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農村小學三年級安全教育有哪些內容
1、通過安全主題來班會,讓孩子認識到源安全的重要性,真愛生命。
2、實練演習,比如說遇到火災怎麼辦。
3、農村孩子喜歡玩水,讓孩子遠離深水,不要到水裡游泳,教孩子遇到溺水怎麼辦。
4、在學生引導學生懂得不避風險學相處要友愛謙讓,不相互打鬧,學會正確處理同學間的矛盾。不要在班級亂蹦亂跳,以防摔倒磕到。遠離陽台,不爬高,遵守紀律。
5、出學校過馬路,懂得左右查看,知道紅燈停綠燈行的知識
2. 湖北省農村信用社安全教育學習心得
安全時刻記心中,生命財產不可拋
3. 教育農村學校學生安全出行的注意事項主要包括哪些
(1)應具有安全意識,隨時觀察所通過的道路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內
(2)崎嶇不平的容山路、陡峭的山崖存在因下雨而發生道路坍塌、滾石、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引發的危險。
(3)道路位於深山峽谷、河道邊時,要提防上游暴雨引發山洪暴發。
(4)冬季下雪時崎嶇的山路要特別注意行走安全。
(5)雨季要關注天氣預報,盡量避開在惡劣天氣出行。
(6)行走的路上遇暴雨時,要選擇地勢較高處躲避,同時注意防止雷擊。
(7)夏季走在山路上要防止被蛇咬傷,可手持木棍邊走邊敲打。
(8)天快黑時盡可能不走山路,以防因視線不好而摔傷。
(9)在偏僻的道路上行走時最好結伴而行,以防發生意外。
(10)在行走的過程中不要到小河中戲水或游泳,以防溺水。
(11)通過河道時最好快速通過,防止突然猛漲的河水將人沖走。
(12)不圖抄近路而從冰面上通行,以防掉入冰窟。
4. 如何有效在農村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近年來,伴隨著農村公路的快速發展,給廣大群眾帶來了交通的快捷和生活的方便,但由於車流量和人流量的增大,群眾參與交通安全意識薄弱,農村道路發生交通事故也日趨增多,特別是農村道路發生的重大交通事故也屢禁不止,給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帶來了極大的危害。農村道路交通事故的發生,雖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還是農村駕駛員和群眾交通法規意識薄弱,違法駕駛、違法行走、違法載客、違章佔用引發的交通事故占很大比例。這與對農村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知識宣傳教育少,農村群眾和駕駛員安全意識淡薄,不能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有一定的關系。由此可見,在農村廣泛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提高廣大駕駛員和群眾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顯得十分重要。
當前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進農村」的現狀
一是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方法陳舊老化。由於廣大農村地區地域廣闊,機動車駕駛員比較分散,因此很難真正把道路交通參與者組織起來實行行之有效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一些農村駕駛員認為,自己不專門從事營運生意,駕駛的路程短,學不學意義不大;也有一些人認為,目前交通部門對不參加安全學習者,缺乏管理約束措施;但更多的人則認為當前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方法陳舊老化,枯燥無味,流於形式。因此,交通安全宣傳的形式一定要新,方式一定要活,只有這樣,才能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宣傳經費短缺,影響了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開展,由於農村經濟薄弱,活動經費缺,無論是人力、物力還是財力都難以得到保障。職能部門沒有此項經費開支,不得不硬著頭皮,東拼西湊,做「無米之炊」。宣傳教育活動也只是作作表面文章,更談不上提高道路交通參與者的安全意識。因此,要提高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力度,必須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交通安全宣傳經費的投入力度。 三是警力有限,使一些偏僻農村地區成了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盲區」。由於農村警力不足,致使一些農村地區成為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盲區」。隨著道
路交通參與者隊伍的不斷擴大,很難把道路交通參與者組織起來實行有效管理,更談不上對其進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
加強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進農村」的對策
