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護士培訓內容
護士培訓來內容有: 1、對護理自職業價值的正確認識,這是對道德理論的認知,形成道德觀念的基礎,也是理解和掌握道德規范的前提; 2、職業道德情感以純潔、誠摯的情懷愛護生命,處理職業關系,評價職業行為的善惡是非; 3、職業道德意志在履行道德義務過程中,自覺克服困難,有排除障礙的毅力和能力; 4、職業道德信念有發自內心的履行「救死扶傷,實行革命人道主義」的真誠信念和道德責任感; 5、養成良好的職業行為和習慣。
㈡ 通過護理安全教育培訓學到了哪些內容
培訓內容與方法
內容包括護理職業安全防護意識培養、職業暴露危害性教育、護理職業標准預防知識及防護技能等。培訓方法採取理論授課、技能操作演示、現場教育等形式,並通過理論考試、實際操作考核,調查職業暴露發生率,評價確定職業防護培訓效果。
3.2 護理職業安全防護意識的培養
在新護士崗前培訓中,加強職業防護教育,樹立護理人員職業安全防護意識,在不斷提高護士業務素質的同時促進護士群體的健康,培養和影響護士對安全護理的信念和態度,以促使安全護理行為的養成。
3.3 護理職業安全防護知識的培訓
大部分新護士對護理職業防護知識了解甚少,針對這種情況,本院對新來院護理人員的崗前培訓中重點加強職業安全防護知識的培訓,並且有目的針對幾種職業危害因素進行專門的防護知識培訓[2]。
(1)物理損傷所致的職業危害:針刺傷、刀、玻璃切割傷除對皮膚組織損傷外,還可通過破損的皮膚或粘膜感染多種傳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2)生物損傷所致的職業危害:標准預防的三個基本概念中明確指出:所有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泄物均視為有傳染性。因此,護理人員直接接觸病人體液和血液等污染物,均可通過皮膚或粘膜引起傳染性疾病,如HBV、HCV、HIV等。
(3)心理性損傷:由於生活、工作環境改變帶來的不適應,年輕護士常被病人歧視,並且遭受人格侮辱等,均可導致心理性損傷。
(4)護理職業安全防護措施及防護技能培訓 在強化護理人員職業安全防護意識和知識的基礎上,重點進行防護措施和技能方面的培訓。對針刺、切割等利器損傷,首先是培養護士良好的心理素質,沉著冷靜的工作態度。正確使用或處理各種利器物,如針類的使用和去除中可藉助其他器械設備(如持針器、血管鉗),避免雙手直接接觸針頭,並有準備、有計劃地保護針套或去除針頭,不得手持針頭或利器隨意走動或徒手傳遞,不單手回套針帽。在開啟安瓿瓶及鋁制瓶蓋時,可用紗布保護或盡量應用新型開瓶工具,如安徽省銅陵市人民醫院護士研製的國家專利產品葯瓶開啟器,即輕便又安全。在接觸病人血液、體液、分泌物等污染物時,首先應規范操作,採取標准預防措施,實施雙向防護,應戴手套,接觸前後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液洗手。佩帶面罩、護目鏡、口罩,防止病人的體液、血液、分泌物等傳染性物質污染皮膚、粘膜,必要時穿隔離衣。當發生意外暴露時,應及時正確處理,降低感染風險。如皮膚意外接觸到病人的血液、體液等,應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搓洗沖凈;如病人的血液、體液濺入眼睛、口腔,應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皮膚被污染的銳器刺傷或割傷後,應立即用肥皂和流水沖洗傷口,同時由近心端向遠心端擠出傷口的血液,然後用碘伏消毒傷口,用無菌敷貼包紮,傷後<48h報告上級並填寫報表,<72h作HIV、HBV等基礎水平檢查,傷後立即採集血樣作病毒血清檢查,若確定被感染病人血液污染的銳器刺傷,應在盡早的時間內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3]。 在預防心理性損傷方面,主要是培養年輕護士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遇到事情沉著冷靜,對待病人主動熱情、理解包容,同時學會寬慰自己,這樣能有效地減輕自身的心理壓力,減少心理損傷。
(5)護理職業安全防護培訓效果評價 經過理論講課、操作演練,現場教育和臨床實踐,並經過考核、考試,成績合格率為100%,職業暴露發生率明顯下降(總暴露率從往年的47.25%下降至18.91%),達到預期目的。
㈢ 血液透析專科護士培訓內容
血透專科護士培訓計劃培訓
通過各階段培訓、工作,使新入科護理人員能盡快適應醫院護理工作,全面掌握各項護理規章制度、職責、工作流程、護理技術操作 規范、護理工作方法,充實基礎護理理論與技能,熟悉血透室專科疾病特點,適應血透室專科護理工作,初步掌握專科護理知識與技能,平穩過渡至下一階段的血透室專科護士培訓。
一、第一階段
1、熟悉《護士條例》等法律法規知識;
