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旅遊淡季和旺季分別是哪幾個月份
從專業上來講,寬泛的說旺季就是幾個黃金周還有寒暑假,而淡季就是除這些還有周末之外的時內間,但具體到某些景容點可能還有些特殊情況,具體淡旺季還要根據具體所去的景點決定的。
㈡ 美國旅遊旺季是幾月 什麼時候
7月和8月是美國旅遊旺季。
每年的7月和8月都是中國遊客赴美旅遊的旺季,目前國旅、中旅、青旅、錦江、環境國旅等大型旅行社在7月和8月的兩個月內都有大量赴美旅遊團隊;
平均每個旅行社每周都有1~2個團隊出發,有些客源量比較大的旅行社近期的每個月可發出10多個赴美旅遊團,每個旅遊團的規模在30~40多人,即一家大型旅行社近期一個月內赴美的客源量就可達至少400多人。
(2)旅行旺季安全培訓擴展閱讀
據中國駐美國休斯敦總領事館網站消息,夏季是外出旅遊旺季,也是旅遊安全事故多發季。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發布提醒,呼籲當地華人旅遊機構注意規范合法經營。
中國駐休斯敦總領館鄭重提醒當地華人旅遊機構注意規范合法經營,聘用具備合法資質的司機或導游,購買必要保險,加強車輛安全檢查和司機安全培訓,杜絕疲勞駕駛。
總領館不建議中國公民從事涉水、野外和空中等高風險旅遊項目,呼籲關注當地有關部門發布的預警信息,特別是天氣預警,避免冒險出遊。注意防範盜搶和槍擊。
㈢ 旅行社如何防止旅遊旺季導遊人員短缺
如下方法,希望對您有幫助。
既然知道旺季必然會有人員短缺,就要做到未雨綢繆,版在淡季加權強人員培訓,完善旅行社各項管理制度,增加企業文化底蘊,做出明細的人員安排及旺季招聘計劃。
減少基層導遊人才流失,在保證運營成本的基礎上,提高全職導游的待遇,在旺季人員缺乏的時候,適當使用兼職導游。
在線路計劃和出團計劃上以現有的人員安排為基礎,控制出團的數量和次數,保證員工的最佳工作狀態,以提高旅遊產品質量為基礎,打出影響力。
可以選擇和其它旅行社合作,像三國時期的孫權和劉備那種合作,正所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㈣ 旅遊淡旺季帶來的問題
您在旅遊旺來季將面臨的問源題
1,由於大批的遊客湧入,將帶來交通的壓力,如火車、飛機、公路客運也隨之產生壓力
2.酒店也的負面影響,酒店的良性循環應該是60%的住宿率,但很多大的城市卻開始了惡性循環,因為住宿率大大的超過了60%,給酒店帶來損失
3,大量的遊客在同一時間進入旅遊景點,將造成旅遊景區的負面壓力,供水、供電、旅遊設施的保護、遊客安全。4,遊客自身的旅遊心理和旅遊興趣受到打擊因而旅遊的目的大打折扣。
5,由於遊客流量大,旅遊機構和景區的服務人員產生煩躁情緒而帶來服務質量的下降
㈤ 旅遊淡旺季的判定表
這個要因地而異,因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點,所以旅遊淡旺季也要根回據實際情況來定。例如海南,答因為夏季是海南最熱的時候,如果把6-8月設定為旺季,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夏季最熱的時間段,也就是6-9月,反而是海南的旅遊淡季,而秋末至春初,因為其他地方較冷,而海南溫度適宜,所以反而是旺季了。又如西藏,因為常年溫度均衡,沒有明顯的冬季和夏季之分,所以淡旺季也不能說全年都是旺季,因為畢竟受高海拔的影響,很多地方不受季節的影響,但是依然會有降雨和大雪,所以,西藏的旺季是6-8月,其他時間例如4-5月和9-10月,也可以旅遊,相對來說不如6-8月好,而其他的月份都可以休息了。呵呵。。所以,大致來說,北方較冷,南方較熱,所以北方最好的季節是春末至秋初,而南方最好的時候是春初、夏末至冬初。
㈥ 旅遊旺季安全還是淡季安全
淡季,遊客是少,但是可能就因為人少,難被發現,才容易下手,反而旺季人多,別人就不敢下手。其實,無論淡季旺季都一樣,只要你的安全意識足夠,根本不會有問題
㈦ 旅遊的淡季旺季是什麼時候,怎麼分的
因地因時制宜,現在已經沒有明顯的界限了。比如桂林的景區景點的淡旺季專,內賓屬外賓有別。在灕江水滿,適合游江的時候就是旺季;如北海銀灘,天氣炎熱的時候就是旺季...而在桂林的陽朔,春節前後被旅店老闆們視為淡季,生意不是很多——這些是根據我的親身體驗整理的。 因為決定遊客旅遊動機的有「閑暇時間」和「可支配收入」兩方面因素,黃金周也許是國人出遊的動機較佳結合點和高潮,但是人們卻逐漸發現其實黃金周並不適合進行長線旅遊。 而在旅遊業界,所謂淡季旺季往往會將旅遊人數跟旅遊消費收入結合起來衡量。 還有一種區分方法,南國游山水,旺季為春夏季;北國游楓葉冰雪,旺季為秋冬季 秦始皇陵兵馬俑是不分淡旺季的 北京的旅遊旺季是每年4月1日至10月31日,故宮雖然按淡季賣票,可人卻和旺季時沒什麼區別
㈧ 如何解決旅遊淡旺季問題
給你幾個提示吧從這裡面下手或許你能得到幫助~~~~~~~~~~旅遊淡(版旺)季是因權為什麼原因導致?現在的人為什麼旅遊?(你能回答者2個問題就應該不是很難!)