一是政府引導,各方參與,把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推向社會化。首先要堅持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龍頭」作用,農村基層幹部是關鍵,他們會做群眾工作,善於組織群眾,引導群眾,教育群眾。為此,交通管理部門要及時向他們傳達交通法規和交通安全形勢,一級對一級抓指導,一條一條地落實,形成合力,大造聲勢,積極配合交通部門開展工作。同時,在群眾中物色一批責任心強、工作踏實的交通安全宣傳員,努力把交通安全的種子撒向千家萬戶。從而在全社會形成學習、宣傳交通法規的濃厚氛圍。
二是各級交通管理部門要充分發揮交通安全宣傳主力軍作用,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村組、進家庭安全宣傳活動,以切實提高交通參與者交通安全意識為己任,將安全宣傳做深、做實、做細,使得交通安全常識老少皆知、家喻戶曉。
三是各部門要協助搞好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在農村開展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提高農民交通法規意識是一項新的而又艱巨的任務,單靠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充分調動宣傳力量。宣傳部門要擔起牽頭的擔子,財政部門要撥出一定的宣傳教育經費;文化、廣播、電視等部門要配合搞好這項工作。農村的基層組織要建立一支交通安全的宣傳隊伍,配備一些宣傳員,農村團組織要經常開展宣傳活動,教育部門要安排一些交通安全法規課,注重培養在校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
四是利用各種形式大力開展農村交通安全宣傳工作。開展不同形式宣傳活動是擴大農村群眾懂得交通法規,了解交通安全常識的有效方法,也是促進群眾,遵守交通法規,搞好交通安全的有力措施。首先,交通管理部門、各有關單位要加強對駕駛員交通安全的宣傳教育,利用各種場合進行宣傳,其次,在廣大農村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交通安全宣傳活動,如利用各鎮、各村(居)、學校的牆報欄、黑板報進行交通安全常識宣傳,黑板報、牆報以交通安全法規為主,結合外
地和本地典型事故例子,圖文並茂,生動活潑,讓群眾看後一目瞭然。再次,廣播站、電視台要經常性地開展交通安全常識的廣播電視講座,有線電視要定期不定期地播放《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關章節和交通安全的新聞事件,電視欄目要播放一些典型的交通事故宣傳碟片,使駕駛員和群眾從中得到教育。交通管理部門要聯合教育部門不定期到鄉鎮中小學校,特別是公路沿線的學校上交通安全常識課,不斷培養學生遵章守法的自覺性。
5. 如何做好農村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
給農村的小學生多加幾條禁止令。比如:不要下河或者坑塘洗澡;遠離村裡或者地里的內變壓器,更不要攀容爬;不要在莊稼地里亂跑,以免掉進機井裡;不要攀爬電線桿;在家裡不要隨便拿應該瓶子就裝水喝,因為有可能那個瓶子是農葯瓶;不要劃火柴或者打火機玩,尤其不要在柴火垛旁劃火柴或者打火機,以免發生火災;在路上盡量走路邊,因為農村機動車還是挺亂的;在家裡不要拿金屬物體往電源插座孔里捅。
6. 談在農村小學生中如何滲透安全自護教育
近年來,小學生由於安全意識和安全防範能力不強,往往受到來自多方面的事故傷害,特別是留守兒童受到交通、溺水、拐賣、人身侵害、意外事件等事故傷害的現象時有發生,給社會穩定和小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加強小學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不斷提高小學生的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十分迫切和重要 ,並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高度重視。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大力滲透安全自護教育,防患於未然。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
課堂教學是教育的主渠道,這並非是某個領導或教師決定的,這是教育的規律。所以課堂也就成為教師對學生進行安全自護教育的主陣地,教師們立足課堂,利用學科教材中的有關內容,有的放矢地對學生進行安全自護學科知識的滲透教育,來不斷增強學生的安全自護意識。對於小學生而言,課堂教學具有機會多、號召力強等特點,因此,把安全自護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是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讓學生在增長學科知識,提高學科能力的同時,樹立安全自護的意識。如:五年級社會課中中有認識道路交通標志的內容,教師除了讓學生懂得這些標志的作用外,還讓學生認識交通標志,並引導學生用手勢示範,指揮交通。另外,通過學生分組扮演違反交通規則的生活小品,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激發學生學習社會知識的濃厚興趣。在鞏固知識的同時,還增強了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
