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全知識 >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方案

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方案

發布時間:2020-12-13 08:44:23

Ⅰ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觀念

英盛觀察法律意識乃社會法制之根本,社會主義法制體系的建立及正常運行依賴於法律意識的完善。當代中學生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的強弱,直接關系著依法治國進程的快慢,甚至決定著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宏偉目標能否真正實現。當前,與中學生有關的違法犯罪案件明顯增多,除了受社會中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思潮的影響外,法律意識不強,法制觀念淡薄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加強中學生法律意識的培養刻不容緩,必須從根本上加強和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所謂法律意識是指人們關於法和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是人們關於法律和法律現象的本質及作用的理性認識,是法律文化的核心內容,是實際上支配人們法律活動的思維方式。中學生的法律意識體現在他們初步形成了崇尚法律、尊重法律的權威,依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依法履行自己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的思想觀念。它是中學生對法律問題的自覺反映。法律意識不是自發形成的,它是人們在社會生活學習中自覺培養的結果,也是法律文化傳統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

法律素質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在依法治國條件下,法律意識成為推進法治進程的先導觀念。中學生的法律意識對於推進我國法治化進程,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保證中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Ⅱ 如何打造初中思想品德高效課堂教

做好提前准備,精心設計預習方案有的放矢,才能自如駕馭教材和學生,使課堂教內學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首先教容師要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充分挖掘教材,全面了解學生,選擇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其次,教師要精心設計預習方案,學生用學案中的練習進行自我檢測,可以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與自覺學習的習慣,也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Ⅲ 淺談如何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

一、開展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意識和自我認知水平,在道德認知的基礎上,自覺踐行規范的道德行為,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初中階段,學生的各方面可塑性較強,尤其是性格和行為方式。因此,教師需要抓住學生發展和塑造的關鍵期,組織教育力量,對學生加以有利的熏陶教育,使其道德意識不斷加強,道德情感產生內化,道德意志更加堅韌,道德行為進一步持久穩定。
(一)開展專門的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
道德認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後續道德情感、意志、行為的支撐與條件。學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可能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才能夠在生活中、與他人交往時自覺規范不良行為,杜絕不好的想法。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為學生普及基本的公民道德要求或者學生守則和行為規范等。但是,必須避免道德的說教,而是要通過具體真實的案例,來啟發學生自主產生價值評判,這樣既可以誘導學生主動產生積極的價值標准,又可以提升其道德認知能力。
(二)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感,使其產生情感的認同
只具備道德認知還不足以推動學生產生積極的道德行為,教師要在道德教育的過程中穿插一些具有感人力量的教學環節或者活動,使學生在交流與思考中,對美醜善惡產生內在的情感沖突,自覺排斥醜陋的行為,接近和贊賞美好的品行。例如,教師在教授學生誠信的重要性的時候,如果只是枯燥的進行說教,學生不僅不會對誠信產生自我的體驗,還會產生逆反心理。但如果教師以為誠信而犧牲個人利益,成就集體利益的事例來說明其作為立人之本的重要性,學生在內心會產生巨大的情感認同,在心靈的震撼中自覺認同誠信的價值意義。
(三)組織道德教育活動,在實踐中磨煉學生的道德意志,培養穩定的道德行為
初中時期,教師要善於動員學校的隱性教育力量,對學生進行道德意志的鍛煉。在具備道德情感之後,初中學生不一定能夠在面對誘惑時堅持自己的原則,而需要在實踐鍛煉中磨煉其恆久的意志。教學實踐發現,學生只有具備堅定的意志之後才能產生穩定的道德行為。例如,每個學期組織學生開展校級勞動周,在勞動鍛煉中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日常生活中嚴格規范學生的自我生活管理與行為約束能力,提高其自律意識,發展自我規范能力;開展道德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倡導優秀道德品質,評選學校道德標兵等。在實踐中促使學生自覺反思其道德意志與行為表現,自覺提高道德水平。