先來談為什麼有旅遊淡季吧~~~據我所了解,出現淡季的情況一般是在淡季沒有好看好玩的,並且很多旅遊景點把目標都注意在了「上班一族」身上!旅遊就是為了欣賞美景有情趣,再一個就是你們不能把旅遊當成只有年輕人才會有的一種活動(只把目光集中在上面的話結果不一定會成功)!中老年群體也是一筆財富,主要看你們旅遊業怎麼對待和開發這筆財富了!
現在的人旅遊都要有「好看」「好玩」「好吃」的並且很注重養生!對待特殊人群有特殊優惠的話會更好!
㈨ 旅行社的旺季在幾月
一般旅行社旺季從3月開始,持續到11月,但有些線路12月、1月、2月去好些,所以,要看你去那些景點。
㈩ 國內旺季旅遊的利與弊
旅遊的旺季簡單的說是指五一、十一長假期間,以及春、秋季氣候宜人時節,或寒暑假等。
首先說以下旺季旅遊的弊端:
1) 挨宰的季節--中國人歷來比較重視節日,為了烘托節日氣氛,不少人心中這樣認為:"不花錢就不算過節"。他們平時省吃儉用,而到了假日里就會大把花錢,不再斤斤計較,即之謂:"花錢買痛快"。這是中國人消費的一大特色.如今人們有充分的閑暇時間,出現假日期間旅遊消費場面也是司空見怪。但中國消費者面對突如其來的"一周長假",無所適從,感到束手無策。因而對假日的安排上帶有很大的盲目性,從眾心理強烈。才會有"千人爭走獨木橋",造成了今年"五一""井噴"現象的出現。面對突然來臨的購物消費狂潮,許多商家、旅行社感到措手不及,倉皇上陣,忙中出錯。消費火爆的同時,消費者投訴也熱了起來,這固然與消費者自我保護意識增強有關,但其暴露出來的問題不容忽視。不少經營者借機"宰客",故意欺詐消費者;有的從業人員借機"敲竹杠"、"要黑錢",弄的消費者苦不堪言,發出"花錢買罪受"..........的吶喊。使消費者的"滿腔熱情化作了一盆冷水",消費者"談『假『色變",恐懼症油然而生,難怪不少消費感慨:"不出去,後悔一輩子;出去了,一輩子後悔"。
2)挨宰的旅程:旺季外出旅遊旅途中經常到了這樣的煩心事:買票隊難排、觀景人擠人、北風挾雨來、如廁挨半晌……因此常有這樣的感慨和無奈--- 「那哪是看風景,簡直就是看人」。
在此舉以例說明:如5月2日,劉女士和丈夫去大連,一下火車,就下起了淅瀝的小雨。設想中的街頭漫步遊玩變成了雨中狂奔。當天上午10時許,兩人按計劃來到了老虎灘公園門前,可是公園門前的一幕卻讓夫妻二人「望人興嘆」,數以千計的旅客在購票處排起了「長龍」。
為買到票,第二天清晨6時30分許,兩人起了個大早。但進入公園後,因為人多,他們很難仔細地端詳想要觀賞的動植物。人群中,兩人一會兒被擠出來,一會兒被擠進去。
「那種情景讓我有些後怕,當時,很容易回想起曾經發生在北京的密雲慘劇!」劉女士描述當時的心情。煩心的事情不止這一件,最讓劉女士煩的是,著急「方便」時,卻也要排上半小時的長隊。以免到外頭遭受人擠人之罪。
事實上,出於對黃金周愛恨交織的心情,「躲進小樓成一統」正成為許多城市人過黃金周的選擇
3)遊人過多,難以清靜;食宿困難、價格昂貴;交通困難,車船票難買,容易耽誤旅程。
旺季旅遊的優點:
1)線路多。
2)旅遊的黃金季節,氣候適宜、風景最佳,往往能看到風景地的代表性自然風光(受季節影響)
3)服務設施相對較全面、完善。(但平均則又可能緊張)
4) 淡季旅遊時,不僅車好坐,而且由於遊人少,一些賓館在住宿上都有優惠,可以打折,高的可達50%以上。在吃的問題上,飯店也有不同的優惠。因此說,僅此一項,淡季旅遊比旺季在費用上起碼要少支出30%以上.;另外,遊人少,可以更好更直接地感受到各種不尋常的風光;尤其步行觀光不受干擾,能夠到達旺季時因遊人過多難以到達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