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入黨積極分子建國大業觀後感
我給小學生答過一篇,發給你改改吧,都是我自己寫的,放心抄吧!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觀看電影《建國大業》之後,這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歌詞久久縈繞在我的耳畔。
開國功勛們的身影在熒幕中穿梭,扣人心弦的情節在歷史中起伏,作為新時期的小學生,我們應當銘記歷史,飲水思源,勤奮學習,為把祖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努力奮斗。
聞一多先生不畏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毅然決定出席李公朴先生的追悼會澄清事實,卻慘遭國民黨特務的暗算;馮玉祥將軍雖為蔣介石的盟兄,但忠貞為國,致力於和平民主事業,終也難逃厄運!隨之民盟被解散,國民黨右派召開一黨國大,制定偽憲法,公然實行專政獨裁,民主建國的目標終成泡影!
正是值此危難關頭,面對國民黨軍隊強大的軍事攻勢,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毅然決定展開聲勢浩大的人民解放戰爭,在敵強我弱的基本態勢下,依靠人民英雄的英勇奮戰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以及黨和毛主席的英明領導,人民軍隊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在獲得各方民主力量支持的前提下,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於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隆重舉行,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它具有新中國臨時憲法的性質,標志著一個真正由人民當家做主的新中國的誕生,中國歷史從此揭開了一幕嶄新的篇章!
我們應當繼承革命前輩的優良傳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為將祖國建設成為21世紀的世界強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使中華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② 上完黨課心得體會2000字
《黨課心得體會》可以先寫入黨之前自己如何,入黨之後提升了多少,然後通過黨課明白了什麼道理。
正文:
上黨課接受黨課教育是每個學生入黨的必經之路。在學習黨課之前,我對於黨的認識沒有現在的深入透徹。經過各位老師的指導,不僅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拓寬了視野,還進一步端正了我的入黨動機,更堅定了我要求加入中國的決心。
在黨課上,我明確了中國的性質,深刻理解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是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即「兩個先鋒隊」,一個「核心」,和「三個代表」,全面和深刻的揭示了中國*的性質定位。
通過黨課的學習,我的思想再次有了巨大的改進。我覺得,對於一個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的,作為黨員就應該多干實事、少說空話、深入實際、全心全意、勤儉辦事、一事當前,要多為人民作想、從大局作眼。對於這樣的宗旨,作為積極向黨靠攏的先進分子,就應該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在學生會工作,以全心全意為同學服務為宗旨,努力把工作做到盡善盡美;在班上組織同學們積極學習和討論黨的一些重要思想,隨時隨地不忘體現先鋒作用。
在學習生活中,盡量多與每個同學接觸、交流,努力搞好同學關系!在不斷的學習成長中,也樹立起了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這是時代對我們的要求。按照黨章的要求來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開始是比較困難,加以時日,堅持不懈,必定受益良多,他就像一盞明燈,照亮我的人生征程,讓我的旅途有了一個個驛站,使我走路的步伐更加穩健,到達目的的信心更加堅定!
