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給公司員工培訓銀行基本結算、財務、稅務知識應該培訓些什麼內容
一、講解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制度,費用報銷流程,工資構成,獎罰規定等,這做為員工主要就關心自己的貼身利益嘛,你如果給他們講會計准則,會計法,是沒有幾人願意聽的,圍繞員工為中心,與之有關的。
二、稅務方面,只講個稅就可以了,現在好多人都不了解,只看工資表上扣了多少多少錢心痛,然而,他們會認為這些錢是你扣的,要給大家灌輸一種思想:你所做的、你的工作都是按照會計規則、稅法、公司制度來辦理的,你只是按規定執行。你若不能說明,會很憋氣的,財務比較容易得罪人。QQ290218702
② 稅法基礎知識的框架
1 50000 為含稅價,且8500進項不能抵扣,故2210-1700=510
2 P114 兼營業務稅率從高徵收
3 234/1.17*17%-18*2/3=22
4 9/1.06 * 6% =0.51
5 P121-122 400*17%-30*400/(400+200)=68-20=48
6 計稅價格為不含稅價格 3000/1.17*17%*100-1500*7%=43485
1) 43485-25314.62=18170.38
2) 屬於商業折扣 3000*95%/1.17*17%=41410.26
7 (100+9+5)*17%=19.38
2) 1000*200*13%=2.6
8 10/1.06*10%=9433.96
9 11.7/1.17*2000*5%=1000
10 消費稅率30% 從量+從價
200*150+200*30*30%+3510*200*30%+3000*30%=3+0.18+21.06=24.33
2) P145
11 58.5/1.17*10%=5.7
12 8*140*110%=1232 (8*140+1232)/95%*5%=123.79
13 (6000-1500-1200-700-600)*120=240000
14 40000/1.17*17%+(120000-40000)*3%=8212
16 (1000+500)*1500*5%=112500
17 視為提供應稅勞務 兼營分別核算
(150+60)*3%
③ 稅收專項培訓輔導基本規范包括哪些內容
輔導培訓,是指全市各級國稅機關及其工作人員依法主動指導幫助納稅人、扣繳義務人掌握稅收知識,知曉辦稅事宜,正確執行稅收法律、法規以及政策規定,履行納稅義務的一系列輔導培訓活動的總稱。
稅法宣傳、納稅咨詢、輔導培訓的具體內容:
(一)稅收法規。包括各項稅收法律、法規、政策的具體內容及其適用范圍、對象等。
(二)稅收管理。包括辦理稅務登記、稅務認定,發票領購使用、稅控器具使用管理、賬簿憑證管理、稅收核定管理,辦理減、免、緩、抵稅,相關涉稅文書填寫、數據資料報送和各種稅收管理措施等。
(三)申報繳稅。包括申報方式選擇、具體申報方法、申報表的填寫、申報軟體的使用,稅款繳納方式、期限、交款銀行的確定等。
(四)稅務行政許可和稅務行政審批、備案。包括行政許可法和行政審批、備案制度規定的稅務行政許可和稅務行政審批、備案事項及工作流程。
(五)稅務行政收費項目。指國家物價部門、財政部門規定的稅務行政收費項目及標准。
(六)稅務行政處罰。包括稅務行政處罰的執法主體、許可權、依據、標准和程序以及組織稅務行政聽證的稅務機關名稱、舉行聽證的程序、時限和相關資料等。
(七)國稅機構和職責。包括機構的設置、職責、許可權、辦公地址、聯系方式、工作時間以及稅務人員職責規范等。
(八)納稅評估。包括輔導納稅人進行疑點問題自查,告知其可能產生的違法後果,降低稅收風險。
(九)稅務稽查。包括稽查前、稽查中和稽查後有關稽查程序、工作流程、配合事項、納稅人權利、稽查結果、整改建議等。
(十)稅收法律救濟。包括負責稅務行政復議、稅務行政訴訟和稅務行政賠償的稅務機關名稱,納稅人申請稅務行政復議、訴訟和賠償的程序、時限和相關資料。
(十一)舉報投訴監督。包括稅務幹部廉潔自律有關規定、受理納稅人投訴部門和監督舉報電話。
(十二)其他涉稅事項。納稅人辦理上述以外其他涉稅事項時,國稅機關應及時認真、耐心細致地做好相關事項的宣傳、咨詢、輔導培訓工作。
④ 想學習一些會計的基礎知識,關於稅率、稅種還有一些計算方法等等
稅務和會計是不同的,你想學稅率稅種的話就必須學稅法,而會計是學習記賬做版報表,這兩個是不一樣的。如權果你想學的話我建議你用初級會計資格考試教材,稅率稅種是在會計法規教材里,而會計有專門的一本會計教材。你自己去書店翻翻看自己到底想學的是哪一本吧。
⑤ 如何學習稅法方面的知識
要分為三個階段:基礎學習階段、瘋狂做題階段、實戰模擬階段,而基礎學習階段是整個學習過程的關鍵,在這個階段中,我們應該完成教材的預習、教材的精讀、基礎班網路課程的學習、章節配套習題的練習。
第一部分主要講解了稅法的基礎知識。對於研修《稅法》的學生來講,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准確理解稅收法律條文的基礎,沒有這部分內容的鋪墊,學生不但對我國稅法缺乏一個整體、全面的認識,而且會對許多稅法內容難以理解和記憶。所以,學生對這部分內容決不可忽視。也正因為此,歷屆考試題都會涉及這部分內容。2004年4月份的考題中,30分的單項選擇題中有關這部分內容的佔6分;在10分的多項選擇題中也佔6分;在12分的簡答題中佔4分;而12分的論述題就出在這部分。2004年7月份的考題中,40分的單項選擇體中有關這部分的內容有4分;10分的多項選擇題中有4分,而15分的簡答題中有10分。
《稅法》的第二部分是本課程的主要內容,這部分較為詳細地介紹了我國現行的主要稅收法律制度,包括流轉稅、收益稅、財產稅、資源稅、行為稅等稅收法律制度。從政府組織稅收收入的角度講,這些稅種的重點安排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第二個重點層次是營業稅和消費稅;第三個重點層次是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和 個人所得稅。從課程講授和考題分之排列看,其重點章節的層次安排與此基本相同。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不但必然出現在選擇題和案例分析題中,而且,間或會出現在簡答題和論述題中,並且占的分值很大。消費稅和營業稅在選擇題中多有涉及,間或案例分析題也會涉及。外商投資企業所得稅的稅收優惠(尤其是生產性外商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和退稅問題)和個人所得稅也是重要的考察內容,這兩個稅種主要在計算題中出現。
第三部分介紹了稅收徵收管理法、稅務行政法制和稅務代理的主要內容,其中稅收徵收管理法是重點。這部分內容既可以通過選擇題、簡答題的形式考查,也可以通過與具體稅種結合在案例分析題中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