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食品安全知識培訓記錄制度
進入《中華文本庫》網站,在「文檔搜索」處填入「食品安全知識」幾個字,再點「go」,搜索結果中就有相關的制度。(在網路上搜「中華文本庫」,即可找到該站)
2.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一、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制度
一、制定本單位食品衛生管理制度和崗位衛生責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單位食品經營場所衛生設施改善的規劃。 三、按有關發放食品流通許可證管理辦法,辦理領取或換發食品流通許可證,無食品流通許可證不得從事食品經營。做到亮證、亮照經營。 四、組織本單位食品從業人員進行食品安全有關法規和知識的培訓,培訓合格者才允許從事食品流通經營。 五、建立並執行從業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六、對本單位貫徹執行《食品安全法》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總結、推廣經驗,批評和獎勵,制止違法行為。 七、執行食品安全標准。 八、協助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實施食品安全監督、監測。
二、進貨索證索票制度
(一)嚴格審驗供貨商(包括銷售商或者直接供貨的生產者)的許可證和食品合格的證明文件。 (二)對購入的食品,索取並仔細查驗供貨商的營業執照、生產許可證或者流通許可證、標注通過有關質量認證食品的相關質量認證證書、進口食品的有效商檢證明、國家規定應當經過檢驗檢疫食品的檢驗檢疫合格證明。上述相關證明文件應當在有效期內首次購入該種食品時索驗。 (三)購入食品時,索取供貨商出具的正式銷售發票;或者按照國家相關規定索取有供貨商蓋章或者簽名的銷售憑證,並留具真實地址和聯系方式;銷售憑證應當記明食品名稱、規格、數量、單價、金額、銷貨日期等內容。 (四)索取和查驗的營業執照(身份證明)、生產許可證、流通許可證、質量認證證書、商檢證明、檢驗檢疫合格證明、質量檢驗合格報告和銷售發票(憑證)應當按供貨商名稱或者食品種類整理建檔備查,相關檔案應當妥善保管,保管期限自該種食品購入之日起不少於2年。
三、食品進貨查驗記錄制度
(一)每次購入食品,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 (二)採取賬簿登記、單據粘貼建檔等多種方式建立進貨台賬。食品進貨台賬應當妥善保存,保存期限自該種食品購入之日起不少於2年。 (三)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定期查閱進貨台賬和檢查食品的保存與質量狀況,對即將到保質期的食品,應當在進貨台賬中作出醒目標注,並將食品集中陳列或者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對超過保質期或者腐敗、變質、質量不合格等食品,應當立即停止銷售,撤下櫃台銷毀或者報告工商行政管理機關依法處理,食品的處理情況應當在進貨台賬中如實記錄。
四、 庫房管理制度
(一)食品與非食品應分庫存放,不得與洗化用品、日雜用品等混放。 (二)食品倉庫實行專用並設有防鼠、防蠅、防潮、防霉、通風的設施及措施,並運轉正常。 (三)食品應分類,分架,隔牆隔地存放。各類食品有明顯標志,有異味或易吸潮的食品應密封保存或分庫存放,易腐食品要及時冷藏、冷凍保存。 (四)貯存散裝食品的,應在散裝食品的容器、外包裝上標明食品的名稱、生產日期、保質期、生產經營者名稱及聯系方式等內容。 (五) 建立倉庫進出庫專人驗收登記制度,做到勤進勤出,先進先出,定期清倉檢查,防止食品過期、變質、霉變、生蟲, 及時清理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食品。 (六)食品倉庫應經常開窗通風,定期清掃,保持乾燥和整潔。 (七)工作人員應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保持個人衛生。
五、食品銷售衛生制度
(一)食品銷售工作人員必須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後上崗,銷售過程中禁止撓頭、咳嗽,打噴嚏用紙巾捂口。 (二)銷售直接入口的食品必須有完整的包裝或防塵容器盛放,使用無毒、清潔的售貨工具。 (三)食品銷售應有專櫃,要有防塵、防蠅、防污染設施。 (四)銷售的預包裝及散裝食品應標明廠名、廠址、品名、生產日期和保存期限(或保質期)等。
六、食品展示衛生制度
(一)展示食品的貨架必須在展示食品前進行清潔消毒。 (二)展示食品必須生、熟分離,避免食品交叉感染。 (三)展示直接入口食品必須使用無毒、清潔的容器,保持食品新鮮衛生,不得超出保質期。 (四)展示櫃的玻璃、銷售用具、架子、燈罩、價格牌不得直接接觸食品,展示的食品不得直接散放在貨架上。 (五)展示食品的銷售人員必須持有有效健康證明上崗,穿戴整潔的工作衣帽。
七、從業人員健康檢查制度
(一)食品經營人員必須每年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後方可參加工作,不得超期使用健康證明。 (二)食品安全管理人員負責組織本單位從業人員的健康檢查工作,建立從業人員衛生檔案。 (三)患有痢疾、傷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的人員,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的人員,不得從事接觸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八、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制度