這一次黨課學習,使我得到了巨大的收獲和啟示,也足以讓我在對黨的理解和黨性修養上得到了又一次升華。作為一位優質投身於中國共產主義事業的當代青年,必須加強黨性鍛煉,提高政治理論素養,加強個人修養,讓自己具備更多更好的條件加入中國*。
通過學習,我深刻地感到,作為新時代的先進青年,先進大學生,我們應該在生活中克勤克儉,嚴格要求;在學習上,以「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的精神,不斷增強新的科學文化知識,不斷提高自我政治理論修養,努力爭取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過程中建功立業;在工作中,身先士卒,勤勤懇懇,不斷增強貫徹黨的基本路線的自覺性。這不僅僅是一種政治責任,也是一種精神追求,是實現個人社會價值和人生價值的理想。
曾經有同學和我說過,入黨的過程是漫長的,是一個等待的過程。而我寧願稱之為成熟進步的過程。如果只是等待那麼生命就是空虛的。思想不在進步,在歷史的大六種我們必然會停滯不前,終被後浪覆滅。而現在我會在這個過程中不斷觀察身邊的事物,不斷學習黨的理論知識,結合學生的世界,向黨的先進思想靠近。
以上就是我通過的黨課學習所領悟到的知識,總而言之,這次黨課我受益頗多,學習到很多以前並不了解的知識,同時也使我的思想境界有了極大的飛躍。這次黨校培訓對我個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重大的意義,它提升了我的個人修養和道德情操,為我的入黨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希望黨組織加強對我的培養,教育和考察。我將會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不斷在實際的行動中鍛煉自己,爭取早日入黨。
③ 求入黨積極分子看完基層優秀黨員教育片後的觀後感3000字左右
您好復,我看到您的問題很久沒制有人來回答,但是問題過期無人回答會被扣分的並且你的懸賞分也會被沒收!所以我給你提幾條建議:
一,你可以選擇在正確的分類下去提問,這樣知道你問題答案的人才會多一些,回答的人也會多些。
二,您可以到與您問題相關專業網站論壇里去看看,那裡聚集了許多專業人才,一定可以為你解決問題的。
三,你可以向你的網上好友問友打聽,他們會更加真誠熱心為你尋找答案的,甚至可以到相關網站直接搜索.
四,網上很多專業論壇以及知識平台,上面也有很多資料,我遇到專業性的問題總是上論壇求解決辦法的。
五,將你的問題問的細一些,清楚一些!讓人更加容易看懂明白是什麼意思!
謝謝採納我的建議
④ 入黨積極分子看建國大業的觀後感
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電影,主題深刻,寓意豐富,至少有以下幾個:「得會議者得天下」、「開大會者事竟成」、「只要你會開的比我好、什麼都難不倒」、「不要迷戀哥,哥只是愛開會」,以及「最恨你那麼久都不來叫我開一次會,最愛你當台上傳來你的發言。最容易想起,最難忘記,最想要得到,最害怕失去,最初的陪伴,最後的需要,最遠的距離,最近的心跳」。
故事是這樣的。正如西哲薩哈夫所言,每一次戰爭都是為了開好一次會,每一次會開不好都將引發戰爭。救亡戰爭勝利後,藍營的張國立就邀請紅營的唐國強前來,商量以後怎麼開會的事情。本來,大家說好了,開大會,人人都能上台發言。但是藍營內部有反對意見,認為這樣人多嘴雜的,椅子也不夠,開會不盡興。張國立聽從了這一派的意見,自己開會,不讓紅營參加。這還得了,不開大會,只開小會,唐國強答應,人民都不答應。那些粉紅系的小營就更憤怒了,他們和藍營紅營不一樣,手裡沒有槍,唯一的人生希望就是開大會,見者有份,他們才不會被落下。唐國強太了解他們的心思了,就向他們承諾:只要你們支持我把藍營滅了,我主持會議,一定是人人有份,誰都能發言。這樣一來,粉紅系紛紛倒向紅營,建立了「開大會」統一戰線。很多學生上街,很多知識分子寫文章,譴責藍營「開小會」路線。藍營內部也有分裂,對於張國立的小會作風多有不滿,陳凱歌反在明處,王學圻和尤勇反在暗處。後來,外國兩大營的態度都變了。美帝疏遠藍營,蘇聯力挺紅營。此消彼長,紅營掌握了局勢,戰場上節節勝利,會議也越來越多。從探討辣椒和紅燒肉,到爭論隊旗和校歌,話題廣泛,氣氛熱烈。而在這一過程中,唐國強完全展示了他的天才,確切地說是開大會的天才,本來有不好意思參加的,都被他的魅力征服,統統前來鼓掌獻花。最後是經典的大團圓結尾,唐國強主持了一次前所未有的盛大會議,從室內搬到了廣場。大會勝利,小會滅亡,人潮澎湃,舉國若狂。