2、熟悉護理工作規章制度,重點核心制度和血透室專科制度;
3、熟悉護理崗位職責及各班次工作流程、標准、各責任組分管內容;
4、熟悉護理文書書寫規范醫|學教|育網整理;
5、熟悉護士職業道德規范和禮儀服務規范,護患溝通技巧;
6、掌握血透室的結構布局、三區劃分的環境要求;
7、掌握血液凈化的原理、適應症、治療目的;
8、熟悉血液透析治療患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治療原則;
9、熟練掌握基礎護理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
二、第二階段
1、掌握基本專科技能——肝素溶液的配製;透析管路的安裝、預沖;
2、掌握基本專科理論——透析液的成分及作用;水處理系統的原理、保養、監測;透析用水的質量監測;
3、掌握各類血透機的性能、操作方法;
4、掌握透析患者的治療流程、接診和登記程序;
5、掌握各種血液凈化護理記錄單和各類登記表的記錄方法及注意事項;
6、掌握基本院感知識、血透室消毒隔離制度、職業防護和職業暴露 處理流程;
7、掌握血透室常用儀器和搶救器械的保養及使用;
8、掌握患者透析費用的收繳、登記和確認程序。
三、第三階段
1、掌握常見透析中用葯種類、作用機制及用葯規范;
2、掌握患者透析中輸血及血製品規范;
3、掌握透析患者常規化驗指標及檢查項目的方法、意義、標本採集 注意事項等;
4、熟悉透析患者的抗凝劑的選擇、使用方法、並發症等;
5、熟悉血透專科護理常規,掌握透析患者健康教育的基本內容,包 括血管通路保護、飲食指導、用葯指導等;
6、熟悉透析中常見並發症和緊急意外事件處理預案和流程;
7、熟悉血透質控專項檢查的相關要求內容及標准;
8、熟悉各項基本專科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如HD、HDF、CRRT、HP的原理、適應症、禁忌症、並發症等和HD上機、下機、HDF上機、下機、動-靜脈內瘺的穿刺、靜脈置管的護理、無肝素透析護理等內容)
㈣ 三基三嚴培訓計劃是什麼內容
「三基」即: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嚴」即:嚴格要求、嚴密組織、嚴謹態度。
一、基礎理論:包括與疾病診斷、治療有關的醫學基礎理論。如:人體解剖、生理、病理、葯理學、輸液、輸血、水電解平衡的基本理論,休克、感染、發熱等病因及發病機理,常見病的診斷、鑒別診斷和處理原則,危重病人營養、熱量供應以及護理基礎理論。
二、基本知識:包括為疾病診斷、治療直接提供科學依據的臨床醫療知識。如:醫療護理診療規范、各種疾病的陽性體征、各種檢驗檢查的標本採取方法及臨床意義。各種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適應症等。
三、基本技能:包括醫護人員應具備的診斷、治療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種注節、穿刺技術、心肺復甦技術。
(4)護理理論知識培訓內容擴展閱讀: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常態,護理事業改革發展面臨很多新情況、新挑戰。人口老齡化、快速城鎮化、生育政策調整等進一步激發了醫療和護理需求,為發展護理健康服務提供了機遇。
深化醫改進入攻堅階段,對豐富護理服務內涵和外延、提高護理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也為解決長期束縛事業發展的體制機制矛盾提供了契機。
廣大護理工作者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更加主動自覺地做好護理工作。要刻苦鑽研護理業務。堅持「三基三嚴」,練好基本功,提高服務技能,進一步深化優質護理、改善服務,使這項惠及廣大患者的重要舉措常態化、制度化。
堅持和弘揚護理職業精神。尊重生命、崇尚醫德,始終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與患者守望相助,共同對抗疾病。
努力培養合格護理人才。遵循護理人才成長規律,堅持以崗位需求為導向,努力培養政治堅定、技術精湛、醫德高尚、人民信賴的護理人才。四是營造護士執業良好氛圍。通過多種形式,大力宣傳護理行業先進典型,在全社會營造尊重、理解和愛護護士、重視和支持護理的良好氛圍。
參考資料來源:新華網—威寧縣衛計局組織開展 「三基三嚴」理論培訓考試
㈤ 護士崗前培訓包括哪些內容
護士崗前培訓50項
㈥ 如何實施護士全科知識和專科知識的系統性培訓
我們對新分到感染科的護士採取制訂培訓計劃、挑選帶教老師、嚴格考評等方法進行帶教,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制定培訓目標和內容
