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學教師怎樣做到短期內有效備課
俗話說,「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教師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備課的有效性。在新課程改革的教學中,教師為上好一堂語文課,常常瀏覽大量資料,參閱多堂名師範例及教案,經過精心整合、預設,形成了一份幾乎無瑕疵的多頁詳案,但實際執教起來並不如設想中那樣順利,往往出現量大超時,環節倉促,顧此失彼,束縛手腳等現象,形成低效的課堂教學。那麼,怎樣才能做到有效備課呢?
一、備課標
課程標准、教材和參考書是教師備課前必須讀的「三本書」。教師備課時,往往只讀教材、參考書,照本宣科,忽視了課程標準的指導性作用,這樣的備課尤如井底之蛙,站不高、看不遠,教材也不可能真正鑽研深、鑽研透。備課,先從讀課程標准開始。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圭臬」、是源頭、是方向,也是方法。讀課程標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樣,事半功倍。著名特級教師於永正說,他把課程標準的年段目標抄下來,貼在教案本的首頁,每次備課時都要翻看。由此可見,備好課標是備好課的基礎之步。
二、備教材
備教材是備課中的重要的一環。如何把握教材並創造性地加工教材呢?
第一步:鑽研文字。一篇課文擺在案頭,先做什麼?先理解字詞句在課文中的意思,邊讀邊畫出生字、新詞及含義深刻的句子。隨著悟性的提高,有些關鍵詞語,寫得精彩之處,以及課文的重點、難點,也會很快抓住。抓住了,便做上記號。
第二步:朗讀課文。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四五遍。這是鑽研教材、語文備課重要的環節。朗讀是活的,是躍出紙外的,賦予了作品生命力。朗讀好了,鑽研教材就成功了一大半。老師朗讀水平有多高,學生就會有多高,並超過老師。師生朗讀得精彩的課堂,必然是充滿生機的、充滿靈性的、富有情趣的課堂。
第三步:正確領會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意圖。教材中所選文章都是精品,語言運用得准確、生動就更不要說了。對於作者推敲、錘煉文字的匠心,一定要細心琢磨、體會。每篇課文都有不同的謀篇布局方法,也要把握好,以便引導學生去感悟、去學習、去運用。老師領悟得深,學生才能領悟得深,甚至在老師的引導下,超常發揮。否則,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就會成為一句空話。
第四步:認真思考課後練習題的要求,有的要先做一做。例如,要求學生背誦的部分(或全文),教師要先背下來;要求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的課文,教師要先努力去做。
第五步:查閱資料。一是閱讀《教師參考用書》,二是上網查閱許多相關的背景資料。
三、備學生
在傳統的語文備課中,教案就是師案,是教師如何教課文的方案。這種教案往往是從教師的教學需求出發來進行設計的,教師在寫教案時考慮第一位的是自己如何教,而不是學生如何學,學生的學要服從於教師的教,它是只為教師准備的,是只為教師服務的。它從教案上第一個字的出現起就已把教師的教作為主動的活動,把學生的學作為被動的活動來對待。在這種教案指導下的語文課堂,學生要做的最要緊的事就是如何去適應教師的教案;教師最渴望的是學生與自己的教案親密配合,最害怕發生的則是學生的學偏離自己教的方向。一旦教學效果不理想,那教師埋怨的往往是學生沒有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怪學生沒有與自己備的教案好好配合。這樣的課堂,究其原因還是教師備課沒有充分備學生。
四、備教案
1.教學目標設計——三維目標不能少
2.教學過程設計——科學合理可操作
(1)說好第一句話
著名特級教師於漪曾說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見,課堂教學要講究導入的藝術。一個精彩的導入,既使學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強烈的求知慾望,讓課文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創造科學有效的導入形式,就必須把握課文的特點,根據學生好奇心理,運用喜聞樂見的導入形式導入新課。
(2)提好一個問題
「提問」或者「問題」是組織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一般的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課堂教學知識的遷移和延伸主要都是靠提問來進行支撐的。 高質量的提問是教師研究教材與設計教學時思想的結晶,它們具有角度優美,形式多樣,內涵深度,激發力強的特點,在教學上能夠發揮出高質量的引領,激發,牽動作用。
(3)用好一塊黑板
板書是一門高度濃縮的「提練」藝術,是「提純的金,琢成的玉」。它用概括的文字、簡明的圖表、簡單的構圖、凝練而直觀的形式把教學內容濃縮起來,節省了教學時間。語文課的板書設計要從課文的教學目的出發,選取恰當的切入角度,對全文作鳥瞰式的綜合,應力求結構上簡明扼要,語言上精心錘煉,形式上新穎有趣,有審美價值,能寓教於樂,寓智於美,既有"三秋樹"的簡練,又有"二月花"的新穎。
3.教態語言設計——富有魅力感化人