會議開不好,後果很嚴重。一部電影說出這樣的道理不難,難就難在要說得有道理。韓三平做到了,他說的甚至不是道理,而是哲理。為什麼藍營實力強大,最後卻慘敗在紅營手上?影片通過一系列細節對比,非常雄辯地告訴我們,這是歷史的必然。對會議的態度不同,決定了成敗。藍營不是不開會,他們也開會,但都是壞會議,採用投票制,大家發言不踴躍,場面冷冷清清。紅營就不同了,他們採取舉手制,熱熱鬧鬧,爭先發言,這是好會議。張國立性格不好,整天沉默寡言、愁眉苦臉,喜歡談心散步,而不是開會。兒子陳坤也是這樣,愛搞私訪,開家庭小會。當然藍營不愛開會,和他們的老婆比較辣有關系,下班必須回家慰妻。電影中有一幕,張國立的老婆去美使館,門口的黑人士兵驚嘆,她真辣!紅營就大不相同了,絕大多數是單身漢,唐國強也是光棍,反正沒見他愛人出鏡。沒有辣老婆,自然毫無牽絆,可以通宵達旦地開會。他們形式也搞得非常活潑,會前有人專門抓拍,會後一定合影留念。有時候開完會還會唱K,幾個大男人喝完酒,抱在一起大唱《國際歌》,場面十分感人。和張國立相比,唐國強的性格真是太開朗了,完全是開會型的,談笑風聲,嘻嘻哈哈。他真是開會迷啊。有一次開會,蠟燭不夠,他就吹滅了,說開黑會也要開。真的就像歌里所唱的「我最愛的就是那個會議,愛到可以去死,愛到整個世界燈全熄滅,最後還要給你體貼。」 還有一次,他開會太晚,第二天醒不來,敵人的戰機來轟炸,他穿著睡衣就被擔架抬走了,可是自己的炊事員,因為他沒吃早餐,就留在廚房不肯走,被敵軍炸死了。唐國強非常悲傷,想到那次會議被敵人利用,害死了廚子,就更加堅定了「槍桿子里出會議」的信念。這也像那首歌里唱的:「我最恨的就是那個會議,恨到可以去死,恨到快把自己的全部忘記,最後還要刺青銘記。」
毫不誇張地說,從來沒有一部電影能把「會議」這個主題拍得如此深入。如果不是由一個擅長開會的人掌鏡,恐怕根本就拍不出這么多神髓。完全可以肯定,沒有人比韓三平更勝任此片導演——在官場里,他最藝術;在藝術里,他最會議。片中的演員表演也非常精彩,相對而言,港台明星遜色一些,演技有待提高,也許與他們平時缺少會議訓練有關。但我們內地演員非常出色,每一次大會小會上需要的表情、動作和語氣,他們全都演出來了。這里就不一一表揚了。但要特別指出的是,這些最精華的表演都是在不收片酬的情況下做出的,可見金錢並非動力,而是對藝術的腐蝕。所以,我建議以後拍戲最好不要給他們發片酬,如果有意見,就讓他們開會。中國的事情,只要開了會,就沒有什麼解決不了的。)
⑤ 急求,建黨90周年,觀看《中國1921》觀後感,我是裝配工,要聯繫到工作。2000字以上。我是入黨積極分子。
http://www.cc222.com/article/883319.html
⑥ 2010春晚小品《我心飛翔》觀後感,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
經管院的吧,老徐讓寫的是吧,大家都一樣。
⑦ 積極分子觀看《偉大的道路》觀後感 幫個忙
從來沒有這樣親近長征,從來沒有如此的心潮澎湃,從來沒有如此刻骨銘心的感受到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從來沒有如此的脫胎換骨……
從1934年8月7日,紅六軍團在任弼時、肖克、王震的率領下,從湘贛根據地突圍西征,揭開了紅軍長征的序幕至今。這段艱辛的中國歷史紮根在每個中國人的心裡。到72年的今天,依然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乃至生命。
當看到紅軍隊伍穿過萬里草地,我的心裡真有無比的刺痛,當紅四軍團作為前衛開路先鋒到達夾金山腳下時,被群眾告知:這是「神仙山」,凡人不能過去,「只有神仙才能登越。」但身穿軍衣的戰士,以「強幫弱,大幫小」、「走不動扶著手」、「扶不動抬著走」的精神,終於翻越了終年積雪,寒氣逼人的夾金山。