(一)認真制定培訓計劃,定期組織管理人員、從業人員參加食品安全知識、職業道德和法律、法規的培訓以及操作技能培訓。 (二)新參加工作的人員包括實習工、實習生必須經過培訓、考試合格後方可上崗。 (三)建立從業人員食品安全知識培訓檔案,將培訓時間、培訓內容、考核結果記錄歸檔,以備查驗。
九、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一)食品用具、容器、包裝材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並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等特殊要求。 (二)食品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三)食品用具要有專人保管、不混用不亂用。 (四)食品冷藏、冷凍工具應定期保潔、洗刷、消毒,專人負責、專人管理。 (五)食品用具清洗、消毒應定期檢查、不定期抽查,對不符合食品安全標准要求的用具及時更換。
十、衛生檢查制度
(一)制定定期或不定期衛生檢查計劃,將全面檢查與抽查、問查相結合,主要檢查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情況。 (二)衛生管理人員負責各項衛生管理制度的落實,每天在營業後檢查一次衛生,檢查各崗是否有違反制度的情況,發現問題,及時指導改進,並做好衛生檢查記錄備查。每周1-2次全面現場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並提出限期改進意見,做好檢查記錄。
3. 職工食堂管理制度
食堂管理制度
一、留樣由專人負責,建立食物留樣記錄。
二、留取當餐供應所有菜餚,每份留樣不少於100克,有標簽標明菜名,留樣時間,置放規定位置,保存48小時。
三、配備專用留樣冷藏櫃。溫度設置為0~10℃。
四、食品留樣盛器採用帶蓋容器,每次留樣前應進行清洗、消毒。
五、留樣置放、相互間有一定距離,不疊放,避免留樣食品相互間受感染。
六、對違規行為,追究責任,按有關規定處理。
衛生培訓
一、從業人員衛生知識培訓的時間與健康檢查的時間同期進行,並且每年復訓一次,培訓合格方可上崗。
二、除了衛生部門有組織的培訓以外,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和季節特點不定期地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衛生知識培訓。
三、衛生知識培訓必須作為長期的基礎性工作來抓,做到經常性培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從而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衛生意識。
廚房衛生是廚房生產第一條需要遵守的准則。廚房衛生就是要保證食品在選擇、生產和銷售的全過程中,都確保其處在安全的狀態。為了保證廚房生產出來的產品具有安全性,采購的食品原料必須是未受污染不帶致病菌的,食品原料須在衛生許可的條件下貯藏。
廚房在食品生產的過程中必須符合衛生條件;廚房環境設備等要求清潔,廚房生產人員身體必須健康。銷售中要時刻防止污染,將食品安全可靠地提供給客人。
因此,一切接觸食品的有關人員和管理者,在食品生產中必須自始至終地遵循衛生准則,並承擔各自的職責。
為了改善廚房的勞動條件和工作效率。現代廚房都配備了相當數量的電器設備。廚房設備是廚房進行食品生產的物質基礎,使促使製作菜餚的物質條件。
因此,廚房應建立並健全設備的操作規程,將所有設備按專業化分工定崗使用,加強設備的維護與保養,確保其正常運行。
4. 企業公司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範文,請告知,謝謝!
集團公司食堂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保持食堂衛生、保證食堂安全是食堂工作的基本要求。
食堂工作人員必須嚴格履行職責和義務,其具體要求如下:
一、食堂工作人員每年要進行一次健康檢查,合格者方能從事炊事工作,凡有以下情況之一者,不能從事炊事工作:
1、開放性或活動性肺結核;
2、傳染性皮膚病;
3、急性傳染病帶菌者。
二、炊事工作人員要學習衛生知識,遵守下列規定:
1、常洗澡,定期理發,勤剪指甲,工作前和便後要洗手,保持個人衛生;
2、工作服、工作帽、口罩等要勤洗勤換;
3、工作期間不得隨地吐痰、甩鼻涕、拋污物,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三、保持食堂地面、牆壁、門窗、餐桌、餐椅保持潔凈,售飯大廳要求地面無污跡、無雜物、殘渣剩菜隨時清理,。
四、洗滌、貯藏、盛裝場所要合乎衛生要求,售飯間要求窗明干凈,工作台錚亮光潔,待售飯菜要加蓋保溫,防塵防蠅。所有炊具擺放整齊有序。洗碗池每餐清洗,做到無油跡、無蛛網、無剩飯、不堵塞。
六、冷藏櫃內冷藏食品、菜刀砧板做到生熟分開,且經常清洗,做到無變質、無異味。不得亂堆亂放,亂拉亂用。
七、灶台要隨時保持清潔,無油跡、無污物,抽油煙機每周進行一次大掃除.
八、絞切機、合面機,用後洗凈加蓋保潔,外表無污跡,機內無殘存,無積水、無污垢。
九、蒸飯車、蒸飯櫃、稀飯桶用後洗凈,做到無飯粒、無積水,外表無污跡。
十、售飯用具、食品夾、套餐盤、菜盤用後內外擦洗干凈,擺放有序,不得亂棄亂放。
十一、不得使用污染變質物料及有害防腐劑和色素,絕對禁止出售變質食物,杜絕食物中毒。
十二、經常對水、電、氣各種設備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檢修更換,加強員工培訓,掌握各種設備和正確操作方法,防止因操作不當而發生安全事故。
十三、每天下班前食堂工作人員要對食堂進行全面檢查,各種設備及水電該關的要關,勵行節約,減少浪費,關好窗,鎖好門,嚴防各種事故發生。
十四、本制度由紅金龍(集團)有限公司企管部負責解釋。
十五、本制度至頒布之日起生效。
集團公司 XXXX 年XX 月XX 日