Ⅳ 如何上好初中道德與法治課

課堂教學的師生地位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的雙邊互動關系。學生主動參與的實現,需要其自身發展具備一定條件。其中一個主要條件是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的發展水平。而主體參與意識的最終形成又以人的自我意識發展水平、理性思維能力等為制約條件。處於兒童期的初中生,這些條件尚未成熟,還處在自我主動參與意識的感性理解階段。這就要求教師對如何實現初中生的主動參與性,進行特殊研究。學生課堂教學的參與度的提高正是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藉助於參與各項活動這種更直觀、更具體的方式,使他們從感性上形象地去體會其自身的主體參與地位及意義,以達到主體的感性實現,「參與」成了實現學生主體性操作上的有效落腳點。使全體學生參與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參與越多越積極,主體地位感性體驗越強烈,主體意識越得以增強,從而越促使其向理性理解的方向發展,反過來又進一步提高參與的積極性和自覺性。教師的主導作用或者說是主體地位實現的標志,就是能否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為學生實現主體地位創造條件。而這同樣需要有操作上的具體落腳點,如果沒有操作上的保證,對教師如果沒有明確的規范的操作上的要求,教師的主導作用往往會流於空泛而得不到實在的體現,參與是非常具體可見的 。
一、精心策劃教學設計,切實達成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是一個分析教學問題、設計解決方法、對解決方法進行試行、評價實施結果,並在評價基礎上修改方法的過程。首先,教師要分析教學對象,即分析學生目前的學習水平處於什麼樣的層次。有些班級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教師在設計教學時要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要求,在實際教學中運用不同的方法。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他們的情感需要設計教學,教師設計的活動過於簡單或者繁瑣,過分強調知識的內容而忽視活動的實踐性和趣味性,會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率。
二、重視布置課前任務,適當分散教學難點。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情感和策略調整,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課前向學生布置任務,為下一堂課教學活動的正常開展提供保障,這點至關重要。學生圓滿地完成課前任務,有時會給課堂帶來意想不到的精彩效果。教師要力求合理開發課程資源,給學生提供貼近學生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時代的內容健康和豐富的課程資源;要積極利用音像、電視、書刊雜志、網路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主動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精心設計活動內容,努力營造課堂氣氛。
新課程標准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合作、交流與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促進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發展合作精神,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是當前課堂常見的方式。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精心設計能引起學生興趣的話題,引發學生主動參與語言實踐活動的慾望。在小組討論中,教師應走下講台,在各組之間穿梭,解惑釋疑。與此同時,還應該注意觀察小組中的那些弱勢群體,給予他們特殊的關懷和指導。在展示成果時,根據話題的難易度,讓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都能有表現的機會。 四、注重教學過程評價,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學生的學習動機很大程度上需要教師的情感激發,這種清感激發就是一種對學生的評價。教師應該從知識、情感、意念三個方麵塑造學生。語言本身就具備表情達意的工具性特徵,因此,在課堂中,師生之間不僅僅有知識的交流,同時也有情感的溝通。對學生出現的與教師所提問題無關的回答或者想法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評判,教師應注重保護學生思維的創新性和獨立性。教師對學生所表現出的每一個反應都對學生的學習情感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提高課堂學生的參與度不僅是教學效果的保證,而且遵循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教師應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個學生的情感,從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出發,使學生樹立自信心;倡導體驗、實踐、參與、合作與交流的學習方式和任務型的教學模式,最終實現培養學生的綜合運用語言能力的總體目標。

Ⅳ 如何構建初中道德與法治高效課堂

初中生正處於道德與法治素養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需要教師給予他們正確的引導,如何提高道德與法治的教學效果成為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如何激發初中生學習道德與法治這門課的興趣入手,對如何在課堂教育

閱讀全文

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師培訓方案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辦春考培訓學校 瀏覽:734
九江船員培訓中心 瀏覽:5
台州繪墨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瀏覽:207
非科級後備幹部集中培訓總結 瀏覽:419
東北舞蹈藝考培訓機構 瀏覽:427
民營企業家培訓班結業式 瀏覽:59
2017入黨培訓內容 瀏覽:828
順德駕駛員培訓中心 瀏覽:125
姜堰市三水培訓中心網站 瀏覽:263
電動汽車維修培訓視頻 瀏覽:737
機關黨務幹部培訓內容 瀏覽:423
企業培訓為自己工作心得體會 瀏覽:512
線上培訓工作 瀏覽:303
泉州舞蹈培訓招聘 瀏覽:709
禮儀培訓三年計劃書 瀏覽:926
稅務學校培訓個人總結 瀏覽:508
專業技術人才初聘培訓小結 瀏覽:980
是實驗室設備安全培訓 瀏覽:54
北京砂鍋米線培訓學校 瀏覽:127
幹部教育培訓工作意見建議 瀏覽: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