紅軍過草地的情形是可怕,美國革命作家史沫特萊在她的著作《偉大的道路》中勾畫了這一令人毛骨悚然的地帶:「大草地位於康藏交界地區的高原上,一望無垠,廣袤達數百英里,全是沒有路的沼澤地帶。走了一天又一天,極目回顧,紅軍所看到的,除了無邊無際的野草外,沒有別的東西,而野草下面則是冷水深達數英尺的早則。死草堆上又長出了大片野草,誰也說不上是不是幾百年來就如此。大村小樹一概沒有,看不到鳥類飛翔,聽不見蟲聲唧唧,甚至連一塊石頭鬥牛找不到。這里什麼東西都沒有,只有無邊無限的野草,夏天任憑狂風暴雨沖打,冬天任憑大學覆蓋。天空永遠密布烏雲。把大地村拖成灰暗陰沉的地域。」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近開顏
雪山、草地是長征路上眾多風景的縮影,或者可以說是典型代表,中國軍隊,尤其是中國紅軍在長征的歲月里,給世界以巨大的震撼,其精神之剛毅,其事跡之感人,其過之令人激動,實在是近世所少見的。
這次驚心動魄的遠征,歷時之長,規模之大,征程之遠,沿途自然環境之惡劣,敵我力量之懸殊。在人類戰爭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其間經過激烈的戰斗這慘,更令人難以想像。拒斯諾統計,紅軍工爬過了318條山脈其中5條終年積雪;經過24條河流,經過12省,佔領過62座城市……
總之,長征對我的教育簡單的說是「深刻的」,如果強調一下就是「難以估量的」中國工農紅軍以血肉之軀所譜寫的長征頌歌,永垂不朽,基於此,我將更加發奮,效仿長征精神,貢獻力量。
⑧ 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觀什麼有感
入黨積極分子思想匯報:觀《驚沙》有感敬愛的黨組織:
在自動化學生黨支部的組織下,我們全體入黨積極分子集體觀看了一部紅色影片——《驚沙》。這部紅色主旋律以秦基偉將軍年輕時為原型,演繹了一段西路軍後勤部隊臨澤突圍,以少勝多的戰役,這部紅色主旋律振奮了我們在場的所有觀眾。故事發生在西路軍高台失守,第五軍全軍覆滅,緊接著臨澤被圍。依然清晰記得一名被抓到的第五軍戰士臨死前的一句「如果我們有你們十分之一的補給和彈葯,那麼我們今天的位置就要換一下了,」明知不敵,但仍血戰到底,這種自我犧牲,堅持革命的崇高信念值得我們學習。
臨澤被圍,面對多於自己十倍的馬家軍,紅軍戰士在缺少糧草,彈葯不足的情況下,依然和彪悍、裝備精良的馬家軍持續戰斗三天三夜,最終突出重圍。這支隊伍內無糧草,外無救援,仍血戰到底,毫不畏懼,這種大無畏的精神必將鼓舞著一代又一代的熱血青年們為革命犧牲一切。
在被圍期間,有寧死不做俘虜的桂芳,有小錯誤不斷最後英勇犧牲的桂芳的丈夫——老韓,有看來書生氣十足,卻視死如歸的彭定山,也有稚氣未脫的幺妹,但仍堅持革命,毫不退縮。其中的戰友情,夫妻情,兄妹情與父子情都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可謂是驚天地,泣鬼神,盪氣回腸,催人淚下。
最後看到秦部長作為將軍參加閱兵式的氣勢磅礴,感到歷經50載,我軍壯大的不易與坎坷,更為我軍在艱苦的條件下,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而自豪、驕傲。我認為,有這樣優秀的將領,這樣有血性、強悍的軍隊,還有什麼敵人、什麼敵對勢力是不可戰勝的。回顧現在,生活富裕了,我們不必再過著戰爭時期老一輩哪樣的艱苦生活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忘卻那一段歲月。老一輩先烈們的歷史使命是中華民族取得民族獨立,人民解放而浴血奮戰,而我們的使命則是保護這個用血與淚打下的江山。
現如今,國際戰爭接連不斷,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威脅著各個國家的利益與和平。我們應該做的是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勤奮學習,報效祖國,21世紀是科技的時代,不再是冷兵器的時代,我們有了穩定的社會環境,沒有經歷過什麼血淚人生,所以更應該珍惜現擁有的一切,發揮自己的積極主動性,充實思想,關心國際大事,不忘歷史。