一個氣質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教師必定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而且小學生最善於模仿,我們的言談舉止定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學生。備課時,我們雖不可能把每句課堂語言都預設好,但比較重要的過渡語言和總結性語言還是可以預設的,這部分能預設的語言,一定要仔細推敲。要考慮到是否言簡意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識點?怎樣呈現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動性」,更能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怎樣做到口頭語言與肢體語言合二為一,相得益彰,從而一程一程地推進課堂教學甚至形成課堂的高潮。
語文課堂是學生獲得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生積淀文化、體驗人生的空間,如何做好這個神聖空間的守望者、引領者,當好這人生課堂的首席,我覺得教師必須做好每一節課前的教學准備,扎扎實實備好每節課,使備課真正發揮實效。
② 聯系中小學教學實際談談教師怎樣備課和上課
課堂教學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主渠道,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高質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質量的課堂教學,而備課是教師取得高質量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所謂備課,實際上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進行的設計准備工作,即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本門課程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材內容做教學法上的加工和處理,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規劃教學活動。在備課的具體工作中,備學生是核心環節,備學生的工作效果對於備課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學生的現實狀況是教學的基本出發點,在備課活動中,備學生主要圍繞備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知識現狀、生活背景、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徵等內容展開的。 1.研究學生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 學生原有的學科認知特點和規律,對他進一步學習新的學科內容、構建新的認知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教師備課要根據知識、內容的內在邏輯性,學生心理發展規律,學生認知活動能力,注重從知識的整體入手。例如,在高中的開始階段,學生在初中數學學習的認知基礎上進入高中數學的學習,認知特點可概括為「具體——抽象——概括」,我們在備課中要結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設計有趣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活動。 2.研究學生的知識現狀 要了解學生,首先要了解學生的知識基礎現狀,這對備課具 有重要的指導作用。特別是在起始階段,即新生的入學階段,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在數學方面的知識基礎差異很大,對各部分知識掌握的程度也不同,這對以後的數學學習有重要影響。教師應把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進行一次調查,對每位學生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個綜合研究,然後仔細分析,記錄下來,為今後的教學設計打下基礎。在平時的每次單元檢查後,也要對學生的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對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方法,普遍問題要重點指導,個別問題要個別輔導。 在具體備課時,還要注意了解學生其他相關學科的知識狀況,例如在學習向量部分的內容時,物理學科中的力、位移速度等概念就是向量的具體化和應用,我們可以從這樣具體的知識背景入手,讓學生更容易理解抽象的新概念。 3.研究學生的生活背景 學生的生活背景包括學生的經歷、經驗,思想和生活狀況,每位學生的生活環境,學習經歷都會不同,進而形成的對社會、對學習的觀點和態度也會很大不同,這些背景對於學生進一步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指出數學學習要講背景,講應用。