括為:四個統一,統一的項目編碼,統一的項目名稱,統一的計量單位,統一的工程量計算規則。
3. 預算定額
預算定額是確定一定計量單位的分項工程或結構構件的人工、材料、施工機械台班損耗量的標準的技術經濟文件。
(二)建築面積計算
建築面積是指房屋建築各層外圍水平投影面積相加後的總面積。也是建築物外牆勒腳以上各層水平投影面積的總和。包括使用面積、輔助面積和結構面積。
(三)工程量計算規則
根據《建設工程工程量清單計價規范》GB50500

閱讀全文

與風水知識培訓心得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