我相信,在我們這一代朝氣蓬勃的青年們,在我們這一群欲為國家報壯志的勇士們的不懈努力之下,中華民族必定會迅速崛起,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東方巨龍必定會騰飛於神州大地。
⑨ 求小巷總理觀後感(入黨積極分子篇)
《小巷總理》截取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譚竹青的人生經歷,以一條城邊街道變遷為聚焦點,按泥濘路、紅磚路、柏油路三個階段,細膩感人地展示了她甘當人民公僕、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偉大情懷。影片的特色在於,突出改革開放背景下共產黨人與人民群眾的血肉關系,描繪了主人公關注底層民生的扎實、貼近與忘我,從而贊頌了她精神品格的時代風采。昨日,朱晶觀看了電影《小巷總理》後談到了自己的感受。
其一,注重以日常行為傳達精神風范。
譚竹青是腳踏實地的埋頭苦幹者。她的精神不是說出來的,而是點點滴滴、日積月累干出來的。譚竹青為老百姓辦事,影片中有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筆觸。她有主見有魄力;凡事想在前頭,主動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是群眾圍著追著譚主任叫苦求助,而是譚竹青想在大家之前,主動操作,有始有終;寧肯自己吃虧,也要成全他人。這是譚竹青處事最大的特點,也是一種頗難達到的境界。
其二,堅持質朴美學的路徑。
目前的影視圈可謂五光十色。豪華的宮庭,奇異的魔幻,暴烈的打殺,纏綿的情愛……其中不乏混亂與迷茫,但總體上還是繁榮而開闊的,因為大眾的藝術需求多種多樣。然而應當看到,一種發揚傳統、關注現實、銳意創新的新現實主義趨向也存在並發展著。
《小巷總理》屬於後者。影片編導對於作品紀實風格的把握十分清醒,觀眾不難感受到回盪在全片的質朴氣息。這里呈現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空間,雖然簡陋、擁擠和嘈雜,但對於經歷過或正在經歷這種生活的人來說,它是親切而溫馨的。人物氣質、生活細節、街道場景乃至社會氛圍,都力求還原生活的本真狀態,力求再現尚未高度現代化的一個城市邊緣的平實風貌。
作為一部以真人真事為原型的紀實影片,《小巷總理》並未忽視以情感人,著意安排了幾個抒情環節,強化了人物的情感交流。片中多次出現的君子蘭特寫,分明寄寓著對主人公的贊美,而片頭片尾的南湖路上打傘母女及逐漸增多的行走人群,其緬懷和象徵意義,更是令人心動:人們不免為主人公失去太多個人的休憩時光而痛惜;同時也甘願在這條路上沿著她的足跡繼續前進。拆遷工地挖磚,表層是寫實,然而導演處理得很有寓意和激情,讓人想起新舊更替,新的生活正是開辟於舊的廢墟。
談及《小巷總理》的質朴風格,不能不說到丁嘉莉的表演。上海戲劇學院畢業的丁嘉莉,曾三獲中國電影金雞獎表演獎,是個藝術功力深湛的演員。她最有光彩的角色,都是勞動婦女;質朴、豪爽與潑辣,已成她獨具魅力的表演風格。因而在氣質上,她極易與譚竹青契合。
譚竹青是中國大地上千萬個人民公僕式的模範人物之一。那麼,究竟什麼是譚竹青精神?那是幾十年如一日堅守最平凡的崗位的工作精神;那是挺起脊樑做人,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的工作精神;那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求名利,艱苦奮斗的工作精神;那是為底層民眾秉公辦事,急他們所急,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工作精神;那是永遠視人民的利益為最高利益,寧可自己吃虧,也要成全他人的工作精神。總之,譚竹青精神就是改革開放年代毫不動搖地堅持共產黨員的責任和義務的黨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