二、在警示教育中引導
現在的學生接觸的事物並不比成人少,並易受社會習氣的影響,如何抵制這些消極影響呢?必須注重從學生的日常小事入手,提高學生的防範意識。如果我們善於發現、挖掘,學生會很容易接受教育。如:教師組織學生平時注意收集廣播、電視、生活中聽到的安全事故,然後談談自己的體會和看法,對學生收集的材料和體會,教師進行必要的點評,並張貼宣傳,以提高安全警示教育;學校還可以結合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交通事故,向學生宣傳交通法規和學校要求,不厭其煩地提醒學生遵守交通安全,定期為學生播放交通事故警示教育錄像,聘請交警來校做報告,在社會多方面加強安全警示教育的同時,教師要因勢利導,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普及交通安全常識。警鍾長鳴,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時刻敲響安全教育的警鍾。
三、在各種課外活動中強化
活動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也是實施安全教育的重要載體。結合班會活動、少先隊活動、課外活動進行有機穿插滲透安全自護實踐教育,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開展每日一講活動,利用晨會時間,對全校學生進行安全自護知識教育活動,(如:課間文明游戲;道路交通安全;騎自行車的規定;樓道的安全;如何預防疾病等等。)同時,聯系實際,表揚做得好的班級和個人,批評一些違反安全規范的行為,集體剖析、糾正。做到評獎、批評相結合;不定期的出安全自護能力培養的黑板報(如:消防、防水,交通、維權等為主題的板報);開展了消防安全知識講座;開展了緊急撤離疏散的演練活動等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如「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使孩子們在不知不覺中提高安全自護的意識。
四、在社會實踐中體驗
社會實踐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實施安全教育的重要措施。可以利用讓學生利用周日組織交通安全小衛隊、小衛士走上公路,揮動小黃旗,宣傳交通安全知識,協助交警指揮交通,維護交通秩序;組織他們到企業生產現場聽安全員講述安全生產故事,帶領他們參觀治安案件和安全生產事故展覽等。讓小學生在實踐中了解安全形勢,懂得遵章守法和加強自我防範的極端重要性,增強小學生辨別是非和自我保護的自覺行為。
五、在模擬演練中提高
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生在主題教育中獲得的相關安全知識,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有針對性的模擬演練,以提高學生的自護技能。如為了強化學生在火災中的逃生技能,我們設計消防逃生演練,在演練中教師扮演救火隊員,練習怎樣使用器火器材,學生扮演逃離火災現場的人,練習一些自救技能,如假裝滾滅身上的火苗,用濕手巾捂住口鼻彎腰蹲走前進等。在防拐騙的主題中,我們可以設計了陌生人敲門的模擬演練,其他班的教師扮演陌生人,讓學生在演練中練習應對陌生人的技巧,並懂得堅決不給陌生人開門的道理。在防震演練中,我們做緊急疏散演練,練習一些自救技能,使學生在演練中學會防震的知識。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作為教育者 我們要持之以恆地滲透安全教育,時時抓、事事抓,安全教育才能達到防患於未然,才能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支撐起一片藍天。
7. 農村孩子安全常識作文
"學校安全重於泰山",適逢第十五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 3月29日下午班會時間,學校召開了安全教育主題班會,會議由臧永山副校長為全校師生開展安全教育培訓。 在一個多小時的安全教育培訓中,臧校長緊緊圍繞交通安全、食品衛生安全、傳染病防治、防擁擠踩踏、防溺水等安全知識以及預防自然災害等主題開展教育,要求同學們嚴格遵守交通規則,不得在機動車道上行走、奔跑追逐;盡量在家就餐,不吃腐爛變質、過期食品,嚴防食物中毒;外出活動時,要有家長陪護或幾個同學結伴而行;上下樓梯要禮讓有序,切不可奔跑推搡;遇到自然災害時,要學會保護自己等。 學校將以第十五個「全國中小學生安全教育日」為契機,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採取多種有效形式,強化管理措施,充分利用班會、升旗儀式、專題講座、牆報板報、校園廣播、網路等方式對學生開展宣傳教育。學生上學、放學進出校門的高峰時段,加強領導值班和安全保衛工作。配合有關部門做好學校周邊環境及治安狀況的排查、整治工作,全力營造安全和諧的校園環境,為維護正常教育教學秩序創設良好條件。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彩的,而要擁有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所以我們要時刻加強安全意識,落實安全措施,做到警鍾長鳴!