數學的產生和發展,始終與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任何一個數學概念的引入,總有它的現實或數學理論發展的需要。因此,新概念的引入中都應特別強調它的現實背景,數學理論發展的背景和數學發展歷史上的背景,這樣才能激發學生學 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意識。另外,數學思維方式的背景也對學生的學習產生了重要影響,一個人能不能「數學地」思考和解決問題主要是由他所具備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思維方式的背景決定,在學習新的數學知識時,原有的數學思維方式決定了他的學習效率和學習深度。 4.研究學生的情感因素和身心特徵 教育的對象是處在不斷發展變化過程中的人,而且高中階段,學生的身心發展趨於成熟,知識量增多,社會接觸面更廣,社會交往更頻繁,升學和就業的壓力促使他們的社會化進程加速。思維能力更加成熟,認知活動的自覺性明顯增強,但由於知識和經驗的不足,認識問題不準確、不深刻,有時帶有片面性。教師要採用多途徑和方法,在與學生接觸中了解、分析、記錄學生們存在的各種問題,包括情感的和心理上的。調整方法制定相應措施,要充分尊重他們,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進行心理疏導,多做細致的思想工作。 高中數學學科有其自身的特點,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邏輯思維的嚴謹和美感都在對培養學生奮發向上的精神、求真務實的品質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數學的人文價值在培養創新人格,進而培養創新人才方面的作用更為重要,充分發揮數學課程的人文價值,是數學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 5、備課中怎樣獲取學生信息 備好一節課,不僅需要考慮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 程等幾個環節,更要以人為本,在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表現在備課中就是必須更多地研究學生。 1).從研究學生的實際狀態中獲取信息,作為教學的起點 要遵循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教學過程,我們就必須把握教學的真實起點。為此,在備課中,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切入,尋找學生的起點: 第一,學生是否已經掌握或者部分掌握教學目標中要求掌握的知識和技能,掌握的程度怎樣,沒有掌握的是哪些知識。 第二,那些新知識學生自己能夠自主學習,哪些需要教師的引導和點撥。 教師應通過對學情的了解,確定哪些知識應該進行重點輔導,哪些可以忽略不講,從而很好地把握教學的起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突出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③ 小學集體備課計劃怎麼做
1.根據校歷的安排,每個年級組先把教學進度做出來;
2.組長根據進度把課程分派專到每位任課教師,做到公平,公正屬,公開;
3.每位教師都要完成自己的任務(包括,說課稿,電子教案,課件);
4.在小組備課匯報時,把自己備的課,與同事交流,進行完善。列印出來,每位教師人手一份。因為教師是分開備課,互不重復,這樣每位教師的工作量都減小了,一個星期只備一節,或兩節課就行了。
5.要提前一周進行。
④ 小學音樂如何更深入的備課
上好一堂音樂課,首先就是要備好課。當新一輪課改向我們走來,當新課程的理念再次進入我們的視野,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深切感受到了課程改革帶來的新變化。每一位教師確實都已從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走了出來,進行了角色的轉換,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在一輪又一輪的新教材培訓和各級各類的優質課競賽中,我們欣喜地發現了有許多生動活潑、豐富多彩音樂課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
但是我們還是能切身感受到,在新教材的使用中,不論是公開課還是平時的教學,我們變得越來越注重形式而在教學中顧此失彼,以至使音樂課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那麼如何靈活有效地來備課呢?
一、作好教材分析的案頭工作:
有效的課堂教學離不開明確的教學目標、准確地把握學情、精確的挖掘利用教材等因素,而這些都是備好課的基本要求。因此,我們教師只有在課前對教材認真鑽研、思考,結合學情,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材、有效預設課堂問題等等,才能備出高效、靈活的課來,也才會有精彩紛呈的有效課堂教學。
1、理解課程要求
教師應仔細鑽研課程標准和教材,明確每一單元總體的能力目標、知識目標以及情感、策略、文化等有關目標,理解、分析教材,把握好每一課的教學目標與要求,並正確運用新課程的教學理念。如三年級《媽媽的心》一課,從小愛到大愛,由對媽媽的愛延伸到對祖國的愛,表達了孩子們對祖國媽媽的愛!