前2周培訓要求及目標:(1)熟悉工作環境,准確掌握消毒隔離制度及所有消毒液的濃度、配製方法、使用時的注意事項;(2)掌握感染科護士的基本要求與素質,熟悉傳染病房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各班職責;(3)了解其他傳染病的隔離類型、方法、措施、各種操作規程及終末消毒的內容,掌握職業防護的相關內容、醫療廢物分類處理,能獨立勝任護理工作。
2周後的培訓要求與目標:(1)了解流行性出血熱等傳染病的治療、護理及健康宣教,能獨立勝任護理工作。(2)掌握各種護理文書的書寫,並根據患者在住院期間的心理活動、症狀、體征,提出護理問題和有效的護理措施;(3)根據「三基」訓練的要求,逐項考核過關。
2 挑選帶教老師
挑選在科內具有良好素質的帶教老師作為臨床帶教老師,帶教老師的素質直接影響到新護士的身心發展和帶教效果。
3 實施培訓計劃
3.1 認真組織科內崗前培訓,盡快熟悉環境,消除心理壓力,嚴格遵守各項規章制度,了解病區兩通道的劃分,明確污染區、半污染區、清潔區的概念。講解傳染病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及特點,同時指定優秀的帶教老師,採用一幫一的方法,在生活上和學習上主動關心她們,使她們盡快融入到感染科集體生活中來。
3.2 加強新護士的消毒隔離觀念和自我防護意識:感染科新護士都有陌生、恐懼、緊張的心理,帶教老師要向她們講解傳染病的特徵、治療、護理、消毒隔離、標准預防及自我防護知識。如:進入污染區或接觸患者均應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並每日更換;無菌操作前後、接觸每位患者或處置患者用物後均應消毒、按六步洗手法洗手,避免交叉感染;當接觸患者分泌物、血液或有可能接觸時,要戴手套;另外,要讓新護士了解消毒的相關內容。從而使新護士把在校所學的消毒隔離知識與實際工作聯系起來,既加強了其消毒隔離的觀念又使她們能較快地適應感染科這個特定環境。
3.3 晨會提問:列舉臨床常見病例,運用以問題為基礎的啟發式方法,利用晨會進行每日一題問答活動。護士長在周末排班時,將每日一題布置在排班表上,以利提前翻閱資料,做好准備。例如:流行性出血熱臨床表現是什麼,護理要點是什麼,飲食上應注意什麼......。面對每個問題,先由新護士回答,不全面的由帶教教師補充完整。經常性的回答問題有助於提高新護士的語言構思、組織和表達能力,使其與患者的交流更加自然,有利於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實。
3.4 因人施教,提高新護士的學習質量:帶教老師要根據新護士的學歷、心理、個性和接受能力,對帶教計劃做適當調整,因人施教。對專科生及接受能力強的,要著重培養其臨床綜合能力,評判思維能力,對中專生及接受能力差的,要著重培養其工作主動性、動手能力及知識應用能力。在操作中要做到「放手不放眼,放做不放教」,從嚴把關使新護士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以提高其學習質量。
3.5 嚴格考核:嚴格考評是保證質量的基礎,科內定期組織業務學習及考核,可不斷提高新護士對傳染病護理的綜合能力。護士長與帶教老師、新護士共同制定考核計劃,在目標上達到一致。每周五下午操作考試,每周三下午理論考試。由護士長及相關帶教老師監考、評分,將每期考試的相關內容做詳細記錄,對考試結果進行評價分析,不斷強化,直至熟練掌握。對新護士所取得的每一點進步均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她們消除緊張情緒,找到自我滿足感,從而激發她們的學習興趣,不斷提高專業水平和技能。
3.6 重視培訓新護士的應急應變能力:組織新護士認真學習應急風險預案,讓其熟悉各類突發事件的處理程序及方法,並對各種危、急、重症的搶救程序進行模擬場景訓練,加深印象並嚴格考核,以提高新護士對危重患者的搶救技能。
㈦ 石材護理培訓 一般都培訓什麼內容
石材護理培訓流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
1、石材護理理論知識,掌握不同材質的石材的特性,石材護理的一些基本常識,包括石材防護處理、石材翻新、石材晶面處理三大方面的知識。以及石材護理用品介紹、設備操作規程、作業指導書等。
2、石材護理實地操作,在掌握了石材護理的理論知識後,就開始進行實地操作,無論理論知識學習的有多全面,實踐才是真理,在實地操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整套流程包括無縫處理,剪口磨平、研磨拋光、防護結晶,還要熟練地掌握機器的使用技巧,葯劑的調配等等。在遇到出現病症的石材,要分析病症出現的原因,對症下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