8. 如何對農村小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結題報告
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市場的繁榮,農村交通條件逐漸變好,各種交通工具在城鄉逐漸普及,各種大車、小車、摩托車、自行車飛速的在公路上行駛,在給人們帶來交通方便的同時,各種車禍也在不斷發生,一個個鮮活的生命被無情的吞噬,特別是近年來發生在小學生的車禍不斷增加,引起了人們的警覺,那怎樣抓好小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預防安全事故的發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新課題。
一、學生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
學生容易發生交通事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主觀方面來看,學生活潑好動,交通安全意識差,在馬路上嬉笑打鬧、你追我趕甚至橫穿馬路等。從客觀方面來看,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一)是從學校的地理位置來看,學校多設在道路邊上,有的學校設在狹小的胡同里,學生上學、放學,接送學生的車輛把窄小的弄堂擠得滿滿的,道路擁擠不堪,有的學生上學、回家要橫穿過幾條馬路,學生的交通安全就成了學校的突出問題。
(二)是從學校的教育目標看,交通安全在學校的教育目標中只佔一個很小的部分,再則,發生交通事故經常在校外,對學校影響不大,學校沒有直接事故責任,因此,學校對交通安全教育重視遠遠不夠,教師對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沒有進行系統傳授,造成學生的交通安全知識不全面,交通安全意識不強。
(三)家庭教育方面看:農村小學生中,大部分家長文化知識水平較低,交通安全意識淡薄,缺乏交通安全常識,不能對子女進行較好的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多數學生家長及監護人甚至為了圖一時之方便和利益而違規駕車或乘車,學生接觸的家庭教育、社會現實和學校的宣傳教育有時是互相抵觸的,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念、是非觀念模糊。
因此,造成中小學生交通事故頻發的主要原因,除機動車駕駛員不遵守交通法規外,學校忽視交通安全,小學生獲得的交通安全知識比較零碎,沒有系統化,也是導致交通事故頻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勢在必行
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的發生,保護學生出行安全,必須從教育入手,建立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體系,讓孩子受到系統、全面的交通安全意識,提高其自我保護意識。學校必須將交通安全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一課,落實責任,明確目標,確保效果。提高學生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則是預防和減少學生交通事故發生的根本,學校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是預防和減少學生交通事故發生的重中之重。
(一)是學校要設立交通安全教育領導機構,形成管理網路。為了保證學校交通安全管理正常有序進行,學校應建立校交通安全教育領導小組,由校長或書記擔任組長,行政人員和年級組長等成員組成,形成校長室、教導處、年級組、學科組等不同層面的管理網路,使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在縱向和橫向間形成合力。
(二)是建立一支學校交通安全教育師資隊伍。 學校可聘請班主任、交通民警擔任學校交通安全教育輔導員,定期為學生講授交通安全常識,對在校學生進行交通法規培訓,提高學生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規范學生的交通行為,並形成制度。
(三)是建立健全交通安全和責任制度,推出相應的預防措施。為避免交通事故,在小學校門前、附近以及學生必經之路中間可設置學生上、放學,請車輛減速慢行等安全警示牌,同時在學校門前以及附近路面安排值班老師或交通安全員,以防發生意外。
(四)是實施校園交通安全教育活動,以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學校將中小學生交通安全、交通法規教育列入法制教育課、班會課以及其他學科之中,將每學期學生交通違法情況做為對學生品行評比、評優的依據。同時,學校與公安交通管理部門密切協作,以開展珍愛生命、平安回家活動為載體,推廣小學生交通安全 小黃帽路隊制,開辦少年交通安全夏令營,開展交通安全知識競賽和演講比賽,小手牽大手等活動,以提高學生自我保護能力。
(五)學生上放學實行路隊管理,培養學生的養成行為,自覺遵守交通規則,規范學校師生的日常行為習慣 ,學校要抓住這個有利時機,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范教育,從學校的上下樓梯到上放學的路上要求學生必須靠右行走,無論上下學,都要求學生以班為單位排成路隊,學校老師、保安加強護送和巡查,讓學生在路上規范行走,定能減少交通安全事故的發生。