2、分析學生知識背景
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教師在備課時應考慮學生的知識背景,這主要包括了解學生已經有的知識,如在學習某一知識之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如何引入新知識,在引入新知識之前還需補充哪些知識。還要了解學生的興趣、需要、思想狀況,智力發展水平及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以便對教學中以及學生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障礙,有個大致的估計,從而有針對性地組織課堂教學。
3、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的優勢
當我們確定好課題,仔細研究過教材後,如果對所教的內容還有不能確定的地方,這時我們就可以充分利用豐富的網路資源來幫助我們獲取准確的答案,輔助教學。
4、熟悉所教的內容
對我們確定好的課題,通過前幾項的案頭分析准備,接下來我們每一位老師就要做到對所教內容心中有數了,包括對所教的歌曲自己能流利得唱好、對所欣賞的樂曲能清楚地了解其曲式結構、表達的思想感情等等。
二、准確制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既是課堂教學的出發點,又是課堂教學的歸宿,是上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動力的方向。由於每堂課教學內容的不同,因此,教師應從具體教材內容和實際情況出發,制定出符合教學大綱的明確的教學目標。一堂課的目的要求一般包括了思想教育,音樂知識和技能訓練幾部分,制定教學目標應明確具體。課堂上的各項活動都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來進行,教學方法的運用,教具的選擇,都是為實現教學目標服務的。教學目標必須具有準確性,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兼顧以下幾個方面:
1、課程標准
課程標准規定了學科教學的目的、任務、內容及基本要求,它是編寫教材、進行教學、評價教學質量的依據,當然,也是制定教學目標的依據。一方面,我們編制的所有目標不應當超標,另一方面,全部目標的合成,也不能低於標準的總體要求。如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欣賞《森林裡的鐵匠》的樂曲中,初步感知樂曲的情緒,了解同一主題不同風格、題材的音樂作品;樂於與同伴一起交流。勞動生活題材的歌曲和樂曲的感受或見解,分享音樂創作的成果。如過程與方法:學會用體驗、合作學習的方法,在聽、唱、奏、即興表演和創編等多種音樂實踐活動中,感悟「愛勞動」這一主題相關的歌、樂曲的風格特點。如知識與技能:掌握兒童打擊樂器的演奏方法,了解其不同的音色特點,能為樂曲《森林裡的鐵匠》編配伴奏音型,並進行合奏。
2、教學參考
不同教材有其不同的特點,而不同的教學內容也有著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參上都有明確的提示。要吃透教材,把握編者意圖,順著編者的思路設計教學目標,要根據教學內容的實際情況去考慮目標的側重點。在編寫教學目標時,要緊扣這些文字,努力用具體的目標來落實其要求,並把它們當作中心目標或重點目標來對待。
3、學生實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脫離學生實際的教學目標沒有任何實用價值。對學生年齡特點和實際學習能力必須予以充分考慮,在重視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要兼顧學生已有的知識點,適當地制定教學目標。
三、把握教材的重難點:
每節音樂課都有教學重、難點。一節音樂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與老師對重、難點的准確把握和處理上。音樂課中的重、難點大體集中在節拍、節奏、音準、歌詞處理、歌曲表現等方面。
1、吃透教材,定準目標,是准確抓住教材的重、難點的前提。
2、以舊知識為生長點,突破重點和難點,強化感知。
3、以形式多樣的音樂活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
四、把握課堂教學的主線:
教學主線是教者在反復鑽研教材的基礎上形成的比較成熟的教學思路。可以這樣說:凡是成功的課堂教學必定有一條十分清晰的教學主線,凡是不成功的課堂教學也必定是主線不明或思路混亂。課堂中明晰的教學主線就好比一條精品旅遊線。把學生帶進一處處風光秀麗的景點,使一堂課顯得有條有理、環環相扣,而且重點突出、精彩紛呈。課堂的教學主線一般是以課題內容為核心的,各種教學活動總是圍繞這個核心來展開。老師在備課時有了這根教學主線,就要緊緊扣住它、圍繞它來設計各種教學環節,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活動,最終達到預設的教學目的。
五、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對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當明確了教學目的,確定教學目標之後,怎樣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目標、教學方法就成了關鍵性的問題。因此教學方法是事關教學成敗的關鍵一步。教師要根據音樂學科的特點選擇教,。在正確的教學策略的指導下,實現教學方法的最優化。
六、靈活地處理預設與生成: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上好每節音樂課都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去總結歸納,與此同時我們還要靈活應對課堂上出現的各種問題,培養自己的教學機智。所以在備課時我們應注意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1、備課時要強調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2、備課盡量備詳案。
備課就是教學活動的設計。備課是展示教師的個性化創造的過程,是形成正確的教師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方式的基礎。
新的音樂課標提出了音樂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動力、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發展、重視音樂實踐、鼓勵音樂創造等要求。音樂教師在設計備課時應該以「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充分發展」為價值取向,把備課的焦點放在學生學習「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以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上;注重面向全體學生,教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為此,要求教師要跳出「教教材」的圈子,引導學生領悟教材的精髓,把教材用活,讓學生學活,從而幫助學生達到「會學、樂學」的境界。
教學手段永遠都是為教學目的服務的,許多好的傳統的教學手段我們不應一概拋棄;現代的教學手段要用,但一定要恰倒好處。一堂好的音樂課,其內容與形式總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的。
⑤ 小學集體備課總結
集體備課是教師合作研究的一種最有效的形式,是發揮教師團隊精神,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的備課形式。它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群體智慧,使教師在研究交流的思想碰撞中,博採眾長,擇善而從。本學期我們春天小學積極響應縣教育局教研室的號召,開展了集體備課活動。工作得到了進一步規范,備課效益大大提高,現總結如下:
一、建立備課組,發揮集體優勢
為了能更好地發揮集體備課的優勢,取長補短,我們成立了教導主抓的集體備課組。充分發揮每個教師的長處,形成優勢互補,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二、制定計劃
開學初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各學科備課組確定了每周的主備人,提出了具體的要求,為集體備課的順利進行提供了堅實的保證。
三、確定任務
在進行集體備課時,我們採取主講人輪值制。首先由主備人選定課題,寫好教案初稿,並充分作好發言准備。同時預先通知各個成員,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並通過各種手段搜集各種有用信息,在備教材、備教法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看法,為發言作好充分准備。
四、強化參與
我們備課活動的模式是「個人備課—集體備課---形成個案」。個人備課需要個人鑽研,獨立思考。集體備課強調集思廣益,相互切磋,發揮集體的群策群力和協作精神。集體備課後,個人再對集體備課的內容進行消化、吸收,再補充,並進行修改,形成有自己特色的適合本班的教案。因此,集體備課不是個人備課的簡單重復,而是個人備課的再認識,再創造的過程,是個人備課的深化和延伸。所以,我校強化教師的積極參與意識,把集體備課變成每個教師的自覺行動,讓每一個教師都能真正參與到這一活動中。
五、共同探討,各抒己見
活動時,首先由主備人陳述本課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難點等內容,並將本課在書中所處地位以及本課的大概內容加以分析和介紹。然後由大家自由發言,就本課的各個部分進行深入的探討和分析,導入新課部分選出最新穎、獨特且能吸引學生的方案,並用材料加以輔助。教學重點部分,首先由主備人陳述自己的見解,其他人分別發言,要求發言必須符合教學大綱要求和學生實際情況,同時要把相應的教法、學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最後,總結出既能闡釋清楚課本觀點,又能使學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學法。教學難點部分,嚴格按照教學大綱要求,集大家的智慧與一體,分析出一種既不脫離書本又使學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學法,爭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識性、科學性相統一。當討論完畢後,主備人負責整理和總結,形成集體智慧的結晶。
六、強化管理,做好:「五、四、五」
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時,我們力求做到「五備」:備課程標准、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教學程序;「四定」:定時間、定地點、定主講人、定題;「五研究」:研究重點、難點、教法、學法、作業設計。為確保此項活動落到實處,學校安排專人督促檢查,並將檢查結果納入對年級的考核。
七、存在的問題
1、我校各年級基本上都是一個班級,各年級科任也就「獨釣寒江雪」了。怎樣做到發揮集體的力量和智慧,確實是很難。也曾想過要根據我們保城地區來劃片進行,但目前各校經費有限,交通、吃飯是個大問題,來來回回的安全也是值得考慮的。
2、由於我校教師都身負繁重的教學任務,工作量大,因此有的學科備課組准備的不充分,顯得有些倉促。
3、有的學科備課組成了主備人一言堂,其他教師或者當聽眾一言不發,或者是贊不絕口,沒有達到資源共享的教研效果。
八、改進辦法
1.提高認識,促進行為的自覺化。組織教師學習討論集體備課的意義和作用,交流使用集體備課後的收獲,使教師進一步認識到集體備課應是教師個體思維的碰撞,是教師共同智慧的結晶。
2.改革評價制度,激發教師備課熱情。
總之,經過這一學期的集體備課,大家都受益匪淺。我們不僅發揮了集體的智慧和力量,而且提高了我校整體授課水平,大面積提高了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