當然,對小學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光靠學校、家庭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特別是交通安全管理部門重視,交警部門要多對道路安全進行督查,對違規車輛加大執法力度,全體駕駛員也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做到文明駕車,文明行車,只有全社會都參與進來,發生在小學生的交通安全事故就一定會減少或杜絕。我們通過教會一個人,可以帶好一個家庭,促進一個村莊、一所學校,從而輻射整個社會。因此,在對小學生進行道路交通安全教育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要堅持用制度規范各自的行為,恪盡職守,堅持用機制管理校園的交通安全,內外結合,標本兼治。讓我們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攜手,為社會的穩定、家庭幸福,時刻關注小學生的交通安全
9. 農村小學安全教育都有哪些,全面
解決農村小學安全教育現狀的建議:
(一)提高學校對安全教育的重視,安全教育重在落實
安全教育關於學生的生命,生命對每一個人來講都是最重要的,面對不可逆轉的生命之旅,學校就必須高度重視安全教育,充分認識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安全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走馬觀花的事,更不是開展幾次安全教育活動,搞幾回安全檢查就能保安全的。所以,安全教育來不得半點虛假,而應滲透在學校一切活動中,重視每時每刻的安全教育。體育活動時,注意提高學生的平衡力,協調力和奔跑的躲閃能力,提醒學生跑跳時注意安全…..等等都是安全教育落實的地方和表現。同時,學校還應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制度,成立相應的領導機制,並形成工作體系,使安全教育制度化、日常化、能落實到學生班級,學生個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使學生受益。
(二)增強教師對安全知識的儲備量
老師自是「半桶水」,如何澆灌學生呢?因此,老師獲得必要的安全教育知識和手段就顯得迫切需要,只有老師通過系統的全面的安全教育培訓才能使學校的安全教育形式靈活多樣,安全教育內容豐富多彩,老師教起來容易,學生學起來不難,這樣才會達到安全教育的真正目的。使老師獲得安全教育知識的途徑很多,畢競如今是個信息時代。比如:請專家進行授課,購買圖書,光碟,也可以上網學習,或是學校定期開展校園安全交流討論會,通過大家各抒已見,相互交流增強各自安全知識的儲備……且這些渠道都是投資小,收益大的,老師在受益的同時,能正面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安全教育的瓶頸就突破了。
(三)學校安全教育要與家庭教育密切配合
學生安全教育的內容與家庭生活息息相關,如果僅靠學校的安全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的積極合作,學校安全教育的效果會受到影響,因此必須得到家長的積極配合。事實上我們在進行家訪的過程中發現廣大的家長對學校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還是認同的支持的,問題是他們自身缺乏基本的安全知識,在家庭中不懂得時時給孩子營造安全、舒適的生活環境,悲劇屢屢發生,要從實質上得到家長的運行,學校應對家長進行分批分期的安全知識培訓,比如通過召開家長會說安全、講安全;通過觀看安全管理方面的光碟、展板增強家長的安全意識,豐富家長的安全知識,才能使他們有效地與學校合作,把學生的安全問題落到實處。
10. 如何加強農村留守兒童安全教育的具體措施
1、建立留守兒童檔案備查制度。學校要對在校留守兒童進行全面登記,了解回和掌握本校留守兒童基本答情況,以利於對留守兒童開展有針對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兒童監護人聯系制度。學校(年級)應每季度召開(聯系)一次留守兒童臨時監護人會議,通報留守兒童在校學習、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況,提出留守兒童管理教育的針對性建議。班主任每學期要對全班每位留守兒童進行一次以上家訪,了解指導監護人開展正確的家庭教育。學校要開通「幫扶熱線」,暢通家校聯系渠道。
3、建立留守兒童成長記錄制度。班主任及科任教師每學期要向學校報告留守兒童基本情況、成長狀況。對帶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問題要及時研究討論,尋求對策。
4、建立留守兒童結對幫扶制度。要通過師生之間一對一、學生之間一對一等多種形式,與留守兒童結成學習、生活幫扶對子,使留守兒童得到學習、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關懷和幫助。
5、建立留守兒童溝通交流制度。要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過組織開展多種學生喜聞樂見又積極參與的少先隊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文體活動等,為留守兒童增進與同齡人的交流溝通、師生間的關愛互動、社會環境人際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諧的情感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